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右肩下骨连着颈骨痛,手抬起来就舒服点,睡觉翻身向右侧就很疼,左边没事,请问是什么原因,怎样治疗

我的右肩下骨连着颈骨痛,手抬起来就舒服点,睡觉翻身向右侧就很疼,左边没事,请问是什么原因,怎样治疗,第1张

  这是常见的颈椎病,一般检查颈椎病还要检查手的状态。有的抬起来舒服,有的无法抬起来。医生确定的,按肩胛骨下方尖端处,严重的颈椎病按下这个穴位,你马上跪下来。

  治疗颈椎病建议最好自己按摩,简单的。

  本人的体会转发,西有帮助。

  颈椎病的自我防治

  颈椎病的治疗分两种: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多种颈椎病应采取非手术治疗。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传统的中医自我按摩颈椎疗法和一种根据解剖学编排的医疗操,可使颈部血液循环加速,改善肌肉组织,促进无菌性炎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痉挛和疲劳,加大颈椎关节间隙,解除颈背神经、血管的压迫,减轻疼痛,防止颈椎病加重。

  一、自我按摩手法

  1、按揉风池穴:

  11、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压双侧风池穴。风池穴位置:脑后、后发际,颈椎两侧凹陷处。

  方法:双手五指分开放于脑后,双手拇指腹点于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放于头部两侧,点揉3-5分钟,有酸胀感才好

  12、然后从风池穴捏拿至肩背部,用一手的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部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至下反复操作10遍,

  13、弹拨颈椎棘和两侧颈部肌肉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微屈,指端放在颈部正中的颈椎棘上和两侧颈部肌肉上,从上而下弹拨10遍。

  14、最后点压风池穴1分钟,使颈部和枕后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2、拿肩井:

  提拿肩井穴50次;

  3、、拿极泉:

  用拇指及其余四指捏拿腋窝正中的极泉大筋处10次,使手指感觉到发麻。

  4、理颈肩、揉天宗:(此项请别人帮忙,否则可不做)

  41、先点按两侧天宗穴1分钟,使肩胛部有明显酸胀感,

  42、再用掌根按揉整个肩胛部1分钟。

  43、用拍法扣打肩部,侧掌击打双肩与颈项之间范围,拿双侧肩井,拔拿天宗,后牵抖双臂。

  5、擦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颈椎高骨)下凹陷处。

  方法:一手四指腹紧贴大椎穴上,横擦大椎穴20-30次,达到透热为宜。

  6、提捏颈部: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两侧颈项部进行节律性的提捏1分钟,动作缓和且连贯。

  7、叩击肩井穴(两侧)。

  肩井穴位置:肩膀肌肉凸起处(肩膀中央)。

  方法:手指自然屈曲空拳状,用拳的内侧叩击对侧肩膀井穴20-30次,有酸胀、舒适感为宜。

  8、扭动颈部

  颈部前后屈伸、左右侧屈各1次,再向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侧屈各1次,呈“米”字形复式运动,还可做左右旋转及环旋运动。摇动时速度宜缓慢,幅度不宜太大。若在摇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身体不适,则说明摇动的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

  81、后仰颈项,仰望日、月、星、辰,含视(即似看非看);

  82、下颌前伸,缩颈回收,反复七次。默数4个节拍(32下,以下类同)

  83、双手叉腰,头向左尽力转动,眼看左后方尽量4个节拍,再向右尽力转头,眼观右后方,重复七次。左转时呼气,头转正时吸气,右转时呼气,头转正时吸气。

  84、头项相争。双手交叉握住枕后,头项用力后仰,放松复原,反复七次。后仰时呼气,复原时吸气。

  85、轮转双臂。先向后摇转七次,然后向前摇转七次呼吸自然。

  9、全手掌挪揉颈部和肩部肌肉,有温热感,1-3分钟。用热的毛巾热敷20-30分钟。

  此项颈椎操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练二十至四十分钟,只要持之以恒,练习三个月以上,必见成效

  所参考穴位位置:

