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25级推举孝廉答案

qq三国25级推举孝廉答案,第1张

1)184年,黄巾民变爆发,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刘备组织起义兵,跟随邹静讨伐什么军? ------黄巾军

2)当曹操擒得吕布想收为义子时,刘备建了什么言使吕布被宰 ------他专杀义父

3)刘备曾经作过什么职业 -------编草鞋的贩子

4)刘备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时,刘备多大?-------四十七岁

5)刘备任安喜县尉时、自称经历大小战斗多少场?---三十多

6)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他多大? -------46岁

7)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加入,得出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大概是在公元多少年? --------207

8)刘备是谁人之后? --------靖王刘胜

9)刘备听从了谁的密报才逃脱了蔡瑁的天罗地网?----伊籍10)刘备托孤的地点? --------白帝城

11)刘备与黄巾军作战时,是谁射伤了张宝? -----刘备

12)刘备在哪建立的蜀汉政权? -------成都

13)刘备在衣带诏上签名时的官衔是什么? -----左将军

14)刘备字什么? ------玄德

15)“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煮酒论英雄

16)哪一位君主,刘备没有去投靠 ------孙坚

17)三国时,以下谁不是刘备的“五虎将”? ----魏延

18)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把刘备打得大败的是谁? ----陆逊

19)是谁替刘备说降了马超? --------李恢

20)是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

21)说动刘备,让他下定决心夺取益州的是? ------庞统

22)头号反对刘备入川的川将张任最终被谁活捉的? --赵云

23)下列谁未参与刘备收复汉中的战斗? ------关羽

24)歇后语--刘备的江山是 -----哭出来的

25)以下哪个不是刘备的称谓? -----五虎将

26)以下谁背叛了刘备? -----魏延

27)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没列举的是谁? -----孙坚

1) 安居平五路时诸葛亮遣谁往东吴陈说利害关系 ----邓芝

2) 草船借箭中,周瑜派谁打探诸葛亮虚实 -----鲁肃

3) 火烧新野一役中被诸葛亮安排在博陵渡口埋伏的是谁? -----张飞

4) 空城计是诸葛亮与谁摆出的虚招 ----司马懿

5) 空城计是诸葛亮在什么地方实施的一招缓兵之计? ---四川西城

6) 刘备到吴国娶新娘时诸葛亮给他什么东西? ---三个锦囊

7)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加入,得出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大概是在公元多少年? ---- 207

8)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多少岁? ----27

9) 三国时,刘备为了对抗曹军,派诸葛亮在哪儿与孙权结盟? ----柴桑

10)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失街亭,斩马谡是在第几次出祁山的时候? --- 5

11) 三国中被诸葛亮称赞:「真将军也」的是 ----赵云

12) 上方谷司马受困 是诸葛亮几出祁山时所为 ---6

13) 是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

14) 谁欲起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响应诸葛亮伐魏? -----孟达

15) 为了让刘备能顺利撤退诸葛亮在哪里布下了八阵图阻挡了陆逊的追击? ----鱼腹浦

16) 下列何书为诸葛亮所著? ---兵书二十四篇

1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病逝于何处? ---五丈原

18)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和谁 ---乐毅

19) 诸葛亮初次打胜仗是在哪里? ----博望坡

20) 诸葛亮出祁山时有一场战役在大胜司马懿时因为刘禅听信流言,被宣班师回朝在此情况下诸葛亮是用什么计谋才可以顺利撤退的? ----减兵添灶

21) 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 ---刘备

22) 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刘备,陛下'指的是 ---刘禅

23) 诸葛亮的“八阵图”被谁破了? ----黄承彦

24)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写给谁的? ---刘禅

25) 诸葛亮的父亲是: ---诸葛玄

26) 诸葛亮的老婆是谁? ----黄月英

27) 诸葛亮的老师是谁? ------水镜先生

28) 诸葛亮的母亲姓什么? ----何

29) 诸葛亮第六次伐魏时谁曾到营中诈降? ---郑文

30) 诸葛亮多少岁出山的? ----26

31) 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叫作 ----木牛流马

32) 诸葛亮躬耕陇亩于湖北襄阳以西二十里的古隆中,度过了几个寒暑春秋? ---10

33)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街亭失守

34) 诸葛亮火烧新野派谁前去诱敌? ----赵云

35) 诸葛亮火烧新野时、派关公领兵多少人在白河上流头埋伏? -----1000

36) 诸葛亮几擒几纵孟获? -----七擒七纵

37) 诸葛亮临终时传受姜维的兵法是? --兵法二十四篇

38) 诸葛亮平定了孟获后、在泸水发明了什么来祭祀鬼魂? ----馒头

39)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将有功之臣封为? ----五虎上将

40)诸葛亮人称? ----卧龙

41)诸葛亮认为某人:良其而杀其生,是不忠;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认为其脑后由反骨,此人是? -------魏延

