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按摩的特色是什么

日式按摩的特色是什么,第1张

1、日式按摩的特色是手法细腻、节奏感强。

2、日式按摩不注重摆动类的手法,而注重按压类和摩擦类手法的应用,以利用肢体或手指作为支撑架,利用自身的体重力,向下垂直,向着肢体的中心部位施力,施力时不用腕力,按压时均匀缓慢地增加力量,以肢体或手指作为媒介将力量转到受术者身上。

手法1

缓解颈部紧张感并涂抹按摩霜。微微向一侧歪头,手掌并拢,从耳朵下方开始,沿着颈部向锁骨进行滑动。力度不用很大,主要以放松为主。如此反复进行三次,同理进行另一侧。

手法2

按摩颈后穴位、淋巴。双手轻轻地分开,沿着脊柱的背部和颈部,轻轻地按穴位。

手法3

空心拳按摩。双手握成空心拳,用指关节的小接触面从上至下进行按摩。按摩的速度要柔和、慢一点儿,稍微施力,以不抻拉皮肤为宜。

手法4

手掌摊开,尽量覆盖住后颈部,分别从上到下,从后向前对后颈部轻抚按摩。最好手部温度能高一些,可以搓热双手再进行。

一、手法:

1、 干洗脸:两手掌心相搓,搓热后像洗脸那样反复摩擦脸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直至脸部发热。

2、梳抓头:两手五指分开放在头两侧,像梳头那样从前向后,从外向内梳抓头皮。

3、 揉擦眼眶: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内向外,先上后下,反复擦揉眼眶。

4、揉太阳穴: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反复按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5、 揉擦鼻根:两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两侧上下反复揉擦。

6、揉风池穴:两手拇指放在枕后风池穴处,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放在头两侧,反复按揉。

7、 擦颈项:两手掌心搓热后,放在颈后部来回揉擦,直至颈项部皮肤发热。

8、捏拿肩:一手放在对侧肩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反复揉捏、提拿肩部肌肉。两侧交替进行。

9、 揉捏臂:一手放在对侧臂上,上下反复揉捏,先内侧后外侧,两侧交替进行。

10、按揉腹部:两手重叠放在腹部,反复按揉,范围由小到大,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11、 捶打腰:两手分别放在同侧腰部,由上而下反复搓揉。然后,变掌为拳,反复捶打腰部。

12、捏小腿: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两手拇指向内,四肢向外,上下反复揉捏,两侧交替进行。

13、 摇动踝: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放在跟腱上,反复揉捏;另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转动踝关节。两侧交替进行。

14、揉捏足: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复揉捏足底,两侧交替进行。

二、技巧: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3、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4、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5、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6、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7、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扩展资料:

按摩代表类型:

1、泰式按摩:泰式按摩是各种按摩中最激烈的,由泰国御医吉瓦科库玛根据古印度西部传入泰国的按摩法和当地中国移民的一些按摩手法创造而来,当时作为招待皇家贵族的最高礼节。其技法还被铭刻在瓦特波卧佛寺的游廊壁上,那里被称为“泰式按摩基地”。

2、日式按摩:坊间流传日式按摩源于中国,在前朝交流时由中国商人带至东瀛。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得到明确证实,但连日本医学专家也承认,日式按摩与中式按摩的手法惊人相似。不过,按摩师跪在体验者背上用膝盖进行按摩等方式还是很有日本风格。

3、欧式按摩:欧式按摩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称为“贵族的运动”,当时平民百姓是禁止享受这种保健方式的。工业革命之后,这种按摩方法开始在欧洲各国逐渐盛行。

4、中式按摩:中式按摩历史悠远,以保健、治病为主要目的,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战国时代的神医是其发明者,经过几千年的医学探索,这种按摩方法现在已经比较完善。

5、韩式按摩:韩式按摩由韩国家庭按摩改良而成,是一种价位适中的美容按摩方法,在美容界也被称为“韩式松骨”。除了“松骨”这一大显著特点,推油和热敷也是韩式按摩的主要内容,此外韩式按摩还常常包括洗头、修甲、中草药沐浴。

6、港式按摩:港式按摩是广东医生在南方沿海地区按摩手法基础上,吸收西方推油按摩手法,近年新创的一种按摩方法。主要包括拇指指腹按压法、踩背法和推油法。

-保健按摩

肩部紧张和僵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你可能会感到意外的是,按摩肩部紧张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穴位,并告诉你如何正确按摩以获得最佳效果。

我们来看看「风池」穴位。这个穴位位于颈背部正中央,两侧颈椎的凹陷处。用温柔的手指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1分钟,可以缓解颈部和肩部的紧张感。可以配合自然呼吸,放松身体和心情。

