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篮是在比赛中,队员运用各种专门、合理的动作将球投进对方球篮的方法。 是篮球赛中唯一得分的手段。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一项关键性技术,是唯一的得分手段。进攻队运用各种技术、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并力求投中得分;防守队积极防御都是为了阻挠对方投篮得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高、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投篮技术不断发展:出手部位由低到高,出手速度由慢到快,投篮方式越来越多,命中率不断提高。
按照持球方法,投篮出手前置于身体的部位,投篮时移动的形式及投球入篮的方式。
投篮技术分析
投篮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提高投篮命中率就必须了解投篮的技术结构,正确掌握投篮技术。在学习投篮技术时,必须注意掌握以下技术要素。
(一)技术动作
投篮技术动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投篮时的身体姿势,其二是持球手法。
原地投篮时,要两脚前后自然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这样,既便于投篮集中用力,也利于变换其他动作。移动中接球跳投、运球急停跳投或行进间投篮时,跨步接球与起跳动作既要连贯衔接,又要迅速制动,使身体重心尽快移到支撑面的中心点上,以保证垂直起跳。身体姿势正确就能保证身体重心移动与投篮出手的方向一致,就能保持身体平衡。控制身体平衡是保证出球方向准确的基本条件。
投篮时,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持球时五指都应自然张开,掌心空出,用指根及指根以上部位触球,增大对球的接触面积,以保持球的稳定性,控制球的出手方向原地投篮
原地投篮是最基本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投篮和跳起投篮的基础。原地投篮易于保持身体平衡,便于全身协调用力,比较容易掌握。一般在中、远距离投篮和罚球时运用较多。
1.双手胸前投篮:
这种投篮虽然出球点较低,但出手前稳定性好,出手力量大,便于与传球、突破相结合,多用于远距离投篮。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基本同双手胸前传球。两肘自然下垂,将球置于胸前,目视瞄准点。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曲,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投篮时,两脚蹬地,腰腹伸展,两臂向前上方伸出,两手腕同时外翻,拇指稍用力压球,食指、中指拨球,使球从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飞出。球出手后,脚跟提起,身体随投篮出手方向自然伸展。
动作关键:投篮时,蹬伸踝、膝、髋,双手用力均匀,手腕外翻,手指拨球。
2.双手头上投篮:
这种投篮出球点高,不易封盖,便于与头上传球相结合。但是重心高,不便与运球和突破相结合。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头上,肘关节自然弯曲,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投篮时,两臂随下肢的蹬伸向前上方伸出,两手腕同时外翻,拇指、食指稍用力下压,用指端拨球,使球通过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飞出。球出手后,脚跟提起,身体随投篮出手方向自然伸展。
动作关键:手腕外翻,双手用力
(二)练习方法示例
1.原地投篮练习。
(1)徒手做原地投篮动作的横仿练习,体会动作方法。
(2)不对球篮的投篮练习。
要求:体会投篮手法和用力过程,注意弧度和旋转。
(3)正面定点投篮练习。
要求:投篮手法正确,中弧线,球向后旋。
(4)不同角度的投篮练习。
要求:投篮手法正确,体会投篮
投篮是在比赛中,队员运用各种专门、合理的动作将球投进对方球篮的方法。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一项关键性技术,是唯一的得分手段。进攻队运用各种技术、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并力求投中得分;防守队积极防御都是为了阻挠对方投篮得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高、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投篮技术不断发展:出手部位由低到高,出手速度由慢到快,投篮方式越来越多,命中率不断提高。
按照持球方法,投篮出手前置于身体的部位,投篮时移动的形式及投球入篮的方式。
1.单手持球方法:以右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由双手持球开始,然后将球引至右肩前上方,右臂屈肘,肘关节稍内收,上臂与肩关节约成水平,前臂与上臂大约成90°。右手五指自然张开,手腕后屈,掌心空出,用手掌外缘和指根以上部位托住球的后下方,左手扶球的左侧。
2.双手持球方法:以原地双手胸前投篮为例。双手五指自然张开,用指根以上部位握住球的后侧部,两拇指相对成“八”字形,掌心空出。两肘自然下垂,肩关节放松,将球置于胸颚之间。
(三)瞄准点
瞄准点是指投篮时眼睛注视的目标,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环节。由于投篮有直接命中和碰板命中两种,所以瞄准点也有两种:
1.直接命中的瞄准点:通常瞄准篮圈距自己最近的一点。这种方法瞄准的是实体目标,在场上任何位置投空心篮都适用。也有主张以篮圈中心为瞄准目标,这个目标与球的落点一致,利于用力。
2.碰板投篮的瞄准点:是指投篮时将球投向篮板上使球反弹入篮的一点。投篮队员位于与篮板成15°-45°角的区域内,采用碰板投篮效果较好,尤以接近30°角左右的地区最适宜。碰板投篮的瞄准点,应根据投篮的角度、距离和弧度合理选择。一般规律是角度越小,距离越远,弧度越高,碰板点离篮圈越远、越高;反之,则越近越低。
(四)出手动作
投篮时球最后出手的动作,是投篮能否准确命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投篮的方向、力量、弧度和旋转。
出手动作包括正确的投篮手法和全身的协调用力。投篮时全身协调用力要有一定的顺序,整个动作要协调连贯,轻松柔和,掌握好节奏。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随着下肢蹬伸和腰腹伸展,投篮臂向前上方抬肘伸臂,最后力量集中到手腕和手指上,由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的动作,使球通过食指、中指的指端柔和地飞出。出手后,全身随球跟送,手臂自然伸直。通常距离越近,身体其他部分用力越小,多以手腕和手指用力为主;投篮距离越远,身体协调用力越大,对手腕、手指调节力量的能力也要求越高。
跳投是由起跳和出手两个动作有机地组成的,在空中需要以腰腹力量控制身体平衡,其出手动作较原地投篮难度更大,对全身协调用力及动作的节奏要求更高。
(五)抛物线
抛物线是指投篮出手后,球在空中飞行的弧形轨迹。以中距离投篮为例,可归纳为低、中、高三种弧线。
1.低弧线;球的飞行路线较短,力量容易控制,但由于飞行路线低平,篮圈暴露在球下面的面积很小,不易投中。
2.中弧线:球飞行弧线的最高点大致与篮板的上沿在一条水平线上,球篮的大部分暴露在球的下面,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抛物线。
3.高弧线:球接近于垂直下落,篮圈的面积几乎全部暴露在球的下面,球容易入篮。但球的飞行路线太长,不易控制,实际上会降低命中率。
上述投篮的抛物线,只是原地投篮的一般规律。抛物线的高低还与投篮出手角度和出手力量有关。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不同的距离、队员的身高、跳投跳起的高度、不同的投篮方式及防守干扰情况等采用不同的抛物线投篮。
(六)球的旋转
球的旋转是影响投篮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投篮出手时手腕,手指的动作和力量,决定球的旋转方向和速度。正确的投篮手法会使球适宜的旋转。一般外围投篮时,都是使球沿着横轴向后旋转。这种不但有利于保持球飞行的稳定性,也有助于对飞行弧度的控制。在碰到篮圈时,球反弹的方向是向下的,比不旋转的球更容易落入球篮内。在球篮的侧面反手或钩手碰板投篮时,应使球向侧旋转;做行进间单手和双手低手投篮时,则应使球向前旋转。
投篮技术的动作方法
原地投篮
原地投篮是最基本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投篮和跳起投篮的基础。原地投篮易于保持身体平衡,便于全身协调用力,比较容易掌握。一般在中、远距离投篮和罚球时运用较多。
1.双手胸前投篮:这种投篮虽然出球点较低,但出手前稳定性好,出手力量大,便于与传球、突破相结合,多用于远距离投篮。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基本同双手胸前传球。两肘自然下垂,将球置于胸前,目视瞄准点。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曲,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投篮时,两脚蹬地,腰腹伸展,两臂向前上方伸出,两手腕同时外翻,拇指稍用力压球,食指、中指拨球,使球从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飞出。球出手后,脚跟提起,身体随投篮出手方向自然伸展。
动作关键:投篮时,蹬伸踝、膝、髋,双手用力均匀,手腕外翻,手指拨球。
2.双手头上投篮:这种投篮出球点高,不易封盖,便于与头上传球相结合。但是重心高,不便与运球和突破相结合。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头上,肘关节自然弯曲,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投篮时,两臂随下肢的蹬伸向前上方伸出,两手腕同时外翻,拇指、食指稍用力下压,用指端拨球,使球通过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飞出。球出手后,脚跟提起,身体随投篮出手方向自然伸展。
动作关键:手腕外翻,双手用力均匀。
3.单手肩上投篮:这是比赛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和跳起肩上投篮的基础。这种投篮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其他技术动作,能在不同距离和位置上应用。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在前,左脚稍后,两膝微曲,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右手五指自然张开,用指根及指根以上部位触球,掌心空出,翻腕托球的后下部,右臂屈肘稍向内收,置球于右肩前上方,上臂与肩关节约成水平,前臂与地面近似垂直,左手扶球的左侧,目视瞄准点。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右臂随腰腹伸展向前上方抬肘伸臂,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动作,使球从食指、中指指端柔和飞出。球离手时,手臂要随球跟送,脚跟提起。
动作关键:脚蹬地、腰腹伸展、抬肘伸臂、屈腕拨指要顺序柔和用力。大拇指和小指要把握方向。
行进间投篮
行进间投篮是在快速跑动中接球或运球后做中、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投篮方法。一般多在快攻结束或突破切入篮下时运用。
