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
岱庙,是泰山神的庙,是全国各地东岳庙的祖庙。它是封建社会中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现岱庙天贶殿内供奉东岳泰山之神。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泰山者,乃 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秦汉之前,古人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对之特别崇拜畏敬,谓泰山之神即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我国民众普遍信奉的神通广大的一位尊神,神之 来历据东方朔撰《神异经》所言: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金虹氏积德之初,因在长白山中佑民有功,伏费氏时即被封为太岁,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以崇为名,先被尊称为太华真人,弥轮夫人乃水一天尊之女。据说神农时,泰山神被赐天符都官,名号府君,后至尧、舜、禹、场周秦汉魏之世,也一直都在天都府君之位。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一直都认为泰山是管辖鬼魂的 地方。《三国志•管铬传》记有管路和兄弟所言:“但恐至泰山治鬼, 不得治生人。”《后汉书•乌桓传》》说:其俗谓人死,则神游赤山, 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后汉书•方技传》则载:“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刘恢鹏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应球百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古乐府》亦有诗曰:“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三教搜神大全》则说:“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掌人间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所以《岱史》引道经言:“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岱(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风俗通义•正失》亦载:“岱宗上有金崔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五岳记》则 称“东岳泰山神天齐王,领他官仙女九万人。”
泰山治鬼魂之说,汉魏间已经盛行。但《日知录》说:“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这种结论一定是有所据的。《茶香室丛钞》引《封禅书》内容,终于将神仙、鬼魂统一于泰山神的管辖之下:“泰山有天主地主之词,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放有天主打,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调。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耳。”这使泰山神终于有了双重的神性职能。
我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从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扫活动。所谓泰山封禅,据《茶香室丛钞》引《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上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请山有鬼道矣。”这种官把泰山的历史十分悠久。
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前二年(前219),就率群臣东封泰山,在岱顶刻石颂德而归。始皇逝世次年(前209),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并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阴,又到其诏书,极力颂扬始皇创世立业之功德。这种隆重的封禅仪式的目的,就是告成于天,借泰山向天下夸耀自己的事业中文治武功的功业。但有唐以来的封禅泰山,给泰山加以至尊至贵的尊号,则有借泰山之威势而求庇佑之念意。
据文献记载,武后垂拱二年(686)七月初一日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万岁通天元年(696)四月初一日又尊封为“天齐君”。唐开元十三年(725)玄宗皇帝加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7)十月十五日,沼封为“东岳天齐仁圣王”。祥符四年(1011)加封尊号为“东岳天齐仁圣帝”。元世祖、明太祖对泰山之神,也都相继敕赠了较高的封号以荣神之威势。
在山东泰山脚下泰安市,有专门祭把东岳大帝的场所“岱庙”。
东岳大帝本来只是在岱泰山受祭扫,由于历帝王推崇封禅,全国各地礼敬东岳大帝亦蔚然成风。旧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神诞,庙观中祭把,祝祷的活动十分隆重,其香火之旺盛,几遍于全国各地。
炳灵公传说是东岳大帝的第三子,唐以前传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忏若峰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后唐长兴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增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宋大中祥符七年,沼封为“炳灵公”。后来吴地有以炳灵公为火神之祖者。现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和炳灵太子的神像,镌刻十分精美。
泰山,通常指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另外,泰山还有岳父的意思。
泰山简介
中文名:泰山 英文名:Mount Tai 景区主体在:泰安市(山东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邮政编码:271000,电话区号:0538, 泰安:泰山安,天下安,四海皆安,国泰民安之意! 泰山 又称岱宗,岱宗:万代山岳之宗的意思。 古称大山、太山、岱山、岱岳、泰岱、东盛、东神、东泰、东岳、东圣、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与我国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并称五岳。称: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 海拔:15327米。极顶玉皇顶-玉皇峰。面积:426平方公里。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泰山以先秦72位祖先君王,秦统一以来12位皇帝举行泰山封禅祭拜大典,以历朝有94代帝王各种级别参拜!实为国之首山。
1关于泰山的诗句
1,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话文释义: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望岳》
白话文释义: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出自元代贾鲁《 登泰山》
白话文释义:泰山是那么的高大, 其它山脉无法与它相比。
4,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出自明代李梦阳《郑生至自泰山》
白话文释义:昨天你爬泰山去了,最高峰是哪座峰啊?有没有文人雅士留下的观景台啊?有几颗大夫松啊?
