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_跟纪晓岚,谁能斗过谁?

历史上的和_跟纪晓岚,谁能斗过谁?,第1张

和珅和纪晓岚是乾隆的左膀右臂,两人也是相爱相杀了一辈子,最后和珅在乾隆死后被他儿子嘉庆弄死了。

其实和珅与纪晓岚的原型和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与张国立不是一样的,和珅以前是一个很小的官,因为字写得好,人长得帅,成为了乾隆的文书,就是写写材料,写写圣旨之类的活。

后来因为会拍马屁,官越混越高,灰色收入也越来越多,贪污的财产赶上当时大清一年的GDP了,最后也是死在了贪污腐败上了。

而纪晓岚的形象也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长得佝偻,尖嘴猴腮,总之就是很丑,而且他性欲也是比较强,曾经在皇宫里主编四库全书,因为无法发泄整天没有精神,乾隆得知后赐给他几个宫女,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

这俩人也是一对欢喜冤家,总是互相攻击,有时候为了某些利益又不得不联合起来,纪晓岚有学问,能力很强,和珅有手段,能够得到乾隆的欢心。

两人一个是汉人,一个是满人,乾隆不会让这两人斗的太狠,也不会让俩人齐心协力,这就是帝王的权术,所以两人在乾隆执政时期都非常的优秀,日子也是比较好过,直到嘉庆继位 俩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和珅被抄家,纪晓岚退休了,也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俩人斗了一辈子,这个结果也算是善始善终吧!

爵位:

福康安 一等公,贝子,追封郡王

阿桂 —等公,诚谋英勇公

和珅 一等公

刘墉,纪晓岚MS没有爵位

福康安的一等公是四个字封号的,阿桂,和珅两个字封号的一等公。

所以,从爵位来排是福康安>阿桂,和珅>刘墉,纪晓岚

官职:

阿桂 首席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主管军事

和珅 首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

福康安 军机大臣,大学士

刘墉 大学士

纪晓岚 协办大学士

官职的排名是:阿桂>和珅>福康安>刘墉>纪晓岚

综合看,这几个人的地位排序大约是:

阿桂>福康安>和珅>刘墉>纪晓岚

阿桂

(1717~1797) 中国清朝名将。字广廷,号云岩,章佳氏,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子。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初为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晚年,官至大学士。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

福康安

(1754-1796),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子。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广西、广东)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封贝子。乾隆时以勋戚由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袭父封三等公。出从阿桂用兵金川,事后即任封疆大吏。再从阿桂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破石峰堡,封一等嘉勇公。

和珅

(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后被嘉庆皇帝赐死。

刘墉

最大官是内阁大学士(清代设立军机处,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其称仅作为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高者,为正一品。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清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相当于宰相。

纪晓岚

直隶河间府(今献县)崔尔庄(现行政规划为河北省沧县)人(1724~1805)。乾隆19年中进士,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学识渊博为乾隆赏识。曾因为亲家两淮盐运史庐见曾有罪受到株连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后召还,乾隆以土尔扈特归还为题“考”他,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时十年。次年擢升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职务为大学士之副职,从一品),死后谥文达。

这是个喜剧。人设扁平是应该的。小人谗佞,正人君子无趣是省力的塑造法。再加上你得让小人吃瘪,你代入皇帝觉得和珅舒服,代入其他角色,其他人遭罪清朝的各种刑罚和陋俗压根没给你表现。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说句真话,《铁齿铜牙 纪晓岚 》里,纪文达公除了本名对,表字对,外号对,爱好对外,哪!都 !不!对!怎么说呢……历史上的纪文达公据说好仨东西,猪肉,美人,烟,但是你看剧中,除了烟……甚至在剧中,纪文达公连妻子都没有,家里就一个不算妻子不算女儿的杜小月,还有一个婢女杏儿。

