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桂枝茯苓丸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第1张

桂枝茯苓丸主要是具有活血化瘀、消症的作用。

有的女性月经期会出现痛经、腹痛难忍的反应,也可以服用桂枝茯苓丸,还有产后的女性恶露不尽,桂枝茯苓丸也可以对其进行治疗。桂枝茯苓丸是比较经典的中药成方,可以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还可以起到消炎镇痛、抗肿瘤等其他作用。

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对老龄大鼠的研究发现,老龄大鼠高比重的红细胞增加,变形能力降低。

扩展资料:

桂枝茯苓丸注意事项:

1、中药有温、凉、寒、热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在作用上又有升、降、沉、浮的区别,因而在配伍上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的结果。

2不能喝酒,忌食辛辣,生冷食物,雄鸡,鲤鱼,猪血。一般吃中药不能喝茶、喝绿豆汤。还有个别的药忌食用狗肉,牛肉,羊肉等。吃中药的时候一般不能同时食用萝卜。

3、如已超过包装上所印的有效期,或包装破损,或有损坏的痕迹,请不要服用。

-桂枝茯苓丸

中医上讲: 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滞则血瘀、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 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运载气,气血是相互滋生的。而气血不足的现象,在生活中又很常见,特别是女性,气血不足的话,外表看上去就会比较的憔悴, 而且 气血不足的人,还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怕冷。因为 气血虚则寒,气血实则热。

所以就说 气血不足的人,就容易生寒,寒生湿,湿生痰,痰生瘀、瘀生堵、堵成结节,结节成为瘤子。

一、气血虚弱

二、气血虚弱+怕冷

但是,关键的点来了,我们生活中,也有 很多人是光想着怎么去补气血了?可是,你为什么会气血虚了呢? 这个才是我们解决气血亏虚的一个根本。

一、首先,第一个脏器就是脾

二、气血虚 :跟肾有关

三、气血虚:跟肝有关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 血瘀也会引起血虚 的情况,这样的人,通常 舌头伸出来,舌下两条青筋又黑又粗 ,并且如果是女性, 月经通常血块比较多,肚子也特别容易出现胀痛 。就是全身疼, 有的是胳膊疼,有的是肩膀疼,还有的是乳房胀痛,小肚子胀疼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去通一下。 怎么通?

如果这个气血瘀至于下焦,出现这种腹腔的一些肿块,我们常用的像 桂枝茯苓丸 ,那如果 全身的气血瘀堵, 血府逐淤丸 ,效果会很好,并且应用非常广泛,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姓蛲矗蚓玻怪琢龅茸饔谩D敲矗鹬蜍咄柚瘟剖裁床≈ⅲ菩Ш寐

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公元前206年)。桂枝茯苓丸是中医临床常用传统名方。桂枝茯苓丸单味药材的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对子宫有特异性充血作用,对毛细血管有扩张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还有较强的抗过敏反应和抗菌作用。茯苓可镇静、利尿、抗肿瘤、抑菌。

桂枝茯苓丸以桂枝、茯苓、牡丹、桃仁为主要原料制成,为包糖衣薄膜衣或包炭衣浓缩水丸,除去包衣后显黑褐色;味甜、微辛辣。桂枝茯苓丸具有有活血,化瘀,消症的功效。桂枝茯苓丸适用于妇人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桂枝茯苓丸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属淤血阻滞者。

桂枝茯苓丸是中医临床常用传统名方,效果很好。相信很多女性患者想知道哪里能购买到同仁堂的桂枝茯苓丸。一般来说,正规的大药店和医院都会出售同仁堂的桂枝茯苓丸,患者朋友可以选择到这些地方购买。

桂枝茯苓丸是《金匮要略》记载的方剂,共有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等5味药,诸药等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功效治:活血化瘀,消瘕散结;主瘀滞胞宫,结而为患。古代也用来治疗死胎不下的方剂,现代多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流产后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目前有桂枝茯苓胶囊、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药,功效差不多。

1、桂枝茯苓丸主要就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如出现月经的时候有一定的腹痛或者是产后恶露不净。

