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会战,是苏联历史上所经历的最大一次惨败。投入的全部6个集团军中,有43个师几乎全军覆没,死伤超过70万人,被俘虏的高达665万人(其中包括部分平民),只有15万人成功突围。被俘虏的60多万人,其确切下落无人知晓,但通过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人终究难逃一死。
等待苏联战俘的,只剩下死亡
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前,德国国防军就下达命令,中止了德国军事刑法和《海牙公约》。也就是说,在即将进行的战役中,被俘的苏联囚犯将无法获得国际规则的保护。1941年3月,希特勒发布了后来被称为“通识令”的文件,清楚地说明:与苏联的战争将是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和种族差异的战争,应当毫不留情。
怎么办呢?只能就地解决了。为此,德国国防军制定了一个对待苏联红军的计划——能杀的在战场上就尽量杀掉,以免给部队造成负担,不方便杀的,才送到战俘营和集中营。于是,在基辅战场上,举白旗是没用的,小规模的投降也是完全被忽略的。只有人数太多,实在杀不过来也埋不完的,才能活下来,成为真正的战俘。
但活下来也是暂时的,等待他们的最终还是死亡。比如:在臭名昭着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约15000名苏联战俘,在最后一次统计时,只有92人还活着,死亡率99%。在迈丹尼克集中营,1941年下半年接收了苏联战俘约5000人,他们很快因处决、饥饿和疾病而丧生。到1942年,只剩下了127人。后来,其中的86人成功逃跑,未逃跑的41人被报复性处决。死亡率98%。
集中营的可怕可见一斑,凡是进去的,基本上无法活着出来。当然,战俘营也好不到哪里去,例如:在Stalag IV-B战俘营,有大约11000名苏联战俘,到1942年4月,仅剩下3279人,死亡率70%。在Stalag XI-C战俘营,有大约20000名苏联战俘,他们多数只能睡在露天,连个房子都没有。到1942年鼕季之前,约有14000人死亡,死亡率70%。也不要以为苏联军官的待遇会好多少,因为德国人才不管你是士兵还是长官,只要官不是很大,那么处决起来也是一视同仁。
比如Stalag VII-A战俘营,在5年战争期间,关押了约800名苏联军官。他们遭受的虐待,与其他所有苏联士兵一样,没有特殊。到战争结束时,只有27人幸存了下来,死亡率高达97%。整个德国军队,从上而下根本就没有文明战争的意识,也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谁敢反对就处理谁!更为重要的是,德军的将领们,也试图通过与希特勒统一思想,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臭名昭着的“饥饿计划”
在1940年12月,希特勒于打算进攻苏联的时候,负责入侵计划的高级官员对这场战争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研究。战争后勤方面的结论,主要有3个:运力不足和燃料短缺,意味着德军将不得不依靠苏联西部的领土,实现自给自足;如果到战争的第3年,仍然无法实现依靠苏联给整个国防军提供足够的粮食,那么战争将无法继续;如果要把德国的粮食带到苏联战场,那么多达上千万的德国人将死于饥饿。简单来说,就是德国要赢得战争,要么饿死德国人,要么饿死苏联人,没有其他办法。
饥饿计划之欧洲粮食自给程度
在战争之前,基辅人口数量为815万,但到了1943年10月,基辅只剩下295万人。虽然有很多乌克兰人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逃离,但仍旧有约10万人被饿死。他们要么死于饥饿,要么死于因饥饿造成的疾病。平民尚且如此,战俘就更加歹命了。因为当地缺少关押场所,大部分战俘都只能随着德国部队行进,这显然会影响行军速度。于是,德军除了使用暴力逼迫战俘急行军之外,还通过减少战俘的口粮,来进一步淘汰弱者。
大部分战俘每天只能摄入300到700大卡的热量,这只有正常摄入量的1/3到1/10。对于忍不住饥饿,从途中经过的田地里找吃的俘虏,德国士兵会立即枪毙,毫不犹豫。因为这些土地里的粮食,是留给德国人的。
战俘一天的口粮
战俘所能吃到的,是德国人特别定制的口粮——用麦麸皮、菜渣、稻草、树叶等制成的战俘餐,面粉的含量只有10%。就这种根本算不上食物的东西,还都是限量,想填饱肚子是绝无可能的。有的战俘实在是饿得受不了,就吃草、吃野花,吃任何能咽得下去的东西。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没有饿死的俘虏,很多也被疾病夺去了生命。而为了食物自相残杀的,也不在少数。
强迫劳动就能幸免?不存在
在整个二战期间,有大约140万苏联俘虏被德国强迫劳动,他们的死亡率大概有30%,远低于集中营和战俘营的死亡比例。这是不是说基辅会战的苏联俘虏,很多还是能活下来?我认为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原因在于,直到1942年,希特勒才下令优待战俘。当然这个优待不是给饭吃,而是留个性命,强迫劳动。据统计,到1942年底,被强迫劳动的苏联战俘只有15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是1942年俘虏的苏联士兵,而基辅会战的俘虏,基本上没人能熬到那个时候。
