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直肠息肉、直肠癌有何症状?如何区别?怎样防治?

便秘、直肠息肉、直肠癌有何症状?如何区别?怎样防治?,第1张

一般人的观念中,大便带血就恐慌是否得了癌症了,其实出血固然是大肠直肠癌的症状之一,但是绝大部分造成出血的原因,都是缘于良性病灶如痔、肛裂,息肉、大肠炎、大肠肠憩室症等等。一般说来出血点愈接近l肛门,出血颜色愈鲜红,于粪便也愈容易分别,常只附在粪便外面,尤其是从肛门出血有时可能只见到血液而无粪便。若出血位置在右侧大肠,血液于粪便常混合一起,依流血量于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粪便可为黑红、暗红至鲜红不等。最常见的痔出血,常在排便时才发生,少有其他症状。肛裂较亦有疼痛感。所以说出血只是一个重要的警讯,提醒要注意肠道健康,虽然以良性病灶居多,最怕还是自我诊断而忌讳求医,延误确切的诊断及治疗时机。

直肠癌常见的症状如下:

1、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例如突然发生慢性腹泻,便秘。

2、粪便形状发生改变:当粪便渐渐变细,常是肠道发生了狭窄,有了病变,虽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因例如肠道结核,慢性大肠炎等疾病导致的狭窄,但大多数还是因为肠道内有了不正常的组织。

3、排泄黏液,有时会混杂血液。

4、便血或粪便带血。

5、常有便意,肛门里老是有东西的感觉,常要上厕所,又解不大出来。

6、腹痛。

7、贫血。

8、食欲不振。

9、体重减轻。

10、腹部肿瘤。

11、转移至其他器官的症状,例如转移至肝脏引起黄疸,转移至肺部引起呼吸困难,转移至骨头而导致疼痛。

以上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存在,如有上述症状一项或几项就应该去医院检查。

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黏膜上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病因

1炎症、病毒感染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生活习惯低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4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 HNPCC)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5其他如环境因素、损伤等。

典型症状

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

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忽视。

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

近年来,各种疾病时有发生,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定期体检的习惯,结肠镜检查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时候,很多人都发现自己出现了小肠息肉,简单的说,肠息肉其实就是体内黏膜表面的局部黏膜增生,形成隆起,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有十多个,出现息肉时不要过度恐慌,息肉比较常见,虽然息肉可能会变成恶性肿瘤,但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

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虽然大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一些恶性息肉, 数据显示,大约90%的肠癌是由肠息肉引起的,虽然恶性息肉较少,但重要的是要知道少数良性息肉也可能变成恶性息肉,良性息肉若有恶变倾向,应立即摘除患者,以免发展为恶性肿瘤,危及生命健康,息肉的病变时间比较长,正常情况下,从腺瘤性息肉演变为恶性肿瘤,通常至少需要5年时间,而且,它是否会癌变还与息肉的大小和形态有关。

大多数良性息肉都有蒂,一般情况下,直径不大于2cm,表面比较光滑,而恶性息肉常呈扁平状,直径一般大于2cm,会出血,溃疡等情况需要及时清除,饮食习惯 息肉出现在我们的肠子里,这与我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较大的关系,尤其是那些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但少吃含有较高纤维的时令蔬菜的人,息肉更容易发生,如果你在生活中控制脂肪摄入量并多吃维生素C,就可以显着减少息肉的出现,对于长期的刺激。

一定要避免对肠黏膜上皮的刺激,如果肠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很容易导致息肉的出现,常见的刺激包括粪便,异物和炎症,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便秘等情况,多喝水,保证排便通畅,遗传息肉的发生与基因遗传密切相关,家族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常见类型都受基因影响,虽然大多数息肉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有息肉,则应多加注意,如发现较大,应及时清除。

直肠息肉是很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直肠息肉的症状,所以患者不必太过担忧。想要治疗直肠息肉首先要弄清楚直肠息肉的形成原因,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治疗。那么直肠息肉有哪些原因?直肠息肉要吃什么?

1、直肠息肉有哪些原因

1、慢性刺激

由于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刺激直肠黏膜而发病。

2、遗传因素

胎儿在胚胎期,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现在不知道孩子的息肉是多发还是单发,直肠息肉的治疗建议通过手术直肠息肉的治疗,如不及时治疗,长期便血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其贫血。一般经肛门切除就可以治疗此病,手术在2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对孩子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比较安全。

2、直肠息肉要吃什么

1、高热能、高蛋白质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根据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

2、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

3、少食多餐:为减轻肠道负担,以少食多餐方式补充营养摄入量。

2、直肠息肉不宜吃食物

1、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

3、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萝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和粗杂粮、干豆类等。

3、直肠息肉有何症状

典型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

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份肠息肉的病人出现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等异常。

一般是见于比较大的直肠息肉,有时忽然大量出血,也有病人因息肉而长时期慢性失血,出现贫血。直肠的较大腺瘤还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下坠感,甚至脱垂出肛门。

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小肠息肉的症状常不明显,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

[肠息肉的基本常识?]

大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据研究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及结构等因素有关。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

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肠息肉的诊断依据?]

(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①多有家族遗传史,青少年发病较多。

②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粘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

③结肠镜检查,息肉形态多样,球形、梨形或有分叶,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④X线钡剂检查可见充盈缺损。

(2)结肠息肉:

①便血或粘液便。

②可有里急后重、便包、或排便次数增多等。

③X线钡剂灌肠可有充盈缺损。

④纤维肠镜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肿块。

⑤病理切片明确诊断。

(3)直肠息肉:

①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不多,无自觉疼痛。排便时息肉可脱出,排便后还纳。偶可见粪便上有勾槽,多见于儿童。

②肛指检查可触及圆形、质软、有弹性、带蒂或无蒂之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肿物。

③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常可见肿物,并可采取活体组织明确诊断。

④X线钡剂灌肠,可确定息肉部位及数目,可助鉴别诊断。

[肠息肉的饮食调养?]

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和顺;注意饮食宜忌,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不宜过食辛热灸烤,膏粱厚味,以免胃肠酿湿助热,导致湿热壅滞肠道而为病。忌食寒凉生冷,以防止损伤中焦阳气,造成脾胃虚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60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