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推举机锻炼自己的腿部,想知道标准动作是什么?

想用推举机锻炼自己的腿部,想知道标准动作是什么?,第1张

在我们的健身训练中,腿部肌肉的强化训练可以说占了很重要的一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那就是健身不练腿,迟早得那啥。至于那啥是什么,小编我相信大家应该是知道的,小编就不直说了。

所以说,我们在健身的过程中,腿部肌肉是肯定需要进行的,并且腿部肌肉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我们一般的健身者来说,一周或者两周进行一次腿部肌肉训练是比较适合的。

而在我们的腿部肌肉的训练动作中,除了杠铃深蹲这么一个经典的练腿动作以外,还有一个练腿动作的训练效果也是极其好的,那就是腿举这个训练动作了。

说到腿举这个训练动作,如果我们不是很熟悉的话,可能会对一个问题比较纠结,那即是在做腿举的时候,自己双脚的位置该放在哪个地方,是应该放高一点,还是应该放低一点。

如果你有着同样的纠结问题,那就继续往下看吧,小编我接下来就以自己的知识能力,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脚尖略微外八,和膝盖的朝向一致

这个要求和我们做深蹲时是差不多的,我们在做动作的时候,都需要去保护自己的膝盖,而保护自己膝盖较为重要的一步,那就是要让自己的脚尖朝向和膝盖朝向是一致的。

因为咱得要知道的是,如果自己在做腿举的时候,如果脚尖的朝向和膝盖的朝向不一致,甚至偏差过大的话,那么自己的膝盖所受的压迫力就会成倍的增长,从而大大的增加增加膝盖损伤的几率,严重的话还可能会让自己的膝盖出现一些病变的症状。

另外,我们在做腿举的时候,让自己的脚尖朝向和膝盖朝向一致,可以让自己在做动作的时候,更好的感受腿部肌肉的发力,从而增大我们在练腿时的训练效果。

二,两脚的距离最好与肩同宽,或是略宽于肩

我们得要知道的是,自己在做腿举的时候,两脚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者过小,都是不利于自己的腿部肌肉发力的。

并且,两脚之间的距离过宽的话,自己的膝盖会受不了,进而可能出现一些被损伤的情况。而两脚之间的距离过大的话,那么自己的髋部也就是屁股会承受不了,严重的话,自己的髋关节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两脚所放的位置要选好

在我们做好了脚尖的朝向和两脚之间的距离以后,还需要做到的一点,那就是选择一个良好的位置,去放置自己的双脚。

一般来说,我们在做腿举的时候,最好把自己的双脚放在腿举器械挡板的上半部分,不要把两只脚放得太下了。

因为我们在做腿举的时候,在向下的过程中,也就是器械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最好让自己的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从而保护自己的膝盖不至于受到过大的压力,进而出现一些损伤的情况。

最后,小编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做腿举的时候,千万不要追求过大的训练重量,因为如果自己的训练重量过大的话,那么我们膝盖很容易出现一些损伤!

希望小编我上面说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没有帮助,那就在下面评论咯。

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运动员的弹跳力和滞空能力越来越重要,许多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后,身体虽然变得更强壮,弹跳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殊不知,力量训练具有多重效应,必须明确训练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综合的针对全身的力量训练是增长弹跳的基础,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对弹跳力影响最大的是腿部肌肉爆发力,特别是小腿三头肌的爆发力对弹跳力影响最大;其次是腰腹部肌肉爆发力,因为你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腰去推动你的整个身体与你的腿同步提高,如果腰腹力量太差,当你跳起时,它就像个柳条一样,会吸收软化你的力量,而不是推动你升高;

再次是肩部肌肉爆发力,上肢积极上摆对增大起跳力、提高起跳效果和改善动作质量有20%左右的影响。所以力量训练应以腿部为主,腰腹部和肩部为辅。以仰卧起坐、俯卧背曲伸、异侧两头起、坐式颈后推举、负重侧平举来发达你的腰背部和肩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腿部的爆发力。

