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水火箭”有较远的射程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动力和阻力,动力越大越好,阻力越小越好,所以对“水火箭”的改进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动力的改进:
1、塞子的改进。塞子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瓶体内部压力的大小。网上提示我们用试管塞作为塞子,但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试管塞硬度大,弹性不足,很难塞得更紧。最好的材料是药用盐水瓶上的“T”型橡皮塞,然后去掉顶部的边变成“柱状”,再用橡胶填充。
加上气门芯。需要注意的是在插入瓶体前不要将固定螺帽拧紧,而应在插入后再用扳手拧紧,这和“膨胀螺丝”的使用原理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改进,瓶中上的橡皮塞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强能打爆一个可乐瓶。
2、瓶体中水量的多少是影响压力转化为反作用力的重要因素。水太少,则压缩空气产生的动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反作用力;太多又不能迅速将瓶中的水排出,从而使其爆发力不足,经过多次试验,笔者发现。
阻力的改进:
1、瓶体的选择,“水火箭”飞行是依靠爆射瞬间所获得的惯性,而空气的阻力是影响它射程的最大因素。因此在火箭主体的选材上应以细长的圆柱形为宜,如500ml类的可乐瓶,而更大容积的可乐瓶子并不是很适合。另外火箭头尽可能的变成细长的“圆锥形”,这样飞行时受到的阻力最小。
2、尾翼的作用,水火箭在没有尾翼的情况下,飞行时很容易左右摇摆,其所获得的动能便部分消耗在纠正方向上,所以必须加上尾翼。笔者曾进行过对比,在同等动力的情况下,有尾翼的“水火箭”射程是没有尾翼的“水火箭”的射程的近二倍。
尾翼的制作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所有的尾翼大小上,方向上均应保持一致,尤其是方向必须与火箭主体的中心线保持一致,这样就能避免旋转。发射角度也很重要,一般以45度为宜,就拿笔者研制的水火箭来说,45度发射的一般要比40度角发射的远10到20米。
水火箭简介:
水火箭是一个利用质量比和气压作用而设计的玩具,同时是物理教学中著名的案例之一,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而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是了解物理中力学的重要的基础。
从这个老师的教学当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这个问题,在近些年也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已经将教育行业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是越来越进步,老师们也应该用前卫的思想和方式,将他们的课堂做出一定的改变,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去,才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首先从这个老师的举动当中,最应该学习的方法就是用亲身实践的方式给学生们提供结论,这是很多老师所欠缺的地方,就是他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够通过自己的举动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结果。有很多老师只会用课本上的结论传达知识,但是在学生实践过程当中却发现这样的结果并不能够得到验证,所以老师的亲生实践的方法也应该值得其他的老师所效仿,只有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结论才能够被大家所认可。学生们能够从老师的实践过程当中学习到更多直观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对他们自己动手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帮助。
其次从这个老师身上应该学习到的方法就是能够通过一个比较直观有趣的方式达到一个教学的效果。现在大部分的老师都只会用课本和口头的方式传达知识,但是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有部分的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深刻的用意,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够了解到知识内部深层的含义,所以老师们从这个角度出发也是用一些直观的方式来将课本上的知识临摹出来,这样就能够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觉,起到一个很好的讲解的作用。因为大家都知道火箭的构造非常的复杂,起飞的原理也是要通过多次实践以后才能够得到验证,所以该名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是用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告诉自己的学生有关专业课的知识。
其次,该名老师这样的方式也应该值得大家效仿,现在的课堂确实应该充斥着一些有趣的方式,因为现在年轻人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套的方法并不能够让他们完全沉浸在学习当中去。为了能够让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老师们应该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发生一定的改变。
