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的公开举荐新太子是荒唐还是阴谋?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的公开举荐新太子是荒唐还是阴谋?,第1张

我们先来看看康熙为什么要废掉胤礽,这里面有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太子平时生活奢侈,通过他人欠了国库五十万两,最后被人知道之后,是通过卖官的方法筹借了五十万两,这个事情自然是被八阿哥,通过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为了保全太子的面子,就没有再深究。

第二件事情,张五哥的那些刑部冤假错案,这个是太子新的捞银子的方法,最后也是被八阿哥给查出来了,康熙再次没有深究。

第三件事情和第四件事情,都发生在承德行宫,前面一件是与皇妃郑春华的私通,后面一件就是调兵围康熙,当然最后一件是被八阿哥和十四阿哥诬陷。

但总的这几件事情,导致胤礽被废。

那我们再来看看,康熙是不是有心重新立胤礽为太子,或者这根本就是一场阴谋,是为了打草惊蛇,敲山震虎,这里面也有几个原因。

第一,康熙对胤礽还是存在一丝幻想的,毕竟胤礽是赫舍里皇后难产生下的,而赫舍里的爷爷索尼和叔叔索额图对康熙都是有大帮助的人。

第二,太子王琰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胤礽当了那么多年的太子,也不容易,康熙的其他皇子太优秀,也对太子使绊子,康熙也能希望胤礽知错能改。

第三,没有太子,九子夺嫡会更加的激烈。

第四,八阿哥的支持者,实在太多了,康熙想看看,到底有哪些人支持八阿哥,到底有多少人,结果也让他大吃一惊,他对八阿哥更多的是忌惮和提防。

总的来说,康熙这次举荐新太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确实是想让胤礽一次机会,再者呢,就是让九子夺嫡能够缓和一些,最重要的就是让支持八阿哥的人都出来,让他一个个看清。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成为深受欢迎的经典之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剧中充满了权谋之争,剧情节节入胜,让人脑洞大开。

其中,在康熙废立太子这段戏,更是充满的智慧和谋略的争锋,在太子被废以后,新太子人选悬而未决,引得百官议论纷纷,于是康熙就让百官讨论并举荐新太子的人选。康熙让百官举荐新太子,除了稳定朝局之外,当然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在众多谋臣中,只有3个人猜到康熙的心思:佟国维、邬思道和张廷玉,这三个都是足智多谋的人,而三人中最清楚康熙目的的当属张廷玉了。

邬思道是胤禛府里的一个幕僚,但是对于朝局的把控和认识不亚于朝中的重臣们,胤禛能赢得康熙的青睐,除了自身足够优秀,邬思道的谋略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看出康熙此次让百官推举新太子只是个形式,并不会决定新太子的人选,因为立谁为新太子,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康熙手里,而且通过对太子违逆的事情调查之后,废太子实有冤屈,是背后有人捣鬼,让百官举荐太子,不过为了查出幕后黑手,并不会择立其他皇子,太子的人选很可能还是废太子,此时出头反而不好,因此邬思道让胤禛和胤祥都还推举胤礽为新太子,一来是顺遂康熙的心思,二来让胤禛暂避锋芒。

佟国维是康熙的重臣,三个上书房大臣中,佟国维排名第一位,老谋深算,通过在他跟隆科多的那次夜谈,可以看出佟国维也明白这次推举新太子并非康熙的真实意图,作为跟随康熙多年的老臣,他肯定知道康熙选择太子储君不可能会按照朝臣的意愿来进行,但他也拿捏不定康熙中意的太子人选到底是谁,有可能是原太子胤礽,也有可能是八阿哥胤禩,当然更有可能是四阿哥胤禛。

