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治疗方法,第1张

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均可采用空气 复位,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60~100mmHg,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 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禁忌证:①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者;②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③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④小肠型肠套叠。

空气 复位肠套叠: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 插入Foley管,此法是小儿外科与放射线科医师密切合作完成。 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空气 复位率可达95%以上。

证实肠套叠已完全复位后,还需作如下观察:①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血便和**粪水;②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哭闹及呕吐;③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肿块;④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由 排出黑色炭末。

(2)空气 复位并发症: 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拔出肛管无气体自 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小儿肠套叠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非手术疗法禁忌症的病例;②应用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③小肠套叠;④继发性肠套叠。

(2)肠套叠手术复位术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 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

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如复位困难时,可用温盐水纱布热敷后,再作复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之后多久可以拉才正常

一般 后20分钟就可以拉大便。

注意: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肠套叠 后拉肚子怎么办

给宝宝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术后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也是对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饮食清淡

为了胃肠道更好的消化食物,减轻胃肠道的压力

慢慢开始喝水

注意: 复位后,禁食水6-12小时,因为 复位,胃肠道需要一个恢复时间

炎症引起

建议及时用思密达和肠胃宁治疗

肠套叠 后拉绿便怎么办

原因: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营养物质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大,消化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绿色提示消化酶的缺乏

解决办法:

先观察,饮食上注意些,使用益生菌,如益生元;

生活上意腹部的保暖和饮食的规律,避免肠功能紊乱

你我可能都有如下的经验:小时候吃过饭后,如果剧烈运动,例如跳跃或翻滚,大人就紧张地制止,说道:「小心肠子会打结!」所谓肠子打结,医学名辞叫做「肠套叠」,意思是一段肠子滑进另一段肠子内,然后卡住套紧,引起后续的许多症状,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若宝宝无来由的哭闹,应考虑到是否有肠套叠可能性,并尽快请医生做检查。(摄影/黄志文)

原因:逆向操作,惨遭套牢!

事实上,肠套叠并不是因为翻筋斗或饭后运动才发生的,而是因为肠道例行的蠕动发生不协调,其中一节「逆向操作」以致「惨遭套牢」。逆向或不协调的起因,可以是病毒感染使肠壁中的淋巴腺肿大,或是肠壁长出息肉甚至肿瘤,这些障碍物使蠕动波不能均匀向前,于是步调大乱,推推挤挤终于把一段肠子塞入另一段肠腔中。

套住的肠子进一步阻碍淋巴液和血液的流通,于是越塞越肿,越肿越塞,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是这节肠子溃烂坏死,甚至将肠道中的细菌散播到腹腔,引起腹膜炎、败血症,后果实在严重。那么,如何知道是否有肠套叠呢?

症状:被套牢了,一肚子气!

就如水沟淤塞,上游焉有不淹水的道理,肠套叠一旦发生,肠气无法宣泄,前段的肠子就如充满气的长条状气球一般,照张X光片,会看到一肚子气。可惜最常发生肠套叠的年龄层,偏偏是包著尿布不会讲话的两岁以下婴儿。他不会抱怨腹胀腹痛,只会哭闹不安、肚子鼓胀、双腿乱蹬、十分烦躁。偶而也出现干呕或吐奶的情形,如果这时就求医,有经验的医师,根据听诊的肠音异常及触诊摸到套叠肿块及胀气,就可怀疑肠套叠。

再配合腹部X光片或超音波检查即可确立诊断。若不幸病婴拖延了时间才就医,肠子套死开始溃烂渗血,肠壁的黏液混著血液排出,其大便暗红黏稠竟如草莓果酱一般,这也是肠套叠相当特别的一种症状。

治疗:钡剂 似通乐‧必要时手术作停损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依套牢的程度而定,越早发现越好解套,因为初始还套不紧,容易冲开,而且肠道本身尚未发炎溃烂,解开就没事,可以完全恢复正常。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X光的监视之下,钡剂(一种乳白色的液体)自 ,直到把套叠的一段冲开。也有人尝试在超音波的监视下使用生理食盐水 ,前者压力够,效果好,后者无辐射性,易操作,可视病情程度选用。

假使 三次不成功,或诊断时机太晚,已有血便排出,表示肠道开始坏死,就不可贸然 以免灌破,只好采用手术方式截去坏死的一段肠子,停损以免并发腹膜炎。较大的儿童或成人发生肠套叠,常起因于息肉或肿瘤,也宜采用手术的方式,顺便探查病因较安全。

由以上所述,不难发现肠套叠的初期症状往往相当模糊,父母亲若发现一岁左右的宝宝间歇哭闹,不是因为肚子饿或尿布湿,就应找小儿科医师检查有无肠套叠的可能性。而医师如果能纯熟运用腹部超音波在初期就诊断出来,病患将可免除手术,即早解套,一身轻了。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一般用于发病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套叠不重者,目前包括X线透视下空气或钡剂 复位、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 复位及应用纤维结肠镜气体复位等。复位后患儿常安然入睡,腹胀减轻,肿块消失。常在复位后服用药用炭1g,数小时后由 排出含有黑色碳末的粪便,完全复位后方可进食,若 后患儿出现腹胀、高热及心率加快等症状,可能原因为肠内的细菌和毒素被吸收,需要静脉补液和应用抗生素等抗感染及相关对症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指征为发病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较差,多次复发、慢性肠套叠、或复合型肠套叠、非手术复位失败及晚期合并有其他肠道疾患等。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同时需禁食、停留胃管与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等。术后可能合并的并发症有高热、抽搐、腹胀、切口裂开及肠瘘与腹膜炎等。

发病时间

1、年龄:

