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政治思想 教育 的核心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思修课程论文篇一《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路径选择》
摘要: 报告 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指出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此,笔者以公共交通为视角,从规范道德体系、利用车载媒体、营造积极社会舆论、奖惩并行和树立身边典范五个方面来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素质;媒体;舆论;奖惩;典范
胡锦涛同志讲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由此可见,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然而在物质文明稳步上升的阶段,道德却出现了滑坡,一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笔者将以公共交通为视角,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以“德”参与其中
在新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的社会主义公共交通道德体系是一项重大而必要的任务。提升公民公共交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与现代文明所
提倡的、与公共交通要求相符的道德规范体系。该体系一经确立实施,便可以向公民提供正确的、积极的引导,确保公民在公共交通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将公共交通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将道德规范细则如同其他各项法律条文一样公之于众,使广大公民熟知其具体要求,知晓在公共交通生活领域内,有明确的道德要求来规范人们的 言行举止 ,这样做不仅没有限制单个公民的自由,反而确保了多数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保证了公共交通生活的有序进行。建立公共交通道德规范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自身特点,又要同相应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的过程也是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努力践行交通道德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过程中的特殊优势
公共交通对于公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对方便公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它对公民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通过公交从业人员的言行可以方便地对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道德素质提升、社会风气净化发挥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感染的功能。
公共交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对公民进行道德影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公交作为公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联系的紧密性和经常性特点,公共交通可以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公民的道德影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具有丰富、独特的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资源优势。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在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影响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公交司机与乘客有着最直接、最频繁的接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广大乘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在公交车上,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他们的道德素质基础不同、 文化 程度不同、职业性别年龄不同,公交司机可以利用“从众心理”,给予乘客积极的道德引导,一个人做到,两个人模仿,三个人就形成一股风气,推而广之,大家就会将习惯内化为道德准则来时刻要求自己。
车载媒体同样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宣传形式,其作用不容被忽视,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加以利用。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事业,其公益性的比重应多于利益性,因此,公交 广告 在招商时,应避免纯商业化,要有所选择,要考虑大众对出现在公交载体上的广告的需求和接受度,在内容形式上要注意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乘客群体,如青少年学生是公共交通主要乘客群体之一,他们的道德正处于可塑期,因此,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应尽量播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节目、广告和宣传教育片,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力量
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对共同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意见。它对人们的行为有支持、约束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一般为:个人意见、公开争论、社会反应、支配行动四个阶段。①社会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它的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舆论主要是指普通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对人的行为和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的一定评价和议论。
媒体是制造和传播舆论信息的主要 渠道 ,是公众获取信息、储备知识、建立和完善道德行为自身评价标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即时消息、答疑解惑、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作为代表公众行使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工具,也逐渐成为公共交通道德的社会舆论的强势引导者。
因为高速的生活节奏,现代社会常被人形容为“快餐社会”,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实际距离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地域产生的局限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有时甚至已经没有了地域界限,微博、微信等信息工具不再像传统的报刊媒体,当天事隔天报道,现代媒体已经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迅速传播,并能引起广泛关注,也因为网络媒体虚拟化的特点,人们参与、关注的积极性反而更高。
正因如此,媒体应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公共交通道德意识。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媒体有责任正本清源,筛选积极向上的正面内容传播给大众,向大众传播正能量,并传递给大众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发行量,采用低俗性、功利性的新闻来取悦大众,漠视大众内心的道德诉求,造成混淆视听、扭曲事实的社会负面效应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缺失。
四、奖惩并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多数人认为在公共交通生活中他们是绝对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我有权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无权过问或者是管不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有人随意在大街上乱丢垃圾时,没有人会对他说:注意你的道德素质,请马上捡起来;在公交车上嗑瓜子的人一定觉得无所谓,没有人会阻拦他随地扔瓜子壳,这就是我们在公共交通生活中的不文明习惯,久而久之,就内化为我们的潜意识,表现为我们认为的“规范行为”。那么,如果是在一个很多人都把陋习和不道德当成习惯的环境中,政府仅靠温柔的、软性的道德劝说和宣传教育来改造公民素质、改良社会风尚,基本上效果不会很明显。新加坡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新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整体社会风尚一直都很好,这和其严厉的道德立法密切相关。以随地吐痰为例,在我国,这种被一些人看来极为普遍的生活习惯,在新加坡却被视为一种刑法行为,不仅要被处以数百甚至上千新元的罚款,而且要被强制劳动,甚至在电视上曝光。我们不可否认新加坡的道德立法是成功的,短时间内确立与道德相关的法律,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我们可以先从严厉惩处不文明行为开始,让广大公民树立一个观点: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要接受惩罚。相对于惩罚,奖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奖惩 措施 有意识的提升公民在共交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自觉的自我表现行为,它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本来无需专人监督,但基于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监督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化公民的道德素质,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使得公民道德素质有所提升。奖惩手段就是给公民一个正确的示范或者警告,借以告知大家什么是文明社会所倡导的行为,什么是文明社会不应该存在的行为。我们也可以设置专人监督负责,定期检查并汇报 总结 ,表彰在公共交通生活中道德素质高的公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相反地,评选出表现不好的公民,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其次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惩罚,让其体验生活,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必须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从有意识到自觉实践,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五、树立身边的道德典范,倡导公民树立公共交通生活道德观念
