在传统中医里面有“8个总穴”,临床中,很多疾病,只要打开它们,疾病就逃走了,因此很多中医经络师都喜欢应用这“8个总穴”,而且古人还把它们归纳成治病的口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这“8个总穴”分别是:
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个穴位,“ 头项寻列缺 ”: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列缺穴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第四个穴位,“ 面口合谷收 ”:
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 (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合谷穴
位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指压合谷穴时有一个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第五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 ”: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内关穴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第六个穴位,“ 小腹三阴谋 ”: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第七个穴位,“ 腿疼阳陵透 ”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凡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凡腰腿的疾病,这3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的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方法来治疗它。 出售二十年代至现代前几年的二手旧中医药书以及杂志等、针灸推拿正骨膏方剂膳类、风水类、武学类、等等…………
1 穴位功效
1对击十宣穴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个穴位
功效清热开窍。辅助治疗: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对击八邪穴取穴方法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个穴位。
功效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穴(合谷)取穴方法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
功效辅助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nǜ),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撞击大鱼际、小鱼际对击大鱼际、对击小鱼际
取穴方法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 ,另一侧称「小鱼际」 。
功效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 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有「保命穴」 之称。
小鱼际可辅助治疗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5敲打后溪穴(换手)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功效辅助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缓解症状功效。
6手背对拍中诸穴(换手)取穴方法缓解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症状。
功效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7拍击尺泽穴(换臂)取穴方法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宣肺气,泻火降逆。对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8内劳拍少海取穴方法
少海穴: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功效
少海:辅助治疗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劳宫穴:劳宫穴可清心热,泻肝火。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起辅助治疗。劳宫穴对风火牙痛疗效甚捷。劳宫穴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辅助治疗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劳宫还对手掌多汗症有缓解作用。
9揉按,轻敲中府穴 云门穴(换肩)取穴方法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
功效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换肩)取穴方法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功效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11叩击风池穴、百会穴风池穴:足少阳胆经刺激的是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取穴方法颈部,当枕骨之下,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与风府穴相平。
功效壮阳益气。辅助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叩击百会穴:这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属督脉,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取穴方法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辅助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2揉拍打腹部取穴及功效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辅助治疗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3擦胆经这个动作是刺激头部胆经,包括头维、颔厌、率谷、悬颅、天冲、目窗、正营、承灵、浮白、角孙等穴,能够起到降压、预防偏头疼的效果。
取穴方法循行部位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颌厌穴),下行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功效缓解治疗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4拍击肾俞穴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治疗,能强肾固本。
取穴方法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缓解治疗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5脚跟踢然谷取穴方法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辅助治疗:1月经不调,带下,阴挺;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小儿脐风,口噤不开;6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少阳三焦经我们讲了两个穴位了,一个关冲,一个中渚,关冲、中渚都可以治疗耳聋、耳鸣、眼睛不舒服,这是因为三焦经循行路线经过了这些地方。所以可以说是少阳三焦上穴位主治的一个特色。而关冲,位于手指末端,沟通阳经少阳与阴经厥阴,能参与急救,能泄热;而中渚穴是输穴,主治外经病,主体重节痛,能治疗手指屈伸不利,咽喉肿痛,手臂疼痛等。