如果原太子胤礽复立的话,那么他仍会成为众多参与夺嫡斗争皇子攻击的目标,难免被再次扳倒,而且他是八阿哥胤禩的铁杆支持者,所以他选择投八阿哥胤禩,不过他对胤禩也没有十足的信心,于是他就趁这次推举太子的契机布了一盘大棋,自己一边烧八阿哥胤禩的热灶,另外一边告诫侄子隆科多不要乱站队,并将隆科多安排到理藩院,暗中去烧四阿哥胤禛这边的冷灶,这样无论最终是哪一方获胜,都能保证他们佟氏一门的长盛不衰。

除了佟国维和邬思道,另外一个猜到康熙心思的便是张廷玉了,而且作为跟随康熙多年的心腹老臣,张廷玉对康熙心思的揣度应该是最准的。

张廷玉在太子储君的争夺战中并没有去站皇子们的队,而是自始至终都站在康熙这边,尽一个忠臣的本分,在康熙让百官推举新太子之前,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就是张廷玉发现太子那张调兵的手谕有问题,于是提醒了一下康熙,然后康熙才恍然大悟,心急火燎的让张廷玉马上去查到底是谁伪造的,但是张廷玉却告诉他现在查,无从着手,应该从容查办。

从康熙的紧张着急程度来看,伪造太子调兵手谕这件事要比太子犯下的那些罪行更加严重,因此这件事一定要弄明白。张廷玉作为康熙的近臣,这么机密的事儿康熙只跟他一人商议过,所以,康熙为什么要让百官举荐新太子,张廷玉也心知肚明!让百官推举新太子就是康熙设下的圈套,目的就是要引出那个伪造太子手谕的人,摸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同时,也希望趁这个机会有人能站出来重新推举废太子,然后康熙顺势而为,再给胤礽一次机会,毕竟自己也培养了那么多年,在康熙心目中最合适的太子人选还是原来的太子胤礽。

要摸清楚是谁在背后捣鬼很简单,在百官推荐新太子的时候,谁受益最大,谁的嫌疑就最大。但是要想重立废太子,他还需要一个恰当的理由来收回自己之前的决定,毕竟废立太子事关重大,作为一国之君,在废立太子这种大事岂能儿戏,换句话说,康熙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台阶。作为康熙的心腹大臣,张廷玉自然知道此时的康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推举废太子,支持废太子就是在支持康熙,而且自己作为上书房大臣,陈言建议还是相当有分量的。所以,自己必须要站出来推荐废太子胤礽为新的太子!

在朝堂当众唱票的时候,大多数官员举荐的都是八阿哥胤禩,无一人推举废太子,康熙看着层层摞起举荐八阿哥的奏折,表情凝重,甚至当众问难道就没人推举胤礽吗?此时,张廷玉当机立断的拿出自己的奏折,说自己举荐废太子,康熙听完大喜过望,连忙拿着张廷玉的奏折自己查看,并当众读了一段奏折内容,奏折中张廷玉说:

所谓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况太子之过,因心疾所致。伏祈陛下念父子之情,施德华之道。外则延医,以药石治其病;内则教诲,以圣德感其心。倘能使太子病去身健,修心向善,则不仅为天家之福,亦天下臣民之福。

张廷玉真不愧为久经官场的谋臣,奏折中只字不提太子忤逆的大罪,避重就轻,把太子的过失都归结于心病,这个理由真是太高了,不仅遮了康熙的丑,还巧妙的为废太子辩解,是人都会生病,有病治就好了,所以,废太子仍堪当大任!

张廷玉老成谋国,度君主之所想,解君主之所急,能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的宠信,赢得配享太庙的荣誉,也不无道理!

一废太子后,康熙以牺牲佟国维为代价,狠狠敲打八爷党。按说,经过康熙如此打击之后,老八胤禩应该知难而退,放弃夺嫡,做个闲散王爷,平安富贵一生,岂不是好?

为什么八爷胤禩始终没有放弃死不服输呢?难道因为他真也具备“许三多”精神?

