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全画幅和半画幅是什么意思

镜头的全画幅和半画幅是什么意思,第1张

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

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

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

半幅的尺寸约为237×156mm,或称之为APS-C画幅

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

1 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

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

3 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

4 景深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5 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

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

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

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

总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误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对相机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机D7000高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高的可用ISO?

我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手持拍下来了 -- 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用带着三脚架了!以此推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3200~12800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要太久时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

2010是微单和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虽然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无反光板的半幅相机依然会是比较主流的产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高ISO,对画质的需求,另一条可能更为主流的产品线应该是尼康新推出的27X左右画幅的可换镜头小相机,因为它满足了另外一个质变点:装上镜头可以放口袋里。至于全幅,今后会像以前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样,只由少数对大画幅输出,或者是极高的ISO画质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众产品。

全幅系统应该在未来几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 APS或20X系统照样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

您要问的是半画幅16-50相当于全画幅的多少吗?24至75。根据查询盗梦摄影显示,由于传感器尺寸小,半画幅16至50相当于全画幅的24至75。若想要得到与全画幅相同视角,就要把镜头向前移动,这样近大远小的透视感也会随之增强。

一、指代不同

1、全画幅:指的是感光面积为36×24mm尺寸大小的规格。这一规格被用于描述镜头的成像圈指标和感光元件的尺寸。

2、半画幅:又称APS画幅,指的是基于“APS系统”的成像面积。

二、分类不同

1、全画幅:在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技术中,传感器的内容覆满整片感光原件的面积,而不是与同一空间相关像素共享的方式。

2、半画幅:APS胶卷有三种尺寸,C、H、P。H型是满画幅(303×166mm)长宽比为16:9,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使长宽比为3:2,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挡去个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1。

优势

因为35mm胶卷的广泛使用,让36×24mm成为一种规格。在这个规格之下,35mm就成为了我们判定镜头视角的一个标准。例如28mm镜头就可以实现广角,35mm为标准视角而50mm是比较接近人眼的视角等等。

不过到了数码时代,数码单反相机上采用的感光器目前更多的是采用非36×24mm尺寸,于是就有了倍率问题。例如,APS-C尺寸,倍率15(佳能为16);4/3系统,倍率2;适马X3系统,倍率17;佳能APS-H尺寸;倍率13等。

-全幅单反相机

首先讲一句“等效焦距”是个伪概念,是当年尼康做不出全画幅机身,故意杜撰一个含糊的说法混淆大众视听的。甚至在10多年前还有一个奇葩言论“截画幅赚长焦”之类的。也是跟这个歪论如出一辙。

事实上, 焦距是物理确定的,无法等效,真正等效的是“视角”。

例如手机镜头的焦距只有3~4mm,但它的视角与全画幅单反相机28mm定焦镜头的视角相当。当然,虚化、色彩什么的, 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这里可以简单的举个例子:

佳能80D安装sigma 30mm f/14ART,那么它等效全画幅相机48mm的视角(约50mm)

那么当80D使用30art与佳能1DX使用50L都用f/18拍摄的时候,效果差距是怎么样的呢?

80D@30mm f/18

1DX@50mm f/18

从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1、半画幅相机搭配半画幅镜头,它的等效于16X焦距的视角效果。

2、同样的,半画幅相机搭配半画幅镜头,虽然获得了类似的视角,但它的虚化效果也大打折扣,同样需要将光圈数乘以系数。

所以80D挂30mm镜头在f/18拍摄,大概出片效果类似于1DX挂50mm定焦,光圈f/28的效果。

apsc半画幅机身加装半画幅专用镜头,依然有等效焦距的换算。

其实等效焦距并非真正的等效焦距,焦距还是那个焦距,根本不会改变, 只不过是视角的裁切。因为apsc画幅或者更小画幅的相机在成像的时候使用不了全画幅镜头那么大的像场,只能截取镜头中间的一部分像场用于成像,所以从视野上看,好像是焦距变长了,但实际上只是截取了一部分画面,成像的景深、焦距等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所以“等效焦距”等效的只是视野,并非真正的焦距。但无论怎样,等效焦距从相机厂家到实际摄影者都还是普遍接受这个概念的,都习惯了在全画幅以下画幅的机型上对焦距进行一个等效换算。通常佳能apsc相机等效焦距需要乘16系数,尼康apsc相机等效焦距需要乘15系数。