42)诸葛亮死后,蜀国军权由谁掌握? -----姜维

43)诸葛亮死后,蜀国内政由何人代之? -----蒋琬

1) 桂阳太守赵范因何事与赵云闹翻? --欲将其嫂许于赵云

2) 使赵云成名的战役是什么 -----长板坡之役

3) 赵云大战长坂坡时共杀几员曹将? ---- 50余员

4) 赵云的儿子是? ----赵统,赵广,赵广是大儿子

5) 赵云一直是三国迷,家喻户晓品耳相传智勇双全的人物,其有一个封号,人称? ----白马鹰盔常山赵子龙

(关羽)

1) 被后世尊为武神的关羽是出生哪里人? ----河东解人

2) 本欲夺去关羽的赤兔马,但在知道是关羽后即归顺的是 ----裴元绍

3) 曾经和关羽张飞两兄弟难分高下的武将是? --吕布

4) 除了张辽外、曹操部将中还有谁与关羽交厚? ----徐晃

5) 关羽的儿子中、哪个不是关羽亲生的? ----关平

6) 关羽第一役,被斩武将,为何人? ----程远志

7) 关羽对曹操说何人的勇猛更胜于他 ----张飞

8) 关羽封印离去后、谁向曹操请缨追击? -----蔡阳

9) 关羽父子在哪里被擒? ----临沮

10)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的最后一将是谁? ----秦淇

11) 关羽几个回合斩管亥? -----数十个

12) 关羽离开曹操时 带走的是 ---赤兔马

13) 关羽千里走单骑中杀的第一个将领是谁 ----孔秀

14) 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时,东吴的领将是谁?--吕蒙

15) 关羽水淹七军擒获的将领是谁? ----于禁、庞德

16) 关羽在曹军时先斩杀了哪一位袁军大将 ---颜良

17)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谁? ---曹操

18) 关羽最喜欢哪一种职业 ---刽子手

19) 是谁被关羽一刀斩为2半? ---程远志

20) 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时关羽是何形态? ----饮酒食肉,谈笑弈棋

21) 请问关羽败走的地方叫? ---麦城

22) 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将领是? ---吕蒙

23) 三国时,孙权假意与关羽交好,用以收回荆州的计策是: ----笑里藏刀

24)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在正史中,谁人杀华雄 ---孙坚

25) 水淹七军 谁向关羽投降了? ----于禁

26) 为了袭取荆州、使关羽放松警惕、吕蒙推荐谁为都督? ---陆逊

27) 五虎上将中关羽最不服谁? ----黄忠

1) 曾与张飞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负的西凉猛将是? ---马超

2) 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但是到最后还是投降张飞的将领是 ----严颜

3) 红关公,白刘备,黑张飞,三结义(猜一水果)? ----荔枝

4) 三国猛将张飞,字翼德,什么出身? ----屠户

5) 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死在张飞丈八蛇矛之下是 ---邓茂

6) 张飞喝断当阳桥吓死了谁? ----夏侯杰

1) 刘表手下大将黄祖被孙权手下哪位大将射杀? -----甘宁

2) 孙权称帝后,下列何者被任命丞相 ----顾雍

3) 为什么庞统不被孙权重用? -----太丑

4)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与孙权曾经较量过一次,曹军大败,损失了两员大将,请问两员大将是谁? ----焦触、张南

1)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什么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赤壁之战