  风池穴:颈后,后发根两侧的凹陷处肩井肩部中央,颈根部和肩峰连线的中点

  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法正坐;1在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2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与臑俞、肩贞成三角形处是穴。

  极泉穴:在腋窝顶点,腋动脉博动处。

  取法上臂外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详细可链接看看:http://yingming-yublog163com/blog/getBlogdobid=fks_084066084094089068086083085095086080083074093081083

岔气属于内伤范畴,是指气血、脏腑、经络受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以胸部闷胀作痛,痛无定处,疼痛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呼吸,咳嗽以及转侧活动时,因牵制胸部而痛或窜痛,并有呼吸急促,烦闷不安,胸背部牵引作痛。一般外无红肿、压痛等客观体征。由于该病多发病于胸胁部,又称胸胁迸伤或胸胁内伤。

由于身体扭转不当,导致胸廓的关节、运动损伤,出现胸胁部疼痛、闷胀‘呼吸不畅等一系列症状,称之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俗称“岔气”。

病因病理

多因扭转躯体不当,致使肋椎关节发生滑膜嵌顿或关节错位而发生病变。

肋椎关节由肋骨的后端与胸椎构成,包括肋小头关节与肋横突关节。肋小头关节由叻骨小头关节面与胸椎椎体两侧的肋凹及椎间盘构成。而且第2~10肋的肋骨小头均与相邻的两个胸椎的肋凹相关节。肋横突关节是由第l~lO肋骨的肋结节关节面与相应的胸椎横突上的肋凹构成。肋小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均为平面关节,关节囊较松弛。因此,胸椎在姿势不正(扭曲)、身体过分扭转或遭受外力冲击时,关节的活动不协调,肋小头关节与肋横突关节往往易发生错位(半脱位)或使松弛的关节滑膜嵌夹于关节间隙,由于关节滑膜有感觉神经末梢,对痛觉敏感,故立即发生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

临床表现与诊断

突然扭动、闪失后,一侧胸、背部发生疼痛,疼痛沿着肋间向前胸壁放射,有的疼肩牵扯到颈项处,致使身体僵持在某一体位,动则疼痛加剧。咳嗽、深呼吸、大便时疼痛加剧,因而呼吸浅促,食欲减退,不能平卧。

根据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时,即可诊断。检查可发现受累的肋椎关节处有一小片明显压痛区;牵拉患侧上肢常激发或加重疼痛。

治疗

推拿治疗效果显著,辅以理疗、药物治疗,预后均良好。

(一)推拿治疗1.拔伸法:病员坐矮凳,术者站在患者前侧,先用拇指推法进行推拿,然后用掌根推擦,以松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接着,术者双手置病员二侧腋下,或用双手握其上臂,骤然向上提拔,使嵌顿解脱,错位得以矫正,疼痛顿时消失或明显减轻。

2.旋转法:术者一手拇指抵压在背部压痛点处,一手从患者腋下仲入,绕至其后颈项部,抓扶住患者头项部,旋转4~5次后,突然加大旋转角度,并用力上提,在其背部抵压痛点之拇指同时向前下方推挤,有时可听到“卡嗒”声响,疼痛立刻轻减或消失,病员活动或牵拉患侧上肢不再发生疼痛或只有轻微疼痛。

3.掌击法:病员取坐位,术者站在患侧,一手从前向后插于患侧腋下,用力将患侧肩部上抬,嘱病员作深呼吸,趁其不备,用另一手掌掌根自下而上叩击患处。有时重复1~2次而取得满意疗效。

(二)物理疗法选用红外线、超短波、紫外线等治疗。

(三)中药治疗1.内治法:本病中医学认为属“伤气”范畴。气机运行失畅,进而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祛瘀通络,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加减。

2.外治法:可选用消炎止痛膏、麝香镇痛膏等外贴,也可用坎离砂或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特性的中药作热熨或湿热敷,常用当归、红花、白芷、石菖蒲、伸筋草、川桂枝、川椒、五加皮等。

(四)针刺取穴肾俞、殷门、委中、承山、悬钟、阿是穴,强刺激,不留针。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郭铸山有后人。

