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第1张

汉高祖-------刘邦

生辰: 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

祭日: 高祖12年(前195)四月二十五日

性别:男

身高:约合现今164米

西汉开国皇帝,字季。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02年称帝,在位七年,谥号太祖高皇帝。死后葬于陕西长陵。

★秦末农民起义

高帝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曾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今临潼东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陆续逃亡,就释放其余刑徒,自匿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是年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拥戴,聚众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阳)。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灞上(今西安东南)。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见秦末农民战争)。当项羽率领起义军和秦军主力决战巨鹿时,刘邦受楚怀王(熊心)的派遣,带领所部向关中挺进。他迫降宛城,攻占武关,于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楚汉战争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伐灭秦朝,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今临潼东北)谢过,项羽谋士范增策划在宴会上刺杀刘邦未成,此是谓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此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但当时的汉中地荒位偏,人稀物罕,项羽又不准刘邦离开,想以此困死刘邦。因为汉中非大军久居之地,汉军人人军心涣散,见此情况的刘邦与谋士张良商议,遂决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返回中原的战势当中去。八月,回兵复取关中。二年三月,进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正式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后又从张良的“敌疲我打”战略方针,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东南),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汉朝。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刘邦好酒及色,好结交天下豪杰,放荡不羁,被父亲称为游手好闲的“无赖”。但当秦末大乱之际,刘邦奋起草莽,提三尺剑取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起于社会下层的皇帝,彻底打破了以往的贵族世袭格局。千古一梦的秦帝国为他所灭;骁勇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亦败在他的手里;韩信、彭越、英布等一代英杰,先是为其驱使,效命战场,功成之后,又先后兔死狗烹。

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剿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曾作《大风歌》,乃千古绝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位政绩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施贿于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为了汉朝的安定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不切实际的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乃称天命而不治,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汉朝大一统的的历史意义

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揭开了强大的汉朝的序幕 也奠定了我们“汉”的称谓,可谓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少年“无赖”似豪杰

刘邦性格豪爽,但不喜欢读书和从事农业劳动,常被父亲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刘邦长大后做了亭长,由于豁达大度,放浪不羁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心志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出巡,秦始皇坐在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刘邦羡慕得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迎吕为后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县令和他是好友。刚到沛县时,很多人登门拜访。刘邦也去了,主持接待的是县吏萧何,他规定贺礼钱不到一千的人到堂下就坐。刘邦虽然没有一个钱,却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迎接。一见刘邦就非常喜欢,虽然吕公也知道刘邦并没有那一万钱,后来依旧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攻占陈(现在河南淮阳)后,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这一年刘邦已经四十八岁。

·秦的灭亡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在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后,项梁便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号义帝。定都盱眙(现在江苏盱眙),后来在和章邯的秦军激战时,项梁兵败被杀。楚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项羽为了给叔叔报仇,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但遭到大家尤其是范曾的一致反对,大家觉得项羽做事比刘邦要残忍得多,而且又年轻没有经验,处事太过鲁莽,恐有被秦军颠覆之祸。由于这个时候刘邦军队已经小有规模。所以,最后决定只让刘邦领兵西进关中冒这个险,却大有使其打前站试探敌人做炮灰之意。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咸阳东边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刘邦献城投降,秦王朝至此被刘邦灭亡。

·立足关中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刘邦开始颇为留恋豪华的宫殿,准备住下享受。樊哙劝他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才不动秦宫分毫,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刘邦到达灞上之后,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律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秦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领兵到了函谷关,见刘邦平定关中,把守函谷关,不由大怒,攻下函谷关后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刘邦想在关中做王,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

项羽听了火冒三丈,其手下谋士范增也劝他趁机除掉已经成为威胁刘邦。项羽准备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项羽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项羽则有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找到张良,让他快走。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背弃主公,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请他向项羽解释,消除误会。项伯回去后对项羽说:“沛公先进关中,为我们扫除障碍,我们才能顺利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以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但项羽的谋士范曾却执意杀掉刘邦以除后患,项羽也含糊不清。

第二天,刘邦来到项羽的军营,向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因为项伯阻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逃回了大营。

鸿门宴后,项羽在咸阳城大肆屠杀,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此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楚王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刘邦也只好到偏远地荒的南郑。项羽只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不足十万,根本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但等待换来的只是军心涣散,人人离去,刘邦向张良讨教对策,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楚汉战争

