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推荐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做官?

历史上谁推荐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做官?,第1张

李鸿章先生说过“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但是真的是这样么?即使是这种看起来比较容易的职位,但是想要做好它,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一经过比较,就会出现高低之分的,回看历史五千多年,有哪些人是最会做官的人呢?想要做好这个位置,就有三项考核的指标:第一,就是在位的时间长短,和权力的大小,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第二,生命的长短,一半会做官的人,总是生活在荣华富贵里面,并且活得很长久,第三,名誉,在位时的名誉以及死之后留给后人的印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十位最会做官的人。

娄师德,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大臣,十分的谨慎,并且有着很高的忍耐力,就像是忍者神龟一样,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会保持“不生气”的态度,十分的淡定,也就是因为这么能忍,在武则天这么动荡的时期,娄师德已经可以坐在宰相的位置上,最后善终。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最大的权臣,在官位上面坐了十九年,长期的手里掌握着权利,并且很受皇帝的欢迎,李林甫本身也很有能力,就算有人想要造反,但是李林甫在位的时候谁都不敢动。

冯道,一个生活在五代乱世中的奇葩,他一生经历了四个政权,9个皇帝,拜相20多年,人们都叫他“官场不倒翁”,尽管身处乱世,但是冯道却过得很是安稳,并且寿命还很长,为百姓们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蔡京,是宋徽宗时期的权相,曾经是一名状元,还写得一手好的书法,并且能很好地揣摩他人的心思,所以很的宠爱,能够长期坐在官位上面十七年。

秦桧,是南宋初期的权臣,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很有名的奸臣了,曾经两次坐上了丞相的位置,并且参与朝政十九年,之后因为帮助皇帝杀死了岳飞,导致遗臭万年。

张居正,是明朝最杰出的内阁首辅,在官位上面坐了十年,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帮助小皇帝进行了改革,让本来很是萧条的明王朝起死回生。

严嵩,是明朝权臣,因为能够写一些“青词”,深受皇帝的喜欢,并且霸占权利二十多年,之后因为太放肆,被抄家。

和坤,是乾隆时期,最受宠爱的大臣,身兼数职,手中的权利十分的大,并且还有“二皇帝”之称,和坤十分贪,收敛了很多的钱财,乾隆去世之后,新皇帝坐上了皇位,和坤也就被抄家了。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湘军领袖,最有号召力的一个大臣,不仅能做好官位,而且做了很多的大事,最后落下的名誉也是很好的,李鸿章就是他的学生。

王文韶,是清朝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元老,王文韶为人十分的圆滑,也很对为人处世,人送绰号“琉璃球”

吴讷是由医士举荐的,官位达到了监察御史。吴讷巡视贵州返回时,有官员用黄金百两馈赠他,追到夔州送给他。吴讷退回了未启封百两黄金,还在上面题诗一首写道:“(我带着)简朴的行装向东返还,将要渡过前头最危险的滩头。如果有赃私和土特产,就任由它沉没在江中。”

 汉武帝在位共有54年,在此期间,汉朝丞相几经更迭,前前后后竟有13人之多,这汉武帝外祖母的田姓儿子田蚡就是其中之一。

 本来,田蚡是占不到一个外戚的名号的,当年汉武帝外祖母臧儿在丈夫王仲死后再嫁给了长陵田氏,才又生下了田蚡和田胜两个儿子。而在她嫁进田家以前,王家就已经将王娡嫁出去了,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王娡和田蚡、田胜两位同母异父的弟弟并没有多深厚的亲情。

 王娡被臧儿强行从丈夫金王孙身边带走,后来又被臧儿说服进了太子宫,受到了太子刘启的恩宠,还接连生下了四个孩子,她怀着刘彻的那段日子,就是刘启登基为帝的那段时间。刘启继位四年后,便把年仅4岁的刘彻封为了胶东王,可见对刘彻以及王娡的宠爱。

 王娡和刘彻这一脉是荣华富贵了,爱慕虚荣的臧儿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继续捧红自己的两个儿子,所以田蚡有口才、善辩论的事很快就被臧儿到处传扬,很多人都夸王娡有两个好弟弟。

