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脚后跟,包括站姿、坐姿、固定器械三种做法。
提踵
作用
主要锻炼小腿后侧的三头肌。
具体内容
一、站姿提踵
1、自然站直,收腹挺胸,保持躯干稳定。
2、吸气,尽可能高地向上提起脚跟,动作顶端稍停2秒,然后呼气,缓慢还原。
二、坐姿提踵
1、坐在训练凳上,大小腿折叠90度,向下垂直小腿,保持收腹挺胸,保持躯干稳定。
2、吸气,尽可能高地向上提起脚跟,动作顶端稍停2秒,然后呼气,缓慢还原。
三、固定器械提踵
1、坐在蹬腿机上,后背紧紧贴住靠背,双腿伸直踩住踏板,膝关节不要锁死。
2、小腿肌肉发力向上踮起脚尖,动作顶端稍停2秒,然后呼气,缓慢还原。
这个动作做不了。本身全世界都没有这个动作。从运动学上讲,这个动作也非常不合理,没有科学性。提踵是为了练小腿的,而屈膝用到的是股四头、股二头肌,对于锻炼小腿没有任何帮助,简直就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提踵的话,不屈膝,直接提踵就可以了。
一、背景及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原地转法这一教材是一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一遍一遍地纠错改正,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辩不清方位,左右混肴,有的重心不稳,东倒西歪,有的方位对了,却在转完后重重地在原地踏上一脚,有的甚至直接跳转过来,可以说学者心烦,教者上火,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我校一年级新生学习原地转法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的方向、方位、空间感觉还不准确和完善,辩不清左右。有时转动的角度也不是十分地准确。(二)、与学生身心特点有密切关系。新生入学的年龄为6周岁,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传统的讲解示范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模仿水平也不尽相同,准确理解教师的意图有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学生的下肢肌肉与关节(尤其是脚部肌肉与小关节)发育还不完善,平衡能力较弱,在脚尖与脚跟的协调用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有待加强和完善。(三)、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复杂,学生素质有高有低,本地学前教育也是以“托儿所”形式为主,几乎不涉及或缺乏有关原地转法方面的渗透与练习。
以上分析显示,(一)、(二)两项为影响一年级新生原地转法学习的主要因素,(三)项为客观因素,可忽略。同时,以前的传统讲解、示范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手段与模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原地转法这一教材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策略
为使一年级新生尽快掌握原地转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原地转法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即方位概念不清和保持身体平衡(双脚的脚尖脚跟不能协调用力)两大难点问题。
教学策略(一)、方位的认识
(1)、结合小学语文课本(冀教版)课后练习中有关方向的认识。首先在操场确定东方(早晨起来面向太阳),把东方作为起始位置,向左转即把身体转为面向北方,把北方与左边联系起来,以解决向左转时方位不正确和左转角度不是90度,转的过多或不及90度的错误认知。待学生比较熟悉的时候,再把向右转与由起始位置转向南方这一认知联系起来,然后是向后转,要经过南方转为面向西方,利用语文课本上方向的认识与方位的正确认知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正确的方位感。(2)、引导学生使用各种方法辨别左右。如两臂伸出,写字的手的一方为右方,另一方为左方。或在左/右手上画一手表,贴上贴画等各种标志物的方法来区分左右。(3)、游戏“快快乐乐认左右”,教师抬起左/右手,摸左/右耳朵,闭合左/右眼睛等,学生喊出教师所指的正确方位;或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指出或转向正确的方位,强化学生的方位感。(4)、在练习的口令运用时,加长预令间隔,如向左———转,给学生(尤其是反应较慢者)的预判留下充裕的思考时间,同时还可以利用手势指出正确的方位,以提高学生兴趣与注意力。
教学策略(二)、通过认真分析原地转法这一教材的动作要领和特点,难点在于解决双脚脚尖、脚跟的协调用力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一问题,身体转动时的平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具体的练习方法:(1)、提踵练习。脚跟离地,用脚尖支撑身体平衡,控制5—10秒钟。(2)、脚尖走、脚跟走。(3)、脚尖分开与肩宽,脚后跟抬起,半蹲,用脚尖在原地做快速踏步练习。(4)、抬左/右脚尖,抬右/左脚跟练习。(5)、跳起转圈。原地跳起后在空中向左/右转体,转体一周以上为合格,落地时注意安全。(6)、转体练习。先练单脚转体,以脚尖或脚跟为轴,向左/右转体。在此练习的基础上,以脚尖与脚跟协同为轴向左/右转体。向左转时,左脚脚跟不离地,右脚脚尖不离地(向右转时动作相反),转的角度以不能转动时为止,然后慢慢还原,转动时注意以双脚的脚尖与脚跟协同为轴,协调用力,保持平衡。
三、总结体会
以上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的讲解、示范,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正确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与原地转法动作相似的几个“专门练习”,并辅之以对学生进行准确方位感的认知练习,把学生以前倍感枯燥的教材,分解成了几个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待学生对这几个活动较为熟练时,再进行原地转法的完整练习与讲解,以往新生一学期都未必掌握的原地转法,在实施以上教学策略后,85%以上的学生一般2-3周(8个左右的课时)即可基本掌握,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其关键就是紧紧抓住了教材特点,解决了学生平衡能力及双脚脚尖、脚跟协同转动这一难点问题。以上教学策略的成功使我感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有时要成为一名医生,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分析问题,查找病因,根据学生及教材特点、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开出正确的处方,对症下药。有时不仅要“医治”学生,还要能医己。要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要有创新与改革精神,不能死守传统的东西不放手,适合则用,不适则废,真正做到“既医生,又医己”,知病知因,全面了解,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发展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维,才能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繁纷复杂的各种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