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的现代认识

结节病的现代认识,第1张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其次是皮肤和眼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本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有自然缓解的趋势。

 结节病的发病情况:世界各地颇有不同,在寒冷的地区和国家较多,热带地区较少。瑞典年发病率,为64/10万,尸检实际患病率可达267/10万~641/10万。其他北欧地区年发病率为176/10万~20/10万。美国年发病率为11/10万~40/10万,以黑人居多。日本自1912年于1990年已报道3106例。我国于1958年首次报告结节病,1982年成立全国结节病协作组。1983、1988和1993年分别通过了我国“结节病诊断及治疗方案”(3次修订稿草案),迄今报告的病例已达3000余例。

 病因学结核杆菌:用PCR检测结节病患者皮损中的结核杆菌DNA,结果发现,333%患者阳性。有作者在患者淋巴结及皮肤结节活检中发现典型的结节病改变,抗酸染色阴性,而支气管黏膜活检显示干酪坏死性结核样结节,查见少量抗酸杆菌,此为结节病合并结核。有作者观察35例胸内结节病病例,发现旧结核菌素试验(OT)阳性率为60%,明显高于国外报告的阳性率,认为与我国结核发病率高有关,但不一定表明结节病合并结核。因此,结核菌感染是否为结节病的病因仍未定论。

 疏螺旋体(BB):1991年海军总医院报告,结节病患者BB抗体阳性率达818%,并在2例患者的血液和皮损中检测到BB但随后发现在肺结核和肺部感染患者中,BB抗体阳性率也较高。PCR检测23例结节病患者组织中的BB鞭毛DNA均为阴性,而血清BB抗体阳性率为55%,明显高于正常人(10%),因而认为BB可能不是结节病的病因,其BB抗体升高可能是机体非特异反应的结果,与风湿病、结核病、肿瘤和莱姆病可能存在交叉反应。

 有作者研究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结节病的关系,发现结节病患者HLA-BW22、DR3、DRW8、DR5频率明显增高,而DR7频率明显减低,且携带DR5基因的患者多为结节病Ⅰ期和Ⅱa期,DR9基因在男性结节病患者中多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发病机制:结节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及IL-2生成能力减低,提示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显著升高。有人认为淋巴细胞百分比>30%、CD4/CD8比值>35表明有高度活动的肺泡炎存在。BALF中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也与临床症状有关,非细胞成分如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内皮素-1、纤维连接素等均明显升高,可作为结节病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而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乳酸脱氢酶均无明显下降,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过敏性肺泡炎等明显不同。

 许多研究已证实,活动性结节病患者的sACE明显升高,病情缓解时下降,复发时可再度升高,对预后不能做出判断。结节病患者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DD基因型患者sACE明显高于Ⅱ型,提示sACE升高也受ACEGP的影响。

 临床表现:结节病多见于中青年人,儿童及老人亦可罹患。据统计,20~40岁患者占总人数的554%,19岁以下占129%,60岁以上占83%我国平均发病年龄为385岁,30~49岁占556%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女略多于男(女:男为7:5),黑人女性为男性的2倍。

 有学者分析1020例肺结节病病例,发现肺结节病可合并浅表淋巴结肿大(377%)及皮肤(197%)、眼睛(19%)、肝脏(90%)、腮腺(33%)病变。受累的淋巴结以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为颈部,其他为前斜角肌、腋下、下颌下、腹股沟和滑车上淋巴结。

 结节病的临床表现视其起病的缓急和累及器官的多少而不同。胸内结节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有时有咳嗽,咳少量痰液,偶见少量咯血;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病变广泛时可出现胸闷、气急、甚至发绀。可因合并感染、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原性心脏病等加重病情。如同时累及其他器官,可发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最常见者为结节性红斑,多见于面颈部、肩部或四肢;也有冻疮样狼疮(lupuspernio)、斑疹、丘疹等。有时发现皮下结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侵犯头皮可引起脱发。大约3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眼部受损者约有15%的病例,可有虹膜睫状体炎、急性色素层炎、角膜-结膜炎等。可出现眼痛、视力模糊、睫状体充血等表现。

