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肩膀越来越痛,不能往后,中医可以治疗嘛?

天气转凉,肩膀越来越痛,不能往后,中医可以治疗嘛?,第1张

该病属中医痹症范畴,自身肝肾亏虚、复感外邪、阻滞筋脉所致。临床上常采用三痹汤、肩痹汤、身痛逐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羌活胜湿汤等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中药外用

最常见有药酒、药膏外敷治疗,选用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散寒止痛类中药制成药酒、药膏配合推拿按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此外,中药熏蒸配合功能锻炼,也可以缓解肩部疼痛情况。

针灸疗法

针灸具有疗效好、经济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针灸疗法包括普通针刺、电针、火针、温针灸、腹针、耳针、浮针等,视情况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

推拿疗法

推拿对病变局部血运改善及病变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在该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推拿手法有一指禅推法、滚法、拨伸法、摇法、按揉法及活动关节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方法治疗时,应于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听说在德阳碧桂园那边有个中医诊所里面的医师医术蛮不错的。

美容法详解:

按摩美容手法是通过手或手持器具,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有规律、有节奏地在体表进行操作,以达到美容目的。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

(l)持久 是指任何手法都应按照动作要领,正确、切实地持续一定时间。不同手法要求的持续时间不同。如滚法,要求单手持续10分钟以上,而点法操作时则应持续1~2分钟。

(2)有力 手法大多数是通过力的作用来达到目的的。治疗的力是通过特定技巧、动作而发出的力。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体质、不同年龄、不同部位所需求的力也不相同。如腰、臀部减肥时要求手法治疗力相应加大,面部皮肤美容养护时则应减小手法的治疗力。即使都是在腰、臀部施以减肥手法,由于肥胖程度的不同,手法的力度也要适当调整。同一患者施以减肥手法时,不同阶段手法治疗力也应有所不同。初起,治疗时用力要稍轻些,待适应后则应加大力度,而后期随着局部沉积脂肪量的变化,手法也相应有所改变。

(3)均匀 是指同一手法、同一部位在操作过程中,其速度、压力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或达到预期的美容目的。如美发时用一指禅推法在头部操作,无论在头顶部、头侧部或后枕部,手法的力及速度均要保持一致,不能因部位的改及某些部位的操作不便,而改变压力或速度,影响疗效。

(4)柔和 是指手法在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皮肤或其他组织的不必要刺激。面部皮肤的美容养护对手法柔和程度要求甚高,而其他部位的美容也应在无痛或基本无痛的情况下操作。但某些部位、穴位及某些特殊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疼痛则为正常,而这些疼痛大多可以忍受。手法操作完毕后,疼痛也立即消失。如捏脊法、点按穴位及腹部减肥法中的拿法等。

在按摩美容手法操作过程中,对于不同部位和手法,要求“深透”的程度不一:面部皮肤娇嫩,皮下组织较薄,血运丰富,因此在面部按摩美容时“深透”程度不宜过大;而腰、臀、腹部按摩美形时“深透”程度则要相应加大。但无论使用哪种操作手法,在哪些部位操作,均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使手法的力达到所要治疗、养护的组织,即“适达病所”。

某些人(尤其是女性美容者)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按摩时皮肤可能出现青紫现象,尤其是腹、腰、臀部按摩减肥时更容易出现此种现象,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适当减轻手法的压力。

二、常用按摩美容手法

(-)振法

振法是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用腕关节的伸屈和内外旋转,带动手法做往返的滚动。

〔操作要领〕操作时以手背尺侧近1/2处为附着点。腕关节摆动时力要均匀,外旋及内旋时均应用同样大小的力,频率120~160次/分。操作时不可在表皮拖动、碾动。

如以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摆动的方法称为“振法”。

〔作用与应用〕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可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在按摩美容中振法可用于腰、臀、大腿等脂肪沉积部位,还可用于因肥胖而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及颈部美容等。

(二)摩法

摩法是用指腹或全掌贴附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做有节律的环转运动。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操作要领〕 指摩法是用指腹(多为 2~4指)贴附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有节律的运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动掌指做环转运动。

掌摩法是用全掌贴附一定的部位,通过连动前臂、腕关节做环旋运动。摩动时手指自然伸直。动作应缓和而协调,频率为100~120次/分。

〔作用与应用〕温经散寒,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胃肠蠕动等。摩法是按摩减肥常用手法,多用于腹部操作。

(三)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夹挤治疗养护部位。可分为三指捏、五指捏及捏脊。

〔操作要领〕①三指捏法是用拇指与食、中二指指腹相对用力挤压某一部位;②五指捏法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某一部位。挤压时用力要均匀、和缓而有节律性。临床上可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三指捏法或五指捏法,也可双手同时使用。③捏脊法是在长强至大椎一条直线上捏挤操作的专用手法。可拇指在后,食、中二指在前,从长强穴起,用三指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滚推捻动向前操作,直至大椎穴上。亦可食指屈曲在后,拇指在前,用食指桡带及拇指从长强穴起,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滚推捻动向前操作,直至大椎前。捻动的过程中可捏三下提一下局部皮肤,以增强疗效。

〔作用与应用〕 捏法可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行气导滞。适用于颈、背、腰、臀、腹及四肢等美形。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捏脊法用途广泛,是按摩美容、美形的常用手法之一,也是人体保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手法。

(四)揉法

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回旋

揉动的方法。

揉法可分为带动皮肤揉法及不带动皮肤揉法。

〔操作要领〕带动皮肤揉法多在点法、按法的基础上,用指腹(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掌根或大鱼际,贴附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带动皮肤作局部按揉,以增强点、按法的疗效,临床称为按揉法。操作时必须吸定在所需治疗或养护的部位及穴位。