行进间投篮动作方法很多,但动作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跨步接球起跳、腾空举球出手和落地三个部分组成。其脚步动作的共同点是:跨第一步的同时接球,跨第二步时跳起空中投篮出手,双脚同时落地注意屈膝缓冲。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投篮的距离、角度以及防守队员所处位置来决定投篮出手的动作方法。在投篮时要控制好身体平衡。跨步的大小、快慢、方向也应根据临场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是在比赛中切入篮下时,常用的一种投篮方法。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向前跨一大步时接球,接着上左脚蹬地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双手举球于右肩前上方。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接近了高点时,向前上方抬肘伸臂,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力量将球投出。
动作关键:跨步一大二小向上跳,节奏要清楚。出手时,腕、指用力要柔和。
2.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在快速跳动或运球超越对手后,在篮下的一种投篮方法。它具有伸展距离远和出球平稳的优点。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左脚跨第二步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起跳,右腿屈膝自然上提。腾空到最高点,右手五指自然张开,掌心向上,托球的下部,右臂向前上方伸展,接近球篮时,用手腕上挑和手指的拨动,使球向前旋转进入球篮。
动作关键:腾空时身体向前上方充分伸展,举球后保持托球的稳定,腕、指上挑动作柔和协调。
3.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
动作方法:跑动中跨右(左)脚的同时接球,接着左(右)脚跨第二步并用力蹬地起跳,身体尽量向球篮方向伸展。双手持球,掌心向上托球的下部,向球篮方向伸臂。起跳到最高点,前臂外旋,用屈腕、拨指的力量,使球通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端,向前旋转飞向球篮。
动作关键:跨步节奏清楚,腾空身体向前上方伸展,出手用力柔和。
跳起投篮
简称跳投,它具有突然性强、出球点高的特点。可以与传球、运球突破等技术动作结合运用,在原地、行进中急停、背对球篮转身以及在不同距离和位置时,都可采用。跳投是现代篮球运动普遍运用的主要投篮方式。
1.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双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前后或左右自然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投篮时,两脚用力蹬地向上起跳,提腰,同时双手举球至右肩前上方,方身体腾空接近最高点时,左手离球,右臂向前上方伸展,利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力量将球通过指端柔和投出。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动作关键:垂直向上起跳,保持身体平衡。起跳、举球、出手动作要协调,接近最高点出手。
2.接球急停跳起投篮
动作方法:在快速移动中接球用跨步或跳步急停,两膝弯曲,重心下降。两脚突然快速有力蹬地起跳,同时持球上举,当腾空接近最高点时,投篮出手,动作同原地跳投。
动作关键:接球、急停时,要控制好身体重心。起跳突然,急停与起跳要紧密衔接。
运球急停跳起投篮
动作方法:在快速运球中,运用跳步或跨步急停,紧接迅速蹬地跳起的同时,双手抄球上举。当身体腾空接近最高点时,投篮出手,动作同原地跳投。
动作关键:运球、急停、抄球与起跳动作衔接要连贯协调,起跳突然,空中保持身体平衡。
投篮技术的运用
在高度紧张、对抗激烈的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投篮技术,并保持较高的命中率,除了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动作之外,还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稳定的情绪;具有较高的训练水平;善于创造和把握好投篮时机。通常在下述情况,应果断投篮。
1.持球队员借助各种技术动作或假动作摆脱对手的防守后。
2.持球队员发现防守队员距自己比较远,或其注意力分散时。
3.在自己投篮比较有把握的“投篮点”上得到球时。
4.同伴占据有利于抢篮板球的位置时。
5.战术配合中出现了预期的投篮机会时。
6.比赛中需要强行投篮时。
投篮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教学与训练的建议
1.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主要技术,应尽早安排教学。投篮技术的教学顺序为:先学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接着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单手低手投篮、双手低手投篮,再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和急停跳投等。
2.投篮技术的教学与训练要重视建立正确的概念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应以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单手肩上投篮为重点,掌握好投篮的手法,带动其他投篮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而掌握好行进间投篮和跳投这一现代篮球运动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投篮技术。
3.在投篮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和密度,要有次数和命中率指标的要求。投篮距离由近至远,位置由一点到多点。
4.投篮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应与移动、传接球、运球突破和抢篮板球技术结合进行,提高应变能力和树立每投必有抢(篮板球)的意识。
5.在正确掌握了主要投篮技术后,应加强心理训练和在对抗及战术配合中的投篮练习,提高自信心和抗干扰及实战运用能力。
练习方法示例
1.原地投篮练习。
(1)徒手做原地投篮动作的横仿练习,体会动作方法。
(2)不对球篮的投篮练习。
要求:体会投篮手法和用力过程,注意弧度和旋转。
(3)正面定点投篮练习。
要求:投篮手法正确,中弧线,球向后旋。
(4)不同角度的投篮练习。
要求:投篮手法正确,体会瞄准方法。
进行间投篮练习
(1)徒手慢跑做行进间投篮的模仿练习。体会跨步、接球、起跳、举球、出手、落地等动作。
(2)走步式做行进间投篮练习。迈右(左)脚接球,上左(右)脚起跳投篮。
(3)运球接行进间投篮练习。
要求:运球接行进间投篮动作连贯,体会跨步和抄球的时机。
(4)传切上篮练习。
要求:传球后要有变向摆脱动作,跑动接球和行进间投篮衔接连贯,注意调整步伐。
跳起投篮练习
(1)徒手做原地跳起投篮练习。体会跳投动作,掌握伸臂、屈腕、拨指的时机。
(2)不对球篮的跳投练习。
(3)学生每人一球,列队于罚球线后,按顺序自投自抢篮板球,做正面原地跳投练习。
(4)运球急停跳投练习。
要求:运球、急停、跳投动作协调连贯。急停时,要面向球篮。
(5)突破后急停跳投练习。
要求:运球急停与跳投衔接连贯,急停起跳突然。
(6)移动接球急停跳投练习。
要求:移动、急停、跳投动作衔接连贯,急停要面对球篮,起跳突然。
结合其他技术的投篮练习
(1)全场运球、传接球接行进间投篮练习。
要求:①传球准确到位,跟进快;②起动快,倒身跑注意看球,接球到投篮动作连贯。
(2)全场传接球上篮练习。
要求:不允许运球。
在对抗条件下的投篮练习
(1)二对一投篮练习。
要求:防守由消极到积极,进攻注意捕捉投篮时机。
(2)一对一攻守练习。
要求:针对防守,合理选择投篮方式。
(3)一对一运球上篮练习。
要求:防守由消极到积极,进攻合理选择行进间投篮方式。
(4)半场攻守投篮练习。
方法:在半场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进行攻守投篮练习。
要求:在比赛情况下,结合已掌握的技术,寻找时机,大胆投篮。促进学生在对抗中运用投篮技术,逐渐提高命中率。
配合投篮练习
要求由开始无防守逐渐过渡到有防守的情况下进行练习。要有摆脱动作,与同伴默契配合。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持球时掌心触球,手指指端未贴球体,影响手腕、手指用力。
纠正方法:教师讲解示范,用正确的手法持球,让学生看清手触球的部位。也可用手沾粉笔灰后持球,使学生直观手触球的部位,然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持球动作,相互检查纠正。
(2)投篮时肘关节过分外展,致使投篮出手时,身体各部分用力不协调一致。
纠正方法:教师进行正确的讲解示范,学生持球反复做持球、举球和出手的模仿练习。可以要求学生以投篮手臂侧靠墙进行投篮的出手练习,强制克服肘的过分外张。
(3)双手投篮时,两手用力不均匀。纠正方法:应徒手多做投篮出手的模仿练习。然后可持球近距离对墙投篮练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出手蹬----伸-----屈------拨
脚要蹬地(重心在后脚或两脚之间),
大臂伸直(不能屈小臂,大臂不能过分外张),
手腕屈(投篮出手控制弧度),
拨指(食指和中指拨指,球从指尖投出,食指指向篮筐中心,其余四指指向篮筐前沿,换句话说,两跟手指也可以投篮)用力。最后再逐渐地由近至远进行完整投篮练习61瞄准方法。均匀。和力量。
首先纠正大家一个错误的认识,投篮的时候,别太在意自己投篮的姿势(毕竟每个人的投篮姿势都有自己得习惯,而且你很难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斯托克顿的姿势就很一般,但人家也很准,你是要准还是要姿势,当然是首选前者),也不要在意自己手的方向,而是关注篮框的位置,注意力集中在篮圈上。这是discovery上介绍的,经过这种习惯培养的人,投篮命中率上升30%-50%,这是真的,很多nba球员也有不少人是通过这种理念训练的。我是篮球特色学校毕业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这种理念。
我以前三分投篮很差,三不沾是常事。后来加强了手腕力量的训练,现在三分球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命中率也有百分之四十左右了。
所以说,投三分要准,就得要练后腕力。具体做法是握哑铃或是一些重的东西做上下提,还有的就是做卧推,效果也不错。只要你坚持二个月左右,就会有成效了。
方法:膝盖一定要用力投篮大部分力量来自膝盖
还有投篮的手在出手后要尽量放松的伸直(差不多就成,不用跟个木棍似的)
胳膊要放高一点与地面成45到60度角比较好
要锻炼的肌肉
应该是大腿前侧的肌肉和小腿的肌肉还有大臂后侧的肌肉
其实不用特意去锻炼每天多投
我开始的时候使了吃奶的力气才能在快踩线的的地方投3分还特没弧线
但是打了一暑假以后我现在在3分线外一米,都可以投高弧的3分球(命中率还可以)
推荐你学习米勒的动作(原来步行者的雷吉·米勒)
他的3分动作就很好看而且弧线很高(街头篮球游戏的米勒时刻动作根本不对)你可以去dvleyuancom着网里看看米勒时刻的视频在搜索那搜下就可以了我现在就在学他的动作,学的还不是特像呢
希望给你的建议能让你的3分变NBA
