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更易患此病。其表现通常是清晨下地的第一步疼痛厉害,活动几分钟后缓解。跟骨骨刺、足底脂肪垫萎缩、足底跖腱膜劳损等均可引起脚后跟痛,特别是在伴有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等影响微循环的疾病时,更易发生。
减少脚后跟痛,首先应尽量少站立、少走路,尤其不要走鹅卵石路,让足跟部充分休息。其次,避免穿硬底的鞋子,鞋跟最好在2~3厘米厚,松紧要合脚。
温热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缓解脚后跟痛。比如将足部置于有加热作用的电暖气、电手炉等设备上,对于缓解疼痛很有帮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尤其是用中草药熏蒸浸泡患足,也可以起到舒筋活血、消淤止痛的作用。
引起脚后跟疼的原因
5,其他引起脚跟疼的原因,比如急性损伤,局部软组织受伤,跟骨骨折,必然可能引起疼痛。比较少见的跟部无论是骨头还是软组织长肿瘤,包括良性、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脚后跟疼。恶性肿瘤可能在很早就开始出现疼痛,良性肿瘤可能要长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疼痛,剩下再少见一些就是炎症,像感染性炎症或者非特异性炎症、结核等都可以引起脚跟疼痛。
足跟痛的处理方法
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脚后跟疼痛,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足跟蹠面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加重。
足跟疼康复方案
1踩网球
训练:2-3min/次,2-3次,间歇60s
要点:a 患侧足踩在网球上前后滚动
b 滚动速度要慢,足底有一定疼痛感
2拉伸比目鱼肌
训练:20-30s/次,3-5次,间歇15s
要点:a患侧脚面直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向前顶
b 全身放松,依靠身体重力拉伸腓肠肌
3滚压小腿三头肌
训练:1-2min/次,2-3次,间歇30s
要点:a 利用身体重力调整滚压的力度,滚压小腿内侧、外侧及后侧
b 患侧滚压时动作缓慢,有轻微的疼痛感
4足趾抓地练习
训练:45-60s/次,2-3次,间歇60s
要点:a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b 患者足趾尽力抓地,足弓隆起并在末端保持
5单脚提踵
训练:12-15次/组,3-5组,间歇30s
要点:a 保持身体平衡,身体放松
b 患侧膝关节伸直,脚后跟尽量上抬
6脚尖站立行走
动作要点:用脚尖站立,每天行走5分钟,在行走时脚跟不能着地。也可以使用脚踏车赤足练习。
人们的身体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虽然说一些不适症状是暂时性的,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身体所产生的一些不适症状,往往都是传递出来的一种信号,代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存在异常的病理性因素。因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出现脚后跟疼这种不适,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脚后跟疼的发生并不是忍一忍就会好的,因为该疼痛不适症状很有可能代表以下 健康 问题的产生:
1、跟骨骨刺
老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脚后跟疼的现象,就需要及时警惕到跟骨骨刺这种疾病的发生。跟骨骨刺的发生,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该部位的软骨受到了异常的磨损、破坏,使得骨头本身出现硬化、增生以及修补等改变。跟骨骨刺是自然的老化现象。
虽然说老年人是跟骨骨刺的主要发病人群,但是相关临床表明,现如今很多的年轻人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使得自身受到骨刺的危害,严重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
2、跟骨骨膜炎
脚后跟疼的发生,还有可能代表跟骨骨膜炎这种疾病的出现。跟骨骨膜炎的出现,主要是骨膜以及骨膜血管发生扩张、充血、水肿或者是骨膜下出血等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炎症性改变所引起的应力性骨膜损伤、化脓性细菌侵袭、骨膜增生等,都是促使跟骨骨膜炎出现的病因。
3、跟骨滑囊炎
跟骨滑囊炎也是引起脚后跟疼出现的病理性因素之一。跟骨滑囊炎就是指滑囊发生了急性,或者是慢性炎症性病变。长期、反复、持续的摩擦和压迫,是导致跟骨滑囊炎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人们如果长期穿着不适宜自己的鞋子,那么受到跟骨滑囊炎危害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自然就会出现脚后跟疼的状况。
4、跟骨骨骺炎
跟骨骨骺炎是跟骨部位的骨骺因为承受到反复的牵拉,使得该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性病变所造成,患者会出现局部水肿以及疼痛不适的症状。处于生长发育期阶段的青少年以及儿童,是跟骨骨骺炎的主要发病人群,而且身体过度肥胖以及运动量多的情况发生,受到跟骨骨骺炎危害的几率会增加。