火箭最早出现于中国。
公元240 年,诸葛亮率兵攻打郝昭军营,架起云梯衡车以临城下。郝昭将捆绑有火把的箭射向云梯,把云梯点燃,将爬上云梯的将士全都活活烧死。这是火箭一词最早出现。此时的火箭实际上就是带火的箭,即在弓箭上绑上柴草,浇上油,点燃后用弓射出,只是火和箭的机械结合。
火和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黑火药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以后的事。这之前,所谓的火箭均为“燃烧箭”,只是在箭杆前部绑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或弩射出的普通箭。黑火药发明之后的火箭,则是靠火药燃烧时喷发燃气的反作用力推进而运动的火箭。实际是“向后喷火的箭”。
最早的“向后喷火的火箭”是我国宋朝的冯继升、岳义方以及唐福等人发明的。这种火箭是一种原始火箭,箭上有一个纸筒,里面装满火药,纸筒的尾部有一根引火线,通过引火线将火药点燃,变成一股猛烈的气流从尾部喷射出去,利用喷射气流的反作用力,火箭就能飞快地前进。从靠人力用弓发射出去的火箭到直接利用火药的力量来推进火箭,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这种原始火箭虽然仍依靠箭头杀伤敌人,也没有专门的发射设备,但它的射击距离要比弓射远得多,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很先进的武器了。与传统火箭相比,近代火箭已不再是“向后喷火的箭”了,而是“向后喷火的弹体或飞行体”,实际上“箭”的特征已不存在,所继承的只是火箭的基本原理。火箭的研制技术已经被广泛创新,但“火箭”这一名称却一直被沿用下来。今天,火箭的外形早已远离了早先火箭的模样,但人们仍将其亲切地称为火箭。
1920年元月12日,《纽约时报》在显著的位置刊出这样一条在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多级火箭可以到达月球”,副标题是“史密森学院授权宣布克拉克大学物理系罗伯特·哥达德教授探索高空大气的新发明——多级火箭能把探测仪器送到200 英里高度,更大的火箭可以在月球上着陆。”
1926年3 月26日,哥达德在大雪中的沃德农场发射了全球第一枚液体火箭。哥达德的飞行试验报告上这样记录道:“火箭试验在下午2 点30分进行,经2 .5 秒之后,火箭上升高度达41英尺,飞行距离184 英尺,落地点是农场菜园。”这枚火箭的研制成功,打开了液体火箭技术的大门,开辟了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人类在通往空际空间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这以后,哥达德在成功的喜悦中继续研究各种更大功率的火箭。1927年,哥达德制造了一具燃烧室比以前大20倍的火箭,不过,这个大家伙不能像过去的小火箭那样把自己推举到高空,它飞不起来。哥达德夫人幽默地说:“这次不是会飞的小把戏了,他居然造出个坐着不动的大笨蛋来了厂又经过两年的艰苦试验,哥达德终于制造出能够飞离地面的较大液体火箭了。1929年7 月17日,他在农场发射了一枚载有气压计、温度计和照相器材的气象火箭,这是全球第一枚装载有测量工具的气象火箭,仪器由降落伞回收。
推动火箭上升的动力有两个,分别是:1、燃气喷射在地球大气时,地球大气产生的反作用力;2火箭大量抛射物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老实说燃气的话,太笼统了,严格地讲是错的
做受力分析就知道了,燃气产生的推力是向下的,喷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上时,大气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向上的反作用力推举火箭上升 与这个一样的,抛射物质产生的是对物质向后的作用力,被抛射物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 在大气层内,大气给的反作用力是主要推力,在飞出大气层之外后抛射物质产生的反作用力是主要推力
岳阳十八中火箭班与弘毅相比,两者在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但具体表现还需结合各自的教育理念和特色进行比较。
岳阳十八中火箭班是湖南省内著名的高中重点班之一,以培养科技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强。而弘毅则是北京市的一所民办学校,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对于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教育质量方面,两者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岳阳十八中火箭班在科学、数学等学科的教育中拥有较强的实力,他们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育设施;弘毅则在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程和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学生素质方面,两者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岳阳十八中火箭班的学生在科技方面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这些学生会参加各种科技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弘毅的学生则对于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两所学校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但具体表现还需结合各自的教育理念和特色进行比较。
