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人赏析

李白诗人赏析,第1张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时寿六十二,贫病交加中赋《临终歌》醉亡。几十年风风雨雨,才华直上九重天的李白,才绝大唐,但还是终归寂寂,鹏鸟飞天折翼,一生的政治抱负归于流水。

《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豪气万千更显悲凉,哀鸣嘶嘶尤显不甘?然,世事弄人,一生振翅九天,却看不清前路中,云洁与泥尘的格格不入。才则才也,世则不世。当梦想照不进现实,这个世界本就不是你的,徒然奔命,可悲至极。

赋《临终歌》时候的李白,已经离其青年时做《大鹏赋》有几十年的光景。“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髣髴其形。”回首青年时的梦想,悲思一生的际遇,皆因梦字,误了一生。中国文人家国抱负胸怀皆具,就算《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也多是一种自我的慰藉。入仕不成做隐士,李白当年的“天子呼来不下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与其梦想和抱负相较,还是矫揉造作了。得不到就做厌弃状,正应了那句话:“你不适应社会,社会就抛弃了你。”当然,文人的执着和顽固唐时还普遍存在。到了宋的理学家出世,文人的这股劲儿也没了,谈的是理,行的是混账行,终于天子不用呼早就下去跪着了,跪着也是优伶戏子之属。纪晓岚被乾隆斥责,贬损为优伶可证。

李白的悲剧,大概是中国文人悲剧的典型体现。云天理想,九海抱负,也抵不过皇家金口玉言的一个字。世故的文人甘为鹰犬,把文字当成权力的交换品,与权力周旋中险象环生的活着。李白之流,就只能颠破流离,如浮萍般自生自灭。想想孔丘先生坐着破牛车四处兜售自己的理想,一边向权力献媚,一边在梦中理想,人格是何等的分裂。与权力交,丁点儿的理想都不能有,因为你的理想是人家权力的阻力,不管多大,都必须千刀万剐。

李白临去的时候,这《临终歌》可谓对自己盖棺定论了。然,就是这最后,太白先生也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梦想的逍遥与权力是死敌,中天所摧的不正是你那点半遮半掩的理想吗?跪下去把理想扔进下水道何事不成?如果再能给高力士舔脚,这荣华富贵不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吗?死就死在这可怜的理想上,也不想想大鹏高飞也抵不住雷电风急,不败若何?“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自己哀哭吧。

《临终歌》道出中国自古逆淘汰的政治真相。李白文人而已,不具备出将入相之才,至少可堪一用。总不能当成权力娱乐的玩具。统治者当然知道李白之才,可权力者可用之才多多,何不用听话的?这李白又是这个又是那个的,让其哪里凉快哪里玩去。才不才的看态度,看奴性,所以李白就只能被淘汰。这就是中国自古政治生态的现实。

为李白悲哀之余,不仅心惊肉跳的怕和恨。5000年磨道驴政,一拨一拨的重复原来的故事,这民族安能好?人才都被帝王当成豆子放磨上做驴饲料了,哪有什么才尽其用?奸臣、弄臣才是忠臣,稍微有个正直的只能弄死或者耗死当成仁义道德的标本。男盗女娼也需要一个好招牌的。所以人才其实是个伪概念,奴才才是一个实名词。

千古名篇多李白,李白其实不稀罕。奈何世事存自然,诗篇万古永相传。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大鹏折翼宁因梦!梦想?叹叹奈何。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3、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14、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15、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朕终将成为朕

这是朕从小就知道的

但朕今天要说的

这个人

从小以为自己会成为

战斗力超级强悍的大英雄

却用虬结的肱二头肌

拿起了笔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你们眼中

他是南宋文艺好青年

粉丝们给他组了

很多CP

不管是异性

还是同性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

“靖康之难”已过了十多年

他的家乡山东济南

早已是金人的地盘

可能是

吃过了煎饼卷大葱,金人又想尝尝

江南的白糖藕马兰头松子鱼莼菜汤宋嫂鱼羹

他们再次南下侵宋(公元1161年)

北方豪杰趁此时机

纷纷起事

辛弃疾瞅准机会

带着他招来的2000多小弟

投奔了起义大军

和他一起投奔义军的

还有一个名叫义端的花和尚

某个深夜,月黑风高

义端偷走义军老大的帅印

一路开溜

准备献给金军

可走到半路

在他面前的

却是抄近道拦截的

辛弃疾

看着辛哥D罩杯的胸肌

花和尚当场就给跪了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

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宋史辛弃疾传》

手起,刀落

鲜血,人头

这一刀

砍出了辛哥“辛青兕”的外号

也砍出了他好男人就要战斗力爆表的宣言

(青兕:古代犀牛类兽名。一角﹐青色﹐重千斤。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坐骑就是这种神兽)

在朋友们眼中,辛哥从此成为了猛兽——

一般英勇的人: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宋·陈亮《辛稼轩画像赞》

精神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

——宋·刘过《呈辛稼轩》

那一年辛哥22岁

手中的长刀滴答着

Firstblood!