多发生在2岁以内,又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4-10个月为高峯,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降低,多发生于肥胖男婴。

2、发病季节:

终年可见,以春末夏初发病较为集中。

发病原因

可能与饮食习惯和方式的改变、食物 及手术引起肠功能紊乱,回盲部局部解剖异常、肠道痉挛和病毒感染等有关。

临牀表现

婴儿急性肠套叠多见于近端的肠管套入远端的肠管,以回肠末端套入回盲部或结肠多见。急性肠套叠临牀上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排果酱样大便、腹部可扪及到腊肠样包块。

预防措施

1、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也不能过饱,最好能按时按量进食,防止小儿胃肠负担过重或饥饿不适。

2、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小儿尚未发育健全的胃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

3、 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小儿受到家冷、炎热等环境变化的 ,引起胃肠蠕动紊乱。

4、 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驱虫,不要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索。

5、 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影响,还有可能旧病复发,因此,不要以为孩子曾经患过肠套叠就疏忽大意。

相关文章:

[小儿胃肠生长痛的原因]

[小儿急性肠胃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肠绞痛 如何帮宝宝缓解]

  一、肠套叠有5个症状

 1腹痛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典型的痉挛性腹痛就诊者为90%以上。腹痛突然发生,阵发性疼痛。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间歇期内,神志自如。多次发作后间隔缩短,间歇期嗜睡,24h以后则发作频繁度可能下降,腹痛剧烈程度也可因嗜睡而掩盖。发生肠坏死、肠麻痹后,腹痛可失去阵发性发作特征。对晚期就诊患儿要仔细询问阵发性哭闹病史。此外,约有不足10%的婴儿可表现为无痛型肠套叠,就诊时即已精神萎糜、嗜睡、多因疼痛刺激剧烈或大出血引起休克所致。

 2呕吐 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多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的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患儿常常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期发生呕吐物为粪臭性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 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起病24h内可有便血出现,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有时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就有血便。小肠型肠套叠血便出现较晚,无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肠指诊指套可见染血。

 4腹部包块 约80%的病例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肠套叠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

 5全身情况 随着肠套叠病情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48h后可出现肠坏死,产生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出发高热,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征象。

  二、肠套叠的护理需要注意这些

 1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小儿肠套叠应该如何预防?

  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且外界引起肠套叠的因素较多,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诱发肠蠕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2局部解剖因素

 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当回肠蠕动发生异常时,即可牵拉肠壁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或其他

 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肿大因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向肠腔突起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4免疫反应不平衡因素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恰为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发病率约占2%~5%。

  三、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肠套叠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且少见重症患儿。

 阵发性哭闹、排果酱样大便和腹部触及包块的患儿要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若全身情况良好,可即刻行空气或液体(钡剂)灌肠。空气或液体(钡剂)灌肠既是诊断也是复位方法。

 腹膜炎、肠穿孔、败血症、可疑肠坏死等均是灌肠禁忌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灌肠复位的可能性就越小,危险性就越大。

 较之钡剂灌肠,空气灌肠具有快速安全、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射线照射时间更短等优点。因能够准确获知灌肠压力大小,故有更高成功率。特别是一旦穿孔,钡剂灌肠危害严重。目前国内已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复位成功率为75%~94%。若首次复位不成功,可在麻醉下再行试灌。

 复位成功后,一般需口服炭片,观察其排出情况,并告之家长,无论是灌肠还是手术,复位成功后均有复发可能。

 肠穿孔是空气灌肠最危险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处插入一粗针头,减张排气,并行急诊手术。

 少数肠套叠有自发复位的可能。

 手术治疗:如果患儿已有休克或腹膜炎症状,或灌肠复位失败,需行剖腹探查。术前应予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术中须探查是否存在诱发肠套的器质性病变。肠套叠复发率为2%~20%,其中约1/3发生于首次发病当天,大多数则在6个月内复发。复发者往往没有固定套入部,同一病人可复发多次。手术复位或行肠切除者较少复发。与首次发病者比较,无手术治疗史的复发肠套叠,灌肠复位成功率几乎完全相同甚至略高。复发病人通常就诊较早,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不适和烦躁。需要注意的是,复发肠套叠应考虑存在肠道病变可能。胸腹部手术术后均有继发肠套叠可能。患儿术后出现肠梗阻表现时,往往首先使人想到绞窄性肠梗阻,因此很少在再次探查术前明确肠套叠诊断。大多术后肠套叠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平均10天左右。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可表现为小肠梗阻。术后肠套叠多为回回型,需手术复位,但无需肠切除。

  (二)预后

 婴幼儿原发性回结型肠套叠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灌肠复位均可治愈。如病程超过1~2天尤其是已有严重脱水、中毒或休克等症状,多需手术复位或肠切除,其病死率显著提高,达2%~5%。

  四、小儿肠套叠的偏方

  1乳食积滞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消乳丸(《论治准绳》)加减香附10g,神曲、麦芽各12g,陈皮、砂仁各6g,炙甘草3g腹胀而痛者加青皮、槟榔、延胡索理气以止痛;肉、奶食所致者加焦山楂、焦神曲

  2温热内蕴

 治法:清化湿热,通腑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伤寒论》)加减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2g,枳实9g,厚朴12g,黄连15g,二花15g若腹胀较重加炒莱菔子;若见果酱样血便则加侧柏叶、地榆以凉血止血;若腹痛较重则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3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15g,没药9g,当归15g,川芎15g,肉桂8g,赤芍、五灵脂、蒲黄各9g若气滞胀痛者,加川楝子,枳壳,理气止痛;腹部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山甲片化瘀消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99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