  郭铸山(1901—1967),字有恒,系当代知名武术家,祖籍河北吴桥,先祖迁居天津,事工商业,颇有名声。先生自幼酷爱拳术,得李存义等名人亲传,精于形意拳、八卦掌及太极拳等,他是八卦掌始祖董海川的第三代传人。早年任河北省国术馆董事、山东省国术馆顾问等职,并曾担任华北及山东省武术比赛评判员。解放后先生定居济南,1962年采风访贤时,被聘至济南市医学研究所,开设体疗养生功门诊。先后以八卦太极功治疗疾病,从学者甚多,多获良效,声誉日隆。1966年初返天津,继续传授功法。1967年于“浩劫”中去世,终年66岁。

  先生秉性豪爽、侠义、助人为乐,于武林中有贤名。先生拳术、内功自成系统,传宗有序,独具风格,特别是八卦掌、八卦太极拳确有自己的特长,是武林百花园中一支奇葩,亟需我们整理发扬。今特将先生一生事略述之于后。

  一、 以习武为业

  先生父辈在天津经营“郭天成”机器厂,素负盛名,家资甚殷。先辈喜与武林人士交往,认为尚武者多诚实、豪爽、讲义气,故与刘德宽、李存义、张占魁等人均是挚友。中华武士会设在天津时,李存义任会长,其经费系由郭氏赞助,李等私人也得到郭氏的润泽,故李氏诸公一再表示,为郭家培养一个后生,以报恩遇。李存义初收先生为义子,先生8岁时正式拜李为师习形意拳,深得形意拳之真谛。后又拜八卦掌首传者董海川之高足程廷华门下习八卦掌。李存义与程是盟兄弟,程曾参加义和团,并任教练,在抗击外国侵略中,多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临危不惧,终因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因程过世早,遂由李存义等带领先生在墓前拜师,由程之子海亭(有龙)代父授业。海亭亦系李存义之弟子,与先生为师兄弟。著名武术家李魁元(孙禄堂之形意拳老师)、刘德宽、张占魁、夏国勋均与程廷华有金兰之好。因廷华早殁,故彼等对海亭均视如己子,以慰廷华在天之灵。加之海亭聪颖过人,受若持虚,对八卦、形意、太极诸内功拳,功臻上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海亭有十余年居郭先生家,或住净业庵,一切生活费用均由先生负责。海亭与先生朝夕相处,将嫡传之龙形游身八卦掌及器械传与先生。虽海亭一生桃李甚多,然能传其事业者甚少。有天津孙锡堃氏者,系海亭之弟子,且得到先生之教诲,曾著有《八卦掌真传》一书。海亭与先生在八卦掌根派五代名人中列在第三代。济南地区练此拳术之郭氏门徒有阚角如、刘风辉、张万英、王月生、王振东、阎瑞璞(现居北京)、胡宝伦、辛学儒、乔鸿儒、杨素云、韩继明等,第五代有谭桂昌、王明星、康道忠、李东明、辛萍、张发顺、包民业、邢其年、张培柱、徐亮等数十人。

  先生所授之太极拳,系来自杨家。开始由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授及得意门生夏国勋,夏传及刘德宽(他们是盟兄弟)。刘善使大枪,人称“大枪刘”,系北京镖局镖头。刘将此套太极拳传给程海亭,海亭传给郭先生。由杨露禅到郭铸山,共三代五传。

  图示如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杨露禅—— 夏国勋—— 程海亭

  

  刘德宽 郭铸山

  蒋馨山

  (夏与刘是盟兄弟,程、郭、蒋是李存义之学生)

