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女士第一次来扎针时,脸色灰黄,一个人近乎虚脱,软软靠在椅背上。右肩及肩膀酸重、疼痛,断断续续发作两年多,严重时胳膊抬不起来,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困乏无力。医院针灸、推拿多次,好不了几天又会再来。我让她抬起来试试,胳膊举到额前很费劲,再往上就开始龇牙咧嘴。
肩部疼痛,识证为上焦;肩膀疼痛,识证为下焦,黄帝内针限定肘膝以上禁针,倒换到上焦用针。
肩部疼痛,经络主要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区域;
肩膀疼痛,经络主要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及太阴经区域。把这些症所在的经络合并同类项,这样组合取穴就简化了,集中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区域。
三焦同气取上焦腕部,在 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各刺一针。
此时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说好是好点了,但还是痛。
接下来阴阳倒换,先是上下倒换:太阳经支正穴倒换到后溪穴、少阳经外关穴倒换到中渚穴、阳明经偏历穴倒换到合谷穴、太阴经经渠穴倒换到鱼际穴。
同时,进行表里倒换。前面所刺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这四针,阳明与太阴已经暗含倒换,故只选择太阳与少阳进行表里倒换。太阳经支正穴和后溪穴,表里倒换至少阴经通里穴和少府穴;少阳经外关穴和中渚穴, 表里倒换至厥阴经内关穴和劳宫穴。
然后再取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调中。
进针完毕,再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惊喜地发现,手臂不仅能自如抬举,还能绕过头摸到后面项背。
第二天,陶女士除了有些酸重感和轻微疼痛,症状竟已好了大半。第二、第三次用针后,她除了感觉右肩及胳膊有两根筋还牵着,疼痛酸重感已经消失。如此针治四次,陶女士就再没来过。
肩部不适症状的处理,根据症之所在经络,在腕部上焦区域寻找阿是穴或者同气点下针。
如果用针效果不好,可在掌部以及肘部进行上下倒换,或者表里倒换来寻找解决之道。
肩部的经络循行,与颈项的经络分布有点类似。
肩部正后,包括背部的上焦区域,都是太阳经说了算;
往两侧去,在肩髎穴附近,是少阳经小哥的地儿;
正中肩峰区域,那是阳明经的疆土;
肩前云门穴、中府穴附近,则是太阴经的蜗居点;
腋前大筋附近是厥阴经的循行地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虑肩部问题,往往与颈项以及肩膀的问题连在一起。颈项的问题,在前篇已专门说过。这里重点说说肩膀的经络循行区域。
还有一点要说明,肩部与肩膀的不适问题,在熟悉经络时分开来掌握,可能更方便初学时理解。
比如从三焦定位看,肩部的问题,可归入躯干的定位,放在上焦来看待;肩膀的问题,可归入手臂的定位,放在下焦来看待。
而在处理肩部不适症状时,少阴经的问题几乎很少涉及,所以说明肩部经络循行路线时,就将其归入到肩膀区域一并介绍。
从肩部向肩膀延伸,在外侧(表侧)的是三条阳经,从前到后,依次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这几条阳经的区域划分,分别可以阳明经肩髃穴与曲池穴、少阳经肩髎穴与天井穴、太阳经肩贞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作为轴线,以轴线与轴线之间的二分之一处作为三条阳经之络的划分中心线,这样就可以相对清晰地区分出三条阳经的主管区域。
同样,在里侧(内侧)的三条阴经,从肩前往里去,依次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刚才已经说到,太阴经是肩前区域,厥阴经是腋前大筋附近,少阴经在腋下,也就是腋窝里。
细分的办法,也是一样找连线,太阴经是从肩髃穴前二横指到尺泽穴,厥阴经是从腋前大筋到曲泽穴,少阴经是从极泉穴到少海穴,连线与连线的中间线,就是络与络之间的分界线。
我有个好友是健身运动爱好者,三天两头跑健身房,胳膊一弯,满满隆起的都是腱子肉。前几天忽然找我,不晓得是健身用力过猛,还是肩部受寒,左胳膊举不起来了。寻找痛点在哪里?痛点正好在肩髃穴(阳明经)附近。
症在左边,左病右治,三焦同气取右手腕部,就在 阳明经 阳溪穴刺入一针。
让他再举手臂。到底是“运动健将”,一下就把手举过了头顶。咋样?他说,大部分好了,只有一点点不舒服了。
继续阴阳倒换, 阳明经腕部阳溪穴上下倒换至肘部曲池穴 刺入一针,再让他举。
当然,既然是上下倒换,可以向上倒换到掌部合谷穴,也可以向下倒换到肘部曲池穴。至于往哪里倒,心中明了理,上下倒换都一样,平时用针不用过多拘泥。
这次举得更加自如,手臂绕到颈项另一侧也没问题了。朋友说,这几天干活稍不注意,胳膊抬过一点,眼泪就差点要痛出来。现在居然一下子好了,这是为什么啊?