要充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废太子的时候,康熙启动推举新太子,到最终议举结果被康熙否决的这个过程,到底是康熙的胜利还是“八爷党”的胜利。

从明面上看,似乎是康熙取得了胜利,但是只要细细一想,未必见得。

要知道,康熙在启动推举新太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唯公议是从,绝无偏私。”在与佟国维一唱一和的时候,康熙摆明了结果不是议举新太子,而是想复立胤礽,打击八爷党。不管佟国维是否居中联络,康熙要复立太子的心意昭然若揭。

但是推举结果一边倒的情形让他难以接受,所以,康熙实质上是在耍赖。身为皇帝的康熙为什么要耍赖,因为他启动的这个推举政策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这是要记入到史册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议举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

什么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简单比喻就像西方国家的“国会”,主要议决国家重大事物,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从满清“八旗制度”演变而来,就是一定数量的诸王大臣坐在一起决定大事。但是到了康熙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皇权。这次康熙通过启动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新太子这种形式也是逼得没有办法才实行的。

要知道,一旦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形成结果之后,康熙除非有让人信服的理由,是不能变更结果的。换句话说,如果康熙从此不立遗诏,不另立继承人,或者没有合适理由说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所有成员,那么这次推举结果八爷胤禩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继承人。

因为康熙不喜欢老八,所以他要耍赖,他要否定老八,他要找到老八没有资格当继承人的铁证。但是,事与愿违,老八为人太好,支持他的人太多,康熙感到的只有压力。

这也成为老八胤禩始终不放弃夺嫡的最关键理由。下面,我们来看看议举新太子这场戏,到底是谁赢了。依我看,是八爷党赢了。为什么呢?

一是康熙的目的没有达到。康熙本来是想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复立太子胤礽,但是结果出乎人的意料,除了少数几个人举荐废太子之外,几乎一边倒的倒向了老八。所以,康熙实际上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而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所牵制,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二是一边倒的情形,让八爷党的声望在中立派中起到了拉拢作用。在投票的过程中,实际上有一些人属于中立派,他们不过是像马齐一样走过场,但是结果一出,八爷党的声势显然对他们有所震动,从而坚定的倒向八爷党。史载李光地当时就处于中立派,经过这次投票,他打心眼儿里开始支持老八。

第三就是我前面所说,既然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实际上是给了老八胤禩将来继位的机会。要知道,康熙的这次议举,涉及到的推举人数多达上千人,堪称一次十分民主的选举,要不然,康熙也不会如此恼火。

一句话,这次议举实际上的意义远远大于你看到的结果,只要康熙死的时候没有留下明确的诏书,胤禩就有机会继位,这才是老八不愿服输的最根本原因。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什么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

邬思道,从他的名字就可看出他对道家思想的情有独钟,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军师参谋都是因道而成名的,如诸葛亮、刘伯温等等,邬思道也是这样一个人。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复立废太子,绝对算是一个非常聪明并且正确的“夺嫡方略”。

这个方略很好得贯彻了老子《道德经》“不争是争”的思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四阿哥胤禛就是遵照这个“夺嫡方略”,成为最终的胜出者,这再次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正确性。

太子胤礽因失德烂政、买官卖官、监守自盗、挪用公款、贪婪妄为,最终被康熙废掉。

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他心中并没有绝对好立谁为新太子,诸位皇子主要分为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为代表的两大团体。论能力,也以他俩最强。

但康熙非常厌恶八阿哥这种“假公济私”,他知道八阿哥构陷太子的事后,大骂“其心可诛”。这个时候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厌恶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个不成器的太子。

后来选举太子,八阿哥胤禩的行为可以用“上窜下跳”和“志在必得”来形容。他不仅纠集自己的亲信党羽争取更多的选票,还争取到了号称“佟半朝”的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支持。推举新太子呈现出了八阿哥胤禩的选票一边倒的压倒性多数的局面。

同时,八阿哥胤禩为了造势,也是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上演了一出“江湖术士”算命测字制造“八王大”的所谓“天意”舆论。

这让康熙更加反感,传位给他是不可能的了。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就算有了夺嫡的想法,也是力不从心,无论是朝野还是舆论上,他都与八阿哥不能相提并论。胤禛此时真的是“心急如焚”了。