及时查明引起脚后跟疼疼的根本原因,再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缓解或者是消除脚后跟疼的效果。
当人们长距离走路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脚底疼痛的情况。并且这种疼痛在早晨起来的时候加重,活动一会儿反而减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足跟痛。对于这个病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迁延不愈。对于它的治疗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
足跟痛
足跟痛其实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它是脚后跟四周的韧带、筋膜、滑囊等组织受到反复的磨损,而产生的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脚后跟疼痛的症状。
这些疾病包括足底筋膜炎,跟骨刺,足底脂肪垫炎,滑囊炎,跟腱炎等。引起它们出现症状的原因其实都差不多,所以治疗起来也就一个样。
如何治疗足跟痛
1对于足跟痛的治疗,首先要休息,这是治疗它的基础。减少走路的距离和时间,减少负重,减轻体重,让脚后感得到足够的休息。
2脚后跟可以局部的热敷。这些包括泡脚,艾灸,烤灯等理疗方式。通过局部加热,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3冲击波治疗。这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冲击波在局部造成小的损伤,反而能加速它的修复。
4药物治疗。主要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比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它们能减轻这种无菌性炎症,从而减轻症状。也可以外用扶他林,局部精准用药。效果好而副作用小。
5局部打封闭针治疗。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并且症状较重,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局部封闭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见效比较快。
6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可以选择小针刀,甚至做开放手术。
这么预防它的发生
1穿的鞋子一定要宽松柔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于脚后跟的摩擦和压力。可有效地起到预防作用。
2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活动量,不可以因追求数量而多走路。
3平时保护脚后跟,防止不必要的外伤或冷刺激。
4可以加强脚部锻炼。增强脚后跟四周软组织的强度,增加抗病性。可以用脚趾抓毛巾,踩网球,拉伸脚底韧带等方式。
对于脚后跟疼痛的治疗,就是上面我所总结的这一切。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最近也是脚后跟疼,特别是早上起来脚后跟踩下去很痛,走走就好了,经医生拍片检查是足底筋膜炎,它常见的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医生的建议是:1 平时的鞋子最好是坡跟或者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以均匀分散足底的压力。2 平时多做拉伸运动,比如在仰卧的情况下,用皮带把脚拉上去进行拉伸,两支脚轮流做,在拉伸感比较强的位置保持10秒。
也看到很多人分享说用脚底踩网球的方法来恢复。我现在每天在锻炼,希望尽快恢复!
有过,一年二次体检,没有大问题。就是缺钙。足跟疼过一段时间,买双底软点的鞋,继续走。慢慢就好,补钙还是食补,我现在好了。
缓解脚跟疼的几个锻炼方法:
1、推墙压腿。保持双手伸直,手掌推墙,双腿前后分开约一步半的距离,两脚脚尖向前,脚跟贴地。前腿成弓步,后面小腿后肌有拉扯感为宜。维持30~60秒,每日两次,能强化小腿肌肉,降低脚底压力。
2、拉毛巾。坐在床上,腿伸直,双手持毛巾,毛巾绕过一侧脚掌,将毛巾拉向自己,维持30~60秒后换腿。此动作有助强化小腿肌力。
3、脚底滚球。脚踩网球,将网球沿脚跟、脚弓一直滚至前掌,重复滚动5~10分钟,力量不要太大,感到轻微酸痛即可。此动作可帮助伸展足底筋膜,使之恢复弹性,还能按摩痛处,有轻微舒缓作用。
4、脚尖走路。踮起脚尖至最高点,保持平衡后,步行15步为一组,每日3~6组,可帮助训练脚掌下小肌肉及小腿肌力,辅助足底筋膜支撑足弓。
需要注意的是,当脚跟出现红肿、发热,且越走越疼,或者疼痛部位不只脚底时,可能是创伤、运动过度等引发软组织急性发炎或尿酸高引起的急性炎症,不宜自行伸展,应及时就医。
扩展资料:
因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患背部疾病、流产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320名工人跟踪调查了12年。结果发现,与坐着工作的人相比,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男性患心脏病风险增加39%,女性患心脏病风险增加80%。因为长期站立时,腿部血液向下流动,身体下半部分压力使得心脏血液循环变差。
专家表示,降低危害的方法就是站一会儿要活动一下身体,这样肌肉运动时挤压血管,有助血液回流。建议每半个小时移步走走,也可以练练办公室瑜伽。
人民网-老年人脚跟痛?4妙招缓解疼痛
人民网-久站比久坐更伤心来看看你中招了么?