 田蚡生平简介  公元前140年,刘彻正式登基,田蚡随后就被封为武安侯,田胜也得了一个周阳侯的封号。田蚡因此而走上了富贵路。

 最初,显赫的外戚当属魏其侯窦婴,此人是窦太后的侄子。田蚡就是搞垮了窦婴,才飞黄腾达起来的。窦婴显赫的时候,田蚡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郎官,每当魏其侯要举行比较大的宴会,会邀请很多人来,其中也包括田蚡。毕竟田蚡的官再怎么小,名义上来说他都是汉武帝的舅舅,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田蚡官职小,不敢轻易得罪人,就算参加了魏其侯的宴会,其举止行为也十分谄媚,表现得就跟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谦卑。汉景帝晚年时期,田蚡才开始出人头地,看来他天生八字与汉景帝不合呀,否则怎么汉景帝一死,他就当上侯爷了呢!

 汉景帝死后,刘彻登基为帝,但是执政的却是王太后。王太后打算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口才出众的田蚡自然就进入了王太后的视线。王太后摄政,所采用的治国之策皆出自于田蚡养的门客。

 田蚡受封武安侯,身份一下子显贵起来,但是他还不满意,他想要的是丞相的位置。正因如此,他才格外看重自己所养的那些门客,对待他们十分谦卑。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他还推举他们做官,以对抗窦婴等人的势力。后来,丞相卫绾病重被免职,朝中正在紧锣密鼓的寻找下一位丞相的人选。

 田蚡的门客给他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退而求其次,将丞相之位让给魏其侯,当个太尉就好了。太尉和丞相等级一样,田蚡如果让出相位,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个让贤的好名声呢!田蚡于是派人去告知王太后,接着王太后再布置一二,最终这丞相之位就落到了魏其侯的头上。田蚡这叫出其不意,不过的确是一个好办法,让所有人都相信了他对丞相一职是没有想法的,将来他把窦婴给逼下台,相信也不会有人怀疑到他头上来的。

 之后,窦婴被废,田蚡当上了丞相,他手底下本就门客众多,有权有势的田蚡又推荐了很多人当官,而且还是大官,这样一来,皇权竟然渐渐被他架空了。汉武帝那时候还很年轻,有一次气不过,直接就对着田蚡说:“我是皇帝,这次总该轮到我来封官了吧,你把我的工作和权力都给抢走了!”

一、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汉书·赵充国传》:“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进(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孙子于威王。”

起复(恢复原职务)——《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二、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汉书·袁盎传》:“为陇西都尉。”;《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官资有差。”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朔方刺

史。”;《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罚臧否,不宜异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三、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汉书·贡禹传》:“免官爵。”;《国语》:“公将太子申生而立奚齐。”;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陟不闻。”;《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ì)——谢庄《上搜才表》:“张勃进陈汤而坐以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还有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致仕(带职退休)等等。

扩展资料:

古代官职指的是古代的从政人员的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世袭制和选拔制。

秦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而选拔制主要有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察举制实行于汉代;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存在的时间最长,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

从明代起,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又产生巨大变革,改用八股方式衡文取士。历代小说以及人们对科举制的诟病,大多不是针对科举制本身,而是针对明清以后的八股文取士。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

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以后,我国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滥觞的科举制。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

“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_古代官职

1 世说新语中谢鲲为太守译文

规箴第十之十二、谢鲲讽喻王敦

(原文)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以后,日亡日去耳。”敦又称疾不朝,鲲谕敦曰:“近者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内,实怀未达。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仗民望以从众怀,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时人以为名言。

(译)谢鲲担任豫章太守时,跟随大将军(王敦)来到石头城。王敦对谢鲲说:“我不能再做辅佐君主这样的事情了。”谢鲲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只要从今以后,渐渐把君臣之间的嫌隙忘却就可以了。”随后王敦又称病不上朝,谢鲲劝谕王敦说:“近来您的举动,虽然是想拯救国家,但上上下下的人,还是不能理解您的行为。如果能去朝见天子,让大臣们释然,百姓才会信服。凭借自己的威望,顺从民意,尽力谦虚退让,侍奉君王,如果能这样,功勋就可以和一统天下的管仲一样,名垂千古了。”当时人们认为谢鲲的话是名言。

2 文言翻译,急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

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以儒家的素质见称,做官至国子祭酒。

谢鲲年少时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的见识,不修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永兴年间(304~305),长沙王司马磖入朝辅政,当时有嫉妒谢鲲的人,说他将要出奔。