 有部分患者有肝和(或)脾肿大,可见胆红素轻度增高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或有肝功能损害。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如累及关节、骨骼、肌等,可有多发性关节炎、X线检查可见四肢、手足的短骨多发性小囊性骨质缺损(骨囊肿)。肌肉芽肿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约有50%的病例累及神经系统,其症状变化多端。可有脑神经瘫痪、神经肌病、脑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等临床表现。结节病累及心肌时,可有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表现,约有5%的病例累及心脏,亦可出现心包积液。结节病可干扰钙的代谢,导致血钙、尿钙增高,引起肾钙盐沉积和肾结石。累及脑垂体时可引起尿崩症,下视丘受累时可发生乳汁过多和血清乳泌素升高。对腮腺、扁桃体、喉、甲状腺、肾上腺、胰、胃、生殖系统等受累时,可引起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但较少见。

1、结节间沟位于肩部肱骨大小结节之间,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如果肱二头肌长头腱外伤(拉伤)或者炎症,可引起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治疗需要休息,不要过度活动,中医理疗,配合药物,可缓解疼痛。

2、肩胛骨上外侧份有肩胛切迹,更外侧有向前的指状突起称喙突。

病情。如同时结节病累及其他器官,可发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最常见者为结节性红斑,多见于面颈部、肩部或四肢。也有冻疮样狼疮(lupus pernio)、斑疹、丘疹等。有时发现皮下结节。侵犯头皮可引起脱发。大约有30%左右的病人可出现皮肤损害。眼部受损者约有15%的病例,可有虹膜睫状体炎、急性色素层炎、角膜-结膜炎等。可出现眼痛、视力模糊、睫状体充血等表现。有部分病人有肝和(或)脾肿大,可见胆红素轻度增高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或有肝功能损害。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如累及关节、骨骼、肌肉等,可有多发性关节炎、X线检查可见四肢、手足的短骨多发性小囊性骨质缺损(骨囊肿)。肌肉肉芽肿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约有50%的病例累及神经系统,其症状变化多端。可有脑神经瘫痪、神经肌病、脑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等临床表现。结节病累及心肌时,可有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表现,约有5%的病例累及心脏。亦可出现心包积液。结节病可干扰钙的代谢,导致血钙、尿钙增高,引起肾钙盐沉积和肾结石。累及脑垂体时可引起尿崩症,下视丘受累时可发生乳汁过多和血清乳泌素升高。对腮腺、扁桃体、喉、甲状腺、肾上腺、胰、胃、生殖系统等受累时,可引起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但较少见。

结节病可以累及一个脏器,也可以同时侵犯多个脏器。

-----------------------------------------------------------------

结节病是一种非干酪性类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性疾病,病因未明,可能属免疫性疾病,可侵犯全身脏器,尤好侵犯胸部器官(肺、胸内淋巴结)。结节病的诊断,以往常以典型X线表现,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或弱阳性,结合临床排除其他疾病而诊断,实际上难免有部分误诊。1982年我国结节病研究协作组制定了诊断标准:(1)活检符合结节病的病理所见;(2)抗酸杆菌阴性;(3)除外其他肉芽肿性疾病;(4)临床表现符合结节病。较以往诊断标准增添了活检,活检方法通常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其诊断阳性率为63%~91%。肺内结节病我国按X线表现分为3期,Ⅰ期最多见,约占80%~90%,X线胸片显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多无症状,可自然消退,一般不用激素治疗,但需观察6个月~1年,如出现症状,病情进展或长期不消退,可能转入Ⅱ期。Ⅱ期病例除肺门病变外,肺野出现有关异常阴影,虽半数仍可自然消退,但往往伴有症状,约1/3病情进展转为Ⅲ期。Ⅲ期病例已看不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病变主要是在肺内,多产生不可逆转的纤维化。本病活动性的判断,通常依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细胞的数量、类型和活性而定,以存在2种以上的效应细胞即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才能确定有活动。此外,随访中有临床病情的变化,X线胸片病变分期的升级,肺功能(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运动前后的血气改变)障碍的加重,Kveim皮试阳性,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升高,血清溶菌酶增高均可作为病变活动的依据。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有效控制病变的药物。临床上对诊断为肺结核病的病人,痰菌阴性,规则抗结核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X线胸片病灶无明显吸收,应想到肺结节病的可能,尽早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本例病人即为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而最后确定诊断,且激素治疗效果满意。结节病以往认为发病率很低,近几年随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及诊断方法特别是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你这属于皮下脂肪瘤 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多数脂肪瘤可被皮肤自行吸收