5,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出自唐代李白《游泰山》
白话文释义:阳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着屏风样的山峰直上。皇上曾经乘坐六龙车辇翻山越岭,深壑幽谷萦回曲折。当年碧峰上遗留的马蹄痕迹,现在早已被青苔掩盖。峭壁悬崖,飞瀑喷流,松风水声激切哀鸣。北望群峰奇绝,仿佛向东海倾倒。
2关于泰山诗句的有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3登泰山的诗句是什么意思《登泰山》
作者: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翻译: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作品简介:
《登泰山》是张养浩青年时代写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
诗人将自己融入诗中,因为泰山的高大,反观到自己的渺小,提出要宽广胸怀,站到高处,去实现一种崭新的自我。这也是“诗言志”这样一种境界。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象的老练迥然不同。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4关于泰山的诗句有哪些★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 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 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 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元·杜仁杰《天门铭》
★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5关于泰山的诗句有那些1诗经·齐风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彭彭。
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2诗经·鲁颂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3丘陵歌 孔子(春秋) 登被丘陵,到诸其版。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昭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思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熏潺湲。 4汉武鼎铭 刘彻(西汉) 登于泰山, 万寿无疆。
四海宁谧, 神鼎传芳。 5望 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一) 李白(唐)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巇,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7泰山吟(二) 李白(唐)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8泰山呤 陆机(西晋) 泰山一何高, 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 曾去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 蒿里亦有亭; 幽涂延万鬼, 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 慷慨激楚声。 9四愁诗 张衡(东汉) 我所思兮在泰山, 欲望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从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10驱车篇 曹植(三国魏) 驱车挥驽马,东到奉高城。
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 隆高黄云霓,嵯峨出太清。
周流二六侯,间置十二亭。 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
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 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
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 历代无不遵,礼祀有品程。
探策或长短,惟德享利贞。 封者七十帝,轩皇无独灵。
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
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11仙人篇 曹植(三国魏) 仙人揽六箸,对博泰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
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12 泰山梁父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3 登封大曝歌 卢照邻 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 繁弦绮席方终夜,妙舞清歌欢未归。
14登封喜雪 唐玄宗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 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英。
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 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 登封何以报,因此谢成功 [周]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丘陵歌 [周] 孔丘 登彼丘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霣潺湲。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
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鼎 铭 [汉] 刘秀 登于泰山, 万寿无疆。 四海宁谧, 神鼎传芳。
四愁诗(节选) [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摇。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古诗十九首选一 [汉] 佚名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蒿里行 [三国]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盂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梁父吟 [三国] 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