司马磖要鞭笞他,谢鲲脱下衣服受罚,竟无违背之容。既而释放了他,又无喜悦之色。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闻知他的名声,征为掾,放任旷达不拘泥。不久因家僮取用官家槁木受牵连除名。

当时的名士王玄、阮修等人,都觉得谢鲲刚入宰相府,便受黜辱,为此叹息遗憾。谢鲲听说后,方唱清歌鼓琴弦,毫不在意,莫不佩服他高远畅达,把荣辱看得淡漠。

邻居家高氏的姑娘有美色,谢鲲曾经挑逗她,姑娘把织布的梭子投向他,打折了他两颗门牙。当时人为此说道:“任达不已,幼舆折齿。”

谢鲲听说后,高傲地长啸道:“这不会影响我唱歌。” 司马越不久又征召他,转为参军事。

谢鲲因时世正值多变故,便托辞有病离职,躲避到豫章。曾经行路经过空亭,夜晚住宿在那里,这个亭子过去时常有人被杀。

天快亮时,有个黄衣人呼叫谢鲲的字号让他开门,谢鲲神态恬静毫无惧色,便在窗中伸手扯它,拉断了肩胛,一看,原来是鹿,沿着血迹找到了它。从此以后这个亭子不再出现妖怪。

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之功封为咸亭侯。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

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连连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谢鲲不谋求功名,没有砥砺操守和品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

王敦有不愿做臣的行迹,朝野皆知。谢鲲知道不能用道辅正他,便悠闲自得地寄居于此,不致力于政事,从容不迫地讽议,聊以消遣时光而已。

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人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所以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 谢鲲曾出使到京都,明帝司马绍在东宫会见他,十分亲近重视他。

明帝问道:“议论的人把你跟庾亮相比,你自己认为如何?”谢鲲回答说:“穿礼服居庙堂,让百官有准则,我不如庾亮。退隐在野,放情山水,我自认为超过他。”

温峤曾经对谢鲲的儿子谢尚说:“你父亲哪只是见识雅量长远,就是那英明精深的鉴察力,即使用诸葛瑾对孙权的比喻也不算过分。” 及至王敦将要叛逆时,他对谢鲲说:“刘隗奸邪,要危害社稷。

我想清除国君身边的邪恶,匡辅国君救济时世,怎么样?”谢鲲回答说:“刘隗的确始成祸端,然而他还只是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是有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王敦发怒说:“你是庸才,哪能通晓大理?”让谢鲲出任豫章太守,又留着不派遣,要凭借他的才气名望,威逼着谢鲲等都屈从己意,同下京师。

王敦军至石头城,叹道:“我不能再有盛德之事了。”谢鲲说:“为什么会这样?只是从今以后,一天天忘记罢了。”

当初,王敦对谢鲲说:“我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到京都,又说:“近来人情怎么样?”谢鲲回答说:“明公这次举动,虽然想保存社稷,然而世俗的言论,的确未达高义。

周岂页、戴若思,是南北人士仰望的人,明公您举荐任用他们,群臣必定贴伏安定了。”这一天,王敦派兵拘捕周岂页、戴若思,而谢鲲不知道,王敦大怒说:“你太粗疏马虎了吧,这两个人不称职,我已经逮捕了他们。”

谢鲲与周岂页平素互相亲近尊重,听说后大为愕然,如同自己丧失了什么。参军王峤因王敦诛杀周岂页之事,劝谏很切直,王敦大怒,命令杀王峤,当时的人士畏惧,没有敢进言的人。

谢鲲说:“明公你举大事,不杀一个人。王峤因呈献兴废之策违背旨意,便将他杀死衅鼓,不也太过分了吗?”王敦这才停止对王峤用刑。

王敦诛害忠贤之后,便称病不朝,打算回武昌。谢鲲讽喻王敦说:“您为保存社稷,建立不朽的勋业,而天下之人还不了解实情。

如果您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万众之心便会信服。依凭众望顺应群情,尽力谦让侍奉主上。

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相比,美名便可千载流传了。”王敦说:“你能保证没有变故吗?”谢鲲回答说:“我近日入朝觐见,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

您若入朝朝见,我请求为你侍从。”王敦大怒说:“就是再杀你等几百人,对时事又能减少点什么?”竟不朝而离去。

这时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被害,人们为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礼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王敦既然不采纳,内心也不高兴。

