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郭嘉还是荀彧说出的“十胜十败”于袁绍呢?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到底是郭嘉还是荀彧说出的“十胜十败”于袁绍呢?谢谢了,大神帮忙啊,第1张

十胜十败论,即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

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扩展资料: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参考资料:

郭嘉-

在 历史 题材类影视剧《新三国》中,我们会发现姓荀的厉害谋士很多,比如:荀彧、荀谌、荀攸、荀顗,他们共处于同一时代,但我们又分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了解他们的具体事迹。下面我们就一起穿越来到三国时期魏国的颍川郡,向当地的耆老打听一下荀彧、荀谌、荀攸、荀顗的情况。当地耆老告诉我们:荀彧和荀谌是兄弟,荀彧的几个兄弟都非常有才华,尤其以荀彧和荀谌的名声最为响亮,而荀攸是荀彧的本家侄子,荀顗是荀彧的亲儿子,他们四个人算是当时颍川荀氏中比较厉害的人物,名声响当当,有关他们的事迹实在太多了。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如今的河南许昌)人。荀彧是战国时期名人荀子的后人,其家族便是 历史 上有名的颍川荀氏,他的父亲曾担任过济南相,他的叔父曾担任司空,是个典型的官二代。荀彧年少时期就很有才华,被南阳名士何颙赞誉为具备“王佐之才”的人。公元189年,年仅26岁的荀彧被本地官员推举为孝廉,前往洛阳担任守宫令,也就是专门掌管皇帝笔墨纸砚的官员。此时荀彧的侄子荀攸也因才华出众在,在朝廷担任黄门侍郎的官职。公元189年是东汉朝廷的一个多事之年,当年东汉朝廷发生“灵帝去世,少帝继位”、“何进被宦官杀于宫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董卓带兵入京”、“董卓鸩杀何太后”、“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等事件。

袁绍因董卓擅自废立皇帝而与董卓交恶,之后又害怕被董卓所害,于是悄悄逃出洛阳,前往渤海郡。荀彧也因董卓擅行废立而对朝廷已失去信心,于是辞官回到颍川老家。荀攸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也因董卓专权而与人密谋准备刺杀董卓,结果消息泄漏被捕入狱,直到董卓被吕布斩杀后,方才得以出狱,随后因对朝廷不抱希望,于是也辞官回了颍川老家。袁绍到达渤海后,便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并被推举为诸侯联军的首领。我们都知道,诸侯联军虽然以诛杀董卓匡扶汉室为名起兵,但实际上都在考虑自己心里的小九九,随后便不欢而散。而此时的荀谌因仰慕四世三公家庭出生的袁绍,于是投入袁绍麾下,成为袁绍的主要谋士之一。

公元191年,在荀谌的游说下,冀州牧韩馥主动将冀州让给了袁绍,使得袁绍成为一名真正的诸侯。此时的荀彧为躲避战乱,也举家迁往战乱较少的冀州。在荀彧到达冀州后,袁绍立马将荀彧邀为上宾,荀彧和弟弟荀谌一起成为袁绍的首席谋士。在与袁绍的交往中,荀彧渐渐发现袁绍并非成事之主,于是劝说弟弟荀谌和自己一起离开袁绍。但荀谌却不认同荀彧的观点,认为袁绍出自四世三公世家,威望和人品都很出众,是一位值得辅佐的主公。兄弟俩谈不拢,于是只能分道扬镳,最后荀彧带着自己的家眷离开袁绍,转而逃奔了仰慕已久的曹操,当时荀彧29岁。

当曹操看到大名鼎鼎的荀彧前来投靠自己,大喜过望,立即任命荀彧为司马。此后曹操但凡有军国大事,都首先要和荀彧商量,并将荀彧比作是自己的张良。在荀彧的辅佐下,曹操成功击败了自己队伍中的反叛分子,稳定了兖州,成功扩大了实力。公元196年,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亲率大军前往洛阳,将汉献帝刘协接到许县,从此曹操具备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之后荀彧向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包括他的侄子荀攸以及大名鼎鼎的钟繇、戏志才、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自此开始荀彧与其侄子荀攸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之一。