最初,刘邦并没有东进和项羽争雄的打算,但他到了南郑之后,恶劣的形势变化促使他下决心东进,和项羽争夺天下。可以说,人都是逼出来的,项羽把刘邦封到那样一个不毛之地,不饿死早晚也得荒死在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将士们不服南郑地方的水土,日夜思念家乡,士气大幅低落,使得本来士兵就少的汉军更加涣散;其次是项羽封在齐国的田荣嫌项羽分封不公,起兵反叛,项羽亲率大军征讨,暂时没有时间理会刘邦,这给刘邦创造了进兵的绝好机会。正巧此时刘邦也得到了大将韩信,萧何对刘邦说,如果要争霸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韩信被封为大将后,提议立即出兵东进。

公元前206年,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中国中西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楚汉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用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得项羽唯一的谋士范曾也背弃了项羽。这使得项羽军中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跟汉军群英交锋,因此汉军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十面埋伏将项羽彻底打败。

刘邦东进之后,曾经趁项羽和齐、赵交战之机拿下了河南,攻克洛阳,然后挥师东进,攻下了彭城。原先项羽打算在平定齐和赵后再和刘邦决战,现在见刘邦攻下了彭城,便领精兵三万急行军赶回,趁刘邦设酒宴庆功之机,在清晨发动袭击,一天之内便将汉军打败,在汉军撤退时,又被项羽追杀消灭了十几万人。到了灵壁(现在安徽宿县西北)东边的濉水又被项羽追上,又丧失十几万军队,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后被项羽抓获。原来跟随刘邦的其他路诸侯王见刘邦大败,先后舍他而去。

刘邦退到荥阳之后,得到了萧何的增援部队,韩信也收拢被打散的军队会合。汉军又重振旗鼓,在荥阳的南边打败了项羽的军队,两军在荥阳一带开始对峙。后来,刘邦策反了项羽的大将英布,分化了项羽的势力,也使项羽因为要分兵镇压而消弱了兵力。但项羽毕竟不是一般人物,他派兵侵扰汉军的运粮通道,最终将荥阳的汉军围困起来。刘邦无奈,只好向项羽求和,提出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为汉,项羽原本想答应刘邦,但范增却不同意,说现在正是消灭汉军的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放虎归山,就后患无穷了。项羽于是又开始攻打荥阳。刘邦见范增从中作梗,就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项羽逼走了范增。

范增走后,项羽加紧进攻荥阳,刘邦也设法从荥阳突围。大将纪信自告奋勇,替刘邦向项羽假投降,让刘邦趁机逃脱。纪信乘坐着刘邦的车出东门诈降,刘邦则从西门出城突围。纪信果然将项羽的大部分军队吸引住,结果项羽没有抓住刘邦,一气之下将纪信烧死了。

楚汉双方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因为兵源、粮草不足和刘邦讲和,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界,东西分治。然后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

·决战垓下

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刘邦采纳后命令大军返回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

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张良说如果承诺能给韩信、彭越封地,他们定会火速进兵。刘邦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击败项羽后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韩信和彭越答应立即进兵,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项羽的士兵思乡落泪个个离去。项羽突围后被汉军追击,落入十面埋伏的项羽最后自刎而死,楚汉战争由此正式结束。

·建立汉朝 史称高帝 迁都长安

公元前202年,天下经历了10年混战割据后重归一统,刘邦在众人的推举下正式称帝,建立汉朝。开始刘邦欲将都城定在洛阳。刘邦在洛阳的庆功会上,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高起和王陵说,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刘邦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译:“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很准确,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一个叫娄敬的士卒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的意见遭到很多人反对,张良则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于是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继承秦的制度

历史上有一种通称,叫“汉承秦制”,即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不过汉朝的统治政策中将原来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思想改变了、废除了,改用一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减轻百姓赋税的负担。使得汉初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回复元气。

汉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续,中央是三公九卿,地方是郡县制。(有关内容请参考“秦始皇”)除了郡县制外,还实行分封制,即分封诸侯王到地方建立诸侯国和王国。最初,分封的是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人,但考虑到国家安危和皇权稳定因素,到后来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其他的异姓王不是被贬就是被杀。消灭了异姓王,刘邦又封了九个同姓王,都是刘邦的儿子、侄子和兄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也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也发生了叛乱。直至汉武帝的推恩令才多少抑制了同姓王的势力。

