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频率里面的FM和AM有什么区别

收音频率里面的FM和AM有什么区别,第1张

FM frequency modulation 调频广播MW medium wave 中波SW short wave 短波还有LW long wave 长波AM amplitude modulation 调幅在一般的收音机或收录音机上都有AM及FM波段,相信大家已经熟悉,这两个波段是用来供您收听国内广播的,若收音机上还有SW波段时,那么除了国内短波电台之外,您还可以收听到世界各国的广播电台节目。为了让您对收音机的使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下就什么是AM、FM、SW、LW作一简单的说明。事实上AM及FM指的是无线电学上的二种不同调制方式。AM:AmplitudeModulation称为调幅,而FM:FrequencyModulation称为调频。只是一般中波广播(MW:MediumWave)采用了调幅(AM)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MW及AM之间就划上了等号。实际上MW只是诸多利用AM调制方式的一种广播,像在高频(3-30MHz)中的国际短波广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也是AM,甚至比调频广播更高频率的航空导航通讯(116-136MHz)也是采用AM的方式,只是我们日常所说的AM波段指的就是中波广播(MW)。那FM呢?它也同MW的命运相类似。我们习惯上用FM来指一般的调频广播(76-108MHz,在我国为875-108MHz、日本为76-90MHz),事实上FM也是一种调制方式,即使在短波范围的27-30MHz之间,做为业余电台、太空、人造卫星通讯应用的波段,也有采用调频(FM)方式的。而SW呢?其实可以说是对短波的一种简单称呼,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高频(HF:HighFrequency)比较贴切。而短波这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以波长而言,中波(MW)介于200-600米(公尺)之间,而HF的波长却是在10~100米(公尺)之间,与上述的波长相比较,HF的波长的确是短了些,因此就把HF称做短波(SW:ShortWave)。同样的,比中波MW更低频率的150KHz-284KHz之间的这一段频谱也是作为广播用的,以波长而言,它大约在1000~2000米(公尺)之间,和MW的200-600米相比较显然"长"多了,因此就把这段频谱的广播称做长波(LW:LongWave)。实际上,不论长波(LW)、中波(MW)或者是短波(SW)都是采用AM调制方式。对一般收(录)音机而言,FM、MW、LW波段是提供您收听国内广播用的,但我国目前没有设立LW电台,而SW波段则主要供您收听国内/国际远距离广播。

收音机一、防灰尘问题灰尘可以通过收音机喇叭上的小孔进入到机器里面,时间长了,不免会影响喇叭的声音效果,尤其在灰尘比较多的公共场合,这个问题尤为严重,所以有必要谈一下这个问题:1、尽量在比较洁净的地方收听,如果在家里的话,不要把收音机放在客厅和靠窗靠门的地方,不听的时候最好放在柜子里或者其他封闭性的东西里,听的时候再拿出来,如果觉得这样太麻烦的话,可以用一个纸盒子将其罩上,或者就放在纸盒子了,灰尘绝对无法入侵。

但是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最好还是把它放柜子里。

2、拿出去听的时候最好加上皮套,还要放在口袋里,用耳机听,这样可以防止灰尘的侵入。

3、如果突然哪天兴起,要看,要摩,那么一定要确保周围环境十分清洁,完毕后最好用小毛刷清洁一下。

收音机二、防磨损问题1、不要频繁的装入装出于原来的盒子里和原来的塑料包装里,这些东西都比较紧密,容易磨伤机壳,如果是平常用于防尘的盒子,应该比较宽松,不要选择和机器大小差不多的盒子,大点好。

2、也不要频繁的在皮套中装进装出,除非要出去了。

3、收音机要放置在平整,光滑但不至于太滑的表面上,最好保持接触面不是十分坚硬。

4、手持时,握的不要太紧,这样会压迫机壳,也不要太松,滑动也有磨损,平放在手中最好了。

三、防震问题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一个字就行了quot;轻",轻到什么程度呢?比对待自己的眼镜再轻那么一点就可以了。

拿时,放时,动作要轻,平时要放在比较稳定,没有震动的地方。

不要跑步听(就是收音机质量再好,也最好别这样),骑车时也最好别听,不仅是为了收音机,更重要的是安全。

收音机四、其他问题1、不要放在阳光直晒的屋子里,尤其是夏天,气温很高,也不要放在比较潮湿,空气流通不好的屋里,零件在长时间的湿度高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2、对天线的保养,如果有外接天线,就将其直接连接到拉杆天线上,拉杆天线能少用就少用点。