不带动皮肤揉法是用拇指末节桡侧缴或大鱼际贴附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关节放松并摆动,带动大鱼际或拇指末节桡侧缘,在局部做轻柔和缓的摆动,手法向下的压力要轻,动作要谐调而有节律性,操作时不可带动皮肤,手法频率为120次/分。操作中移动要慢,揉动要快。

〔作用与应用〕舒筋通络,开通闭塞,活血祛瘀,消积导滞,增强皮肤活力等。其中带动皮肤揉法与点按法复合应用于局部,可放松肌肉、活血祛瘀等。此外还可在穴位上应用。不带动皮肤的揉法及一种轻刺激手法,多应用在头面部,可使面部紧张的肌肉放松,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是面部美容的主要手法。

(五)按法

按法是用单掌、双掌、双掌重叠,在一定部位逐渐用力深压。临床上常与带动皮肤揉法合用。

〔操作要领〕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用力方向应与体表垂直,由轻至重,不可用暴力猛压,以防意外。在与揉法配合使用时,以小幅度缓慢按揉为宜,揉动时向下按压的力不要减弱,以免影响按法的效果。

〔作用与应用〕疏通筋脉,活血祛瘀,放松肌肉等,适用于背、腰、臀、下肢等脂肪沉积部位的减肥。

(六)点法

点法分拇指点、屈指点及肘尖点三种。与按法手法相似,故亦有将点法称为指按法者。

〔操作要领〕①拇指点是用拇指端或指腹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②屈指点是用拇指指间关节或食指第一指间关节屈曲后的突起部位,点压一定部位或穴位。③肘尖点是在肘关节屈曲位,用突起的尺骨鹰嘴部点按一定部位或穴位。肘尖点法多用于肌肉丰厚部,如腰、臀部等。

〔作用与应用〕具有通经活血,理气解郁,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是按摩美容常用手法之一。由于本法刺激性较强,操作时应根据不同部位,不同体质酌情用力。

(七)拿法

拿法分三指拿法、五指拿法及辗转拿法。三指拿法是以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五指拿法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捏某一部位,逐渐由轻至重用力。辗转拿法是在三、五指拿法的基础上加入左右旋转的力来完成的。

〔操作要领〕用手指指腹相对挤压(三指或五指)用力提捏,操作时动作要连贯,和缓而有节律,不可用指尖着力,更不可突然用力提捏。辗转拿法在左右旋转时应保持向上提捏的力量,旋转角度不可过大,以免辗挤局部皮肤损伤。

〔作用与应用〕舒筋通络,活血散寒。可用于颈、肩、下肢、腰、腹等部,可通过提捏、旋转作用于脂肪沉积部。拿法是减肥美形中主要手法之一。

(八)推法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一定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

〔操作要领〕指推法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着力,紧贴体表,在保持一定向下压力的同时,沿操作部位缓慢地单方向直线推动。也可用单或双掌依上法操作,临床称为掌推法。

〔作用与应用〕理气活血,通经祛瘀。指推法多适用于头面颈部,操作时宜轻柔。掌推法适用于腹、背、腰、臀及四肢,操作时可适当加大力度。推法为美容、美发及美形的常用手法之一。

(九)击法

击法是用指尖、手掌尺侧(小鱼际)、拳背等部位叩打体表的方法。在按摩美容中常用的有指尖击法及小鱼际击法。

〔操作要领〕①指尖击法在操作时,手指微屈,以指尖(不可用指甲尖)击打体表。击打时以放松的腕关节做快速的伸屈抖动,以指尖接触体表,速起速落,如雨点般,有节奏地下落。②小鱼际击法在操作时,手指自然伸直并放松,腕关节稍背伸,以单或双手小鱼际为着力点击打体表。做击法时动作要快速,用力要均匀。鱼际击法在使用过程中,因手指放松,相互碰撞,可出现响声,但有时也可无响声。只要按操作要领做,有无声响均不影响疗效。③拳背击法为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肘关节做主动伸屈,以拳背击打体表。

〔作用与应用〕舒筋活络,理气和血。指尖击法多用于头面部美容、美发。小鱼际击法多用于腰、臀、下肢等部位的减肥美形。腰臀部脂肪较厚者亦可用拳背击法操作。

(十)拍法

拍法是用虚掌拍打体表的方法。

〔操作要领〕拍法操作时,五指自然并拢微屈,腕关节放松,平稳而有节奏地在一定部位拍打。拍打时要求虚掌的所有着力部位同时起落,拍后立即抬起,切忌五指伸直拍打。

〔作用与应用〕舒筋活络,活血理气。适用肩背、腰、臀及下肢等部位。拍法为减肥美形常用手法。

(十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用拇指的罗纹面或偏峰,吸定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前臂做横向摆动,带动腕关节及拇指的摆动在体表操作的方法。

〔操作要领〕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悬腕,腕关节放松,腕关节稍高于肘关节,二至五指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依附于食指桡侧,在腕关节高于肘关节的情况下(以利摆动操作),做前臂的横向摆动。也可以在拇指罗纹面或偏峰吸定操作部位后,拇指不依附食指桡侧,在腕关节摆动的同时拇指指间关节做伸屈运动。手法频率为120~160次/分。此外本法在操作时也可以拇指指尖为吸定点进行操作。但为避免指尖碰损面部皮肤,面部美容时一般不应使用本法。

〔作用与应用〕调和营卫,舒筋活血,健脾和胃。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头面部,是头、面、颈等部美容、美发、美形常用手法之一。可与点按法配合应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十二)振法