2) 孔明借东风后是由谁接应而免周瑜陷害? ----赵云

3) 请问周瑜利用何人使曹操杀了蔡茂张允二人? --蒋干

4) 三国歇后语,「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死于巴丘,是现在的? ---岳阳

6) 周瑜的母亲姓什么? ----既

7) 周瑜的妻子? ----小乔

8) 周瑜娶的小乔是谁的女儿 ----乔国公

9) 周瑜与谁合演了一场苦肉计、让曹操中计、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黄盖

10) 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赤壁之战

1) 定军山战役黄忠是哪国的主将? ----蜀国

2) 黄忠原为刘表手下时和谁一起阵守长沙? ---刘磬

3) 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磬共守何地? ----长沙攸县

4) 谁收服了黄忠? ---关羽

5) 五虎大将中的黄忠 原为谁的手下? ----韩玄

1) 曹操用离间计使马超和谁反目成仇 ----韩遂

2) 三国时期曾经裸衣斗马超的名将是? ----魏将许褚

3) 是谁替刘备说降了马超? -----李恢

4) 与马超结为异姓兄弟,后被马超砍断左手的是? ---韩遂

1)208年曹操在襄阳之战中灭了谁? ---刘表

2)曹操曾经命谁出兵截击袁术 ---刘备

3)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时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何计谋,达到了兵不血刃的目的? ---调虎离山计

4)曹操的父亲名字是 ----曹嵩

5)曹操的乳名 ----阿瞒

6)曹操和谁许昌狩猎时,他曾用献帝的弓射杀了一只鹿,这人是? -----献帝

7)曹操缴榜文以擒董卓,十八路诸侯来会盟,谁为盟主? --袁绍

8)曹操据兖州组什么兵? ---青州兵

9)曹操杀了哪位名医? ----华佗

10)曹操识破衣带诏后欲伐刘备、而袁绍拒发援兵的理由是什么? ----幼子重病

11)曹操死后由何人继承 -----曹丕

12)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什么? -----求贤令

13)曹操为收买樊城百姓人心,派谁去说降刘备? ----徐庶

14)曹操谓曰:“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之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者!”为何人? ---于禁

15)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看得清楚,于是将计就计为张绣献上一计,这计是? ----声东击西计

16)曹操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 ----铜雀台

18)曹操有哪一本书 -----孟德新书

19)曹操与谁射过鹿? ---汉献帝

20)曹操在官渡大战中大败谁,进而南攻汝南? ----袁绍

21)曹操在征讨了何方的黄巾军后得降兵三十万、威名日重? ----青州

22)曹操占据衮州组建了什么兵? ----刘备

23)曹操抓了徐庶的哪个亲人要胁归依? ----母亲

24)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归降曹操的是? ----陈琳

25)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上什么计? ----瓮中捉鳖计

26)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黄盖

27)赤壁之战中的连环计是谁向曹操提出的? ---庞统

28)当曹操擒得吕布想收为义子时,刘备建了什么言使吕布被宰 -----他专杀义父

29)典韦是谁介绍给曹操 ------夏侯敦

30)东汉末年,「曹操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句中的「天子」是指 -----东汉献帝

31)公元201年,曹操官渡大败后,转而进攻汝南谁? ----袁绍

32)古代军事家曹操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东汉

33)官渡战败后,袁绍手下哪位谋士被曹操擒获杀害 ---沮授

34)官渡之战告诉曹操袁绍屯粮地点的人是谁? ----许攸

35)官渡之战中,谁与张辽战得不分上下,使曹操暗暗称奇? ---张郃

36)官渡之战中徐晃的部将谁擒获袁绍细作、使曹操半途劫烧袁绍运粮车? ----史涣

37)汉中一役赵子龙单枪匹马挑了曹操几座大营? ---7

38)和曹操作对的是? ---司马懿

39)借刀杀人计是曹操利用袁绍和谁相斗坐收渔翁之利 ---公孙康

40)仅用一百个兵劫掉曹操大营的人是谁? ---甘宁

41)决定曹操和袁绍争霸胜负的关键战役是 ----官渡之战

42)孔融因何理由被曹操杀了? ----说了曹操的坏话

4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哪篇章中的句子? ----步出厦门行

1) 司马光、司马迁、司马昭、司马懿,哪位司马先生出生最早? ---司马迁

2) 2)司马懿父子在哪次战役中几乎丧命? ----上方谷

3) 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后、司马懿向曹睿保奏谁把守陈仓? --郝昭

<三国演义>看了某本书后,有不少感触。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秦穆公争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后的“五胡入华”时代还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

秦王苻坚,它是各有眼光有气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输了,加上其又是个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统汉人史学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难堪。若比较当时的前秦与东晋,就可以发现其实在苻坚统治的秦国,可以说是朝气蓬勃,与唐太宗的气度和架势有得比。只不过在“淝水之战”离奇失败,就被人说胡人是败类。

