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宪简介 杨宪怎么死的大揭秘

明朝杨宪简介 杨宪怎么死的大揭秘,第1张

明朝杨宪

杨宪是明朝人,他一直都是一个文官,更准确的说是一位皇帝身边的情报人员。无论杨宪是坐到了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他本质上就是一个情报人员。

杨宪剧照

杨宪所在的组织是叫做检校,而且还是其中的***员。虽说杨宪只是一个文官,还不是最出色的文官,可是在他当官的前期,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朱元璋会看重他也是因为杨宪是一个很能力的人。刘基就认为杨宪他其实是有丞相的才能,可是他不具备丞相应该有的器量。

杨宪他是检校的一员,这件事情对于国初功臣他们来说不是什么秘密。其实要做好一个情报人员,就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力,不会遗漏任何细节,同时也不会放过任何线索。不过情报人员这样的需求就使得他们不需要有什么器量,“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个”这才应该是情报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似乎和杨宪身上的特征重合了,所以他是一个出色的钱情报人员。

杨宪做检校的工作期间,在一开始他向朱元璋报告他收集来的朝中信息的时候还都是有依据的,不过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兄弟杨希圣被罢免的事对他来说打击太大,使得他在面对李善长的时候表面是毕恭毕敬的,可是在私下就一直想扳倒李善长。所以杨宪就曾多次向朱元璋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可是李善长是什么人啊?在朱元璋的心里面,无论多少个杨宪都比不上一个李善长,杨宪这样冒进的举动,使得朱元璋对他很失望。有了一个契机之后,朱元璋就杀了他。

杨宪怎么死的

杨宪在明朝的历史中可能也就是一个小人物。所以《明史》里面并没有给杨宪单独作传,他的那些事一般都是从别人的传记中看到的,不过因为是别人的传记,里面关于杨宪的记载并不会详细。对于杨宪的死这件事一般是有两种说法。

杨宪与朱元璋

第一种说法是淮西派(杨宪是浙东集团的)的李善长还有胡惟庸去向皇帝告状,说是因为杨宪的教唆才让侍御史刘炳去陷害了原来的左丞汪广洋。这使得朱元璋很不满,就杀了杨宪。

还有一种说法是浙西派的刘伯温,他和朱元璋说了杨宪的那些不光彩的事,让朱元璋下了决心。除去了杨宪。

这两种说法都没有提到杨宪是犯了什么事被杀的,只是因为派别不同,就被各种弹劾。不过这也是和杨宪自身的情况有关。他在政治场上太过于锋芒毕露,还有就是他是出生与情报人员,这让他同时被两种主流的派别政治势力排挤。这就是杨宪的“人不和”。

还有一点是“天不利”。因为这个时候的朱元璋不是在洪武20年以后那个为了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利将和他开国的那些功臣一个一个杀死的朱元璋。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需要去照顾到各位开国功臣的情绪的。

所以杨宪就这样死了,他死了,政治上的两个派别都会满意,这样那些领导者这两个派别的元勋们也会开心,所以不管杨宪是个什么样的罪名,他只是需要去死罢了。所以说杨宪的罪名很大可能是莫须有的。

杨宪简介

杨宪生于1321年,死于-1370年。杨宪的本名是杨毕,字为希武。出生于太原阳曲,也就是现今的山西太原人。关于杨宪这个人和他的一生很容易说明的。

杨宪剧照

他是明朝初年的大臣,是属与浙东集团,就是刘基那一派的。在1356年的时候,朱元璋攻打建康,也就把建康打下来了。于是杨宪就去投奔朱元璋,并在朱元璋的幕府工作,做的是文职,当时杨宪的官职叫做文书。文书是一个小官,不过杨宪做事认真,也做的好,朱元璋当时很是信任他。

到了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杨宪被提拔了。这时他担任的是中书参知政事。这比起原来的那个文书可是升了不少。别看杨宪已经升到了这个位置,到了第二年他就马上升到左丞这个官职上。可谓是官途一帆风顺。不过人的运气是有限的,他也不可能就这样顺风顺水下去。

