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求知的地方,不是求婚的圣地

校园是求知的地方,不是求婚的圣地,第1张

导读:

现在,自由恋爱成为了主流,我们的自由恋爱是不是有点太“自由”了。

她是不是太神圣了?

我们的宣传是不是也太过了?

似乎将自由恋爱凌驾于一切之上了,

导致家长管不着,老师管不着。

青年人究竟应该做什么?

看看毛主席陈独秀先生他们青年时期是如何做的?

正文:

毛主席说:“一九一九年我第二次前往上海。

“在那里我再次看见了陈独秀。

“我第一次同他见面是在北京,那时我在国立北京大学。

“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评价陈独秀对他的影响?

我曾经对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提及过陈独秀,说过他的贡献。

非常地遗憾,那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竟然不知道还有一个陈独秀。

她本人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高中年代也算是学霸级别的。

这太让我吃惊,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我也不知道她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中影响中国最大的事是什么?

一是鸦片战争

二是辛亥革命

三是中国***成立

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还有什么 历史 事件超过这四件事对中国的影响?

其中促成辛亥革命与中国***成立两次思想变革运动。

一次是受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戊戌变法;

一次是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新文化运动,有时候我们直接用五四运动代替新文化运动。

四个 历史 事件中,中国***成立的伟大 历史 意义,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

然而,它的背景与前提就是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是中国***主要创始人之一,

如此重要的人物,为什么一个名牌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知道呢?

是不是因为与考分没有太多关系,

读书就只为了考分吗?

只是为了考分,真不必要读太多的书。

尤其是大学考试,把一些关键点掌握了,就能够及格。

这就是读书吗?

大学做什么去了?

毛主席回忆师范是说:“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他们认为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

青年人,尤其在学校,不求知,而是求婚去了,学什么学?

不求知,只求婚,恐怕就是大学流行的生活。

实在不可取。

现在的初高中可能都有这种现象。

他们好像不恋爱反而不正常一样。

那种强烈程度,让家长和老师根本无法管。

校园是求知的地方,不是求婚的地方。

前面我写过了毛主席的求知过程。

我们再看看陈独秀的求知经历。

陈独秀出生1879年10月9日。

当时的中国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清朝进行洋务运动的中期。

洋务运动以魏源《海外图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为指导思想,进行的一次,富国图强运动。

这个时期内,陈独秀开始修习四书五经。

17岁考中秀才,撰文《扬子江形势论略》。

他是天才,还是勤奋?

勤奋是肯定的。

为了考察日本为什么会强大。

他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熏陶。

1901年,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参与成立东京青年会。

这可不是什么研究家庭与爱情的学会,这是研究变革中国的学会。

是进行了爱国主义演说的学会。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回国后,在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与毛主席的经历相似,也当过老师,毛主席也当过。

紧接着,就是做大事。

我们学不了的大事。

这个时间,他差不多三十岁。

风华正茂的时期,正是激扬文字的时代,

我们为什么要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呢?

子苏感悟:

我们影视片中,爱情的宣传,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爱情故事的宣传,还是应该保守一些的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80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