为什么啊?这就是黄帝内针的奥秘啊!你去买本书好好学。我卖了个关子。
不过这个关子还真不是刁难,如果他真的有心去学,一定能够学会。黄帝内针本来就是一个人人都能学会的简易针法。
看在好友的份上,再送你一针,太阴经尺泽穴。这一针与阳明经曲池穴并驾齐驱,既是调中,又是太阴经、阳明经表里倒换,实实在在为他买了一份保险。
果然,就这么一次,好友的胳膊就恢复了,又去健身房耀武扬威去了。
像好友这类偶发性的症状,不是陈旧性的伤痛,用黄帝内针见效较快。有些不适症状时间较长、成因相对复杂的,针治难度也会大一些。
有个同事手臂抬举困难,医院诊断是“五十肩”,针灸、贴膏药、吃西药,想了很多办法不见好。这个同事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右侧肩膀及肩关节沉胀、酸痛。
我让同事抬举胳膊,肘部拎到胸前,就再也拎不上去了;再让他向前伸,胳膊活动基本不费劲;让他后展时,肩膀除了刚才抬举时的不适,隐隐感到腋下大筋的地方也被牵住了。
胳膊向上拎举困难,障碍主要集中在阳明经、太阴经区域;后展感到腋下大筋处有不适,那是厥阴经有问题。
问诊时判断肩膀问题在何经何络,让患者作前伸、抬举、后展动作是比较有效的一个办法。
前伸困难,一般是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乃至太阴经出毛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后展困难,一般是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有问题的可能性大;
抬举困难,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甚至少阴经都有可能是问题所在。当然,牵涉到少阴经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少见。
具体的判断依据,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判定。
这位同事肩膀不能抬举,识证是下焦,按照右病左治法则,取其左手腕部,在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
考虑到同事的病发时间比较长、症状相对较重,进针的同时进行了阴阳倒换,在腕部阳明经阳溪穴、太阴经太渊穴、厥阴经大陵穴各刺一针,这样与前面所进之针形成上下倒换。
针入后,同事抬举手臂有所改善,但疼痛症状还是比较明显。
我的第一选择还是 考虑 阴阳倒换(上下倒换), 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厥阴经曲泽穴各刺一针。
但疼痛症状还是变化不大。
上下倒换还不行,那就再来 表里倒换 。最先针刺的是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阳明与太阴已经含有表里倒换之意,现在只要选择厥阴经进行表里倒换,将厥阴经内关穴表里倒换至少阳经外关穴。
同时,跳出经络上下、表里倒换的圈子,将患处放到更大的空间来考量。
症主要集中在阳明经、太阴经,从整个肩膀来看,正好可以看作是外侧、前侧,也就是阳;与之相对应的太阳、少阴区域也就可以理解为后侧、里侧,也就是阴。
这样一来,用针的思路又得以拓宽,阳病治阴啊,再来一次前后倒换,选择太阳经的支正穴。
施针结束,他肩膀的疼痛症状大为好转,但是肩关节里面还是有明显痛点。这个“老顽固”还真是难缠。
我略一沉吟,在其阳明经二间穴、三间穴横穿一针。再让同事感受患处,痛点消失。
为何选二间穴、三间穴横刺?人体处处有三焦。
把手掌竖起来划分三焦,如果把掌根部位看作是下焦,掌中部位劳宫穴、少府穴等一圈看作是中焦,掌指关节处(二间穴、三间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上焦?
肩关节阳明经处不适,不就正好与食指阳明经循行处 二间穴、三间穴 同气吗?既是经络同气,还是三焦同气。同气自然相求,有求必应。
肩关节从手部来讲的话属下焦,按理在对应的另一侧肩关节来用针,但是因为肘膝以上禁针,上下倒换到上焦腕部用针。
当然,如果把肩关节放到躯干来看,也可以看作是上焦所在,那亦是同气相应。
以此类推,一个手掌其实可以包罗万象。
同事的“五十肩”,先后针治了三四次,肩部不适症状基本消除。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有次问他肩膀怎样了。不料他告诉我又反复了。我很纳闷,这么快就变脸啦?