德国人对虐待苏联战俘是心知肚明,所以在二战后期,甚至是签署投降书之后,东线的德军还在垂死挣扎,为的是不向苏联投降。而盟军的答复是,如果不想被苏联俘虏,那么就赶紧投降!与“饥饿计划”类似,盟军也对战后的德国发起了类似的行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报应。
参考资料,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描写,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不幸但还年轻,顺从沉默、健壮能干,对生活仍抱有希望)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二次来鲁镇,精神受到了很沉重的打击,但还有生气)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最后一次见到她,麻木,精神已经死亡)
“李世民倾慕萧氏,曾公开纳作小妾,封为昭容。”年近五十的萧氏如何让三十多岁的唐太宗甘拜于其石榴裙下?历史上的萧皇后是怎样美艳绝伦的女子?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女人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关于萧皇后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小说《说唐》和小说评书《隋唐演义》里称其为“萧美娘”。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她的生卒年月。后人只知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三魂六魄来看,倾国倾城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萧皇后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位奇女子,这是因为其一生共经历了5次婚姻,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两代突厥可汗的爱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纳她为昭容,就是6次,这些正史上并没有记载。
关于萧皇后的出身,《北史》和《隋书》都有记载。《北史》提到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萧皇后的父亲――萧岿。
萧岿,字仁远。他根正苗红,爷爷是梁朝著名的文学家、英年早逝的昭明太子――萧统。可惜,传到他这一辈时,梁朝已经散了。萧岿依旧打着“梁”的旗号称王,把荆州、襄阳当作根据地,史称西梁(又称后梁)。同时,萧岿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喜欢读书,愿意编书,他一口气写成了《孝经》、《周易义记》、《大小乘幽微》等14部作品。拿到现在,这也算高产作家了。文人治国,往往手软,何况群雄并起的时代,玩的就是弱肉强食。小小的西梁只得找一座“硬靠山”,于是萧岿经常率领装满贵重礼品的车队,奔波在荆襄与长安之间的土路上。
长安的局势也有变化,公元581年,年幼的周静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外公杨坚。新登基的大隋皇帝,还挺待见萧岿,他坦率地表示,希望次子杨广能迎娶一位西梁公主。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撞不着的好事啊!两家结亲,一喜;自身安全,又一喜。喜鹊当头叫,萧家那三位公主兴冲冲地走上了政治婚姻的“T型台”――备选。
很遗憾,虽然姐儿仨如花似玉,但是竟然没一个被相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杨坚的“内当家”独孤皇后相当厉害,后宫里大事小情都得由她做主。给儿子相媳妇,独孤皇后的眼睛自然更挑剔、更毒辣。况且,杨广的确是个招人喜欢的帅小伙儿,不管他登基之后怎么样,至少成婚之前,还是人见人爱。替这样出色的孩子选妃,当然要过完筛子再过箩。算卦先生一张嘴,萧家姐儿仨竟被悉数拿下,理由很简单:生辰八字不合。
正当萧岿为此而搔破头皮的时候,有人提醒他:是否请四公主试一试?若非这句话,萧岿早把那个倒霉丫头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四公主就是后来的萧皇后,姐姐们闹着相亲时,她居然没守在父母身边,而是被寄养在民间,衣衫褴褛,正吃糠咽菜哩。还用问吗?家里嫌弃她,狠心把可怜的姑娘扔出去了。
细究起来,还是生辰八字惹的祸。据《隋书后妃列传》记载:“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二月出生,就是“原罪”,纵使金枝玉叶也得掰断。襁褓中的女婴,被帝王之家粗暴地推出门外。随后,这孩子又从叔叔家转到了舅舅那儿――活着,算你捡条命;死了,活该!