针对于下肢的力量训练应以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为主,因此,你必须在半蹲、提踵、全蹲、负重硬拉、延时下蹲和坐式蹲起上多花工夫,并要熟悉这些动作的运用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做半蹲、提踵、全蹲和负重硬拉时必须遵循X-Y-0 时间分配原则,即在退让性收缩(如下蹲过程,时间以X表示)和维持性收缩(如下蹲后起立前的过程,时间以Y表示)应人为的让动作过程加长,克服性收缩(如起立过程,时间以0表示)要尽可能的快,用时越短效果越好。X+Y应在2秒到6秒之间,大部分的练习应该保持X+Y为3到4秒。并且X与Y应当一长一短,尽量不要让X=Y,例如,可按如下比例分配:4-1-0,3-1-0,2-1-0,1-3-0,1-2-0等。

延时下蹲是人为的将下蹲过程分为若干个高度,并在每一个高度上做一定时间的停留,总停留时间不应超过六秒,到最低点后以最大极限力量的爆发式起立为动作完成。例如可分为四级(1-1-1-2)或两级(2-4)。

坐式蹲起时肩负杠铃坐于凳上,使腿部肌肉由放松状态直接过渡到爆发性收缩状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起立。

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原因,在进行上述练习时限制了小腿三头肌的被拉伸幅度,不能使小腿三头肌得到更强的刺激,影响了训练效果。如果将前脚掌垫起并在训练时保持足踵离地,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力量训练提高弹跳的方法(二)

在使用恒信极限鞋进行极限爆发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有一些使用者反映不能正确安排力量训练计划,面对众多的力量训练方法不知道哪一种最合适自己。因为恒信极限鞋的使用者自身条件差别很大,有业余的体育爱好者,也有专业运动员,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所以制订一套详细的适合每位使用者的力量训练计划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所介绍的是科学的制订力量训练计划的原理和方法,由使用者根据自身的素质和训练条件选择说明书中的训练方法正确的进行力量训练。

在力量训练中,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总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运动员在系统力量训练的开始阶段,或在承受一个新的不习惯的运动负荷后,机体反应往往相当强烈,疲劳过程也比较深,会出现思睡、肌肉酸痛,安静时脉搏、血压偏高等不适应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后,上述不适应现象消失了,机体各种活动取得协调,

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及其恢复能力都得到提高,运动负荷时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运动能力,完成力量训练后反应程度较小,恢复过程缩短,这些都是机体对运动负荷已经产生适应的表现。我们把这种由于运动训练产生的有机体与施加负荷的外环境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叫做训练适应。

训练适应过程的产生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其中运动负荷和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动负荷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有一定的量就有一定的强度;反之,有一定强度的练习就有一定的量。

运动员的身体对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对负荷量的反应一般来说不强烈,比较缓和,所产生的适应程度也比较低、但相对来说机体所产生的适应比较稳定,消退也较慢;而由负荷强度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反应一般来说比较强烈,能较快的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所产生的适应性的影响也比较深刻,但相对来说,机体所产生的适应不太稳固。

。我们把这种由于运动训练产生的有机体与施加负荷的外环境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叫做训练适应

准备活动

    在每次跳跃之间,运动员应该至少休息3分钟,以恢复和重建ATP能量系统。比赛中,运动员试跳间隔经常大于3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应该进行轻微拉伸练习、一般跑动练习和10~20米的短距离加速。

助跑

    高水平、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更多采用外展形技术,年轻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弧线形技下观察横杆,在起跳时身体倾斜使运动员有机会在横杆前垂直起跳。从后面观察,优秀运动员起跳时身体倾斜大约10°

    运动员必须保持身体呈直线状态,使肩与髋关节在同一平面内。(一个常犯的错误是助跑进入弧线时身体前倾或腰部扭转)运动员在弧线助跑时也必须保持踝关节背屈助跑时运动员踝关节跖屈或踮着脚会使脚后跟滑行,使地面对脚的作用力减小,外侧肩在髋关节前。

    运动员助跑节奏必须由慢到快。助跑步数:年轻运动员应该使用6~10步助跑。助跑步子是偶数比奇数步更合理,这意味着跨出的第一步应为非起跳脚。静止起动比其他形式更有助于助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对年轻运动员特别关键。

冲击角度

    在讨论最后两步助跑以及它们与横杆的关系时,要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运动员身体重心的路线与横杆立面形成的角度。太小以致身体平行于横杆助跑或角度太大冲着横杆助跑。这些角度,倒数第二步是40°,最后一步是50-51°,