6关于泰山的诗句,名句1、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唐·李白《题灵岩寺泉池》
2、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3、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4、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7、清代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雪中望岱宗》
8、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9、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0、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11、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7关于泰山的诗句泰山吟(一)
李白(唐)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巇,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指的是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扩展资料安全要有“泰山意识”:
有游客在夜登泰山途中,发现存在全程无灯光、人流拥挤、部分护栏缺失等安全隐患。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报道后,当地相关部门及时回应,表示将迅速处理。
安全保障不到位,再美的风景也可能产生遗憾,再微小的隐患也可能酿成事故。泰山日出历来为文人墨客、中外来宾所称道。岱顶观日,赏“曙色俄开万里长”,除了在山顶住宿外,往往需要夜行登山。
不论是照明设备的欠缺,还是登山人群疏导的不及时,抑或是护栏等安全设施的缺失,都亟须景区管理部门以更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主动查找不足,堵住明显漏洞,以保证游客安全。
当地已作出回应,希望在整改的基础上,把老化的栏杆、空心的树木、松动的岩石等潜在隐患一并排除,将危险消于未萌。同时,游客也要紧绷安全之弦,在旅游同时更加注重安全,与景区一道维护安全的登山环境。
-泰山
1关于泰山的诗句
你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二》
•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 - 张士明 (元) - 《呈灵岩方丈》
•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 王旭 (元) - 《游竹林寺》
•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 - 王奕 (宋) - 《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 - 张士明 (元) - 《呈灵岩方丈》
• 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 - 杜仁杰 (元) - 《天门铭》
•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 陆机 (魏晋) - 《泰山吟》
•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 谢灵运 (南北朝) - 《泰山吟》
•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 张岱 (明) - 《泰山》
望采纳
2大家给我一些关于泰山的一些诗句 谢谢~~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的那首诗篇《望岳》,而这首诗,在历代咏赞泰山的诗歌中,力压群才,堪称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还有: 泰山历代文选 以上几乎全部包括。 /Article/wenhua/wenxue/ldwx/题灵岩方丈 曾巩(北宋) 泰山 石介(北宋) 泰山石 李德裕(唐) 送东岳张炼师 刘禹锡(唐) 泰山老人 张籍(唐) 又上后园山脚 杜甫(唐) 望岳 杜甫(唐) 题灵岩寺泉池二首 李白(唐) 游泰山 李白(唐) 登封喜雪 李隆基(唐) 泰山吟 谢灵运(南朝宋) 泰山吟 陆机(西晋) 仙人篇 曹植(三国魏) 驱车篇 曹植(三国魏) 四愁诗(节选) 张衡(东汉) 汉武鼎铭 刘彻(西汉) 泰山吟 谢道韫(东晋)
3吟咏泰山的诗句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的那首诗篇《望岳》,而这首诗,在历代咏赞泰山的诗歌中,力压群才,堪称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灵岩方丈 曾巩(北宋)
泰山 石介(北宋)
泰山石 李德裕(唐)
送东岳张炼师 刘禹锡(唐)
泰山老人 张籍(唐)
又上后园山脚 杜甫(唐)
望岳 杜甫(唐)
题灵岩寺泉池二首 李白(唐)
游泰山 李白(唐)
登封喜雪 李隆基(唐)
泰山吟 谢灵运(南朝宋)
泰山吟 陆机(西晋)
仙人篇 曹植(三国魏)
驱车篇 曹植(三国魏)
四愁诗(节选) 张衡(东汉)
汉武鼎铭 刘彻(西汉)
泰山吟 谢道韫(东晋)
/Article/wenhua/wenxue/ldwx/
4你们谁告诉我有关泰山的诗句赞美泰山的诗句
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的那首诗篇《望岳》,而这首诗,在历代咏赞泰山的诗歌中,力压群才,堪称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5有关泰山的诗句泰山 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游泰山六首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献,水急松声哀。
北眺锷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6赞美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意思: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参考资料:
封禅祭源于中国古代祀拜天地的一种仪式,封为报天,禅为报地。封禅泰山,求仙而谋长生之道,始作俑者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东方,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以此拉开了封禅的序幕。