萧家四姑娘,像所有贫苦的乡下女孩儿一样,穿布衣,嚼菜根,一笔一笔地认字,一寸一寸地窥探人生。民间朴素的智慧,乡野淳朴的性情,和她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不着痕迹地嫁接在一起。这个冰清玉洁的花季少女,自然与众不同,《隋书》里称赞她:“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难为她舅舅,一个穷光蛋居然能把外甥女培养成一流人品!如今,姑娘不再是随手丢弃的破烂儿,或许能变成父母手上的“金棋子”,赶紧,沐浴更衣,接回王宫!
就要离开舅舅了,外甥女泪流满面,依依惜别。老迈的舅舅扶起苦命的孩子,强作欢颜,说:“走吧,回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什么叫好日子?就是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吗?一跨进西梁宫廷,好日子果然来了。“岿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于是,遂策为王妃。”就这么简单。算卦先生干干脆脆一个“吉”字,奠定了大隋一桩极其重大的政治婚姻,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萧氏王廷,终于攀上了至尊至贵好亲戚。萧家四姑娘,伸出冰凉、白皙的手指,捡起了那方险些失落的红盖头。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杨广拨亮花烛,笑吟吟地端详着光彩照人的晋王妃。此时,恰逢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新郎13岁,新娘12岁。
杨广夫妇装傻充愣,终抱皇位归
少年夫妻,享不尽的柔情蜜意。萧妃虽未长在深宫,却从民间学会了谨言慎行、恪守妇道。她斯文地夹着尾巴过日子,丈夫就是“天”,她温顺地崇拜,无条件地服从。这样的夫妻生活,怎么会不和谐呢?晋王伉俪简直就是朝野瞩目的“金童玉女”。杨坚和独孤皇后更是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小儿子越是招人喜欢,独孤皇后就越腻味大儿子杨勇,她总想找茬儿把杨勇从太子的尊位上拽下来。废了杨勇,再立谁呢?当然是众望所归的杨广。而萧妃呢,闭门家中坐,却被卷入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这出戏的总导演是独孤皇后,总策划当属少年老成的晋王千岁杨广。
杨广韬光养晦的手段的确是千古少有。后世的历史典籍,储存了杨广为老爹特制的“迷魂汤”。他装傻充愣,模仿父亲,取悦母亲。你俩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你俩讨厌反感什么,我就远离什么。杨广把赌注全部押在了“装孙子”的策略上。杨坚和独孤氏做梦都想不到,杨广窥伺皇位,如此用心。其十年如一日的矫饰和伪装,使天下人丧失了起码的判断能力。为了挤垮太子,杨广悄无声息地挖胞兄的墙脚。灯影深处,萧妃睁大了眼睛,惊愕地打量同床共枕的丈夫――这个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的男人,心机重重,权谋老到。老婆能怎么样?絮絮叨叨地指责,还是像个政委一样循循善诱?想必最佳的选择,就是跟在丈夫的 后边,打打下手罢了。
夫贵妻荣,蚂蚱拴在一根绳上,只能彼此配合。杨广假惺惺地装扮仁德君子,萧妃也跟着过了几年苦日子。日子虽清苦,但总比舅舅家的生活宽绰,更何况“君子杨广”也留给萧妃一点情感余存:首先,一夫一妻,身边绝没有争风吃醋的女人;其次,清心寡欲,家里很少牵扯不三不四的事。虽说杨广和萧妃天天夹着尾巴过活,甚至连做梦都动心眼儿,但争夺储君之位这出韬光养晦的好戏,是夫妻二人联袂演出才得以成功的。
《资治通鉴隋纪》记载了杨广、杨勇哥儿俩“斗法”的过程。杨勇不像在争宠,倒像是故意和父母斗气儿:爹娘腻味什么,他就干什么。本来好好的太子当着,折腾了几个回合,手头上的政治资本就输得一干二净。
杨勇“多内宠”,老婆刚刚病死,他就迫不及待地跟小老婆鬼混――独孤皇后最恨这种无情无义的行径。此外,杨勇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自比倡优,进*声,秽视听”。整个儿一个 ,哪有东宫储君的堂堂威仪!把大隋朝的未来交到这种人手上,谁能服气?谁能放心?