皮下脂肪瘤的分型

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单个称为孤立行型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按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钩瘤)。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皮下脂肪瘤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发展慢,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钩瘤多发生于各个器官(肾脏,肝脏较为多见)的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的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肝错钩瘤)。

皮下脂肪瘤症状

皮下脂肪瘤是相当常见的皮肤病灶,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80%左右,无明显特殊病因,常发于皮下,也可以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成熟的脂肪细胞成群排列,大部分均有一纤维外膜包围。然而,有时候也会有边缘不规则的脂肪组织散在地浸润在肌肉组织中。一般脂肪瘤常见于头部、颈部、肩部以及背部的皮下脂肪层。可以是多发性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被发现于40――60岁。病灶通常长的很慢,摸起来是圆形,柔软,可移动的,而且不会痛。

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脂肪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以及生活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脂肪瘤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脂肪瘤----发病率逐渐增高的特点。

诊断依据

1肿块常为单发、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 2肿块表面皮肤正常,触诊瘤体柔软,呈分叶状,境界清楚。 3术中发现肿瘤呈包膜完整,分叶状脂肪组织。

治疗原则

1较小(直径1cm内),多发脂肪瘤,一般不需处理。

2较大者宜行手术切除。

用药原则

一般不需用药。

结节病是一种全身性肉芽肿病,累及皮肤和许多内部器官。受累的部位除皮肤外,有肺、纵膈及周围淋巴结、指趾骨、心肌、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肾、眼及腮腺。结节病可以只侵犯一种器官或组织,也可多种器官或组织同时受到侵犯。病情经过缓慢,缓解和复发相交替。此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1皮肤表现结节病的皮肤表现为多种形态,常为丘疹、结节、斑块、红皮病、银屑病样,疤痕性肉样瘤,色素减退及秃发损害。皮损不对称地分布于面部及四肢等处。皮疹坚硬触之有弹性,逐渐扩展至皮下,累及整个真皮的厚度。表皮的变化不明显,可以略微变薄、变色,毛细血管扩张及少许鳞屑。常常是淡红色至紫褐色,不溃破,无自觉症状。

(1)丘疹性肉样瘤损害为针头至豌豆大小的小结节,又称粟粒样肉样瘤。主要分布于面部、颈部及肩部。玻片按压时,显出类似狼疮结节的淡**小点,消退后不留痕迹,有时遗留色素斑、萎缩及瘢痕。

(2)斑块型肉样瘤Hutchinson首先报告了这独特的斑块状损害,为表面扁平而轻微高起的大的分叶状结节性斑块,常见于颊、鼻及臂部。

(3)银屑病样肉样瘤往往在躯干及四肢发生边界清楚的斑块,其上面有银屑病样的鳞屑。

(4)冻疮样狼疮型在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如耳孕、颊部、鼻尖、指趾处对称出现的浸润较浅的青红或紫红色的斑块。

(5)皮下肉样瘤也称为Darier-Roussy肉样瘤。豆子至粟子大的坚实的皮下结节,与皮肤粘连,表皮呈轻度堇色,常见于躯干,面部少见,无自觉症状。

(6)瘢痕肉样瘤损害发生于疤痕部位。如烧伤、毛囊炎、带状疱疹后疤痕上。使原有的疤痕面积扩大,高度增加,酷似疤痕疙瘩。

(7)红皮病型肉样瘤弥漫性分布的浸润性红斑及鳞屑性斑片,边界不清。

(8)结节性红斑型肉样瘤某些结节病患者以多发性关节痛伴发热、血沉增快,X线检查肺门淋巴结肿大。面部、背部及四肢伸侧发生散在疼痛性皮下结节。表面皮肤发红,最常见于年轻女性。

(9)粘膜肉样瘤口腔的硬颚、颊部、悬壅垂及扁桃体针头大丘疹,群集融合形成扁平的斑块,睑结膜及泪腺发生小结节。

(10)其他皮肤损害结节病可合并有皮下钙质沉着、痒疹、多形性红斑及毛囊炎表现。皮肤萎缩、角化过度、色素增加或减退也可由本病引起。

2其他器官损害结节病是一全身性疾病,除皮肤损害外,还有许多器官受累。

(1)淋巴结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占50%。结节病的早期往往仅限于颈部或腋部淋巴结肿大,后来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2)眼部损害结节病眼受累约占25%~30%,有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最常见的是虹膜肉芽肿性结节。泪腺受累及,为不痛的结节性肿胀,泪腺病变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颌下腺、唾液腺及腮腺也受累及(Mikulicz综合症)。也可有结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及视神经损害,引起失明。

