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肩钻锁紧油缸怎么样安装

摇肩钻锁紧油缸怎么样安装,第1张

题主是否想询问““摇臂钻锁紧油缸怎么样安装”?

1、首先,将主轴箱采用起重机吊好,与导轨贴紧。

2、其次,拆下后压板,及锁紧油缸,可见零星块及锁紧体和调整锁块。

3、最后,在下面装好后再整体安装,注意安装方向。

应该做法不得要领所致,杠铃练习应注意标准动作否则将导致姿势不当造成肩部受伤,标准姿势如下:

1双手紧握杠铃,同时保持手掌朝向下方,即普通的手部握姿,双手间的距离保持与肩同宽或者微小于肩宽。双脚分开,相互平行,并保持其间距与肩同宽,身体直立,微微弯曲双腿膝关节,并稍微收紧臀部

2将杠铃向上抬起至胸部髙度,注意,主要发力部位在于两侧的三角肌。当动作进行至最高位置时,稍做停顿,然后将杠铃下移至初始位置。重复该组动作。

3将杠铃抵住双腿的大腿部位,以上为该组动作的初始环节。双臂处于不完全伸张状态,肘关节保持微微弯曲。同时保持背部直立。

当杠铃向上抬起时,双臂肘关节应当位于小臂部位之上。

练习时,躯干部位必须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第一项:半蹲跳

1、开始时,半蹲至1/4的位置,双手放置于前,

2、向上跳离地面最少20到25cm。(若你觉得容易的话,你可以跳至25-30cm)。 当在空中,你的双手需放在后面。 着地时,完成一次。

接下来,只需重复以上步骤!!!

第二项:抬脚尖(提踵)

1.首先,找个梯级或一本书来垫脚,然后只把脚尖放在上面,脚跟不得着地或垫着

2.脚尖抬到最高点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双脚完成,完成一个组

第三项:台阶

1 找张椅子来, 把一只脚放上去,呈90度

2尽全力的跳开, 在空中换脚,在放在椅子上,

3重复2,将原起跳的脚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

第四项:纵跳

1 双脚放直, 与肩同宽,"锁紧"你的膝盖

2 只用你的小腿跳, 只能弯曲你的脚B, 膝盖尽量不弯曲

3 到地时,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

这一项很难, 你可用你的手帮助起跳

第五项:脚尖跳

1 将脚尖抬到最高点,

2 用脚尖快速起跳, 跳时不得超过15 或25cm

第六项:蹲跳

这一项只在星期三练

1. 站立,怀抱篮球于胸前

2. 蹲下(半蹲),看前方,背直,抬起脚尖,大腿需保持90度.

3. 跳起至8-13cm,一定要保持步骤2的姿势,

4. 着地,完成一下...

5. 如果要跳15下的话,1-14需跳于8-13cm,第15下,需尽全力跳高

训练计划日程表

美国著名AIRALERT弹跳力训练法

弹跳训练表

以下提供一些个人平时训练方式 希望大家也能增强弹性

大原则:只跟自己比 每项运动都是从自己能力的5,6成左右

做到极限 而且不要天天做 最好一天练下半身 一天练上半身

1热身 做一些轻度运动让工作温度达到适宜 较不容易受伤

2拉筋 越柔软的筋骨 实力才能发挥到极限

3腿部

3之1 50公尺冲刺 从5成力量到极限 共5趟

跑完一趟之后 慢慢走回起点 再冲

也可以极限速度多跑几次 一定能再超越

3之2 弓箭步往前走

大概左右脚各15步左右

第一趟慢而大 主要在热身 并把步幅加大

你会了吗 对了 最后几组要做到最快

腿部弯曲之后绝不能停顿 要马上往前迈进

当你爆发力增强之后

有时也要在最后几趟超越极限

可加个哑铃 当你这样做时 恭喜你 你一定是异于常人的弹性与速度了

3之3 青蛙大步跳 共30下

不要做小青蛙 因为肌肉伸展不大

拼命伤害膝盖 要跳就跳大青蛙

每次大概跳10步 以8成力往前跳

而且中途不要停下 就是要连续尽力往前跳的意思

3之4 原地跳跃 每次20下 共60下

往上跳 提膝 双手拍膝 脚尖落地时 马上又弹起

3之5 想灌蓝者才学 高处下落马上跳到另一高处

想找到2个1公尺左右 相距2公尺的平坦高地

应该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有 可从第一块跳下 不停顿马上跳到另一块上面

注意 初学者选择的高度不要太高

因为你可能会脚软 而且就算你已会来回跳自如了

也要小心膝盖伤害的问题

大概最多一星期不要超过2天 小心

可是 这种练法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大腿承受非常沉重的压力 而还能快速弹起

跑步的爆发力也要常常练习

还是提醒一下

让肌肉负重还要最快速弹起

持之以恒 喜欢挑战

成功的一定是各位了

一周最多练2次,不然一定会受伤等练段时间后再增加次数 -- [原创]弹跳力训练中被忽视的几个要点

  由于本人没有先天遗传的优势,在球场上总是被撞的东倒西歪,所以跟几个练健美的师兄混了不短时间的健身房,也阅读了大量关于健美尤其是肌肉力量训练的文章,现在简要的说明几点心得:

1、在健美学来讲,练习肌肉的时候,拉伸和收缩是同等重要,而大多数人都忽略了拉伸问题,这就使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2、同样的道理,练蛙跳主要是锻炼大腿肌群,所以在锻炼时如果你能跳起后把腿充分蹬直然后充分下蹲,那样效果会好的多

3、小腿肌群是最不好练的,由于生理构造不可能在篮球场上得到充分的拉伸,因此锻炼方法最好是去跳台阶,落地是只让前脚掌落在台阶上,用前脚掌抓地,后跟尽量悬在空中,让小腿肌群受到充分的拉伸,然后迅速蹬直,不过很遗憾的是,很难找到泰山十八盘那么长的楼梯台阶,而普通的楼梯,经过十几阶之后,就要拐弯,所以容易把腿部力量练偏,只好多找不同建筑方式的大楼练习跑台阶……

4、爆发力的大小跟肌肉收缩的速度是密切相关的,很明显,同样加速度的情况下,加速距离越长,最终得到的速度也就越快,最终爆发出来的力量也就越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跟健长的人,一般跳的比较高,跑的比较快。为了增加肌肉加速的距离,要每天不厌其烦的拉伸各肌肉肌健,这样可以在最不痛不痒不累的情况下提高弹跳力。

5、负重深蹲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大腿肌群的方式,但是由于危险性太大,所以如果只有一两个人在一起,那最好不要锻炼此项,以免发生意外。多数人相信负重深蹲可以造成不长个,我想并非谬论,希望年龄较小的朋友尽量不要练习此项

6、去不少人曾错误地认为弹跳力仅仅是下肢力量的问题,而忽略了腰背力量的训练。强有力的腰背力量,不仅有助于弹跳高度的增加,也对提高滞空时间和保持空中的平衡大有益处,所以要大力发展腰背力量。不然平时能跳到那个高度,在对抗中却无法发挥出来,实在是很让人窝火。