水火箭的制作(单槽):
1 准备材料。三四个25升的健力宝瓶或可乐瓶, 若干X光片,几个化学器材用的3号和4号软胶塞,一整套单车气门心,剪刀、小刀各一把,透明胶、双面胶和绝缘胶布,502胶水一支。
2 机翼制作。用剪刀将X光片裁成大小相同的直角梯形28块,梯形长12cm,高6cm,斜腰和长底夹角约45度。另裁4个同上规格但高为8cm,短底相连接两面重叠的梯形(用作机翼的表面)。用双面胶将7小块梯形紧密粘成一个厚的梯形,使之平直平坦,然后用一个大的双面梯形将其紧密包住并粘紧。为使机翼的厚面平整,可用剪刀或小刀修平修直,然后将机翼的厚面用绝缘胶封住。最后,将机翼两边长出的部分向外折成90度。这样,按上述方法将其余的X光片做成三个机翼。
3 机身制作。取一个健力宝瓶(瓶头弧线过度比较自然,作火箭头利于减小空气阻力)在离下端11cm处将其横截剪开,用绝缘胶将带瓶口的部分粘紧在另一个瓶子的底部,用绝缘胶在接口处多缠绕几圈以牢固。
4 气塞制作。取一个4号的软胶塞,用开洞工具在胶塞的底部正中处开一个比气门芯套筒稍小一点的平直洞,然后用小刀横切去细端约06cm;将气门芯套筒上一个面积较大的“戒指”(五金店有卖),从软胶塞的细端往上把气门芯装好,套上一个同样的“戒指”,拧上螺丝,稍微紧就可以。最后将气塞用磨刀石磨成圆柱体,达到刚好能够完全进入可乐瓶口或稍紧一点,装上气门芯即可使用。
5 炮头制作。取一个3号软胶塞用小刀将其削尖且圆滑。
6 组装机翼。取一个健力宝瓶剪一个长比机翼长稍长的两面相通的圆柱体,然后用透明胶和绝缘胶将4个机翼4等分紧密粘好。最后,将粘好机翼的圆柱体套在水火箭的底部使其与瓶口相平(这不一定是最佳位置,可在飞行实践中上下调节寻找确定),用绝缘胶缠绕粘紧。
7 其他。为增大气塞和瓶口的接触面以增大瓶内气压,可用小刀将气塞大端削细一点并使之圆平粗糙。由于机身增长了一节做火箭头,火箭头部分较轻不平衡,可适当往里面塞纸以达到平衡。为尽可能减小空气阻力,将用软胶塞做成的炮头用502胶水在火箭头瓶口粘好。
按以上方法一个简单的水火箭便制作完成。根据我们研制的水火箭,通过实践的改进,水平方向飞行可达160米左右,竖直方向飞行可达40~50米。
水火箭发射方法:
1 水量调控。水火箭用水量和火箭容气空间有一定的比例,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最佳用水量约为火箭容气空间的1/4到2/5之间(25升的空间大约装600毫升左右,可多试验几次寻找确定)。
2 发射角度。水平方向飞行,由于空气的阻力,发射的最佳角度在50到55度之间,不同的水火箭可能不同,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试验确定。(我们制作的水火箭最佳角度是53度左右)。竖直方向飞行则为90度。
3 气塞使用。气塞的使用原理是通过压缩软胶塞体积膨胀来调节气塞的松紧程度,压缩越厉害体积膨胀越大,气塞越紧,要把气塞冲出来的气压就越大,即火箭获得的动力越大。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首先拆下气塞的气门芯,将气塞在原形塞进火箭的瓶口内,然后用套筒(一种专门用来拧螺丝的工具,五金店有卖)拧紧气塞的螺丝,最后安装气门芯即可加气使用。(注:拧紧程度可按需要来调节。)
4 发射稳定调控。仅讨论水平方向的发射。需要制作一个发射台,发射台要配有导航轨道,导航轨道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一般长为60cm(可用三个教学用的大三角板和两根扫帚柄拼凑而成,为减少扫帚柄作导航轨道时对水火箭的摩擦,可用透明胶粘贴扫帚柄或如图例所示的模型)。无风天气时,正对目标按最佳发射角度(指发射轨道与地面的夹角)发射。刮风天气时,应视风力和风向适当调偏与发射目标的方向,保持最佳发射角度发射。
5 注意事项。发射时,确保火箭和轨道的平直一致,若偏离1~2度都会影响飞行的平稳性而呈“8”字型飞行。用气筒打气时,要尽可能平稳,打气频率不要太慢应快点。要尽可能将气塞塞紧,可通过拧紧气塞的螺丝来调节,气塞塞得越紧瓶内气压越大而火箭的动力就越大。
取第一个瓶子,称之为A瓶。在瓶子上下1-1、2-2的位置各画一条线,两条线位置的决定方法如下。
1-1:选瓶上弧线曲度与火箭泡棉头曲度相近处。
2-2:选瓶子下方曲线转直点的下方约05cm处。
自1-1线上方、2-2线下方约05cm处用美工刀(或剪刀)切(剪)开。
用剪刀慢慢修剪至画线处,尽量使其平整,以便与B瓶衔接时可以较为密合。
将火箭泡棉头放置於A瓶上方,由正上方看泡棉头是否对准保特瓶之正中央位置。若已放正,则使用电工胶布缠绕於相接处,加以固定。
取另一个瓶子称之为B瓶,将瓶盖卸下,然后将喷嘴由保特瓶开口处旋紧。
将A、B瓶相连接。然后至於平坦之桌面或地上滚动,看看是否连接平整,滚动是否平顺。若是,则以电工胶布加以固定。
连接完成图
取第三个瓶子,称为C瓶。在瓶子3-3、4-4之位置各画一条线。
3-3:选瓶子上方曲线转折点的下方约05cm。
4-4:选瓶子下方曲线转折点的下方约05cm。
自3-3线上方、4-4线下方约05cm处用美工刀(剪刀)切(剪)开。
C瓶完成图
将厚纸板对折,然后用铅笔画出四个梯形。然后用剪刀沿线剪开。
注:尾翼之尺寸、形状,可以做不同的变化,以测试 其对飞行有何影响。
同样以投影片至做出与厚纸板规格相同之梯形。
将制作好之投影片包覆於厚纸板梯形之外侧,可以先使用双面胶带将投影片及厚纸板接合在一起,然后使用电工胶布将其三边贴过。
用双面胶带贴於摺起部分之底部。此步骤为了将做好之四个尾翼年贴於C瓶。
四个尾翼完成图。
将四片尾翼年贴於C瓶上,需确定为十字对称,如此才能平衡。
先以电工胶布黏贴於尾翼两侧,黏贴时须注意电工胶布的长度须够长,上方需比尾翼高约一个胶带的高度,下方反折入C瓶内,以增加牢固程度。再以电工胶布缠绕於尾翼上方约两圈。
将C瓶与B瓶用电工胶布做连接。
注:同样须注意保持水火箭箭身的笔直以确保飞行方向的准确。
保特瓶水火箭完成图。
参考资料: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火箭上天中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火箭上天中班教案1设计意图:
把废旧可乐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设计者正是利用这种吸引力,来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渗透着幼儿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理念,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这样一种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2、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在活动室柱子或墙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标记。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过程:
1、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
2)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到底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提问: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3、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以柱子或墙面上不同高度的标记为参照物,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分组轮流进行火箭发射。
2)每组的胜者再进行比赛。
活动延伸:
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火箭飞得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部不是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点滴的逐渐积累。不同角度、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将使幼儿科学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知识得以迁移和运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断锻炼和发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设计,教师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个瓶盖,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想象、探索的空间,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小火箭上天中班教案2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绿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三、活动过程:
1、 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谈话引题:
教师:前段时间我们中国有一艘“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了,你们知道是谁把它送上太空的呀?
教师:上个星期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火箭,还帮小火箭准备了发射器,那我们的小火箭能不能飞上天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火箭飞上天。注意试的时候要让你的发射器稳稳的站在地上,不要东倒西歪。
2)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交流:你的小火箭飞上天了吗?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教师:你觉得是哪一种方法最容易让小火箭飞上天?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幼儿猜想讨论。
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教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现在把瓶盖盖起来拧紧,再来玩一玩小火箭上天的游戏,看看这次小火箭会怎么样?
幼儿探索。
交流: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原来是瓶子里充满着空气,不盖瓶盖的时候,我们用力的拍瓶子,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跑出来产生一股风,把瓶口的小火箭冲到天上去,小火箭就飞上天了。盖子盖紧后,瓶子里的空气流不出来,所以小火箭就飞不起来了。所以是空气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3、探索如何让火箭飞得高。
1)幼儿两个两个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幼儿操作验证,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拍的力气大,火箭就飞得高。
4、延伸活动
椅子底下还有一种绿色的小火箭,它想跟红色小火箭比一比谁飞得高。这次请小朋友用一样大的力气先试红色的,再试绿色的,看看哪个飞得高?想想为什么?
幼儿探索。
设疑:为什么用同样的力气拍瓶子红色的小火箭飞得高?绿色的小火箭飞得低?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去试一试、想一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查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