  这套太极拳于流行的杨氏套路不同,许多动作和手法甚至迥异,由于传统观念,当时对此拳十分保守,不轻易示人和传人。先生学此拳之经过为:郭青年时,突患风痹病,下肢无力,二年不能下床,致下肢肌肉萎缩,后程海亭授以此套拳和太极功,这是海亭首次传授太极。当时练八卦掌者不教太极,练太极者不教八卦掌,名派门户之见甚深。唯形意和八卦门关系好,此系李存义一代形意拳家,十分礼敬董老先生尊之为师之故。这种良好关系一直延续到现在。先生初练卧功,继练坐功,不久即可下床,以后逐渐至庭院、公园中锻炼,风雨不辍,持之以恒,历经两个春秋,身体恢复如常,功拳已至上乘。先生在学习时,海亭再三叮嘱“不要轻易授人!否则我就不教你了!”可见当时对此套拳之珍视。本拳由于传代少,而且都是在武术家之间相传,形势变动可能性小些,故较好地保存了原拳之面貌。

  海亭与先生均长于八卦掌,在太极拳中有一定贡献。他们把八卦掌之某些特点,融汇在太极拳中,使八卦太极拳具有与众拳不同之特点,如走梢节,节节贯穿,每势都有起落、开合、鼓荡。该拳每势可以单练,内容多,姿势复杂,须用学普通拳术多1~2倍之时间方可学会。本拳有体有用,不仅富于技击原理,并可强体壮魄,预防疾病。为区别于一般太极拳,于1958年改名为八卦太极拳,太极功改名为八卦太极功。

  二、广交朋友

  先生少年延师家读,未进学堂,平生以习武为业,故疏于文字。对于武事,经多见广,凡武林高手过津,辄请至家中,造诣深者即学习之,一般者亦以礼相待,离去时常赠以路费。凡有困难求助于先生则解囊相助,从不吝啬,故时人对其“仗义疏财”之誉。常请武林高手数人留居家中,一则切磋技艺,二则起到“保镖”之作用。有名叫于七者,绰号“家伙篓子”,什么器械都会用,曾居他家十余年。武术家吴俊山亦曾在他家寄居,后到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先生家中经常进行武术表演,海亭多取胜夺魁。一次对枪,海亭以高粱秸代枪,同样能拦、拿、截、扎,几个回合,对方反败在海亭“枪”下。由此可见海亭技之高超。平时亦有千里迢迢来以武会友者。如山西一形意拳家,久闻先生名,求先生演八卦掌,一睹为快。先生逊而不演。来着即自动在堂上练形意拳,让先生看他之功夫。彼架势甚低,出手有力,落脚有声,将地砖震裂。先生遂走单换掌,步如流水,掌如穿梭,内撑外圆,内外合一,彼突然以崩拳击先生,先生急避其锋从侧面掌击对方胁部,应声而倾,彼甚者叹服,曰:“名不虚传!”

  三、辛勤耕耘

  先生于青年时在天津即有名气。一日青年会举行武术表演,先生表演了八卦刀。他动作轻灵,姿势优美,抽身换影,翩若惊鸿,使在坐者均为止震惊。其时孙禄堂先生亦在座,知先生名,然未见过先生,遂问左右:“这是谁?”答曰:“李存义的徒弟郭铸山。”孙至先生前曰:“师弟你练的好!为兄也献上一趟。”孙即登场走三才剑。之见剑光飘忽,行若游龙,真个龙飞凤舞,非比寻常。当时武林尚保守,好“东西”不轻易外露。这次刀、剑表演,使众位大开眼界,武林中将“郭铸山的八卦刀引出孙禄堂的三才剑”传为佳话。

  1928年,程海亭病故于天津净业庵,其弟子由先生和蒋馨山代授,其中包括《八卦掌真传》作者孙氏。同时河北省督办李景林请先生教授子女,至1931年李在山东省国术馆负责时,聘先生为顾问。尔后先生每年来济小住数月,建国后遂定居济南。建国前近20年间,先生于济先后在天兴机械厂、庆和电料行、宏济阿胶厂教授拳术,每次数人不等。因先生珍视其拳艺,故不轻易外传,常择徒而传。建国后,先生自知除精于拳术、内功外别无所长,故愿将平生所学,贡献给人民。由此从学者渐多,场地移至青年会,一年后又移至中山公园,每日随练者约15~30人不等。虽课徒人数不多,但先生传授技艺不断。我在这期间跟先生学习了八卦掌太极功、八卦太极拳、八卦掌等。学生要求学什么,先生就教什么,从不保守,有问必答,诲人不倦,示之以范,晓之以理,学生不怕先生保守,只恨自己学不会。先生所学甚丰,尽得其传者还没有。先生除传授以上拳术、内功外,还授过剑术、枪术、刀术、大戟、子午鸳鸯戎等。