    第二个概念是注意最后几步脚接触地面的路线,这很容易在练场上观察到。最后一步脚的方向要与横杆立面成接近30°

    第一步到第四步的练习在没有垫子和立柱的场地中进行。第五步到第六步在有垫子和立柱的场地进行。

1运动员在直线上助跑10步,速度凭运动员感觉能够控制并成起跳为宜。第一步应该是非起跳脚。最后一步应该用粉笔或胶进行标注,应进行4~5次助跑后取平均值。接着运动员以同样方继续进行10步直线助跑,这回标出第5步。同样进行四至五次助跑后取平均值(图1

2/运动员以他感觉舒适的速度沿弧线助跑,在第5步和第6步时进入弧线。通过4~5次助跑确立起跳点位置(图2)。

3图2运动员或教练员丈量从A点到B点的距离,这条直应该与横杆平行。然后丈量B点到D点的距离、B点到C点的距,它们应该与横杆垂直。现在,运动员可以将三组测量数据转换到式场地上。

4教练员和运动员确定场地上的起跳点,然后从此点进行丈量点(图3)

5运动员在有立柱和垫子的场地上进行助跑练习,做必要的调整,在有立柱和垫子的场地中,运动员有可能会降低助跑的速因此需要将起点向前移动。

6当运动员助跑时,应该从垫子旁边跑过去,而不是穿过垫子。

7,10步直线助跑的距离应该与10步弧线助跑的距离比较,即从基准线到起点的距离。两种测算方法的显著区别是:当弧线助跑时,运动员不能保持水平速度,中间步点应该放在5步的位置处。如果前5步的距离明显小于后5步,一般被认为加速能力差,运动员不能在助跑后平程进行有力后蹬。

    以下练习距离均为10~15米,运动员重复该练习5~10次。

目的:使运动员学会向后向下蹬地技术,逐渐增加步长

步骤:

在地面上放置8~10个胶带或木棍,位置如下:

    第一个标志距起点50厘米,第二个标志距加15cm,以接近高抬腿跑姿势跑过各个标志物。

目的:使运动员体会在阻力下的后蹬动作技术。

步骤

    开始时运动员起跳脚在前,非起跳脚向前迈第一步,运动员进行后蹬时牵拉一些阻力譬如拉雪橇或其他类似的物体,前进10~15米。阻力能使运动员髋关节完全

蹬伸。

目的:使运动员在较大阻力下感受后蹬动作技术。

步骤

    此练习像拉雪橇动作一样,只不过该练习阻力是由同伴提。当同伴施加较大阻力时,使运动员速度下降,同伴好像被运力员牵拉着走一样,可以发展其加速所要的专项肌肉力量。

    最大速度应该强调身体直立、脚背屈、脚后跟置于大腿后方和正确的问前技术(向前跨步和后蹬)。胫骨与地面垂直,力量垂直作用于地面》以下练习可以用来发展运动员最大速度。

目的:促使运动员获得施加于地面的垂直作用力。

步骤

    运动员向前助跑,大腿高抬至与地面平行(可以略高)。运动员应该高重心跑,保持躯干直立,脚部背屈,踝关节放置于大腿后方并高于加速阶段。该练习应进行20~30米,重复5~10次。

目的:强化运动员获得垂直作用力。

步骤

      多级楼梯应密集排在一起,以便运动员跑楼梯时没有较多的水平跑动)运动员应该高重心,注意不要弯腰。脚部应该背屈,大腿抬高与地面平行。每次练习10~20步,重复8~10次。

目的:发展运动员由启动到快速跑的速度能力。

步骤

  运动员经过20~25米的加速区后以最大速度快跑10~30米的距离。像前面提到的,快速跑应该强调合理的最大速度。跳高运动员重复该练习3~5次。

目的: 发展助跑持续加速能力,增加步长和发展步频。

步骤

    助跑节奏应该由慢到快。加速度应该一致,运动员应该力求完成全程跑,最后阶段没有明显减速、速度没有降低时,运动员应该快跑如飞。

目的:建立由慢到快的助跑节奏。

步骤

    在10步有节奏的助跑中,强调加速和最大速度技术是有益的。运动员以下列方式计算每一步:1-2-3,1-2-3,1-2-3一起跳。每连续三步增加节奏。节奏跑练习在一条直线上进行,重复6~8次。