提踵动作就是抬起后脚跟。提踵可以锻炼小腿肌肉,对小腿起到塑形作用。
提踵锻炼方法:
锻炼者站在台阶上手扶住墙单腿提踵,一只脚提踵10次后再换另一只脚。双脚做完为一个循环,连续做3到6个循环,中间不休息。
提踵动作过程:
提踵动作也就是抬后脚跟。脚后跟抬起的最高点要高,脚后落下的时候也要发力,落下最低点要低于台阶水平面。
现在有很多人在咨询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专家认为脚后跟疼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是因为鞋子不合适导致脚后跟疼,有些人可能是出现了韧带发炎,还有可能是患有跟痛症,所以说脚后跟疼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对于不同情况的脚后跟疼,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这是大家应该要注意的。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脚后跟疼的原因。
许多老年朋友有脚后跟痛的经历,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按摩后会逐渐缓解,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造成脚后跟疼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
由于跟痛症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老年人认为这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因此无须治疗,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跟痛症的人来说,一般休息、理疗、封闭、消炎镇痛药等均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学者认为:对于无外伤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症可能是其骨质疏松的警示,因为骨质疏松可以最早在跟骨表现出来。
脚后跟痛者当心犯跟痛症
坐久了站起来时脚后跟痛,站久了走起来脚后跟痛,没有拉伤也没有扭伤,没有肿也没有破,为何脚后跟如此痛不少中老年妇女在骨科门诊中或疼痛科门诊中常常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现了骨质增生,其余一切正常。其实,这是一种病症。学名叫跟痛症。
韧带发炎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长时间穿高跟鞋站立腿很疼,脚后跟很酸,可以通过 以下方法调整,获得更舒适的感受
一。当高跟鞋的高度上升到6-8厘米时,走路时身体重心会自然上移。一项研究发现:如果7厘米的高跟鞋走2小时,脖颈僵硬度会上升22%,所以不建议长期面对电脑的人们穿6-8厘米的高跟鞋,这样只会让脖子越来越累!
较舒服的穿法:每穿2小时高跟鞋就把鞋子脱下来让双脚休息15分钟,做些中度脚部按摩,重点按压可缓解肌肉紧张度的、位于脚掌前1/3处的涌泉穴。另外,如果鞋跟高度在6-8厘米之间,不要戴过重的项链,以免脖子受压过度。
二。鞋跟超过8厘米,身体重心会在走路时不断上移。有研究发现:常穿8厘米以上高跟鞋的女性经常会产生神经性头痛、眼痛,视网膜压力会比平均水平高25%。
较舒服的穿法:如果实在喜欢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建议你一定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绿色蔬菜,为视网膜提供充分养料,以免在大强度的工作后视力突然下降。另外,千万不要在穿超高跟鞋的同时佩戴隐形眼镜,以免产生神经性眼痛。
三。鞋头较方的高跟鞋
方跟和坡跟高跟鞋对健康的影响相对小些,它们能帮身体维持一定的平衡性,不会让你因大强度的工作产生眩晕感。但方跟和坡跟高跟鞋重量较大,会为脚面带来较大压力,经常穿着,会让你下肢浮肿、发胖!
较舒服的穿法:多多敲打腿部经络,重点敲打位于大腿外侧的胆经和位于小腿肚上的膀胱经,每天敲打2-3次,直敲到微微发痛、发汗为止。经常敲打腿部经络,能加快下肢脂肪的代谢速度,帮你排出双腿毒素!
四。鞋头较方的高跟鞋
方跟和坡跟高跟鞋对健康的影响相对小些,它们能帮身体维持一定的平衡性,不会让因大强度的工作产生眩晕感。但方跟和坡跟高跟鞋重量较大,会为脚面带来较大压力,经常穿着,会让你下肢浮肿、发胖!
较舒服的穿法:多多敲打腿部经络,重点敲打位于大腿外侧的胆经和位于小腿肚上的膀胱经,每天敲打2-3次,直敲到微微发痛、发汗为止。经常敲打腿部经络,能加快下肢脂肪的代谢速度,帮助排出毒素!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一种病症。学名叫"跟痛症"。跟痛症是指多种足跟部疼痛综合症,主要指足跟底面疼痛,目前认为有跖腱膜炎、脂肪垫劳损、神经卡压等均可造成足跟痛,其中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主要是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
跟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时有50%以上的体重是由跟骨与距骨来承担的,中老年人,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跟骨脂肪垫的萎缩、跖腱膜的弹性减弱,加上骨质疏松,当长时间站立、行走时易诱发此病。跟痛症主要为足跟底部钝痛且持续,跟腱附着处也可肿胀、压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韧带发炎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
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鞋子 中医认为其病原机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