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全诗及它的意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全诗及它的意思,第1张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意思为:

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花①

宋柳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对酒当歌,⑤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一

这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 ,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 ”,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 ,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 ,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赏析二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其中这一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当时的北宋时代被广为流传,成为当时爱情词作的代表之作。

这是思念情人的词,表现了柳永在离别情人后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相思之情,笔端情感历历,词人将一己之愁绪尽情投洒到客观物象中,使物皆著我之色彩,写得一往情深,荡气回肠。

柳永性本疏狂,仕途既已蹭蹬不遇,而情场又失意,遂以一醉放纵疏狂。然当"对酒当歌"之际,"人生几何"之叹又起,则追求快乐反得伤感,"强乐还无味"一语,伤心备至,亦冯延巳所谓"酒醒添得愁无限"也。

"衣带"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二语。"为伊消得人憔悴",浑然道出一派无怨深情。其对爱情执着无悔之意,尽见乎此。语决绝而情深妙,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冯延巳"不辞镜里朱颜瘦"之语相类,写出人类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在经历种种迷惘和痛苦之后的彻悟之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上卷: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诈也。

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一书中关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立业、治学三境界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夫到处,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王国维谈成就事业,谈做学问真是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啊!其深刻幽邃岂非仅限于词话?!

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王国维先生的睿智和才思,不能不赞叹其国学之精深,见解之独特。世间做事业、做学问者如果都能深深了悟这立业为学的三境界,不要未上高楼就叹息止步,鸣金收兵,败下阵来。要坚韧不拔,敢于傲视苍穹,敢于“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领略到“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奇瑰意境,才能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高妙旨趣。

文章主要引名诗句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言简意赅,言约意丰,意近旨远,宏论精深,很有力量。可谓诗论词话之精典

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年代:宋 作者: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铃铛咽是说铃铛不再那么清脆了,百花凋是说众花凋零,这两句渲染了凄苦的氛围。人影渐瘦其实是在说人渐渐消瘦,与“衣带渐宽”有些相似,鬓如霜是说头发都白了,这些变化自是因为愁苦。而下面几句交代了愁的原因,因为爱的太深,所以一生都觉得很苦,痴情只为无情苦就像多情总被无情伤,付出的真心换回冷漠自是很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19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