·巩固皇权的措施

为了巩固皇权和避免异姓王叛乱,刘邦首先消灭的是各地拥兵割据的异姓王。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在各诸侯王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聚集拜见时将韩信抓获。韩信听闻后慌张不已,还将钟离昧的人头献给刘邦以示忠心。但刘邦并没有给韩信好果子吃,下令将韩信逮捕入京。韩信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而后刘邦因没有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为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 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趁机夺权。但是却被人告发,事情败露,吕后用了萧何的计,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接连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丞相,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通过打击功臣萧何,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身中流矢 拒治归天

做了皇帝,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他年龄此时已经很大了,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流矢,到了长安后还拒绝医治,称此乃天命所归。遂病情日益加重。吕后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刘邦说萧何之后用曹参,曹参之后用陈平。让周勃做太尉。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白马之盟的内容,分散于《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史记·高祖功臣后者年表》《史记·吕太后本纪》等篇章中,其订立时间大约在汉高祖晚年,订立地点不详,参与者除汉高祖刘邦外,当有王陵、周勃、陈平等大功臣,其主要内容有两条,“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其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这是白马之盟最为重要的一条,吕后刚刚称制,丞相王陵便以此来抵制吕后大封诸吕,吕后去世前,也拿这一条来嘱咐吕氏族人小心谨慎。这一条盟誓着重强调了刘氏之尊贵。

刘氏之尊贵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天子为刘氏子孙,更准确地说,当为刘邦的子孙,而不能是刘邦的兄弟刘伯、刘仲、刘交、刘泽等人的子孙;第二,白马之盟以后,只有刘氏子孙方可被立为诸侯王,张敖、藏荼、韩王信、卢绾等失了王位的诸侯的后代,再怎么有大功,也不可能被立为诸侯王了;第三,非刘氏者,无功不侯,但即便有功,封千户还是万户,也得由刘氏天子来定夺,自立为侯可不中。

如果有人违背白马之盟,要如何呢?刘邦说了,你们虽为人臣,但手握权柄,一旦有人违背这一盟誓,你们便可以发挥你们的优势,搞串联,消灭违背白马之盟的人。哪个人像陈豨一样自立为王,你们就要追随在刘氏天子左右,一起把那个学陈豨的人给干掉,哪个人没有功劳却事实上有了侯爵,你们就把他给诛杀了。

其二,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一条主要强调了利益共同体,刘氏为天子为诸侯王,功臣为侯,是切蛋糕,刘氏首功,分走最大的一块蛋糕,功臣们的功劳不及刘氏,按照功劳大小,依次拿走大小不等的其他蛋糕。只要山河如故国泰民安,这时候分到的蛋糕就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传至子孙后代。

白马之盟的两条内容,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为刘氏的无比尊贵,若天下都认同这一点,便可以使刘氏永为天子,从根子上杜绝吕后称制、王莽篡汉、曹魏代刘一类的事情发生,其二强调了有权有势者都和刘氏为利益共同体,刘氏或有权有势者利益受损时,大家要共同进退,若天下都认同这一点,汉朝的江山便能山河永固。

其三,白马之盟只是大体被执行,同时也一直被破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汉孝惠帝刚刚驾崩,就发生了白马之盟解决不了的难题,吕太后欲王诸吕。

对于这个问题,被刘邦评价为“少戆(即稍微愚而刚直)”的王陵就直接表达了否定态度,王陵否定的理由也很简单,“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虽吕后为刘邦正后,

但刘是刘,吕是吕,刘、吕仍旧不能混同,而周勃、陈平则持不同意见,在周、陈眼中,规则是上位者制定的,昔日,刘邦为帝,大封昆弟子侄,今日吕太后称制,虽无天子之名但有天子之实,自然也可以像当年的刘邦一样,大封诸吕。

两种意见都不能说是错。

王陵认死理,先秦时,王陵与刘邦俱在沛县,刘邦拿王陵当兄长一样侍奉,陈胜吴广带头的秦末起义爆发,刘邦被推举为沛县首领,王陵接受不了地位上的变故,不服,其后很久都不愿意追随刘邦,直到母亲被项羽逼死,王陵势力小,才不得不选择跟着刘邦,刘邦、萧何、曹参等人相继过世,王陵因为资格老,成了新的丞相,位极人臣,像当年不愿承认刘邦时一样不愿承认吕太后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在吕太后刚要大封诸吕时,王陵就跳出来反对。