这种角色的塑造和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形象大为不符,自然对剧中的纪文达公存在抵触。毕竟大家很多人想象的纪文达公应该是一个奉旨纳妾的好色之徒。不过嘛,我得把话说清楚了啊……这个纪文达公好这口儿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是野史,而纪文达公好色那几个妻妾很多都是民间传说,是否存在是存疑的。另外,民间传言和正史的的加把加把也就……七个?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不至于说就是个词臣,但是在乾隆管事的时候做的最有实权的应该是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乾隆”禅位“才做到协办大学士。

做的官最大的三个应该是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怎么看,自然和掌管内务府,管过户部,入过军机的和珅没法比了。而且和珅既可以说是宰相,也可以被叫做和中堂。纪文达公只能被叫做纪中堂,不属于殿阁大学士算不得宰相。因此,总的来说,这部戏里的角色和历史上的角色简直是差去甚远,觉得有些抵触自然是理所应当。毕竟,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登徒子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自在。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这部戏里面,和珅的角色是一个”小“反派加上一个笑星。第一,是一个”小“反派,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当然了,历史上和珅的确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他虽然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但是毕竟没有谋权篡位,和那些反贼还是不一样的。至于笑星……大家看和珅算卦那一段去,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有没有?

但是剧中纪文达公却是一个大忠大义之人。虽然说是风流才子,乾隆称“书生本色”,但是毕竟没有明着写。而剧中纪文达公回忆文鸾那一段反倒是一段悲伤故事。同时,剧中理想化地突出他的清廉和正直。最基础的,看和府那富丽堂皇,再看看人家山珍海味,再看看人家的妻妾成群,侍女成队;反观纪府上下就三间屋子,一根金烟杆外加一只鸟;每天花生毛豆青菜淡汤,吃条鱼就算改善生活了;全家上下就那么仨人。

当然了,这方面和历史也是差不多的。纪府今天还在珠市口,勉强一大四合院……和府可是比恭亲王府还大的。但是,这么一个一品大员过这种生活,本身就和大家所认为的所不符合,尽管从同朝为官的朱文正公的情况看,那种生活其实才是正常的。而且众所周知,这大忠大义之人其实很容易招黑的。毕竟大忠大义说白了就是脸谱化。而脸谱化的角色是很难讨喜的。所有剧中完全是正面角色的形象最后都会被各种翻案的招黑,比如说94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和诸葛亮。

而和珅一方面表现了其贪污受贿的一面,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另外一方面则凸显出了其生活化的一面和“一本正经”的一面。相比于纪文达公,和珅的角色更加“符合生活”,俗称“更加可爱”,这也因此更受大家喜欢。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烧车案。那电视剧里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历史史诗,比如说监粮案。而历史上的确有个吴卿怜,但是吴卿怜是被和珅留下了,和乾隆爷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是剧中的烧车案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白案了。剧中那个一身正气的巡城御史海升其实是因为家庭矛盾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纪文达公因为海升是当时的重臣阿桂的人,而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自己的恩师,因此有心偏袒。东窗事发后才推脱自己”不通刑律和近视眼“,反倒是和珅这次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角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了。烧车御史确有其人,不过应该是谢振定……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而和珅呢,则会说一些比较符合现在的人在职场上混迹打拼,特别容易引起共鸣的段子。这里面我就不一一截图了,毕竟咱实在不想那么慢慢慢慢的做……我就给大家找两个片段吧:监粮案,纪文达公推举王站住之后和珅和纪文达公的对话。燕城案当中二人狱中的对话。

这是一部戏说剧,因此很多地方都与历史完全不同。福康安历史上可不是和珅那边的人,恰恰相反和纪文达公关系不错。朱文正公、刘文清公等人也和剧中有出入。哪部电视剧都有出入。看看可以,当真你真的输了。还有,王刚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你喜欢这个和珅,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无脑的将这个和珅当成历史上的和珅并且大加吹捧……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毕竟,纪文达公多少年后还是纪文达公,刘文清公多少年后还是刘文清公,但是和珅多少年后,还是上吊在狱中的那个和珅。

和珅是中国 历史 上的第一大贪官,他家里的财产,是清王朝15年国库收入的总和,这个数字太惊人了。他如此贪婪,可谓坏到底的坏人,为什么乾隆始终不杀和珅呢?为什么非要用这样的人来管理朝政呢?他担任多个部门的领导,难道精明的乾隆不知道他这样吗?让我们从和珅的家庭背景和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和珅为什么会这样?