振法是手掌或手指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连续不断的迅速振动,使被治疗

部位产生振动感的手法。又称振荡法、颤法等。

〔操作要领〕操作时用掌或指着力于一定部位。前臂及手部停止不动.其肌肉有节奏地收缩,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操作部位。操作时腕关节应放松,较缓和地发力,禁止强力收

〔作用与应用〕消食导滞,调节胃肠功能,和中理气,活血通络。指振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面部美容。掌振法为腹部减肥的常用手法之一。搓法是用双手掌面,相对用力地挟住肢体,快速搓动的方法。

〔操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并做上下往返的移动。搓动时不可用手掌在肢体表皮摩擦,而应带动皮肤甚或较深组织,才能达到搓法的治疗效果。

〔作用与应用〕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适用于腰背及四肢部减肥,尤以下肢应用较多。

(十四)擦法擦法是用全掌、大鱼际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做直线往返擦动。

〔操作要领〕掌擦法操作时手指伸直,全掌着力在体表往返擦动。大鱼际离法操作时,手掌尺侧稍抬起,以大鱼际着力在体表往返擦动。小鱼际擦法操作时手掌桡侧稍抬起,以小鱼际或手掌尺侧着力,在体表往返擦动。擦动时要求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小,而擦动幅度要大。频率为120次/分。本法使用时应暴露操作部位皮肤。并可涂以润滑剂,以免擦破皮肤。

〔作用与应用〕温通经络,活血祛瘀。适用于背、腰、臀、腹及四肢部,为以上部位减肥治疗的常用手法。擦动时多以热透为度。

(十五)抹法抹法是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往返推动的方法。

〔操作要领〕本法实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和合推法的综合动作。其不同点是在治疗部位上,可任意往返移动。操作时要求用力均匀,动作缓和,着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作用与应用〕清醒头目,开窍镇静,疏通气血。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为头面及颈项部按摩美容的常用手法。同时也是治疗头晕、头痛、项强、失眠等病的常用手法。

(十六)运法

运法是用拇指或中指指端轻柔地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

〔操作要领〕本法宜轻不直重,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为80~120次/分。但用于美容按摩时,要求频率要适当加快。

〔作用与应用〕调和气血,润肤消皱。适用于面、手及足部皮肤,为该部位皮肤美容的常用手法。

(十七)拨法

拨法是用手指按于穴位上或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下压至病人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此法也称为弹拨法、拨络法、抻法、指拨法等。

〔操作要领〕多用一手操作,以拇指侧面、食指或中指端嵌入肌肉和肌腱缝中,适当用力拨动。每处拨动3~5次为宜。

〔作用与应用〕本法具有解痉止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的作用。临床也可在指下有“筋强”感时施用,本法多用于肩周炎、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十八)扳法

扳法是用双手将肢体向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

〔操作要领〕操作者应沉肩垂肘,两手用力要和缓、平稳、协调、准确,扳动时不可施用暴力。扳动的幅度要在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内,并结合病变关节的活动度而定,一般应由小 到大,循序渐进,不得强求。

因施术部位不同,其具体操作方法及要点亦各异,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扳法。

1.颈部板法

(1)斜扳法 取坐位。令患者颈部略前屈,医者一手扶住枕后部,一手托住下颌部,令头向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扳动。

(2)旋转定位扳法 取坐位。令患者颈部前屈,医者用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拇指按在某一颈椎棘突旁,余四指按于肩部,先向上牵引颈部,然后在保持牵引状态下使头向一带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用力扳动。

2.肩部扳法

(1)前上举扳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半蹲站于患者前侧,将患者手搭于医者肩部,使其肘部搁在医者上臂部,医者两手抱住患者肩部,然后慢慢站起来,再将患肢向上抬起。

(2)后弯扳法 患者取坐位。令患者将手弯向背后,手掌向后,医者一手按在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后上方扳动。

(3)旋内旋外扳法 患者取坐位,上肢自然放松,医者一手按在患者的肩部,另一手握住患者前臂的下方,反复作旋内旋外扳动。

3.肘部扳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反复作屈伸扳动。

4.腕部扳法

(1)屈伸扳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握住患者手指端,反复作屈伸扳动。

(2)内收外展扳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握住患者手掌,作内收外展板动。

5胸部扳法

患者取坐位,其双手交叉置于项部。医者两手托住两肘部,并用一侧膝部顶住患者背部,嘱患者自行俯仰并配合深呼吸,作扩胸牵引板动。

6.腰部扳法

(1)斜扳法 患者面向医者侧卧位,在上面的下肢屈膝屈髓,另一下肢伸直。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扶住臀部,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扳动,使腰部旋转。此时常可听到“喀喀”响声。

(2)后伸扳法(亦称扳腿推腰板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一手按住腰部,一手置于双下肢膝部或一侧下肢膝部,将其向上托起,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动。

(3)扳肩推腰扳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一手按住腰部,一手置于对侧肩部下面,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动。

以上三种板法,称为“腰部三扳法”。

7.髋部扳法

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医者一手按住股骨粗隆部,一手握住小腿,做髋关节内收、外展的扳动。

8 膝部扳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住膝关节上方,一手握住小腿,做膝关节内收、外展及过伸的

扳动。

9.踝部扳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住踝部,一手握住足背部,做踝关节屈伸及内、外翻的扳动。

〔作用与应用〕扳法具有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或脱位,松解黏连,矫正畸形等作用。应用时常和其他手法配合使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者慎用本法,对患有关节或脊柱骨性病变、发育不良、强直或僵硬、严重畸形者禁用本法。总之,本法属被动活动关节的一类手法,应用时一定要诊断明确,审慎选用。