周、陈则更灵活,尤其是陈平,曾被周勃评价为“反复之臣”,先后追随后魏王咎、霸王项羽,后来害怕项羽诛杀,才在好友魏毋知的推荐下到了汉营,在被周勃到刘邦面前说了一通坏话后,陈平又想离开汉营,对于陈平来说,给谁做臣无所谓,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抱负就中,所以在吕太后薨逝后,陈平又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刘氏诸侯王的一边,拥立代王刘恒为新君。正因为他们更灵活,所以他们才会找到白马之盟乃是上位者制定的这一漏洞,表示既然吕太后已经上位,吕太后自然可以像刘邦大封诸刘一样大封诸吕。

这是功臣们不遵守白马之盟的一大例证。

其实,何止是功臣呢,刘氏天子也没遵守白马之盟啊。刘邦订立白马之盟的时间不详,推测为汉高祖过世前,当时的非刘氏诸侯王只剩下长沙王和南越王、闽越王了。

一些人并不拿南越王、闽越王当诸侯王来看,这是不对的,刘邦在汉五年也就是即皇帝位那一年,就立越王勾践之后无诸为闽越王,虽是东越,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外族,但毕竟也臣服于刘邦,刘邦也立人家为王了,怎么就不能算诸侯王呢?同样的,自立为南越王的赵佗在汉十一年归汉,汉高祖遣陆贾赴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怎么南越就不算诸侯王了?

在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后的十年也就是汉孝惠帝三年,汉孝惠帝又立同为越王勾践之后的摇为东海王。这不就是在白马之盟后立非刘氏为王吗?至于说无功或者准确说无军功而封侯者,更不少了,汉孝惠帝刘盈的儿子中,刘山被封为襄阳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这些个小娃娃,哪个有军功?还有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也没什么功劳,还不是被封侯了?

综上,白马之盟终两汉四百年,虽被大体执行,但也一直都被破坏着。

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

关键词: 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

反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民武

装,一是项梁响应陈胜而发动楚人起事的项梁领导的武装。而陈胜、项梁都

以失败告终,项羽继承项梁事业并领导原楚兵,农民武装则大多归刘邦领导。

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终于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本来项羽比刘

邦强大得多,为什么刘邦终于取胜,并开创了西汉王朝呢?项羽失败的理由

已如上述,现着重分析刘邦得胜的原因。

1乱世出草泽英雄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逼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到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逼,铤而走险,结党为盗。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镇压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陈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没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乱世,苛政逼他投入反秦的

战争。在战争洗礼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优点即喜交游、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发挥,能聚众容人。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野心也就大

了。他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对皇帝高贵威武的

羡慕,入关后就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了。初时,他看见秦宫殿豪华,美女如

云,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发作,想留此享乐,后纳樊哙、张良之谏,以图天

下为重,才还军霸上。这说明,刘邦这时已把争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对此有

利的话都听,有利于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他是淮阴人,贫而无行,故没有被推荐到政

府去做事。又不会生产和经商,尝寄食于亲戚朋友家,人多讨厌他。淮阴城

有一个卖猪肉的无赖青年对他说:“你这么高大,好带刀剑,实是装模作样

以掩盖你胆小。”又当众辱他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从我

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注目看这无赖一会儿。就趴在地下从他的裤裆下爬

过去。全市人都笑韩信胆小怕死。当时,韩信落魄到向人讨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杀人没有必要,而这无赖还有一群恶棍想帮,他力敌不过,只能

忍辱。但像韩信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

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而一个人的变化有时是难于

预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楚大将龙且就是从

韩信过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结果自己倒霉。韩信曾在项梁反秦队伍当兵,

后又在项羽手下当郎中(侍卫),一直到项羽入关。在这比较长时间里,韩

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

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才能,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已能向项羽提出作战方略。因项羽不采纳而投

汉。肖何与之谈话,甚为敬佩。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

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

汉军中的谋士、武将,除张良在未投汉前得黄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战谋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如樊哙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这些人,原来毫无战争经验,

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樊哙当他屠狗卖肉时,他不会想及天下之事。可是,在协助刘邦打天下后,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从图天下这个大局出发,故刘邦留恋秦宫和美女而不想离

开时,他严厉批评刘邦这是走亡秦的老路。在助刘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奋不顾身,在鸿门宴上刘邦危急时,他拥盾侧身冲入,慷慨陈辞,使项羽无