这个同事是个顶级书法爱好者,肩膀稍微有些好转,又开始醉心于他的理想,没注意休养生息,不适症状又卷土重来。又回到那个老问题,健康的责任人到底是谁呢?
小贴士:肩部不适之症,识证为上焦,(肩膀不适之症,可视作为下焦),经络主要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
一般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求同气。
取穴可以《黄帝内针》“肩部经络(同气)”章节所给出的穴位为据。
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肩部紧张和僵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你可能会感到意外的是,按摩肩部紧张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穴位,并告诉你如何正确按摩以获得最佳效果。
我们来看看「风池」穴位。这个穴位位于颈背部正中央,两侧颈椎的凹陷处。用温柔的手指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1分钟,可以缓解颈部和肩部的紧张感。可以配合自然呼吸,放松身体和心情。
除了「风池」穴位,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天突」。它位于胸骨正中央上方,两个锁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僵硬和疼痛。同样地,用温柔的力度按摩1分钟左右,并配合深呼吸来放松身体。
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外关」。它位于手臂内侧上臂二头肌腱与三头肌腱之间的凹陷处。轻柔地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的紧张感和疼痛。每次按摩1分钟左右,并注意保持舒适的姿势。
「肩井」穴位也是缓解肩痛的好选择。它位于肩胛骨下方,两个背椎骨之间的凹陷处。用指腹轻轻按压这个穴位,每次约1分钟,可以帮助放松肩部肌肉,减轻肩部的不适感。
还有一些其他的穴位可以缓解肩痛,如「天突」穴位、「大椎」穴位、「青灵」穴位等。如果你在按摩过程中遇到特别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过程中要保持温柔和稳定的力度,并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配合深呼吸和放松身体,可以增强按摩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良好的姿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肩部紧张和僵硬。
按摩肩部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和紧张感。通过正确的按摩手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保持肩部的舒适和健康。希望这些穴位图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的炎症性病症。属于中医学“肩痹”、“冻结肩”、“漏肩风”的范畴。中医专家认为当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辩证加减:证属太阴经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经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经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注意事项: 1针灸对病程较短的肩周炎疗效较好,但对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粘连的患者,则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如可结合推拿按摩、手针、激光、磁疗低频脉冲、微波等方法。 2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常见的方法有: (1)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2)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反复进行。 (3)外旋锻炼: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作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最近一位55岁女性患者前来就诊,主诉右肩膀已反复疼痛半年多了,一开始是打扫后才会有酸痛出现,还以为是肌肉酸痛,但最近两三个月发现晚上容易因为肩膀而痛醒,不得已之下故前来就诊,且叙述在穿脱衣服、梳头发或刷牙时,会因肩膀的僵硬疼痛而无法顺利完成动作,有时还会有虎口麻木或颈部酸痛等症状出现。
(情境照片/图库提供)
五十肩,又称冰冻肩,或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肩凝症等。常发生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且女多于男,一般以单侧为居多。主要的症状为关节疼痛难耐,昼轻夜重,上举、后伸、外展等活动范围均受限等,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病因为肩部慢性劳损,或因老年性退变、劳累过度、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亦有因急性损伤的治疗需长时间固定肩关节活动所引起。使得肩部的肱骨关节囊、肩下滑液囊(黏连囊)、三角肌、二头肌、旋转肌腱群、韧带等组织退化或发炎,病患因疼痛不敢活动,导致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误认为是肩关节沾黏,而鼓励病患加强运动,反而让病情更加严重。
中年人易得五十肩宜休养
在中医属于「痹症」、「伤筋」、「筋痹」、「臂痛」等范围,本症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肩臑肘臂外皆痛」等相关记载。病因多为「劳损」,加上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邪侵于筋所致,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著、肿胀、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或关节疼痛而难以伸张为临床表现的病证。