(3)肺部损害肺脏受累较常见。X线检查为点状、条状或片状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早期临床症状较轻,但丝检查却表现特别明显;后期肺部纤维化明显。

(4)骨关节指趾骨关节肿胀、疼痛,X线检查可有海绵状空洞,这些囊肿样损害多是由上皮样细胞群构成,与皮肤所见的损害相似。

(5)肝脏约20%病人肝受累。主要表现肝结节,肝肿大,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等。

(6)心脏常有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7)肾脏由于血钙、尿钙增加引起肾脏结石或肉样瘤性血管球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

(8)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都可受到损害。

诊断

1诊断标准与依据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证据并排除其他肉芽肿疾病后方可诊断。199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结节病学组对结节病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进行了第3次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诊断标准:①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偶见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网状、结节状、片状阴影。必要时参考胸部CT进行分期。②组织活检证实或符合结节病(注:取材部位可为肿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纵隔淋巴结、支气管内膜的结节、前斜角肌脂肪垫淋巴结及肝脏穿刺或肺活检等)。③Kveim试验阳性反应。④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活性升高(接受激素治疗或无活动性的结节病患者可在正常范围)。⑤5TUPPD-S试验或5TU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⑥高血钙、高尿钙症,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浆免疫球蛋白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查结果等可作为诊断结节病活动性的参考。有条件时可作。67Ga核素注射后,应用SPECT显像或照像,以了解病变侵犯的程度和范围。

具有①、②或①、③条者可诊断为结节病。第④、⑤、⑥条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注意综合判断、动态观察。

(2)病理诊断标准:结节病的病理变化缺乏特异性,因而病理诊断必须结合临床。以下特点支持结节病病理诊断。①病变主要为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性结节,结节体积较小,大小形态比较一致,边缘清楚。②结节内无干酪样坏死,偶见结节中央有小灶性纤维素样坏死。③结节内常有多核巨细胞以及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后期为纤维组织包绕,结节多时可彼此融合,但通常仍保留原有结节轮廓。④巨细胞内出现包涵物舒曼(Schaumann)小体,双折光结晶星状体的概率较结核结节为多,尤其是较多舒曼小体,或偏光显微镜下见较多双折光结节时,提示结节病。⑤镀银染色可见结节内及结节周围有大量网状纤维增生。⑥特殊染色未见结核菌(油镜多视野检查)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⑦结节内可偶见薄壁小血管。

(3)结节病的诊断用语: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考虑以下3种情况的诊断用语。

①诊断为结节病:病理所见典型,临床特征也典型。

②不除外结节病:为肉芽肿性病变,病理特征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或不典型。

③局部性结节病样反应:组织学上基本符合结节病,但同时存在其他已明确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等。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清楚的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依据受累的器官不同而表现各异。诊断的重点在于排除其他疾病。胸片、血清ACE水平及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结节病的主要手段。67Ga核素扫描对早期发现病变范围、部位有帮助。

2诊断评析:结节病患者中,90%以上有胸片改变,因此胸片是发现结节病的主要途径。但普通平片敏感性较低,正确率仅50%,CT扫描及高分辨CT对细支气管、间质纤维化诊断率较高,可更敏感、精确地反应病变程度、范围,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胸内结节病诊断的准确性。

确诊结节病最重要的手段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供活检的部位很多,阳性率分别为:浅表淋巴结65%~81%;前斜角肌脂肪垫40%~75%;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62%,如X线有斑状结节阳性率为80%~90%,X线无改变阳性率为50%~60%;X线Ⅰ期69%,Ⅱ期80%,Ⅲ期83%。多处活检可提高阳性率:4处为88%,6处(分3期):Ⅰ期89%,Ⅱ期98%,Ⅲ期88%,10处100%。胸、肺、纵隔活检最有价值,阳性率可达95%~100%,但胸、肺活检创伤大,危险大,纵隔活检技术要求高,临床应用较少。

3诊断方法

(1)病史及体检:结节病好发于20~30岁的成人,国内以40岁以上女性多见。由于该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上易误诊、漏诊,大多数患者是在发现肺、眼、淋巴结等病变后方得到正确诊断。因此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警惕。

