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怎么进行康复训练

骨折后怎么进行康复训练,第1张

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

医务人员需建议患者采用高分子绷带夹板,因为它固定强度高、重量轻,可有效保证患者术后功能性锻炼的安全。

1、刚骨折的前几天,疼痛会比较明显,大约3天以后,疼痛一般会明显减轻,一周后大都会基本缓解。

2、肢体肿胀是骨折后的正常反应,至于什么时间能消肿因人而异,没有必要太紧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平时尽量不要让脚处在低的位置,因为水往低处流,容易加重肿胀。在睡觉的时候可以把脚适当垫高,平时坐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脚放在地上,可以平放在一个凳子上。

3、如果骨折愈合理想的话,一般6到8周左右就可以拆除石膏了。之后就可以外敷“正骨活血膏”,这样会好的快一些。

4、拆除石膏后,不能马上下地走动,脚可以落地,但是必须扶双拐保护一段时间。直到拍片检查骨折已基本愈合,才可以弃拐行走,这一般需要3到5个月的时间。

此阶段骨折已愈,固定已解除。

(1)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可采用受累关节各方向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对组织挛缩、粘连严重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难以奏效者,可使用被动运动,动作应平稳柔和,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关节牵引,重量大小以引起可耐受的酸痛感觉、不致产生肌肉痉挛为宜;夹板、石膏托及弹性支架固定患肢,以减少纤维组织的弹性回缩;物理治疗。

(2)恢复肌力:恢复肌力惟一有效的方法是逐步增加肌肉的工作量,引起肌肉的适度疲劳。①当肌力为0~1级时,可采用水疗及水中运动、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②当肌力为2~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亦可做助力运动、摆动运动、水中运动;③当肌力达4级时,应进行抗阻运动,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通常采用渐进抗阻练习,亦可用等速练习仪进行训练。

(3)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可通过作业治疗及文体活动来改善动作技巧,发展身体素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骨折的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训练,促进肌肉及关节的功能恢复。一般包括手法松解、牵拉、按摩等手法进行局部治疗,通过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关节强直及僵硬状态的恢复。

骨折是指骨或软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时,发生的骨组织或软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部分或全部中断或丧失,畸形、功能障碍、反常活动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严重骨折患者可发生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治宜根据伤情不同分别采用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夹缚固定等。骨折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部位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诱发因素

1年龄: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体育运动与所有类型的骨折存在相关性。在骨矿物质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儿童骨折。中年及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引起的骨质疏松,是引起老年人骨折的内在因素,与老年骨折的发生确切相关。

2职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专业运动员的患者,由于骨长期受力,容易出现骨折。

骨折一般表现为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瘀斑,患者严重损伤时有发热、休克等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典型症状

全身表现:休克,骨折所致的出血是主要原因,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达2000ml以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发热,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局部表现:疼痛,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病肢时加剧,伴明显压痛。局部肿胀或疼痛使病肢活动受限,若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肿胀及局部瘀斑,骨折时,骨髓、骨膜以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致病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由于血红蛋白的分解,可呈紫色、青色或**。

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折端移位可使病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可分为三期进行: 康复训练的早期 此期即伤后l~2周,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 此期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康复训练的中期 即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伤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骨折断端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日趋稳定。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伤后5~6周,骨折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较显著的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最好于固定2周左右就开始关节面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以固定。这样,通过关节软骨面间的互相挤压和磨擦,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并使其有较好的塑形,同时,可以防止关节内粘连形成。 康复训练的后期 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大多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

内收型 复位后1周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外展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内收活动至3周时,不但可以做外展,前屈,也可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即可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可加做内收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运动,双臂前伸后展,弯腰划圈,旋转,手指爬墙,后伸摸背等

外展型 在复位后1周内可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内收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外展活动至3周时在做内收,前屈的基础上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时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加做外展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内收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活动功能锻炼不可操之过急,尤其是对年老的患者,活动量应逐渐加大,且应从由护士帮助患者做被动练习开始,练功一般每日2~3次

饮食无需特别注意 

遭受骨折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经专业医师手法治疗和手术复位后注意后期护理。在骨折手术后的康复期,一般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科学制动。骨折手术期间不能躺在床上不活动,这实际上不利于骨折的恢复和健康。应在保证骨折稳定和良好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活动。适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还可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后遗症。

骨科术后康复训练一般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等,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通过声、光、电、热等物理因素来做康复治疗。给予患者适当的日常生活操作,避免过度。建议用机械器械辅助患者进行锻炼,如平衡训练、肌力训练、感觉训练等实际功能训练,协助患者主动进行动作交流。早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和康复,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抬起患肢脱臼;活动和锻炼四肢关节。

每天多活动脚趾。利用功能锻炼器材进行连续的被动活动,每天1~3次,每次30~60分钟。术后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动或活动,如骨折术后不要过早活动和负重,以免再次损伤骨折部位,影响骨折愈合,重要的关节手术往往需要尽快活动,如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以免发生粘连和血栓。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609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