第二年,义军决定归宋

辛弃疾前脚去建康找皇帝商谈

后脚义军大本营里

就又出现了一个叛徒

他的名字叫张安国

咔嚓掉义军首领,逃入金国大营后

张安国松了口气

“来啊来啊你来杀我啊~”

社会你辛哥,听完只说:

“哦,好啊。”

他领着五十名小弟

闯入金军五万人大营

把张安国拖出来

一路跑回江南

咔嚓斩了

从此,辛弃疾

成为了一个传说

声闻朝野,名传庙堂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宋·洪迈《稼轩记》

归宋前

辛弃疾连面对媒体的讲稿都写好了

可再次踏上江南的土地

才发现,媒体才不采访大将军

他们都在

聊八卦!

而南宋的权贵们

也都纸醉金迷、不亦乐乎

“老大咱们去打架!”

南宋皇帝眯着眼,不说话

“老大咱们兵分三路!”

南宋皇帝眯着眼,“呵呵~”

于是

辛弃疾在南宋30多年的生活

不是外放做官

就是赋闲在家

30多年做得最多的

不是杀敌

而是哔哔

思考的结果

就是无尽的迷茫——

不如,写几本词吧

让所有人陪我

一起迷茫

梦境里恍恍惚惚

他写遥远的年轻岁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现实中约会姑娘

他写夜色中寻找倩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一个人喝醉了

就突然撑住树干

不让树去扶他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兴》

他感慨豪情不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不忘细腻于平淡的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清平乐·村居》

他把很多话写在词里

最终成为了

大IP

但他心里总是多少有些不甘的

直到生命将逝

他还在用最后的力气呼喊:

三声“杀贼”

又包含着多少不甘呢?

所以后人说起辛弃疾的词

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他没有成为大将军

遗憾了一辈子

可若他成为了大将军

我们又看不到

那悲伤、壮烈、哀婉、奇丽的文字

路和人生一样

都是需要选择的

比如说

朕此时说话,就不能闭嘴装酷

朕高深莫测,就难以平易近人

原创不易,其他账号转载请注明来源:朕说

朕说:做最有趣有料的历史IP,换种方式让更多人喜欢历史!

1一方的起床

打开窗户的木锁,阳光从窗口流入,映著床榻上爱人的脸更加柔和,李白倚著门框在脑海中记录下这难得的画面。

李白内心:公瑾这样看起来好萌好软!!!

确认早餐都做好後,李白趴在床边轻轻撩起一小撮火红的头发绕於指上,「公瑾起来啦」

似是听到声音,抑或是被阳光照的不太舒服,周瑜的眉毛微微皱起,一边把棉被拉过头顶一边翻身转向另一侧。

看到这一幕,李白的嘴角不自觉的扬起,躺到还存有爱人温度的床边,伸手将旁边的棉被连人搂进自己的怀里蹭了蹭。

「该起床了,公瑾,等等还要去扁鹊那儿。」

「唔…好吵」

把人转了过来,李白轻轻捏住周瑜的鼻子,原以为能叫醒对方,却没料到周瑜只是换成嘴巴呼吸後继续与周公下棋。

「呵」轻笑一声,李白脸上露出一个微妙的笑容,「公瑾你在不起来我就要吻你了…还是你是在等早安吻恩」

尚未清醒的周瑜听不见情话,只觉得耳边一直有噪音干扰睡眠,下意识就把手覆上噪音的来源,「睡觉…!」

舔了舔对方的掌心,李白轻握周瑜的手腕,把人搂进怀里,十指相扣,「好好,睡就睡吧,等等在去扁鹊那。」

感觉周瑜在怀里挪了挪手臂搭在自己腰上,随後安定下来,听著呼吸声,李白抚著怀中人的後颈,用下巴蹭了蹭爱人的头发也跟著睡去。

(小神医的木屋)