  先生所传八卦掌,以轻灵劲整为特点,以拔趟踢索之走步转圈为基础,以掌势变化为内容。步法要求虚实分清,扣摆分明,步如趟泥,稳如“坐轿”。在锻炼上讲究三形、四空、四坠、十二紧。上式舌舔上腭,呼吸自然,摒除杂念,目视前手。功久则以丹田之气,催动全身,上下相随,进退自然,有无相生,刚柔相济,层层圈圈,变化无穷。达到眼有检察之明,手有拨乱之巧,脚有快速之功,身有灵活之变,融养生、健身、技击于一体,诚当代理想之武术,亟待我等发扬光大。

  先生精于内功,素以内功治病,在群众中颇有威信。1962年在采风彷贤中,先生被聘至济南市医学科学研究所,设体疗室应诊,传授八卦太极功,治疗各种慢性病,多收良效,个别患者较之服药其效尤佳。

  先生拳术、内功皆为名师传授,德高望重,传宗有序。自成系统,独具风格。授徒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惜天不假年,溘然谢世,悲夫!

推拿手法是以手和肢体的其他部分(也可借助于器械)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在人体体表特定穴位和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是推拿治病的关键之一。手法的熟练程度及如何适当运用手法,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治疗内、妇科疾病的效果,除了辨证确切、认真负责外,在适当的穴位或部位上运用相宜的手法,显然是一种重要的环节。

手法在临床应用中,同样要贯彻辨证施治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挥手法的治疗作用。在临症时,人有老少,体有强弱,证有虚实,因此,手法的选择和力量的运用在内、妇科推拿治疗中尤其重要,过之和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一指禅推法操作手法用大拇指指端、螺纹面或拇指桡侧面着力,吸定于经络穴位或治疗部位上,肩肘关节及上肢肌肉放松,通过腕关节的连续摆动而带动拇指关节的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或治疗部位上。

手法要诀(1)沉肩,使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能耸起用力,即肩部下垂之意。

(2)垂肘,上肢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切忌用力屈曲)拇指处于垂直位,便掩腕部作左右摆动。

(4)指实,拇指端、螺纹面或偏峰自然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上。

(5)掌虚,手握成空拳状,四指不着掌面,拇指垂直。

(6)紧推慢移,紧推就是腕部摆动及拇指指间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屈伸有节律的活动,拇指端着力点作缓慢的移动。动作灵活自然,用力均匀柔和,频率均匀等。

生活应用用于头面部,能开窍醒脑,镇静明目;用于胸腹部,能宽胸理气,健脾和胃,调节二便;用于颈项、背、腰、骶部,能调节脏腑阴阳功能;用于四肢、关节,能温通经络、活血散淤、祛风除湿、滑利关节。

拿法操作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

拿法刺激量较大,故每次每一部位或穴位所拿时间不宜过长,根据患者忍受力适当控制手法的轻重。可反复多次实施。

手法要诀(1)肩肘关节放松,手掌空虚,指腹应紧贴所拿部位或穴位。

(2)拇指和食、中两指对称(食、中两指平行或中指指面压在食指指甲上),或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称,用力夹住所拿部位或穴位。应蓄劲于内,贯注于指。作连续的一紧一松的动作。

(3)用力由轻而重,切忌蛮力或力用浅表。

生活应用由于所拿部位或穴位不同,功用也不同,用于头部,能开窍醒脑、祛除风寒;用于肩背部,能疏风解表、舒通经络。常应用于治疗各种头痛、牙痛、腹痛、腰痛及风湿痹痛等。

按法操作手法按是压的意思,用手指、掌面或肘尖着力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用指面着力的称指按法,用掌面着力的称掌按法用肘尖着力的称肘压法。