在曹操将汉献帝刘协接到许县以后,荀彧便很少随军出征,一般都是坐镇后方,使曹操外出征战无后顾之忧,但曹操所有的战略方针,都是荀彧参与制定的。而他的侄子荀攸却与荀彧恰恰相反,因为荀攸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所以每逢曹操出征总要带着荀攸作为军师。当时的情况是:荀彧协助曹操主内,而荀攸则协助曹操主外,叔侄俩成为曹操最为倚仗的人之一,在曹操阵营之中,颍川荀氏一门的地位格外显贵。此后,曹操按照荀彧等人的建议,依次收服张绣、击败吕布、平定徐州,逐步由弱小变为强大,成为实际据有兖州、徐州、豫州等州的较大诸侯割据势力。

此时荀彧的弟弟荀谌依然忠心耿耿地跟着袁绍,在袁绍麾下担任长水校尉的官职,此时袁绍已经击败公孙瓒,成为据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的割据势力,实力远远胜于曹操。公元200年,也就是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的争霸战役——官渡之战正式开始。曹操在荀彧、荀攸、许攸等人的辅佐下大败袁绍,此后袁绍逐渐退出 历史 舞台,而在袁绍麾下担任长水校尉的荀彧在官渡之战后也不知所踪,消失于茫茫的 历史 浪潮之中。

荀彧此后一直在曹魏阵营辅佐曹操,被曹操册封为万岁亭侯。公元212年,功成名就的曹操打算让汉献帝加封自己为魏国公,并赐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而荀彧却认为曹操不该如此,因此与曹操产生间隙,同年荀彧忧虑而亡,时年仅五十岁。荀攸此后也一直在曹魏阵营辅佐曹操,被曹操册封为陵树亭侯。荀攸做事低调而周密,给曹操提出的计谋灵活多变,因此深受曹操信赖。公元214年,荀攸在跟随曹操攻打东吴的途中去世,曹操为此非常伤心,荀攸后来被供奉于曹操宗庙之中。

荀顗,字景倩,是荀彧的第六个儿子,也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荀顗自小就很听话,名声也很好,长大后博学多才,做事周密低调,在当时很有名气。荀顗因为父亲荀彧的功绩而被朝廷任命为中郎。公元239年,司马懿和曹爽被魏明帝曹叡托孤,成为曹芳的辅政大臣。因为司马懿曾经与荀彧交情很好,并且司马懿还是因为荀彧的推荐而仕官,所以在司马懿在成为辅政大臣后,便大力提拔荀顗,先是提升为散骑侍郎,之后又升为侍中专门为曹芳讲学。此后荀顗又被提升为骑都尉,并册封关内侯。荀顗与司马家关系很好,在司马懿与曹爽争权时,荀顗自始至终是司马家的支持者。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以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为首的司马家族代替曹爽家族成为魏国的实际掌权者,随后荀顗被加封为万岁亭侯。此后荀顗不断加官进爵,到魏元帝曹奂时期,荀顗又被提升为司空,并册封为乡侯。在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称帝后,荀顗被任命为司徒、太尉、侍中、太子太傅。司马炎执政期间,荀顗与贾充一起力推司马炎次子司马衷为太子,并称赞贾充之女贾南风“姿德淑茂”,上书建议让贾南风做司马衷的太子妃,此事成为当时的一大笑话。公元274年,荀顗去世。

荀彧有几点天然优势:

大世家,有名望,且二荀名声在外;

有才能,结交圈子广,自身修养良好;

忠心汉室,忠君思想影响周围的其他人;

历史上其实有很多优秀的伯乐,但是真正出名的也就这些,荀彧就属于被举上台面的一个代表,其实曹操发现人才如许褚,就是听说有个猛人很厉害,具体听谁说的不得而知,但是能推荐许褚的也算是伯乐了,只是没有荀彧出名而已。不是否认荀彧很牛,只是其实有很多的人都有荀彧这样推荐人才的成功案例;

我对三国没什么研究,只是个人的一点想法,肯定不全面或者有谬误,望轻喷。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后辅佐曹操,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 - 生平

荀彧东汉末年州牧割据,他先依附袁绍 ,度量袁绍不能成大事,于191年投奔东郡太守曹操 , 曹操大喜过望盛赞其为:「吾之子房(张良)也。」遂任为奋武司马,时年二十九岁。 一年后再为镇东司马。194年 ,当曹操征陶谦时, 陈宫与张邈背叛曹操 ,迎接吕布 。当时荀彧守鄄城 , 郭贡率数万兵来到城下,郭贡求见,荀彧亲自出城见面, 夏侯惇虽劝阻,但荀彧认为郭贡口和心不和,果然成功令郭贡撤走。荀彧便与程昱 、 夏侯惇力保三城,令曹操有能力反攻吕布。