类似的是曹操,他被人称为“雄”,似乎略带贬义,的确,它是诡计多了点。而它南征失败,又被人说成很不堪的样子,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观点。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却自然而然地把曹操当成了坏人,我认为,曹操不会如小说中所说的没用,只不过书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国,且次书以刘备开头,读者很自然的就把他当成主人翁,加上现在对刘备的仁慈之类的赞美太多,当然就把曹操发动的战争说成不仁不义的侵略。

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攻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他以先帝遗命为由,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不是人?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诛之?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祁山,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书中虽把诸葛亮神化了,却不能改变历史: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却安不了天下。

希望大家不要太过相信权威,不要被那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所蒙骗,有时该好好重思一下某些问题。

2-------------------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一

远略高瞻属武侯,奈何寿尽命天收。 烦将三顾茅庐义,便起独灭汉室忧。

赤壁败操引明策,成都扶备献良谋。 至今提念仍心泣,云雨翩翩空自流。

将星秋夜已收藏,魑魅纷纷蹈乱狂。 生不逢时难享受,命徒随古怎忧伤。

池鱼驳跃搅池暗,海日初升伴海光。 事主两朝人赞誉,英雄从此姓名彰。

3----------------读三国的时候,觉得人物形象很生动鲜明,有很多让我觉得喜欢的人物,其中有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备关羽……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和曹操

被称为是儒家伦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学""识"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内容,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尖绝"曹操是个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典型家,作为一个阴谋家,他具有无穷的权势和贪欲,与"仁义"的刘备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交织在阴险奸诈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权在握,则为所欲为 ,与诸葛等人的形象是鲜明的反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汗献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对手骂为"名为汗将,实为汗贼"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虽不为人喜爱,但也深刻的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环境!

(此书中也有不少的战役,其中赤壁之战是最重要的战役,也是小说的最精彩的战役,战线长,场面大,也最为突现作者艺术功力的笔墨,你们看了我的读后感后可以将此书好好阅读一下哦,真的,会让人受益匪浅哦,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4-------------《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为魏延鸣不平

诸葛亮无疑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晓天文地理。但读来读去,心中总有一个结不能打开:他为什么老是要和魏延过不去呢?在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后,我还是觉得魏延应该算是三国里的一个悲剧人物了,因此觉得有必要为他说上几句,鸣鸣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一起来谈谈。

我个人认为,在三国里,魏延是一个深明大义、识时务的俊杰。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门将士,要放刘备进城来。因文聘杀出阻拦,且刘备和诸葛亮并不领情,没有进城,魏延只好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惺惺相惜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之罪处死黄忠。在关键时刻,还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责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韩玄的人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还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绝后患。这真是无稽之谈!照此逻辑,所有的叛兵降将都应该推出斩首。最后还是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却影响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诸葛亮麾下奋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连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

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和黄忠一样资格的魏延,却被排斥在“五虎上将”之外。这就大大地伤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出了一个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以一部出陇右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能够一举定秦川的。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之道,坐失良机。反过来还讥讽魏延:“你以为中原就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击,管叫你有去无回!”结果诸葛亮还是倾举国之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战途中。此其二也。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 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 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读了《三国演义》,它让我获益匪浅,《三国演义》是说东汉末年,由于汉献帝无能,使吴、蜀、魏三国鼎立,其中我最钦佩赵云和张飞,最瞧不起袁绍。

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连战几十员曹将,救出糜竺等将。他武艺高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张飞一喊,声如巨雷,曹军吓得个个两腿发软,又一喊,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又大喝一声,竟把曹将夏侯杰吓得胆肝破碎,一头栽到在马下。

而袁绍却没有一点主见,在官渡之战中,竟然会听郭图的建议,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从此一病不起。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并非要在战场上厮杀,要以德服人。刘备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真正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张角,张梁,张宝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以及当中发生的事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受益非浅,看,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有意义,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等都是诸葛亮的"杰作",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

  我总想着,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读《三国演义》有感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彩图本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太精彩了,我一连看了三遍,还觉得不过瘾现在,你只要任意指出书中的一幅插图,我就能马上说出这是描写哪一场战争的或是描写哪个英雄人物的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4)班 孙泽宇

  读《三国演义》有感

  今天,我读完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诸葛亮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书中描绘的诸葛亮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不是雄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了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31000字的:http://lwcoolcom/zw/newsfile/2006/8/7/200687_lwcool_9955html