胡锦涛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来,社会各界涌现出一股“评选道德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的热潮,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不断的被推举到公众的视线里来,他们的 事迹 一经报道,便迅速引起关注,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和模仿的对象,如郭明义、张丽莉、吴斌、孙茂辉等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平凡的工作岗位,却能够做出如此不平凡之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是我们所欠缺的,甚至是没有的,他们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社会公共道德的人格化体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代表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推举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榜样具备的道德素质是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途径之一。
以公共交通为例,公交公司可以根据路线联合各企业、单位、居委会,合力组织公民、并以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公民参与评选出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之星”后,可以在公交车上、公交站台处设立专栏,张贴他们的事迹加以宣传,乘客可以在等车、乘车的过程中浏览,公交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规定的线路,因此同一路线的乘客会反复浏览学习并受到提醒,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良好风气。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几百个人,当大多数人在遵循规则时,极少数不遵守规则的人便会受到指责和排斥,因此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公民的道德素质都将会有所提升。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的意义也就在于此,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有利于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通过各类媒体持续不断的推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能够帮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社会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先进典型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参见报告全文
[2]参见:《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2007中国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
[3]参见:__红主编《公民道德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
[5]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6]参见:陈丽影论社会舆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17卷第1期。
注解
①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
②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课程论文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模范是时代的道德标杆,引领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观导向,而坚持和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和成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证明,发挥道德典范、道德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的道德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但和谐社会的构建又需要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予以支撑。近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揭晓,一批来自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脱颖而出,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道德模范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神仙”,不是“高大全”式的遥不可及,他们的善行义举就体现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每个公民只要愿意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品性,将一般的道德要求化为切实的具体行动,经过不断的道德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对普通公民来说,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积极参与道德建设,关键是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主动地实践道德的要求、自觉地培育公民美德。道德实践的第一步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自尊、懂得自爱,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观。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与每个人微小的道德行为息息相关,涓涓溪流可以汇聚成汪洋大海,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在道德上有所作为,全社会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在全社会掀起关注社会道德建设的热潮,但更重要的是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之后,如何将道德模范的“典型效应”扩展为持续长久的“社会辐射效应”。从道德建设的有效性角度看,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契机,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机制和方法,积极发挥道德模范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中发现和树立道德模范人物,开展地区性和行业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一个乡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和一所学校,都可以推举和评选出乡村道德模范、社区道德模范、企业道德模范和学校道德模范,这些道德模范对周围人的影响与感召更为直接,示范作用更容易发挥。
二是尊重和爱护道德模范,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评选和表彰道德模范,使道德模范们深切感受到来自国家和政府的敬重与关怀。道德模范们受到如此的荣誉和嘉奖,必将增强继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做好道德模范的信心,自觉自律,持之以恒,并激发更多的公民践行善行义举。
三是积极推进志愿者行动,调动公民参与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尊重公民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中的主体地位。道德模范是全国千千万万志愿者的杰出代表,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好事,体现了新时代志愿者的道德价值。积极推进在我国城乡日益兴起的志愿者行动,是道德模范“典型效应”向全社会广泛延伸的有效路径。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则是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评选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 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举行不仅感动人们,更使人们坚信了道德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人物都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在新中国健康成长的每一历史阶段,都矗立着道德楷模精神的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每一巨大成就,无不铭刻着千千万万道德楷模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闪烁着道德楷模精神的时代光辉。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优良传统美德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热心公益、孝敬亲长、勤俭节约、崇善尚德等成为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另一方面,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奢侈浪费等落后甚至腐朽的道德观念也对社会成员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
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引领着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是建立社会良好秩序、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树立当代道德模范,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人人都可以感知,都觉得可以亲近、可以动心、可以动情,可以成为具有无穷力量的榜样。这次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并非都有惊天动地之举。尽管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来源于平凡生活,来源于老百姓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让人们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这将十分有利于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渗透到工作生活中,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的距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道德模范的思想灵魂,而道德模范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深入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学习道德模范入手,而推举和学习道德模范,正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继续和深入。
“百行以德为首”,全国道德模范是我国新时代新阶段的道德旗帜,是千百万人民群众道德意识、道德愿望和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一名道德模范“站”起来,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一名道德模范“亮”起来,就是在社会上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群众中确立起一种正确价值导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