姿势其实是投篮力度的关键,无论什么时候下手臂一定得保持垂直,中国的篮球教学片里主张是手腕,手肘,肩膀得成三个90度,如果你弹跳不太好的话就可以采用这个方式,但我看很多NBA的宣传画都是肩膀和腋下的夹角都是大于90度的而手肘和肩膀则小于90度,手腕无论何时准备和投完后和上臂的夹角都是90度,这个比较适合弹跳好的后仰的时候用,瞄准的时候千万别瞄准篮板得瞄准篮筐的后檐,除非你是侧面打板,原因有三,一是不好看听不见刷的一声的进篮声音,二是容易养成对板的依赖,三是投篮过于追求打板角度。不用刻意联系力量,我力量算小的了,但是还是能完成这些动作的。还有适当运用臀部的和腰部的力量,很少有人回练习这个但这个却是投篮力度和滞空时间的关键一点,还有投的时候脚靠前抬起,能增加滞空的时间。你开始不习惯很可能投三不粘,但是习惯了投篮就很轻松的,还有如果你右撇子的话投篮的时候右脚适当内扣些,你可以身体稍往左侧倾斜一些,能很好的延长滞空时间。纯属个人习惯,你可以试试,我一个朋友本来投篮姿势也不好看,现在这样练习了几天,动作帅多了。呵呵。望笑纳。这里有个投篮的视频,你可以学学,注意它脚是前伸的,靠的就是臀部的力量,手臂始终垂直。
1、循序渐进。常见一些练棍者拿起棍来就狂挥乱舞,一不留神就击中自身,痛得疵牙咧嘴,也就知难而退。须知任何技艺的掌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味凭好奇心、新鲜感而蛮干,只能使自信心丧失。作为初练者,先应放慢速度体会棍的运行路线,熟练后再加快速度或作一些变化。 2、单调枯燥、视为乐趣。练习弹 琴者,先要千百次地重复枯燥的单音之后方能娴熟地演奏全部乐曲,书法家龙飞凤舞的妙字也是不厌其烦地从一笔一划练起。当一个练习者希望自己也能象李小龙一样运棍如飞,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必然要求自己视最枯燥无味的练习为乐趣,在单调的重复中,不知不觉就已步入二节棍技艺的殿堂,棍为你身体的一部分,练与用皆为本能之反应,就象你骑着自行车穿过人群拥挤的街道一样。随心所欲地控制自行车,自如地行进。刻意追求技法的应用“求中而中”只是“有法”的层次,“不求中而中”才是“无法”的高境界。但“有法”的练习乃“无法”境界的必然过程。二节棍“无法”、“无限”境界的形成同样依赖于“有法”、“无限”的练习。 3、认识特点,发挥尽致。在狭窄的环境下,在遭遇对方长兵器之围攻,在不便出棍之条件下,在种种不利于二节棍施展的因素面前,怎样最大限度地运用二节棍?不着眼于挥舞的潇洒,也不盲目陶醉于“一击必杀”,将其威力作想象中的夸大,而是从另一角度,不利于二节棍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二节棍,才能将二节棍运用自如,在种种突发事件面前,不至束手无策,也不至因练过的技法不能应用而手足无措,头脑一片空白。双手用棍,真假出击,戳劈抡扫,立体进攻,近战远战等等。勤于思悟,勤于实践,在实战中将棍与其他多种攻击手段结合运用,“无限地利用自己的身体”(李小龙语),这样就不是“程咬金的三斧头”砍完了就没招了,而是拥有“无限”的技术,化技巧于无形之中。 4、立足实战,不尚花架。前已有述,有些看起来有用、实际上无用的招式在实战中根本不可能击中对方,例如持棍头顶盘旋挥舞,对方若一棍劈来,头顶之棍就极易打着自己,可见此招是作茧自缚,并不实用,还有一些大幅度的棍法挥动起来潇洒,应用起来却暴露自身空门过多,应予改进,只有以最近的运棍路线、最快的速度、最强的打击力度击敌方可取得最佳效果。 5、全面训练、巧用器物。不经过逐步向实战过渡的训练,则其练习的招法只能作想象中的应用。前述练棍者只会象原地背书一样记忆棍法,其攻击速度、打击距离、灵敏反应、击打准度根本没有练过,又怎么能击中同样持有器械准备寻机攻你的、运动中的对手呢?所以,练棍者可通过一些辅助训练内容来使所练的棍法与实战接轨。例如,请同伴出示目标,持棍者快速攻击,以棍击飘动之树叶及笔者拟之小角度隐蔽出棍,活步连环棍击,1/3秒速击运动目标等,经过系统的练习,一些棍法方可用于实战。 二节棍的练习技巧 对二节棍的练习我常持“真传一张纸”的态度,认为其关键应在发力方面。下面本人将简要介绍练习心得。 二节棍法的好坏取决于对棍的控制程度,而控棍的要点在于使B棍(挥出棍)与链子成一直线。其中发力应有使棍向外飞出去(以手腕为轴的圆周运动)的感觉,即使其产生产生离心力。做到这些,二节棍的运行轨迹可以稳定下来,要任意使棍也就不难了,不过这不可是一下子所能体会得到的。相信练得很熟练的朋友会有此感受。总而言之,二节棍是划圆的运动。 套路方面,本人持提倡态度。截拳道反对呆板的套路练习,只是因为它难以对瞬息万变的攻防动作做出相应灵活反应。而二节棍,基本动作不过10余个,通过各种组合,可以化出许许多多的棍型棍法来。有时候,为了便于记忆,或者是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套路都无疑是有效途径。 套路运动的注意事项。套路应按实战需要进行编排,其步法、进攻、防守、连贯性、用力方法等力求全面、熟练,假想敌人时,要逼真,做到一丝不苟。有时候甚至可用沙袋等物进行实用性测试,增删一些动作,作到精益求精。同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对某些动作进行强化,以形成自己的绝招。 练习时,可把动作,用尽可能简缩的词语概括,并写下来,有利于记忆。这里我提供李小龙二节棍经典连动十八式的简缩语,它是根据教学片《李小龙霹雳二节棍》而作的概括。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吧
口诀:刚柔相济,以柔为刚,以柔致刚不即不离,不离不弃,收放自如棍不解人,人独解棍,亦人亦棍抗之敌也,顺之友也,操之器也欲擒先纵,欲发先收,欲力先蓄刚以致胜,柔以为魂,圆为之精动如闪电,静似泰山,稳固如磐身如游龙,棍欲追风,我心逐雄
双节棍的基本握法
掌握和了解双节棍各种正确握法,是练习者首先应学会的基本技术。由于双节棍在高速舞动冲撞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能量,所以在鞭击时,必须牢牢抓住双节棍,以确保攻防动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运用双节棍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抓握不牢,脱手而出,这在训练中可能会伤及同伴,而在实战中,你将极端被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握棍方法。练习者必须做到随时能控制双节棍,但又不能有任何刻板。换一句话来说,要随时根据实战攻防的需要注意握棍之手的放松和紧握,大拇指和食指必须牢牢地握在双节棍上,另三指起辅助作用,与食指放在一侧。重要的是:必须抓牢双节棍,但可以放松一点,以保持手臂的耐力。
松握棍,也就是用拇指和食指(虎口)握住棍的前端,不十分用力,其它三指附着棍身。
要点及用途:松握并不是完全不用力,在松握的状态下,可充分发挥腕关节的灵活性,使双节棍转速快。松还是产生爆发打击力的基础,在棍转至攻击目标的一瞬间握紧用力,可使打击力倍增,紧握与松紧的优劣,习者可比较。
拇指挟棍,用拇指和掌心合力挟住棍身,其它四指放开,体会用力不使棍松落。
要点及用途:拇指的力度要能紧紧地挟住棍身,可夹住摆荡,检查自己的控制力,此动作极有实战意义。在自卫中,取出棍后,即一指夹棍,松开另一棍突袭敌方,如夹棍不牢,则棍脱手,收、放棍都以此动作为基础。
滑棍,在松握棍的基础上,握棍后前后滑移。
实战用途:滑前,利于近距离挥棍击敌;滑后,利于攻击远敌。握棍似乎并非没有什么技巧,只要紧握就行,但只知道紧握者用棍必然速度慢,变化少,笨拙僵硬,掌握了技巧,整个风格就变了,所以,掌握上述简单的诀巧也不可忽视。除掌握前面的技巧外,还应了解掌握常用的正、反握双节棍的上、中、下的任何部位,单手叠握双节棍,双手握棍法。初学者适于握中部位。
主要回弹部位和接棍方法
在截拳道中,一旦发动攻势,就强调趁势抢时,连续的攻击再攻击,力求迅速摧垮对手,不让对方有任何恢复反击能力的机会,运用双节棍也是如此。如何保证在实战中连贯有效的发动攻势呢?关键在于巧妙的运用身体部位的回弹和双手顺势的接棍换把来达成。本节为你介绍双节棍的主要回弹部位和接棍方法。
一、主要回弹部位
双节棍的各个运动路线都是可以互逆和自由连续的,当一动其势将尽时,利用身体部位对双节棍之游离棍(双节棍运动中的棍)的回弹,加上握棍手对主棍(手握住的棍)回带,或向目标方向的转腕之力,就可以轻易完成第二动的启动和加速工作,双节棍的主要回弹部位有:肩部,上臂,腰部,大腿内侧,脚掌。许多初学者在学习利用身体部位回弹游离棍的鞭击技术时,常因害怕被棍所伤,缩手缩脚,做不到位,反而常被棍所伤。其实,游离棍在挥舞初始,其速度虽快,但由于主棍运动到适当位置即行固定牢制,加上手腕的微妙回带,游离棍的杀伤力只在从起点开始到与主棍制动后形成一条直线时地那段圆弧涵盖范围内产区生最大作用,此时双节棍的鞭击爆发力将全部凝聚于棍端,此后游离棍即成强弩之末,到达回弹部位时已不足以击伤甚至击痛自身。初学者只需按照技术要领准确去做,保证正确到位,即可迅速掌握回弹技巧连贯出棍。本文只介绍的五个基本回弹部位,并无固定。因为同一个回弹部位,可以利用同侧或者异侧部位,亦可变换姿势形成不同的回弹角度,以配合动作,习者可在掌握基本技巧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基本原理,举一反三,设计和变通运用,自由高效发挥,此共性特点在学习其它武术中亦是相同的,将不在一一指出。
二、 主要的接棍方法
体前(中线)接棍法:接棍手屈肘摊掌(掌心向上)在身体中正面中线位置接棍。
体侧(腋下)接棍法:接棍手屈肘横过身体,于身体异侧腋下侧掌(指尖指向侧方,掌声心向后)接棍。注意:手掌要放松,掌心稍内含,整个手掌在体侧形成一个平面,置于游离棍必经路线上。大拇指应向上竖起或指向侧方,而不要指向后方(即游离棍来向,以免为游离棍挫伤,造成接棍失败)。另外,为保证准确接棍,握棍手对主棍的控制也不可忽视,练习者要根据链长和棍长来调节棍握手肘的屈曲角度。最适宜的屈曲角度应以保证游离棍上部(即靠近链子的部位)接触回弹部位(上臂外侧),而不是以连接链接触。因为这样可以缓冲游离棍力量,亦有利于迅速回弹游离棍,连接下一动作。
体后接棍法:接棍手于体侧后方竖掌,掌心向后,指尖垂直朝地面,拇指朝向腰部,注意大拇指不可指向后方,接棍手不要过份后伸且不可离身太过近、太远,以自然紧接为度。
体侧(摊掌)接棍法:接棍手于侧屈肘(前臂与地面平行)摊掌接棍。
背后中线接棍法:接棍手屈肘开掌贴背接棍,要求手掌掌心朝后,指尖朝侧方,大拇指朝上(大拇指指尖切不可向后),手掌轻贴腰背,也要注意握棍手的屈肘程度。
伏掌接棍法:体侧屈肘伏掌(掌心向下)接棍。
头上接棍法:接棍手屈肘向上竖掌(掌心朝前,指尖朝上,大拇指指向侧方),接住同一高度横飞过来的游离棍,此接棍法极少用。
单手接棍法:即以单手收叠放接游离棍的方法。包括接住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的游离棍的两种方法。要求接棍时,仅以大拇指和掌心挟住主棍,面以其余四指接住游离棍,以此接棍法对于手腕的扭劲和手指的灵活性要求较高。
腋下挟棍法:此法非常特殊,不是以手接棍,而是以腋下挟棍,运用机会较多。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主棍手腕内转,肘部屈肘外鄱的定向控制动作,它将决定游离棍的准确运动路线和上臂内侧夹棍的准确时机。只需要自然顺势挟住,这些不难做到,稍加练习,即可运用自如。笔者初习时,只用半分钟就会熟练运用。
双节棍的实战姿势
挟棍式,前手屈肘(角度小于90度)握住主棍,将游离棍收回同侧腋下,以同侧上臂内侧夹住后,后手成掌做护手,随时准备攻击或防御。此式是一收棍动作,又是一出击的良好姿势。
拉弓式,侧身向敌,前手棍对敌,棍身与鼻平或与下颌平,后手将另一棍于后方呈拉弓式。
扛棍式,侧身向敌,前手握棍屈肘于头侧过肩下垂游离棍,靠于肩后,随时准备越头向下劈棍或鞭扫。
后绕式,侧身向敌,前手屈肘横过身体于另一侧握住主棍,后手持游离棍后拉置于臀部侧后,随时准备大范围的鞭扫前击。此式出击时较具隐蔽性。
背剑式,类似于扛棍式动作,只是当前手握棍过肩下垂,另一棍时,后手屈肘横过身体于异侧轻握垂棍,此式可随时从上或从下发动攻击,上棍亦可与上臂侧下垂另一棍,即上棍屈肘后举时,下棍和棍链不过肩靠于上臂外侧,视棍链长度以及自身需要而定。
悬棍式,后手或前手微屈肘握主棍自然下垂游离棍于身侧,随时可以劈扫鞭棍。
藏棍式,此式隐蔽性强,双手握两棍置于腰后应敌,此式可正握棍,又可反握棍,也可以在腰后横握双棍,亦可竖握双棍藏于臀后,让对方看不见双节棍。
叠棍式,前手握双棍,棍尖指向对手应敌,如徒手格斗中的前手拳指向对方一般,也可向下倒握双棍应敌。
L字式,前手紧握一棍近链处上部把位,以棍下部略斜外指,后手屈肘过身体于异侧肋前握持另一棍。
高拉弓式,基本握棍方式同拉弓式,唯一不同是双手同时上举,前手棍略内侧倾斜,前手棍顶部和后手棍高于头顶齐平,此式便于任一手握棍鞭棍攻击或向任一方向鞭棍防御,亦可过头顶舞花阻击。
竖八字式,双手握棍呈竖八字型指向对手,可变化为反手倒八字形。
多变的实战姿势可让对手摸不清规律,因为常常可以使攻击从对手的盲点隐蔽的突入其防御圈内,令对手尚未反应即已中招,因为对此种多方位变角度的攻击他们无法预先估测。同时分析、想象每一握棍姿势的各种应用可能性,熟能生巧,成竹在胸,则必会在实际应用中大显威力!