7、由于每个肌群的耐力承受力不同,所以大腿小腿的锻炼重点也不一样,大腿主要用大重量小次数,的方式锻炼,如蛙跳,深蹲等……而小腿尽量使用小重量大次数的方式锻炼,如跳绳,台阶等等

8、半蹲和深蹲同样重要,由于起跳多为半蹲跳,因此在锻炼深蹲的同时不能忘记半蹲练习,而且半蹲练习所能承受的重量大大超过深蹲,因此很多人在半蹲上得到的收益大于深蹲

9、只注重锻炼,而不注重休息,也是目前力量训练最不科学的一点,肌肉力量的增加是通过超量恢复的原理来实现的,在超负荷的肌肉锻炼后,肌肉纤维受损,肌肉力量开始下降,在保持充足的营养,以及良好的睡眠后,肌肉力量会在跌落到低谷后,再开始攀升,甚至超过原有水平,在过分休息后,肌肉力量又会降低,然后再提高,但这个波动逐渐的平缓,最后恢复原有的力量水平……

10、假如你一周只进行一次力量训练,也许你只能起到一个保持的作用,而无法快速的提高力量水平,如果你一天进行一次超负荷训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营养,你的锻炼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肌肉萎缩。训练和休息必须要科学的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不要在一次训练之后,肌肉还在酸痛的情况下,再次超负荷训练,也不要在完全没有感觉之后才进行第二次锻炼。

  相信每个人都能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得到一个满意的弹跳力,我的父母甚至祖先,似乎都没有什么运动细胞,甚至我的身体还较为虚弱,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凭借当时仅有1米73的身高,终于能够摸到3米20的高度,弹跳高度,95公分,接近一米,不过很可惜,由于年龄增大,在18岁的颠峰时期时候放弃了篮球运动,之后弹跳非但再没有增高,甚至6年后的现在依然处于运动黄金年龄甚至还长高了的我可能连篮筐都摸不到了

  希望小球员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身高有限,而放弃了对灌篮的梦想,只要坚持锻炼,1米7的身高也照样可以灌篮……

最好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练习对墙拍球,距离二三十厘米左右,

拍快!手腕用力,不要用臂力!拍100个换手,

然后再来一百个,每天每只手300-500个左右,

放心,这个过程很快的,10分钟我都说长了

这样一两个月下来不但胯下运球练好了

不知不觉腕力都够扔三分了。

打坐时的十个禁忌

打坐时的十个禁忌,盘腿打坐是瑜伽里面最常用的一种坐姿,一般打坐就是席地而坐,这也是一种健康养生运动健身之法,比较方便,也比较舒服,下面来了解打坐时的十个禁忌。

打坐时的十个禁忌1

1、饭前饭后不打坐

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开空腹和饱腹。吃饭前进行打坐的很容易对心脏造成伤害,而吃饱了之后进行打坐又会影响胃部消化功能。

正确做法:饭前饭后1小时进行打坐。

2、不愉快也不打坐

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心情不愉快,感觉情绪压抑,烦恼众多的话,最好不要打坐,这个时候打坐很容易将郁结的肝气挤压在心中,而且还容易在神奇的时候打坐使精神出问题。

正确做法:心情不愉快最好是出去散散心、看看书、听听音乐等先将不愉快的心情消化一下再打坐。

3、身体不适不打坐

如果是打坐的时候或者是打坐前已经会出现了头痛、头晕或者是腰椎、颈椎不适的话,最好能够停止,特别是较为严重不适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看病吃药的要及时看病吃药,需要停下来休息的也不要强迫自己。

正确做法:身体不适时停止打坐,该出去散散心,多锻炼,多运动,等身体不适消除了之后再继续打坐。

4、大量运动不打坐

进行大量运动之后身体各方面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速度也加快,这个时候如果是直接坐下来打坐的话,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不能够起到打坐的效果。

正确做法:大量运动之后先休息半小时~1小时,待身体慢慢恢复平静之后再进行打坐。

5、同房前后不打坐

同房的前后都不适合打坐,不管是打坐前同房还是同房后打坐都很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正确做法:同房前后的4小时之后再进行打坐。

6、女性经期不打坐

打坐的时候要注意女性经期是不适合打坐的。经期打坐很容易导致血崩的危险。

正确做法:可以等经期结束后再打坐或者是经期单腿打坐,时间坚持10分钟就可以了。

7、怀孕也不能打坐

女性在怀孕期间也不能打坐,否则很容易造成出血或者是流产的危险。

正确做法:怀孕期间可以念念心咒,且生完宝宝后至少过1个月之后再打坐。

8、环境嘈杂不打坐

如果是所处的环境较为嘈杂的话,最好不要打坐。过度嘈杂会影响打坐的效果,还有的人还可能因为环境嘈杂,打坐反而产生不良情绪。

正确做法:尽量选择安静场所,周围无巨大声响或刺激性强的气味。光线适宜,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9、内急也不要打坐

如果是打坐的时候出现内急的话,一是影响打坐效果二是很容易因为憋尿、憋便等反而造成身体吸收多余毒素威胁健康。

正确做法:打坐前应排解大小便。除去饰物、眼镜、手表等物,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况再进行打坐。

10、平时不过度打坐

打坐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打坐时间越长对身体就会越好。一般说来,初次打坐的人宜身体不觉得吃力为宜,半小时左右即可,随着时间的增长,身体的适应,一般一个月可以适当增加5分钟。切不可强求自己长时间打坐。一般打坐几年的人,一天的打坐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4小时,且是不连续的4小时。

打坐时的十个禁忌2

打坐有哪些姿势

双足跏趺(俗名双盘),将双腿分别盘在另一条腿上,做不到双盘的可以先进行单盘,如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脚放右腿上)。这两种姿势时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两大拇指相扣,腰背挺直。肩部要保持平稳,不要塌肩。后脑略向后收,下颚收压左右两大动脉,使舌轻接于上龈唾腺中心点。 如果单盘也不适应的话,还可以选择散盘,即自然膝坐。左脚趾端抵于右腿腘窝处,右足置于左小腿外面,反之亦可。两手十指交叉,置于小腹前,或两手自然放在腿上。

打坐腰疼怎么办

刚开始打坐,由于身体不适应,会出现腰疼的情况确实是比较正常,等身体适应之后就不会出现腰疼的现象了。但是如果每次打坐都出现腰疼,长期的堆积下来,会造成腰肌肌肉痉挛、腰肌劳损等腰部疾病,所以出现腰疼还是需要重视一下的。只是轻微的疼痛,可以采取措施缓解,实在太过严重的,要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

打坐可以代替睡觉吗

打坐可以代替部分睡觉。睡觉不能完全被打坐所替代,有的人一天是需要睡8、9个小时甚至更多,但是一般人只需要睡5-6个小时就可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了。所以该睡觉的时候还是要选择睡觉,但是在满足身体基础需求之后,可以用打坐来休息调养身体。 因为睡觉也是属于脑部神经活动的一部分。而在打坐中,随着专注的练习,大脑枕叶活动虽然会减弱,但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却增强了。额叶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关联,所以在静坐中人们经常会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的思路、回忆起遗忘的事情,长久的打坐会使头脑变得更加清晰、敏锐。这就是说打坐可以代替一部分睡觉的原因。