话可说,才使刘邦脱身归去。樊哙己从一个计较斤两的屠狗之徒成为以天下

为己任的将领了。周勃这个在丧事混饭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会想到他成为将相。而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不断的战争实践,使他成为

一个卓越的将领,屡立战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为太尉,官

到丞相。

至于陈平,是一个“盗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也许他从书本中已

懂得兴亡之理,而后来他成为刘邦的杰出谋士,也是他长期从事反秦斗争中

学到本领之故。肖何、曹参也只不过是县吏,开始也不懂得治国治军,在为

刘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参战功最大,后都位列丞相。如果不参加战

争实践,决不会有此丰功伟绩,也不会位极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图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杰不知有多少。而最后刘邦

得其鹿,固然与刘邦领导有方有关,但如果只靠刘邦一个,即使他有三头六

臂或才干超人,也难得天下。显然,刘邦能得天下,正因他这个集团有许多

杰出的人材,正因有这个人材群体,他操纵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自如,指

挥随意,即使在屡战屡败的劣势下,也能顶得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3因人因势御将相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只要善于用人,也要善于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将不听其指挥,会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将不服而背离。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紧紧团结其

在周围,必须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刘邦就有这种天才。说是天才,并

非说天生便有,而是说其人素质较好,智商较高,经过实践或别人启发,他

易于领会,或自我揣摩无师自通。

刘邦能用并能驾御韩信便是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归汉后,刘邦只给他当

治粟都尉,即管理粮饱小官,没有发现他是个奇才。只有肖何与他交谈,认

为他是个大将之才,故韩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时,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来。经

肖何的竭力推荐,刘邦拜他为大将,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一下子提升为大

将,这不能不使全汉军惊奇。这种机遇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韩信来说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无涯,竭智尽力为刘邦打天下。刘邦虽放手让

韩信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对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适当控制,特别是在韩

信实力强大的时候。如刘邦曾派张耳随韩信东向征伐,韩信军先后破魏、代

军,刘邦就派使抽调其精兵到荥阳以拒楚。这样既可增强荣阳守军力量,又

防止韩信力量过大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意外事。刘邦在成臬被项羽围急,刘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韩信、张耳军的驻地,刘邦一早自称汉使突入帐中,

韩信、张耳还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夺其印符,召集诸将。信、耳才知刘邦到,

大惊。刘邦夺两人军,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相国,收赵兵以击齐。刘邦

就是这样既信任韩信,又常常控制其军为己用。刘邦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也

出于对韩信的戒备,便以游云梦计擒韩信,削其王位,降为淮阴侯。有一次,

刘邦与信谈及诸将将兵的才能,刘邦问信:“我能将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兵。”刘邦说:“那么您呢?”答:“臣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所以信为陛下所擒。”(《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说明,韩信

是承认刘邦有御将的才能的。

对背楚归汉的黥布恩威并施,也显示了刘邦御将的巧妙手腕。刘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与项羽的矛盾,便派随何去说黥归汉。黥布到,刘邦却在床上洗

脚时召见,布看见刘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来,想自杀。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见内帐、车辆、饮食都跟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刘邦坐

在床上洗脚时召见黥布,是有意给他个下马威,以显示两人政治地位已不同。

因为黥布和刘邦都同时被项羽封为王,两人地位是一样,现在黥布来投刘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接着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给予王的优厚待遇。在刘邦的恩威并济下,黥布既安于下属

之位,又甘心效力。项羽知黥布背楚归汉,立即派项伯收九江兵,将黥布妻

子都杀了。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将率数千人归汉,从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汉以击楚,屡立战功,对打败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黥布列传》)。

对于肖何,既给予重任,又暗中防备,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谨

慎,屡以行动表明其忠。肖何任县吏时,刘邦有事,常得肖何袒护。刘邦起

事,肖何是谋主,及刘邦为汉王,以何为丞相。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肖何留

守关中,供粮供兵无缺。关中成为刘邦的根据地,肖何是否忠心,关系到汉

的成败,故刘邦时时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肖何,实暗中观其动静。肖何知刘

邦对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孙、兄弟及宗室数十人到前线服役,刘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给恩惠又施之以威,这就是刘邦用人、御人的妙术。

4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而在战时,所

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

的。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

为之拼命沙场。而兵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当然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还不是由将带出来,得将心就能训练一支勇敢的队伍。故说得民心