(十九)拔伸法

拔伸法是牵拉肢体或关节的一种手法。

〔操作要领〕操作者应沉肩垂肘,用力要持久、稳实、均匀。拔伸时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两手配合默契,用力由轻到重,适可而止,切忌粗暴。

1.颈部拔伸法

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手拇指顶在枕骨后方(风池穴上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关节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用力向上拔伸。

2 肩部拔伸法

患者坐于低凳上,上肢放松。医者双手握住一侧腕部,慢慢向上牵拉,用力要稳,动作要和缓。

3.腕部拔伸法

患者坐位,身体略向后仰。医者双手握住患者的手逐渐用力向外牵拉。

4.指部拔伸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腕部,另一手捏住一指端,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5.腰部拔伸法

患者俯卧位,用两手拉住床头,或令助手固定患者两腋,医者两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部,向下用力拔伸(亦可令助手同时向上牵拉)。

6.踝部拔伸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托住其足跟部,一手握住足背部,双手同时用力向远端拔伸。

〔作用与应用 拔伸法具有整复错缝、脱位及纠正畸形的作用。本法以四肢部和脊柱部最适用。常用于保健按摩,以保持各关节正常功能活动,同时亦用于治疗脱位、骨折及伤筋等病。

(二十)摇法

摇法是用一手握住(或扶住)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方法。

〔操作要领〕摇动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幅度须在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由轻而重,自慢至快。操作时如在适当拔伸牵引的基础下摇动,效果更好。

因施术部位不同,其具体操作方法及要点亦各异,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摇法。

1.颈部摇法

病人坐位,颈部放松。医者站于侧方,一手扶后枕部,另一手扶托下颌;或医者站于病人背后,用双手端扶头部的两侧。在拔伸牵引颈部的同时,让患者配合做颈部回旋摇动。

2.肩部摇法

病人坐位,肩部放松。医者一手扶肩部,另一手握持上肢远端(肱骨下端或前臂下端),在拔伸牵引肩部的同时,做肩关节环转摇动。

3.腰部摇法

病人坐位,腰部放松。医者在病人背后,双手自病人腋下穿过抱扶在其胸前,医者之才贴患者之背,拢住胸背,在稍上提拉的同时,医者用自己腰部环转摇动带动病人腰部的摇动。

4.髋关节摇法

病人仰卧位,置髓、膝关节屈曲90度位,医者站于病人侧方,一手扶病人膝,另一手握小 腿远端,双手协同使病人髋关节作环转摇动。

5 踝关节摇法

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坐于病人足底带,面对足底,用一手托病人足跟,另一手握持足跗部,做踝关节的环转摇动。

6.腕关节摇法

病人坐位,手背朝上,腕关节自然伸直,医者一手持病人前臂下端,另一手握持手指,在拉伸牵引腕关节的同时,做环转摇动。

〔作用与应用〕 活血化瘀,理筋复位,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本法适用于全身各关节部位,是保持各关节正常功能活动的常用保健手法之一。同时亦用于治疗因粘连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对损伤性疾病,尤其伤筋后引起的关节肿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http://wwwbaiducom/swd=%C8%E7%BA%CE%C8%C3%D7%D4%BC%BA%B1%E4%B5%C3%C6%AF%C1%C1&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

◎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五十肩又称为「冰冻肩」,在医学上的学名为「粘黏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肩部疼痛难举的疾病,在中医观点上,因内在气血不足,如年老体衰、肝肾气血虚损,以致筋失濡养,风寒湿邪气乘虚侵袭肩部经脉,遂致气血阻滞、筋脉凝滞,或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筋骨失治,而引起功能退化或因劳累过度等,也因这种病常发生在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所以统称为「五十肩」。

常见症状大多因肩关节囊发炎导致粘黏,引起肩关节部位疼痛和关节活动度减少,而疼痛和僵硬两者常互为因果,越痛越不敢动,越不动就越僵硬,越僵硬就越疼痛,因此造成恶性循环。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中医科医师张志杰表示,中医对于五十肩治疗,除以中药内服外敷及中医伤科的理筋推拿手法外,配合针灸效果更为显著。

中药内服采用分期辨证论治,可以缩短疗程,加速五十肩的痊愈。中医针灸治疗可疏经活络,通调气血,减轻疼痛,加速组织的修复及关节正常活动,常以「肩三针」和「条口透承山」等特效穴为主。张志杰说,若是不敢针灸的患者,亦可以单独采用中医伤科治疗,其伤科推拿手法有:

1先用滚法施术于患部及其周围,并同时作患肢的外展外旋上举内收等动作,以疏通经络,松弛肌肉,改善循环。

2在肩前及肩后作按、揉、摩、弹波等动作,再对于三角肌做揉摩,由上而下数次。 (1)急性期:治疗原则为疏筋活血、通络止痛、消肿消炎,推拿手法要非常轻柔,过重导致关节损伤,使黏连加重。 (2)黏连期:目的为松解黏连、滑利关节,用热敷 、旋转关节松解黏连,用到的手法非常多,如滚法、按法、按揉法、拿法、摇法、搓法、抖法等。 (3)缓解期:主要目标为荣筋通络,以舒缓柔筋手法,活化肩周围组织。

张志杰说,五十肩看起来虽然不算什么要命疾病,外观也看不出来,平时不动则已,但只要牵动肩膀,往往会引起疼痛与动作困难,影响病患日常活动并造成生活起居上很大困扰,因此,好好接受治疗是必要的,千万不要拖延治疗时机。(文章摘录自/优活健康网站内新闻)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 /supply/article/32454 关键字:五十肩, 中药, 针灸, 推拿, 冰冻肩, 粘黏性肩关节囊炎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

