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舞蹈者形体训练 手 肩 腰 脚

舞蹈知识:舞蹈者形体训练 手 肩 腰 脚,第1张

形体训练具有打基础的性质,目的是为了提高形体素质,改善自然的形体条件,培养和训练节奏感、律动感以及动作的协调性,调节肌肉的用力与放松,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传递出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舞蹈的形体训练主要是通过舞姿和技巧,通过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彼此配合来体现人的情感和本质的形象。它讲求形体的规范性,具体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头、肩、手臂、腿部、腰部、躯干)之间的动作以及呼吸等的协调性、灵活性等。

呼吸:呼吸是舞蹈的生命。想象和情感主宰呼吸和动作,它左右着舞蹈的节律、速度及力度,使舞蹈造型随着情感起伏而变化。丰富、微妙、细腻的情感通过呼吸的调节传递出各种不同的气质,如喜悦、欢快、狂喜,从容、安详、沉思,忧郁、悲伤、愤怒等等。舞者在表现一种幸福与自豪时,需要借助深深的呼吸和内在的自我控制使其外貌潇洒、姿态柔美动人。而当表现某种愤怒的情感时,带着无比仇恨和反抗的情绪,将身心沉浸于一种无限激越的状态,在急促的呼吸中使整个身体仿佛都在颤抖,呼吸控制着强有力的跳跃…

头部动作:更多涉及演员的面部表情,也是情感表达最重要和直接的窗口。舞蹈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无一不通过面部表露出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面部特别是眼睛的表情而得到集中表达。激情是发自内心的闪电,从闪烁的目光中,它的光辉强烈地照亮面部的一切线条,让舞台人物刹那间变得神采奕奕,把所有的情感和激情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肩部动作:舞蹈中的大量舞姿、舞步、技巧都离不开肩的积极配合。常见的以肩部为主的动作包括柔肩、拱肩、碎抖肩等。在某些民族的风格性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运用更显突出。比如我们熟悉的蒙古族舞蹈,其肩部动作的形态、动律、风格等,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活跃情绪和激动情感的手段,不仅体现了蒙古族舞蹈的独有特征,而且传达出这个马背民族的豪迈与高傲。

手臂动作: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可以说最为丰富多姿,这与手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承担着大量劳动(广义的)有关。它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手臂活动为基础,提炼、升华而来的,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和劳动状态中的手臂动作,而具有舞蹈艺术上的严格要求和自身的运动规律。它在各种各样的节奏中,用丰富多彩的动作及变化,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情态。手最富有细腻感,东方舞蹈中手的动作尤其重要。

腿部动作:舞蹈艺术中的一切优美舞姿、舞步、全身性的造型以及跳跃、旋转等,都离不开下肢的参与配合。它往往构成舞蹈动作语汇的主干,也是大量肢体动作的基础,只有准确、优美、轻盈而富有弹性的腿部动作,才能使整个肢体动作呈现出和谐之美。芭蕾的基础训练主要是培养正确的腿部动作和控制能力,纠正肩、胸、下肢的不良体态,改善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使身体端正、挺拔,富有美感。

腰部动作:腰是上身与下身的连接点,是整个身体的"轴心"。在舞蹈中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线条、造型及曲线

