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话 经典 方言有哪些?

陕西话 经典 方言有哪些?,第1张

陕西话经典方言如下:

1、么麻达(mo ma da):没毛病,一般用在回复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可以顺利干完某事。

2、克里马擦(ke li ma ca):表示动作麻利,干活迅速,一般是让某人干脆利落干完某事。

3、嘹咂咧(liao za lie):是指太好了,非常好。

4、让人: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

5、毕了:完了的意思。

6、清明时节雨唰唰,跑批一天累日塌,借问馆子在啊答,碎松一指在雾答:这是杜牧唐诗的西安方言版,其中的“日塌”=“坏”,“啊答”=“哪里”,“碎松”=“小娃”,“雾答”=“那里”。

7、老哇(老鸦)老哇一溜溜,回家给你妈炒豆豆。你一碗,饿(我)一碗,把你娃憋(撑)死饿不管: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童谣。

猪过得关,猪仔打横行。 关于描述方言的 谚语 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方言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方言谚语

1、十处乡风九不同。 (西安)

2、入国问禁,入乡问俗。 (咸阳)

3、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4、荞麦三棱麦颗尖,千里乡俗不一般。

5、娶媳妇穿孝衫,十里乡情不一般。 (汉中)

6、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渭南)

7、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安康)

8、一弯一曲,一乡一俗。 (渭南)

9、上地肩搭一根绳,出门爬坡靠步行。

[注] 这里说的是神木、府谷等丘陵沟豁地区农村生活习惯。

10、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路无五里平,担背累死人。

[注] 指吴堡县乡情。

11、风沙滚滚漫无边,白天还要把灯点;十年九旱秋不收,讨饭要往老山走。 (榆林)

[注] 指榆林北部地区昔日乡情。老山:泛指延安一带。

12、家有三声,日月兴隆。 (咸阳)

[注] 三声:指读书声、小儿哭声、织布机声。

13、庄稼户三件宝鸡飞猪咬娃娃吵。 (渭南)

14、人有三个不如意;蠢妻劣子走扇子门。 (西安回族)

15、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 (咸阳)

方言谚语

云里搭铺山头歇,伸手摸住半边月。 (汉中)

[注] 南郑县大巴山区人们的居住特点。

土打墙,泥抹房,几代人睡一盘炕。

[注] 三边民居特点。

有钱没钱都盖窑,城里城外都捣毛。 (榆林)

[注] 捣毛:贩运羊毛。

宁要门前热热闹闹,莫叫屋后有条大道。

长子不离老庄,次子不离马房。

[注] 民间分家习俗。

哥东弟西,老三出去。 (铜川)

房子单面盖,面条像裤带,眼镜头顶戴,女子不出外,烧饼像锅盖,有了辣子不吃菜,椅子不坐蹲起来,唱戏吵架分不开,姑娘上树比猴快,把好就叫坏奶(西安)

[注] 此谚即民间流传的“陕西十大怪”,亦称“关中十大怪”,个别地方说法略有不同。

堰河村,是模范,地上净得能擀面。 (宝鸡)

[注] 堰河村:在岐山县,全国着名卫生模范村。

御厨出蓝田,艺高天下传。

[注] 蓝田誉称“厨师之乡”,据说明代崇祯皇帝的御厨王承思清代光绪皇帝和慈裕太后的御厨李芹溪和侯治荣都是蓝田县人。

蓝田勺勺客,四面八方飞。

[注] 勺勺客:厨师的俗称。

要找蓝田乡党,大小衙门厨房。 (西安)

[注] 谓蓝田厨师多。如今仍有许多蓝田人在中央机关人民大会堂驻外使领馆操厨。

柳林酒,东湖柳,女人手。 (宝鸡)

[注] 柳林:指凤翔县柳林镇,西风名酒产于该镇。东湖:在风翔东关,湖畔垂柳依依,景致幽雅。女人手:当地妇女手巧,善于 编织 。

正月猪,二月猫,三月婆娘满地跑。 (铜川)