①发热、盗汗、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

②反复多发皮疹、关节痛。

③呼吸困难、胸骨后压迫感、咳嗽等。

④浅表淋巴结、肝脾肿大。

⑤眼睛病变双侧葡萄膜炎及各种视网膜病变。

⑥其他如腮腺肿大,中枢、末梢神经系统受累(面神经瘫、尿崩症),心脏、肾脏、血管受累,精神症状等。

(2)诊断标准归纳:结节病的诊断决定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组织活检,并除外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可归纳为:①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网格、结节状或片状阴影;②组织学活检证实有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且抗酸染色阴性;③SACE或SL活性增高;④血清或BALF中sIL-2R高;⑤旧结核菌素(OT)或PPD试验阳性或弱阳性;⑥BALF中淋巴细胞>10%,且CD4+/CD8+比值≥3;⑦高血钙、高尿钙症;⑧Kveim试验阳性;⑨除外结核病或其他肉芽肿性疾病。以上9条条件中,①、②、③为主要条件,其他为次要条件。

(3)结节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组织学证实非干酪性肉芽肿的存在,并排除其他临床及组织学上与之相似的疾病。单个器官如皮肤显示有非干酪性肉芽肿并不能确诊结节病,结节病的诊断应建立以下目标:①组织学证实;②确定器官受损的范围及程度;③评估疾病的活性程度;④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肩髃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在肩部,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之间的凹陷中。肩关节周围除了肩髃穴外,还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肩髎穴。当屈臂外展的时候,在尖峰外侧缘前后端会出现两个凹陷,前一个比较深的凹陷是肩髃穴,后面一个较深的凹陷是肩髎穴所在的位置。在肩后部,腋后纹头直上一寸是肩贞穴, 三者合称为“肩三穴”,对于肩关节周围的病变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肩三穴”治疗的肩部病变有何区别呢

肩髃穴治疗肩关节病变的程氏三才针法又是如何呢?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肩髃穴名的含义。

《针灸穴名解》中记载:“髃,骨间陷隙也。又同隅,肩头也。穴在尖端,举臂两骨凹陷中,故名‘肩髃’。两骨间凹陷中,即指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前面的凹陷中。

《千金翼方》中有记载:“又膊骨头馅中,平手取之”,举臂的时候,肩峰外侧缘前后两端出现两个凹陷,前面一个凹陷即是肩髃穴。

从古代文献多是从肩髃的定位对穴名进行解释。关于肩髃穴对肩臂部的疼痛,上肢不遂的病变,古代文献又是如何记载呢?

《 皇 帝明堂经》有记载:“主肩中热,指臂痹痛”,《千金翼方》中有:“主偏风,半身不遂。热风,头风,刺风,手不得向头,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冷酸疼无力”

《千金要方》中有记载:“有甄权治偏风不得挽弓:针肩髃一穴即得挽弓”,“凡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背痛,手不得上头,灸肩髃百壮”。

通过这几篇文献的记载,说明 当肩部出现疼痛,行动受限等症状的时候多选择肩髃穴治疗,或针刺、或艾灸,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肩部疼痛,上举受限等症状最常见于肩周炎中。肩周炎又称为“漏肩风”,多与体质虚弱,劳损,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系。发作的时候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酸痛,有的时候可以向整个上肢放射,常常因为感受风寒,天气变化,劳累后诱发加重,日轻夜重,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与被动外伸、后伸、上举等功能受限。肩周炎的早期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后期以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可伴肌肉萎缩。

不同部位疼痛,所属的经脉有差异。如以肩前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多为手阳明大肠经证;以肩外侧疼痛为主,外展疼痛加剧,多为手少阳三焦经证;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为主,多为手太阳经证。不管肩部疼痛属于何种经脉辨证,都可以选择肩髃穴治疗,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尤其以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部疼痛较好。

除了选择肩髃穴外,还可以配伍肩前、肩髎、肩贞、阳陵泉,肩部阿是穴等穴位,因为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的穴位,阿是穴均为局部选穴,配合远端阳陵泉,远近配穴,可通过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而起到止痛的作用。此外,手阳明大肠经肩部疼痛还可以配伍合谷穴;手少阳经肩部疼痛还可以加上外关穴;手太阳经的肩部疼痛还可以加上后溪。

操作的时候,先针刺远端的穴位,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肩关节;肩部穴位的操作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以加上灸法或者电针等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7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