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汗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300个,全身共约230万个。当运动或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主要靠这种汗腺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温热性发汗。另一类为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头、外阴等部位的皮下。当人受到惊吓、兴奋或羞辱时,主要是这种腺体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神经性发汗。生理学研究发现,小腺体和大腺体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而且还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则出汗较少。另外,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体液多少上。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常取决于体脂的含量,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水盐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运动前是否饮水对体液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所以,出汗多少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担心。 运动时大量出汗是正常现象 出汗是人体因为周遭环境温度上升,为了不使肌体温度过高而出现问题,人体皮肤下边的汗腺分泌体液,使其蒸发带走体内过高的温度,从而保持体温正常的一种方式。 夏天气温高,从而影响人体内外部体温过高,器脏处于过高的温度中容易水肿,危机生命。因此夏天,人体会分泌大量的体液以保持体温的正常。而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关。比如肥胖。体内脂肪,就像是保暖用的海绵,有很强的保温作用。而人体因为运动,也产生大量的热量,肌体内的脂肪正好阻碍了这些热量的散发。而身体为了尽快散热,所以采取大量出汗的方法散热。而偏瘦的人则不用这样。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缺钙。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总钙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绿叶蔬菜、鱼类、海产 品等食物。维生素D有促进钙质吸收作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增加日光照射也可提高体内维生素D含量。 总之,夏天的时候,多运动运动,增强体质,就可以避免体虚多汗。
不会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无偿献血。 (1)性病、麻风病、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的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切除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8)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患有其他疾病者。
25矮小或体重轻的人可以献血吗?
从卫生部制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来看,能否献血与人的体重有关联,与人的身高没关系。一个人个子矮一点没关系,只要身体健康,女性体重在45公斤以上,男性体重在50公斤以上,经专业技术人员体检合格者,即可参加无偿献血。
26瘦人能献血吗?一个人体内血液多少与胖瘦关系不大,主要与人的体重有关。一般而言,同等体重的人,瘦人体内的总血量要比胖人多,原因是,人之所以胖,是因为其机体内的脂肪较多,而脂肪组织中是不积存血细胞的。因此说,决定一个人能否献血,关键在体重,不在胖瘦。健康的成年人,男性体重大于50公斤,女性体重大雨45公斤,不论胖瘦,只要体检合格,都可以参加无偿献血。
27眼睛高度近视能不能献血?
到目前为止,部颁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还没有眼睛是高度近视者不能参加无偿献血的规定,只有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者不能参加献血。因此可以说,身体健康、眼底没有病理改变的高度近视者可以参加无偿献血。
表征看似是肾阴虚,带贫血症状,是否吃药要看有没必要···看你的年龄还不存在功能紊乱的情况,因为经期还有且提前,可以先试一下,玻璃瓶的葡萄糖,平常注射用的,可以直接饮用的,你买几盒,不贵,喝五天到一周,如果症状缓解,证明你贫血,针对你说的身体没力气,特别累是对上号了··其实直接的方法就是去验血···还有你是不是有点胖,手心脚心发热,综合月经提前是内邪所致,就是邪火···中医认为,“瘦人多火,肥人多痰”。最通俗地解释是:此间的“火”指体内的邪火,即有害的火气,如果你胖,这个病是肥胖所致,如果治疗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去火了,你的肥胖会有缓解,同样,减肥了,你的火气相应会降下来,去找个中医看看,开一些降火药···如果存在肾阴虚的情况,先要治疗肾脏,肾乃先天之本,按中医理论来说,如果肾脏健康,很不容易邪火内生·····
就让她吃好些,体重可以再加十几斤,那么廋不好
瘦的男女,总是会听到别人这样的称赞:你真瘦啊!于是心底无形增添了一些自豪感。其实你还不明白:人家当面称赞你,背后却被称为“豆芽”。
儿童太瘦,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青年男女太瘦使工作、婚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孩子太瘦,影响发育!
孩子太瘦,严重影响身体发育,家长急在心头。须不知,消瘦的孩子体内脂肪的摄入不足,机体营养匮乏,会使脑细胞严重受损,使记忆力和注意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同时,太瘦的孩子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时,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形成自卑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育。
为了使孩子增胖,许多家长特意的为孩子补充营养,就是不长“肉”。营养专家指出增胖应该走出“单纯进补的误区”,需要全面综合调理。
女人不能太瘦
健康专家指出:女人太瘦不仅苦恼多而且危害大!
据健康调查信息:“太瘦的女人,在工作、交友、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承受心理压力煎熬,身心健康倍受摧残。在调查过程中95%的女性都关注体型不够丰满,并为此有强烈的自卑感”。
针对这种现象,健康专家强烈呼吁:女人太瘦不能仅仅关注体型方面,更要重视由此带来的疾病危害。长期太瘦的女人首先就是肠胃功能不好,其次子宫容易脱垂,三是当体脂百分比低于17%时,月经周期紊乱导致不孕,还会发生贫血、骨质疏松等症状。
男人太瘦女人心急
男人太瘦缺乏阳刚之美,社交、聚会难免被人评说,实在尴尬之极。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长此下去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女人为此心急!
健康专家指出:长期太瘦的男人肠胃患病频率高,易患胆结石、贫血等症状,同时男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大,更容易出现记忆力衰退、脱发等现象。
为了男人增胖,女人们绞尽脑汁,用了不少营养品可就是不见效果。健康专家指出:瘦人增胖应该走出“单纯进补”的误区,需要全面综合调理,科学增胖达到健康阳刚之美。
太瘦引发疾病多
瘦人往往为体形而苦恼而忽视太瘦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医学专家研究结果显示:太过于消瘦的人更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如胃下垂、胆结石、贫血、记忆力衰退、血尿、骨质疏松、十二指肠淤滞、女性不孕、子宫脱位、脱发等早衰现象。如不及时改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产生终生遗憾!
太瘦的自我检测标准
一个人是胖是瘦不是凭眼睛看就能测算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是否瘦弱: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的米数平方,得出的答案就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如一个人身高180米、体重62公斤,则体重指数=62/(1818)=1914。男性正常体重指数22-25,女性正常体重指数19-21。小于19属于极度消瘦,就得考虑相应的增胖措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