在五十肩的治疗上,西医多服用肌肉松弛剂或止痛消炎药物,中医治疗则根据个人的体质使用中药调理、针灸合并推拿治疗;针灸部分可局部取用肩髃、肩髎、肩贞、臂臑等穴位;或远部取条口、承山、阳陵泉等穴来治疗。因多属肩下粘连滑囊退化及周边肌肉疼痛,急性期冰敷;缓解期则搭配热敷、 等治疗,可加强疏经通络、活血散瘀的效果。除了门诊治疗外,也建议病人平时多休息,不宜肩部过度劳动或持重,并适时的热敷及做好保暖动作,可帮助维持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提升修复能力。
肩关节扭伤
1、针偏肩穴,中白穴,有效。
2、针灵骨穴、大白穴,下白穴, 效果好 。
3、针下三皇穴, 效果好 。
4、针金营穴上、金营穴下, 效果好 。
5、针四肢穴,有效。
肩凝症(含肩痛)
1、针三肩穴, 效果好 。
2、针人皇穴,肾关穴, 效果好 。
3、针中九里穴,有效。
4、针肩中穴,配李白穴、上曲穴,有效。
五十肩(肩不能举)
1、针人皇穴,肾关穴, 效果好 。
2、针三重穴,配足千金穴, 效果好 。
3、针八关三、八关四穴, 效果好 。
4、针灵骨穴、大白穴、中白穴,有效。
5、针四花穴,有效。
肩臂痛
1、针灵骨穴、重子穴、偏肩穴, 效果好 。
2、针水通穴,玉火穴,有效。
3、针通背穴、通胃穴,中九里穴,有效。
摘要:肩膀是人体重要的部位,肩膀上也有很多穴位。大家都知道,穴位是在中医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问,通过按摩穴位,不仅可以调理身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能够缓解身体劳累的现象,让人体变得更轻松,更有活力。肩膀上的主要穴位有风府穴、风池穴、中渚穴、阳池穴、关冲穴、合谷穴、肩痛穴、肩井穴、中府穴等。肩膀上有哪些穴位
一、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按摩肩井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2、缓解治疗肩背痛、颈项痛、落枕、牙痛、乳痈、乳腺炎、肩周炎、肩软组织损伤、上肢痛、难产、半身不遂、胞衣不下、肺炎、扁桃体炎、瘫痪、四肢厥冷、中风不语、诸虚百损等
3、提高性功能
温馨提示:
按摩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有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按摩肩井穴的方法:
1、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
2、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依然是重复十次。
特别注意: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很容易造成流产的
穴位位置:肩部最高处,或两手交叉搭肩,中指尖下处。
保健作用:具有疏导水液的功效。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瘰疬等。
按摩方法:将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5分钟,再将右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左侧肩井穴5分钟,力量要适中,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日早晚各做1次。
二、肩_三焦经
[定位]在肩部,肩_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配伍]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三、肩外俞小肠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四、肩中俞小肠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五、肩_大肠经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六、肩贞小肠经
取穴方法:肩贞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②瘰疬。
能缓解肩痛的几个穴位
1、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脊柱的颈部周围,轻轻按压穴位。穴位的位置在头部的后部,背部的中部向上,头发的边缘在边缘。如果头部的背部疼痛和麻木,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2、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你可以多按摩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寻找这个穴位。
3、中渚穴
中柱位于小指和无名指的指间位置,在下方2厘米处。当你触摸你的手指时,它是指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凹地方。
4、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手腕的中心,靠近小指的一侧。将指尖反翘起来,各手指在手腕处会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无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为止的部位,就是阳池的位置。
5、关冲穴
关冲位于无名指的下端,在小指的一侧的下端。正确地说,它应该在无名指的左边,画一条直线,在指甲的底部画一条水平线,这两条线相交,即关冲。
6、合谷穴
用一只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对准另一只手的虎口边,然后拇指屈曲按下去,指尖指向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在久坐的办公室里按压合谷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痛。
7、肩痛穴
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8、肩井穴
肩井是治疗肩痛和肌肉缠结的典型穴位。肩部肌肉越僵硬,疼痛就越剧烈。其位置在低头时,颈部后方会突出一块骨头,肩井穴在这块骨头与肩膀末端连接线的中间点。中指按压法,手心朝向肩膀,拇指或者中指放在肩井穴上轻轻按压。
9、中府穴
中府穴位是缓解肩部疼痛的重要部位。主要治疗由上身前弓或者长时间穿高跟鞋走路导致的肩膀酸痛。其位置在锁骨末端向下约两指宽的地方。按压方法,用手微微握住肩膀,将拇指放在中府穴上轻轻按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