3、对耳机的保养,不要任意的蹂躏耳机线,确保线的舒展和流畅,不要硬拉,如果要收起来(比如你要出差1个月,又不用这个耳机),应该沿着原来的折痕轻轻折叠,用力不要太强,最后用原来的捆扎耳机的小东东将其轻轻,不要挽太紧,确保其不会自己挣脱开即可。

如果让耳机线经常与不算太干净的手或者皮肤接触,尤其是汗水,那么耳机线很容易变脏,变硬的。

4、对外接天线的一些保养,首先安装时最好紧靠着墙,尽可能防止雨淋,为了安全起见,应该安装避雷装置,固定要比较牢靠,避免风吹的影响。

三极管的工作点调整工作点也就是调整集电极电流。

本机各级集电极电流分别是:IA=03~06毫安、IB=11~15毫安、IC=35~50毫安、ID=05~1毫安(参考值,三极管β的不同,电流将有所变化)。

整机电流在15毫安左右。

调整集电极电流的时候,电流表串入电路中的位置,见电原理图中的×的地方。

调整的元件是各级的偏流电阻。

值得提一下的是,只要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符合要求,而且焊接正确,集电极电流,一般不用调整也能满足要求。

调整工作点时,一般要从功放开始,由后级往前级调试。

各级工作点调整完毕后,调节双连电容器一般都能收到广播。

调整中频频率调中周的目的是把几个中周的谐振频率都调整到固定的中频频率465千赫上。

调中周的工具应该使用塑料螺丝刀,可以用其它塑料自制。

使用金属螺丝刀调整,会引起感应,不容易调整准确。

调中周的时候,先接收一个低端电台的广播,然后先调L4,再调L3,逐个调节中周的磁帽,使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达到最响为止。

磁帽调节到某一个位置的时候,声音最响,这个位置就叫做调谐点,再往里旋或者往外旋,声音都会减小。

如果磁帽完全旋入或者旋出都没有找到调谐点,一般是谐振电容的容量不合适,可以换一个电容再重新调整。

有的时候线圈短路、谐振电容击穿等也会造成没有调谐点。

用本地电台调中周以后,最好选择一个外地电台再仔细调调。

这是因为人的耳朵对声音大小的变化在声音微弱的时候,比声音很响的时候敏感得很多。

中周调整完毕后,要用石蜡把各个中周的磁帽封牢,使磁帽的位置不会由于振动而发生变化。

调整频率范围调整频率范围也叫做调覆盖或者叫做对刻度。

它的目的是使双连电容全部旋入到全部旋出,所接收的频率范围恰好是整个中波(535~1600千赫)。

它是通过调整本机振荡线圈L2的磁帽和振荡回路的补偿电容Cbt达到的。

调整的时候,首先接收一个低端电台的广播,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40千赫(或福建人民广播电台621千赫,只要在当地能接收到当地低端的广播电台即可)的节目。

如果指针的位置比640千赫低,说明振荡线圈L2的电感量小了,可以把振荡线圈的磁帽旋进一些,直到指针在640千赫的位置接收到640千赫的电台广播为止;如果指针的位置比640千赫高,说明振荡线圈L2的电感量大了,可把振荡线圈的磁帽旋出一些,直到在640千赫的位置接收到640千赫的电台为止。

然后,再接收一个高端电台的广播,例如在福州地区可接收福州人民广播电台1332千赫的节目(在其他地区也一样,只要能收到当地的高端的广播电台都可以作为调试信号用)。

如果指针的位置不在1332千赫处,就要调整补偿电容Cbt,直到指针正好在1332千赫的位置收到1332千赫的电台节目为止。

这样高低端反复调整两三次就可以调准了。

调整灵敏度统调的目的是使本机振荡频率始终比输入回路的谐振频率高出一个固定的中频465千赫。

因为只有465千赫的中频信号才能进入中放级放大,如果能做到统调,整机灵敏度就会大大提高,所以统调也叫做调整灵敏度。

理想的统调是很困难的,实际上实行的是低、中、高三点统调。

统调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先在低端接收一个电台广播,移动磁性天线线圈L1在磁棒上的位置,使声音最响为止。

这样低端统调就初步完成了。

再在高端接收一个电台的广播,调节输入回路中的微调电容器Cat,使声音最响为止。

这样高端统调也初步调好了。

高、低端也要反复调几次。

在1000千赫左右接收一个电台广播,调换垫振电容C3,使声音最响。

其实,只要C3容量正确,一般是不必进行1000千赫统调的。

C3的容量要求比较严格,只能在300微微法和270微微法两个数量值上选取,而且要使用损耗小的高频瓷介电容器。

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StepanovitchPopov),宣称在相距600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de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其实,关于收音机的发明者是有所争论的;有人说是波帕夫,有人说是马可尼。

