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进攻潼关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马超进攻潼关之战发生在哪一年?,第1张

马超是因为曹操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才起兵进攻潼关的,不是因为曹操杀人。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都怀疑曹操要攻打吞并凉州。

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于是联合关中诸将张横、梁兴、安定的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马超曾试图拉拢刘雄鸣势力,但遭到拒绝,被马超率兵击破,投靠了曹操。

马超为了拉拢韩遂,甚至对韩遂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阎行劝谏韩遂,不要与马超联合。韩遂对阎行说:“如今,诸将不谋而同,似乎有天数。”

于是关中联军推举韩遂为都督,随即东进,到达华阴,屯聚于渭河、潼关,建列营寨。关中民众有数万家庭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奔汉中。史称“韩遂、马超之乱”。

潼关之战战役结果

曹操在此战将关中数个拥兵自重的军团打败,令他们不能结合反抗,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后来,曹操进一步收降杨秋,派夏侯渊镇守长安,与徐晃、张郃等平定韩遂。

虽然马超仍然不断聚众起兵,但都被夏侯渊镇压下去,最后只有逃往汉中张鲁处为客将。而曹操也在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将在京为官的马腾一家杀害。

以上内容参考 -马超

以上内容参考 -渭南之战

1、不谋而合。意为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典故:东汉末年,韩遂与马腾各自争霸,曹操派钟繇去监督他们,命他们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质。后来马超韩遂等惶惶不安,决定共同对付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反对起兵现在关中各将不谋而合。

2、心有灵犀。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出处:赵朴初《故宫惊梦》:“心有灵犀,老谱新翻一局棋。” 

3、志同道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出处:宋代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招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建安十六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于汉中张鲁。

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马超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

健勇之将,不入朝堂

汉建安元年,马超的父亲马腾和西北军阀韩遂因为部下一些小摩擦,导致原本称兄道弟的二人互相征伐。马超年轻时有“健勇”之称,随父亲马腾与韩遂的战斗中与韩遂部将阎行相战,阎行袭击马超,矛被马超折断,阎行用断矛差点伤到马超的脖子杀死马超。三辅动乱时,马超率军攻破苏氏坞堡。

建安七年,袁绍部将高干和郭援联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进攻河东掠取关中,司隶校尉钟繇,写信给马腾、韩遂,陈述其中利弊关系,又派人去劝说马腾,韩遂出兵援助。马腾派马超率领万余人进入关中援助钟繇,朝廷任命马超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伐郭援、高干等。

郭援率大军渡过汾河时,马超率自己的部队在其渡河一半时劫杀。作战中马超脚部受伤,仍然没有退却用布裹住受伤的脚,继续率军作战,大破敌军。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将郭援斩杀,随后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曹操担任丞相时,曾想招马超入朝为官,但马超没有前去赴任。

合力抗曹,扼险据守

建安十三年,马腾在张既的劝说下入朝为官,被任为卫尉。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也被封为奉车都尉、骑都尉,唯独马超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统领马腾的部下,割据原来马家势力所在的三辅,依旧屯兵于槐里。

建安十五年,周瑜和孙权提出攻占两川,联合马超围攻曹操,但计划未实施就病逝。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都怀疑曹操要攻打吞并凉州。马超于是联合关中诸将率领众十万余人起兵反曹,期间马超曾试图拉拢刘雄鸣势力,但遭到拒绝,被马超率军击破,投靠了曹操。

马超为了拉拢韩遂,甚至对韩遂说出了让韩遂做自己的父亲的话。于是关中联军推举韩遂为都督,屯聚于渭河、潼关,建列营寨。曹操派遣曹仁率领下夏侯渊、钟繇等前往据守,因为忌惮精悍的关西兵,曹操下令让诸将坚壁固守,不要正面进攻,等待曹操大军的支援。

有勇有谋,屡破曹军

七月,曹操率领中原大军亲自西征,与马超联军在潼关相持。曹操军驻扎在蒲阪,想要西行渡河,马超听说后对韩遂说:“可以在渭河北岸据守,不到二十天,河东粮食用尽,敌军便会自行撤军了。”但是被韩遂的“半渡击之”的计谋代替,曹操后来听闻了马超的计策后,感叹道:“马超小儿不死的话,我恐怕连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八月,曹操从潼关北渡黄河,派遣徐晃、朱灵等率领四千人夜渡蒲阪津,马超得知后派梁兴率领五千兵进攻徐晃,但被徐晃击退。徐晃占据河西,设立营寨,曹操亲自率军出潼关北渡,前队刚过,曹操、许褚以及胡世百余人断后。

马超突然率领步骑万余杀到,全军大乱,但曹操人坐在胡床上不起身。许褚、张郃等将领见事情紧急,将曹操架起带出船中,急忙渡河。马超率领骑兵在后面边追边射,箭如雨下,曹操几乎丧命。