基本技术之抡扫棍
抡扫棍是一种和劈棍一样最实用的棍法,适用于大面积的进攻,可以击打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和任何目标的棍法,尤其常用于群战脱围。
1、动作要领:1)双手拉棍势开始,左手松开的同时,右手紧握棍中,左脚蹬地,借助转腰之力右手向外翻转手腕,向右扫击目标。反弹部位在右臂上部或者右侧上背部。2)背棍势开始,右手前拉棍,由体前向体左、头部左上侧旋扫一周,到右体侧时转向左腰间旋扫,反弹部位在后腰。
2、做抡扫棍动作时,应注意的是,手握棍的力量应该很大,不至于因太过用力使棍子脱手。
3、动作之前,估测一下自己与欲击打目标之间的距离。握棍做抡扫棍动作时,最好利用腰部的旋转力量来带动棍子去击打目标。但借助腰力的轮扫棍会使身体处于暂时的失去平衡状态,所以练习时,一定要有意识的加强步法的灵活性和根基的稳固性练习,有意识的加强对身体的控制。只有这样,有熟练的步法身法配合,才有可能充分发挥此种棍法的强大威力。
4、练习棍法时,一定注意其力量、速度,无坚不摧的杀伤力。关键是平时练习时就有意识的加强穿透力和摧毁意念的培养。
5、 步法配合主要有上步、跳环绕步和插步。实例如下:
1) 敌扫我头部,我下闪身躲过,反手扫棍击打敌面部或肋部。
2)我右脚在前,右手虚晃两下佯攻敌头部,然后左后转身,以左手扫棍击打敌小腿。
基本技术之劈棍
劈棍是双节棍技术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棍法,同时还是最安全的一种棍法,因为劈击,尤其是腋下小巧的劈击后可以迅速还原,同时可以迅速直接的连接其他多种技法使用。小动作的腋下劈棍快而刁钻,不是十分有杀伤力,但是可以作为邮递枪击的最佳棍法使用,同时它还可以有效的截击对手进攻。
棍手应将此种棍法习练纯熟,达到自如的境界。
1、技术要领:戒备势对敌,打击目标之前,棍手应先调整好自己的身形步法和呼吸,以利于最好的状态下出棍。后脚微用力蹬地,拧腰转肩,同时手肘直线向前,视戒备势不同手腕作相应的翻转,发声使棍迅速劈出,击中目标后手腕迅速翻转回拉。所有的动作应在瞬间同时完成,越快越好。
2、 步法配合;
(1) 滑步进攻实例:
敌我双方对峙,我左手虚晃,当敌方注意力分散或者欲进攻我时,我迅速向前滑步,同时发力猝然出棍,劈击敌持械手臂或头部。
(2) 退步截击实例:敌我双方对峙,敌迅速上步,以短棍劈击我头部,我应保持冷静,稍退步上斜劈击其棍端,再迅速上前一步,劈击敌面部。劈棍的角度何时机应掌握好,反击应连贯,中间不可有明显停顿,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要大胆进入敌中们,快速有力。
(3) 侧闪反击:敌劈击我头部,我侧闪步避其棍锋,苏秦背剑势出棍斜劈敌头颈。
3、 技巧:
1)出棍一定要突然,借助转腰抖腕之力,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棍端。
2)如果正手劈棍失手的话,我们可以不用回棍,借助步子的微小调整稳住重心,同时反手劈棍击打目标。
3)练习时可以先从慢速开始,劈击结束后一定迅速回棍,成戒备势,以利于下一个动作的进行。再练习移动劈棍,前进、后退、侧闪反击中出棍,达到迅速、准确、威力。
4)尽量左右手平衡练习,可以先练习不是经常使用的手,以达到左右自如的境界。
5)学会正确的发声,应是丹田之劲的自然爆发,不是有喉咙喊出。全身之力集中到棍端时,伴随发声应该有穿透并摧毁目标的信念。
调节枕头的高度,便可使长期困扰你的肩酸之苦消失无踪
我们的背骨由颈椎、胸椎、腰椎构成,但这些骨头并不是像棍子一样直线连接起来的。颈椎前弯(向前方凸起),胸椎后弯(向后方凸起),腰椎朝向旁。所以从侧面看,整个身体呈舒缓的S状曲线。这种自然的弯曲被称作生理弯曲,生理弯曲的大小因人而异。
圆背(我们平时说的水蛇腰)的人,胸椎后弯曲度大,整个背骨呈C字状。圆背的人肩膀总是很僵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姿势本身给肩部肌肉带来不自然的紧张,而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晚上睡觉时的枕头高度不够,从而助长了肩膀的酸痛感。
背骨弯曲度符合正常生理弯曲的人,睡眠时为保持这一弯曲,应将枕头的高度放在8~10厘米左右,正好能埋住头部。但是,圆背的人因其胸椎的后弯使颈椎的前弯加强,睡觉时若用这种高度的枕头会使颚部上抬,很难受。因此很多驼背的人,都习惯在晚上睡觉时,把手放在后脑勺上枕着手睡。
每天晚上都持续手放在后脑勺上枕着这一姿势,会给颈部周围的肌肉造成巨大负担,其结果反而会加强因圆背本身而引起的肩膀酸痛。若能将枕头稍稍调高,放在10~12厘米,那么肩部的酸痛感就会减轻许多。
老年人因生理弯曲逐渐消失,所以多呈现平背。平背的人反而应该用比8厘米再稍低一些的枕头,这样会睡得很舒服,对消除肩部酸痛自然也有帮助。
此外,喜欢侧着睡觉的人,应选择比圆背的人更高一些的枕头。因为侧卧时,头部为自然地压住颈椎,需要比肩幅(从后脖颈到肩头的宽度)稍高一些的高度。
除枕头的高度之外,注意枕头的硬度对防止肩膀酸痛也很有效。
虽然鸭绒或海绵的枕心枕起来会很舒服,但实际上,由于头部在枕头上无法固定,总是活动,反而会给颈部造成负担,使颈部肌肉在睡眠期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这不仅不能通过睡眠来消除肩酸、疲劳,反而还会使其恶化。
肩膀容易酸痛的人,应选择有一定硬度并能固定头部的荞麦皮枕心。枕稍有硬度的枕头,不仅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疲劳,同时对位于颈部的穴位也起到了按压的作用。
请重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使用舒适的枕头吧。
一天"打坐"20分钟,可有效治疗因运动不足所引起的肩膀酸痛
人到一定年龄后,保持身体正确姿势的肌肉开始衰竭,身体容易变形。但最近有些年轻人,也因为运动不足,站着和坐着时,姿势歪歪斜斜。这种歪斜的姿势,看起来整个身体显得很轻松,实际上后背、肩膀、脖颈的肌肉发生偏斜,处于不自然的紧张状态。这种习惯会导致慢性肩酸、腰痛,像小老头儿一样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
保持正确姿势最重要的肌肉在腰背部和腹部。人的脊椎,最自然的姿势就是由骨盆向上呈舒缓的S状。而这些肌肉有承受重力、保持S状弯曲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作"抗重力肌"。运动不足,肌肉得不到使用,肌肉便会逐渐衰竭,变弱变瘦。因而,锻炼对矫正歪斜姿势的抗重力肌肉、防止其衰老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将介绍几种方法,当然,并没有必要做太激烈的活动。另外,有许多中老年人为防止运动不足,天天参加长距离或其他体育活动,反而弄得腰酸背痛,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希望大家做太过激烈的运动。其实平时在家就可进行抗重力肌的训练,只要每天晚上睡觉前,"打坐"20分钟就可以了。
打坐时,脊椎能够得到伸展,保持最自然的状态。上下伸腰伸背,会使脊椎骨上的脊柱起立肌、扩背肌和腹肌等抗重力肌处于均衡的紧张状态。所以,打坐这种静止运动对训练抗重力肌,使肌肉保持持续紧张状态,是非常有效果的。
也许有些平时不爱运动、膝关节僵硬的人,一听到打坐两个字就发怵。打坐的方法,基本上是将两条腿相互交叠在一起的"全盘腿法",但是膝盖硬的人,完全可以采取"半盘腿法"姿势,即将一只脚搭在另一侧的大腿上。对于训练抗重力肌,这种半跏趺坐姿势就已经十分的效果了。打坐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是呼吸。打坐时的呼吸法是腹式呼吸--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3倍。1、2吸气,3、4、5、6、7、8将气息含于丹田,再缓缓呼出。
这种腹式呼吸,能让大胸肌、肋骨拳肌、腹肌、横隔膜等被称为呼吸肌的肌肉群得到充分的伸展,并有调整自律神经的作用。
精神抑郁及激素分泌失调等是由自律神经紊乱所引起的,而"打坐"对这种因自律神经紊乱所引起的肩膀酸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全盘腿法
右脚搭于左腿,左脚搭于右腿之上,后背挺直,肩部放松。右手放于左手下,手指交叠。两大拇指放一二条水平线上。1、2时吸气,3、4、5、6、7、8时缓缓舒气
·半盘腿法
姿势、呼吸法与"全盘腿法时相同,但两腿并不交叉,一只脚搭在另一侧大腿上即可。如照片所示,当右脚搭在左脚上时,左腿脚掌心应贴于右腿里侧,并努力不使右膝盖翘起
养成自己动手拿"高处"东西的习惯,可预防老年肩痛症
患有老年肩痛症的人的肩膀,有时候会像闪了腰一样,因日常的一些小动作而引发严重的不适。最典型的就是,有时想要拿书架或柜子上的东西时,一伸手,肩膀就会像触电一样突然剧痛无比,而且一连好几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一旦患上老年肩痛症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而且就算治好了,也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所以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但是,不能因为这种症状经常在伸胳膊时发作,就百般小心,完全不做类似的动作了。相反地,正是因为胳膊的肌肉经常得不到锻炼,已经失去了灵活性,所以偶尔活动一下,就会给肩关节造成很大的负担,导致肩部酸痛。因此,如能平时养成自己拿放在高处东西的习惯,就会起到防治肩膀酸痛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这里我还要向大家介绍几种几高处伸展手臂的动作。
面壁而立,胳膊伸高,手掌心贴在墙上,上体轻轻向后曲,使体重落在手掌上。然后将另一手轻轻握拳,并用拳心一侧的拳头沿上胸部至腋下,有节奏地轻柔敲打10至20下。
左右手交换,并以同样要领敲打另一侧肌肉。敲打时关键是轻柔并保证次数,给予适度的刺激即可。这种刺激方法可放松肩关节四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若能每日坚持,不但可预防老年肩痛症,对治疗慢性肩膀酸痛也非常有效。(胳膊抬高,手掌心贴在墙上,上体轻轻向后曲,使体重落在手掌上。另一手轻轻握拳,并用掌心一侧的拳头沿上胸部至腋下,有节奏地轻柔敲打10~20下,不但可预防老年肩痛症,对治疗慢性肩膀酸疼也非常有效)
到中年,容易得“五十肩”。意思明显,就是接近50岁的人,肩膀开始“生锈”,毛病接踵而来。“五十肩”也叫“冰冻肩”或“冷凝肩”,医学名称是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慢性炎症反应。多为单侧发病。五十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其自然病程1~2年,有时减轻之后又加重,然后再减轻。
五十肩起病缓慢,病程冗长,初起时为轻度肩痛,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患肩怕压而取特定卧位,翻身困难,影响入睡。后逐渐加重,肩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肩关节僵硬、稍一活动即引起剧烈疼痛。疼痛可以向颈、耳、上臂、前臂和手部放散。日常生活中如梳头、洗脸、端碗用筷以及穿衣提裤等动作均受影响,病重时生活不能自理。日久者可见患肢肌肉萎缩,患肩比健肩略高耸、短窄,肩周有压痛点。局部肌肉粗钝变硬,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甚至不能活动。
治疗五十肩,可用理疗、针灸、推拿按摩、服用镇痛消炎类药物。但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功能锻炼,疼痛会逐渐减轻而活动逐渐增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1)摇膀子锻炼法:健手撑腰,患侧手、腕、肘关节伸直,呈车轮状摇膀数10次,每日2次。(2)绳索过滑车锻炼法:在天花板或房檐下装一滑轮,用一根绳索穿过滑轮,两手分别握住绳子的两端,作上下牵拉运动20~30次,每日2次(3)手指爬墙锻炼法: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徐徐上爬至最大限度,在墙上做一标记,重复锻炼时力争超过这一标记。反复锻炼,逐步增加高度,使患肩活动度加大,恢复功能。(4)上举屈肘锻炼法:患者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一木棍上举,以健肢带动患肢,然后屈肘、上举,再屈肘、再上举。反复进行数十次,每日锻炼两遍。(5)健手牵拉患臂锻炼法:患者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后背相握,用力将患臂向健侧、向上牵拉,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十次。每日锻炼两遍。