手法要诀(1)按压的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轻而重,稳而持续,或下按要有节奏。

(2)拇指按:拇指伸直,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张开起支持作用。

(3)扫:肘关节伸直,上肢自然下垂,用掌根、鱼际着力,可单掌或双掌交叉重叠着力下压。

临床常把按法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既有力而又柔和。

在腹部应用时,按压的力不宜过强,同时手掌要随着患者的呼吸而起伏。本法的运用,切忌用迅猛的爆发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生活应用指按法有开窍通闭、散寒止痛之功能;掌按法则能舒松筋脉、温中散寒。指按法接触面小,刺激强弱容易控制调节,适用于人体各部的经络穴位。如按揉足三里、三阴交、胃俞穴等。

摩法操作手法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相并指面附着于穴位或部位上,腕关节主动作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称为摩法。

摩法有掌摩和指摩之别。临床习惯上掌摩法多用于脘、腹部;指摩法则胸、脘、腹部均用。通常掌摩法的压力比指摩法稍大,脘腹部脂肪组织较多者宜用掌摩法。

本法为宽胸和中之法,常可配合药物,以加强治疗效果。

主治气管炎、哮喘、心痛、胃脘痛、胆囊炎、痛经。以及痰壅阻塞、气滞胸闷、便秘、泄泻、尿闭、尿崩、失眠等。

手法要诀(1)肩肘关节及手臂放松,肘关节微屈。

(2)掌摩时,腕关节微伸,作主动的环形活动,带动前臂、肘关节作小幅度的屈伸活动,使掌作盘旋运动。

(3)指摩时,食、中、环三指并拢,腕关节悬屈,作主动环转活动,带动前臂及三指作盘旋运动。

(4)动作自然协调,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

生活应用摩法主要是长时间地旋转摩擦,通过穴位对经络对人体产生作用。所以摩法的功用常因所摩部位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治疗作用。如用于胸、腹、胁肋部,具有宽胸理气、豁痰宣肺、健脾化湿、温中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用于下腹部,则有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清腑排浊的作用。

揉法操作手法用手指螺纹面、大鱼际、掌根等部位着力于一定部位或某一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揉动,称为揉法揉腹部,常用鱼际,但要求压力不宜过重。揉中脘、鱼际,掌根,揉均可运用,但要避免手掌或手指不断撞击两肋弓或剑突,以免产生局部疼痛肿胀的不良反应。运用揉法在腹部还可与摩法结合施用,组合成摩揉法。

手法要诀掌揉法用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混动,压力要轻柔,揉动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60次。

生活应用本法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用。本法刺激缓和舒适,老幼皆宜,临床用以治疗脘腹胀痛、痰阻气胀、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五脏六腑病变火功能失调。

搓法操作手法用两手全掌面,挟住肢体的一定部位,或腰部、胁肋部两侧,作相对用力来回快速搓动,称为搓法。

手法要诀腕关节放松,两手紧挟体表,肘关节屈曲,相对用力来回快速搓动。

生活应用本法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调节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之功用。本法主要运用于上肢及胁肋部。治疗因肝气不和导致的胸胁胀痛、暖气、恶心、呕吐、呃逆以及肺气不宣导致的胸胁满闷、痰鸣咳嗽等。也可用于治疗因四肢筋脉不利、气血不行而至均匀关节、筋肉酸痛,以及胸胁进伤等。

抖法操作手法用色手或单手握住四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关节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手法要诀(1)肩部放松,肘关节微屈曲。

(2)两手相对握住腕部或单手握住腕部,以前臂的轻微屈伸运动带动腕关节运动,使患肢作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3)动作要有连续性,频率略快,且有节奏感。

生活应用本法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心安神、滑利关节之功用。

摇法操作手法用一手握住(或挟住)被摇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称为摇法。

手法要诀动作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由及幅度须在生理许可范围或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而快,用力由轻而重。

生活应用(1)颈椎关节摇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面或侧面,用一手扶住头侧面,另一手托住下颏部,作左右徐徐摇动。