2、或者是有一定的子宫肌瘤或者是有囊肿等情况,都可以运用这种药物起到调理的作用。药物主要成分就是桂枝、茯苓和牡丹皮,赤芍和桃仁。

3、应用药物期间也要注意,不能吃任何酸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也注意不能够暴饮暴食,保证良好的情绪,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进一步好转,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今天给各位分享桂枝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1、桂枝的功效主要是发汗,能够温经并且止痛,能够帮助阳气恢复。

2、桂枝食用方法: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3、桂枝甘草汤:

(1)功效:补心气,温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2)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3)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10剂)。

(4)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

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桂枝和甘草的搭配可以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对于养心安神有一定的效果。

4、桂枝绿茶:

(1)功效: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治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

桂枝和绿茶的搭配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和作用的哦。

(2)材料:桂枝3g、绿茶3g。

(3)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这种中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临床应用都会用到这个,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它吗?用它能治什么病?下面就带你了解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

1、发汗解肌

桂枝辛温而归肺经,能够发汗解表,配伍麻黄可治疗表实无汗的风寒感冒,麻黄是主药。

桂枝是表虚汗出的风寒感冒的主药,须配伍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即组成桂枝汤,是治疗风寒感冒表虚汗出的代表方。

桂枝是临床常用药,桂枝汤是临床常用方,治疗汗出、恶风者,无论发热与否,均予桂枝汤,大多在3~5剂后,汗出即愈。

还须指出的是,桂枝汤治疗无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表现为汗出、恶风者,疗效显著。

若兼见口苦、咽痛、胁痛等,与小柴胡汤同用,名柴胡桂枝汤。

桂枝与肉桂来自同一种植物,均含挥发油,能够刺激汗腺而发汗。

由于肉桂所含挥发油丰富,其发汗力比桂枝强,所以,为了增强桂枝汤的发汗作用,方中桂枝可由肉桂来代替,亦可桂枝与肉桂同用,诸多经方爱好者均有这样的经验。

以桂枝为主药的名方甚多,其中桂枝加葛根汤是擅长使用的处方之一。

目前为止,治疗颈椎病仅有两首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体质壮实、无汗者,多选用葛根汤;体质瘦弱,易于汗出者,则多选用桂枝加葛根汤。

无论选用何方,均可配伍活血祛风止痛药,如桃仁、川芎、鸡血藤、丹参、威灵仙、木瓜等。

方中葛根的用量多在50~100g之间,甚至更大,量小则疗效不佳。

2、温通经脉

桂枝味辛,能够通行血脉,性温,能够温通经脉。

总之,桂枝具有温经散寒、通行经脉的作用,所治的病证属于寒凝血滞之各种疼痛性疾病,例如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治疗脘腹冷痛之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配伍白芍、饴糖等,如小建中汤;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常配伍吴茱萸、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治疗寒凝血滞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宜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总之,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可广泛用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血循环障碍的病证。

3、助阳化气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桂枝性温,能够温通经脉,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故能利水,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痰饮等。

治疗水湿内停之眩晕、心悸等,可配伍茯苓、白术、甘草,即苓桂术甘汤;治疗水肿、大便溏泄等,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同用,即五苓散。

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来看,桂枝能够治疗痰饮、水肿等,与其助阳化气作用有关,然而这种作用难以理解。

认为,桂枝之所以能够治疗水肿,与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有密切关系,实际上就是桂枝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微循环一旦改善,水肿大多减轻。

使用注意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桂枝性温,能够动血。

也就是说桂枝能够促进血液运行,提高心率,表现为“血热出血”,如易于鼻衄、牙龈出血等。

所以对于易于出血、舌质红、口干咽干等患者,不宜使用桂枝。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

1、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是中药桂枝的重要功效之一,因为桂枝中含有的药用成分在被人体吸收后,能消灭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并能抑制人体内伤寒感冒和肺炎球菌的活性,能防止人体因这些细菌感染而出现炎症,也能让人体内已经出现了炎症,慢慢消退。