    弧线助跑要求最初几步有正确的蹬伸动作,调整角度和保持速度。弧线助跑时,运动员身体保持直立以克服离心力,这种力量使身体向内倾斜。

目的:加强正确的弧线助跑技术。踝关节置于大腿后方。

步骤

    运动员沿圆圈助跑,保持身体直立,肩和髋在同一平面上。内侧腿在身体中线附近。脚部背屈,脚后跟置于大腿后方,类似于最大速度跑。胫骨角度应该垂直于地面或与地面成接近90°锐角。圆圈半径应该接近运动员的助跑距离。运动员在每个方向上重复3~5次练习。

目的:使运动员在弧线助跑中保持频率。

步骤

      运动员采用8字助跑,弧线在8字的顶部和底部。重点是进入和经过弧线时增加频率,而在直线部分时放松。当运动员跑过弧线时,教练员应该注意观察运动员小腿胫骨与地面是否成锐角。运动员每组跑2~3次8字跑,每次2~3组。

目的:加强正确的弧线助跑动作技术。

步骤

      运动员在弯道上弧线助跑,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用到前面提到的圆圈跑技术。运动员可以在后背加负重助跑,有助于使运动员身体呈直线状态,并保持正确的髋和肩轴排列。练习距离为40~100米,重复3~4组。

目的:使运动员能够反复地练习从直线到曲线的转换。

步骤

      运动员在跑道上蛇形跑或“S”形跑,重点是在转换到弧线跑时内侧腿后蹬时越过身体中线,积极扒地。运动员必须注意使肩和臀自然排列。建议每组60-100米,6-8次重复。

目的:使运动员反复练习不起跳的助跑。

步骤

    运动员在助跑道上进行助跑,从垫子旁跑过而不是跳过去。这有助于在助跑的最后获得地面的反作用力,并且保持跑速。运动员由直线进入弧线跑时,第6步脚的位置应该在身体的中线。当跑至弧线时,运动员应该有意识地使内侧腿经过身体中线。该练习重复8~10次。

快跑(倒数第二步)

目的:加强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水平方向上的积极运动。

步骤

      运动员快跑——也就是说,倒数第二步水平蹬摆,使起跳腿垂直作用于地面。强调后腿蹬伸而不是前腿前摆。该练习重复5~6次,距离为20~30米。

目的:发展运动员助跑倒数第二步的腿部力量。

步骤

      运动员以类似身体前冲的姿势将倒数第二步的腿向前迈出,躯干直立,推动髋关节向前超过脚,至最前端时,倒数第二步腿胫骨在身体后地面接近平行。接着运动员向后蹬伸重新转入起始位置。当运动员移动时,髋关节要保持平稳。该练习可徒手或重练习。每组5~10次,每次2-~3组。

    起运动员过杆不顺利的原因之一是起跳脚的“着地”动作,使起跳时间太长。

      起跳脚的纵轴(通过脚心连接脚后跟到脚趾的直线)应该正对垫子远端斜对角的方向(平行于对角线),髋关节和肩应该与脚成自然排列。运动员经常把起跳脚放在正对对面立柱的方向,或者更糟的是,与横杆平行。这种动作会引起踝关节受到压力过大,引起运动损伤。

目的:发展正确的倒数第二步技术,使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

步骤

      该练习像跳远的起跳动作;强调倒数第二步起跳脚要放平。起跳脚垂直蹬伸,运动员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大于垂直方向的移动,倒数第二步脚着地继续向前移动,不断重复这个技术动作。该练习重复3~5次,距离20~40米。

目的:提高身体倾斜状态下的转换能力。

步骤

    该练习把前面提到的起跳练习与本章前面提到的圆圈练习结合起来。运动员在圆圈跑动时每6步起跳一次。(当运动员反向跑动时,必须用另一条腿起跳。该练习能提高动作技能。

目的:使运动员学会正确的倒数第二步技术,训练后两步快速水平移

步骤

      在该练习中,运动员单脚跳过152-457厘米高的障碍物。对于刚参加训练的运动员,障碍物的间距为24-3米。当运动员获得自信并且能用更快的水平速度完成该练习时,障碍物间距可以增加。鼓励运动员采用平一平、快一快的触地方式。障碍物必须较低,不能影响运动员的水平移动。该练习重复4~5次,每次5~10个障碍物。

目的:鼓励运动员积极起跳。

步骤

      运动员在跑道上跳跃,利用臀部肌肉和大腿后群肌肉使起跳腿向后向下蹬离地面。起跳腿脚跟在运动过程中要低,摆动腿一侧的髋尽量大幅度运动。该练习可徒手练习,也可负重练习。运动员应该重复该练习5~10组,距离为20~40米。

