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谁到东北主持军事,刘少奇举了三个人,毛主席为何最看好林彪?

由谁到东北主持军事,刘少奇举了三个人,毛主席为何最看好林彪?,第1张

老覃之前在《刘少奇自称军事外行,但他做的这些重大军事抉择,均获毛主席叹服》一文中提到,抗战胜利后,毛主席明知蒋介石并无和谈的诚意,但不想授人以口舌,还是接受了心怀鬼胎的蒋介石的虚邀,单刀赴会,亲赴重庆谈判。

为了让我中央不受这次和谈的干扰,仍处于正常运转之中,毛主席安排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央主席,并点了彭真和陈云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地位仅次于五大书记。

当时的东北经济力量雄厚,而且地理位置优越,自北而南,居高临下,刘少奇制定了一个军事杰作——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调动10万大军进军东北,抢在国民党的前面把东北建成我党巩固的根据地。

不得不说,“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总体战略部署是非常高明的。

要知道,东北对蒋介石而言,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从来没有对东北实施过有效管辖,在1931年“九·一八”前,东北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视为禁脔之地;在1931年“九·一八”后,东北又被日军霸占领了14年,他蒋介石在东北并无一兵一卒。

相较而言,在14年的抗战中,一直有我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在东北活动,并且,东北背靠苏联,即我党在民众心中有着不小的影响。

因此,只要我军部署迅速,是完全可以抢在国民党的前面把东北建成我党巩固的根据地的。

1945年9月17日,刘少奇手脚麻利地发电报给在重庆谈判的毛主席提出请示:“为了加强冀热辽地区工作,应即成立冀热辽中央局,派高岗、富春、康生等去工作,并须组织强有力的军事指挥机关,以陈毅或林彪或徐向前去担任。”

战争年代,军事为上。

该派谁到东北战略区主持军事工作呢?

刘少奇给毛主席推举的三个人选——陈毅、林彪、徐向前。

这三个人选让人瞩目。

其中的陈毅,毛主席此前已派他回华中战略区工作;林彪则被派往了山东战略区;只有徐向前属于休养闲置状态。

他们中的谁最合适呢?

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军情如火,9月19日,刘少奇在毛主席还没表态的情况下,发电报给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确定下的人选:“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

这次,毛主席很快答复,让正在去山东路上的林彪转向东北地区进发,而改让陈毅前往山东战略区。

显然,毛主席在陈毅、林彪、徐向前这三个人选中,最终还是看好林彪。

另外,老覃在《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前指定的候补书记,在东北惹怒林彪,后为正国级》一文中又提到,毛主席点了彭真和陈云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彭真随后不久就担任了东北局书记兼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委,调往东北。不过,到了东北后,彭真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线,而着眼于抢占大城市,以赢取更多谈判筹码。1945年11月24日,在国民党将要兵袭沈阳的时候,彭真和林彪发生了一场充激烈的争论:彭真准备死守沈阳;林彪建议东北局和自治军总部移到海龙,建立地方根据地。

彭真则是党政工作的第一把手,林彪是军事工作的第一把手,两人的争论直接影响到我党、我军经营东北的方向和路线。

毛主席代表中央给东北局发来指示,给他们的争论划上句号,要求他们“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彭、林间的争论,让毛主席对东北局一、二把手之间不协调的问题长留脑海,挥之不去。

次年6月16日,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反复权衡,向东北局发出了关于东北局主要领导干部重新分工的决定电报,改组东北局,提升林彪为东北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彭真降为副书记兼副政委。

显然,在彭真和林彪之间,毛主席看好林彪。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林彪的军事才能是没得说的了。

但最主要的还信任。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毛主席对林彪的信任,可以追溯到井冈山时期。

毛主席第一次对林彪产生好感,是在1928年5月。

当时,红四军在井冈山的茨坪开会,林彪大胆发言,对毛主席的建军思路作了精辟且透彻的总结:“敌人来了,咱们就集合打敌人;敌人走了,咱们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

毛主席带着欣赏的目光问身边的陈毅,说:“这人叫什么名字?”

陈毅说:“林彪,28团1营营长,树林子里的三只虎。”

毛主席对这个“树林子里的三只虎”有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被叛徒袁崇全枪杀,毛主席便提林彪继任团长,使之成为红四军绝对主力团的一把手。

而让毛主席对林彪心存感激,并从此信任有加的,还是发生在红四军七大前后的一系列事件。

话说,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七大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讨论红4军建军原则和制度的会议。

毛主席与朱德、刘安恭等人围绕建军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在会议上,林彪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

在毛主席请辞红四军前委书记时,林彪大呼红四军离不开毛主席,强烈要求毛主席留下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

毛主席落选了红四军前委书记后,林彪多次上门安慰,还凑了200块银元相送。

另外,1932年1月,毛主席极力反对打赣州,他在红三军团打赣州失败后,提出了向闽西南行动的主张,力争挽回局势。

但这时的他已失兵权,论理,是指挥不动部队的。

身为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却听从他的指挥,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一举奠定了毛主席领导地位的 历史 基础。

……

毛主席也因此非常留意培养林彪的成长。

比如说,在1930年元旦,林彪写信给毛主席,他以贺年的形式坦叙了自己对红军发展前景的看法,直言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

毛主席于是给他写了一封温和而诚挚的回信,这,就是后来的传世之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又比如说,长征途中,林彪不满意“尽走弓背路”,向中央写信,要求由“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

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铁厂召开扩大会议时,毛主席只是宽容地批评林彪说:“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