军队返回后,便让他到豫章,谢鲲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

王敦死后,追赠谢鲲为太常,谥号叫康。儿子谢尚继嗣,另外有传。

3 文言翻译,急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

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以儒家的素质见称,做官至国子祭酒。

谢鲲年少时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的见识,不修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永兴年间(304~305),长沙王司马磖入朝辅政,当时有嫉妒谢鲲的人,说他将要出奔。

司马磖要鞭笞他,谢鲲脱下衣服受罚,竟无违背之容。既而释放了他,又无喜悦之色。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闻知他的名声,征为掾,放任旷达不拘泥。不久因家僮取用官家槁木受牵连除名。

当时的名士王玄、阮修等人,都觉得谢鲲刚入宰相府,便受黜辱,为此叹息遗憾。谢鲲听说后,方唱清歌鼓琴弦,毫不在意,莫不佩服他高远畅达,把荣辱看得淡漠。

邻居家高氏的姑娘有美色,谢鲲曾经挑逗她,姑娘把织布的梭子投向他,打折了他两颗门牙。当时人为此说道:“任达不已,幼舆折齿。”

谢鲲听说后,高傲地长啸道:“这不会影响我唱歌。” 司马越不久又征召他,转为参军事。

谢鲲因时世正值多变故,便托辞有病离职,躲避到豫章。曾经行路经过空亭,夜晚住宿在那里,这个亭子过去时常有人被杀。

天快亮时,有个黄衣人呼叫谢鲲的字号让他开门,谢鲲神态恬静毫无惧色,便在窗中伸手扯它,拉断了肩胛,一看,原来是鹿,沿着血迹找到了它。从此以后这个亭子不再出现妖怪。

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之功封为咸亭侯。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

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连连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谢鲲不谋求功名,没有砥砺操守和品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

王敦有不愿做臣的行迹,朝野皆知。谢鲲知道不能用道辅正他,便悠闲自得地寄居于此,不致力于政事,从容不迫地讽议,聊以消遣时光而已。

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人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所以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 谢鲲曾出使到京都,明帝司马绍在东宫会见他,十分亲近重视他。

明帝问道:“议论的人把你跟庾亮相比,你自己认为如何?”谢鲲回答说:“穿礼服居庙堂,让百官有准则,我不如庾亮。退隐在野,放情山水,我自认为超过他。”

温峤曾经对谢鲲的儿子谢尚说:“你父亲哪只是见识雅量长远,就是那英明精深的鉴察力,即使用诸葛瑾对孙权的比喻也不算过分。” 及至王敦将要叛逆时,他对谢鲲说:“刘隗奸邪,要危害社稷。

我想清除国君身边的邪恶,匡辅国君救济时世,怎么样?”谢鲲回答说:“刘隗的确始成祸端,然而他还只是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是有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王敦发怒说:“你是庸才,哪能通晓大理?”让谢鲲出任豫章太守,又留着不派遣,要凭借他的才气名望,威逼着谢鲲等都屈从己意,同下京师。

王敦军至石头城,叹道:“我不能再有盛德之事了。”谢鲲说:“为什么会这样?只是从今以后,一天天忘记罢了。”

当初,王敦对谢鲲说:“我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到京都,又说:“近来人情怎么样?”谢鲲回答说:“明公这次举动,虽然想保存社稷,然而世俗的言论,的确未达高义。

周岂页、戴若思,是南北人士仰望的人,明公您举荐任用他们,群臣必定贴伏安定了。”这一天,王敦派兵拘捕周岂页、戴若思,而谢鲲不知道,王敦大怒说:“你太粗疏马虎了吧,这两个人不称职,我已经逮捕了他们。”

谢鲲与周岂页平素互相亲近尊重,听说后大为愕然,如同自己丧失了什么。参军王峤因王敦诛杀周岂页之事,劝谏很切直,王敦大怒,命令杀王峤,当时的人士畏惧,没有敢进言的人。

谢鲲说:“明公你举大事,不杀一个人。王峤因呈献兴废之策违背旨意,便将他杀死衅鼓,不也太过分了吗?”王敦这才停止对王峤用刑。

王敦诛害忠贤之后,便称病不朝,打算回武昌。谢鲲讽喻王敦说:“您为保存社稷,建立不朽的勋业,而天下之人还不了解实情。

如果您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万众之心便会信服。依凭众望顺应群情,尽力谦让侍奉主上。