打坐为什么不能代替睡觉

1、打坐不能完全达到睡眠效果

睡觉是人类活动中的惯性行为,而且睡眠是为脑服务的,本质上是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只有真正的深睡眠才能让脑神经细胞得到彻底的恢复,这是打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打坐时并不能保证一定会心无杂念,效果自然会打折扣。所以不能用打坐完全的代替睡觉。

2、打坐会形成昏沉状态

再加上如果用打坐来代替睡觉,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惯性,一打坐就陷入昏沉状态,使大脑的一定时间后容易使打坐的'效果减弱,打坐的效果减弱了也就无法达到休息的效果了,自然不能跟睡觉相比。

3、打坐身体容易产生不适

打坐如果用来代替睡觉,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打坐睡着的情况,而打坐睡着的话,姿势必然是低头含胸的,这样的姿势保持一段时间,不仅对脊柱有伤害,还没有休息的作用。

打坐时的十个禁忌3

一、打坐姿势的原则

全身端正、内部舒松,防止强直和松垮。具体的打坐姿势可分为三种,即自然盘坐、单盘和双盘。但采取双盘打坐为好,而且要求至少能连续打坐三、四个小时以上。因为只有久坐方能入禅,短时间打坐不可能使人进入深度的入静和入定状态。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打坐的训练应先从自然盘坐练起,逐步过渡到单盘,最后实现长时期的双盘。

二、打坐的姿势要求

打坐的姿势要按要求做得标准,否则容易对身体发生伤害。标准姿势应当是:躯干端正,微收下颌,含胸挺背,微收小腹;二目微闭或露一线光;轻闭口,舌尖轻顶上齿龈,两上肢自然下垂,沉肩垂肘,双手结印,一般为三摩地印,放于双腿之上、小腹之前,面含微笑。

三、打坐环境要求

打坐地点最好选一静室。室内要求干燥通风,阳光充裕,空气新鲜,安静洁净。打坐可以在铺有棉褥的硬床上,也可以在地面的蒲团上。打坐前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更换室内空气,

(2)、密封门窗.防止贼风侵袭,

(3)、悬挂窗帘,使室内光线微暗,

(4)、排尽大小便,

(5)、穿着舒适,宽衣解带,

(6)、防风防寒。在肩背和膝盖部位最好盖上毛巾被,

(7)、锁紧房门,防止人兽突然闯入惊动。

四、延长打坐时间的方法

打坐的基本功修炼是十分艰苦的,一般没有三年五载是达不到要求的。在修炼时切不可操之过急,拉伤肌肉,或疲劳过度造成禅病。打坐过程中会产生酸痛麻木的各种不舒适感觉,有时甚至痛苦难忍。在打坐时,常采用一些减轻痛苦延长打坐时间的方便法门。这些方法主要有:

1、转移注意力法。边打坐边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一边打坐一边敲击木鱼,一面念圣号、数念珠,

2、调息导引去邪法。人体的酸麻胀痛感觉其生理原因是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做疲劳素(气功称之为邪气)的物质。

五、注意事项

1、初学者可先进行自然盘坐练习。每天专修1—2小时,平时有条件时都最好保持盘坐姿势。如此训练半年数月,待到可连续坚持几个小时而不觉腰腿十分痛苦时,便可改为单盘姿势训练。左右两腿要轮流练习,待到单盘打坐可以坚持几个小时而不觉十分痛苦时,便可进行双盘训练了。当双盘也能坚持几个小时时,打坐功夫才算修炼成功。

2、在打坐时只要能排除疲劳素,就可消除或减轻痛苦感。采用调息导引法可达到目的。所谓调息引法就是:随着深呼吸的节律,意念将邪气从痛苦点引导出体外。一般采用从双脚的涌泉穴将邪气排出。调息导引法的另个作用是,疏通了全身,尤其是双腿的经络。

3、每次打坐训练完毕一定要注意认真收功,否则极易留下禅病。收功的主要方法是:双手摩擦生热,用双手上下摩擦脸面,用手轻轻拍打头顶和太阳穴,然后全身拍打几遍,认真按摩脊椎,尤其是腰椎部位,直到不痛为止,最后在地上走动5分钟。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我国模具行业工程项目技术依然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有不小的差距,近些年来,我国模具行业通过引进外资,吸收了国外模具制造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及高水平人才,我国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模具设计基础知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

 一、冲压模具依构造可分为单工程模、复合模、连续模三大类。

 前两类需较多人力不符经济效益,连续模可大量生产效率高。同样,设计一套高速精密连续冲模,也要对你所生产的产品(包含所有用冲压加工出来的产品)。设计连续冲模需注意各模组之间的间距、零件加工精度、组立精度、配合精度与干涉问题,以达到连续模自动化大量生产的目的。

 二、单元化设计之概念:

 冲压模具整体构造可分成二大部分:共通部分、依制品而变动的部分。共通部分可加以标准化或规格化,依制品而变动的部分是难以规格化。

 三、模板之构成及规格:

 1、模板之构成

 冲压模具之构成将依模具种类及构成及相异,有顺配置型构造与逆配置型构造二大类。前者是最常使用的构造,后者构造主要用於引伸成形模具或配合特殊模具。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用的二维工程图;

 (2)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3)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

 (4)产品成形过程模拟——注塑成形、冲压成形;

 (5)定制适合本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

 (6)模具生产管理。

 2、模具之规格

 (1)模具尺寸与锁紧螺丝

 模板之尺寸应大於工作区域,并选择标准模板尺寸。模板锁紧螺丝之位置配置与模具种类及模板尺寸有关。其中单工程模具最常使用锁紧螺丝配置於四边角,最标准形式工作区域可广大使用。长形之模具及连续模具最常使用锁紧螺丝配置於四边角及中间位置。

 (2)模板之厚度

 模板之厚度选择与模具之构造、冲压加工种类、冲压加工加工力、冲压加工精度等有绝对关系。依据理论计算决定模具之厚度是困难的,一般上系由经验求得,设计使用的模板厚度种类宜尽量少,配合模具高度及夹紧高度加以标准化以便利采购及库存管理。

 四、模板之设计:

 连续模具之主要模板有冲头固定板、压料板、母模板等等,其构造设计依冲压制品之精度、生产数量、模具之加工设备与加工方法、模具之维护保养方式等有三种形式:整块式、轭式、镶入式。

 1、整块式

 整块式模板亦称为一体构造型,其加工形状必须是封闭的。整块式模板主要用於简单结构或精度不高的模具,其加工方式以切削加工为主(不需热处理),采用热处理之模板必须再施行线切割加工或放电加工及研磨加工。模板尺寸长(连续模具)之场合将采用两块或多块一体型并用之。

