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第1张

以下是川乌发的功效作用:

1除湿的功效 

川乌辛热苦燥,善于驱逐寒湿、温经止痛,为治疗寒湿痹痛之佳品,尤其适宜于寒邪偏盛的痹痛、可治疗寒湿侵袭,关节疼痛,不可屈伸等症状;亦可治疗寒湿淤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

2散寒止痛 

川乌辛散温通,散寒止痛的功效特别明显,因此又常被用用于治疗阴寒内盛所导致的心腹冷痛等症。如可用于治疗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及治疗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等症状。

3麻醉止痛 

川乌的止痛作用强,可用于治疗外伤跌打损伤,骨折瘀中疼痛等症。在古方之用川乌又常作为麻醉止痛药物使用,如配伍生南星、蟾酥等外用以达到局部麻醉的功效。 

扩展资料:

川乌的使用禁忌 

1、川乌有大毒,生品内服需谨慎,孕妇禁止使用。川乌经过加工炮制后毒性可稍降低,但孕妇仍需要谨慎使用。 

2、川乌不宜与半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白芨、白蔹同时使用。 

参考资料:

川乌(植物)_

引言;湿热和寒湿的症状区别首先是两者的感受,病邪的性质不同,虽然都是有湿气,但易寒易热,所以它的临床表现也会不同,那么湿热和寒湿有些什么症状呢?我们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身体出现湿热的症状

如果身体出现湿热的话,主要跟他所犯的部位不同,那么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果是脾胃湿热的话,主要是有晚胀晚闷,饮食不好,还会有发热,口苦,口渴身体困重。便溏有的是,面目俱黄,皮肤发痒。等等的症状。如果是肝胆湿热的话会有些呕吐,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口干口黏等等的症状。下焦湿热的话,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腰痛,尿黄等等的症状。

二、身体出现湿寒的症状

出现湿寒的症状也是一样的,由于个人的体质差异以及寒湿之邪阻带的部位不同,那么在临床上的表现具体症状也是不同。如果是关节出现一些寒湿的话,主要是会出现关节肌肉的酸痛重则麻木,屈伸不利等等的现象。有的还会出现闭经,痛经,经行不畅,经血颜色只按等等的症状。如果在中焦脾胃的话都会表现为恶心,不想吃东西想吐,头重全身沉重,或者是浮肿等等的现象。

三、怎么区分自己是湿热还是湿寒

判断自己的身体是湿热还是湿寒,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身体有湿邪,湿邪的话主要表现为头晕,爱睡觉,身体困重,四肢疲倦,有的还会出现关节酸痛,皮肤瘙痒,湿疹。女性的话还会出现为带下量多。湿热的话主要是表现出热症明显。湿寒的话主要是表现为寒症明显。当身体出现这些严重情况的时候,那么建议要早日的去医院就诊,不要自己盲目的去用药。

我们知道,湿痹是湿病的一种,是以湿邪为主而导致的以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风湿病 ,也是五*痹的一种。有人问湿痹是如何治疗的呢?今天刘医生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湿痹的中医辩证治疗。

湿痹的治疗以祛邪和调理脏腑功能为原则。《证治汇补》对湿痹的治疗概括得比较全:“湿症总治,势轻者,宜燥湿;势重者,宜利便。在外宜微汗,在内宜渗泄,所贵乎上下分消其湿。凡风药可以胜湿,泄小便可以利湿,通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祛湿。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辛热之剂除之。脾虚多中湿,故治以利小便为上。湿*所胜,助风以平之,有阳气不升,湿邪内陷者,当用升阳风药,以辅佐之。不可过服淡渗,重竭其气。”

总之,祛邪以除湿为主,调理脏腑以温补脾肾,化湿通络为主。实者祛风除湿,散寒除湿,清热除湿,化湿通络,燥湿化痰等;虚者健脾利湿,温补脾肾,通阳蠲痹等;虚实夹杂者,挟正祛邪兼顾。清·徐镛《医学举要·杂证合论》说湿痹“治湿为主,其间佐温佐清佐散”;另外,除湿不忘健脾,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痹》说“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清·费伯雄《医醇賸义·痹》也说:“着痹者,病在肌肉,当补土燥湿”。

根据湿邪兼夹风寒热及脏腑功能情况辩证如下:

一、风湿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疼痛呈游走性。恶风,或恶寒,汗出,头痛,头重身困,随天气变化而发作,或身体微肿。舌质淡,苔薄白或稍腻。脉浮缓,或濡缓。

治疗上就应:祛风除湿,蠲痹通络。

代表方药: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羌活、防风、独活、豨莶草、海桐皮、蕲蛇、川芎、苍术、白术、陈皮、茯苓、甘草,全方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

若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宜甘草附子汤(《金匮要略》);若风湿痹不仁,肢体疼痛,治宜祛风湿、通经络,方用海桐皮汤(《圣济总录》);若风湿流注,四肢浮肿,肌肉麻痹,宜续断丸(《奇效良方》);若风湿者,宜苍防二妙汤(《症因脉治》)。

二、寒湿痹阻证

临床症见: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凉痛,痛有定处,遇冷及阴雨天气加重,屈伸不利,得热痛减,以下肢关节多见。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

治疗上就应该: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药:乌头汤(《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乌头、细辛、干姜、桂枝、豨莶草、独活、麻黄、当归、白芍、蜈蚣、茯苓、甘草,全方共奏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之效。

若寒湿所伤,身体重著,如坐水中宜渗湿汤(《丹溪心法》);若寒湿相合,脊骨皆痹,腰眼膝髌皆痛,无力行步,身沉重者,宜苍术复煎散(《兰室秘藏》);若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腰痛者,宜麻黄苍术汤(《丹溪摘玄》);若寒湿痹痛宜薏苡仁汤(《名医指掌》);若寒湿者,宜术附汤(《症因脉治》)。