此时的他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抓住康熙的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的师爷邬思道给他指了一条很好的路。

邬思道让他公开推举太子,这也正好抓住了康熙的心。

康熙对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奏折感到非常满意,评价是三个字:好,好,好!这两份保举废太子的奏折加上张廷玉保举废太子的密折,给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终随着结果胤禩下野,佟国维养老而落幕。

邬思道通过老子《道德经》里的智慧,帮助雍正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押宝下注,如果知道庄家底牌,岂有不中之理?《雍正王朝》中,康熙如同庄家,张廷玉时刻待在庄家身边,又深喑帝王心术,对庄家的底牌一清二楚。下注胤礽,张廷玉也是看准了才出手。

1、春江水暖鸭先知

要先知先觉,就要掌握足够充分的信息。离信息源越近,掌握的信息越具体,看到的问题也更全面,反之,则是雾里看花。

“刑部冤案”结案时,康熙与张廷玉有过一段对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胤礽的感情。那种情况下,张廷玉肯定能够察觉,康熙对太子是抱着治病救人的心态。

在热河时,局势晦暗不明,康熙废掉太子并不完全是因为胤礽不争气,也有人从中作梗,康熙的主要目的是:

一、引蛇出洞。给所有皇子制造夺嫡的希望,让别有用心之人露出尾巴;

二、稳住局势。让那些准备剑走偏锋的皇子,收敛一下。康熙借着废太子也是在间接提醒别人,我今天能废掉胤礽,改天也能废掉亲王贝勒。

整个废太子的过程,张廷玉都亲身经历,而且还是他提醒康熙,太子的调兵手谕有问题。因此,康熙废胤礽的苦衷,张廷玉是能够体谅的。

康熙没有明着查,而是让子弹先飞一会。回京后,康熙下旨议立新太子,也是为了进一步引出坑太子的幕后主谋——胤禩。坑太子之人,夺嫡之心最强,用心也是最险恶的,在议立新太子时的活动也会最积极。胤禩导演“八王大”,拉拢百官,逐渐浮出水面。

康熙眼看胤禩做大,也开始发出信号,释放胤祥。在热河关押胤祥时,康熙就明确说出仅仅是因为他出言不逊,但认可了胤祥的忠孝。胤祥那时还是胤礽的人,释放胤祥约等于帮胤礽洗白,也是帮胤礽寻支持生力量。不管是关押还是释放胤祥,张廷玉都在现场。康熙这步棋的用意,张廷玉太清楚了。既然摸准了康熙的心思,跟着走就行了。

2、胤禩如同一只小龙虾,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张廷玉跟着他混没前途,跟着康熙才能屹立不倒

从议立新太子的牌面来看,胤禩确实是头版头条。但最热的人也是风口浪尖之人,还特别容易引火烧身,这主要是由于:

一、热到一定程度,容易吸引他人抱团取暖,从而树大根深,成为朝廷力量的一极。一旦势力强大到威胁皇权,不管是谁,都会吃不饱兜着走。胤禩风头正劲,在朝野呼风唤雨,康熙断不会容他继续发展下去。

二、胤禩在上热门的过程中,如同某些上市公司,存在暗箱操作。他的所谓业绩,都是表面现象。对于这种人,监管层迟早会强行让其退出。这个时候投资胤禩,别说升官发财,保本都不容易,稍微不慎就成了一颗被收割的韭菜。

以张廷玉为官多年的洞察力以及掌握的信息,不会察觉不到胤禩与康熙之间的矛盾。与其说张廷玉举荐胤礽,不如说他是支持康熙。

在议举新太子的朝会上,康熙一上来没有明确表态立谁,但他的言行举止已经透露出对胤禩的不以为然。他拿着举荐胤禩的联名奏折,用力地摆放到写着“八”字的那堆折子,整个朝会的气氛都变了,在场的臣子基本也明白了圣意。其他人已经上折子表过态了,即使明白圣意也没法更改,但张廷玉还未表态,康熙此举只会更加坚定他举荐胤礽的信心。