杨广恰恰是另外一副姿态,他像个技艺超群的演员,“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 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上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屏帐改用缣素;故绝乐器之弦,不令拂去尘埃。上见之,以为不好声色。还宫,以语侍臣,意甚喜”。
有比较,才有差别,这就是最有力的竞争。杨勇未必是荒* 之徒,然而他不听规劝,自毁形象,最终落下个“进*声,秽视听”的臭名。杨广则蓄意收敛,老老实实地守着一个老婆,甚至拿丑女人、破幔帐装点门面。其实,杨广原本是个多才多艺的主儿,但他家的乐器竟然落满了灰尘。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来长年累月压抑自己的性情、 生活的乐趣呀!在待人接物方面,兄弟俩的悬殊就更大了。杨勇非常牛气,一副“我是太子我怕谁”的嘴脸;杨广却极为和气,没有不拜的庙,没有不烧的香,即使奴婢侍从也从不得罪。
能叫上上下下都竖大拇指,还不厉害吗?凡夫俗子,谁能做得到?杨广和萧妃酷似一对受气包儿,“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两口子小心翼翼地应酬鸡毛蒜皮,战战兢兢地迎合里里外外。肯下本儿,才可能有回报,两口子笑容可掬地引导着舆论、点头哈腰地塑造了声望。如果说杨广富有奸雄之才,那么,萧妃忠诚的陪伴则纯属女性的隐忍和耐力。谁能断定,今天装孙子,明天就一定能变成爷爷?或许,要这样屈辱地混一辈子,做一条永远也不能翻身的夹尾巴狗。寻常女人,哪个能丢开虚荣,甚至抛弃对未来的幻想,跟一个戏子式的男人往前奔呢?萧妃就能!与杨广不同,萧妃随和的表情绝非装出来的,而是本性的流露。她小时候与人为善,逆来顺受,习惯了。说来也是“糟糠之妻”,难怪后来杨广从不颠覆萧氏的皇后地位。
有萧妃默契的配合、温柔的抚慰,杨广彻底赢了。隋开皇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00年,31岁的杨广如愿以偿地做上了东宫太子。他喜形于色地告诉萧妃:等着吧,好日子说话就来!萧妃莞尔一笑,却不知新太子的许诺,究竟在什么地方。她犹如一片落红,随着命运的河流沉浮、漂泊……
不可否认的是波兰政府确实没有按照《日内瓦公约》对待被俘的苏俄战俘以至于造成如此之多的人因为恶劣的战俘营环境内得病死亡。但是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整个欧洲都因为战争而民生凋敝,满目疮痍,而波兰又是一个刚刚复国仅仅2年的国家面对苏俄的世界革命攻势自然是集全国之力对抗到底,自然不会有什么多余的精力人力去认真照顾这些苏俄俘虏,况且苏俄俘虏的波兰官兵生存环境更为糟糕。而苏俄指挥官布吉什科扬还指挥部队对波兰战俘实行过集体处决,最终这位老兄在1937年的大清洗远东中被斯大林枪毙了,按照某些人说斯大林制造卡廷惨案是为了给苏俄红军报仇的逻辑这算不算是给当初被杀害的波兰官兵报仇了?不可否认的是波兰政府确实没有按照《日内瓦公约》对待被俘的苏俄战俘以至于造成如此之多的人因为恶劣的战俘营环境内得病死亡。但是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整个欧洲都因为战争而民生凋敝,满目疮痍,而波兰又是一个刚刚复国仅仅2年的国家面对苏俄的世界革命攻势自然是集全国之力对抗到底,自然不会有什么多余的精力人力去认真照顾这些苏俄俘虏,况且苏俄俘虏的波兰官兵生存环境更为糟糕。而苏俄指挥官布吉什科扬还指挥部队对波兰战俘实行过集体处决,最终这位老兄在1937年的大清洗远东中被斯大林枪毙了,按照某些人说斯大林制造卡廷惨案是为了给苏俄红军报仇的逻辑这算不算是给当初被杀害的波兰官兵报仇了?