目的:使运动员在起跳时获得较大的冲力。

步骤

    此练习与前面的跳跃式起跳练习一样,但需要运动员对地面施加更大的作用力,能越过单个障碍物或在直道上放置的一组障碍物。运动员落在沙地里或柔软的垫子上。单个障碍物共2~5组,每组重复5次,或者4-5个障碍物,重复5组。

目的:加强最后两步“快一快”的节奏。

步骤

    此练习可从6步到全程助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要求运动员最后两步脚要扒地,倒数第二步的脚要快速。起跳腿强有力的践伸动作使摆动腿一侧髋关节快速前移。运动员双脚跨越式过杆、保持身体直立,脚落在垫上。横杆的高度设定应能使运动员保持正确的起跳姿势为准。(由于该练习一般用于准备活动,所以常常重复3-5次。

目的:发展运动员垂直冲量,创造更多的腾空时间。

步骤

      运动员在踏跳板上起跳,从6步助跑逐渐过渡到全程助跑。在运动员的起跳位置上摆放踏跳板,倒数第二步踏在地面上。该练习能产生动力,防止重心随起跳腿屈曲而降低。而且,由于起跳地面是抬高的,运动员在神经肌肉系统疲劳时也能进行积极起跳。运动员看到横杆升高时心里很舒适,有机会在较高的高度越过横杆。运动员用踏跳板起跳过杆8-12次。

目的:训练正确的起跳姿势。

步骤

      横杆放在个人最好成绩或以上位置。像前面提到的单腿支撑练习一样,运动员从倒数第二步开始,然后蹬伸,起跳腿积极置地。如果运动员保持正确的肩关节、髋关节与放脚姿势,起跳结束后他将向后倒去。一名同伴站在运动员一侧,手放在其背部中间,引导运动员安全地落到地面。运动员应该进行2~3组练习,每组重复5~10次。

      一旦运动员离开地面,其身体重心轨迹就已经预先确定下来不改变,通过弯曲膝关节和分开两膝,可缩短肢体的转半径。

      当大腿过杆时,下要靠近胸部,髋关节下降,相应的小腿上升。

      运动员过杆主要取决于助跑和起跳。用于过杆专项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如果运动员能有效地过杆,他的后背上部将着地。

目的:帮助运动员建立空中肢体感觉。

步骤

    运动员站在跳高垫子上面,做5~10次后空翻,腹部落在垫子上。向后腾跃时运动员应该保持背弓的姿势,不应该像跳过障碍一样。 初学者需要同伴站在垫子上帮助其完成动作 ,就像运动员在地上练习后空翻动作一样。

目的:帮助运动员在肩部着地时获得自信。

步骤

      运动员背对横杆站立,向上向后起跳过杆,肩部着地。快落地时,运动员要继续旋转越过横杆。横杆高度可以低一些,以使运动员处于高过横杆的舒适姿势落地。运动员进行5~10次该练习。

目的:运动员在升高的平面上跳跃以增加空中时间。

步骤

    运动员不断从越来越高的高度落下,通过重复练习,可以别得自信。在一个升高的平面上练习背部过杆着地,开始用一定高度的跳箱,运动员获得信心后,箱子的高度可以增加。横杆的高度也可以随着运动员自信心的增强而提高。运动一般进行5~10次此练习。

目的:帮助运动员练习旋转过杆和更大冲力的落地。

步骤

      运动员采用近乎直线助跑的方式对着横杆短距离(5~6步)起跑,在助跑的最后阶段,运动员双脚同时落地,背对着横杆,向上向后跳起双腿过杆。随着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能力的增加,横杆的高度可以提升。运动员重复过杆5~10次。

    多数运动员尝试过在雨中跑弧线,他们趋向于脚部跖屈或“踮脚跑”,这会导致动作不稳,增加滑倒的可能性。的节奏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免跳的高度在准备活动结束和运动员第一次试跳之间就应该确定。

      比赛中总有这样的例子,运动员在准备活动时跳得很出色,但接下来在正式比赛中却频频失误,这是因为运动员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开始起跳,间歇时间太长会失去节奏。如果运动员状态良好,在比赛中完成一定次数的试跳也很少出现疲劳。