 2、轭式

 轭式模板之中央部加工成凹沟状以组装块状品。其构造依应用要求,凹沟部可以其他模板构成之。此轭式模板构造之优点有:沟部加工容易,沟部宽度可调整之,加工精度良好等;但刚性低是其缺点。

 轭式模板之设计注意事项如下:

 (1)轭板构部与块状部品之嵌合采中间配合或轻配合方式,如采强压配合将使轭板发生变化。

 (2)轭板兼俱块状部品之保持功能,为承受块状部品之侧压及面压,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还有为使轭板沟部与块状部品得到密著组合,其沟部角隅作成逃隙加工,如轭板沟部角隅不能作成逃隙加工,则块状部品须作成逃隙加工。

 (3)块状部品之分割应同时考虑其内部之形状,基准面必须明确化。为使冲压加工时不产生变形,亦要注意各个块状部品之形状。

 (4)轭板组入许多件块状部品时,由於各块状部品之加工累积误差使得节距产生变动,解决对策是中间块状部品设计成可调整方式。

 (5)块状部品采并排组合之模具构造,由於冲切加工时块状部品将承受侧压使各块状部品间产生间隙或造成块状部品之倾斜。此现象是冲压尺寸不良、冲屑阻塞等冲压不良之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有充分的对策。

 (6)轭板内块状部品之固定方法,依其大小及形状有下列五种:以锁紧螺丝固定、以键固定、以形键固定、以肩部固定、以上压件(如导料板)压紧固定。

 3、镶入式

 模板中加工圆形或方形之凹部,将块状部品镶合嵌入於模板中,此种模板称为镶入式构造,此构造之加工累积公差少、刚性高,分解及组立时之精度再现性良好。由於具有容易机械加工、加工精度由工作机械决定、最后调整之工程少等优点,镶入式模板构造已成为精密冲压模具之主流,但其缺点是需要高精度的孔穴加工机。

 连续冲压模具采用此模板构造时,为使模板具有高刚性要求,乃设计空站。镶入式模板构造之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嵌入孔穴之加工:模板之嵌入孔穴加工使用立式铣床(或治具铣床)综合加工机、治具镗床、治具磨床、线割放电加工机等。嵌入孔穴之加工基准,使用线割放电加工机时,为提高其加工精度乃进行二次或以上之线割加工。

 (2)嵌入件之固定方法:嵌入件固定方法之决定因素有不变动其加工的精度、组立及分解之容易性、调整之可能性等。嵌入件之固定方法有下列四种:以螺丝固定、以肩部固定、以趾块固定、其上部以板件压紧。母模板之嵌入件固定方法亦有采用压入配合,此时应避免因加工热膨胀而产生的松弛结果,使用圆形模套嵌入件加工不规则孔穴时应设计回转防止方法。

 (3)嵌入件组立及分解之考量:嵌入件及其孔穴加工精度要求高以进行组立作业。为得到即使有稍微的尺寸误差亦能於组立时加以调整,宜事先考虑解决对策,嵌入件加工之具体考虑事项有下列五项:设有压入导入部,以隔片调整嵌入件之压入状态及正确位置,嵌入件底面设有压出用孔穴,以螺丝锁紧时宜采用同一尺寸之螺丝,以利锁固及松开,为防止组立方向之失误,应设计防呆倒角加工。

 五、单元化之设计:

 1、模具对准单元

 模具对准单元亦称为模具刃件之对合引导装置。为确实保持上模与下模之对准及缩短其准备时间,依制品精度及生产数量等条件要求,模具对准单元主要有下列五种:

 (1)无导引型:模具安装於冲床时直接进行其刃件之对合作业,不使用引导装置。

 (2)外导引型:此种装置是最标准的构造,导引装置装设於上模座及下模座,不通过各模板,一般称为模座型。

 (3)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一):此种装置是连续模具最常使用之构造,冲头固定板及压料板间装设内导引装置。冲头与母模之对合利用固定销及外导引装置。内导引装置之另一作用是防止压料板倾斜及保护细小冲头。

 (4)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二):此种装置是高精密度高速连续模具之使用构造,内导引装置贯穿冲头固定板、压料板及母模固定板等等。内导引装置本身亦有模具刃件对合及保护细小冲头作用。外导引装置之主要作用是模具分解及安装于冲床时能得到滑顺目的。

 (5)内导引型:此构造不使用外导引装置,内导引装置贯穿冲头固定板、压料板及母模固定板等等,正确地保持各块板之位置关系性以保护冲头。

 2、导注及导套单元

 模具之导引方式及配件有导注及导套单元之种类有两种:外导引型(模座型或称主导引),内导引型(或称辅助引)。另行配合精密模具之要求,使用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之需求性高。

 (1)外导引型:一般上使用於不要求高精密度之模具,大多与模座构成一单元贩卖之,主要作用是模具安装於冲床时之刃件对合,几乎没有冲压加工中之动态精度保持效果。

 (2)内导引型:由於模具加工机之进展,最近急速普及。主要作用除了模具安装於冲床时之刃件对合外,亦有冲压加工中之动态精度保持效果。

 (3)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一副模具同时使用外导引与内导引装置。

 3、冲头与母模单元 (圆形)

 (1)冲头单元:圆形冲头单元依其形状(肩部型及平直型)长度、维修之方便性,使用冲头单元宜与压料板导套单元配合。

 (2)母模单元:圆形母模单元亦称为母模导套单元,其形式有整块式及分开式,依生产数量、使用寿命及制品或冲屑之处理性,母模单元之组合系列有:使用模板直接加工母模形状,具有二段斜角之逃隙部,是否要使用背板,不规则母模形状必须有回转防止设计。

 4、压料螺栓与弹簧单元

 (1)压料螺栓单元:压料板螺栓之种类有:外螺丝型,套筒型,内螺丝型。为保持压料板於指定位置平行状态,压料螺栓之停止方法(肩部接触部位):模座凹穴承受面,冲头固定板顶面,冲头背板顶面。

 (2)压料弹簧单元:可动式压料板压料弹簧单元可大致分为:单独使用型,与压料螺栓并用型

 选择压料弹簧单元时最好考虑下列要点再决定之:

 确保弹簧之自由长度及必要的压缩量 (压缩量大之弹簧宜置于压料板凹穴);

 初期的弹簧压缩量 (预压缩量)或荷重之调整有无必要;

 考量模具组立或维护保养之容易性;

 考量与冲头或压料螺栓长度之关系;

 考量安全性 (防止弹簧断裂时之飞出)。

 5、导引销单元 (料条送料方向之定位)

 (1)导引销单元:导引销之主要作用是连续冲压加工时得到正确的送料节距。冲压模具用导引单元有间接型 (导引销单独使用)及直接型 (导引销装设於冲头内部)两种形式。

 (2)导引销之组装方式与冲孔冲头有相同 (装设於冲头固定板)。利用弹簧将其受制於冲头固定板。

 (3)导引销另外装设於压料板之形式,由于要求导引销突出於压料板之量达到一定及防止模具上升时之容易带上被加工材料,压料板之刚性及导引形式有必要注意之。

 (4)导引销单元有直接型,其装设於冲头内,主要用于外形冲切 (下料加工)或引伸工程之切边加工,其位置定位系利用制品之孔及引伸部内径。

 6、导料单元

 (1)外形冲切 (下料加工)或连续冲压加工时,为使被加工材料之宽度方向受到导引及得到正确的送料节距,乃使用导料单元。

 (2)料条宽度方向之导引装置,导引方式有:固定板导引销型、可动导引销型、板隧道导引型 (单块板)、板导引型 (两块构成)、升料销导引型 (有可动式、固定式及两者并用之)。