  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脑血管病变等。

  二、搓掌揉脸法

  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揉面部各60次,激发面部气血,使面部充盈红润,面肌富有弹性,有防老祛皱、精神焕发之功能。

  三、搓揉耳廓法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四、扣齿弹舌法

  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老年者常扣齿则健齿,齿健则福。每日早晚扣齿各60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弹舌是对脑的良性按摩,有健脑护脑之功。

  五、颈项部按摩法

  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六、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七、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八、胁肋部按摩法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所交会,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九、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为任脉经过之处,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十、腰部按摩法

  “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十一、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对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冬季水温42~45℃),两足稍晾干后反复搓推足心(涌泉穴)60次,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有效

  1 成人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面部按摩常用的穴位有:

  承浆 在颌唇沟的中央,当下唇下陷中。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

  地仓 在口角旁开4分处。主治口眼歪斜,流涎。

  人中 在人中沟上中1/3处。主治口眼歪斜,流涎,鼻塞。

  迎香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肿。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上方凹陷中。主治目赤痒痛,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口眼歪斜。

  睛明 目内眦上方1分处。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内眦痒痛,目眩,近视,色盲。

  攒竹 眉毛内端,当眶上切迹处。主治视物不明,流泪,口眼歪斜。

  鱼腰 在眉毛的中点。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眉棱骨痛。

  丝竹空 在眉梢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

  印堂 在两眉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惊风,产后血虚。

  角孙 将耳廓前后对折,在耳尖所到的颞颌部。主治耳部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颈项强直。

  耳门 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齿痛。

  听宫 在耳屏前下颌关节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

  听会 在耳屏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歪斜,下颌关节脱臼。

  翳风 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

  下关 在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主治齿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开合不利。

  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紧牙齿时,当咬肌的最高隆起处。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大迎 在下颌角前1寸3分,当咬肌附着部前缘。主治口噤,颊肿,齿痛。

  阳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在眉上1寸处。主治头痛,目痛,目眩,外眦疼痛,夜盲。

  太阳 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

  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手法是防病、治病、保健的关键,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及作用层次、手法的特点及手法的注意事项。其次应该细心揣摩练习,达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手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①缓解肌肉痉挛;②放松止痛;③活血祛瘀;④消除肿胀;⑤温通经络;⑥疏通狭窄;⑦分解粘连;⑧滑利关节;⑨整复错位。我们又可把①至④概括为放松作用;⑤可以概括为温通作用;⑥至⑧可概括为助动作用;⑨可概括为整复作用。以下成人按摩推拿手法部分按这四种作用,将手法分为放松类手法、温通类手法、助动类手法、整复类手法共四类,进行论述。

  2 小儿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小儿推拿学形成于明朝,是按摩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同时又具有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小儿推拿与成人按摩推拿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不可竭力攻伐。

  小儿推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推法,揉法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

  2小儿推拿的手法常和穴位结合在一起,如补脾经;

  3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

  4小儿推拿在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润皮肤,提高疗效;

  5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

  6小儿推拿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习惯上推拿左手;

  1 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2 滚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4 缠法

  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掌虚,指端贴住治疗部位,靠腕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以每分钟250~300次的频率快速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

  5 拿法

  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6 拨法

  (1)拇指拨法:以拇指罗纹面按于施治部位,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神经干等部位。也可以两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

  (2)掌指拨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拨法:以尺骨鹰嘴着力于施治部位,垂直于肌腹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臀部环跳穴。

  7 捋法

  (1)拇指捋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沿着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沿着脊柱两侧、肌腹、骨缝走行方向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腹、骨缝、脊柱两侧。

  8 搓法

  (1)掌搓法:以两手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本法主要用于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两手虎口置于颈肩部快速搓动,本法用于颈肩部。

  9 击法

  (1)掌根击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本法用于腰背部。

  (2)侧击法:五指伸直分开,腕关节伸直,以手的尺侧(包括第5指和小鱼际)着力,双手交替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也可两手相合,同时击打施治部位。本法用于颈肩、腰背及下肢后侧。

  (3)指尖击法:两手五指屈曲,以指尖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头部。本法用于头部。

  (4)拳击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体表。本法用于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击法:医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的腰背部及下肢的后侧。

  10 拍法

  五指并拢且微屈,以前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虚掌拍打体表。

  11 弹法

  医生先用拇指指腹按压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地弹出,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头部。

  12 梳头栉发

  两手十指屈曲,从前至后做梳头动作。

  13 摩掌熨目

  两掌相互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患者两眼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感。

  温通类手法

  1 摩法

  (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摩腹: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面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2 擦法

  (1)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产热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2)侧擦法:用手的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

  (3)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较快,主要用于上肢及颈肩部。

  3 推法

  (1)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

  (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

  (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5)十指分推法:十指微屈,自胸部正中线沿肋间隙向两侧分推,亦称开胸顺气。

  (6)鱼际分推法:以两手拇指桡侧及大鱼际着力于腹部,自腹部正中线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7)合推法:以两手拇指或掌从施治部位的两边向中间推动称为合推法。

  4 抹法

  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单方向移动。本法用于前额部。

  5 扫散法

  医生手指屈曲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做前后方向的快速滑动。

  6 点法

  以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法,也称点穴。在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点穴时可单用拇指点,也可食指或食中指一起点按穴位。在做点法时还可用点穴枪点按人体的一定部位,如足底。

  7 捏法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8 捻法

  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夹住治疗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于手指部和耳部。

  9 掐法

  (1)双手掐法:以两手的拇食指相对用力,挤压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2)单手掐法;以单手拇指指端掐按人体的穴位,如掐人中。

