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扫雷器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3种。滚压式扫雷器利用钢质辊轮的重量压爆地雷;挖掘式扫雷器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地雷挖出并排到车辙以外;打击式扫雷器利用运动机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
俄罗斯“娜佳”级扫雷舰
“娜佳”级扫雷舰是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远洋扫雷舰,适用于扫除磁性水雷、机械水雷等多种水雷,是一级有一定作战能力的多用途扫雷舰,现代社会,“娜佳”级扫雷舰仍是俄罗斯海军远洋扫雷舰的主力,此外,该级舰还出口到印度、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
“娜佳”级扫雷舰的电子装备,包括“顿河”Ⅱ或“低槽”搜索雷达、“鼓槌”火控雷达、MG79/89型舰壳扫雷声呐系统或MG69/79型舰壳扫雷声呐系统。
扫雷装置包括两部GKT-2触发式扫雷装置、一部AT-2水声扫雷装置、一部TEM-3磁性扫雷具。
自卫武器包括两座四联装SA-N-5/8“圣杯”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两座双联装30毫米AK230舰炮(或两门30毫米AK306舰炮)、两座双联装25毫米舰炮、两座RBU-1200固定式反潜火箭发射装置等。
基本参数
标准排水量: 804吨
满载排水量: 873吨
全长: 61米
全宽: 102米
吃水深度: 36米
最高速度: 16节
在扫雷的过程中,对同一特定局部的处理,不同的玩家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所耗费的时间却不相同。为了缩短整局完成的时间,我们有必要在每一个局部对操作进行优化,避免无效的点击和移动。这样积累下来的时间节省是很可观的。对某一个局部而言,是采用最少移动还是最小点击的方法一直争论不休。从全局来看,必然鼠标移动距离是第一需要压缩的元素,而点击数量则次之。因为有人鼠标操控灵活,有人鼠标点击很快,所以没有必定最优的操作方法。
但从时间因素上综合考虑一下,鼠标点击只需要一个手指按下,所费时间取决于手指灵敏度和鼠标键程,而鼠标移动定位则需要数个手指乃至手腕甚至小臂来完成,同时还需要眼睛配合移动距离,有一个启动和刹车的过程,太慢的话浪费时间,太快的话准确性又得不到保证。所以我认为单纯的鼠标点击、鼠标移动都不应是费时的计量单位,真正的费时计量单位应该是定位的次数。因为点击毕竟要定位之后才能生效,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定位,所以我提出下面的“局部最优化操作”概念。
『局部最优化操作』
在使用最少的定位次数完成某个局部。
完成一个局部的概念是打开本局部所有非雷的格子,而不是标出所有雷。
『局部最优化操作原则』
在一次操作中,所获得3BV数必须大于标雷个数。
所谓一次操作是指由标雷后双击组成的一组操作。
获得3BV数就是你每次双击打开的格子,以及左键单击点开的格子,每个都是一个3BV。
基本上可以将其理解为,标n个雷就必须能开n+1乃至更多个格子,如果标了n个雷开不到n+1个格子,标雷就是失败的,不如直接点开非雷格子。也就是无助于按原则打开格子的雷坚决不能标,在处理一个局部的时候,优先进行能打开最大格子数的操作,能获得更多的参考信息,也可以更快的解决整个局部。
也可以将其编成口诀记忆,“标一开二、标二开三、标三开四”,这是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关于猜雷
猜雷从技术上说是不严谨的.但为了追求速度 以及思路 操作的连贯性 我们经常会采用猜雷.
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封闭地带四选二 数字小的一边反而是雷的概率更大(不知能否理解..) 开放地带的猜雷虽无必然规律 但可从概率入手 数字大的周围是雷的概率大 反之亦然(实际剩余雷数=数字-已判断雷数).另外 在平行数列或其他局部中.数字1的边上是雷的概率最大 猜雷时可参考此条.套边 点角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手段.另外对毫无规律可言的2选1,3选1则按照永远坚持一种猜法的原则 总有几次会对的.猜并非完全盲目之举 要迅速判断周围已无可判断之处 并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相对概率较大的猜点.猜无非两种方式:猜雷和猜空 具体如何选择参见左键与右键的第二原理.一旦决定猜就要坚决果断 尤其猜空的时候 要对该空的数字有迅速反应能力 猜得的2 3 4等具体数字分别说明什么 以决定后续的操作步骤.