 (3)起始停止之导引装置,其形式有:滑块式、可动销式等两种,主要作用是材料置于模具之最初起始位置定位。

 (4)送料停止装置,可正确地决定出送料节距,主要用於人手送料之场合,其形式有:固定式停止销、可动式停止销、边切停止方式、挂钩停止机构、自动停止机构。模具人杂志微信 模具行业第一微信平台

 (5)侧推式导料机构,冲压加工时材料被压向一方,可防止材料因料条宽度与导料件宽度差所产生的蛇行现象。

 (6)胚料位置定位导料机构,其形式有:固定销导料型 (利用胚料之外形);固定销导料型 (利用胚料之孔穴);导料板 (大件部品用);导料板 (一体形);导料板 (分割形)。

 7、升料与顶料单元

 (1)升料销单元:其主要作用是进行连续冲压加工时将料条升至母模上 (位置高度称为送料高度,并达到顺利送料目的,其形式有:升料销型 (圆形,纯粹升料用),是最普通的升料销单元;升料销型 (圆形,设有导料销用孔),升料销设有导料销用孔可防止材料承受导引销之变形及使导引销确实发生作用;升料及导料销型,兼俱导料功能,连续模具之导料最常使用此形式升料销型;升料销型 (方形)如有需求设有空气吹孔;升料及导料销型 (方形)。

 (2)顶料单元:自动冲压加工时必须防止冲切制品或冲屑之跳於母模表面以避免模具损坏及不良冲压件之产生。

 (3)顶出单元:顶出单元之主要作用是每次冲压加工时将制品或废料自母模内顶出。顶出单元之装设场所有二:逆配置型模具时装设於上模部份;顺配置型模具时装设於下模部份。

 8、固定销单元

 固定销单元之形状及其尺寸依标准规格需要而设计,使用时之注意事项有:固定销孔宜为贯穿孔,不能的场合,考虑容易使用螺丝卸除之设计方法;固定销长度适度最好,不可大于必要的长度;固定销孔宜有必要的逃离部;置于上模部份之场合,应设计防止落下之机构以防止其掉落;采用一方压入配合一方滑动配合之场合,滑动侧之固定销孔稍微大於固定销;固定销之数量以两只为原则,尽量选择相同之尺寸。

 9、压料板单元

 压料板单元之特别重要点是压料面与母模面有正确的平行度及缓冲压力要求平衡。

 10、失误检出单元

 以连续模具冲压加工时,模具必须设计失误检出单元以检出送料节距之变化量是否超过其基准而停止冲床之运转。失误检出单元是装设於模具内部,依其检出方法有下列两种装设形式:上模内装设检出销之形式,当其偏离料条孔穴时,将与料条相接触而检知;下模内装设检出销之形式,当料条之一部与检出销接触而检知。最近利用接触方式之检出方法将有所改变,使用近接开关之事例有增加趋势。

 上模内装设检出销是标准的检出装置,由于其于下死点附近检出,检出开始至冲床停止有时间偏差,要完全达到失误防止效果是困难的。装于下模之检出装置,当材料送料动作完成后马上直接进行检出,此方法已受到重视。

 11、废料切断单元

 连续冲压加工时料条 (废料)将陆续离开模具内,其处理方式有两种:利用卷料机卷取之;利用模具切断装置将其细化。又后者之方式有两种:利用专用废料切断机 (设置於冲压机械外部);装设於连续模具最後工程之切断单元。

 12、高度停止块单元

 高度停止块单元之主要作用是正确地决定上模之下死点位置,其形式有下列两种:冲压加工时亦经常接触之方式;组装时才接触,冲压加工时不接触之方式。还有,当模搬运、保管时,为防止上模与下模之接触,最好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置入隔块。当精度要求无必要时,其使用标准可采用螺丝调整型。

 六、主要模具元件之设计:

 1、标准部品及规格

 模具用标准规格之选择方法最好考量下列事项:使用的规格内容不受限制时,最好采用最高层者;原则上采用标准数;模具标准部品无此尺寸时,采用最接近者再进行加工。

 2、冲头之设计

 冲头依其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部份:加工材料之刃部先端 (切刃部,其形状有不规则形、方形、圆形等);与冲头固定板接触部 (固定部或柄部,其断面形状有不规则形、方形、圆形等);刃部与柄部之连结部份 (中间部)。

 冲头各部份之设计基准分别从切刃部长度、切刃部之研磨方向、冲头之固定法及柄部之形状等方面简述之。

 (1)切刃部长度:阶段型冲头之切刃部长度之设计宜考虑加工时不会产生侧向弯曲、与压料板运动部份之间隙应适当。压料板与冲头切刃部之关系有引导型及无引导型,切刃部直段长度将有所不同。

 (2)切刃部之研磨方向:切刃部之研磨方向有与轴部平行 (上削加工)及与轴部垂直 (穿越加工)等两种方法,为提高冲头的耐磨耗性及耐烧著性,宜采用前者。切刃部形状是凸形状时可采用穿越加工,凹凸形状时采用上削加工或穿越加工并用方式。

 (3)冲头之固定法及柄部之形状:冲头之柄部大致分为直段型与肩部型两种,其固定方式之选用因素有制品及模具之精度、冲头及冲头固定板之加工机械与加工方法、维护保养之方法等。

 (4)柄部之尺寸及精度:冲头柄部之尺寸及精度将随冲头之固定方式而有不同要求。

 (5)冲头长度之调整方法:冲切冲头之长度因再研磨加工而减短,为与其他工程如 (弯曲、引伸等)之冲头长度保持平衡及维持冲头设计长度,有必要调整冲头之长度。

 (6)配合冲压加工之冲头设计:为达到大量生产时冲压制品之品质安全及无不良品之产生,模具方面有必要考虑下列事项:冲头加工之研磨方向要同一性,表面宜施以抛光处理;为防止冲屑之浮上,冲头内可装设顶出销或加工空气孔;为减少冲切力,冲孔冲头施以斜角加工,还有大冲头附近的细小冲头宜较短些以减少受到冲击。

 (7)配合加工法之冲头设计:冲头之形状设计与加工困难度有绝对的关系,当其过份接近时冲头固定板之加工变为困难,此时之冲头宜加以分割处理 (采组合方式)。

 3、冲头固定板之设计

 冲头固定板之厚度与模具及荷重之大小有关系性,一般上为冲头长度之30~40%,还有冲头引导部长度宜高于冲头直径之1、5倍

 4、导引销 (冲头)之设计

 导引销 (冲头)之引导部直径与材料导引孔之间隙,其尺寸及突出压料板之量依材料之厚度而设计,导引销之先端形状大致分为两种:炮弹形、圆锥形 (推拔形)。

 (1)炮弹形是最普通之形式,市面上亦有标准部品。

 (2)圆锥形有一定的角度,很适合用於小件之高速冲压,推拔角度之决定因素有冲压行程、被加工件之材质、导引孔之大小,加工速度等。推拔角度大时较容易修正被加工材料之位置,但推拔部之长度将变长。推拔部与圆筒部连接处宜滑顺之。

