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进了咸阳,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18个异姓侯王,称为西楚霸王。在这18个诸侯中,项羽最不放心的是。他把刘邦封在了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中东)去了。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汉王急坏了,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了个水兵。项梁死了,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了个小军官。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汉王刘邦到南郑去后,韩信就投奔了汉王。
汉王也只让他当了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就要被砍头时,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
汉王于是派韩信做了管粮食的官。后来,丞相萧何见到韩信,谈话中,认为韩信很有才能,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地踏上了逃亡的小路。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顾不得向刘邦报告,连夜率人追赶韩信。
刘邦听说是去追赶韩信,立刻拍桌子:“大将跑了几十个,没见你追,一个寸功未立的韩信逃亡,你却亲自追赶,显然是在骗我。”萧何笑道:“那些逃走的将领容易得到,天下多的是,而像韩信这样的人,失去这一个,天下就没有第二个了。
大王如果愿意做一辈子汉中王,那就用不着留韩信;如果大王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能帮助你完成这个大业了。”刘邦见萧何如此看重韩信,相信韩信一定有些过人之处,就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并不满意,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又深信萧何的刘邦,当即决定:“那就拜他为大将吧!”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说着,刘邦就准备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
萧何又直言不讳地说:“大王平日骄慢无礼,拜大将是件大事,不能儿戏。如果大王真心要拜韩信为大将,那就应该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刘邦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刘邦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刘邦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拜的大将竟是平日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愣了。韩信后来果然不负萧何所望,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兴汉三杰。
扩展资料
萧何追韩信处:
萧何追韩信处是汉中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留坝县马道镇北侧的凤凰山下,距汉中市45公里。现存有嘉庆十年和咸丰五年两通石碑,记载着公元前206年“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典故。
相传韩信弃楚投汉之初未受重用,无奈不辞而别,独骑北上,是夜寒溪夜涨道路受阻,萧何星夜追至,力劝韩信回到汉中。刘邦筑坛拜将,终成帝业。“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典出于此。
-萧何月下追韩信
恩,我个人觉得,萧何之所以追韩信,有二点,一是因为他看出了韩信非凡的军事才能,二是因为他也是人,也要上进,他自然也想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当时刘邦在汉中称王,外有三秦,刘邦欲夺天下何其困难,刘邦和其手下,善于统兵的基本上没有,面对项羽这千古霸王,萧何要辅佐刘邦成功,但他的后勤功夫不行,还要有军事奇才,韩信就是极其优秀的军事奇才,萧何会放过他吗他一定要追回他,让他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其也有重功,此是他私心
所以于公于私,萧何都会追韩信
萧何早年力荐韩信是为了刘邦,为了能在楚汉相争中增加胜算;最后诱杀韩信是为了向刘邦和吕后表忠心,是一种自保手段,这其中没有韩信什么事,两人并没有引为知己,也没有私交甚密,萧何在刘邦手下,就是个HR,招贤纳士是他的工作,裁员也是他的工作。
时也命也,韩信的一生都跟萧何这个HR有关,他跟过项梁,跟过项羽,都没有得到重用,甚至到了刘邦手下,也被埋没,正是因为萧何的推荐,才进入刘邦的视线。刘邦这个人有个优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我司HR费力亲自去把你追了回来,那好职位好福利全部上线,一点不亏待,韩信自然感激涕零,使出浑身本事,一心为刘邦打天下。