196年8月 ,荀彧提出迎汉献帝到许昌 ,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增。 不久就任侍中,守尚书令 ,参与军国大事,多次出谋画策,也举荐了荀攸 、 钟繇 、 郭嘉 、陈群 、 杜袭 、 司马懿 、 戏志才等谋士,建立起一个阵容强大的智囊团,成为曹操集团中首席谋士。 其间劝阻了曹操北伐袁绍,认为应先讨伐吕布,曹操遵从。 官渡之战前, 孔融曾对荀彧表示担心袁绍势强,但荀彧一一分析袁绍君臣之错,后来正如他所预料。 200年 ,在曹、袁对峙于官渡, 曹操因缺粮而想撤退,但荀彧以一信令曹操下定决心,最终击败袁绍 。被封为万岁亭侯,食邑一千户。 其间劝止曹操南征刘表 、复置九州之事。

212年 , 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 ,但荀彧仍忠于汉室 ,站在献帝的立场,所以提出反对。 曹操虽然口头答应不作魏公,但心头不忿,荀彧以忠于汉室立场提出反对。 曹操答应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曹操对荀彧不悦。 不久之后,曹操军至濡须,正好曹操南征孙权 ,派荀彧到谯犒军,任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忧郁而死。 另有一说,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食盒,打开后却空无一物,荀彧知道自己不为曹操所容,于是服药自杀。时年五十,谥为敬侯。 第二年,曹操升任魏公。

荀彧 - 出仕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荀彧 - 佐曹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颖川、陈留而还。乡人留者多见杀略。明年,太祖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彧常以司马从。

荀彧 - 拒吕

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翅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疑惑。或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太祖乃止。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布败走,兖州遂平。

荀彧 - 献策

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逼、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彧劝太祖曰:“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钟繇”。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太祖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

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擒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仪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荀彧六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克?、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太祖复次于河上。绍病死。太祖渡河,击绍子谭、尚,而高干、郭援侵略河东,关右震动,钟繇帅马腾等击破之。语在《繇传》。八年,太祖录彧前后功,表封彧为万岁亭侯。九年,太祖拔邺,领冀州牧。彧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太祖将从之,彧言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旦生变,虽有(善守)[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太祖遂寝九州议。

是时荀攸常为谋主。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太祖之征袁尚也,高干密遣兵谋袭邺,衍逆觉,尽诛之,以功封列侯。太祖以女妻彧长子恽,后称安阳公主。彧及攸并贵重,皆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余财。十二年,复增彧邑千户,合二千户。

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荀彧 - 忧薨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恃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子恽,嗣侯,官至虎贲中郎将。初,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文帝曲礼事彧。及彧卒,恽又与植善,而与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恽。恽早卒,子甝、霬。以外甥故犹宠待。恽弟俣,御史中丞,俣弟诜,大将军从事中郎,皆知名,早卒。诜弟顗,咸熙中为司空。恽子甝,嗣为散骑常侍,进爵广阳乡侯,年三十薨。子頵嗣。霬官至中领军,薨,谥曰贞侯,追赠骠骑将军。子恺嗣。霬妻,司马景王、文王之妹也,二王皆与亲善。咸熙中,开建五等,霬以著勋前朝,改封恺南顿子。

荀彧 - 演义记载

荀彧荀彧初为袁绍手下,因见其难成大事,遂携其侄荀攸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荀彧 - 荀令留香

史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之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荀令君:因为荀彧领尚书省十数年,故时人尊称他为“荀令君”或“荀令”。

荀彧 - 人物评价

陈寿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攸传》注引《傅子》

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钟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闻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荀令君之仁,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

《后汉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筭有所研簄,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韂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公业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逼,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夡疑心一。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如下: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易中天认为,荀彧是“有理想的律师”,也就是虽然在曹操帐下效力,但是大是大非还是很清楚的,不像一般的律师一样,只会帮别人打官司,不管对错。荀彧虽然在曹操手下效力,但是不希望看到曹操权力过大,危及汉室,所以反对曹操峰魏公,晋魏王,因而被曹操铲除。

刘晔。

《三国演义》第十回说到程昱举荐的郭嘉,郭嘉随即举荐光武嫡派子孙刘晔。

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扩展资料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们大多不愿抑强扶弱而且狡猾残暴。扬州当地有郑宝、张多、许干等人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才能和力气都很突出,为当地人所忌惮。

当时郑宝想掳略百姓渡过长江到江南地区,看中了刘晔是当地的高族名人,想要强逼他倡导这个计谋。刘晔知道后很害怕,但都没有被郑宝找到。此时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去见使者,论及当前时势,并请使者在他那里停留数日。