三、湿热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疼痛,局部热感。或关节屈伸不利,发热,汗出,或身热不扬,渴不欲饮,烦闷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代表方药: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石膏、黄柏、连翘、滑石、防己、蚕沙、薏苡仁、赤小豆、肿节风、忍冬藤、赤芍、地龙,诸药共用,具有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之功。

若关节肿痛,不可触近者加姜黄、海桐皮。若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疗,从足跗热起,渐至腰胯,或麻痹痿软,宜加味二妙散(《丹溪心胜》);若湿热者,宜苍柏二妙丸(《症因脉治》)。

四、湿邪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疼痛,肢困体重。肢体屈伸不利,抬举无力,以下肢关节多见,恶寒发热,纳呆腹胀,大便不爽。舌质淡胖,苔滑腻。脉濡。

治疗上就应该:化湿通络,行气宣痹。

代表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杏仁、豆蔻、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半夏、厚朴,诸药相合,共奏化湿通络、行气宣痹之功。

若湿盛沉困者加络石藤,海桐皮。若住处湿地水气甚,肢体重著而不去,多汗而满者宜茯苓川芳芎汤(《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若伤湿为病宜除湿汤(《证治要诀》)。

五、脾虚湿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酸痛,纳呆腹胀。肌肉痿软无力,面色苍黄或浮肿,身重肢困,大便稀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缓。

治疗上就应该:健脾利湿,升阳蠲痹。

代表方药: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柴胡、白芍、陈皮、苍术、半夏、茯苓、羌活、独活、泽泻、黄连、甘草,全方具有健脾利湿、升阳蠲痹之功。

临床还可选用实脾饮(《证治准绳》)加减;若气虚伤湿,身重腰痛,四肢微冷,或呕逆,或唐泄,宜加剂除湿汤(《仁斋直指方论》)。

六、脾肾阳虚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酸痛,四肢不温,便溏。腰酸腹胀,纳呆,畏寒喜暖,或面浮肢肿,小便清长,或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疗上就应该:温补脾肾,通阳化湿。

代表方药:理中丸(《伤寒论》)合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干姜、人参、白术、制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菟丝子、社仲、当归、补骨脂、丹参、甘草,诸药合用,具有温补脾肾、通阳化湿之效。

若上肢痛甚者加羌活、姜黄;血瘀者加全蝎、苏木、地龙、制乳香、制没药;湿胜者加炒薏苡仁、茯苓;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七、湿痰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胸闷痰多。肢困体重,甚则关节畸形,皮下痰核结节,头晕目眩,咳嗽,痰白。舌淡胖,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

治疗上就应该:燥湿化痰,蠲痹通络。

代表方药: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胆南星、鸡血藤、白芥子、僵蚕、地龙,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蠲痹通络之效。

若血瘀湿阻,见肢体关节肌肉刺痛,痛处固定,皮色紫黯,舌黯淡、苔白腻,脉濡缓涩者,活血化瘀、除湿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苏羌达表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

临床上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湿反应又不尽相同导致症状多端,治疗上更为复杂,除以上辩证治疗外,还可以配合针灸、外洗等方法。

预后方面,风湿痹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和湿邪痹阻等证多为湿痹之初起者,邪气较盛,正气未虚,预后较好;若病久出现脾虚湿阻和脾肾阳虚,或痰湿痹阻者,多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病程多较长,需长期扶正祛邪调治,湿邪最易伤脾,牌虚则肌肉失养,故湿痹日久不愈易致肉痿。

湿痹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瘥后易复发,若年轻体壮,新病初起,正气不虚者,易于治愈,预后较好;若年老体弱,久病重病者,正气不足,难以治愈。若病邪深入筋骨、脏腑可发展成顽痹、痿病,甚或脏腑痹,预后较差。

湿气重的人会出现4个皮肤问题

  1、肌肤暗沉

  体内湿气重,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脸部是人体血管最密集的部位,气血不足会直接影响脸色,让你失去红润气色,变得晦暗无华。

2、皮肤粗糙

  湿气重则脾胃的运化功能较差,水湿在体内停滞会影响皮肤代谢,容易使皮肤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3、雀斑加重

  湿气太重会影响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废物无法排除,黑色素积淀,同样会加速雀斑形成。

  4、水肿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治疗湿气重的食疗偏方有哪些

  1、薏米红豆:薏米30g,红小豆15g,加水同煮至豆烂,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马齿苋煎:鲜马齿苋30~60g,水煎,每日分数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3、冬瓜汤:带皮冬瓜250g,切块,煮汤食用。

  4、黄瓜煎:黄瓜皮30g,加水煎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5、绿豆海带粥:绿豆30g,水发海带50g,红糖适量,糯米适量。水煮绿豆、糯米成粥,调入切碎的海带末,再煮3分钟加入红糖即可。

       6、芹菜汤:芹菜250g,煎汤,吃菜饮汤,连续服用。

  7、苍耳子防风红糖煎:苍耳子60g,防风60g,红糖25g。将苍耳子、防风加水浓煎熬膏,加红糖,每次二汤匙,开水冲服。

       8、绿豆苡米海带汤:绿豆凹g,苡米30g,海带20g,水煎,加红糖适量服。每日1-2次。

  9、白菜根汤:白菜根200g,银花20g,紫背浮萍20g,土茯20g,水煎,加适量红糖调服,每日1-2次。

  10、白菜萝卜汤:新鲜白菜100g,胡萝卜100g,蜂蜜20毫升。将白菜、胡萝卜洗净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开水后加菜,煮5分钟即可食用,饮汤时加入蜂蜜,每日2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64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