具体可以点击下方 蓝色 的链接,具体了解详情。
关冲:回看心包经的主要穴位,开启三焦经的第一穴,关冲穴,治头面疾患
中渚:中渚穴,善于治外经病,如手臂痛、喉咙痛、偏头痛、耳聋、耳鸣等
今天我们来讲下少阳三焦的原穴,阳池穴。“五脏六腑皆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取十二原”。这些论述均说明,十二原穴是善于治疗内脏疾病的。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其实就是你手稍微翘起来,在手臂腕横纹中间能摸到一条比较宽的筋,在那条筋的尺侧,也就是小手指方向。能摸到比较明显的凹陷。
或者是手背上那个鼓起来的那块骨头往前面、中间滑下来,凹陷中就是了。
能够治疗疟疾,耳聋,腕痛,消渴,肩臂痛。
可以用艾灸、按摩,特别是按摩很有酸胀感,效果很好的。
学中医的或者说中医爱好者基本都听过 《伤寒论》 ,里面强调了一个辨证方法是六经辨证。
它是把人体分成三个层次,表层、里层、半表半里层。表层是太阳病、少阴病;里层是阳明病、厥阴病;半表半里层是少阳病、厥阴病。
其中少阳病中的柴胡证的特点就是 寒热往来,反反复复的发烧 ,和疟疾的症状非常相似。
因为阳池是少阳三焦经的原穴,善于治疗脏腑的疾病,所以可以 治疟疾 。
至于阳池治 耳聋 ,这是少阳三焦经的特色,开头已经讲了。
阳池位于腕关节背面, 治疗局部腕关节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特别是 三角纤维软骨盘的炎症或损伤 引起的疼痛。
阳池作为三焦经的原穴,可以通利三焦,益气生津,调到三焦气血, 很好的解决消渴的问题。
治疗肩臂的疼痛 也是很好理解的,治疗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疾病。
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是,阳池是少阳经阳气聚集的地方,形成阳气池,所以常艾灸阳池可以温通三焦阳气,非常适合阳气虚而怕冷的人。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这了, 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望大家 转发、关注、赞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每日一起打卡学习。
人在屈肘时,手肘外侧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像一方浅浅的水池,这就是 阳气十足的 曲池穴 。闲来无事时,您可以用手指在这个位置按摩,它会像盛开的朵朵荷花一样给身体注入芬芳的“香气”, 其保健作用十分显著,尤其是在降血压方面 。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曲池穴 的临床应用。
曲池穴 为手阳明大肠经 “合穴” , 五行属土 。“合穴”在经络上指的是“入海口”的意思,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处,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合穴常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 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故有“合治六腑”之说 。中医六腑主要指的是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 “六腑”相关疾病可以找合穴来调理 。
根据 “合治六腑” 的理论,证实 曲池穴 可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特别对 湿热型腹泻 疗效尤佳。湿热型腹泻多发于 夏秋之交 ,为外来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所致,主要表现为 泻下急迫,泻而不爽,肛门灼热,伴有烦热、口渴、小便黄、舌苔黄腻 。 曲池穴 对大肠功能障碍、肠炎、肚腹绞痛等,有很好的保健调理效果。
曲池穴 不但可治疗六腑疾病, 还具有将头、项、颜面之气下引的效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曲池穴具有较好的 降低血压 的效果。 高血压病 属祖国医学 “眩晕、头痛、中风” 等范畴。对于高血压病人,除了药物治疗外, 穴位按揉 也是平稳血压的辅助治疗方法。 曲池穴 为手阳明经合穴, 阳明经多血多气 ,按揉曲池穴能 “摄纳阳明气血,使气血下降,平亢盛之肝阳”, 故能起到 平肝潜阳、定眩降压 之功效。高血压发作的高峰期是 早6点至10点,下午3点至5点 ,在这两个时间段对 曲池穴 加以按摩,可以收到相当不错的疗效。
《千金方》载:“……举体痛痒如虫啮、痒而搔之………… 灸曲池 ……隐疹、治百邪”。临床实践证实 曲池穴 还是一个 治疗皮肤病非常好的穴位 。曲池属于 土穴 ,直接与属土的足阳明胃经相联系。胃为气血之海,通过这种关系, 曲池穴 可起到 清热凉血 的作用。 肺与大肠相表里,主一身之皮毛,凡肌肤的种种疾患,均与 肺脏 有关,故 曲池穴 又有消风止痒之功效,为治寻麻疹、湿疹及其它皮肤病的有效穴。 按揉 曲池穴 可以 “宣通肺气、解肌透表、调和营卫” 作用,故可治疗皮肤病。
曲池穴 是一切外感病均可应用的穴位 ,具有很好的 清热泻火 作用。原因在于 曲池穴 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 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 ,既可 清在外之风热 ,又能 泻在内之火邪 ,是 表里双清的要穴 。临床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高热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引起的,是寒邪还是热邪引起的,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体内气机不畅、内外不通,阳气被郁闭在体内,从而化成热和火 。而 曲池穴 就具有 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的功效,所以 治疗发烧、感冒是非常对症的穴位 。其实在治疗发烧感冒时,除了用到 曲池穴 ,还可以用 大椎穴、合谷穴和外关穴 ,这几个穴位配伍使用,效果会更好。
麦粒肿中医称为“针眼” ,其病因多为 风邪外袭或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所致 ,故治疗上宜 清热解毒 。 曲池穴 属于阳明大肠经穴,针刺或者按揉 曲池穴 有 清热解毒,减除眼部充血 的功效。对 结膜炎、麦粒肿、沙眼、睑缘炎 等眼科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曲池穴 还可治疗循经经络病,如治疗因中风导致的上肢半身不遂,局部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引起的手臂、肘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
总之 曲池穴 不仅可以治疗 六腑相关疾病 ,对 高血压、风热咳嗽、高热、各种类型的皮肤病、上肢屈伸不利等疾病 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1穴位位置: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成直角,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穴位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3穴位主治:
①高血压病;
②皮肤疾病:荨麻疹、瘾疹、湿疹等;
③头面五官病症:麦粒肿、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
④胃肠病症:腹痛、吐泻;
⑤发热;
⑥网球肘,上肢瘫痪;
4按揉方法: 正坐,屈肘成90 ,前臂贴在腹部,另一手握住肘部,大拇指对准穴位,用
指腹垂直按揉,力度至出现酸痛感为宜, 左右各按3分钟,早晚各1次 。
5注意事项: 本穴有活血行气之功, 孕妇不宜应用,避免引起流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