这之后,毛主席要领导红军奠基西北,林彪表示要到陕南打游击;毛主席在洛川会议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林彪却大讲大兵团的运动战……毛主席都一一对林彪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当然,林彪最后也都表示了服从。

实际上,林彪到了东北后,也有过两次与毛主席意见相抵触的举动:第一次是1945年11月,毛主席要求林彪在锦州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决战,林彪却力主放弃锦州,避免决战。第二次是1946年4月,毛主席要求林彪死守四平,林彪守了一月后,主动放弃了四平。

对于这两件事,毛主席并未介怀,反于1946年5月发电报给林彪说:“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权,统属于你,不应分散。”

可以说,安排林彪全面主持东北工作,毛主席是抱着高度的信任的。

也正是由于毛主席对林彪的高度信任,林彪得以在东北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仅用三年时间,便解放了整个东北地区,并挥师百万威武入关,自北而南,建下了不世之奇功。

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于是开始入朝为官。

明熹宗继位之后,孙承宗有段时间充当讲官,明熹宗每天听孙承宗讲课,觉得自己深受启发,于是就格外的关照孙承宗。后来朝中的大臣都认为孙承宗有军事方面的才能,于是推举孙承宗主持辽东的边防事物,但是明熹宗不想孙承宗离开自己,于是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公元1622年的时候,清兵再次入侵,原本的兵部尚书郑鹤鸣投降,于是明熹宗就任命孙承宗为兵部侍郎。

孙承宗上任之后,对明熹宗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明朝末年的边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提高作用。孙承宗知人善用,明朝末年的一干武将都是在这个时期被重用的。后来孙承宗又自请做了督师。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守住了一方的和平。

后来魏忠贤看孙承宗的功劳非常高,就想攀附孙承宗,就派人和孙承宗去暗示,但是孙承宗就没说什么。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于是就让人在明熹宗的跟前讲孙承宗的坏话,诋毁孙承宗,最后孙承宗辞官回乡。明熹宗死后明思宗继位,后袁崇焕私自与清兵讲和,清兵有再次大举进攻,朝中大臣都建议明思宗把孙承宗给召回,于是孙承宗再次力挽狂澜。但是无论如何,明朝的大势已去,孙承宗最后称病想辞官回家,遭到明思宗的拒绝。后来孙承宗在高阳住了七年,明思宗多次想召用他都被他决绝了。

最后清兵进攻高阳,孙承宗带着全家人守城,城门被攻破之后全家人都战死,孙家百余人在这次战役中丧生。 

孙承宗怎么死的

孙承宗的晚年过的并不顺遂,清兵再次入关的时候,已经辞官的孙承宗被明思宗重新召用,虽然重新收复了些失地,但是这作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依旧难掩明朝江山的颓势。

于是孙承宗就向明思宗称病请辞,但是朱由检并没有同意。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的时候,对关内外的一些事务的一些看法都上书给明思宗,明思宗不但全部都采纳了他的意见,而且还嘉赏了孙承宗。不但加封了孙承宗为太傅,而且还赏赐了蟒服钱币等。

就在加封嘉赏之后的三个月,古屯、大凌河等城都被毁坏,孙承宗派人重新修筑。无奈这个时候清军又突然压境,孙承宗在慌忙之中赶往了荆州,还派了些人前去救援,但是因为辽东巡抚改变了出师的日期,导致前去锦州救援的吴襄等人被清军打败。而这个时候刚刚修好的大凌河又被毁坏了,于是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责怪说是孙承宗修筑破旧的城池导致了这次失败,还说孙承宗是丧师辱国。于是孙承宗就再次以病请辞,还上书了边关政事十六件事,但是这些建议明思宗看了之后并没有采纳。孙承宗就在高阳城住了七年,尽管明思宗多次打算召用孙承宗,都被他给拒绝了。

公元1638年的时候,清兵再次大举压境,十一月的时候清兵到了高阳城。孙承宗带着全家人守城,但是这个力量简直是螳臂当车。很快高阳城破,孙承宗全家被擒住。最后多尔衮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拖死了。 

孙承宗后人

清兵最后攻破高阳城,而带着全家人守城的孙承宗也被清兵给抓住了。而且多尔衮还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孙承宗的家人也没有好运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都战死了。在这次战役中孙家还有一百多个人遇难,可以说举家殉国了。

历史上关于孙承宗后人的记载非常的少,但是我们根据历史事件可以推测一下。孙承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死了只有五个,除去早夭或者儿子无后,孙承宗是不可能没有后代的。另外孙承宗有十三个孙子,但是战死的只有六个,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人活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只能根据历史事件和相关的记载,对孙承宗的后代做一个判断。相传孙家的族谱现存于湖南的某个地方。

而且孙承宗的墓在高阳县西北被发现了,但是现在已经被毁了。但是墓葬处还是有一块墓碑,据说这块墓碑就是孙承宗的十二代孙子所立的。所以这也足够能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代的。另外现在还流传着明朝的大盗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这件事情是孙殿英自己说的,没有任何依据,所以是不是孙承宗的后代也是一件有待商榷的事情。但是孙殿英对清朝皇帝的墓葬做了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说自己是孙承宗的后代大概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有个说法。毕竟多尔衮用马拖死了孙承宗,杀了孙承宗家的一百多号人,孙殿英作为孙承宗的“后人”盗墓算是报仇了。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这样,中国便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首先,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接下来,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10月下旬,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者]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1883年底,法军攻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击溃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辟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日、意、奥等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一些成员,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迅速占领武昌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社会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我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国人民觉醒了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7月15日,汪精卫为屠杀***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员和革命群众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终于,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00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