扫雷器的原理
按其作用原理分为机械扫雷器和爆破扫雷器2类。①机械扫雷器主要有滚压式、打击式和挖掘式3种,挂装在坦克和专用扫雷车辆的前面。滚压式扫雷器依靠滚轮的重力引爆地雷;打击式扫雷器依靠高速旋转的辊甩动链条对地面的打击引爆地雷;挖掘式扫雷器依靠犁刀将地雷犁出地面并推至通路以外。②爆破扫雷器有用于开辟步兵通路和开辟坦克通路的2种,都是依靠炸药的爆炸作用引爆地雷或使其失效。装药形式有刚性直列装药、柔性直列装药、集团装药和串联集团装药等,并多以火箭将其拖带或推送至地雷场中开辟通路。
我的最好哦!
中国T43级扫雷舰
1954年仿制苏式T43型扫雷舰,国内代号6605型,60年代进行国产化改造,国内代号6610型。共建造该舰38艘。1953年根据中苏“六四”协定,首先由苏联原装进口了4艘(6605型)后,由苏方提供材料图纸在武昌造船厂组装(6610型),建造工程直到80年代末期才停止。
简介:1953年根据中苏“六四”协定,有偿转让“T-43”级基地扫雷舰给中共,首先由苏联原装进口了4艘(6605型)后,由苏方提供材料图纸在武昌造船厂组装(6610型),60代曾进行“国产化”改良,并有部份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先后建造了约37艘,建造工程直到80年代末期才停止。该级舰名都以“店”字号的村庄来命名如“长辛店”、“沙家店”、“周口店”等;编号有“3XX”、“8XX”、“9XX”等。
主要任务是:确定雷区范围并将其扫除;进行侦察检查扫雷工作;在雷区开辟行道;引导低速船舶及其编队随舰前进。自第一艘6605型舰开工建造开始,至1987年12月最后一艘6610型扫雷舰交付部队为止,两型扫雷舰共计建造了38艘,其中6605型舰4艘,6610型舰33艘,在建造过程中被改造为水声研究船的6610型舰1艘。6605和6610两型军舰,成为人民海军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力扫雷舰。该级舰已陆续除役中,部份转为备役,有3艘改为测量舰,一艘改为救难舰(J-141);在役各舰除扫雷外亦兼负巡逻任务。
性能:
规格:6605型舰总长58米,型宽85米,型深37米,吃水约22米,满载排水量约570吨,主机为两台1100马力柴油机,双轴推进,最大航速14节,扫雷速度10节,续航力3800海里,自持力7天,人员编制77人。
6610型 主要改进包括正常排水量增加到570吨;总长增至约59米,这是为了增加扫雷甲板的长度,改善扫雷作业条件。而且,尾端与螺旋桨距离增加后,也可以避免扫雷索具或者浮电缆绞缠螺旋桨,可以提高扫雷作业的安全性;此外,由于采用了双轴变螺距螺旋桨和新型主机,最大航速增加至15节,而且操舰的机动性也大为提高。
装备:6605型该舰配备63式37毫米舰炮1~2座(后期的改进型称为“南方方案”,装有85毫米主炮一门),60式25毫米双联舰炮2座,145毫米双联机枪2座(部分舰只装备)。该舰还配备有BMB-2大型深弹发射装置2座,装载深水炸弹20枚。舰上扫雷装具包括MKT-2型海洋切割扫雷具2套、BAT音响扫雷具1套(另有一发声器备用),TEM-52型电磁扫雷具1套。
其中MKT-2型海洋切割扫雷具同之前引进的MT-3扫雷索一样,仅为被动拖曳式切割扫雷索,功效一样,只是型号不同。BAT音响扫雷具是一种发声扫雷具,就是在扫雷具内有一个发音器,内装电动机振动锤和振动板,扫雷舰根据扫雷需要给发音器通电,
使振动板发出强大的类似舰船航行的噪音,其半径可达100-200米,诱爆音响水雷。TEM-52型电磁扫雷具是一种“开口式”电磁扫雷具。