韩信后来的功绩自不用多说,但是这份成就也成为他的桎梏。为什么萧何和张良都没有被处死,就他成为刘邦的心头刺。因为第一他有能力,用兵如神,这样的人在乱世是很可怕的,分分钟给你组建只军队杀到你门口;第二他有这个志向,一般人在几个公司都上不了位也就气馁了,可是韩信不是,他看着没有得到重用他就换老板,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所以这个有心有力,功高盖主的人刘邦如鲠在喉,刘邦在世的时候,韩信还能收敛点,但是刘邦想万一他死了,韩信这个人就不好说了。萧何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自己都是摇摇欲坠的,此时如果还不站队,刘邦马上就会算到他头上,所以他诱杀韩信,虽然心中有不得已,但也没有办法。
译文:
萧何,是沛县人。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用官吏身份保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还是常常帮助他。高祖以官吏身份服差役到咸阳去,官吏们都送三百钱,唯独萧何以五百钱送他。
秦御史考察郡事,萧何与其随员办理公务有条不紊。于是萧何被授与泗水郡卒史一职,公务考核名列全郡第一。秦御史想入朝建言调萧何进京,萧何再三辞谢,才能够未被调走。
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县丞督办众事。沛公到达咸阳,各将领都争着奔向藏有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私分了它们。
只有萧何首先入宫收取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簿等文献档案加以保存。沛公之所以全部掌握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各地的贫富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疾苦状况,就是因为萧何收缴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喻告全境之百姓,命令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进击楚王项羽,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阳,制订法律规章制度,欲立宗宙、社稷,建宫殿屋宇、县城乡镇,立即上秦,汉王准奏,许其办理。
要是来不及奏报,立即临时灵活处理,等汉王回来时汇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按户征收粮饷,派出车船运送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只身逃走,萧何经常征发送中兵卒,立即补充兵员。汉王因此又特地委托萧何全权处理关中大事。
汉五年,击杀项羽之后,汉王即位称帝,评议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千秋当时担任谒者,上前进言说:“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损失大量军士、只身逃离的次数有多次,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上那些缺兵的地方。并不是皇上下令叫他去的,但关中数万士兵开赴前线遇到皇上兵源缺乏的时候有多次。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饷,军粮供给从不缺乏。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一直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皇上说:“好。”
于是就下令萧何功居第一,赐许带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需要小步快走。全数封赏萧何父母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于是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过去到咸阳服役时只有萧何比别人多送二百钱的恩情”。
陈豨谋反,皇上征讨到了邯郸。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计策诛杀韩信。这年秋,黥布造反,皇上自己带兵攻打他,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
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京城安抚百姓,拿出财产帮助军队,和平定陈豨时一样。”门客劝说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任职相国,功劳第一,不可以再增加了。
但是您当初入关时,本来就深得百姓之心,十多年了。都依附您,您还要孜孜办事来求得民心。皇上所以多次询问您在干什么,害怕您控制关中动摇汉室。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玷污自己名声?皇上的心一定会安定了。”于是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皇上于是大悦。
萧何买田宅一定居于偏僻荒芜处,建住房不修院墙。他说:“子孙后世如果有贤才,要学习我的节俭;没有贤才,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抢夺。”
孝惠二年,萧何列,谥号叫文终侯。
原文: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 上曰: “ 善。 ”
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 。