  10 振法

  (1)掌振法:以掌置于一定部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掌振法主要作用于腹部,作用于腰部时也称为颤腰。

  (2)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于穴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百会、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11 推桥弓(扫桥弓)

  桥弓穴是指翳风至缺盆的连线。推桥弓时应以拇指着力,压力适中,两侧交替,大约1分钟。

  12 双鸣天鼓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将两掌按于两耳,两手置于后枕部。医生两掌轻轻用力,按压患者两耳,然后用手指轻弹枕后风池穴数次,然后两掌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

  13 刮法

  以食指中节的桡侧在患者体表进行单方向的刮称刮法,亦可用刮板(可用穿山甲片、牛角制成的刮板,古时也用钱币)在患者体表做刮法。

  助动类手法

  -摇法

  -背法

  -抖法

  -屈伸法

  1 摇法

  (一)颈部摇法

  (1)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亦可用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后枕部,做缓慢的环旋摇动。

  (2)医生站在患者的后方,两手托住患者的头部(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医生用两前臂的尺侧压住患者的肩部。医生两肘与两手相对用力,边向上拔伸,边缓慢地做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二)腰部摇法

  (1)患者坐于床边。一助手双手按压患者的大腿以固定。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双手从腋下穿过抱住患者,然后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三)肩部摇法

  以右肩为例。

  (1)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左后方,以腹部顶住患者背部,右手托住患者右肘,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指或右手的尺侧,使肩关节沿前下=>前上=>后上=>后下=>前下的方向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按患者的右肩,右手握住患者的右腕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亦可用右手托住患者的右肘,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

  (3)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住患者的右肩,右手虎口经患者的腋下握住患者的右前臂下段的桡侧,做前下=>前上=>后上=>后下的摇动,亦可做水平方向的摇动。

  (4)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后,右手从患者的腋下绕过置于患者的右肩前,医生左右手与右臂协同用力摇动患者的肩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四)前臂摇法

  医生一手托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旋前或旋后摇动患者的前臂。

  (五)腕部摇法

  医生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下段,另一手五指与患者的五指交叉握住,环旋摇动腕关节。

  (六)髋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患侧膝部,另一手扶踝;先使膝关节屈曲,同时使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至最大限度,然后使髋、膝关节极度屈曲;再使髋关节极度内收、内旋,最后伸直患侧下肢。

  (七)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托踝,环旋摇动膝关节。或者: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侧方,一手扶患者大腿下段的后侧,另一手扶患者的足跟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八)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的足跟部,另一手握患者的前足部,环旋摇动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 背法

  (一)后伸背法

  医生与患者背靠背地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两肘(医生两肘在里),以臀部顶住患者腰部,弯腰、屈膝,将患者反背起,先左右水平方向摇动数次,待患者放松后,医生迅速伸膝挺臀,同时加大腰部前屈的角度,随即将患者放下。

  (二)侧背法

  以腰部右侧屈受限为例。患者站立,右侧上肢置于医生头后。医生站于患者右侧,以左髋顶住患者右髋,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医生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并带动患者做右侧屈,至最大限度时,医生以左髋向左顶患者的右髋,用以加大患者腰部右侧屈的角度。

  3 抖法

  (一)肩部抖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侧,双手握住患者的手指并使患者肩关节外展,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快速的上下抖动并使肩关节抖动的幅度最大。在抖动过程中,可以瞬间加大抖动幅度3至5次,但只加大抖动的幅度,不加大牵引力。

  (二)腰部抖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医生双手托住患者两个踝关节,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患者的腰部,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身体先向前,然后身体后仰,瞬间用力,上下抖动3~5次,使患者腰部抖动的幅度最大。

  (三)髋部抖法

  患者取侧卧位。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上下、快速的抖动。

  4 屈伸法

  (一)单纯屈伸法:使患者关节沿冠状轴进行运动的手法,称屈伸法。屈伸法可用于各关节,使关节加大屈伸运动幅度。

  (二)屈转伸法:先使关节极度屈曲,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伸直。本法用于治疗关节伸直(背伸、后伸)功能受限。如在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致腰部后伸功能受限时,可先使患者腰部前屈,患者手扶床边。医生一手扶患者腹部,另一手扶患者腰部。先使患者腰部极度前屈,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医生一手改放在患者胸部,另一手向前推按患者腰部,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腰部迅速后伸以恢复腰部后伸功能。

  (三)伸转屈法:先使关节极度伸直,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屈曲。本法用于治疗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如治疗患者腰部前屈功能受限时,使患者站立,医生站于患者身后,用身体的右侧顶住患者身后,右手置于患者腹部,左手置于患者肩部。当患者放松后,医生用右手虚掌扣打患者小腹部,右肩撞击患者背部,同时左手推按患者背部正中。以上3个动作同时进行,使患者腰部迅速前屈,用以治疗腰部前屈功能受限。

  整复类手法

  -按法

  -拔伸法

  -牵拉法

  -扳法

  1 按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背部按法: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3)交叉分压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侧,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离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左手之力大于右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4)按动脉法:以拇指或掌按于人体大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行感时,将拇指或掌轻轻抬起,使热气传至肢体远端。

  2 拔伸法

  (一)颈部拔伸法

  ①颈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后方,腹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后上方拔伸患者颈部。

  ②颈部仰卧位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后枕部,另一手置于患者下颌处,两手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③颈部端提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腿向前伸直,两手置于大腿上。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托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先缓慢向上拔伸,并维持一定牵引力,待患者颈部相对放松时,瞬间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医生双手托住患者的两个踝关节。医生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三)肩部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里),逐渐向上拔伸患肢。拔伸过程中,也可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