具体地说,它依靠两个相距较远的水下电极,利用船上发电机提供的强大电流来释放不同工况的电脉冲,使得两电极之间产生强大的闭合磁场——极为类似舰船航行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从而引爆磁感应水雷。这种扫雷方式必须利用海水作为介质来导电才能实现。
6610型装备双37毫米炮2座,双25毫米炮2座,145毫米机枪两挺,具体布局为,舰首为1座双联27毫米炮(南海方案为85毫米主炮),舰桥前平台布置2挺双联145毫米机枪,舰体中后部烟囱两侧布置两座双联25毫米炮,舰体后部中轴线布置一座37毫米炮。
作为一型扫雷舰,该舰的火力是相当强的,尤其是舰R炮的射速都很快,在近距离上颇具威胁。扫雷装备除350型猎雷声呐一部外,还有两套爆破截割式扫雷具,一套音响扫雷具和一套电磁扫雷具。其中,换用大型的MKT-1型扫雷具代替了MKT-2型中型扫雷具,扫雷宽度增加一倍。而且可以爆破雷链;电磁扫雷具改进为带有多种电流脉冲工况的TEM-52M型,扫雷范围大大提高;音响扫雷具改进为BTAK型,带有多种声脉冲工况,总的扫雷能力大幅度提高。
建造过程:1954年初,6605型舰的俄文资料共3558份,共计27530页,2711.23平方米抵达中国进行翻译复制。另一方面,苏联专家代表团于同年4月抵达中国,帮助一机部船舶局确认武昌造船厂为6605型舰的定点建造厂,并提出了武船改建的修改建议。按照协议,1、2号舰由苏联直接提供船体分段、部件半成品以及成套设备材料,武船仅负责总装。经过扩建,武船也满足了建造要求,1955年3月,6605型舰首舰于武昌造船厂开工,1955年4月上船台,1956年3月下水,1956年12月交船服役,至1957年12月19日止,4艘6605型扫雷舰先后建造完毕,交付部队。
在首舰试航后,工厂方面应海军使用部队的要求,对首舰(以及后续舰)进行了部分修改,其中包括:增加天遮;改进管系使锅炉水舱与淡水舱相通,将锅炉油舱改为燃油舱;改苏式炉灶为中式炉灶;工兵舱增设电风扇等。其中的炉灶和电凤扇问题,几乎是每型苏式舰艇来华后必经的改进项目。
在6605型舰建造期间,苏联于1956年6月将6610型基地扫雷舰的原文资料共4919份,共计25043页、总面积2582.57平方米,转交给中国方面。船舶工业局第一产品设计室对其进行了翻译复制,由武昌造船厂根据苏联转让图纸和提供的主要材料设备自编工艺路线组织生产。
经过准备,6610型舰首舰于1956年7月在武昌造船厂开工,1957年2月上船台,1958年4月下水,1958年9月13日交付海军使用,厂方编号甲65,服役后舷号为933。
此后,第一批6610舰的其余3艘先后开工建造,并于1958年底全部服役。第一批舰并不是完全按照苏联图纸建造的,而是对舰的通风系统、贮藏室、发电机设备等12个项目进行了中国化的修改设计。
1958年后,中国又向苏联订购了一批6610扫雷舰的材料设备。但是,苏联当时已经生产下一代产品,很多产品无法再提供,且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破裂,苏方撤走了专家,停止了供货。
面对这种形势,海军和一机部决定组织国内力量解决配套产品问题,并利用正在进行6610舰“适应东海条件“修改设计的机会,将国内能够提供的设备加入图纸。
这就是后来的6610“东海方案“型舰,其修改内容包括:增加空调系统,确保夏季有冷气,冬季有暖气,更新锅炉、暖气和日用蒸汽系统等,经过“东海方案“修改设计的6610型9、10号舰于1964年底交船服役。但是,由于很多国产设备一时无法生产,舰上当时还有很多缓装项目,留待以后补装。