和珅的祖先立下了赫赫战功,留下了一个世袭的官职,一出生就自身带着一个官职,三等轻车都尉。就是说,他以后可以直接做官,虽然不是大官,但是可以免去找工作的烦恼。

但是和珅三岁时,母亲因又生一个弟弟,弟弟活了,但因难产母亲死亡。九岁死了父亲。小小年纪就开始承担生活的艰辛。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成为了一个少年老成,懂事少年。因为父亲也是为官,虽然他父母双亡,但是还不至于无家可归。三妻四妾供他们哥俩读书还是不成问题的。

从九岁开始,他就失去了孩子的天真,每天都在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当时虽然父母已经死亡,但是他上了北京当时最好的一所学校,紫禁城里的咸安宫。这所学校是都是富家子弟。

在学校他经常受到排挤和欺负,受到老师戒尺的责罚。有一次,一个同学写了一首侮辱老师的诗,递给老师看时,说是和珅写的,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用戒尺狠狠地打和珅。和珅从那时起,就懂得了应该忍受,他知道他斗不过那些有钱有势家庭的孩子,他只能忍受。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一旦有了机会,他才能不受别人欺负。他知道,他没有别的办法出人头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好好读书。

戒尺把他的善良一点点打没了,把他的良知一点点打没了。从小他就知道了,对待有钱人家的孩子,只能笑,只能忍着,他也知道老师也不敢得罪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祸根:他暗暗下定决心,等我发际了,我一定要报复,报复 社会 ,报复所有欺负我的人。

他愈加勤奋好学,为今后的升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珅懂得了事态炎凉,因此努力学习。他学到了很多别人不具备的知识,当时上学主要是学满洲语言和文字。大部分达官显贵的孩子对汉人著作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他们不学照样当官。但是和珅却学得很认真。他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经》 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其他

2)《史》 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其他

3) 《子》 包括:《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荀子》其他

4)《集》 包括:汉赋、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元明小说、其他

和珅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因为他太清楚这个 社会 需要什么了。他从小就分析,当官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只能靠实力来证明自己。他明白只有这样,他才能比别人高出一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知道他学的这些,如果将来万一为官,这是别人不具备的能力,他一定能在众多的人当中独树一帜。

和珅为了自己今后的仕途,费尽心思,做到了别人根本就想不到的事。他学习乾隆的文章,模仿乾隆的笔记。为的是将来万一有见到皇上的机会,他可以一展宏图,做别人根本想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事。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无论今天还是古代,一个寒门子弟,如果想出人头地,要想做怎样的努力才行?自己不下苦功夫,不多动脑筋,想在风云多变的官场上立足,可以说是痴心妄想,是根本不可能的。和珅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机,是他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造成的。

所幸的是,父母给了和珅一个聪明睿智的头脑,让他能够多才多艺。这才给日后提供了机会。

和珅上学时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冯英廉看上了和珅。

他只有一个孙女,经常去咸阳宫官学去,发现和珅是个好苗子。决定要把孙女嫁给和珅。他看中了和珅的什么呢?

这是当时官宦人家的子弟绝对不具备的品质。

新婚的和珅有了坚实的靠山。结婚第二年参加了科举考试。

满洲人为官有两种渠道,第一种参加科举考试,第二种,凭借祖上的功绩留下一个官职。

和珅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没考上。因为他涉猎的知识太广泛,没有把科举考试要考的九本书研究透,这九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因此他科举落榜,失去了通过科考做官的机会。