和将心,也就得军心,军队就乐于战死,胜利在望。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将心,也就不得军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补充,将领不愿效命,军队不想

打仗。这样,不败何待。

项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国人之心,故能率领六国诸侯军推翻暴秦。

但在胜利的同时,他所过无不残灭,逐渐失去人心,特别是秦人对他的怨恨。

刘邦与他不一样,他胜利进军入关,既不扰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

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原任官职的照旧,连降王子婴也保护

起来。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只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而项羽刚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关后,不只杀降王子婴,还到处

屠杀烧掠,纵火把秦官烧成一片焦土。两相对比,一仁一暴就极其明显。秦

人拥护刘邦而怨恨项羽是必然的了。在楚汉相争中,秦人怕项羽取胜,他们

将大遭殃,故倾尽全力支持刘邦。刘邦虽屡战屡败,而秦人供应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

能否得将心是胜败的关键。项羽重用人是局限于他项氏宗族和妻子的亲

属,如此划线,在这圈子里的人才当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虽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韩信和陈平都是奇才,韩信是归刘邦后立大功被刘邦称为“战必胜,

攻必取”的大将才;陈平归汉后曾六出奇计为刘邦取天下安天下。而这两人

原是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听,计不从,于是便背楚归汉。韩信归汉

后屡立奇功,被任为齐王,手握重兵,到后来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时,汉军日益强大,项羽恐惧,便派盱眙人武涉往说韩信。他说:“天下

人因苦秦久了,故合力反秦。破秦后,项王计功割地,分土封王,以休士卒。

今汉王举兵向东夺人之地,破三秦后率诸侯兵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不罢手,

其不知足如此之甚。汉王是不可靠的,他几次落到项王的手中,项王怜而活

之,但他一脱身便背约,复攻项王,其人不可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

王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要被他所擒。足下得以至今不彼他暗算,正因项

王尚在,需要你为他打天下。当今二王相争,胜败定于足下,足下右投则汉

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明日必轮到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

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而王之?今失此良机,一定要为汉攻楚,难道是

智者所做的事吗!”尽管武涉分析形势,说明利害,韩信不为所动,婉言加

以拒绝。他说:“我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策不用,

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大军,他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的地位。汉王如此亲信我,背之不祥,我虽死也

不易心。”韩信表明对汉王的生死不易的忠心,实是当时汉将心归汉王的反

映。

5集众智以成大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胜败,项王要求与汉王独战以决雌雄。汉王笑说:“我

宁斗智,不能斗力。”以两人智比,项王智不逊于汉王,为何汉王“宁斗智”?

这是因为项王自负独断独行,不纳智者之策,而其个人智有限,故多失计;

汉王兼听纳谏,集众智成大智,故乡得计。项氏世世为楚将,代代有家传兵

法,项羽叔父项梁主曾以兵法传授项羽,项羽打起仗确有一套本领,在垓下

决战前,他亲身领导的战役几乎是战无不胜,也因此自负不凡,不仅对身边

的郎中韩信几次上策不屑一顾,连老谋深算的范增多次献计也当耳边风,因

而屡失战机。使刘邦能屡败屡起,最后置他于死地。刘邦起事之前,是个酗

酒好色的无赖之徒,父亲是个农夫,当然无家传兵法,对打仗是外行;他又

不读书,也就不能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懂得兴亡之理。但他有个显著的

长处,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故能集众智成大事。

刘邦在战争实践中,也懂得些行军打仗之事,但“运筹帷幄”非其所长,

往往作出错误的决策。由于他对张良、陈平等谋士言听计从,故能及时纠正

错误,实行正确的决策。如刘邦率军西向攻秦,因秦将坚守宛城,攻不下,

刘邦率军越宛城西进。张良谏说:“沛公虽急欲入关,但秦兵尚多,拒险而

守,难于攻破。今不下宛城,如越城西向,宛守军从后追击,前面秦兵拦击,

前后夹攻,将处于危机。”于是,刘邦于夜间率军从他道回来,更换旗帜,

天黎明时,包围宛城三周,守将要自刎,其舍人陈恢止之,便往见刘邦,说:

“宛城认为降必死,故皆坚守。汉军强攻,死伤更多。为足下计,最好的降,

封其守将官职,使其留守,引其甲士西进。其余城池知优待投降将士,必争

开门投降,汉军将通行无阻。”刘邦说:“好!”乃封宛城守将为殷侯,封

陈恢为千户。刘邦率军西进,无不下者。而汉军所过,军纪严明,不掳掠屠

杀。于是,先诸侯军进入关中(《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被项羽急围于荥阳,便与郦食其谋议削弱项羽权力。食其建议:“秦