注意事项:(1)如果病人无明显原因感到肩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应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确诊,以便排除其它疾病。(2)按摩治疗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贵在坚持,动作由轻到重,不能急于求成,急性期需待症状缓解后再施以手法。(3)康复措施中几项锻炼方法,不要求一次完成,可交替进行。每个动作都要认真去做,每次感到肩部发热、疼痛,但可忍受为宜。(4)动作活动范围以健侧为标准,逐渐增大,最后达到与健侧活动范围相同的程度。(5)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锻炼,以不劳累为度,以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为限。(6)治疗期间肩部注意保温,避免负重。
中药及偏方
(1)取:透骨草25克,川乌、草乌、红花、防风、土虫、地龙、川芎各15克,蜂房2个。放半脸盆(铝锅)水,加一付药煮开后,即可以气熏患处。边加热边熏十分钟,撤火降温后,用毛巾或白布洗敷患部20分钟。洗敷时切忌在伤处用力移动,以免擦伤皮肤,洗敷后,慎避风寒。如果气熏不方便,可单用洗敷。每日熏洗l~2次,一付药可连用5天。
(2)取:白芍、陈皮各15克,柴胡、当归、清半夏、羌活、桂枝、白芥子、附片、秦艽、云苓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以白酒作引,于早晚饭后分两次服。
乱舞水浒v0709全武将装备表
阵营 人 物 头 部 身 体 腿 部 主 武 器 副 武 器 盾 牌 坐 骑
汉 国 玉麒麟卢俊义 金边盔 飞将甲 金甲靴 盘龙金枪 青虹 银甲战马
豹子头林冲 毡帽 帅服 金甲靴 蛇矛 银甲战马
双枪将董平 大页盔 锦甲 金甲靴 朱雀枪 玄武枪 银甲战马
青面兽杨志 兜帽 黑铁宝甲 武官靴 铁脊矛 黑甲战马
金枪手徐宁 金边盔 飞将甲 金甲靴 钩镰枪 银甲战马
病尉迟孙立 漆铁盔 连身铁甲 武官靴 霸王枪 雌雄鞭之雄鞭 银甲战马
井木犴郝思文 精炼铁盔(带翎毛) 明光甲(汉) 武官靴 锁喉枪 铁浮屠
百胜将韩滔 精炼铁盔(带翎毛) 明光甲(汉) 武官靴 枣木槊 铁浮屠
天目将彭玘 精炼铁盔(带翎毛) 明光甲(汉) 武官靴 三尖两刃刀 铁浮屠
圣水将单廷珪 精炼铁盔(带翎毛) 明光甲(汉) 武官靴 马槊 铁浮屠
神火将魏定国 精炼铁盔(带翎毛) 明光甲(汉) 武官靴 马槊 铁浮屠
锦毛虎燕顺 护颈铁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双头矛 铁浮屠
锦豹子杨林 护颈铁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双头矛 铁浮屠
白面郎君郑天寿 护颈铁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长尖朴刀 铁浮屠
小温侯吕方 精炼铁盔(带翎毛) 连身铁甲带斗篷 武官靴 方天画戟 铁浮屠
赛仁贵郭盛 精炼铁盔(带翎毛) 连身铁甲带斗篷 武官靴 方天画戟 铁浮屠
矮脚虎王英 护颈铁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马槊 铁浮屠
铁笛仙马麟 护颈铁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马槊 铁浮屠
跳涧虎陈达 铁战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军用枪 铁浮屠
白花蛇杨春 铁战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军用枪 铁浮屠
小尉迟孙新 铁战盔 汉武将服 武官靴 军用枪 雌雄鞭之雄鞭 战马
宋 国 及时雨宋江 雉翎帽 寨主袍 文官鞋 黄金朴刀 的卢
大刀关胜 绿头巾 上将戎装 金甲靴 青龙偃月刀 赤兔
霹雳火秦明 大页盔 黑铁宝甲 金甲靴 狼牙棒 黑甲战马
双鞭呼延灼 军帽 帅服 金甲靴 雌雄鞭之雌鞭 雌雄鞭之雄鞭 银甲战马
美髯公朱仝 兜帽 上将戎装 金甲靴 平朴刀 银甲战马
急先锋索超 虎头冠 鱼鳞甲 银甲靴 开山大斧 银甲战马
九纹龙史进 大页盔 连身铁甲带斗篷 银甲靴 纹龙棍 铁浮屠
镇三山黄信 漆铁盔 连身铁甲带斗篷 武官靴 单手重刀 宋魁 铁浮屠
丑郡马宣赞 精炼铁盔(带翎毛) 连身铁甲带斗篷 武官靴 黑铁朴刀 宋魁 铁浮屠
铁扇子宋清 梁冠 宋文官服 文官鞋 剑 骏马
毛头星孔明 护颈缨盔 铁甲 武官靴 熟铜棍 军用马
独火星孔亮 护颈缨盔 铁甲 武官靴 熟铜棍 军用马
金眼彪施恩 护颈缨盔 铁甲 武官靴 环刀 宋魁 军用马
摩云金翅欧鹏 精炼铁盔 明光甲(宋) 武官靴 长枪 铁浮屠
通臂猿侯健 护颜盔 宋武将服 武官靴 手戟 宋魁
九尾龟陶宗旺 铁胄 宋武将服 武官靴 钢戈 宋魁
打虎将李忠 铁战盔 宋武将服 武官靴 熟铜棍
小霸王周通 护颜盔 宋武将服 武官靴 环首刀 宋魁
金钱豹子汤隆 铁战盔 宋武将服 武官靴 战槊
青眼虎李云 铁战盔 宋武将服 武官靴 长弯尖朴刀
菜园子张青 铁战盔 宋武将服 武官靴 刺 宋魁
赵 国 小李广花荣 虎头冠 白银帅服 银甲靴 雪花亮银枪 李广之弓 银甲战马
扑天雕李应 大页盔 披风银甲 银甲靴 黑铁枪 射雕飞刀 爪黄飞电
没羽箭张清 大页盔 披风帅服 金甲靴 青铜枪 没羽箭 的卢
立地太岁阮小二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长枪 辽族骑弓 战马
混江龙李俊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银龙枪 辽族骑弓 战马
船火儿张横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矛 辽族骑弓 战马
短命二郎阮小五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平头朴刀 辽族骑弓 战马
浪里白条张顺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矛 辽族骑弓 战马
活阎罗阮小七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长枪 辽族骑弓 战马
没遮拦穆弘 漆铁盔 连身铁甲 武官靴 单手重刀 战弓 铁盾 铁浮屠
浪子燕青 军帽 披风银甲 武官靴 重型弯刀 轻连弩 铁盾 铁浮屠
轰天雷凌振 辽族护甲 游牧靴 草原弯刀 轰天雷 圆骑兵盾 猎马
八臂哪吒项充 护颜盔 铁扎甲 武官靴 长剑 射雕飞刀 狮面团牌 战马
飞天大圣李衮 护颜盔 铁扎甲 武官靴 短柄枪 飞天投枪 狮面团牌 战马
火眼狻猊邓飞 护颈铁盔 精炼铁甲 武官靴 流星锤 硬弓 大盾 战马
出洞蛟童威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短柄枪 辽族弓 骏马
翻江蜃童猛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游牧靴 短柄枪 辽族弓 骏马
花项虎龚旺 铁战盔 直链两挡甲 武官靴 军用枪 飞天投枪 猎马
中箭虎丁得孙 铁战盔 直链两挡甲 武官靴 军用枪 飞天投枪 猎马
鬼脸儿杜兴 辽族骑盔 辽族护甲 游牧靴 重型弯刀 游牧弓 平面骑兵盾 猎马
小遮拦穆春 辽族骑盔 辽族护甲 游牧靴 重型弯刀 游牧弓 平面骑兵盾 猎马
杀 国 黑旋风李逵 山越铁甲 铁护胫 旋风双斧(右) 旋风双斧(左)
花和尚鲁智深 山越铁甲 铁护胫 水 磨 禅 杖
行者武松 山越铁甲 铁护胫 青龙刀 白虎刀
赤发鬼刘唐 山越铁甲 铁护胫 尖朴刀
插翅虎雷横 护颜盔 鱼鳞甲 铁护胫 钢朴刀 大橹
病关索杨雄 护颜盔 鱼鳞甲 铁护胫 单手重刀 大橹
拼命三郎石秀 护颜盔 鱼鳞甲 铁护胫 单手重刀 大橹
两头蛇解珍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铁护胫 天罡叉 大橹
双尾蝎解宝 匈奴铁盔 匈奴复合铁甲 铁护胫 天罡叉 大橹
混世魔王樊瑞 铁胄 铁甲 铁护胫 丧门剑 阵盾
丧门神鲍旭 铁胄 铁甲 铁护胫 丧门剑 阵盾
操刀鬼曹正 山越皮甲 铁护胫 单手重刀
病大虫薛永 藤盔 精制藤甲 藤甲靴 铁环棍
铁臂膊蔡福 山越皮甲 铁护胫 单手重刀
一枝花蔡庆 山越皮甲 铁护胫 单手重刀
没面目焦挺 山越皮甲 铁护胫 铁环棍
石将军石勇 山越皮甲 铁护胫 连戟
云里金刚宋万 藤盔 精制藤甲 藤甲靴 环首刀 藤条盾
摸着天杜迁 藤盔 精制藤甲 藤甲靴 环首刀 藤条盾
出林龙邹渊 藤盔 藤甲 藤甲靴 板斧 藤条盾
独角龙邹润 藤盔 藤甲 藤甲靴 板斧 藤条盾
蜀 国 智多星吴用 诸葛帽 鹤氅 文官鞋 倚天 爪黄飞电
入云龙公孙胜 策士冠 帅衣 文官鞋 双股剑之雌剑 双股剑之雄剑 战马
小旋风柴进 紫金冠 蜀帝服 文官鞋 青虹 战马
神行太保戴宗 发带 蜀武将服 步履 长刃环首刀 大橹
神机军师朱武 紫金冠 汉帝服 文官鞋 锏 战马
圣手书生萧让 梁冠 蜀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铁面孔目裴宣 梁冠 蜀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神算子蒋敬 梁冠 汉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神医安道全 梁冠 汉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紫髯伯皇甫端 高冠 宋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玉臂匠金大坚 高冠 宋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玉幡竿孟康 纱帽 汉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铁叫子乐和 发带 宋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旱地忽律朱贵 发带 皮衬甲 步履 锏
笑面虎朱富 发带 皮衬甲 步履 锏
催命判官李立 纱帽 宋文官服 文官鞋 吴钩 骏马
活闪婆王定六 发带 皮衬甲 步履 长刃环首刀
白日鼠白胜 发带 皮衬甲 步履 长刃环首刀
鼓上蚤时迁 发带 皮衬甲 步履 长刃环首刀
险道神郁保四 铁战盔 蜀武将服 皮靴 钢戈 大橹
金毛犬段景住 铁战盔 蜀武将服 皮靴 钢戈 大橹
柔韧
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发展柔韧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其伸展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力"的拉伸作用的结果。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动或被动形式的静力拉伸法和主动或被动形式的动力拉伸法。这两种练习方法的特点,都是在"力"的拉伸作用下,有节奏地逐渐加大动作幅度或多次重复同一动作,使软组织逐渐地或持续地受到被拉长的刺激。
一、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
(一)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
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感觉位置并略有超过,然后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胀、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复6~8秒。
(二)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
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
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长,然后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每个练习重复5~10次(重复次数可根据专项技术需要而增加)。
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应与运动员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适应。
上述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二、发展柔韧素质可采用的手段