而且题主问的为什么苏波战争俘虏死亡很少提及这恰恰是那帮子苏联遗老遗少为了混淆视听转移世界人民的注意力才开始大肆宣扬的。在1990年苏联戈尔巴乔夫政府承认对卡廷事件负有罪责后,苏共中央下令从历史档案中发掘出来所谓“波兰在波苏战争中虐待苏俄战俘”的问题,并在国内外大肆炒作,以“冲淡”“中和”这一承认给苏联***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这比烂工作做的实在是太差了。
我很纳闷卡廷惨案这一斯大林及其团伙犯下的铁证如山的反人类罪行竟然还有人强行洗地,在1940年4月4日起,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开始“减负行动”,对与德国瓜分波兰后俘虏的波兰官兵进行处决,将在科泽利斯克战俘营的4404名波兰战俘运往斯摩棱斯克州卡廷森林处决,奥斯塔什科夫战俘营的6787名波兰战俘运往加里宁州NKVD监狱处决,旧别尔斯克战俘营的3896名战俘运往哈尔科夫州NKVD监狱处决。三地共处决14587人,其他战俘营处决544人。
主演:约翰·卡拉丁芙琳·安克尔斯尔本·斯通埃德·科里根·海姆塔·威克斯
别名:
导演:爱德华·迪麦特雷克
编剧:Tedithianeilarnick里芬·杰伊利·苏赫尔
年份:更早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片长:61分钟
上映日期:1948-06-01
类型:科幻怖
剧情介绍
Aninsanescientistdoingexperimentationinglandularresearchbecomesobsessedwithtransformingafemalegorillaintoahumaneventhoughitcostshumanlife形容瘦了的幽默调侃句子?形容瘦的幽默调侃句子
篇一:形容瘦的幽默调侃句子
诙谐幽默的句子
1、瘦不了的永远在骚动,吃不胖的都有恃无恐。
2、我不会讲话,一见人多就结结巴巴,像羊拉屎一样,不合你的味道请多多包涵。
3、喜欢我的人都是好人;不喜欢我的人都是坏人;讨厌我的都不是人。
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他妈是星期一到星期五。
5、月老,你能不能别在用劣质的线给我牵了嘛,隔三差五就断。
6、我觉得地球好危险,我想火星了。
7、一个比红钻还红的女人,爱上了一个比黄钻还黄的男人。最后来了个比绿钻还绿的小三,生出个儿子,叫会员。
8、我是给你刮痧,不是给你刮宫,不下点狠手能干净么!
9、所有刻骨铭心的爱都灵魂游离于床上的瞬间!
10、原本想一口一口吃掉忧愁,不料却一口一口吃成胖子。
11、以后谁欺负我,我就把他名字刻在木头上,()再点上两根白色的蜡烛
12、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漂亮的美眉,敢于直面惨淡的单身。
13、我努力克制心中那集大成的魔,却忽略你可能只是那打酱油的鬼
14、只要不下流,我们就是主流!
15、我们只要有一颗心,神马都米有鸭梨。
16、我喜欢孩子,更喜欢造孩子的过程!
17、因为以前太掏心掏肺了,所以搞得现在没心没肺。
18、十年前,我能一掌打死你爸爸,十年后我照样能一掌打死你 去死吧,死蚊子!