(2)肩关节摇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正面或侧面,用一手扶或握住肩部,另一手托住肘部或握住手腕,作环转摇动。

(3)腕关节摇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正面或侧面,用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四指,作环转摇动。

(4)腰部摇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患者侧方,一腿夹住患者下肢,两手挟住两肩,用力向左向右旋转摇动。

(5)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侧,患者髋膝关节屈曲呈90度,医者用一手扶住足跟,两手协同,作髋关节环转摇动。

(6)踝关节摇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足底部,用一手托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前掌部,在拔伸牵引下作环转播法摇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主要应用于脊柱及四肢关节。主治关节强硬,关节粘连,关节“错缝”,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症。

抹法用拇指螺纹面紧贴皮肤,自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往返移动,称为抹法。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单手或双手同时操作均可。

手法要诀(1)指面紧贴皮肤作缓慢的直线或曲线往返移动,其余四指抵住相应的部位。

(2)用力重而不板滞,轻而不浮滑。

生活应用抹法所施部位穴位或经络不同,其功用也不同,如抹印堂、前额、面部迎香、人中、承浆穴有明目、醒脑开窍之功用;抹颈项两侧桥弓、颈后部有平肝降火、疏风解表之功效。

主治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口眼斜、感冒等症。

滚法操作手法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屈曲,依靠腕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动作,使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运动。

手法要诀(1)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微屈并不宜抬高,肘部离开身体约15厘米左右。各手指任其自然,不宜过度屈曲或伸直。

(2)腕关节屈曲幅度要大,使手掌背部一半以上接触在治疗部位上,上臂和前臂不宜用力。对皮肉筋脉运用压力的着力点是在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

(3)着力点必须紧贴于治疗部位上,不应有移动、摩擦、顶压或跳动的现象。

(4)在进行腕关节屈伸动作时所运用的压力必须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节奏均匀,不要时轻时重。

生活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淤、濡调筋骨等功用。

平推法平推法又称擦法,分为掌推、大鱼际推、小鱼际推、指推,不论哪一种推法,都作直线来回平推,称为平推法。

操作手法(1)掌推法:嘱患者端坐方凳或站裆势(两手叉腰),穿单衣,医者立于一侧取站位,一手扶住患者(推胸腹扶背,推背扶胸),另一手成虚掌,着力患者体表,作直线左右平推,由上而下慢慢移动,并由下而上反复3次。前胸由锁骨下起,至上腹部中脘穴处,左右侧至腋中线。背部由大椎穴始至12胸椎,左右侧到腋后线。然后医者站于另一侧,重复平推胸腹及背部,再立于患者后面,两手同时平推两胁肋,由腋后上向前斜下方作直线来回推动2~3分钟。如气喘胸闷在平推过程中同时配合用中指螺纹面按揉诸穴。如平推前胸可以按揉膻中、中府、云门、华盖穴,胃脘痛在平推中可以结合按揉上脘、中脘穴,平推胁肋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若见胸胁进伤,在乎推两胁肋时,配合按揉期门、章门、大仓、肝俞、胆俞穴。平推时间宜长,以热为度。

(2)大鱼际平推:本法使用时要求暴露治疗部位,常用于四肢,一手握肢端,另一手以大鱼际由肢端向心方向直推,来回往返平推,称之推三阴三阳,对四肢关节扭挫伤部位使用手法时可涂少许润滑剂。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防止推破皮肤,可以结合拔伸法、摇法,最后配合热敷。

(3)指推法:拇指螺纹面平推常使用于颈部两侧,由耳后翳风穴直线向下至缺盆穴约推15次,左右交替,男左女右,俗称推桥弓,对高血压、失眠病人,手法时间、次数适当延长。用于胸前时,医者一手肤肩背,另一手拇指直立,四指平伸并拢,拇指桡侧偏峰着力,用掌结合平推,俗称挡法。常用于胸背部。本法适宜慢性病恢复期,或体质强的肥胖者,对肺气肿、肺结核、哮喘等症,有宽胸理气之功用。