(一)在器械上的练习: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马、把杆、吊环、单杠等。
(二)利用轻器械的练习:利用木棍、绳、橡皮筋等。
(三)利用外部的阻力练习:同伴的助力、负重等。
(四)利用自身所给的助力或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压腿时双手用力压同时上体前压振;在吊环或单杠上作悬垂等。
(五)发展各关节柔韧所采用的动作:压、踢、摆、搬、劈、绕环、前屈、后仰、吊、转等。
三、发展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手段
(一)肩关节
肩关节是由半球形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的球窝关节,所以肩关节是关节中最灵活、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韧带和三角肌。因此该关节的练习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时增加肩部柔韧。
发展肩关节的柔韧练习主要有主动或被动地压肩、拉肩、吊肩、转肩等。如手扶肋木的体前屈压肩、背对肋木双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单杠或吊环上作各种握法的悬垂、借助绳或木棍的转肩练习。
(二)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挠尺关节、肱挠关节构成。它是由内侧、外侧副韧带及挠骨环状韧带加固。肘关节的运动时屈伸动作较多,所以在发展屈肌力量练习的同时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练习。主要采用压肘、旋内、旋外、绕环的练习。
(三)腕关节
腕关节由挠腕关节(使手屈伸、内收外展)及腕间关节(使手旋转)构成。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能力:采用俯卧撑推手、倒立爬行等练习;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网球等项目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既发展屈伸、内收外展又发展旋转的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来发展;举重运动员发展手背后屈柔韧等。
(四)膝关节、胯关节
1、膝关节: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后的关节面以及半月板构成,由内外侧副韧带、髌骨韧带、交叉韧带加固。膝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腿部后面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的伸展性;发展屈膝能力主要发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胫骨前肌、姆长伸肌)的伸展性。
2、胯关节:由球形的股骨头与胯骨的胯臼构成。由于胯臼较深,并有软骨形成的关节盂加大与股骨头的紧屈适应,虽然它是球窝关节,但运动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髌骨韧带及股圆韧带加固。
胯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前后、左右开胯的能力。
发展膝关节、胯关节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称为腿部柔韧练习。经常采用的练习有主动或被动的压腿、踢腿、摆腿、劈腿等。
(五)踝关节
由距骨上关节面、胫骨内踝关节面、胫骨下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构成。踝关节前后韧带薄弱,而两侧的内、外侧副韧带较强。
踝关节主要发展背屈和背伸及内翻外翻的能力。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足背的绷脚面能力,常采用各种后足背的练习;足球运动员主要发展内、外翻的能力;举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的能力等。
(六)脊柱
由26块椎骨组成,椎骨之间靠椎间盘连在一起。其中有23块椎体有椎间盘,椎骨之间由于椎间盘的弹性有少许转动,当肌肉牵动椎骨时,每一个椎骨少许转动的总合就使脊柱有了相当大的运动幅度。因此脊柱能前屈、后倾、向右侧屈、向左侧屈及转动。
脊柱的柔韧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柔韧。
1、颈椎柔韧主要采用头前后屈、左右侧屈、左右转动及绕环的练习。
2、胸腰椎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习,主要采用下腰、甩腰、体前屈等练习。
四、发展柔韧素质的具体方法
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从各项目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一)手指手腕柔韧性练习
1、握拳、伸展反复练习。
2、两手五指相触用力内压,使指根与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
3、两手五指交叉直臂头上翻腕,掌心朝上。
4、手腕伸屈、绕环。
5、手指垫高的俯卧撑。
6、杠铃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铃杆。
7、用左手掌心压右手四指,连续推压。
8、面对墙站立,连续做手指推撑。
9、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铅球)。
10、靠墙倒立。
(二)肩关节柔韧性练习
1、压肩
(1)手扶一定高度体前屈压肩。
(2)双人手扶对方肩,体前屈直臂压肩。
(3)面对墙一脚距离站立,手、大小臂、胸触墙压肩(逐渐加大脚与墙的距离)。
(4)练习者背对横马并仰卧在鞍马上,另一人在后面扶着他上臂下压。
(5)两人互相以手搭肩,身体前倾,向下有节奏地肩压。
2、拉肩
(1)双人背向两手头上拉住,同时作弓箭步前拉。
(2)练习者站立,两手头上握住,帮助者一手拉练习者头上手,一手顶背助力拉。
(3)练习者俯卧,两手相握头上举或两手握木棍,帮助者坐练习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顶其背助力拉。
(4)背对肋木坐,双手头上握肋木,以脚为支点,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
(5)背向肋木站,双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
(6)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双手头上握肋木,然后向前蹬直双腿胸腹用力前挺。
(7)侧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侧拉。
(8)体前屈坐垫下,双手后举,帮助者握其两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3、吊肩
(1)单杠各种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悬垂摆动。
(2)单杠负重静力悬垂。
(3)杠悬垂或加转体。
(4)后吊:单杠悬垂,两腿从两手间穿过下翻成后吊。
4、转肩:用木棍、绳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后的转肩(握距逐渐缩小)。
(三)腰腹部柔韧性练习
1、弓箭步转腰压腿。
2、两脚前后开立,向左后转,向右后转,来回转腰。
3、体前屈手握脚踝,尽量使头、胸、腹与腿相贴。
4、站在一定高度上作体前屈,手触地面。
5、分腿体前屈,双手从腿中间后伸。
6、分腿坐,脚高位体前屈,帮助者可适当用力压其背部助力压。
7、后桥练习,逐渐缩小手与脚距。
8、向后甩腰练习。
9、俯卧撑交替举后腿,上体尽量后抬成反弓形。
10、双人背向,双手头上握或互挽臂互相背。
11、肩肘倒立下落成屈体肩肘撑。
(四)胸部柔韧性练习
1、俯卧背屈伸。练习者腿部不动,积极抬上体、挺胸。
2、虎伸腰。练习者跪立,手臂前放于地下,胸向下压。要求主动伸臂,挺胸下压。
3、练习者面对墙站立,两臂上举扶墙,抬头挺胸压胸。要求让胸尽量贴墙,幅度由小到大。
4、练习者背对鞍马头站立,身体后仰,两手握环使胸挺出。要求充分伸臂,顶背拉肩,胸。
5、练习者并腿坐在垫子上,臂上举,同伴在背后一边向后拉其双手,一边用脚蹬练习者肩背部,向后拉肩振胸。
(五)下肢柔软性练习
1、前后劈腿。可独立前后振压,也可以将腿部垫高,由同伴帮助下压。
2、左右劈腿。练习者仰卧在垫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断下压。
3、压腿:将脚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脚尖朝前,然后正压(勾脚)、侧压、后压。
4、踢腿:原地扶把杆或行进,正踢(勾脚)、侧踢、后踢。
5、摆腿:向内、向外摆腿。
6、控腿:手扶支撑物体,前控、侧控、后控。
7、弓箭步压腿。
8、跪坐压脚面。
9、在特制不同形状的练习器上练习脚腕不同方位的柔韧(特制练习器械见弹跳力部分)
10、用脚内侧、外侧、脚跟、脚尖走。
11、负重深蹲,脚跟不离地使脚尽量弯曲。
12、双刀腿坐,双脚互相顶位,双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后仰。
13、背对背坐,双手头上拉,一个前俯,一人后仰。
(六)踝关节和足背部柔韧性练习
1、练习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脚掌站在最下边的肋木杠上,利用体重上下压动,然后在踝关节弯曲角度最大时,停留片刻以拉长肌肉和韧带。
2、练习者跪在垫子上,利用体重前后移动压足背,也可将足尖部垫高,使足背悬空做下
压动作,增加练习时的难度。
3、练习者坐在垫子上,在足尖部上面放置重物,压足背。
4、做脚掌着地的各种跳绳练习。
5、做脚前掌着地的各种方向、各种速度的行走练习。
李小龙的柔韧训练法
著/约翰·立托 编译/振强 校正/唐龙
笔者有时对某些运动员存在的过度危险的柔韧性训练倾向而感到惊讶。他们拉伸时太猛或收缩时过快,这样练习会丢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可能受伤。准确地说,柔韧性训练是一种很柔和的运动,你必须学会轻柔,否则得不偿失。因为关节和肌肉活动范围过大很容易导致自身的伤病。
生命已赋予身体两种保护机能,它们都是特殊的神经细胞。一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在肌肉过度拉伸时会把信号传递给大脑中枢,第二种神经细胞是保护性机能的一部分,被称为“拉伸反射”,当第二种神经细胞感到某种拉伸动作过快时,大脑中枢神经就反射性地收缩拉伸的肌肉,其作用恰如汽车的“减震器”,在肌肉可能被拉伤之前使动作变缓直至终止,就像你从桌上跳下,大腿的肌肉产生反射以减少震动的道理一样。当你过度地拉伸一块肌肉,开始产生“拉伸反射”,神经组织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要求停止拉伸或减弱拉伸强度。
有些人认为用力收缩能促进拉伸且效果更快,但结果适得其反。因为“拉伸反射”的作用,拉伸的肌肉反而收缩,和你充分拉伸的初衷可谓背道而驰。为了充分拉伸肌肉(或关节),你必须轻柔舒缓地进行柔韧性练习,以避免产生“拉伸反射”。花上三四十秒的时间轻柔地进行柔韧性练习直到拉伸的肌肉产生轻微的疼痛,这就是身体允许的最大范围拉伸的临界点,过了这个点,肌肉就可能拉伤。
现在你就有了足够的知识来理解“完美的拉伸”所需的各种条件。无论你选择何种柔韧性练习方法,必须要花三四十秒钟时间轻柔地拉伸,如果到了临界点,就往回收一点,直至痛感消失。如果你进入“可拉伸区域”,就保持此拉伸姿势20—30秒时间不动(但应力求把此姿势练上1~2分钟),这时要进行浅短呼吸————尽管你需要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最后达到身心的完全放松。你可以1分钟后重复此动作,亦可进行下一种练习。如果你想从自己的柔韧性训练方案中获得最大的益处,你必须找出自己的“可拉伸区域”,只有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各种拉伸活动,你才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
●怎样掌握柔韧性训练的进度?