 5、母模之设计

 (1)冲切母模之设计

 冲切母模之形状设计应考量之要项有: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母模之剪角、母模之分割。模具设计大师微信:mujuren

 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事项,如设计不正确将会造成冲头之破损、冲屑之堵塞或浮上、毛边之发生等冲压加工不良现象。

 母模之剪角:外形冲切时为减低其冲切力,母模可采剪角设计,剪角大时冲切力之减低亦大,但易造成制品之反曲及变形。

 母模之分割:母模必须施以成形研磨等精加工,由於其是凹形状,研磨工具不易进入,故必须加以分割。

 (2)弯曲母模之设计

 弯曲加工用母模之设计,为防止回弹及过度弯曲等现象之发生,U形弯曲加工用母模之部形状为双R与直线部 (斜度为30度)之组合,最好近似R形状。R部形状经成形研磨或NC放电加工後应施以抛光处理。

 (3)引伸母模之设计

 引伸母模角隅部形状及逃角形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事项,有关角隅部及逃角之形状及特征如下:引伸母模R角值大时较易引伸加工,但亦产生引伸产品表面产生皱摺现象,引伸制品侧壁厚度大於板厚。引伸厚板件及顶出困难之场合,母模R值要取小,约为板厚之1-2倍,一般上圆筒及方筒引伸母模之大多引伸部作成直段状,为防止烧著发生、润滑油油膜之破坏及减少顶出力等目的,直段部下方宜有逃部 (阶段形或推拔形)设计。特别是引缩加工之场合,此直段部有必要尽量少。

 6、冲头之侧压对策

 冲压加工时冲头左右承受均等之荷重是最佳理想 (即侧压为零)状态,冲头承受侧向压力时将使上模与下模产生横方向之偏移,造成模具间隙之部份变大或变小 (间隙不均匀)及无法得到良好精度的冲压加工。有关冲头之侧压对策有下列方法:改变加工方向、单侧加工 (冲切、弯曲、引伸等)之制品宜采两排布列方式、冲头或母模装设侧压挡块,切刃之侧面设有导引部 (尤其是切断及分断加工)。

 7、压料板之设计

 压料板之功能有剥离付著於冲头之材料及导引细小冲头之作用,依功能不同其设计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压料板之厚度及选用基准依制品设计有下列两种:可动式压料板、固定式压料板。

 压料板与冲头之间隙值宜小於模具间隙之半 (尤其是精密连续模具更应遵守此原则),当设计压料板时依制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动必须注意下列事项:1、压料板与冲头之间隙值及冲头导引部之长度,2、辅助导柱与压料板之装设标准及压料板之逃部设计,3、可动式压料板於冲压加工时为防止倾斜发生之对策,4、固定式导料板与压料板导引销孔之尺寸关系,5、固定式压料板之材料导引部与被加工材料宽度之关系。

 8、背压板之设计

 冲压加工时主要作用件 (冲头、压料板、母模)之後方将承受面压,当冲压力高於面压力时宜采用背压板 (特别是冲头及母模模套之背面)背压板之使用方式有局部使用与全面使用两种形式。

;

可以训练。跟腱的训练方法如下:

1、全蹲: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动作但是必须要做,因为没有全蹲,就没有腿部力量,没有腿部力量,下面的训练无从谈起,这是基础。

2、宽拉与窄拉:宽拉与窄拉在翻站,抓,挺中发挥极大作用,是爆发力训练的入门动作。要求训练者在训练时当杠铃拉到臀部时陡然发力,耸肩,提踵,自然对于小腿和跟腱的训练有着极大的好处。这个动作如果没有快速和协调完成,那么基本会做得非常难看。

3、高翻:在拉的动作训练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加入高翻的动作,高翻主要在于一定要翻不起来,不是靠身体晃起来,一定要让自己离地,而不是脚尖延展,做提踵。这样对于我们所需要的爆发力训练来讲才是好的。

4、高翻挺、挺举:

高翻挺即在高翻的基础上加入了借力挺的动作,等于一个没有下蹲的挺举,这个动作对于抓举技术掌握不好的人来说,是一个分段训练爆发力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上下肢不是非常协调的爱好者而言,可以先从这个技术入手。

5、借力挺&借力推:

这两种方法其实就是借助腿部,腰部,臀部的力量完成借力的站姿推举,对于提高上下肢的配合能力,上肢肩部力量,下肢的侧膝力量都有很好效果,特别是因为很多爱好者采用弓箭步的方式,会对于膝盖的稳定有一定的训练效果。

扩展资料

跟腱一般是指在足跟与小腿之间有一条很粗壮结实、绷得很紧的肌腱。跟腱长约15cm,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

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条强有力的肌腱。跟腱短,跑步步子小,甚至走路有可能出现双脚不稳。跟腱若是完全断了就会寸步难行。

在临床上跟腱炎很常见,一般喜欢奔跑、爬山等负荷性运动的人群会发生跟腱炎,如果局部有皮肤破损,会有细菌存留,多是低毒性细菌,造成不利影响。注意避免反复激素封闭治疗,以防发生跟腱自发性断裂。

参考资料:

——跟腱

(1)配气机构的拆装

①找出活塞上止点标记。在曲轴的左轴端或右轴端转动件上,通常是在转子或圆盘上,刻有表示活塞上止点的动标记“T”,而在曲轴箱壳或其他固定部分刻有定标记刻线。若标记已经模糊不清,则应在拆卸前,重新制出准确的活塞上止点标记,如图5-33、图5-34所示。

② 找出凸轮轴的配气正时标记。这一对标记中的动标记,通常刻在从动链轮、正时齿轮、凸轮轴端面或凸轮轴端部法兰上;而定标记,则通常刻在汽缸头外壳、凸轮轴轴承(颈)压盖上,或以凸轮轴轴承座孔的剖分面为标记。若无标记或标记不清楚,则应在拆卸前制出标记。定标记时,应首先使活塞处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然后确定此时凸轮轴所处的位置。

图5-33 单缸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正时标记

图5-34 双缸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正时标记

③了解多缸机型的点火顺序。慢慢转动曲轴,观察各缸进、排气门同时关闭的顺序,即点火顺序。也可根据拆下的凸轮轴上凸轮的分布情况,判断点火顺序。了解点火顺序是为了安装后核对配气是否正时。

④对准标记进行安装。安装时,以原有的配气正时标记或自定的可靠标记为准进行安装。对于并列式多缸机型来讲,只要保证一缸的配气是正时的,其余各缸也必正时。

⑤安装好后进行校核。按转动方向转动曲轴,看各缸活塞在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其进、排气门是否完全关闭,关闭顺序是否符合点火顺序。