正月响雷墓鼓堆,三月响雷麦鼓堆。 (咸阳)

[注] 当地民俗,认为正月打雷多灾,三月打雷丰产。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炒豆豆。 (西安)

二月小蒜,香死老汉。

过了三月三,行人着衣单。 (咸阳)

过了 春分 ,不上新坟。

方言谚语

早饭窝窝熬莱豇豆汤,中午烩莱捞饭喝拌汤,晚上和菜炒面是家常。

[注] 过去神木农家一日的饭食。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注] 三边高原风情。

女十岁,鞋十对。 (榆林)

[注] 榆林民风,女子长到岁时,就要学会做鞋,袜。

五脊六兽,简瓦包沟。

[注] 韩城民居的装饰。

芝川无太岁,建房不择日。 (渭南)

[注] 太岁: 传说 中的土神,挖土要避开太岁方位方安。

有钱没钱,庄子面南。

三孔石窑一院,苹果树栽在两岸。 (铜川)

暖窑热炕一盆火,稀饭咸菜泡蒸馍。 (延安)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 (咸阳)

南楼北厅巽字门,东西厢房并排齐。

[注] 韩城民居布局。

官住衙门客住店,韩城人住的四合院。

东房二八,西房四九,南房三七,北房一六。

[注] 指房高尺寸的尾数,如“东房二八”,就是一丈二尺八寸。

四合头院子歇檐厅,走马门楼挂红灯。 (渭南)

[注] 韩城民居制式。

车马打从头顶过,只闻鸡犬不见人。 (咸阳)

[注] 渭北原上,过去有不少农民住地窑,远处能听见鸡狗叫声,却看不见人的住处。

方言谚语

男人走口外,女人掏苦菜。 (榆林)

[注] 旧社会,陕北遇春荒时,男人去宁夏内蒙古一带揽工,女人在家挖野莱度日。

东原好吹,南原好堆,西原好推,北原好背。 (咸阳)

[注] 东原南原酉原北原:地名,屑彬县。好吹:指唢呐;好堆:指堆土攒肥;好推:推车子;好背:身披羊皮衣。

骑驴婆姨赶驴汉,怀里抱个肉圪蛋。 (榆林)

[注] 肉圪蛋:土语,幼儿。

养儿防老,养女解愁。

有儿不在夸,哭到坟里送到家。

男不叫花,女不叫发。

[注] 花发:指人名。

外甥再好隔姓着,侄儿再好心另着。

三秋不顶一夏,好侄不顶瞎娃。

干大是个鳖,一年三料节。 (咸阳)

[注] 干大:土语,干爸。三料节:有了干儿要按正月“追年”五月“追端午”九月“追九九”的风俗去干儿家走亲,并送上长辈的礼物。

老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 (西安回族)

临潼人,吃稀饭,稀饭上边盖炒面,不用小碗用老碗,端上老碗到处窜。 (西安)

[注] 老碗:土语,粗瓷大碗。窜:串门子。此风习在冬季盛行。

进了落星湾,先吃柿子后吃烟。

[注] 落星湾盛产柿子和烟叶,当地人多用来招待客人。

亲戚来了做啥饭,荷包鸡蛋臊子面。 (宝鸡)

进门当做亲戚看,鼎罐给你唱乱弹。 (汉中)

[注] 唱乱弹:指用鼎罐在火塘上炖肉,罐中发出的响声。

洋芋糊汤疙瘩火,除过神仙就数我, (商洛)

[注] 昔日商洛大山中穷人生活情景。

穿得新,走得快,肚里装的酸白菜;穿得烂,走得慢,扁食疙瘩家常饭。

[注] 以往,榆林城东人省吃俭用,讲究穿戴;城西人则讲究吃喝,不太顾穿着。

方言谚语

长安女人有三爱;酸杏搅团浆水莱。家家院有葡萄架,吃果歇凉又哄娃。 (西安)