那么使用apsc专用镜头也需要转换等效焦距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镜头是为apsc相机专门设计的,但并非标识的焦距就是已经换算好的等效焦距。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等效焦距并非真正的改变了焦距,只是视野的裁切,没有用到镜头像场的全部,所以,apsc画幅专用镜头上标识的焦距依然是真实的焦距,只不过apsc画幅专用镜头的像场不会浪费,会得到全部使用,而全画幅镜头相对来说浪费了边缘的像场没有参与成像而已。这是全幅镜头与半幅镜头真正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像场不同。

全幅镜头像场可以覆盖半幅相机的cmos,而反过来,半幅镜头像场则无法全部覆盖全幅cmos,所以半幅镜头不能用于全幅相机,而全幅镜头可以用到半幅相机。这两种镜头的焦距都是完全真实的焦距,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像场覆盖程度。从使用实践角度来看,半画幅相机使用半画幅镜头的成像质量要好于使用全画幅镜头。

等效焦距意思是等效全画幅焦距,我认为等效全画幅这一说法还是有必要的。

全画幅焦段是一个标准,而且是公认的标准,有了标准就不容易造成混乱,就像秦始皇伟大之处是统一地域的同时统一了度量衡,有了标准才好办事。比如有人叫你去拍银河,问你镜头焦段是多少,你说18mm,架开设备之后,原来是半画幅18mm,这不就有点误事吗?

所以即便是半画幅机身和镜头,还是应该要有等效全画幅来作为标准。半画幅尼康等效全画幅要乘以15,佳能要乘以16,以尼康半画幅35来举例,拍到的画面大约是全画幅50,和直接全画幅拍的50mm空间压缩感是差不多的。

等效焦距其实还是因为系数的缘故,半幅机器看起来任何镜头都能装,全幅半幅都毫无压力,其实也因为有着系数的存在而被贬低了!任何镜头都能装,任何镜头都有系数!

设计原因

全幅半幅最大的变化就是CMOS的尺寸,全幅单反延伸了与35mm胶片一样尺寸的CMOS,而半幅单反的CMOS尺寸相对而言小了一些,对焦距、景深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说,镜头这块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小尺寸CMOS的设计,该有的总会有!

常见的半幅镜头可以装在半幅机器上面,也有些可以装在全幅单反上面,个人觉得半幅镜头装全幅没有任何意义,因为CMOS的尺寸,半幅镜头里面的一些元件也与全幅不同,半幅装全幅机身会有一些黑边才干扰!

没人设计

在我了解到的情况中,其实半幅机身并不是一定要系数,半幅镜头搭载半幅机身也可以不用系数。为什么呢?因为焦段的设计都是按照全幅镜头来设计的,没有人专门为半幅的焦段去设计一下专门的焦距!所以造成了半幅镜头好像也是需要系数这样的一个尴尬的局面!

只要你用半幅机身,就不管用半幅镜头还是全幅镜头,都有等效焦距一说,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全幅还是半幅镜头,镜头所标定焦距值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打个比方,全幅焦距35定和半幅焦距35定的视角是一致的。如果各自装上各自的机身,得到的照片比一下,你会发现半幅的画面就是全幅画面中间半幅画面的截取。所以半幅画面看上去被放大了15或16的样子。

基本相差一档光圈的虚化。其它差别是忽略不计的。亲自对比过。

索尼A口镜头继承自美能达,全幅镜头的成像圈较大,也就是像场较大,他能完全覆盖24nnX36mm的全画幅传感器或者135胶卷。半幅镜头则成像圈较小,像场只能覆盖APS-C画幅,用在全副相机上,某些焦段会出现黑圈或者严重暗角,影响实际使用。和其他品牌的镜头一样,再有索尼对自己的半幅镜头都有“DT”字样标记,以方便消费者的选择。

全幅相机用半幅,有以下两种情况:

1,全幅相机搭载的是全幅镜头。但是想用半幅模式使用。

2,全幅相机搭载的是半幅镜头。于是只能使用半幅模式。

对于全幅相机搭载全幅镜头,但是想用半幅模式的情况,可以在相机的设置菜单中找到画幅切换的设置项,选择其中的半幅模式选项,或者选择15倍裁切,都可以开启半幅模式,让相机工作在半幅模式之下。

对于全幅相机搭载半幅镜头的情况,因为半幅镜头成像像场更窄,所以此时相机只能工作在半幅模式之下(如果以全幅模式工作,成像时会有一圈黑边)。……此时,相机一般是自动选择画幅模式,使相机工作于半幅模式之下,不需用户人为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9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