(2)气门导管的拆装

图5-35 气门导管的拆卸

①气门导管的拆卸。气门导管在压力机上拆卸的方法如图5-35所示。用支承套筒把气缸头托起,将压杆插入气门导管的孔中,在压力工作台上以压力P慢慢将气门导管拆下。套筒的两端面、压杆的平面、工作台等都需要平滑,使压力P能顺着它们的轴线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气门导管不因弯曲作用而损坏。当力P作用线偏离导管和支承套筒轴线以后,便会产生弯曲作用力,这是不允许的。

图5-36 气门导管的安装

② 气门导管的安装。气门导管与缸头上的孔是过盈配合,脆性材料的导管,安装时用锤打击,或不适宜的工具压入,均会导致导管破碎,孔口变形,直径减小,导管弯曲等。所以在压力机上采用适合的工具和牢固的缸头夹具安装气门导管,是十分有效的安装方法。在压力机上安装本田CG125、幸福XF125等型摩托车气门导管的方法,如图5-36所示。这些车型气门导管都有凸出的肩部,安装时,用压套压着气门导管的肩部,压套与导管肩部接触处车成倒角,减少对肩部的弯曲作用,也就是减少肩部被压碎的机会。许多车型的气门导管没有凸出的肩部,如铃木GS125型摩托车的气门导管,就要用压杆来压入。还要在导管外和缸头孔中涂抹润滑油,在压力机上缓慢地将气门导管压入。

汽缸头要按需要的角度固定,使压力的方向顺着气门导管和缸头轴线方向作用。汽缸固定在斜板上的角度要准确,一旦角度改变,会对气门导管产生弯曲应力,容易折断。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气门导管冷却,或将缸头加热,压入时更省力,更牢固。

气门导管在安装前,必须测量其配合外径,以免因过盈量超过极限值使压合力过大,造成折断。最好能使压入的导管配合外径与拆出的导管外径相同,这样压碎的机会便很小。遇上导管外径大的,可以把导管垫纸夹在电动台钻上,用细砂布打磨,直到直径合适为止,再进行压入工作。

(3)簧片阀的检修

簧片阀有单簧片阀和V形双簧片阀等。其安装位置有安装在曲轴箱上和安装在汽缸体上两种。

①检查簧片阀的漏气情况。发动机工作时,若簧片阀出现损伤或失效,将产生漏气、“反喷”等现象,从而影响发动机的进气充量,使发动机的性能下降。应对其进行定期检修。

② 修整簧片阀橡胶层。将簧片阀总成从发动机上拆下,使簧片朝下,倒入少许煤油,观察其是否漏油。若漏油,说明簧片漏气,应更换簧片或修整簧片上的橡胶层。

③ 检查簧片阀限位片。检查簧片阀限位片是否变形,其开度是否合适。测量限位片与簧片之间的间隙,若大于使用极限值,则应更换限位片或对其进行修整,如图5-37所示。

图5-37 检查簧片阀限位片

④检查簧片的变形量。检查簧片是否变形、断裂等。测量簧片与阀座橡胶层之间的间隙,若大于使用极限值,则应更换簧片或簧片阀总成。

(4)旋转阀的检修

旋转阀是直接装在曲轴上的,与曲轴一起旋转。根据进气流向,旋转阀可分为轴向进气式和径向进气式两类。轴向进气式是利用旋转阀盘控制进气口的开启和关闭,而径向进气式是利用曲柄臂外圆控制进气口的开启和关闭。

旋转阀的检修方法如下。

第1步:将旋转阀总成分层分解,用煤油清洗各零件,如图5-38所示。

图5-38 分解旋转阀总成

第2步:检查O形环、橡胶圈等是否完好,若已损坏应予以更换。

第3步:检查旋转阀盘是否磨损或破损,若磨损或破损严重,则应更换旋转阀盘或旋转阀总成。

第4步:检查曲轴左油封是否变形或损坏,若变形或损坏,则应更换。

(5)凸轮轴的检修

①检查凸轮轴摩擦面的磨损。检查凸轮轴摩擦面是否有磨损,若有,则应更换凸轮轴。凸轮轴摩擦面有损伤时,还应检查摇臂的摩擦面是否也有损伤。

② 用百分尺测量凸轮高度。用百分尺测量凸轮高度,若测量值小于使用极限值,则说明凸轮过度磨损,应更换凸轮轴。

图5-39 检测凸轮轴的径向跳动值

③ 检测凸轮轴的径向跳动值。在平板上用两块等高V形铁支承凸轮轴轴颈,如图5-39所示处装有百分表,转动凸轮轴一圈,读出百分表指针的最大相对偏摆值,即为凸轮轴径向跳动值。若径向跳动值大于使用极限值01mm,则说明凸轮轴有弯曲变形,应更换凸轮轴。

图5-40 用百分尺测量凸轮轴轴颈部的外径

④测量凸轮轴轴颈。用百分尺测定轴颈部的外径,若测定凸轮轴轴颈小于极限尺寸,则应更换,如图5-40所示。

(6)气门的检修

①检查气门的工作情况。气门工作情况的检查步骤如下。

第1步:检查气门是否有弯曲(偏摆)、烧蚀、损坏,若有则应更换。

第2步:将气门装入气门导管中,检查其工作情况。

第3步:测量气门推杆(与气门导管的滑动面)的外径,若小于使用极限尺寸则应更换。

② 检查气门杆的弯曲变形。将气门杆装到检验仪上,两端用顶针顶住或放在两块同样高的V形块上,转动气门杆,百分表指针摆动数值的1/2即为气门杆轴线的直线度,

图5-41 检查气门杆的弯曲变形

如气门杆轴线的直线度超过003mm,或气门头部的圆跳动超过005mm,均应进行修理,如图5-41所示。

(7)气门弹簧的检修

①检查气门弹簧的自由长度。主要检查气门弹簧是否有裂痕,若有,则应更换气门弹簧。用游标卡尺测量气门弹簧的自由长度。若测量值小于使用极限值,说明气门弹簧弹力不足,则应更换气门弹簧或进行修理。

图5-42 检查气门弹簧的垂直度

② 检查气门弹簧的垂直度。测量时将弹簧放在平板上,直角尺放在弹簧侧面,检查弹簧的上下侧面是否一起接触直角尺,如图5-42所示。

同时,弹簧的缠绕终端状态不好,稳定性也变差,所以缠绕终端的平面部分的长度,必须在全周长的2/3以上。

(8)推杆的检修

检查推杆是否有弯曲,若推杆有弯曲,则应矫正或更换推杆。测量推杆长度,若测量值小于使用极限值,则说明推杆过度磨损,应更换推杆。

(9)摇臂与摇臂轴的检修

①检查摇臂上的摇臂轴孔、与凸轮接触的表面、调整螺钉是否有过度磨损或发出“嗡嗡”声,若有应更换。

② 检查摇臂轴的表面是否有点蚀、刮痕或变色发蓝,如有应更换。

(10)气门间隙的调整

首先卸下气门室盖及左曲轴箱盖(或左曲轴箱盖上的两个螺塞)。用套筒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磁电机飞轮,使飞轮上的“T”刻线对准曲轴箱上的标记(或左曲轴箱盖检查孔上的标记),并确认活塞位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位置;然后用厚薄规测量调节螺钉与气门杆之间的间隙是否小于标准值,如图5-43a所示。若小于标准值,则说明气门间隙过小引起气门漏气,应重新调整气门间隙,如图5-43b所示。