  800字的:

  http://lwcoolcom/zw/newsfile/2006/8/7/200687_lwcool_9956html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草船借箭

  http://lwcoolcom/zw/newsfile/2006/8/7/200687_lwcool_9960html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之为魏延鸣不平

  http://lwcoolcom/zw/newsfile/2006/8/7/200687_lwcool_9958html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三顾茅庐”

  http://lwcoolcom/zw/newsfile/2006/8/7/200687_lwcool_9961html

  4看完**《赤壁》之后,我又一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是诡诈狡猾的,刘备是谦逊低调的,孔明是聪明谨慎的,周瑜则有勇有谋但心胸狭窄。总之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有揣摩的决心。

  最仁慈的君主是刘备。他受将臣、百姓之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出山。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丢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子龙大将一人抱着阿斗杀出长坂坡曹兵的围追堵截,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最忠义的是关羽。他过关斩将杀敌无数,没有不惧云长之人。百姓的家里悬挂着他的画像,魏国兵将见了竟毛骨悚然,威震四海,名传八方,连曹操都无比敬重这位将军。如此有能力之人始终铭记桃园三结义时对刘备许下的忠心,因失刘备音讯而保护二位嫂夫人屈住与曹操帐下,依旧坚持约法三章一心向汉。吕布是有勇无谋,而关羽则是有勇有谋。孙刘联合抗曹时,周瑜不怀好心假意邀请刘备赴帐,实际上是想在酒席上布置埋伏杀害刘备。诸葛亮听后着急了,恐主公性命难保,但一听有关羽护驾,便如释重负放了一百二十个心。由此可见关羽为人谨慎,很有头脑,料到周瑜居心叵测所以坚持护驾。

  最大智的人是孔明。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忠臣不如足智多谋的忠臣,而足智多谋的忠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忠臣。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

  51----------------读<三国演义>有感》

  看了某本书后,有不少感触。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秦穆公争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后的“五胡入华”时代还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

  秦王苻坚,它是各有眼光有气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输了,加上其又是个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统汉人史学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难堪。若比较当时的前秦与东晋,就可以发现其实在苻坚统治的秦国,可以说是朝气蓬勃,与唐太宗的气度和架势有得比。只不过在“淝水之战”离奇失败,就被人说胡人是败类。

  类似的是曹操,他被人称为“雄”,似乎略带贬义,的确,它是诡计多了点。而它南征失败,又被人说成很不堪的样子,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观点。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却自然而然地把曹操当成了坏人,我认为,曹操不会如小说中所说的没用,只不过书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国,且次书以刘备开头,读者很自然的就把他当成主人翁,加上现在对刘备的仁慈之类的赞美太多,当然就把曹操发动的战争说成不仁不义的侵略。

  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攻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他以先帝遗命为由,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不是人?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诛之?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祁山,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书中虽把诸葛亮神化了,却不能改变历史: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却安不了天下。

  希望大家不要太过相信权威,不要被那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所蒙骗,有时该好好重思一下某些问题。

  2-------------------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一

  远略高瞻属武侯,奈何寿尽命天收。 烦将三顾茅庐义,便起独灭汉室忧。

  赤壁败操引明策,成都扶备献良谋。 至今提念仍心泣,云雨翩翩空自流。

  二

  将星秋夜已收藏,魑魅纷纷蹈乱狂。 生不逢时难享受,命徒随古怎忧伤。

  池鱼驳跃搅池暗,海日初升伴海光。 事主两朝人赞誉,英雄从此姓名彰。

  3----------------读三国的时候,觉得人物形象很生动鲜明,有很多让我觉得喜欢的人物,其中有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备关羽……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和曹操

  被称为是儒家伦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学""识"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内容,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尖绝"曹操是个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典型家,作为一个阴谋家,他具有无穷的权势和贪欲,与"仁义"的刘备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交织在阴险奸诈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权在握,则为所欲为 ,与诸葛等人的形象是鲜明的反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汗献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对手骂为"名为汗将,实为汗贼"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虽不为人喜爱,但也深刻的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环境!

  (此书中也有不少的战役,其中赤壁之战是最重要的战役,也是小说的最精彩的战役,战线长,场面大,也最为突现作者艺术功力的笔墨,你们看了我的读后感后可以将此书好好阅读一下哦,真的,会让人受益匪浅哦,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4-------------《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6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回答完毕,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13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