      许多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在12-16次试跳中完成自我感觉良好的运动员经常选择超过适合自己的高度作为起跳高度,这种错误是无法原谅的。一高度,以期在下一高度上有三次试跳机会。如果运动员感觉到非常疲惫,他可能希望下一高度的最后一次试跳保存精力,以便获得好名次。

    在比赛前期进行免跳的例子是运动员认识到比赛节奏的重要性,他会选择较低的起跳高度,越过横杆,然后在下一个有信心的高度免跳。

      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为提高运动员能力以产生更大的起跳爆发力而做了大量的专门训练。然而他们不应该忘记,过分强迫身体却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率。

      在跳高中,起跳脚落地时的纵轴经常平行于横杆立面,而身体重心的轨迹正如前面讨论的一样,与横杆大约呈40°角。

    把握动作的时机:当运动员意识到髋关节正在过杆时,会把下颌靠近胸,然后使髋关节下落、小腿上举。

    有一种方法能有效测评运动员跳高的潜能,同样也是测评跳高训练计划的有效而可信的方法。运动员要进行两项测验。第一项是测验双腿原地站立纵跳的高度,第二项是测量三步助跑起跳腿垂直跳跃的高度。两个高度的差值可表示跳高潜力大小。差值在6英寸及以上(152厘米及以上)说明运动员跳高潜力较好,差值在10英寸及以上(254厘米及以上)一般在优秀的运动员身上出现(在原地站立纵跳和跳高能力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短程助跑跳跃中弧线助跑时产生的压力(身体倾斜度)与全程助跑跳跃有显著区别。由此可见,在训练实践中要进行大量的全程助跑和全程技术练习。

      运动员应该在其最好成绩以下203厘米处开始训练。每成功跳过一次,横杆提高2英寸(5厘米)。当运动员有两次连续的失误时,横杆降低1英寸(25厘米)。这种类型升降方式将使运动员保持专注。

九月至十一月(一般准备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提拉杠铃5×5次、推举练习4×5次、大腿后群肌肉练习3×10次

下午:投掷练习、加速技术、多种跳跃跳入沙坑

周二

上午:力量练习。行进间弓箭步4×12步、核心力量循环练习2×10次

下午:低强度速度练习(共1200~1600米)、栏架练习、核心力量练习

周三:休息

周四

上午:力量练习。深蹲练习4×6次、跳箱跳跃练习4×5次、负重提踵4×15次

下午:投掷练习、多种跳跃练习

周五

上午:力量练习。一般力量训练循环练习

下午:核心力量训练、台阶练习、加速练习

周六周日 休息

十二月中旬至一月(专项准备)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肩负杠铃深蹲6×3次、跳箱跳跃练习4×3次、引体向上3×10次

下午:投掷练习、助跑练习、速度训练(共300米)、核心力量练习

周二

上午:力量训练。平板握推6×3次、髋和腿蹬伸练习2×6次、弓箭步练习3×30秒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投掷练习、栏架练习

周三 核心力量练习

周四

上午:力量训练。推举练习6×3次、站立或坐位负重提踵2×20次

下午:投掷练习、跳高技术练习、速度练习(共300米)

周五

上午:力量训练。抓举5×5次、大腿后群力量练习3×12次

下午:专项力量循环练习

周六 低强度行进间跑(共1200~1600米)、核心力量练习

周日休息

二月(竟赛阶段——室内赛季)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练习3×4次、抓举3x|4次、蹲跳3×10次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

周二低强度节奏跑(共800~1000米)、栏架练习

周三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练习2×4次、抓举4x2次、推举2×4次、蹲跳3×10次

下午:休息

周四 准备活动、低强度神经肌肉刺激

周五竞赛

周六

力量训练:平板握推3-2-1、后背挺伸3x12次、后背挺身3x12次。跳高专项力量训练、起跳和倒数第二步练习、低强度行进间跑(共1200~1600米)、栏架练习

周日休息

二月末至三月中旬(竞赛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过杆6X2次

下午:投掷练习、跳高技术练习

周二 核心力量练习、栏架练习

周三

上午:力量训练。抓举3×3次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

周四休息

周五 赛前准备活动、低强度神经肌肉刺激

周六 竞赛

周日休息

三月中旬至四月(专项准备阶段——之后室内赛季,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练习6×4次、平板握推6×4次、大腿后群肌肉练习3×6次