  (四)手指拔伸法

  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盖于拳眼,食中两指夹住患者的指端,然后迅速地拔伸,并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

  (五)膝关节拔伸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侧膝关节屈曲,然后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3 牵拉法

  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如使颈部极度屈曲牵拉颈肩部肌肉;使膝、髋关节极度屈曲对腰背肌进行牵拉;肩关节上举、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可牵拉臂丛,分解颈部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使踝关节极度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可牵拉坐骨神经,分解腰部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粘连;患者俯卧,将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以牵拉股神经及股四头肌。

  4 扳法

  (1)颈部扳法

  ①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前屈至要扳动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亦可用肘夹住患者下颌做此扳法。

  ②颈部侧扳法:以头向右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肘压患者的左肩,右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左手置于患者头侧(左耳上方)。先使患者头右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③颈部仰卧位

  背部拉伸的4个位置:

  1 下背

  将膝盖拉到胸口,大概稳住20秒。如果想再拉得用力一点,将头如图般向前微倾,每边脚轮流做大概4-5次。

  2 上背及中背

  坐在椅上,整个人向前倾,直到你觉得背部好像有拉扯的感觉。如果想再拉多一点,将手再用力向后伸,大概稳住20秒,大概4-5次。

  3 上背及中背

  将手向前滑,同时让屁股向后挺。

  4 下背

  将双脚拉近胸口位置,大概稳住20秒。如果想再拉得用力一点,将头如图般向前微倾,大概做4-5次。

推拿手法就是利用手,也可以是稍硬些的东西辅助在上边描述的4个位置滚动,力量要适度,需要推拿的人掌握好力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防止腰背酸痛的可以使用下边两种常见的拉伸方法,看下图:

  1,家里拉伸方法

  2,健身房拉伸方法:健身室中,见到柱状的物体都可以用来拉筋,只要感觉到背部有拉扯就可以了。见下图:

  注意:运动后腰背部肌肉酸痛,最好是运动后马上进行拉伸。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有什么治疗 方法 吗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

 (一)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①控制关节及 其它 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一)一般疗法

 发热关节肿痛、全身症状来者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g,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是一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斯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惹等。

 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2金制剂

 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mg。总量达300~700mg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600~1000mg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维持量每月50mg。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量多年,直线终身者。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著。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1000mg,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口服金制剂效果与金注射剂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口腔炎,紧损害等,停药后可恢复。

 口服金制剂金诺芬(Auranofin)是一种磷化氢金的羟基化合物。剂量为6mg每日一次,2~3月后开始见效。对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好。副作用比注射剂轻,常见为腹泻,但为一过性,缓解显效率628%。

 3青霉胺

 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药物,治疗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选择性抑制某些免疫细胞使IgG及IgM减少。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过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视神经炎,肌无力,转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个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个月每次250mg,每日2次。无明显效果第三个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总剂量达750mg为最大剂量。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改善后用小剂量维持,疗程约一年。

 4氯喹

 有一定抗风湿作用,但显效甚慢,常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或递减皮质类固醇剂量时的辅助药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疗程中常有较多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长期应用须注意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和视神经萎缩等。

 5左旋咪唑

 可减轻疼痛、缩短关节僵硬的时间。剂量为第一击50mg,每日1次,第二周50mg,每日2次,第三周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晕、恶心、过敏性皮疹、视力减退、嗜睡、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等。

 6免疫抑制剂

 适用在其它药物无效的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停药情况下或激素减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mg,每日2~3次。环磷酰胺每次50mg,每日2次。特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原治疗量的1/2~2/3。连续用3~6个月。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脏毒性损害及消化道反应、脱发、闭经、出血性拼膀光炎等。

 氨甲蝶呤(MTX) 有免疫抑制与抗炎症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蚀,每周5~15mg肌注或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副作用有厌食、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药物性间质性肺炎与皮疹。可能成为继金和青霉胺之后被选用的另一缓解性药物。

 7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关节肿痛,控制炎症,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对病因和发病机理毫无影响。一旦停药短期内即复发。对RF、血沉和贫血也无改善。长期应用可导致严重副作用,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仅限于严重血管炎引起关节外损害而影响理要器官功能者,如眼部并发症有引起失明危险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心脏传导阻滞,关节有持续性活动性滑膜炎等可短期应用,或经NSAIDS、青霉胺等治疗效果不好,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发奏效不著可酌情增加。症状控制后应逐步减量至最小维持量。

 醋酸氢代泼尼松混悬液可作局部关节腔内注射,适用于某些单个大关节顽固性病变,每次关节腔内注射25~50mg,严防关节腔内感染和骨质破坏。去炎舒松特丁乙酸酯,是一种适合关节内给药的长效皮质类固醇,一次量为10mg,膝关节为30mg。

 8雷公藤

 经国内多年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有良好疗效。有非甾类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或细胞毒作用,可以改善症状,使血沉和RF效价降低,雷公藤多甙60mg/d,1~4周可出现临床效果。副作用有女性月经不调及停经,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腹痛腹泻等。停药后可消除。

 昆明山海棠,作用与雷公藤相似,每次2~3片,每天3次。疗程3~6月以上。副作用头昏、口干、咽痛、食欲减退、腹痛、闭经。

 9其它治疗

 胸腺素、血浆去除疗法等尚待探索。

 (三)理疗

 目的在于用热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达到消炎、去肿和镇痛作用,同时采用锻炼以保持和增进关节功能。理疗方法有下列数种:热水袋、热浴、蜡浴、红外线等。理疗后同时配已按摩,以改进局部循环,松弛肌肉痉挛。