19、逃课,是一个人的狂欢;上课,是一群人的孤单。
20、只有在火车站大排长龙时,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 龙的传人 。
21、偷吃不是我的错,是我嘴巴的寂寞。
22、世界那么大能认识你,我觉得好不幸。
23、我也曾青春逼人,可惜现在青春没了,就剩这么个逼人了。
24、上班就是要发扬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
25、在街上看美女,目光高一点就是欣赏,目光低一点就是流氓。
明朝建立之初,军队使用的火器十分落后,威力小且操作不便,然而胡元澄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对传统火铳进行了改良,这使得明朝军队的作战实力大增,大大提升了明朝的国家战略地位,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贡献,人们将他称为“明朝火器之神”。
胡元澄的家族在越南有着很高的地位,早在五代十国期间,他的祖先便从浙江来到了越南。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他父亲那一代,胡家已是手握重权,在越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胡元澄出生后,他父亲手中的权利已到达了顶峰,而他父亲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于公元一四零零年发动了政变,成为了越南的新皇帝,而胡元澄也跟着成为了皇子。
胡家独揽大权之后,便开始对原来的皇族赶尽杀绝,然而这件事引起了朱棣的不满,几年后,朱棣命人讨伐越南。在这次征讨过程中,尽管胡家拼死反抗,但是由于军队实力的悬殊,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在征讨结束后,胡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均被押回南京,这其中就包括胡元澄。在南京城的监狱里,胡元澄安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命运,身为俘虏,他深知自己将不会再有出头之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朱棣不但没有杀掉胡元澄,反而是放了他,还任命他为“火器督办”。
也正是因为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胡元澄的命运,也推动了明朝的历史进程。胡元澄在出狱后,将自己的所有心思都花在了火器的研究上,他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对火器的深入理解,改良了原来的火器,并推出了许多新型的火器。也正是这些火器的推出,使得明朝军队的实力大增,在多次战役中,明朝军队都依靠着胡元澄发明的火器取得了胜利。胡元澄在明朝火器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是绝无仅有的,他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在为期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世界有着二十多亿的人员以及六十个国家与地区被卷入到了这场规模史无前例的战争之中,虽然这场战争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但其中也发生过一些十分荒唐的事情,就比如说在 二战期间曾经发生过一场十分荒唐的战役,其中德国军队当时仅仅用了七名士兵,就将南斯拉夫的首都给攻占了下来,甚至还俘虏了南斯拉夫的二十万人, 就算当时德国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但是在双方兵力差距数十倍的情况下,德军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呢?而南斯拉夫又为何被七名德军士兵攻占了首都,在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背后到底还有什么样不为人知的情况呢?接下来我们便来一起看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四一年的三月份之时,南斯拉夫的首都因为发生了政变,所以在这里出现了反法西斯的政权,但是这个举动去惹怒了当时的德国,因为他们早就想要对南斯拉夫发起攻击了,而如今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正好发生政变 ,其中还出现了与之对立的政权,这恰好给了德国进攻南斯拉夫的理由,于是德国便借助这个原因向着南斯拉夫宣战了,一个多月之后, 德国元首派出军队开始向南斯拉夫行进,虽然当时南斯拉夫的兵力人数并不算少,但是这个国家毕竟是个小国,在没有外援的帮助下,仅凭这一个国家是难以和当时十分强大的德国军队相抗衡的, 因此在德国军队攻过来的时候,南斯拉夫的军队便投降了。
他们本来希望在投降之后能够免受德国军队的攻击,但事实并非他们想的那样好,德军攻入南斯拉夫之后对其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了两天的轰炸,在这一次的轰炸行动中,有着六万多的当地人民因此死亡, 为了能够尽快占领南斯拉夫,德军首领决定先让一支小部队前往侦察,大部队则跟在后面视情况行动,当时接到命令的是 德军士兵克林根伯格 ,之后他便带着六个人作为侦察部队前往打探情况。
