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是原始社会最初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

尧舜禅让是原始社会最初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第1张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观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的记载。

,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在今山东省境内)。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明主地推选,不是个人权利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思想。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生产。

夏朝为例。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前后大约有470余年,经历了4个多世纪,有16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之后,尝试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禹老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部落的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坚决不出席钧台会。夏启调动军队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族。这次征讨使新生的专制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原始的民主推举制被强制取代。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编辑本段]夏代的国家制度

夏奴隶制部落王国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编辑本段]夏朝的灭亡

孔甲乱政,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部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

原始民主制是一种与原始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一种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和十足组织的管理模式。

其特点包括:

(1)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十足内部的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2)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国家产生以后的阶级民主制;

(3)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中的,而不是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居于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

一、古希腊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代民主思想的摇篮。古希腊“蓝色的海洋文明”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它的民主制度。在人类社会君主制盛行的时代,希腊却实行了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这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

古希腊地区海岸线支离破碎平原面积狭小,山脉众多,由此半岛被纵横交错的群山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区域,很多地区彼此隔绝,没有条件进行统一的、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容易建立领土广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希腊形成了以城邦民主政治为基础的松散的联邦国家。正是因为独特的地缘自然环境,希腊世界的原始民主才能在经济繁荣、人口增大的新形势下充分发育,结出令人讶异的果实。

2、经济因素

地少人多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古希腊人凭借港湾众多的有利条件,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希腊商业活动频繁,经济发达,商品流通需要自由的环境,这是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经济原因。

还有一个经济原因是: 大移民时代希腊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古代社会,乃至整个前资本主义形态里,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能向市场提供的不务农的民族必须赖以生存的剩余农产品十分有限。商品经济就全局而言,是不可能占多大比重的。但这并不排除个别民族,少数城邦在以广大农业区域为市场的前提下能大规模发展工商业。这点同时也就决定了,在古代,商业民族,建立在工商业阶层基础上的新型民主政治只能是个别现象。在这一时代的地中海地区,共有腓尼基、希腊、罗马和迦太基四个民族先后以工商立国,其政体都是城邦民主制,也说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就一般而言,希腊半岛自然条件相当地不好。半岛本身就很小,又山脉纵横,无大河大平原。粮食不能自给,矿产木材不能自给。可以出口的农产品有葡萄酒和橄榄油。这些基本条件就决定了希腊人无从形成自然经济,必须以商立国。半岛由纵横山脉分割为许多相对独立的区域,各个适宜居住的区域就自然地发展起一套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这是古希腊城邦分立传统长期保持的一个明显地理因素。而这种经济自主、人口地域有限的小城邦,又是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实行民主政治的一个必要条件。在交通地理方面,海的因素相当突出。半岛规模有限,绝大多数城邦都有出海口。且半岛海岸线极为曲折,良港众多。因之他们与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域小亚和黑海沿岸的交通十分便利。这段时间(公元前8-6世纪)对希腊而言,以大规模地向外移民为特征,故而史称“大移民时代”。

3、思想文化因素

殖民扩张促进了古希腊各地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开阔了希腊人的视野,也使得古希腊人吸收了先进的文明成果。古希腊人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智者学派提出了“人”的主题,以人为中心考察社会问题,这一切都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

其实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这时期希腊人的宗教节庆具有极广泛的群众性。无论是在奥林匹亚或是为了雅典娜还是其他一些神,在他们举行大规模祭祀时,都要举行各种体育竞技,诗歌、音乐和演说比赛,任何希腊城邦的公民都可以参加。胜利者赢得桂冠或橄榄冠,而不是金钱。这类活动的大量开展,大有利于全民族文化、体育素养的提高,平等、自由和荣誉观念的扩展。这些和经济方面的因素汇合起来,事实上造成了一个范围广大的,精明强悍的公民集团。这就是古希腊民主政制得以形成并保持强大的社会基础。

4、历史条件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这种认识使城邦内部凝聚力增强,推动了城邦发展,但也成为希腊城邦之间战争不断的原因。战争需要城邦内部团结,民主自由既顺应了商品经济的要求,也顺应了民心,它成为调动民众团结一致的重要手段,这是希腊民主制形成的历史原因。

5、政治条件

梭伦改革中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克里斯提尼用地域去打破血缘标准,同时还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确立了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框架。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在一次次的政治改革中完成的。

二、古希腊民主的局限性

希腊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希腊民主亦有其局限性。

第一,希腊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即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城邦男性公民内部的民主——城墙里公民的民主,而且对公民的定义还极其苛刻,有些人是不能算作公民的,例如部分的奴隶,妇女,外邦人等。

第二,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存在一部分贵族拥有最高权力。而且由于时间、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参加公民大会的很少。而且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议事效率低。公职人员虽经选举产生,但是条件很多,降低了一般公民竞选公职的可能。

第三,法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上对于犯罪的处罚不平等。而且希腊为了审判的效率而实行一审终审,判决就是最后的判决,因为根本就无上诉法院,所以法院的第一审就代表全体公民的意志。

第四,制度的局限性。希腊的提案负责制严重妨碍了监察制度,而且复杂的提案程序,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公民的提案权。希腊还实行了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本意是将那些公认的危害份子驱逐出境,但结果确实剥夺了仅为嫌疑犯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失去公民资格。

第五,在希腊全部的行政官员并不是组成某一个行政首脑同意领导下的政府,各种行政官员任期不一全都由公民大会和其他机构直接选出各自独立对公民大会或其相应机构负责。因此,公民大会自身就要处理许多具体行政事务,立法权与行政权很难分开。而且陪审法庭既行使司法权又参与立法,其主席可管理城邦各项事务,其权限划分和设置混杂交叉。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们应看到当时希腊社会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复杂的综合作用。这些因素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形成了希腊的民主制。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是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希腊社会特殊的生产方式是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民主的城邦制度,有优秀参政素质的公民。这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形成了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如果抛开这些来谈民主,那么民主注定只会是一小部分人的民主,大部分人还是会活在“被民主”中。

参考文献

[1]刘学伟 :民主制度在古希腊的诞生真的是一个奇迹

[2]仝飞 、韩婧: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形成。

[3]阮炜: 《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上海三联书社,2009年。

[4]宋惠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长春,吉林出版社1999年版。

[5]阮炜:《文明的表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7]威廉·弗格森,《希腊帝国主义》,上海,上海三联书社,2005年。

[8]库朗热,《古代城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常湘芸(1989—),湖南长沙,汉,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21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