在外面等了三刻的扁鹊:MDZZ死太白怎麼还不出来

在鲲身上刚醒的庄周:别等他们了嘛,我还想睡@w@

扁鹊:恩,你先回屋内,我把店清理一下

睡著的庄周:zzz

鲲:…

扁鹊:…

#恋人每次都突然睡著怎麼破,在线等,急QAQ

“痛饮狂歌”一词的想法来自杜甫写李白的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一生纵饮狂歌,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下无数的壮美诗篇。天马行空的情怀,放荡不羁的性格,于是被人奉为浪漫的诗仙。我无意效仿这样的一个诗人,他的情怀也不是我所能学得来的,只是看着杜甫写给他的这一句诗,心有戚戚。一个肆无忌惮之人,一个为他人所不能为之人,他有的痛谁人了解啊?“有大道朝天开,我独不得出”的苦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有“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那些痛,是否一样是痛彻心扉呢,甚至更甚呢?我常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好的不为自己的痛所伤,当一个人把痛隐藏起来的时候,他就只能自己医治自己。如受伤的野兽独自躲在无人知晓的山洞里舔伤口,恰如自怜的悲哀。喜欢喝酒、喜欢唱歌的感觉是那么的好。一切烦恼,一切的疼痛都会忘却。也许真是杯酒能解千般愁,而音乐是疗伤圣药,虽然有时候它更像在你的伤口上洒把盐。歌声过后,一切归于沉静之后,我们就开始慢慢地把伤口愈合,直至忘记伤疤。每人的痛都痛在自己的心里,生活潦倒的,妻离子散的,沦落天涯的,还有为名所累的,站在高处不胜寒的。浮海苍生,万般微笑仅代表一种幸福,千行的眼泪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人说“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随性如诗仙李白者,我们在他的诗里品尝他的痛饮狂歌之痛。唐·杜甫《赠李白》 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今译] 无限量的饮酒,无节制的放歌,白白消磨了岁月;恣纵不羁,怀抱高远,又有谁来赏惜你的勃勃雄心? [赏析]《杜诗镜诠》引蒋弱六的评语,说“是白(李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这二句以遗貌取神的手法,写作者对李白痛惜赏爱的挚友之情。“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我觉得李白是在借酒销愁,他喝酒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但是,这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褒奖的,借酒销愁愁更愁,明知如此却不自制,岂不是自甘堕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②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体味浪漫主义风格。

 ③背诵诗歌。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诵读讨论与教师讲解相配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理解作者感情的复杂性。

 ②树立积极进取勇于面对挫折困难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1激情导入,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诗意解读,分析诗歌。

 4课堂小结,领悟思想。

 5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2、《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3、“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时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请进酒”的意思。

 4、另一种导入方案:

 A: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

 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

 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

 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二、诵读指导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2、学生朗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

 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

 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

 ⑤练习背诵。

 三、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

 (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名句赏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4、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第二课时

 一、特色之处

 1、感情大起大落。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延伸拓展

 1、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2、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崇尚坦荡的性格。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

 3、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

 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三、名作欣赏

 1、欣赏歌曲《爱江山更爱美人》

 道不尽红尘舍恋,诉不完人间恩怨。世世代代都是缘,流着相同的血。喝着相同的水,这条路漫漫又长远。红花当然配绿叶,这一辈子谁来陪。渺渺茫茫来又回,往日情景再浮现。藕虽断了丝还连,轻叹世间事多变迁。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好儿郎浑身是胆,壮志豪情四海远名扬。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哪,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

 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欣赏朗诵李白《将进酒》

  四、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看一首唐代另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将进酒》。比较一下两首《将进酒》,看看在创作上有何不同。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tuó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这首诗的诗眼你这为应该是哪一句,为什么相比之下,你认为两首《将进酒》哪一首写得更好,为什么

 参考:应当是“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句说何况正值暮春时节,娇艳鲜红的桃花零落如雨,令人感触到时光奔逝,生命短促,所以才有“劝君终日酩酊醉”这样劝人及时行乐的句子。

 李白说“行乐须及春”,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那么这两句意味“须及春”。这与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但相比之下,那种理想与现实碰撞而产生的痛苦情绪似乎更为沉重,而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和自信则在这里是几乎看不到了。这与李贺本人的遭遇和思想有关系,他是一位二十七岁便夭折的天才,自幼体弱,相貌近乎丑怪,却有一颗非常早慧而敏感的心。他算是有贵族的血统,但家道早已衰微。他因遭受打击,连进士考试都未能参加,后来只得到一个从九品的小小官职。羸弱多病的体质和不幸的遭遇使他的思想十分伤感。他虽也有远大的抱负,更怀着对于生命的深深眷恋,却常常感觉到前途迷茫和年华流逝的恐惧。这首诗正是此种眷恋和恐惧的产物,从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封建社会青年诗人才华横溢而带有病态的内心世界。

 两首诗歌的高下,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论诗歌的境界,李白诗的高度是极少有人能企及的,包括李贺。

 五、布置作业

 1、欣赏朗诵余光中《寻李白》

 2、背诵全诗。

 

答:⑴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把李白劝酒从岑夫子转到丹秋生。

⑵李白的劝酒没有采用逼迫,而是举了曹植的例子,把劝酒变为感情的事,正所谓“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焖。”

⑶另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表达出李白的善饮,想把黄河的水都饮干,豪气万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94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