朱元璋这个人,最为后世诟病的就是他杀了一批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在这样的人呢身边做事可谓是“伴君如伴虎。”杨宪到最后也是被朱元璋杀掉了。不过杨宪被杀者件事并不能完全怪朱元璋,也是杨宪自己种下的苦果。他在担任中书省的时候,做事独断蛮横,先是将那些个旧吏任免掉,再用自己的亲信来做事。这还不止,他还杀了当时的侍御史刘炳并且弹劾左丞汪广洋。这才上位做了左丞。不过一报还一报,后来杨宪就被李善长弹劾,弹劾的内容是说杨宪"放肆为奸事",就这样被朱元璋杀了。

历史杨宪治扬州的真相是杨宪把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全部给赶了出去。杨宪治理的扬州城实际上是一个空城,了无人烟的地方,还有很多的人都觉得扬州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城市,还会受到官员的镇压,所以很多在外乡的扬州人,不仅没回扬州,而是对扬州充满了恐惧心理。还有的年级大的,走不动路的,杨宪的做法更可怕,就让这些老的孤寡老人,直接被折腾的失去生命。

历史杨宪治扬州相关内容

在十年以后,由于阶级的斗争,杨宪的丑闻也随之被爆出来,再加上敌对的份子胡惟庸等人的宣传和夸大,直接导致了杨宪全家人都被朱元璋诛杀,同时也因为杨宪的这件事,让刘伯温这个做为杨宪恩师而遭受到了弹劾,刘伯温也接受到了朱元璋的惩罚和降官。

是的,虚报自己的政绩,骗了朱元璋

杨宪担任扬州知府的时候,虚报自己的政绩,欺骗朱元璋。当时的扬州到处都是荒地,要想把这些荒地全部复耕,最少要三年时间。但扬宪骗朱元璋,只要一年就可以。

令朱元璋感到最可恨的事,杨宪献给朱元璋的稻穗,进献的时候杨宪亲口向朱元璋说这稻穗是从他治下的责任田中长出来的,而实则呢是从一个南洋商人手中购买的。身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听到自己手下的官员这样欺骗自己,并且还事关民生,当场就死的卧床不起。

杨宪虚报政绩而被杀:

杨宪是第一个开国功臣,也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指派治理地方的功臣,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杨宪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一场戏,不仅骗了满朝的文武功臣,也骗了朱元璋和他的恩师刘伯温。

追根溯源,杨宪虽然谎报了自己的功绩,但是对于杨宪来说,还是有功于朝廷的,因为是杨宪,让朝廷的对扬州更加重视,同时也是因为杨宪,才使扬州有了更多的资金和关注,但是对于杨宪来说,不管自己怎样都逃不了欺君的罪责,再加上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人的肆意煽风点火,这就直接断了杨宪的后路。

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微末,他幼年时期做过和尚也当过乞丐,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与官僚集团一直隔着一个巨大的沟堑。因为性格多疑,朱元璋对官员们不放心,便找人盯着大臣们,于是就有了锦衣卫、西厂和东厂这样的检校组织。杨宪则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并且还是***物。

  杨宪这人算是刘伯温的半个徒弟,刘伯温将他领上了仕途,还一直在教他为官之道。刘伯温是什么人民间传说中半人半仙的存在,他看重的人,能力自然不会差。

  朱元璋还没有建立明朝的时候,杨宪就投奔了朱元璋,也算是一位老臣,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不算低。只不过,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的功劳是打天下,杨宪的功劳是作为使者搞情报工作。

  当年朱元璋夹在张士诚、陈友谅中间的时候,杨宪就经常出使张士诚等人,从事外交工作,为朱元璋拉拢盟友。

  杨宪做事利落,很受朱元璋的信任。刘伯温也对杨宪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他有宰相的才能,只是临了补了一句,说杨宪没有作宰相的器量。从后来的事情来看,刘伯温的眼光确实毒辣。