因此,他做了祖上给留下的小官,三等轻车都尉干了三年后做了皇家仪仗队的成员。

怎样脱颖而出呢?论语中微不足道的几句话让和珅有了出头之日。和珅在皇上面前敢说话。不像一般人唯唯诺诺。

有一次皇上踏青,皇家仪仗队的成员随行。突然有一个士兵急匆匆跑到骄子跟前报告,云南急电,云南要犯逃脱,越过边境跑缅甸去了。

皇上听了很生气,用论语里面的话说:“虎兕出于押,鬼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皇上问了半天,没人敢说话。皇上非常生气。

这时候和珅有了机会。他也引用论语中的话“典守着,不能辞其责耳”皇上一听,啊!你懂啊!紧接着又问了和珅几句论语中的话,和珅对答如流,皇上发现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人,非常高兴,把和珅升为皇上贴身保镖。

和珅从此与众不同。连升几级,加官进爵,让人瞠目结舌。

26岁,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

28岁,户部尚书、御前大臣、理藩院尚书

29岁,兼任兵部尚书

32岁,兼任吏部尚书等

几十个官职都给了和珅一人。

有一年乾隆准备过70大寿,从西藏来了一匹马飞马报告,六世班禅亲笔书信,满朝文武一个都不认识,不知道信中写的是什么?皇上赶紧叫来了和珅。和珅一看,告诉皇上,六世班禅准备亲自前来拜寿。带100多个喇嘛,给您拜寿,祝您万寿无疆。这又让乾隆皇帝对和珅刮目相看。

后来英国人来中国和清政府谈判,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事情,当时就是和珅接待的,英国人带着贵重礼物来和乾隆谈开放通商口岸,中国人确认为是给皇上纳贡来的,还要英国人三拜九叩,英国人当然很不高兴。当时,和珅和英国特使马格尔尼以理据争,最后马格尔尼无奈,遗憾在这个国度不能进行通商。这给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留下了隐患。而和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和珅官位的增加,权利的不断增大,敛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他利用了乾隆对他的过度信任。采取了四大敛财手段,他当政25年,家产总计11亿两白银,清朝一年的收入才7000万两。相当于十五年清朝的国库收入。

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如下: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

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大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珊瑚树11支,绸缎纱罗共14300匹,

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粗细皮56000张,铜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父女600名等。

他的四大敛财手段是:

75家当铺、粮店、酒店、古玩店、瓷器店、灰瓦店、柜箱铺、杠房、弓箭铺、马鞍铺 煤窑、马车送货(物流)土地买卖。开当铺收地,有了钱再买回来。清朝史集记载1266顷。

和珅和人相处,是有着周密思考的,绝不是心血来潮。他的用人之道有以下几点:

和珅的童年可是苦难的童年,幼年父母双亡,但是往往遭遇过大苦难的反而可以成功。他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背景相似才会理解他,才会和他有相同的感受。

这些人本来是掉官帽的但是却被和珅给救了下来,性命被和珅保住了,把柄也被和珅捉住了,怎么可能不为和珅卖命?和珅知道这些人对他来说利用价值很大。

有多少才子被可恨的八股文挡住从官之路,蒲松龄、曹雪芹都没有在科举考试胜出。而通过八股考试又要多少英才呢?这些人身上都有一股劲,他们聪明上进,但是各种原因造成他们科举失败。

和珅选用这些怀才不遇的人使用,他认为这些人对和珅的慧眼识人肯定抱有知遇之恩。

和珅独到用人之术了,他会特地去挑一些官员中的无能之辈。他会去挑一些只认钱、不认人的官员。为什么?这些只认钱的官员,只要是给钱,我就给你办事。这些人虽然无能,但是他们都是和皇上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可小视。

和珅自己是个贪官,但是家人却都无一人贪,而且关系处的都非常融洽。

和珅的弟弟和林弟弟也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这要从他们的家族背景说起。他们的家族姓氏是钮钴禄,是狼性的象征,图腾崇拜是狼。和珅狼的本性,狠、狠、准。抓机会抓得特别好。所以兄弟的狼性不是一天养成的。