图5-43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几种摩托车气门间隙的标准值见表5-1。

表5-1 几种摩托车气门间隙的标准值

表5-1 几种摩托车气门间隙的标准值(续)-1

(11)正时链张紧度的调整

①本田CD50/70型摩托车正时链张紧装置的调整。该张紧装置(图5-44)张紧杆的下端削成楔状,利用箱体上的调整螺钉进行调整,可改变张紧杆上下运动行程,也即限制了正时链的跳动范围。而张紧力的大小,则可由调整螺塞进行适当调整。两项调整,均可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进行,以调整到较小响声为准。

图5-44 本田CD50/70型摩托车的正时链张紧装置

图5-45 本田CB125S型摩托车的正时链张紧装置

② 本田CB125S型摩托车正时链张紧装置的调整。该张紧装置由扭力弹簧、张紧臂、张紧杆、调整螺钉、张紧滑块等组成,如图5-45所示。张紧臂通过扭力弹簧的作用,使张紧滑动块被压弯,而将正时链张紧。链条的张紧程度由扭力弹簧的弹力大小和人工的调整来决定。

链传动零件磨损以致使链条松弛以后,必须通过调整螺钉进行调整。将调整螺钉向外旋出,张紧力增大,当螺钉离开张紧杆时,张紧力最大;将调整螺钉向里旋入,逐渐抵消扭力弹簧的弹力,张紧滑块趋直,张紧力便减弱,甚至可使张紧力为零。只有经过适当的人工调整,才可使正时链传动装置达到传力平稳、噪声较小的理想效果。经过调定的张紧状态,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又会因传动零件的磨损,使链条松弛,噪声增大,这时就必须再做调整。

图5-46 铃木GS125型摩托车的正时链张紧装置

③ 铃木GS125型摩托车正时链张紧装置的调整。该张紧装置(图5-46)的张紧滑块装在正时链松边上,滑块端以转轴固定,中端呈自由状态。张紧力来自作用于滑块垂直方向上的张紧杆,由套在张紧杆上的张紧弹簧产生,这种张紧装置只能使滑块以恒定的张紧状态工作,而不能随正时链传动零件的磨损而自动张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正时链松弛,响声增大,必须进行调整。

进行调整时,只需将装在箱体外的锁紧螺母旋松,将调整螺杆稍拧松一点,张紧杆便会被张紧弹簧自动推向张紧滑块,在新的张紧状态下工作,张紧力的大小,决定于弹簧本身,不能调整。最后再用锁紧螺杆将张紧杆拧紧,并用锁紧螺母锁紧。进行调整操作时,如果恰好在发动机压缩行程两气门均关闭时进行,张紧效果更好,这是因为此时正时链松边张力很小,处于松弛状态,在这时进行调整,能将正时链张得更紧。

④本田CB300/500型摩托车正时链张紧装置的调整。该张紧装置(图5-47)中的张紧臂及张紧滑块的结构与本田GB125型车相似,而其张紧杆结构及调整部分则与铃木GS125型车相似。张紧弹簧的弹力通过张紧杆作用于张紧臂,张紧臂便使张紧滑块压向链条而将链条张紧。张紧程度决定于弹簧弹力的大小。当正时链传动装置零件逐渐磨损,链条变松弛后,便需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法与铃木GS125型车相同:将锁紧螺母旋松,再将调整螺栓拧出一点,张紧杆便会在张紧弹簧作用下,通过张紧臂而使张紧滑块压向链条,进一步将时规链张紧。

图5-47 本田CB300/500型摩托车的正时链张紧装置

(12)配气机构的重新装配

对四冲程配气机构进行重新装配的步骤如下。

①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所有的零件,并用压缩空气(气筒)吹通所有的油道与油孔。

② 在所有相对运动的零件上涂上润滑油,以免在发动机初始运转时发生干摩擦。

③ 装配气门时必须配对入座,保证与相配研磨的气门座相配。使用气门弹簧压缩器压缩气门弹簧后装入气门锁夹,不要过分压缩弹簧,以免损坏弹簧。

④旋紧凸轮轴轴承座安装螺栓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扭矩:M8螺栓力矩为23N·m,M6螺栓力矩为10N·m。紧固时用从中间向两边逐步旋紧的方法,以免使凸轮轴产生不必要的安装应力。

凸轮轴安装后,要测量凸轮轴的轴向间隙,可以用垫片进行调整,损坏的油封要更换。

⑤凸轮正时链轮、正时齿轮与凸轮轴之间由销钉或键定位连接,其紧固螺栓力矩必须按规定扭矩进行。

⑥安装摇臂轴时,必须将轴的油孔对准摇臂轴孔上的油道,以确保润滑油进入摇臂轴与孔之间。

⑦在汽缸盖上装好气门、凸轮轴、摇臂轴后,装上汽缸盖垫和导油管,然后安装在汽缸体上。汽缸盖螺栓,要从中间向两边分两次逐步旋紧,以免汽缸盖产生不正常变形。螺栓必须按规定力矩旋紧。

⑧装正时链条或正时齿带前,必须将曲轴正时链轮或正时齿带轮上的标记对准汽缸体或曲轴箱上的标记,凸轮轴正时链轮或凸轮轴正时齿带轮上的标记对准缸盖上的标记。然后再将正时链条或正时齿带上的标记与曲轴链轮或正时齿带轮、凸轮轴链轮或正时齿带轮上的标记对正。

⑨正时链条或齿带装上后,安装上拖链板、张紧板及张紧机构,最后进行张紧力的调整,一般为压下98N的力,其垂度应为5~7mm。

⑩气门间隙的调整。应将曲轴旋转至活塞位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位置,这一位置一般由飞轮上或曲轴皮带上的标记“T”表示。对于对置或并列两缸机,第二缸的压缩行程上止点应是再旋转曲轴360°的位置。对于四缸机,当第一缸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可调整第一缸进排气门、第二缸进气门和第三缸排气门的气门间隙。当旋转曲轴360°,使第四缸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可观察凸轮轴是否对气门摇臂有顶起作用来判断)时,可调整第四缸的进排气门、第二缸的排气门和第三缸的进气门的气门间隙。

对于有气门摇臂的气门机构,气门间隙是依靠调整气门间隙调整螺钉来实现的,用厚薄规进行测量,当气门间隙调整到规定间隙值后,用螺丝刀固定住气门间隙调整螺钉,再旋紧锁紧螺母。对用凸轮轴直接操纵气门的机构,要使用加垫的方法调整气门间隙,所垫的厚度应等于实测的气门间隙加上原来垫片的厚度再减去气门间隙的标准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83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