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veer朋友,你好。很抱歉。同楼上那位一样,我也没能找到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代表作《魔山》的在线阅读地址和下载地址。我建议你先去书店看看。(这种书虽然在国际上很有名,但在国内读者相对较少,稍显冷僻,不一定能找到)不过我还是找到了一些托马斯·曼的相关资料以及一篇《魔山》的赏析,希望能对你理解《魔山》这部作品有所帮助。
以下是托马斯·曼的相关资料:
托马斯·曼主要作品及介绍
托马斯·曼(1875~1955) 德国作家。1875年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的一个望族,父亲曾任该市参议员和副市长。1891年托马斯·曼的父亲去世,母亲带者他的弟弟妹妹迁往慕尼黑,他自己则继续留在吕贝克读中学。1894年中学毕业后,他也去了慕尼黑,在一家保险公司当实习生,并在慕尼黑几所大学旁听历史和文学史课程,还参与编辑《二十世纪》和《痴儿》杂志。
处女作中篇小说《沦落》于1894年发表,1901年发表成名作《布登洛克一家》。此后便专事创作,1909年发表反映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结盟的长篇小说《王爷殿下》。
《布登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洛克一家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洛克一家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发表了不少闻名遐迩的中篇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认识不清, 持民族主义立场, 要保卫所谓“德意志精神文化”,战后表示维护魏玛共和国。
1924年他发表了长篇哲理小说《 魔山》,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 他在祖国德国的名声于2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 192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之后,他担任了很有影响的德国文学艺术院的院长,虽然他对种种公务的缠身感到不满,但他意识到,这一职位使他在帮助其他作家方面有了更大的自由,也使他有了避开纳粹舆论界攻击的威望。1933年希特勒上台 ,他撰文谴责法西斯对德国文化的歪曲和破坏 ,被迫流亡国外,于1938年移居美国,1944年加入美国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曼发表大量广播演说,反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1933-1943年完成颂扬犹太人、反对纳粹种族主义的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包括《雅各的故事》(1933)、《约瑟的青年时代》(1934)、《约瑟在埃及》(1936)和《赡养者约瑟》(1943)。1939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绿蒂在魏玛》,1943-1946年完成反映艺术家悲剧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1947)等。
5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被挑选者》(1951),反映他对战败的德国应采取宽容政策的主张。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由——回忆录第一部分》(1954)再次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命运问题。1952年托马斯·曼移居瑞士。
托马斯·曼坚持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还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和书信,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总共写了二万多封信。1955年在瑞士苏黎士附近的基尔希贝格逝世。
以下则是《魔山》的赏析:
管窥《魔山 》
一 “心脏就像一只牧歌那样停止了,我尊敬的夫人哟。”当主治医生贝伦斯向路易斯。齐姆森预示了她那儿子约阿希姆的行将死亡时,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之前眼泪没有聚集的理由-----约阿希姆在凭本能感觉到自己的青春将在阿尔卑斯群山中黯然谢世时,他依然如往常一样沉默,坚强,极有军人风度。 但毕竟“心脏就像牧歌那样停止了”啊。牧歌,我理解成至为珍贵的事物,它停止了。我的几滴泪水也流了下来。不要怪我的泪水来的如此突然吧,因为我确实在为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生命惋惜-------这是一个固执,纯洁,有教养,有梦想,有羞怯而澎湃暗恋的生命。想一想,连汉斯。卡斯托尔普这样一个从小就目睹了多次亲人死亡而自认为每一次都平静冷漠如局外人的小伙子都忍不住“也哭了,让泪珠从面颦上滚滚而下”
我还要说些其它的,所以得抑制一下自己的感情。不过我还是要把题为”英勇的战士“的这章的结尾抄下来。“让我们在心灵上同滞留在高山上的汉斯。卡斯托尔普在一起,跟着他一起神游下方平原上一个潮湿的墓地,窥看那时起时落的刀光剑影,倾听墓地里发出的命令。这时响起了三声礼炮,犹如三个热情的敬礼,礼炮声在约阿希姆。齐姆森土壤里生了根的,战士的坟茔上回响”。 二 我接着读下一章“海滩上的漫步”,心里一下子狂喜起来。这是怎样的一种狂喜呀。它让我再也无法继续读下去了。所以我得放下手头的小说,高高兴兴地或许是幼稚地记录下一些东西。 我在前不久写的关于沈从文的《黔小景》读书笔记中说过一些极其粗略质朴的关于《魔山》的话。大意是《魔山》中的时间流动得太快了。托马斯。曼用大把大把极为宝贵的文字让时间流逝了六百多页--------那时侯我还没有读到“雪”这一章。也是在那篇读书笔记里,我写到“真正的大家可以很好地控制时间流动的快慢”。
九月十六日下午,我一口气读完了“雪”这一章。我的明显感觉是:时空忽然变得不那么急切,不那么欲图征服一切,而是缓慢了。但这个转变并不让我觉得难受。也就是说,阅读沈从文的《黔小景》中那种时空的恍惚,迷离感觉又出现了,而且似乎来得比那次更为猛烈。我不得部承认,沈从文的贵州的三 月的那些描写在我的生命中是有过极为难忘----如果不是刻骨铭心的话----的体验的。而托马斯。曼的这一章,却是遥远国度的记叙,我没有直接经验。 由于客观原因,也就是我自己生活中时间似的要求----就如这本小说中挟裹每个人的时间一样----我来不及记录我当时的细微的阅读感受。不过,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些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见解时隐时现,杂乱无章。