曹操部下虎卫军许褚一手用马鞍挡箭,一手撑竿,拼死救出曹操。曹操帐下的校尉丁斐在河岸放出大量牛马,马超的士兵顾不得乘胜追击,跑去抓奔跑的牛马,马超控制不住,曹操因此才得以成功渡河。

反间之计,贾诩之谋

九月,曹操到达渭南,马超、韩遂联军失去战略要地,只能退守,屯守在渭口。期间,马超等人多次请降求和,但曹操拒不答应。

后来曹操采取贾诩的计策,假装答应求和的意见,然后阵前和韩遂谈笑,离间马超、韩遂之间的关系,曹操胜此发动机会进攻,在渭南一带发动大决战,联军大败。

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建安十七年,趁着曹操回军,马超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张鲁也派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梁州刺史韦康。韦康派阎温秘密出城向夏侯渊求救,结果阎温被马超抓获,马超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回城去做自己的内应。

阎温表面答应,于是便来到城下朝城内大喊:“大军不出三天就会来到,大家继续努力。”马超愤怒道:“你不要命了吗?”阎温并不回答,马超最后只有杀了他。五月,曹操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全部斩杀,另一方面又派夏侯渊援救韦康。

八月,夏侯渊援军依旧未到,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占据城池,默许张鲁部将杨昂处死了韦康。夏侯军领兵前来攻打,两军相战,马超击败夏侯渊援军。马超以冀州为根据地,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建安十八年,韦康的旧部联合起来结谋反叛,他们趁马超不在城中,关闭城门,杀死了马超的妻子和孩子。马超大怒,在阵前将杨阜宗族七人全部杀死,杨阜身受重伤依旧死战。这时夏侯渊援军赶到,马超失去根据地,进退维谷,只得投奔汉中张鲁。

因才招妒,追随刘备

建安十九年春,投靠张鲁后的马超,很受张鲁的欣赏,封马超为都讲祭酒,还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但是在部下的劝解下反悔了。马超向张鲁借兵打算反攻凉州,马超领兵围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随后夏侯渊派张郃领援军赶到,马超没有继续攻打,丢下军事器械撤军回到汉中。

张鲁的部下杨白等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马超辞兵逃入氐中。恰逢刘备此时率军入川,刘备派李恢交好马超,马超知道张鲁不是干大事业的人,于是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

攻取汉中,功不可没

建安二十年夏季,马超来投刘备,刘备将一支部队交给了马超,让马超率兵合围成都。马超率领兵马径直到了成都,屯兵于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为马超威名而惊恐,不到十天成都居民就崩溃,刘璋开城投降。刘备平定西川之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都临沮。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刘备与曹操争霸于汉中之地,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万人响应刘备,牵制了曹军先锋主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众将的奋勇下夺取汉中全境。秋,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联名上书,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称王后,迁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如履薄冰,明哲保身

建安二十五年,彭羕听说刘备调自己远出任职,私下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便去会见马超。马超向彭羕说:“您的才干超群拔萃,主公对你很器重,说您可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怎么会让您任外郡小吏,使人失望呢?”彭羕说:“这个老兵痞子,荒唐无理,还有什么可说?”又对马超说:“您是外放官,我是内应,天下不会平定不了。”

马超半生为枭雄,归顺刘备寄人篱下,时常心怀畏惧之感。听到彭羕说出这种话,大吃一惊默不作声,彭羕走后,马超便将他的话如实上报,于是彭羕被逮捕囚禁。之后,刘备听取诸葛亮意见,处死了彭羕。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临终托付,威侯之名

蜀汉章武二年,马超患了重病,于是上书给刘备说:“臣宗族门下二百余口,被曹操斩尽杀绝,只剩下我的弟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的托付给陛下您,其他也没什么活的话可说了。”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四十七岁。

景耀三年九月,马超与关羽、张飞、庞统、黄忠被追封谥号,马超谥号“威侯”。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主谓式;作宾语;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成语释疑:英雄:特殊或杰出的人物。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现大多人习惯解释为:

大略,大致、大体,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解释,如张云风在《俗语趣话》一书中就指出:“当两个人的意见、主张不谋而合时,常用 ‘英雄所见略同’这句俗语。‘略’,谋略、方略、策略、战略的意思,有人释之为‘大略’、‘大致’、‘大体’,实属误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因此,对于该条成语存在两种不大一样的解释。一种解释为:特殊或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另一种解释为:特殊或杰出人物的见解在重大的谋略上是一致的或完全相同的。

扩展资料:

近义词:不谋而合

读音bù móu ér h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动作、想法一致

故事: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大乱,军阀混战,韩遂与马腾各自争霸,曹操派钟繇去监督他们,命他们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质。后来马超韩遂等惶惶不安,决定共同对付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反对起兵“现在关中各将不谋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543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