兄弟两人的学习态度都非常好,非常团结,经常互相帮助,互相提携。父母双亡是一种历练,这样的人更容易成功。

他建议弟弟学武,和珅学文。和珅认为学文很难出人头地,但是不容易死人。学武很容易出人头地,但却容易死亡。他不愿意让弟弟整天在官场上看人眼色行事,不愿意让弟弟天天算计别人。少年的和珅就已经看透了官场的 游戏 规则。

大诗人袁枚曾为兄弟二人作诗: 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准确地预测了和珅兄弟二人的前程。

和珅安排弟弟在福康安手下工作。有一年,平定西藏叛乱,和珅知道皇帝要派福康安去,所以和珅要求弟弟和福康安一起去平定叛乱,结果表现非常出色。

贵州叛乱,和林从西藏回来到贵州,帮助福康安生擒苗民起义首领,这时大将军福康安因病死在阵前,和林立即书信,大将军病死,结果太上皇立马下旨,所有军队都归和林调遣。和林作战勇猛,指挥得当,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可惜,老天爷不长眼,三个月之后,和琳在贵州瘴气中毒死亡。

和林死后,和珅写了十五首诗纪念弟弟和林,以表达悲痛之情。

和珅对妻子和小妾也非常好,他对妻子一片忠诚。妻子在他死的前两年病逝。在和珅40岁以后妻子生了第二个儿子,从那以后就体弱多病,和珅到处求医问药,都不管用,最后在中秋节时,妻子离开了他。他非常痛苦。从此,把他妻子住的房间收拾好以后,锁起来,谁也不让进,只有儿子和他才能进去打扫卫生,可见和珅对妻子用情至深。

和珅的所有小妾,在和珅死以后,都自愿跟随和珅自杀了。

在赢得乾隆信任的同时,和珅千方百计讨皇上欢心,帮助乾隆排忧解难。乾隆想看看全国在他的统治下人民生活的到底怎样?但是国库没有钱,也怕摊上骂名,因为康熙皇帝早有祖训,要勤俭持家。于是和珅给想办法。我给找钱去,他提出 创立“异罪银”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官场有人犯了罪,可以交钱抵罪,这样无论大官小官,只要犯了罪,都可以交钱,有的减轻了刑罚,有的有罪判为无罪。直接导致官场腐败。但是,自从和珅当了户部尚书以后,国库银两丰厚,皇上大喜,而百姓却遭了殃。

乾隆85岁主动禅位,要举行声势浩大的隆重庆典,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 和珅献计举办“千叟宴”,请全国70以上的老者吃火锅。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吃好,把原本元朝的火锅这一吃法推广到了全国。一千多个老者红红火火吃火锅。让乾隆皇帝的禅位大典风风光光,寒冬腊月热闹非凡。和珅凭此一举,就可以名扬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和珅非常了解乾隆,因此时刻都在想怎样为皇帝排忧解难。他知道乾隆三大愿望,立德、立言、立功。

乾隆年间,要想编一部超过《永乐大典》的书,这个任务别人都不敢接受,难度太大了。开始没编成,编书人就累死。和珅临危受命,接受了这个当时谁都感觉烫手的山芋,带领纪晓岚等人,前后一共用了十年的时间,编成了《四库全书》。编撰《四库全书》时,比和珅大三十岁的纪晓岚心甘情愿听和珅指挥。赢得了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的尊重。他还帮助皇上写了很多书。因此,和珅对于保存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珅在带领群臣编写《四库全书》时,发现了曹雪芹著的当时叫做《石头记》的红楼梦。《红楼梦》当时叫《石头记》属于禁书,和珅每天都去向太后请安,每次只为太后说一段《红楼梦》里的故事,太后越听越喜欢听,觉得是本好书,便让和珅把书拿来,和珅只好为难地说,这书不能拿出来是禁书。结果孝顺的乾隆皇帝当然不能反对太后的意见,在乾隆年间,《红楼梦》终于公开刊行,才得以让《红楼梦》保留了下来。和珅这一举动为我国四大名著的保存提供了保证,也是保存中国民族文化做出的又一巨大的贡献。