波波夫(AlexanderStepanovitchPopov:18591906),俄罗斯物理学家,1859年出生於俄罗斯,是一位牧师的儿子;从1885年开始投入心力,踏随着前人马克斯威尔及赫尔兹的脚步,研究无线电通讯。

并在1895年5月7日的一场演讲中,公开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后成功发射及接收了无线电讯号的研究结果。

1901年起,担任圣彼德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有人认为他才是真正发明收音机的人,但是或许因为他是一位学者,太过专心於学术的研究,并没有让收音机的发明广为世人所知;也或许是因为波波夫的发明被俄罗斯海军认为是军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机密,不对外公布。

相反地,马可尼却非常地有商业头脑,据说,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机工厂并获得专利权,但是有人批评他的收音机,只是结合了其他人的发明——赫尔兹(Hertz)的线圈天线、洛治(Lodge)的调谐器及接收器、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lsa)的火花器。

不可否认,他在无线电设备的实际应用方面贡献突出。

&世界收音机发展史&

矿石收音机今天,我们习惯把那些不使用电源,电路里只有一个半导体元件的收音机统称为“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是指用天线、地线以及基本调谐回路和矿石做检波器而组成的没有放大电路的无源收音机,他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主要用于中波公众无线电广播的接收。

1910年,美国科学家邓伍迪和皮卡尔德用矿石来做检波器,故由此而得名。

由于矿石收音机无需电源,结构简单,深受无线电爱好者的青睐,至今仍有不少爱好者喜欢自己和研究。

但它只能供一人收听,而且接收性能也比较差,当时客观上也制约了无线电广播的普及和发展。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电子管收音机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

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

电子管是电子时代的鼻祖,电子管发明以后,使收音机的电路和接收性能发生了性的进步和完善。

收音机1930年以前,几乎所有的电子管收音机都是采用两组直流电源供电,一组作灯丝电源,一组作阳极电源,而且耗电较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换电池,因此收音机的使用成本较高。

1930年前后,使用交流电源的收音机研制成功,电子管收音机才较大范围地走进人们的家庭。

但是由于电子管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压电源的缺点,它的绝大部分用途已经基本被固体器件晶体管所取代。

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金银铜铁等金属,它们导电性能好,叫做导体。

木材、玻璃、陶瓷、云母等不易导电,叫做绝缘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就叫半导体。

晶体管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类材料最常见的便是锗和硅两种)。

1947年12月23日,第一块晶体管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这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微电子的先声,从此人类步入了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

晶体管收音是一种小型的基于晶体管的无线电接收机。

1954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投入市场,仅包含4只锗晶体管。

在晶体管出现以后,收音机才开始真正普及。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也开始研制晶体管收音机,并在70年代形成生产。

德国根德,索尼,荷兰菲利普以及国产的红灯、牡丹、熊猫等著名品牌的老收音机,就是这段历史的佐证。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晶体管收音机以其耗电少,不需交流电源,小巧玲珑,使用方便而赢得人民的喜爱,并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最普及和廉价的电子产品。

晶体管是现代历史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晶体管发明以后,电子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尤其是PN结型晶体管的出现,开辟了电子器件的新纪元,引起了一场电子技术的。

集成电路收音机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从此,集成电路逐渐取代了晶体管,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奠定了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也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开创了电子技术历史的新纪元,让我们习以为常一切电子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

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晶片上,将成千上万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包括连接线做在一起,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电路功能的器件来使用的电子元件,叫做“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

本质上,集成电路是最先进的晶体管,集成电路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

我国在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

DSP收音机DSP技术收音机就是无线电模拟信号由天线感应接收后,在同一块芯片里放大,然后转化为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然后还原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的新型收音机。

DSP技术的本质是用“软件无线电”代替“硬件无线电”,它大大降低了收音机业的门槛。

2006年美国芯科实验室首次研发出DSP技术收音机芯片,同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收音机商:深圳凯隆电子有限公司与美国芯科实验室合作,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DSP收音机:KK-D48L。

2007年,深圳凯隆电子有限公司在深圳与上海组建DSP技术研发实验室。

2009年,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收音机权的中、低端性能DSP收音机芯片诞生,从此,DSP技术收音机进入普及时代。

深圳凯隆电子有限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殊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19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