而第二位封禅泰山的人便是汉武帝。汉武帝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他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封禅泰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扫平宇内、一统天下;第二,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第三,必须不断有吉祥的天象出现。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8次之多。
而第三位封禅泰山的便是光武帝刘秀。关于他封禅泰山,说来还有一点儿戏剧性的变化。
转眼到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二月,刘秀乘车去东方各郡去巡视。大臣们见刘秀兴致正浓,为了讨好刘秀,便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陛下,自古以来,受天帝之命而做人间帝王的,治理国家一旦取得了显著成就,就应该举行封禅大典,向天帝报告自己的政绩。陛下即位已三十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理应当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但此时的刘秀却摆摆手道:“我虽然当了三十年皇帝,但干得并不咋的,天下黎民百姓还怨声载道!《论语》云:‘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我不是你们的这些阿谀奉承的马屁功夫能够欺哄的!如果有哪个郡县政府敢于从遥远的地方,派遣官员前来祝寿,或是歌功颂德,讲些赞颂虚美之词,我一定会处罚他剃光头发的髡刑,放逐他到边疆开荒垦地,让他切身体会到天下百姓辛劳的真实情形。”
大家见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吓得赶紧“封口”,再也不敢提封禅之事了。
当然,如果你认为刘秀对封禅一事心硬如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他的内心中,何尝不想像前辈古人一样,勒石记功?但问题是,他作为君王,在封禅之前又必须先“作秀”一番,这是高明帝王的惯用伎俩。
然而,因为刘秀第一次对封禅秀过了头,提出的“封口令”令大臣们心有余悸,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对封禅噤若寒蝉,这不由得令刘秀感到苦恼。
光阴荏苒,一晃两年过去了。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正月,刘秀不再等了,而是采取了“主动出击”。他把朝中一些重臣叫来,说道:“我前些日子斋戒读书之时,读了一部谶书——《河图会昌符》。此书中说:‘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思来想去,不明白其中之意,请大家帮我解解惑。”
群臣们不傻,很快醒悟过来,终于明白了皇帝的真正心思!于是乎,大家异口同声地道:“赤刘之九者,是指高祖皇帝第九世孙。而陛下正好就是。会命岱宗,是指封禅泰山啊!陛下应立即封禅,以应谶记!若一再谦恭,反倒违背天意,恐引起天怒啊!”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知晓刘秀的心思后,那些巴结逢迎的大臣们个个龙马精神,纷纷献上谶书请求他封禅泰山,以顺天意!直到此时,刘秀这才佯装无奈地说:“既然如此,只能顺应天意了。”就这样,一场颇为隆重的封禅祭祀活动开始了。
正月二十八日,刘秀不顾年逾六旬的年龄,心急火燎地出发了,从洛阳至泰山上千里,原本一个月才能到达的路程,刘秀一行不到半个月便到达了,轿夫的速度直逼“高铁”,怎一个“牛”字了得。据说到达时,泰山上封禅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刘秀只好微服私访地在奉高县“溜达”了十余天。
等施工队连夜施工,日夜筑坛后,二十二日清晨,封禅大典才正式开始!是日,泰山南麓之下燃起柴火,旌旗遍野,鼓乐齐鸣。淋浴更衣的刘秀率众祭祀众神。随后,刘秀乘坐御用挽车登山,众人步行而随。“日中”后(中午午时之后),到达山顶,更换祭服。至“晡时”(傍晚申时),刘秀登上祭坛,开始举行祭天仪式。仪式结束后,文武百官高呼万岁,山鸣谷应。当时,天上有微云,从山下看山上,山顶在云雾之中,但云量较轻,山顶上的人则不觉身在云中,山上山下的人互相称说,颇为神秘壮观。庆贺封礼告成后,大家又从原路下山。返回天门时,暮色已深,百官队伍连绵二十余里在黑暗中摸索,靠石头撞击的声音互相跟从,直到“夜半”(深夜子时)后,刘秀才抵达山下。而群臣到“明旦”(次日清晨寅时)才全部下山。据说一些年老体弱者,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只好无奈地躺在岩石下。天亮后,刘秀派“接援人员”才把他们顺利转移到山下来。
刘秀在山下稍事休息之后,于二十五日到梁父山举行祭地仪式,并且下令免去奉高县当年的一切租税。四月五日,刘秀返回洛阳。四月十一日,他下诏大赦天下,改今年为建武中元元年。至此,这场盛况空前的封禅大典终于落下帷幕。
这场典礼还留下了“三大伤”——创伤了国库(消耗金银财宝无数),创伤了人力(滥用民力),还创伤了很多人的身心健康(连夜奔波,白天上山,晚上下山,风寒露宿,没病的也会吓出病来)。具体体现为:司空张纯执掌的司空府,是这次大典的主要筹办单位。为了做好筹备工作,张纯加班加点地进行工作,常常夜不能寐饭不能食,当真做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泰山封禅典礼结束后,张纯便病了。病,病重,病重不起,结果,张纯很快就体会到了“病不起”的滋味——死了。紧接着司徒冯勤也来了个“死去元知万事空”,据说也是拜封禅闹剧所赐。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封禅活动还严重伤害了刘秀本人的身体。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怎么禁得起这样的折腾啊!虽说刚开始刘秀并没有体会到身体的不适,还能到外面继续去巡视。然而,刘秀很快就体会到了“伤不起”的滋味。老年人终究是老年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五日,刘秀在洛阳南宫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望岳》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拼音:dài zōng fū rú hé ?qí lǔ qīng wèi le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拼音:zào huà zhōng shén xiù ,yīn yáng gē hūn xiǎo 。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拼音:dàng xiōng shēng céng yún ,jué zì rù guī niǎo 。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释义:huì dāng líng jué dǐng ,yī lǎn zhòng shān xiǎo 。
全诗释义: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