和珅于公元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暹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尤其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在这中间,尤其是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斗智斗勇最为出色。

和珅迅速崛起是因为学识渊博,出身满洲又相貌堂堂。此外,他的聪明伶俐是重要的原因。和珅在与乾隆皇帝相处时候侍君如父。他经常会使一些小聪明来套取乾隆的欢心。在整个乾隆朝后期,自从和珅平步青云、迅速崛起以来,一直到乾隆皇帝病死的时候为止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和珅本人是一直深受乾隆皇帝重用的。但是,后来和珅得知乾隆立嘉庆为帝,和嘉庆皇帝智斗,和珅没有取得成功。他偷偷送了玉如意给嘉庆,但是嘉庆不领情。乾隆曾告诫嘉庆,“我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没有给你留下什么,除了一个人,就是和珅。对于和珅,你如果继续用,全国上下都怕他,所以你只要管好他就可以了;如果你废了他,那么全国上下都怕你了。”嘉庆登基后当然选择了后面的方式,十五天后,和珅以巨贪之罪名被斩首。所以和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被斩首的,而并非真的因为是个巨贪。

和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贪官,这一点毋容置疑。但是综合他的表现,他之所以成为大贪官,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和 社会 原因造成,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人性中一个最大的弱点在和珅身上充分显示“见不得别人好”他天资聪明,勤

奋好学,一个有这样天资的人,如果不是生在这个家庭,会前途无量,他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但是他从小失去父母,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和寄人篱下的冷眼。他知道,他如果不加倍努力,他就会永远受欺负,永远遭白眼。一个有着这样背景的孩子,骨子里有一种不服气。而且看见别人比他好,他会更加仇视。也更加刻苦。

人性中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要控制别人的欲望。没有能力的人,也想控制,但是有时候会很无奈,他虽然有控制别人的欲望,但是没有控制别人的能力。和珅有这个能力,所以他的控制欲望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拼命讨好皇上,是为了保住自己在皇上眼里的位置。来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目的。他如果有闪失,他没有重新浮出的理由,因为他从小的经历告诉他,他不失去这种控制别人的权力,就会有很多人来控制他。他不独立,就永远要受欺负。还会受到歧视与不公。

和珅如此博学多才,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贪是错的吗?不知道早晚会被皇上发现吗?其实他知道,但是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人都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都有侥幸心理,他认为自己有才华,皇上离不开他,所以他肆无忌惮地贪,毫无顾忌地贪。人的弱点就是贪、嗔、痴。在他有了权力以后,这种弱点暴露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炫耀自己的欲望,都希望把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和珅一表人才,才华横溢,更是如此。他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所有的才能都展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一个有能力,有学问,有本事的和珅。

和珅对他所有的家人都很好。他之所以对妻子这么用情至深,很大程度上是在报恩,因为他知道,没有妻子的爷爷英廉,就没有他的今天。他有了妻子,他才真正体会到家的味道,体会到妻子的温存,体会到在外面尔虞我诈后,回家以后亲人的关怀。这个家给了他真诚,给了他真实。

为了让家人过好生活,他在竭尽全力,他动用了他所有的聪明才智,不惜自己被别人唾弃,不惜百般讨好皇上,为的就是保住他的地位,他知道他和世代为官的人不一样,他只要被贬为庶民,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

可以说他为了家人的幸福,成就了一生,也毁掉了一生。

试想如果和珅只是聪明,不用尽心机地为人处世,不想尽办法采取特殊的用人之道,他再聪明,乾隆皇帝能用他吗?而且那些本来就瞧不起他的八旗子弟能瞧得起他吗?

所以他的特殊经历,成就了他特殊的性格,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他之所以能够在文武百官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有才,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头脑灵活、办事能力很强。

他的贪,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炫耀,他要让所有的人看到,我和珅是个有能力的人,我不仅能够在皇上面前说话算数,能够在众多的官位中如鱼得水,而且我还有能力让我的家人幸福,我能够给他们别人给不了的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5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