此后,为了改变这种形势,六机部决定将6610舰彻底“中国化修改“,后来称为“65修改“;除了贯彻“东海方案“外,还对空调设备、扬弹机、通讯和雷达设备进行了改造。1966年8月,广船开工了彻底“中国化“的首舰398、399舰,两舰分别于1969年和1970年服役。
但1972年以后,由于美国在越南沿海港口、航道进行了全面的布雷封锁,反水雷战的重要性又有所提升,再加上新型反水雷舰艇尚未研制成功,国内政治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6610型舰的生产于1974年开始恢复。同时,六机部开始研究6610型舰的定型问题,定型修改设计对“65修改”进行了818项改动,包括更换新型声呐、新型调距螺旋桨等,至1981年12月,6610型扫雷舰正式生产定型,此时距首艘国产6610型舰下水已有23年。
20世纪80年代,6610型舰又进行了两次改进,第-次是对部分舰机电部位进行了改装,此前由于6610的停泊发电机组在“中国化修改“后功率大大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震动和噪声(噪声超过100分贝),影响了其下方后士兵舱乘员的休息和生活,经过加装减震设备和吸声隔音设备,最终将土兵舱的噪声降低到较为舒适的范围,此后,这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其它舰艇。第二次改进则是在舰上加装污水处理设备,并改善舱室生活设施。
扫雷坦克车体前面安装的特殊装置扫雷器的种类:第一种是犁刀式扫雷器,它的样子像个犁,用犁刀把埋在地里的地雷像挖地瓜一样,翻出地面,然后把地雷推向坦克的两侧。
第二种是盘式或滚压式扫雷器,它像旧时农村中常用的压面粉的石碾子,不过它不叫碾子,而叫滚轮。它利用圆盘或滚轮重量的压力使地雷爆炸。这种扫雷器的结构较笨重,自重在7~30吨。因此,安装运输较困难,扫雷速度也较慢。同时在起伏不平的地区扫雷时,因扫雷器的提升而容易产生“漏扫”。不过,这种扫雷器的机械强度高,在结构设计上保证触雷爆炸时,圆盘或滚轮能沿着垂直地面方向上下跳动。所以,一般能经受住8~10次地雷爆炸而不损坏。
第三种是撞击式扫雷器。它是利用钢索或链杆把地雷击炸,从而达到开辟通路的目的。这种扫雷器的优点是旋转速度高,缺点是扫雷时,尘土飞扬,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第四种是装药引爆扫雷器。它是利用自身的火药爆炸的力量来引爆地雷。
机械扫雷车是靠坦克或装甲车推动安装在车前的扫雷滚轮、扫雷犁和锤击式扫雷器在雷场中进行排雷作业的装备。机械扫雷车分为碾压式(滚压式)、犁掘式和锤击式3种。
碾压式扫雷车是在坦克前面的导向轴上安装几组扫雷滚轮或圆盘,由坦克推动前进,依靠滚轮自身重量压爆地雷。滚轮之间有扫雷链,用于引爆装倾斜杆的反车底地雷。苏军50年代装备的T-54/T-55等滚压式扫雷车属此类。
这种车的特点是机械强度高,能承受压发地雷的爆炸冲击,而且滚轮在导向轴上能灵活运动,适应在起伏度较小的地形上行驶,一般可经受8~10次地雷爆炸冲击而不损坏。但是滚轮较重,运动阻力大(如车辙式扫雷滚轮组自重达7~8吨以上);对非压发地雷无效,对在沙土、沼泽地和深土中埋设的地雷作用不佳。犁掘式扫雷车是在坦克或装甲车前安装扫雷犁,由1组带齿的犁刀和扫雷铲组成。犁刀组由驾驶员通过操纵装置控制,其作用是从土中挖出地雷并推至道路两旁。苏军60年代装备的KMT-4犁掘式扫雷车,英军奇伏坦架桥车上安装的新式工程扫雷犁和履带宽扫雷犁均起这种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