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相比,美名便可千载流传了。”王敦说:“你能保证没有变故吗?”谢鲲回答说:“我近日入朝觐见,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

您若入朝朝见,我请求为你侍从。”王敦大怒说:“就是再杀你等几百人,对时事又能减少点什么?”竟不朝而离去。

这时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被害,人们为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礼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王敦既然不采纳,内心也不高兴。

军队返回后,便让他到豫章,谢鲲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

王敦死后,追赠谢鲲为太常,谥号叫康。儿子谢尚继嗣,另外有传。

4 王敦既下这个文言文的题目是什么

这是《世说新语》里的一篇,小题目叫《温峤不屈》

三十二 温峤不屈

原文:

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 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 皇太子作人何似?" 温曰:" 小人无以测君子。" 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 太子何以称佳?" 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译文:

王敦顺江而下,船停靠在石头城,他想废掉明帝(司马绍)。当时宾客满座,王敦知道明帝很聪明,就想以不孝的名义废他。每次说到明帝不孝的情况时都说:" 这是温太真(温峤)说的。温曾经担任太子的东宫率,后来才作我的司马,他非常了解这些事情。" 一会儿,温峤来了,王敦摆出威严的样子,问温峤:" 皇太子为人怎么样?" 温峤回答:" 小人无法揣测君子。" 王敦随即声色俱厉,想以威力迫使温峤顺从,,就重新问道:" 太子如何称得上好呢?" 温峤说:" 深谋远虑,不是我这样见识浅薄的人所能理解的。但按礼节侍奉双亲,太子可以称得上孝。"

5 周候之死文言文:王大将军

大将军王敦起兵谋反,丞相王导兄弟到朝廷请罪。

武城侯周额特别担忧王氏一家,刚进宫时,表情很忧虑。王导招呼周额说:“我一家百口就拜托你了!”周额照直走过去,没有回答。

进宫后,极力援救王导。事情解决以后,周额极为高兴,喝起酒来。

等到出宫,王氏一家仍然在门口。周额说:“今年把乱臣贼子都消灭了,定会拿到像斗大的金印挂在胳膊肘上。”

王敦攻陷石头城后,问王导说:“周侯可以做三公吗?”王导不回答。又问:“可以做尚书令吗?”王导又不回答。

王敦就说:“这样,只该杀了他罢了!”王导再次默不作声。等到周额被害后,王导才知道周额救过自己,他叹息说:“我不杀周侯,周侯却是因为我而死,我在糊涂中辜负了这个人!”。

6 《晋书·谢鲲传》的全文及翻译

1、全文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

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

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 永兴中,长沙王乂入辅政,时有疾鲲者,言其将出奔。

乂欲鞭之,鲲解衣就罚,曾无忤容。既舍之,又无喜色。

太傅东海王越闻其名,辟为掾,任达不拘,寻坐家僮取官稿除名。 于时名士王玄、阮修之徒,并以鲲初登宰府,便至黜辱,为之叹恨。

鲲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敖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越寻更辟之,转参军事。鲲以时方多故,乃谢病去职,避地于豫章。

尝行经空亭中夜宿,此亭旧每杀人。将晓,有黄衣人呼鲲字令开户,鲲憺然无惧色,便于窗中度手牵之,胛断,视之,鹿也,寻血获焉。

尔后此亭无复妖怪。 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

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勌,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

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理。”出鲲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藉其才望,逼与俱下。

敦至石头,叹曰:“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以往,日忘日去耳。”

初,敦谓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至都,复曰:“近来人情何如?”鲲对曰:“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

周顗、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 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

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参军王骄以敦诛顗,谏之甚切,敦大怒,命斩峤,时人士畏惧,莫敢言者。

鲲曰:“明公举大事,不戮一人。峤以献替忤旨,便以衅鼓,不亦过乎!”敦乃止。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

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

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

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

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

军还,使之郡,涖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

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子尚嗣,别有传。

2、翻译 谢鲲字幼舆,是陈国阳夏人。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

父亲谢衡,以儒家的素质见称,做官至国子祭酒。谢鲲年少时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的见识,不修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永兴年间(304~305),长沙王司马磖入朝辅政,当时有嫉妒谢鲲的人,说他将要出奔。司马磖要鞭笞他,谢鲲脱下衣服受罚,竟无违背之容。

既而释放了他,又无喜悦之色。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闻知他的名声,征为掾,放任旷达不拘泥。