(4)肘推法:用肘关节在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作平推的方法。

手法要诀(1)上肢放松,腕关节平伸,使前臂和手掌处于一直线上。

(2)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指面都需紧贴治疗部位(但不能硬用力压,以免擦破皮肤),可以借助润滑油进行平推。

(3)以肩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或大、小鱼际、指面作直线往返运动。

(4)动作均匀连续,用力安稳,不能屏气。

生活应用本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捏法操作手法拇、食、中三指捏拿肌肤,称捏法。捏脊时用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或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本法俗称翻皮肤。

手法要诀(1)捏拿肌肤不宜过多,但也不宜过少。过多则不易向前推动,过少则皮肤较痛且容易滑脱。

(2)捏拿时手法不宜过重,但也不宜过轻。过重则手法欠灵活,过轻则不易“得气”。

(3)拿捏时不要拧转肌肤。

(4)操作时,当先捏肌肤,再提拿、再捻动、再推动,动作要协调。

生活应用捏法主要用于脊柱,故有捏脊之称。也可捏于肢体、腹部。因为该法能够强健身体和防治多种病证,因而作为一种疗法已广泛应用。通常在应用时是由下向上而行,先捏脊1遍,第4遍时要行捏三提一法,即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部位。

操作手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手法要诀(1)上肢平伸放松,移动时保持直线。

(2)手掌、指面在拍打时保持水平面。

(3)动作均匀连贯,注意用力平均及节奏。

生活应用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击法操作手法以较重的力量击打某一体表部位,称为击法。主要有拳击法、掌击法和侧击法三种。

(I)拳击法:握拳,腕关节伸直,以拳背或拳侧缘击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主要用于颈、腰及四肢(2)掌根击法:手指微屈,腕关节背伸挺紧,以掌根部着力击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主要用于臀部及大腿肌肉丰厚处,肩背部、四肢关节及指(趾)缝处(3)侧击法(小鱼际):手指自然伸直,腕微屈,用手指或小鱼际部击打一定部位。可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操作时,每一部位击打3~5次,力量由轻到重。

手法要诀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不能有拖拉操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每分钟150次左右。

生活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风湿痹痛,感觉迟钝,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下面的几种方法对治疗落枕很管用。

招数一:自我推拿

1.掐合谷:以大拇指掐患侧合谷穴至酸痛,同时缓慢摇动颈部约2分钟。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常有立竿见影之效,对于症状严重者亦可明显加大颈部活动度,减轻疼痛感。2.弹拔手三里:落枕患者患侧的手三里穴位的

肌肉会发硬,并且特别敏感,轻轻弹拔即酸疼异常。以健侧大拇指轻轻弹拔1~2分钟。

3.击肩井:以健侧手掌掌击患侧肩井,3~5次,同时活动颈部。

4.按风池:以双手大拇指按压风池穴约1分钟,以酸胀为度。

5.疏通经络:以健侧手掌拿揉颈肩部僵硬肌肉,从颈部到肩膀部共5~7遍。穴位在哪里

合谷穴:背侧,拇指和食指之间;手三里:前臂的拇指侧,手肘弯曲,头向手指方向2寸;肩井:颈的根部和肩膀三界;风池:后颈中央凹陷处往外侧2寸,枕骨之下,两筋之间。

招数二:热敷

用热水袋外敷或用粗盐在微波炉中加热后装布袋中,隔毛巾一条敷于患处。为避免热度发散,可覆盖塑胶布。保暖约15~20分钟。经过热敷,颈部的紧张感会消失,肌肉也不再僵硬。招数三:选个合适的枕头

对于选择枕头,只要符合下面的条件就行:即仰卧时枕头应垫于颈肩部及后头部,枕头应松软并相对薄一点。侧卧时枕头应略为硬一点,并高一点,依据每个人习惯睡姿而定。

招数四:保暖

落枕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入侵,所以天气变冷一定要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颈部,建议穿高领毛衣或者系上围巾!

提醒,如果在一年内你落枕三四次,建议拍个片子,看看有没有骨质增生或者颈椎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8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