通过自己多年来从事舞蹈演员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断尝试、摸索和总结,我认为在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教学中,应首先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演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1软开度、柔韧性 文艺团体的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不同于在校生的基本功训练。一方面,由于文艺团体演出频繁多样,限制了他们的训练时间,而且训练时间不固定、没有持续性等。另一方面,随着演员年龄的增长,演员的韧带、关节也逐年僵硬,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逐渐衰退。那么,在软开度、柔韧性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地进行,否则容易致使演员受伤。在演员基本功训练课堂中,应加入准备活动组合,从最易受伤的脚腕开始,将前、旁、后腿、跨关节以及肩胯、腰等部位充分的活动开。通过一套准备活动组合后,不但演员的各个身体关节、韧带已充分地活动开,与此同时,这个组合也是对演员的肌肉的热身,为即之而来的训练打好基础。之后,将柔韧性训练与把杆动作、中间组合融合在一起进行训练,以增强演员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大小以及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这样一来,演员既不会察觉训练软度过程的枯燥乏味,又能很好的达到增强演员柔韧性的训练目的。 2协调性、灵活性 在训练课堂上,组合编排首先要丰富多变。在身体方位统一、准确后,注意加强头、上肢与下肢的配合,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进行训练,以达到肢体的协调配合。同时,训练组合编排上,要把握音乐节奏的多变性,要求演员既能把舒缓的组合表现的舒展、协调、优美,又能将快节奏组合的灵活性掌握好,从而不断提高演员的全身各肌肉群的相互协调配合,并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及方向。演员的身体具有了协调性和灵活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多端的舞蹈动作。 二、提高演员美感及身体表现力 1强化演员的美感意识: 首先,在练习每一个动作、组合的举手投足中,逐步让演员认识到即使在简单的、单一的手位、脚位、步伐及身韵动作中都藏有着难以言喻的美感,是意念,是情感,是思想,是灵魂的融合。通过手、头、眼、身体、腿、脚的移动,让演员想象在空间运动时所能表现出的美感;让演员意识到课堂就是舞台,教室不单是一个训练舞蹈基本功的地方,更是一个在学习舞台表演的地方。久而久之,演员的心中就会形成牢固的表现舞蹈的美和创造舞蹈美的意识,动作过程中也具有了表现美的身体记忆,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舞蹈动作规范与美感训练并重。舞蹈教学与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教学一样,都有它严格的形式和严格的规范。舞蹈训练无论是在地上或空中,也无论是过渡或造型,必须是连贯流畅、优美和完整的,教师必须严格要求演员在训练中按照舞蹈的基本规范去练习每一个手或脚的位置。同时,规范舞蹈节奏也十分重要,力求演员通过训练逐步明确如何把握音乐节奏和动作节奏,如何处理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从中形成美的舞动的视觉享受。 只有在日常训练,注意身体的美感,演员才能在以后的表演中把基本功更好地融入艺术作品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2提高演员身体对音乐的表现力: 节奏在舞蹈中似乎更多地涉及了舞蹈中的“技术”问题,而旋律则是“感觉”问题,它们是舞蹈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课堂中指导演员用心灵聆听音乐,然后用舞蹈动作再现音乐。在教学中突出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并将其融入动作的讲解中是很关键的。在讲解单一动作时就应强调这一点,使其形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这也是提高演员乐感和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手段。 在课堂上可以尽量使用一些“音乐化”的语言,比如“将重拍踩在脚底下”、“将节奏贯穿在动作中”——我们可以让演员在音乐的前奏里就进入角色,将表演融入音乐。在基训课堂上提醒演员聆听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它能指导其肢体的运动,同时帮助领会动作的要领。音乐是舞蹈老师的好帮手,舞蹈课堂脱离不了音乐,而在强调音乐时,一定要兼顾节奏和旋律,将其与动作的点和线结合,达到音乐和舞蹈的统一。 其次,情绪的表达应力求统一。组合中线条的起伏表达了组合的情绪,这又与如何处理音乐旋律息息相关。所以,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旋律的呼吸、情绪、让音乐的旋律感染演员,使其线条更流畅,动作更富有激情,身体的表现力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极其重要。 因此,叫演员听音乐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让节奏点与动作吻合和如何让音乐的旋律指导动作而产生美感。我觉得这是提高演员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训练的关键点。 总而言之,文艺团体的舞蹈教师应该首先让演员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训练最终是为舞蹈表达服务的,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培养演员的舞蹈身体素质,更要注重培养演员的音乐素质身体表现力,使演员能够真正地从课堂迈向舞台。在以后的舞台表演中,把基本功更好地融入艺术作品里,为更好的诠释舞蹈作品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基本功训练课的意义,也达到演员严格训练的真正目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手艺蓬勃成长的时代,需求的人才不再单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儿童舞蹈基本功如下:

1、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

2、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

3、推脚背组合: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

4、踢后退: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

5、劈腿跳:劈腿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

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89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