灭六国,其后人无立锥之地。如汉能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

必支持汉而反楚。”刘邦表示同意,便叫人刻印,派食其前往分封六国后代。

食其还未启程,张良从外来到,项羽将食其主张分封事相告,张良说:“天

下游士离乡别井来投汉,拼死立功,所盼望的是想得封侯赐邑,今复立六国

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谁与您取天下。楚强,六国必从之,那会附属

于汉。用立六国之谋,汉大事完了!”这时,刘邦正在吃饭,听了张良的话

气得吐出来,大骂道:“竖儒,几败乃公事!”立即叫人销毁印章(《史记·留

侯世家》)。

6抓战机进行决战

在楚汉相争后期,楚汉两军在荥阳东北广武对峙。这时,彭越在梁地,

神出鬼没袭楚后方,绝其粮道;韩信破齐后起兵击楚。项羽恐惧,乃与刘邦

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张良、陈平认为是消灭项羽良机,让其东归

是纵虎归山。刘邦便进兵追项羽,到阳夏南驻军,待韩店、彭越军到击楚军。

到固陵,仍未见韩信、彭越应约前来。楚击汉军,大破之。汉军复入壁,深

堑坚守。刘邦势孤,毫无办法。后用张良计: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封给

韩信,唯阳以北的土地纣给彭越,并调黥布率兵来会战。韩信、彭越得封地

立即听令会师于垓下,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开创西汉王朝,登上了皇帝宝

座。

参考资料:

刘邦建立了政权后,其实有过短期的外戚专权,那就是吕后统治时期,那时候虽然有汉室的王子充当门面,但事实上吕后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周勃、陈平等人推翻吕后政权,孝文帝即位。

当然西汉末年又短期的王莽统治阶段,但是很快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之后刘秀即位,即汉光武帝,历史上称东汉时期。

东汉末年,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嘛。最后一个是汉献帝刘协,被曹丕费了的,但是还是封他为王,给他足够的荣华富贵。

刘邦,从小百姓到开国皇帝,看他的逆袭之路

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民,为人豪爽,广交朋友,但不爱劳作。秦朝时期,曾任沛县泗水亭长,因为押送民夫修筑长城,中途私自放跑,害怕受到秦始皇的惩罚而不得已起兵叛乱,集合三千子弟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陈胜被害以后,又投奔项羽,被封为砀郡长,为武安侯 。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首先率领起义军进抵咸阳附近的霸上,秦王子婴,就是扶苏公子的儿子向刘季投降,秦朝灭亡。

其实刘邦也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一个人,在刘邦打进咸阳城之后,看到了城中是如此的繁华,金银珠宝、美酒佳肴、美女如云,顿时,刘邦起了财色之心,想在这宫中好好的快活一番也当一把皇帝的瘾。

但是他的手下樊驳一看这样下去不行,樊驳也是一位眼光长远的人,不为眼前的利益迷惑,于是就劝刘邦要拉拢民心,树立自己的威信,但是刘邦不听,已经完全迷失了自我。

不得已樊哙邀请张良过来一同劝说刘邦,这时,刘邦才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才彻底的醒悟过来。于是刘邦便和城中的百姓约法三章,把秦朝的一些苛刻的法律都给废除了,随后刘邦就得到百姓的爱戴,众人纷纷推举刘邦做皇帝,这也为以后刘邦打败项羽坐下了铺垫。

刘邦虽然不是什么高人,但是他身边有明白人陈平、张良等人,所以废除秦朝的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受到人民欢迎。

刘邦和项羽以鸿门宴作为冲突的起点。鸿门宴上,项羽受到两大利好因素的影响,担心杀死刘邦招致其他诸侯不满,加上项伯暗中协助,刘邦顺利度过了一大危机。不过,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刘邦受封为汉王,并非事先约定的关中王。

刘邦善于布局,用人不疑。比如有一次,刘邦和大将军韩信评论诸将们的能力。他在临终遗言中说曹参、王陵、陈平和周勃是理想的治国人选这也展示了他具有帝王的胸襟和驾驭臣子的才能,这确实比项羽高明很多。所以,刘邦能战胜众多的敌人,最终夺得了天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35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