当康熙与佟国维、马齐过招,将胤礽摆上台面时,也就告诉了所有人,胤礽的价格即将上升。如果说其他人满仓胤禩被套住了,没有多余筹码调仓,那空仓的张廷玉筹码还在,他没有任何理由不满仓出击胤礽。

支持胤禩的臣子虽然多,但说话的只有佟国维、马齐,康熙气势上压倒他俩,就相当于扳倒了八爷党。康熙问有没有人举荐胤礽,明摆着是在为自己找帮手。张廷玉此刻拿出支持胤礽的奏折,如同一场及时雨,在康熙最需要时站出来支持康熙。

秋媚说:就圣意与形势而言,胤礽都将复出,何况胤礽只是“病”了,未到无药可救的境地。张廷玉离大领导很近,又是许多事件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了解行情,更容易作出正确取舍。

《雍正王朝》中,康熙在“一废皇太子”后,下旨要群臣推举新太子,大部分臣工都上书举荐了八阿哥,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与佟国维唱了一出“双簧”,借由隆科多的“检举”,斥责了串联百官的佟国维,令其罢官养老,还借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着八阿哥胤禩也是一通训斥。康熙也藉此赦免了废太子的罪过,准备重新复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就在此时,对康熙处理结果极为不满的十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大打出手,而十四阿哥还公然顶撞康熙,致使康熙晕倒。随后德妃乌雅氏绑着十四阿哥并且带着四阿哥向康熙请罪,康熙却什么都没有说,直接升德妃为皇贵妃。而康熙这样做,就是为了两个字“平衡”。

提升德妃的品阶,就相当与“子以母贵”的提升了四阿哥、十四阿哥的出身。

这个时候阿哥们谁的出身和身份最尊贵,太子,母亲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之后便是十阿哥,母亲是温僖贵妃钮钴禄氏,外公更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十阿哥才会如此骄横跋扈,成为八爷党的先锋,凡事冲在最前面而无所忌惮。

此时的康熙前三位册封的皇后都已经去世,此时册封德妃为皇贵妃相当于就是让德妃做了后宫之主,是后宫中身份最高的人。如此,从出身上来说,四阿哥、十四阿哥成为了仅次于太子的阿哥,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两位阿哥牵制太子,另一方面,也让四阿哥在与八爷党的诸位阿哥们,特别是十阿哥的对话中更有底气。

康熙已经开始着手从内部瓦解八爷党了。

八爷党的首脑,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辛者库出身,身份卑微,加上百官举荐新太子的事情后,必然为康熙所厌恶。提升德妃的品阶,再加上为以十四阿哥监管兵部,也是为了从内部分化、瓦解八爷党,让八爷党内部出现猜疑和矛盾,在推举继位人和代言人上以自乱阵脚,从而降低太子作为储君的压力。同时,这也能让四阿哥在与八阿哥的对话中更有先天性的身份优势。

康熙这也是为了平衡阵营格局,保证政局的稳定。

康熙刚刚沉重打击了八爷党,在“一废皇太子”的时候,也对太子的党羽进行了打击,此时朝政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连续经历了两次大波动,必然出现一些混乱,因而,康熙也是希望借助升格德妃,重用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改变原有的阵营格局,平衡朝局,保证朝局的稳定,所以,康熙这么做也真的是用心良苦呀。

当然正史当中,德妃没有当过皇贵妃,也没有像后面一样做了雍正朝的皇太后。雍正元年(1723年)5月22日,63岁高龄的乌雅氏病重,雍正本已经为乌雅氏拟定徽号为仁寿皇太后,但是等不及恭上徽号,乌雅氏就于雍正元年5月23日崩逝于永和宫,因而乌雅氏最后的谥号为孝恭仁皇后。而她在世时,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也没有被康熙册封为贵妃,而是在死后因为“母以子贵”,成为了康熙朝的第四位皇后

电视剧《雍正王朝》开播已经整整21年,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好评如潮。这部经历市场多年考验的经典之作,不论是剧情设计、人物演绎还是对于细节方面的把控,都堪称清宫剧中的巅峰。

在真正的历史上,关于雍正继位之谜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而在《雍正王朝》中,对于老四胤禛继承皇位的过程,也可以用跌宕起伏、惊险刺激来形容。既然康熙属意老四胤禛继承皇位,那么康熙有没有提前做好安排呢?