不久因家僮取用官家槁木受牵连除名。 当时的名士王玄、阮修等人,都觉得谢鲲刚入宰相府,便受黜辱,为此叹息遗憾。

谢鲲听说后,方唱清歌鼓琴弦,毫不在意,莫不佩服他高远畅达,把荣辱看得淡漠。邻居家高氏的姑娘有美色,谢鲲曾经挑逗她,姑娘把织布的梭子投向他,打折了他两颗门牙。

当时人为此说道:“任达不已,幼舆折齿。”谢鲲听说后,高傲地长啸道:“这不会影响我唱歌。”

司马越不久又征召他,转为参军事。谢鲲因时世正值多变故,便托辞有病离职,躲避到豫章。

曾经行路经过空亭,夜晚住宿在那里,这个亭子过去时常有人被杀。 天快亮时,有个黄衣人呼叫谢鲲的字号让他开门,谢鲲神态恬静毫无惧色,便在窗中伸手扯它,拉断了肩胛,一看,原来是鹿,沿着血迹找到了它。

从此以后这个亭子不再出现妖怪。 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之功封为咸亭侯。

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连连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

谢鲲不谋求功名,没有砥砺操守和品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王敦有不愿做臣的行迹,朝野皆知。

谢鲲知道不能用道辅。

7 文言文《何充》的翻译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译文:

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的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坐在那里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8 《晋书·谢鲲传》的全文及翻译

原文: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玡内史。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谓终贾之俦也。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太始中,武帝躬耕,岳作赋以美其事。

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寻转怀令。岳频宰二邑,勤于政绩。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以公事免。杨

骏辅政,高选吏佐,引岳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初,谯人公孙宏少孤贫,客田于河阳,善鼓琴,颇属文。岳之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至是,宏为楚王

玮长史,专杀生之政。时骏纲纪皆当从坐,同署主簿朱振己就戮。岳其夕取急在外,宏之言玮,谓之假吏,故得免。未几,选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

山水,文清旨诣。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寻为著作郎,转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愍怀太子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

初,芘为琅玡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孙令犹忆畴昔周

旋不?”答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诛之,夷三族。

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

(选自《晋书·潘岳传》,有改动)

译文:

潘岳,字安仁,是荥阳中牟人。祖父潘瑾,是安平太守。父亲潘芘,是琅王牙内史。潘岳年少时以才智聪颖著称,乡里都称他是奇童,说他是和汉代终军贾谊一类的人。早年被征召到司空太尉府,被推举为秀才。太始年间,晋武帝司马炎亲自耕田,潘岳写了一篇赋来赞美这件事。

潘岳才华名声在当世为第一,被众人嫉妒,于是滞留了十年,才出任河阳令,自负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不久又转任怀县县令。潘岳频繁执掌二邑,勤于政绩。

调任补充尚书度支郎,迁任廷尉评,由于公事被免职。杨骏辅政时,选拔突出的吏佐,任用潘岳当太傅主簿。杨骏被诛后,潘岳也被除名。当初,谯地人公孙宏少年

丧父家境贫寒,寄居在河阳种田,善于弹琴,又很会写文章。潘岳当河阳县令时,爱惜他的才能技艺,对待他很厚道。至此时,公孙宏当了楚王司马玮的长史,主管

生杀大权。凡是追随杨骏的属官仆从都受到株连,同官署的主簿朱振已经被杀。潘岳当晚急事在外,公孙宏对司马玮说潘岳只是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所以才得以幸

免。不久,选为长安县令。作《西征赋》,记述所经过之处的人物山水,文辞清雅旨趣深远。征补为博士,还未入召,便因为母亲生病而离官免职。不久又就任著作

郎,转任散骑侍郎,迁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性情轻浮急躁,追逐世利,与石崇等人谄媚侍奉贾谧,每次等到贾谧出来,便总是跟石崇二人望着尘土下拜。设计陷害愍怀太子的文章,是出自潘岳之手。

贾谧有二十四个朋友,潘岳是排在最前头的一个,贾谧的《晋书》断限,也是潘岳的文辞。他的母亲多次训诫责备他说:“你应当知足,为何要贪求不已呢?”可是

潘岳最终还是不改贪求。仕宦之路已经不通,便作《闲居赋》。

9 讲述王导王敦周凯的文言文,开头是初,什么举兵的是什么文言文

讲述王导王敦周凯的文言文: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5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