那些从未进行过柔韧性训练的人————不论其运动水平高低,都应遵循笔者所谈的各种注意事项。因为如果动作的幅度过大,随时可能拉伤自己的肌肉。正确适度的柔韧性训练不需太大的力量,但你的肌肉会由于这些简单的拉伸练习而变得更富有弹性。
●初学者注意事项:
初学者首次进行柔韧性练习时,应从使自己感到疼痛的临界点往回放松一点的地方开始,每一个拉伸姿势保持20秒钟不动即可。对身体各组肌肉的练习亦只需重复一次。从此起点开始,逐渐延长每个动作的时间(直到能坚持1分钟),增加强度(以你能在自己可“可拉伸区域”内没有痛感地做该动作为合格)。如果你做到了这一步,就可以重复一遍该动作(即你可以完成该动作并坚持20秒,逐渐延长时间至1分钟)。为了实现目标,笔者建议每一次训练中针对每个部位做1分钟的拉伸练习,这样每次都能在10~15分钟内完成该练习。
柔韧训练要点
摘自:《健与美》
良好的柔韧性不仅能防止训练损伤,而且能使肌肉更健美。柔韧训练的方法很多,不必赘述。这里想谈的是笔者根据训练经验总结出搞好柔韧训练的七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l.充分准备:先做深呼吸,让腹部鼓起,然后慢慢伸展身体。从头部开始,慢慢地转动身体各部位,动作缓慢轻柔。起床前可先用两至三分钟充分伸展身体,先伸伸臂抬抬腿,接着伸伸“懒腰”,全身伸展,以促使肌肉“苏醒”。
2.循序渐进:不要期待立即见效,否则会损伤肌肉。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停停练练。动作责在连贯协调,不可运用爆发力,否则也会损伤肌肉。也不要过度追求柔韧性,否则会影响肌肉的爆发力。
3.强度适中:注意身体的感受,若感到动作不灵活或疼痛难忍,则表明运动量已超过了自己的能力(练习时有紧绷感是正常现象)。
4,温故知新:开始新动作前要反复练习前面的动作。平时注意保持优美的身体姿势,坐时身体挺直,站时收腹、平肩、紧臀,走时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5.动静结合:静力性练习每次不要超过10秒钟。某部位韧带拉伸一定时间(数秒钟)后,紧接着该部位就要做动力性动作,这样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调节能力。还要注意结合健美技术动作的要求发展柔韧性,要多做动力性拉伸练习,不断变换姿势和拉伸部位。
6.整体训练:不能孤立、片面地强调某一部位的柔韧性训练,而应重视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训练,惟此才能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
7.注意感觉:练习时不仅要调节好呼吸,注意力集中,而且要仔细体会动作姿势,“感觉”到动作连确到位了,效果也就出来了。
参考资料:
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多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注意保暖不要受凉。
多做拉的动作
动作可以简单的分为“推”和“拉”两种。大多数人在健身时都是“推”的动作多于“拉”的动作(看练胸和练背的人的数量就知道了)这会导致前后肌肉的不平衡,时间一长你的肩膀就会向前倾,手臂向内旋转,产生圆肩等问题。
如果你想恢复,那就得多做“拉”的动作(如杠铃划船),将你的肩胛骨拉回正常的位置。
改做俯卧撑
练胸基本以卧推为主。大家都知道卧推对肩膀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它会让你的肩胛骨固定在一个“推举”所应该有的位置上,而实际上这不是肩胛骨应该处于的“正确位置”。
因此,建议是“改做俯卧撑”,相对来说做俯卧撑可以让肩胛骨活动更自由,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强化“稳定肩部肌肉”的前锯肌。
胸部软组织拉伸
如前所说,肩膀疼痛往往是因为姿势不正确:胸肌过于发达导致肩膀前倾。
这样你的胸肌就会有种被“裹住”的感觉,从而导致胸肌变得短而且僵硬,所以为了延长你的胸部肌肉你需要做一些软组织的拉伸。
找一个网球或者曲棍球,然后用力按压你的胸部,这样可以让你的胸部更容易伸展,从而恢复它自然的长度。
扩展资料:
一、锻炼身体首先是要养成一个早晨提前40到60分钟起床的习惯;
二、是早晨起来后,外出先跑跑步,将身体跑到微热就行,作为每天早晨锻炼活动前必须的准备事项;
三、是做做广播体操,或者学习练武的一些基本动作,注意:初学练武时,先不要求神似,而必须追求形似。才能保证自己的举手投足符合练武人的出手不离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锻炼时,进行一下深呼吸后,凭借一口气尽力对天长啸,(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和底气),多做做俯卧撑,如果有条件多吊吊单杠、双杠(能达到高中体育锻炼标准以上最好);
五、是每天睡觉前准备一杯开水,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凉开水加点热开水后,空腹把它喝了(一是稀释体内因睡眠后的血液粘稠问题;二是有利于锻炼身体时不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状态;三是有清扫体内垃圾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利于多长肉,特别是多长腱子肉),清晨起床空腹喝水适应后,每天每次必须喝400ml以上;
六、是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饱饭,中午也必须吃好、吃饱。鸡、鸭、鱼、肉可以随便吃。但是晚饭:一是最好要吃点面食(面包、馒头、面条等);二是最好吃点鸡、鸭、鱼、肉;三是吃好就行,不要吃的太饱(因为晚饭后前两项都是长肉的条件,但是,吃得太多后可能造成摄入量过多而造成尽长脂肪(肥肉),长腱子肉(瘦肉)少的主要原因);
七、是晚饭两小时后,可以外出走走,做做俯卧撑、吊吊单杠、双杠或者做做仰卧起坐,锻炼到身体发热即可,身体适应后再增加活动量;
八、是到新华书店、网上购买或下载一些锻炼身体、练武的身体防护与保护书籍及锻炼身体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武术的简单套路来好好学习学习后,再进行具体的锻炼与实施为好。待到身体锻炼好后,再考虑是否拜师习武为好。
以上各条,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每天锻炼才有可能养成锻炼的习惯。让锻炼成为无意识的,自发的,这样子事情就会简单的多。
:锻炼身体
双节棍入门(基础篇)
双节棍的基本握法
掌握和了解双节棍各种正确握法,是练习者首先应学会的基本技术。由于双节棍在高速舞动冲撞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能量,所以在鞭击时,必须牢牢抓住双节棍,以确保攻防动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运用双节棍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抓握不牢,脱手而出,这在训练中可能会伤及同伴,而在实战中,你将极端被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握棍方法。练习者必须做到随时能控制双节棍,但又不能有任何刻板。换一句话来说,要随时根据实战攻防的需要注意握棍之手的放松和紧握,大拇指和食指必须牢牢地握在双节棍上,另三指起辅助作用,与食指放在一侧。重要的是:必须抓牢双节棍,但可以放松一点,以保持手臂的耐力。
松握棍,也就是用拇指和食指(虎口)握住棍的前端,不十分用力,其它三指附着棍身。
要点及用途:松握并不是完全不用力,在松握的状态下,可充分发挥腕关节的灵活性,使双节棍转速快。松还是产生爆发打击力的基础,在棍转至攻击目标的一瞬间握紧用力,可使打击力倍增,紧握与松紧的优劣,习者可比较。
拇指挟棍,用拇指和掌心合力挟住棍身,其它四指放开,体会用力不使棍松落。
要点及用途:拇指的力度要能紧紧地挟住棍身,可夹住摆荡,检查自己的控制力,此动作极有实战意义。在自卫中,取出棍后,即一指夹棍,松开另一棍突袭敌方,如夹棍不牢,则棍脱手,收、放棍都以此动作为基础。
滑棍,在松握棍的基础上,握棍后前后滑移。
实战用途:滑前,利于近距离挥棍击敌;滑后,利于攻击远敌。 握棍似乎并非没有什么技巧,只要紧握就行,但只知道紧握者用棍必然速度慢,变化少,笨拙僵硬,掌握了技巧,整个风格就变了,所以,掌握上述简单的诀巧也不可忽视。除掌握前面的技巧外,还应了解掌握常用的正、反握双节棍的上、中、下的任何部位,单手叠握双节棍,双手握棍法。初学者适于握中部位。
主要回弹部位和接棍方法