  作为情报人员,或者说特务头子,心得狠,手得辣,做事情要秉持着宁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原则。杨宪便是这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皇帝的一条忠犬,皇帝让他监督谁,他就监督谁,皇帝让他咬谁,他就咬谁。

  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拿下他的地盘以后,设为浙东行省,并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李文忠是朱元璋的本家,朱元璋却对他仍不信任,任命杨宪为李文忠的属官。说是属官,实际上就是皇帝安插在李文忠身边的眼线。

  普通人忌惮李文忠的身份,杨宪却不当一回事。李文忠任用当地的儒生,杨宪二话不说,就把这事上报给了朱元璋。这件事情在当时其实是比较敏感的,因为浙东行省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曾依附于张士诚,如今张士诚已灭,但他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还在。李文忠重用曾就职于张士诚的儒生,惹怒了朱元璋。

  听完杨宪的汇报以后,朱元璋将李文忠任用的几位儒生全部押往京城,斩头的斩头,流放的流放。

  经过这件事,包括李文忠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了朱元璋的能力,不管他们身在何方,坐上了什么位置,朱元璋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

  杨宪就是朱元璋的眼睛,他执行这份任务执行得很到位,颇受朱元璋的赏识。如果杨宪不去主动作死,他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代锦衣卫头子。

  事实证明,朱元璋也确实是有重用杨宪的想法的。中书省是明朝的权力中枢,朱元璋需要往里面安插一颗钉子,而杨宪就是他心中最好的人选。可惜,正应了刘伯温的那句话,杨宪有才能却无器量,他自从进入中书省以后,就一直在和李善长争斗。

  杨宪与李善长死磕可能与兄弟杨希圣被李善长打压有关。可是杨宪是一位情报人员,对于李善长的地位和势力应该十分清楚,他就算想要扳倒李善长,也应该等待时机。

  刘伯温看出了这位徒弟的想法,他数次劝告杨宪,让他多忍耐,不要主动挑衅李善长。杨宪向来对老师刘伯温的话言听计从,这一次他却犯了轴,非要和李善长争个你死我活。

  杨宪为何犯下这样的错误呢

  他猜错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态度。

  朱元璋将杨宪安插在中书省里,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制衡李善长。李善长的怠政让朱元璋十分不满,他庞大的势力也让朱元璋很不安,所以他才准备重用杨宪,敲打一下李善长。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朱元璋已经决定对李善长动手,杨宪只是一个象征,一个表明我朱元璋盯着你李善长的象征。

  可杨宪却会错了意,他以为皇帝要对李善长动手,也自信皇帝对于自己的信任已经超过了李善长。所以,杨宪屡次在朱元璋面前抨击李善长,说他“无大才,不堪为相。”

  除了李善长,杨宪还处处与胡惟庸作对。一下子得罪了两位朝中大树,杨宪的处境可想而知。

  关于杨宪的死因,史书上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是说他犯了案子,朱元璋下令处死。至于犯了何罪,以何罪名治罪,都没有记载。

  就这样,这个曾活跃于明朝政治舞台,深受朱元璋信任的杨宪,迅速陨落。

  官方史书对这一段历史讳而不言,民间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李善长和胡惟庸弹劾杨宪唆使御史刘炳陷害汪广洋,再杀刘炳灭口,朱元璋遂下令将杨宪处死;另一种说法是刘伯温担心杨宪迟早会牵连到自己,就向朱元璋告发了他的罪行。

  其实,杨宪到底犯了什么罪并不重要,就好像李善长、蓝玉、胡惟庸等人都没有谋逆,却都以谋反之罪被灭门,汪广洋更是因为不做事而被处死。所以,罪名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

  朱元璋一开始对杨宪是寄予厚望的,只可惜杨宪太过冒进,一下子得罪了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打算对李善长动手。所以不管杨宪有没有犯罪,都只能去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87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