郑宝于是带数百人带着牛和酒迎接使者,并等待刘晔。刘晔则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并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机会杀掉郑宝。

但郑宝原来不好酒,并且很留意他们,令那人不敢下手。刘晔于是亲手用佩刀斩杀郑宝,并斩他的头下来,向他的部众恐吓:“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部众见此都很震惊和害怕,跑回营舍。

当时营中尚有精兵数千,刘晔为防他们作乱,即骑郑宝的马匹到郑宝的营门前,向一些首领陈说祸福利弊,最终众人叩头迎纳刘晔。刘晔入营后安抚群众,令众人归服,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但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拥兵,与是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庐江太守刘勋。

没错,荀彧是心向汉室的,那么谁代表汉室呢?唯有汉献帝,汉献帝在哪里,哪里就是汉室,荀彧要忠于汉室,就得和汉献帝在一起。荀彧是在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的那一年,被举为孝廉,又在同一年董卓惑乱朝纲时弃官回家,乱世之中荀彧为了家族生存,需要寻找一个明主,可是在公元190年的时候,放眼天下,谁才是乱世明主呢?谁才是符合荀彧心向汉室的主公?荀彧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一年,关东州郡十一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同时还有河内太守王匡、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奋威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有幽州牧刘虞、降虏校尉公孙瓒、徐州牧陶谦、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等等,荀彧要投靠谁呢?谁才能匡扶汉室呢?

荀彧首先投靠的是同乡人冀州牧韩馥,可他刚到冀州时,韩馥已经被袁绍取代,荀彧的弟弟荀谌及同郡的老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但荀彧发现袁绍并非明主,因此离开,为什么荀彧觉得袁绍不是明主呢?因为当时袁绍的政治主张是另立皇帝,废除董卓立的汉献帝刘协,改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袁绍如此做法,和董卓又有什么区别呢?皇帝代表着一国之根本,岂能随便废立,另立皇帝等于动摇国本,袁绍的政治主张与荀彧的政治理想相差甚远,因此荀彧选择离开。

荀彧离开了袁绍,就选择了曹操,为什么选择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与其它的诸侯不一般,其它的诸侯在忙着抢地盘,争利益的时候,曹操在不顾个人安危的讨伐国贼董卓,公元191年的曹操,算是天下少有的贤臣,以匡扶汉室为已任的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十一路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除了孙坚之外,只有曹操不顾个人安危,发兵攻打董卓,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反观其它诸侯,天天设置酒会,分取利益和地盘,这样一比较,唯有曹操是匡扶汉室的代表。

荀彧被举为孝廉的那一年,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两人同朝为官,估计也认识。再往前,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不畏强权,敢于对犯法的宦官家属动手,这叫鼎公执法。曹操任议郎时,不惧压力,敢于为前朝正直大臣窦武、陈番翻案,这叫直言纳谏。曹操的种种言行,显然得到了荀彧的耳闻并赞赏,但荀彧投靠曹操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迎回汉献帝,重振汉威。

而这一点曹操听从了,不但听从了,而且对待汉献帝的态度毕恭毕敬,跟和平时期臣子对待皇帝的态度没什么两样,这才是荀彧最赞赏的地方。迎回汉献帝之后,荀彧才有施展理想的地方,从此之后,曹操在外征战,荀彧在朝堂上主事,曹操主外,荀彧主内,为了共同的理想---匡扶汉室而努力。

至于刘备,公元190年到191年,刘备还在青州平原郡的平原县做县令,一个县的县令,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吏,跟上面的十几路诸侯是无法相比的,也没有多少人认识刘备,这个时候的荀彧根本就看不到刘备,或者说根本就不认识刘备。至于说荀彧后来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呢?比如说刘备打下荆州后,开始有地盘,原因很简单啊,汉献帝在曹操那里,汉献帝才是正宗的汉室,也是东汉帝国名正言顺的皇帝,有着名正言顺的皇帝不投靠,去投靠刘备,荀彧又不是傻子。

曹操手下主要有六大谋士,为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

第一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

第二荀彧,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第三司马懿,三国时魏国大将。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第四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

第五荀攸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曹操评价荀攸说道:“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第六程昱勇略过人,刚戾傲慢,由于性子太直,虽然曹操能容忍他,但他私下的人缘很差,甚至有人曾诬告他谋反,但曹操反而待他愈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033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