在截拳道中,一旦发动攻势,就强调趁势抢时,连续的攻击再攻击,力求迅速摧垮对手,不让对方有任何恢复反击能力的机会,运用双节棍也是如此。如何保证在实战中连贯有效的发动攻势呢?关键在于巧妙的运用身体部位的回弹和双手顺势的接棍换把来达成。本节为你介绍双节棍的主要回弹部位和接棍方法。
一、主要回弹部位
双节棍的各个运动路线都是可以互逆和自由连续的,当一动其势将尽时,利用身体部位对双节棍之游离棍(双节棍运动中的棍)的回弹,加上握棍手对主棍(手握住的棍)回带,或向目标方向的转腕之力,就可以轻易完成第二动的启动和加速工作,双节棍的主要回弹部位有:肩部,上臂,腰部,大腿内侧,脚掌。 许多初学者在学习利用身体部位回弹游离棍的鞭击技术时,常因害怕被棍所伤,缩手缩脚,做不到位,反而常被棍所伤。其实,游离棍在挥舞初始,其速度虽快,但由于主棍运动到适当位置即行固定牢制,加上手腕的微妙回带,游离棍的杀伤力只在从起点开始到与主棍制动后形成一条直线时地那段圆弧涵盖范围内产区生最大作用,此时双节棍的鞭击爆发力将全部凝聚于棍端,此后游离棍即成强弩之末,到达回弹部位时已不足以击伤甚至击痛自身。初学者只需按照技术要领准确去做,保证正确到位,即可迅速掌握回弹技巧连贯出棍。本文只介绍的五个基本回弹部位,并无固定。因为同一个回弹部位,可以利用同侧或者异侧部位,亦可变换姿势形成不同的回弹角度,以配合动作,习者可在掌握基本技巧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基本原理,举一反三,设计和变通运用,自由高效发挥,此共性特点在学习其它武术中亦是相同的,将不在一一指出。
二、 主要的接棍方法
体前(中线)接棍法:接棍手屈肘摊掌(掌心向上)在身体中正面中线位置接棍。
体侧(腋下)接棍法:接棍手屈肘横过身体,于身体异侧腋下侧掌(指尖指向侧方,掌声心向后)接棍。注意:手掌要放松,掌心稍内含,整个手掌在体侧形成一个平面,置于游离棍必经路线上。大拇指应向上竖起或指向侧方,而不要指向后方(即游离棍来向,以免为游离棍挫伤,造成接棍失败)。另外,为保证准确接棍,握棍手对主棍的控制也不可忽视,练习者要根据链长和棍长来调节棍握手肘的屈曲角度。最适宜的屈曲角度应以保证游离棍上部(即靠近链子的部位)接触回弹部位(上臂外侧),而不是以连接链接触。因为这样可以缓冲游离棍力量,亦有利于迅速回弹游离棍,连接下一动作。
体后接棍法:接棍手于体侧后方竖掌,掌心向后,指尖垂直朝地面,拇指朝向腰部,注意大拇指不可指向后方,接棍手不要过份后伸且不可离身太过近、太远,以自然紧接为度。
体侧(摊掌)接棍法:接棍手于侧屈肘(前臂与地面平行)摊掌接棍。
背后中线接棍法:接棍手屈肘开掌贴背接棍,要求手掌掌心朝后,指尖朝侧方,大拇指朝上(大拇指指尖切不可向后),手掌轻贴腰背,也要注意握棍手的屈肘程度。
伏掌接棍法:体侧屈肘伏掌(掌心向下)接棍。
头上接棍法:接棍手屈肘向上竖掌(掌心朝前,指尖朝上,大拇指指向侧方),接住同一高度横飞过来的游离棍,此接棍法极少用。
单手接棍法:即以单手收叠放接游离棍的方法。包括接住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的游离棍的两种方法。要求接棍时,仅以大拇指和掌心挟住主棍,面以其余四指接住游离棍,以此接棍法对于手腕的扭劲和手指的灵活性要求较高。
腋下挟棍法:此法非常特殊,不是以手接棍,而是以腋下挟棍,运用机会较多。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主棍手腕内转,肘部屈肘外鄱的定向控制动作,它将决定游离棍的准确运动路线和上臂内侧夹棍的准确时机。只需要自然顺势挟住,这些不难做到,稍加练习,即可运用自如。笔者初习时,只用半分钟就会熟练运用。
双节棍的实战姿势
挟棍式,前手屈肘(角度小于90度)握住主棍,将游离棍收回同侧腋下,以同侧上臂内侧夹住后,后手成掌做护手,随时准备攻击或防御。此式是一收棍动作,又是一出击的良好姿势。
拉弓式,侧身向敌,前手棍对敌,棍身与鼻平或与下颌平,后手将另一棍于后方呈拉弓式。
扛棍式,侧身向敌,前手握棍屈肘于头侧过肩下垂游离棍,靠于肩后,随时准备越头向下劈棍或鞭扫。
后绕式,侧身向敌,前手屈肘横过身体于另一侧握住主棍,后手持游离棍后拉置于臀部侧后,随时准备大范围的鞭扫前击。此式出击时较具隐蔽性。
背剑式,类似于扛棍式动作,只是当前手握棍过肩下垂,另一棍时,后手屈肘横过身体于异侧轻握垂棍,此式可随时从上或从下发动攻击,上棍亦可与上臂侧下垂另一棍,即上棍屈肘后举时,下棍和棍链不过肩靠于上臂外侧,视棍链长度以及自身需要而定。
悬棍式,后手或前手微屈肘握主棍自然下垂游离棍于身侧,随时可以劈扫鞭棍。
藏棍式,此式隐蔽性强,双手握两棍置于腰后应敌,此式可正握棍,又可反握棍,也可以在腰后横握双棍,亦可竖握双棍藏于臀后,让对方看不见双节棍。
叠棍式,前手握双棍,棍尖指向对手应敌,如徒手格斗中的前手拳指向对方一般,也可向下倒握双棍应敌。
L字式,前手紧握一棍近链处上部把位,以棍下部略斜外指,后手屈肘过身体于异侧肋前握持另一棍。
高拉弓式,基本握棍方式同拉弓式,唯一不同是双手同时上举,前手棍略内侧倾斜,前手棍顶部和后手棍高于头顶齐平,此式便于任一手握棍鞭棍攻击或向任一方向鞭棍防御,亦可过头顶舞花阻击。
竖八字式,双手握棍呈竖八字型指向对手,可变化为反手倒八字形。
多变的实战姿势可让对手摸不清规律,因为常常可以使攻击从对手的盲点隐蔽的突入其防御圈内,令对手尚未反应即已中招,因为对此种多方位变角度的攻击他们无法预先估测。同时分析、想象每一握棍姿势的各种应用可能性,熟能生巧,成竹在胸,则必会在实际应用中大显威力!
基本技术之抡扫棍
抡扫棍是一种和劈棍一样最实用的棍法,适用于大面积的进攻,可以击打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和任何目标的棍法,尤其常用于群战脱围。
1、 动作要领:1)双手拉棍势开始,左手松开的同时,右手紧握棍中,左脚蹬地,借助转腰之力右手向外翻转手腕,向右扫击目标。反弹部位在右臂上部或者右侧上背部。2)背棍势开始,右手前拉棍,由体前向体左、头部左上侧旋扫一周,到右体侧时转向左腰间旋扫,反弹部位在后腰。
2、 做抡扫棍动作时,应注意的是,手握棍的力量应该很大,不至于因太过用力使棍子脱手。
3、 动作之前,估测一下自己与欲击打目标之间的距离。握棍做抡扫棍动作时,最好利用腰部的旋转力量来带动棍子去击打目标。但借助腰力的轮扫棍会使身体处于暂时的失去平衡状态,所以练习时,一定要有意识的加强步法的灵活性和根基的稳固性练习,有意识的加强对身体的控制。只有这样,有熟练的步法身法配合,才有可能充分发挥此种棍法的强大威力。
4、 练习棍法时,一定注意其力量、速度,无坚不摧的杀伤力。关键是平时练习时就有意识的加强穿透力和摧毁意念的培养。
5、 步法配合主要有上步、跳环绕步和插步。实例如下:
1) 敌扫我头部,我下闪身躲过,反手扫棍击打敌面部或肋部。
2) 我右脚在前,右手虚晃两下佯攻敌头部,然后左后转身,以左手扫棍击打敌小腿。
基本技术之劈棍
劈棍是双节棍技术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棍法,同时还是最安全的一种棍法,因为劈击,尤其是腋下小巧的劈击后可以迅速还原,同时可以迅速直接的连接其他多种技法使用。小动作的腋下劈棍快而刁钻,不是十分有杀伤力,但是可以作为邮递枪击的最佳棍法使用,同时它还可以有效的截击对手进攻。
棍手应将此种棍法习练纯熟,达到自如的境界。
1、 技术要领:戒备势对敌,打击目标之前,棍手应先调整好自己的身形步法和呼吸,以利于最好的状态下出棍。后脚微用力蹬地,拧腰转肩,同时手肘直线向前,视戒备势不同手腕作相应的翻转,发声使棍迅速劈出,击中目标后手腕迅速翻转回拉。所有的动作应在瞬间同时完成,越快越好。
2、 步法配合;
(1) 滑步进攻实例:
敌我双方对峙,我左手虚晃,当敌方注意力分散或者欲进攻我时,我迅速向前滑步,同时发力猝然出棍,劈击敌持械手臂或头部。
(2) 退步截击实例:敌我双方对峙,敌迅速上步,以短棍劈击我头部,我应保持冷静,稍退步上斜劈击其棍端,再迅速上前一步,劈击敌面部。劈棍的角度何时机应掌握好,反击应连贯,中间不可有明显停顿,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要大胆进入敌中们,快速有力。
(3) 侧闪反击:敌劈击我头部,我侧闪步避其棍锋,苏秦背剑势出棍斜劈敌头颈。
3、 技巧:
1) 出棍一定要突然,借助转腰抖腕之力,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棍端。
2) 如果正手劈棍失手的话,我们可以不用回棍,借助步子的微小调整稳住重心,同时反手劈棍击打目标。
3) 练习时可以先从慢速开始,劈击结束后一定迅速回棍,成戒备势,以利于下一个动作的进行。再练习移动劈棍,前进、后退、侧闪反击中出棍,达到迅速、准确、威力。
4) 尽量左右手平衡练习,可以先练习不是经常使用的手,以达到左右自如的境界。
5) 学会正确的发声,应是丹田之劲的自然爆发,不是有喉咙喊出。全身之力集中到棍端时,伴随发声应该有穿透并摧毁目标的信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