下午:投掷练习、跳高技术练习、核心力量练习

周二

上午:力量训练。引体向上3×10次、平衡练习

下午:低强度行进间跑(共1500米)、栏架练习

周三

一般力量循环练习(2个循环,10个练习,10次重复)

周四

上午:力量训练。颈后负重深蹲接跳起6×4次、摆动腿练习3×12次、俯卧背弓振体练习3×12次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速度训练(共240米)

周五

上午:旅行

下午:赛前准备活动、轻微神经肌肉刺激

周六竞赛

周日旅行、休息

五月(竞赛阶段一室外赛季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8×2次、平板哑铃推举6×3次

下午:跳高技术、速度训练

周二

上午:力量训练。大腿后群肌肉练习3×10次、引体向上3×8次、腹肌两头起4×10次

下午:行进间跑(共800米)、栏架练习

周三:休息

周四

上午:力量训练。抓举5×5次、快速助跑跳跃4×5次

下午:多种投掷、跳高助跑、跳高、核心力量

周五

上午:力量训练。平衡、动力力量练习

下午:大强度节奏跑(共600米)、核心力量

周六:核心力量、低强度节奏跑(共900米)、栏架练习,

周日:游泳

六月(竟赛阶段)

周一测验、助跑、冰浴

周二休息、按摩

周三赛前准备活动、低强度刺激训练

周四比赛、及格赛、 冰浴、按摩

周五|赛前准备活动、低强度刺激训练

周六竞赛、决赛、冰浴

周日旅行、休息

训练训练的动作

动作1、深蹲

深蹲是锻炼下肢肌群的黄金动作,还能带动腰腹肌群一起发展,帮你提升下肢稳定性,跟身体的爆发力。

腿部肌群是很多新手会忽略的一个部位,而练腿的重要性可谓是重中之重,双腿是动力之源,是行走的动力,人老显老腿,坚持练腿可以预防肌肉退化,让你保持了灵活矫健的双腿。每次4-5组,每组12-15次,3-4天锻炼一次。

动作2、(低位)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锻炼背肌的黄金动作,背肌是身体的第二大肌群,坚持练背可以改善腰酸背痛、肌肉劳损等问题,还能改善体态问题,帮你塑造挺拔的身姿。

很多健身新手是无法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降低训练难度,进行低位引体向上训练,这样可以提升手臂力量,同时强化背肌,一段时间后再尝试标准的引体向上训练,相信你会突破0的个数。每次4-5组,每组12-15次,3-4天锻炼一次。

动作3、卧推

卧推可以分为哑铃卧推跟杠铃卧推,是锻炼胸肌,提升胸肌线条的有效方法。大多数健身新手都希望练出饱满的胸肌,那么卧推就是不容错过的一个黄金动作。

刚开始卧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习动作标准轨迹,熟悉动作后再循序渐进提升负重训练,这样才能找到练胸的感觉,同时降低受伤风险。每次4-5组,每组12-15次,3-4天锻炼一次。

动作4、推举

推举是锻炼肩部三角肌的黄金动作,虽然肩部三角肌是一个小肌群,但是这个肌群连接着手臂、背肌,对于打造倒三角身材具有重要的作用。推举练肩可以帮您改善溜肩问题,让你锁骨更好看,成为行走的衣架子。

不过,肩袖肌群是比较脆弱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热身再进行推举训练。推举的时候,你不能像练腿跟练肩一样进行大重量训练,而需要选择中小重量进行刺激,才能安全、高效的锻炼。每次4-5组,每组12-15次,2-3天锻炼一次。

动作5、硬拉

硬拉可以分为屈腿硬拉跟直腿硬拉,硬拉可以刺激下背肌、腹部肌群跟臀肌,帮你提升背肌力量,提升关节稳定性,让你运动的时候才不容易受伤。

在健身房锻炼可以选择杠铃硬拉,居家锻炼的人可以购买一副哑铃在家进行哑铃硬拉。每次4-5组,每组12-15次,3-4天锻炼一次。

1先看好自己的体重,如果偏轻最好少练力量。

2看好自己适合的体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自己的锻炼方法,千万不可体力透支。

3有条件的话,最好是举杠铃,刚开始举体重的4分之一,每天分4组一组举10次『女孩就6次』

4锻炼前一定要热身,还有在段炼期间要补充自己的营养。

5还有就是在锻炼下肢的同时,也要多锻炼上肢力量!

重在坚持————还有就是锻炼之后要好好的给你的肌肉放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1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