直到今天,读到“海滩上的漫步”的开头一段话时,我才恍然大悟,欣喜不已。 作家写到“时间如音乐一样,它填补了时间的空隙,它合适地填补了时间,它进行分割。。。时间是故事的要素,正如它是生活的要素一样它们息息相关,犹如空间的各个物体。时间又是音乐的要素,音乐对时间进行计量分割,它能同时使时间缩短,并提高它的价值。如上所述,音乐和故事相近,两者都存在前后的依赖关系,而且处于不同的流动状态。。。。。而故事犹如音乐,即使它企图在任何瞬间完整地存在,也需要时间来促成”。 这一段让我脑海里关于“故事”中的时间 的琐碎看法清晰了一点。但还是未达到狂喜的程度。下一段才真正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经典的高峰快感,因为我脑海里那些可怜的想法终于找到了比它远为完整,完美的“兄弟”。 作家继续写到“,,,不过同样是显然易见的是,这里存在着一个区别。音乐中的时间要素仅仅是一元的。音乐自己倾注在人的一小部分时间里,从而莫可名状地使其高贵与美化。故事则相反,它的时间要素是二元的:首先是故事本身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故事经过和重现所必要的纯粹的音乐的时间;其次是故事中所含内容的时间,它具有透视效果,这种透视性的幅度各不相同,因而故事的虚构时间既可以大致或者完全与实际时间即音乐时间吻合,也可以相距十万八千里。一段名称为《五分钟华尔兹》的音乐,持续时间为五分钟----这是它同时间要素的唯一的关系。而一则故事呢,它的内容时间倘为五分钟,那么,假使你全力以赴地利用这五分钟时间,时间界限就能扩展到原来的一千倍-----即使同虚构时间相比已经显得十分冗长,但实际上却是非常短的。另外一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故事的内容时间可把本身的实际时间无限的予以缩短。”
我的阅读停留在这里,无心再读下去,一种罕见的幸福涌上心头。我得说,作家的这些言论确实为我的胡乱的不可说的想法找到了一个好的“灵魂的出路”。 关于“故事的内容时间可把本身的实际时间无限的予以缩短。”《魔山》的”雪”前面的很多章节,在我看来,既是明证。 而故事的“内容时间”无限的丰富充实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实际时间,“雪”一章中描写卡斯托尔普独自驾雪橇游览的过程,特别是那个内容丰富的梦以及他与风雪搏斗,则是经典的例证。 三 下面的即使题外话了。
我不禁有一个疑问:对于像《魔山》这样的巨著,怎么才能加以整体地把握?读一遍是否够呢? 不禁想起罗素的关于自己学术工作的一段话了。他说到:“就我而论,我发现我想对某个题目写一本书的时候,我必须先使自己沉没于细节之中,直到题材的各个部分完全熟悉为止;然后有一天,弱国我有幸的话,我便会看到一个各个部分都恰当的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时以后,我只须写下来我看见的东西就行了。最近似的类比就是先在雾里走遍了一座山,直到每一条道路,山岭和山谷一一地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然后在光天化日下,从远处来清晰地整个观看这座山。”
可不可以这样说:每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是一座座云遮雾绕的高山,平凡如我辈,只能察得一“谷”或一“路”-----那已经是很好的了。但是,在羡慕大哲罗素的同时,还是让我们凭借自己或许并不专业的眼光,凭着一股热情,写下我们真诚的“胡言乱语”吧。 注:所引《魔山》文字见上海译文出版社钱嘉鸿翻译版本。罗素文字见商务印书馆《西方哲学史》上册。(具体页数已记不清楚) ----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不见我的音容笑貌,你可以见我的真实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一共三部。
凌云山庄传奇之杀机 (2018):刑部张侍郎殉职,家眷返乡。张侍郎仇家意图中途加害。云飞扬等青年侠客一路护送,化解种种危机,安全抵达凌云山庄。谁知百魔山杀手隐藏于家眷之中,真正目标是云正清。在神捕郭铮相助之下,化解危机,歼灭了敌人。
凌云山庄传奇之擒凶 (2018):钦差大臣和毓文追查大案。凌云山庄暗中相助。和毓文查案遭追杀,重伤昏迷。云飞扬等人竭力保护和毓文安全。云飞扬使用计谋,瞒天过海,最终保护了和毓文安全,并揪出了幕后黑手,粉碎了百魔山阴谋。
凌云山庄传奇之夺权 (2018):云正清卸任,江南武林召开大会推举新盟主。云飞扬等青年侠客参加大会,不料发现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竟是百魔山试图阴谋操控盟主选举。云飞扬与神捕郭铮等人一起,力挽狂澜,粉碎了百魔山阴谋。
故事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大学毕业后不久,从汉堡来到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达沃斯的一家肺结核康复医院,看望他的表兄,他的表兄在这里治病。他原计划在汉堡停留三个星期,成为一名造船工程师,但在离开医院的前夕,发现自己也感染了结核病。
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在疗养院住了7年,他一开始没有适应,但慢慢发现这个地方是贝伦斯统治下的社会。在这里,时间的概念消失了,过去和未来都被遗忘了。在治疗的名义下,来自欧洲各地的患者都生活在一种麻痹的状态中,同时,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浪费着自己最后的一点生命。汉斯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经历了成长的痛苦,经历了暗恋,也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影响,但他不知道该听什么。最后,大自然帮助他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汉斯想得很清楚,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汉斯离开了疗养院,不久就死在了战场上。
1924年问世的《魔山》,从酝酿到完成,经历了十余年。1912年,托马斯·曼在看望因病在瑞士疗养的妻子时,萌生了写相关作品的想法。经过反复的构思和修改,他终于写出了一部这样规模的小说。就篇幅和思想内涵而言,这部小说堪称佳作,其主题也包含了多个层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汉斯·卡斯托普在特殊环境下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魔山》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成长小说。
《魔山》不是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也不是以其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它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历史知识,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思想,表现出一种文学美学的智慧美。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生动的思想记录和当代思潮的鲜活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