 锻炼的目的是保存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规律地作主动或被动的关节锻炼活动。

 (四)外科治疗

 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滑膜切除术。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负重关节可作关节融合术等。

 具体介绍如下:

 (1)滑膜切除术:

 主要用于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膝关节等,可对病变的滑膜进行切除。滑膜切除后应在支具帮助下逐渐恢复关节功能。

 (2)关节冲洗+镜下滑膜切除术:

 在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可以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同时进行反复冲洗,以求更换关节液的成分而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3)关节成型术:

 对负重关节,尤其是足部的跖趾关节,当出现爪状趾畸形影响负重时,可行跖骨头切除术,以期形成新的关节而达到改善负重功能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4)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严重的类风湿患者,当其髋或膝关节严重受损,以致无法修复时,可酌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此类情况在高龄患者中多见。

 (五)预后

 一般说来早期即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恢复大多较好。起病急的优于起病缓者,男性较女性为好,仅累及少数关节而全身症状轻微者,或累及关节不属对称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暂,约有10%~20%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成残废。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严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继发感染。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

 1)中成药:

 麝香祛风湿膏、消痛贴、骨刺消痛胶囊等。

 2)推拿疗法即按摩疗法,

 是采用按摩法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施行推拿疗法,应由轻渐重,由点到面,由慢而快,由短至长。即推拿从主要部位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渐渐扩展;用力必须由轻渐重,逐渐升级,以使患者能忍受为度,切忌暴力,以免造成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推拿速度应由慢渐快,以患者无不适为度。手法的运用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有力、持久,从而达到“深透”作用。柔和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要生硬粗暴;均匀即手法动作有节奏,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忽轻忽重;有力即手法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质、病情、部位等不同情况而有所轻重;持久即手法能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患者不感觉疲劳。

 类风湿性关节炎推拿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步用滚法,施于上肢,即从肩部至腕部到掌指,重点在内侧。第二步先用拇指推摩法,后用拿法,施于上述部位,重点在各关节周围。第三步用指按法,按肩内俞、曲池、少海、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用捻法,配合各关节屈伸、左右旋、牵引等辅助活动。

 ②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步用滚法,施于下肢大腿前部及内外侧经膝部至小腿。第二步先用推摩法,后用双手拿法,施于上述部位,重点在各关节周围。第三步用拇指按法,按鹤顶、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第四步先用滚法,施于足背及趾部;随之用捻法,捻趾关节,配合踝关节屈伸、内外翻以及屈膝、屈髋、摇髋等辅助活动。

 ③患者取俯卧位,第一步先用滚法,后用推摩法,施于臀部、大腿至小腿后侧。第二步先肘按环跳,指按委中、承山,同时拿昆仑、太溪等穴;随之用摩法,加以调和;最后进行“提腿”和膝关节向臀部屈伸等辅助活动。

 ④患者取坐位,第一步医者右脚踏在患者坐的凳子边缘上,将患者上肢提起置于医者膝上,用滚法施于前臂及肩部,重点在外侧。第二步用摇法,环转摇动肩关节、腕关节各5-6次。第三步搓患肢,从上臂至前臂往返5-6次。随之拿肩井穴,并拍肩结束。

 注意: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妊娠期间,有皮肤溃烂,恶性包块和脘腹疼痛拒按的局部,以及接受按摩的局部患有急性静脉炎、淋巴管炎及各种皮肤病(如皮炎、湿疹、痤疮、局部化脓、溃疡等)时,均禁用推拿按摩法。治疗时必须在患者保持身心安静、肌肉与关节松弛的状态下进行。过饥、过饱时不宜使用本法。推拿可与物理疗法、练功 体操 等结合使用,效果更佳。一般先行理疗,再推拿 最后做运动。

 3)针灸

 近年来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对这方面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有单独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也有针药并施或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①温针壮督法治疗:

 主穴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配以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解溪。

 ②温针加消尪汤治疗:

 方法为针刺华佗夹(第1颈椎至第5腰椎,椎旁左右共48穴),临床常用34穴,在督脉旁5分处。肢体穴位取八邪、阳池、足三里、血海。每天上午先针刺四肢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将艾炷(条)套在针柄上点燃,于艾炷(条)全部熄灭后出针;然后再在华佗夹脊施针刺治疗,手法同上,不行温针。在针灸的同时,内服汤药(丹参30克,当归尾、川牛膝各20克,三棱、莪术各10克,桂枝8克,地龙、全蝎各15克,白花蛇10克,生甘草6克)。

 ③蜂针治疗:

 取穴以病痛局部压痛点作为主穴,配穴按经脉的循行所过而取穴。上肢多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等;下肢多取环跳、血海、犊鼻、阴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督脉多取背部的穴位。特定穴主要是背俞穴,经外奇穴常用夹脊、膝眼、鹤顶等穴。先皮试,后用蜂针治疗。

看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的人还看:

1 类风湿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法

2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最好的方法

3 类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

4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我用切身经历跟你说下吧~~~不要急,我当时练了一会,突然就会了。你可以找准一根弦,先练扎桩摇,可能省力一些,对初学者来说是挺不错的。小指靠在琴边边上,离你摇的那根弦要有一定距离,往上稍微去些,以小指为支点,在弦上反复练习托劈托劈,尽量只让手腕带动(应该学过吧?不会的话可以问问,很简单)幅度不要太大,小一点,渐渐加快速度找一找感觉,要有颗粒感,指甲要尽量和弦保持平行,贴弦劈下来,慢慢滴,别着急,别图快。也可以找些摇指的小片段增加趣味性,我当时就练樱花滴,加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54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