除了「风池」穴位,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天突」。它位于胸骨正中央上方,两个锁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僵硬和疼痛。同样地,用温柔的力度按摩1分钟左右,并配合深呼吸来放松身体。

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外关」。它位于手臂内侧上臂二头肌腱与三头肌腱之间的凹陷处。轻柔地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的紧张感和疼痛。每次按摩1分钟左右,并注意保持舒适的姿势。

「肩井」穴位也是缓解肩痛的好选择。它位于肩胛骨下方,两个背椎骨之间的凹陷处。用指腹轻轻按压这个穴位,每次约1分钟,可以帮助放松肩部肌肉,减轻肩部的不适感。

还有一些其他的穴位可以缓解肩痛,如「天突」穴位、「大椎」穴位、「青灵」穴位等。如果你在按摩过程中遇到特别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过程中要保持温柔和稳定的力度,并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配合深呼吸和放松身体,可以增强按摩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良好的姿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肩部紧张和僵硬。

按摩肩部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和紧张感。通过正确的按摩手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保持肩部的舒适和健康。希望这些穴位图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1、面部386开穴手法

386的含义是:三个8一个6。

一个6是:头六穴。

三个8是:面八穴、眼八穴、面八线;

头六穴: 神庭穴、头维穴、百会穴、翳风穴、风池穴、天柱穴。

面八穴是:印堂穴、攒竹穴、睛明穴、承泣穴。

颧廖穴、迎香穴、地仓穴、 承浆穴。

眼八穴是:睛明穴、承泣穴、球后穴、瞳子廖。

太阳穴、丝竹空、鱼腰穴、攒竹穴。

面八穴是:第一条线、神庭穴——头围穴——太阳穴。

第二条线、印堂穴——鱼腰穴——太阳穴。

第三条线、睛明穴——鱼腰穴——太阳穴。

第四条线、承泣穴——球后穴——太阳穴。

第五条线、颧廖穴——颊车穴——听宫穴。

第六条线、迎香穴——颊车穴——听宫穴。

第七条线、地仓穴——颊车穴——听宫穴。

第八条线、承浆穴——颊车穴——听宫穴。

2、331压穴手法

面八穴和眼八穴的331压穴手法的第一个3是指(重—重—重—轻),第二个3是指揉三圈,第三个1是指一提拉。

面三线的331压穴手法的第一个3是指每线三点,第二个3是指每线走三遍,第三个1是指每点停留一秒钟。

一般来说,临床上提倡隔天或隔天进行肩颈按摩。肩颈按摩可以分为很多情况,按摩的频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颈椎病,需要颈椎病患者每天按摩。对于颈椎病晚期患者,尤其是有明显神经根挤压或头晕、供血不足的患者,隔天或隔日按摩更为合适,而肌肉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要每日按摩。如果病人只是颈部轻微劳损,可以每周做一两次按摩。再比如肩周炎。如果只是肩关节轻度活动受限,或者病情稳定,可以隔天或隔天按摩。如果肩关节疼痛严重,限制严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就需要每天进行按摩治疗。

一般来说,肩颈按摩应该隔天或隔天做一次。肩部按摩也可以分为很多情况。有的人有颈椎病,有的人有肩周炎,有的人有颈肩疾病。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的肩痛,或肩部运动和肩部功能障碍。但一般来说,颈肩疾病一般提倡隔天或隔天,因为颈部比腰背部脆弱。一般这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瓶颈,也就是困难,所以颈椎比较脆弱,这就是难点。一般治疗颈椎所用的按摩手法都是略显细腻和轻盈的手法,不可能像腰、背、腿那样又大又重。脖子比较娇嫩,治疗的时候要小心,不管是针灸还是手法复位,都要轻柔。

有的人手发麻,有的人举不起来,有的人背不动,这种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同性恋隔天一次,如果不是女同性恋者的压力,隔天一次就好了,所以治疗效果更好。做肩颈按摩的时候,可以去专业的中医按摩室,当然也可以得到亲戚或者朋友的帮助。肩颈按摩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掌握正常力量的前提下,双手按压颈肩,每次10-15分钟左右。直到这两部分开始升温,感觉放松,才停下来。

每天睡前洗澡后,反复按摩3-4次,每次1小时左右。然后上床睡觉,对肩颈健康非常有利。不要忽视肩部力量的问题。如果出现持续的肩颈疼痛麻木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诱发严重的颈椎病。这时候想要彻底根治就比较难了。平时要多注意休息,不要久坐,多注意运动。最好多吃富含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还有利于提高个人体质,缓解肩颈疼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91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