太子被废后,康熙钟意的皇位继承人是谁?

太子胤礽两岁被康熙册立为皇太子,归功于其嫡子身份以及康熙对于赫舍里皇后的深厚情感,可以说胤礽是占据了伦理和情感优势。但胤礽却作茧自缚,一步步走向被废的深渊。

一废太子后,康熙宣布举荐新太子。表面上来看,胤礽被废,推举新太子顺理成章。但不要忘了,太子“调兵逼宫”那晚,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康熙已经知道太子的调兵手谕是假的。换句话说,太子胤礽是被冤枉的,有人布局陷害太子。而这个布局之人显然是一个觊觎太子之位的皇子。对于康熙来说,查出这个幕后布局之人显然是当务之急。毕竟,此人可以伪造太子调兵手谕逼宫陷害太子,保不齐哪天也会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康熙。既然康熙真正的目的是想要查出这个幕后之人,那么举荐新太子的真正目的不言而喻。

最终,老八胤禩被满朝文武公推,成为举荐新太子的最大“赢家”。然而,康熙却直接宣布自己支持废太子胤礽。很明显,康熙这次举荐新太子是一出“闹剧”,是康熙的一个布局,而老八胤禩不幸成为了“炮灰”,成了康熙心中那个布局陷害太子之人。那么,康熙支持废太子,是不是表明他仍然钟意胤礽呢?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康熙知道调兵包围行宫之事并非出自太子之手,但康熙对于胤礽的不满可谓“积怨已久”,心中早已有了另择继承人的打算。举荐新太子呈现“一边倒”,让康熙看到了“八爷党”在朝中的恐怖能量。在不能选择老八胤禩为新太子的前提下,不论选择其他哪位皇子为新太子,都有可能引起朝局震荡。康熙选择让胤礽复位实属无奈之举,是当时康熙唯一可做的选择。

在这次举荐新太子过程中,让康熙内心满意的皇子只有老四和老十三。他们两人在邬思道的“指点分析”下,洞悉了康熙此次布局的真实目的并非真心想要立新太子,那么不论举荐哪位皇子都将站到康熙对立面,唯有举荐废太子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因为这两人身上“太子党”的标签,在外界看来,他们举荐废太子是合情合理的。

老十四主动跳出暴露“野心”,康熙顺水推舟“扶持”老十四

随着佟国维被摘掉顶戴花翎,宣告了八爷党这次举荐新太子彻底失败。但有一个人却心有不甘,主动跳了出来,这个人便是老十四。老十四先是借老九、老十跟老十三打口水仗的契机,主动找上老十三干了一架,展现自己个人武艺的同时,还不忘“炫耀”一番自己领兵打仗的能力。待康熙下令锁拿老八后,老十四又十分“仗义”的帮老八说话,甚至不惜跟康熙打擂台,在康熙面前狠狠“秀”了一把兄弟情深。老十四凭借着强行给自己的“加戏”,成功进入了康熙的“视线”。

经过这次举荐新太子事件后,老八胤禩彻底失去了康熙的圣心。而老十四顶撞康熙非但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得到了兼管兵部的重要差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康熙“突然”晋封德妃为皇贵妃,向外传达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老十四得到了康熙的重用和重视。

在满朝文武看来,老八虽然“夺嫡”失败,但老十四的“横空出世”让八爷党依旧保留着希望。那么,康熙真的钟意老十四吗?其实,这是康熙为了安抚和分化八爷党的手段罢了。老八胤禩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康熙却扶持老十四为八爷党“新领袖”,给予兵部的重任。一方面是让夺嫡失败的八爷党有个安慰和希望,另一方面就是要内部分化强大的八爷党势力。