之后这支由七个人组成的小部队发现想要过河的桥已经遭到炸毁,于是克林根伯格便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上级,之后上级对他们下达命令让他们原地等待,但是此时克林根伯格看到了一艘小艇,于是他便擅自带着剩下的六人乘坐小艇度过了多瑙河, 但是在他们上岸后发现了一支南斯拉夫的车队,虽然对方在人数上占据了优势,但是在德军这支小分队张牙舞爪之下,对方还是选择了缴械投降,于是 克林根伯格的小分队便得到了南斯拉夫军队的服装已经军车。
这时克林根伯格的胆子也变得更大了,并且一个计划逐渐在他的心中出现,之后这七人开着南斯拉夫的军车成功进入了南斯拉夫首都,之后他们又进入了德国的大使馆,来到此处之后克林根伯格给贝尔格莱德的市长打去电话 ,要求他们赶快投降, 不然的话就会遭到德军的猛烈攻击 ,在克林根伯格打电话的同时,剩下的六名士兵的来到了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他们企图告诉市民德军真的来了。
但是当时不明所以的市民却真的相信了德军此刻已经攻入了克林根伯格,就是该市的市长就这样将南斯拉夫首都的控制权移交给了克林根伯格和他的六人小分队 ,当时南斯拉夫首都的市长在投降之后还想提出一些条件,克林根伯格在看到贝尔格莱德的高层都如此相信他们之后,野心也是变得更为膨胀, 所以这些条件都被克林根伯格全部拒绝了,并且告诉他们德军只会接受无条件投降,不然的话德军就会向这里发起全面进攻。
或许是七人小分队的演技太过逼真,所以该市的高层也全都信以为真,因此一座拥有二十万居民的城市就这样被克林根伯格等人占领了,但是即便如此一座拥有着二十万人的城市,仅仅是凭借着对方的几句话就将城市拱手让人, 贝尔格莱德的高层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德军呢?此时在整座城市内,除了二十万的居民还有着上千名的南斯拉夫士兵,如果是贝尔格莱德的市长下达命令,克林根伯格这几个人是肯定是毫无还手实力的,但事实却与料想大相径庭,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克林根伯格以及剩余六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整座城池给拿下了,其实也并非是南斯拉夫首都的高层太过惜命,以至于不敢和德军开战,而是因为德军之前已经向着南斯拉夫大肆进攻,作为一国首都的贝尔格莱德也因此遭受了猛烈的轰炸。
正是因为德军的狂轰滥炸,导致了贝尔格莱德的居民死伤惨重,而原本朱守在这里的南斯拉夫军队也因为没有有效抵御敌人的空中措施,所以也只能暂时撤出这里,等到克林根伯格小队进入这里的时候,原本的主力部队此时也只留下了很小一部分的守城士兵。 所以在他们几个人进入贝尔格莱德的时候,这里的居民才会显得那样恐慌,因为在此之前这里的居民们得到的消息是德国军队距离他们还比较的远,但是这个时候克林根伯格小队的出现则让他们猝不及防, 当时有很多居民猜测可能是德军的空降部队已经抵达贝尔格莱德了,原本贝尔格莱德就已经遭受了眼中的损失,所以在克林根伯格小分队来到这里之后,他们对于克林根伯格所说的话也不敢不信了,因此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去抵抗德军大部队了。
就算克林根伯格说的话都是他胡编乱造的,贝尔格莱德的高层此时也只能相信,克林根伯格的话已经击溃了众人心里的那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为了保护这座城市,也为了保护这其中生活的二十万居民,贝尔格莱德的高层只能向德军投降 ,在这之后又过了一天多的时间,德军才有一个营的兵力赶了过来,这个时候该市的市长才发现自己原来被骗了,因此当即便选择了自尽, 虽然一个国家的首都仅仅被七个人就“攻占”下来这样的事情看起来非常的离谱,但是它却在二战的 历史 中真实发生了,并且一整座城市二十万人没有一个人对其提出过质疑 ,因此当时该市的市长与克林根伯格也都出了很大的风头,但是他们两个人之后的结果也大有不同, 贝尔格莱德的市长在得知自己被七名德军士兵欺骗了之后便感到十分的羞愧,因此没过多久便选择了自尽。
而克林根伯格等人却因为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南斯拉夫的首都,因此还受到了当时德国元首的接见,在二战的期间内,南斯拉夫只是一个面基很小的国家,但是当时的德国为什么会如此注重南斯拉夫呢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只是一个意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实力强大的德国陆续侵略了很多个国家, 其中有一些实力较弱的国家,这些国家为了保存自己的国立便选择向德国投降一次来保留自己的势力 ,当时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国家为了自保,都选了同德国站在一起,但是这个时候还有南斯拉夫和希腊没有表示它们和德国处于同一战线 ,原本南斯拉夫其实是打算成为德国阵营的一员的,并且也签署了相关条约,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南斯拉夫的内部发生了政变,而新上任的南斯拉夫***并不承认之前所签署的条约。
1941年德军最“离谱”的战役,仅七人占领一国首都,还俘虏20万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