高家的好枣刺,余寨的好小于。

[注] 高家余寨:地名,在淳化县。

徐长村的好苇子,南北居寨的好女子。 (咸阳)

[注] 徐长村南北居寨:地名,在淳化县。

沣河两岸好苇子,牛东第五桥好女子。 (西安)

[注] 牛东第五桥:地名在户县。

岐山锅盔岐山面,岐山姑娘真好看。

诸村杨村堰河村,马王沙庄草场村,好货出在杨柳村。 (宝鸡)

[注] 好货:土语,这里指漂亮姑娘。杨柳村,蚊山县地名。

山青水秀赛江南,汉中姑娘桃花面。 (汉中)

丹凤眼,山阳脸,洛南尻子赛笸篮。 (商洛)

[注] 尻子:土语,即臀部。

关中妇女多勤俭,上炕剪子下炕镰。 (渭南)

三原颡,泾阳脚,高陵婆娘赛骆驼。 (西安)

[注] 颡(音sia)脚;指当地妇女重视头和脚部妆饰。赛骆骆:喻吃苦耐劳。

米脂婆姨绥德汉,榆林女子赛貂蝉。 (榆林)

[注] 汉:俗称丈夫。

耀州瓷,出陈炉,如今落个大瓷壶。

[注] 大瓷壶:又称痴胡。土语,指特别老实的人,

关中人,生性犟,不置铺盖光烧炕,一面热,三面凉,烫的急了转个向。 (铜川)

紫阳一大怪,石头当瓦盖。 (安康)

[注] 紫阳县广产瓦石,人们用以盖房,故云。

东山石头西山蒜,黑山女人不用看。

[注] 东山西山黑山:村名,均在府谷县高石崖乡。不用看:指女子貌美,用不着挑选。

1、咥-----吃饭

2、适(发三声)或----急,匆忙

3、难场-----困难,不容易办的

4、谝闲传(pian han cuan)-----聊天,说话

5、扎势-----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厉害

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7、婵合(can huo)-----事情很合适,日子美满、很舒服。

8、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9、瞀乱(mu二声)-----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10、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11、马卡-----差劲

12、木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13、细香、细法-----细致、仔细节省。

14、撩(比较激动的说辞)咋列-----很好,很美,非常好

1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16、跟前-----周围、附近

17、麻达-----麻烦、问题

18、麻明儿-----混账、不懂理

19、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走神

20、磕你马刺(kelimaca)-----快点。

撩得很陕西话是美得很。

在西安,经常会听到那里的人们说“撩滴很”,“撩咋咧”是最道地的西安话,意思是“美得很”。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名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游古都西安,正如那里的人们常说的,撩咋咧。

简介

西安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物古迹遗存丰富,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其中,兵马俑肯定是参观中不可缺少的景点之一。

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为其的一个分支,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东府)和宝鸡方言(西府)。关中方言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

前者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商洛市下属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山西运城—临汾、河南灵宝一带。后者包括宝鸡市、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宁夏西南部。关中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

1、制达-----这里,这儿

2、雾达-----那里,哪儿

3、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瓦(应该连读wo er),例如:你到啊达去呀

4、 啊个四(发四音)-----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 夜儿个-----昨天

6、前儿个-----前天

7、后儿个-----后天

8、 明儿个-----明天

9、 年逝个(和儿话音一样)-----去 年

10、咥活-----厉害、干大事

11、咥一顿-----打一顿、吃一顿

12、 适(发三声)或----急,匆忙

13、难场-----困难,不容易办的

14、 谝闲传(pian han chuan)-----聊天,说话

15、 咋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厉害

扩展资料

1、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耍(四声)心眼,脾气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

事情乱叫没眉眼,不满意叫翻白眼,盼人穷叫害红眼,不讲亲情叫干睁眼,不灵活变通叫死心眼,坏心眼叫瞎心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2、“手”: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3、“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送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陕西方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342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