老十四的主动跳出,表明他也有着夺嫡的野心,不甘心就此失败,这也让康熙抓到了分化八爷党的机会。

康熙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老四成为最大受益者

康熙五十六年,西北战事传来传尔丹兵败,朝廷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的噩耗。年老的康熙无力御驾亲征,决心派遣一位皇子代替他率领十万大军征讨。大将军王这个头衔也被公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另一种称呼。对于这种传言,康熙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也是康熙想要看到的局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考察和保护好他真正钟意的继承人。

按照邬思道的分析,传尔丹之所以兵败根本原因在于八爷党想要争夺带兵之权。兵部屡次督促传尔丹,后方补给又跟不上,逼迫传尔丹主动决战,最终导致兵败。西北战事失败,朝廷六万大军全军覆没都是八爷党在背后操控的结果。

康熙在得知传尔丹兵败后,只传唤了老四和老十四,这也是康熙有意安排的。一方面,战争除了军事打仗外,最重要的就是后勤粮草的供给。传尔丹兵败,兵部和户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传尔丹兵败的根本原因康熙也已经了然于胸。老四兼管户部,老十四兼管兵部,召唤这两人也是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康熙已经“扶持”老十四为八爷党新的代言人,老十四就代表了八爷党。而此时太子已经二次被废,老十三也已经被圈禁,曾经的太子党也只剩下老四一人,召唤老四于情于理。

果然,老八等人对老十四的猜忌心更重,让老十四不惜歃血为盟,以明心志。这说明,康熙分化八爷党的策略成功了。太子二次被废后,八爷党的竞争对手只剩下老四一个。而康熙重用老十四就是为了给老八树立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在举荐大将军王时,明知老八已经失去圣心,老十四备受恩宠的情况下,老九老十等人推举的还是老八。一方面说明老八心口不一,嘴上说自己失去圣心,但内心依然心存夺嫡之心。另一方面,老十四已然被八爷党孤立,为八爷党所猜忌。

相反的,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的老四却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一来,在老十三被圈禁的情况下,众皇子中唯有老十四最擅长领兵作战,最有可能凯旋。老四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可以说是为国为民为朝廷,以国家利益为重,更是体现了人君的气宇。二来,只有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西北战事才不会受到掣肘,才有打胜仗的可能,这也是八爷党想要的结果。

对于大将军王的人选,康熙心中早就选好了,这个人就是老十四,而且只能是老十四。康熙故意让众人举荐,就是对众皇子的考察,或者说是对老四的一个测试。

而老四通过与老十四的交易,成功把年羹尧推到了陕甘总督的位置上。老四不但“敲打”了年羹尧,还把秋月纳为侧福晋,牢牢将年羹尧掌控在手中。这样一来,老十四虽然在前方统帅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受到老四的遏制。老十四这个大将军王看似风光无限,其实真正掌控局势的人却是老四。

康熙为何在二废太子后不再册立储君?就是害怕新太子会重蹈废太子的覆辙,成为众矢之的。而康熙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成功将满朝文武以及八爷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老十四身上,从而保护了康熙真正钟意的继承人老四。之后康熙68岁寿诞时发生的“毙鹰事件”,就是八爷党内部彻底分裂的最好证明。

可以说,从康熙册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开始,就已经在为老四胤禛继位做准备和铺路了。康熙圈禁了老四这边的唯一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十三,就是为了磨练老十三,使得他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老四。反观老八这边,“毒蛇”老九只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阴谋诡计,“草包”老十更是打酱油的存在,唯一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十四也被康熙派到了西北,同时也分化了八爷党内部。康熙这样的安排也为后面老四顺利继位上了一道保险。

我是月关略萌,以上是我的原创文章。本文以电视剧剧情出发,分析了康熙对于老四继位所做的一些安排。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感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64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