陈豨反,上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 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 客说何曰: “ 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
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扩展资料:
本文出自《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汉书》的这一部分,多用《史记》旧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固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
-萧何
-汉书
感觉很重要,比如韩信给萧何的感觉就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因此萧何以身家性命、荣华富贵作担保,向刘邦推荐韩信当大将军。刘邦之所以能直接把军权交给韩信,并不是对韩信放心,而是对萧何的信任,他相信萧何的识人眼光。接着刘邦与韩大将军彻夜长谈,深深地被韩信的韬略所折服,有相见恨晚,英雄相惜的感觉,在这之后刘邦才完全放心把军权交给韩信。另外刘邦能把军权交给韩信,也能将韩信的兵权收回,因为韩信麾下的统兵大将全是刘邦的亲信,这些大将是不会背叛刘邦的!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韩信长得跟普通人不一样,他相貌堂堂,出语不凡,总是能在千万人群中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比如因为同伍士卒逃亡,韩信因此受连坐之罪,当斩,前面十三人都被砍了头,到了韩信时他说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刘邦的亲信爱将夏侯婴听到了韩信之语,惊为大才!于是夏侯婴释放了韩信,还向刘邦大力推荐韩信,结果刘邦给韩信封了一个治粟都尉的职务,从士兵直接进阶成都尉,可谓官升三级了。
韩信乃军事天才,当一个治粟都尉当然不能满足他的,这跟他在项羽帐下当执戟郎中一样不能展现他的才华。韩信因为当了治粟都尉,所有就有机会跟萧何丞相接触了,他经常跟萧何谈兵论道,讲天下大势,用兵谋略,听得萧何热血彭拜,也认为韩信是一位军事天才。之后萧何多次向刘邦进言升韩信为将军,但是刘邦心有疑虑,不敢重用韩信!之后军队中连续逃走了十多位将领,韩信认为刘邦不会重用他,于是也跟着逃亡了。萧何听闻韩信逃走了,于是直接月下追韩信!有人给刘邦汇报说丞相萧何也逃亡了,刘邦如失左右手,惊慌不已,愤恨不已。
两天过后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刘邦听闻丞相萧何归来,且怒且喜,怒得是萧何可能无处容身,又回来效力了,正是首鼠两端;喜的是萧何回来了,自己的左右手又有了。刘邦问萧何为何逃亡,萧何回答说追韩信去了;刘邦问逃了十多个将领不追,为何单独追韩信?萧何说:诸将易得,韩信无双;如果大王只是想当汉中王,那么有没有韩信都无关重要;如果大王要争天下,则非韩信莫属!萧何表示愿意以身家性命推荐韩信当大将军,统领汉军夺天下!刘邦这才开始重视韩信,萧何有识人之明,他刘邦则有用人之明,于是直接册封韩信为大将军。
萧何在和韩信的交谈之中,发现了此人的才能。虽说韩信常常沉默寡言,但也分什么时候,该表现的时候,韩信也是当仁不让。可想而知,当时韩信必定是将满腹韬略讲给了萧何,这才让萧何下了决心,保举韩信为大将军。
萧何想利用韩信这个大才帮刘邦打下江山,等打下江山后,就可以杀了韩信,免得他威胁到汉室江山。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在押解囚犯去骊山的路上,由于很多人逃跑,刘邦郁闷地逃跑了所有人,带着他们藏了起来,在天下大乱时气势汹汹地起兵,最终统一了天下。
刘邦最后能成功,不能和他身边的谋臣武将扯上关系。刘邦本人没有多少军事才能,唯一的优点是善于用人,萧何、张良、曹参也能得到樊哙、韩信也能得到刘邦的信任和重用。
选择刘邦而不是项羽,应该说肖邦与刘邦的交往更长,认识的时间更长。
刘邦和萧何是老相识了,如果萧何不选择刘邦而选择项羽,项羽实际上也不可能接受萧何进入自己的政治集团。
如果你的政治集团中有敌对领袖,你真的敢接受他吗?显然萧何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一直站在刘邦身边,辅佐刘邦。
直到项梁率军过淮,韩信拿着剑去投诚,被关进避难所,但没有被重用。梁战死后,韩信又跟随项羽,项羽任命他在郎中。
虽然他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没有听从,刘邦被封为汉王,率军入蜀,韩信离开楚军,投奔汉国,却依然籍无名,只当了一个叫连敖的小官。
此后,韩信违反军纪,被依法斩获。该罪的十三人已经被杀,轮到他了。韩信仰起头,正看着刘邦的爱将夏侯婴,大声问道:大王不打算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太史公司马迁在传世史学名著《史记》中,详细记载了举荐韩信时候萧、刘对话。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萧何追韩信的背景是韩信在萧何举荐后并没有得到刘邦重用,想要逃走
而此刻对于萧何的处境同样危险
他自认为是刘邦阵营的二把手,他既然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就得把韩信扶到高位置上
成功了将来这种人才就是自己的亲信,萧何本人在大汉里面政治地位会越来越高,将来刘邦拿自己都没办法,甚至会取代刘邦!
失败的后果要严重的多,无疑向外界证明自己说句话没用,等于自己就否定了自己的地位,手下人择木而息,离心离德,迟早被淘汰。
这就是政治,这就是现实。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