2、抗病毒

中药桂枝还有多种药用成分能抑制一些常见病毒的活性,特别是它对流感病毒的抑制功效极为明显,可防止流感病毒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中,人们多服用一些中药桂枝,就能降低病毒性感冒的发病率。

3、预防感冒

桂枝汤是一种能解表散寒的中药汤剂,它对人类经常出现的感冒有明显预防作用,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中,人们多喝一些桂枝汤,能抑制流感病毒活性,并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4、利尿排毒

在平时人们适量服用一些桂枝汤,还能提高人类肾脏功能,并能加快身体内尿液生成,能让身体内淤积的毒素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它利尿排毒的功效特别出色以,适量服用还能让人体出现的水肿与小便不利很快减轻。

桂枝的禁忌

桂枝是一种药用功效极为出色的中药材,但生活中那些患有低血压的人禁止服用桂枝不然会让病情加重,除此以外生活中那些已经怀孕的女性也禁止服用桂枝,她们服用桂枝后容易造成子宫收缩,会对腹中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高热、脉洪大不出汗者禁用。

桂枝属于温热药物,风温等热传染病时,高热、脉洪大不出汗的人,不应使用桂枝,误用的话,只使用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

2、内火患者禁用。

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内火患者,桂枝不适合使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是一味中药,很多人对于它都是不熟悉的,那么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

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

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

《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

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

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

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

”(《本草便读》)。

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

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

”(《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

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

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

”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

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

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

《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

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

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

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

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

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关于桂枝功效与作用和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卷下。其原方组成以桂枝、茯苓、牡丹、桃仁去皮尖、芍药各等分。

可治妇人宿有瘕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瘕痼害;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胎动气,下血不止者。

清周扬俊曰,桂枝、桃仁、丹皮、芍药能去恶血;茯苓亦利腰脐间血,即是破血。然有散有缓、有收有渗、结者散以桂枝之辛;肝藏血,血蓄者肝急,缓以桃仁、丹皮之甘;阴气之发动者,收以芍药之酸;恶血既破,佐以茯苓等之淡渗,利而行之。

本方为化瘀消症之缓剂。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则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制作蜜丸,用法从小量开始,不知渐加,亦有下症而不伤胎之意,更示人对妊娠病证应持慎重之法。如此运用,使症消血止,胎元得安,故本方为妊娠宿症瘀血伤胎之良方益法。 吾取先贤之验,总结桂枝茯苓丸临床之效,本方与益母草煎剂可治症瘕(宫外孕),下血后可服加减胶艾汤;产后之恶露不净,可用桂枝茯苓丸(或按比例作汤剂)加益母草炒蒲黄类,如瘀滞已消,后宜用十全大补汤类气血双补而善后;女人有亚急性盆腔炎疼痛者,或输卵管有堵塞者,可用本方伍败将草米仁炮猪甲者,或联合大量红藤灌肠,可取良效!

桂枝茯苓丸,实有下其瘕,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且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之效。为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多表现为月经量多、痛经、子宫增大、不孕等。中医可归于“痛经”、“症瘕”、“不孕”等疾病范畴。

根据我多年临床观察,认为子宫腺肌症多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凝滞,郁滞则血流不畅,久则形成气滞血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可致经行腹痛、月经不调、腹部结块等诸症。

宜采用活血化瘀法,可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

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非常典型的活血化瘀、消包块的妇科名方。

方中桂枝性温味辛,能通血脉消淤血,又能利小便、助气化而行津液;淤血内停必伴有痰湿阻滞,用茯苓渗湿利尿,化痰行水,二者合用以加强化淤消之力;丹皮、桃仁能活血化淤消结;芍药,缓急止痛;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淤,缓消块之效。

26岁的张女士,经期小腹疼痛已有3年,同时伴腰痛,肛门憋坠。月经周期22-25天,月经最多,兼有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边有瘀点,脉弦涩。

B超提示右侧附件有一31cm X22cmX25cm大小的囊性肿物。经妇科检查和B超诊断确诊为子宫腺肌症。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气滞则血行不畅,血瘀于盆腔形成包块,故经期腰腹疼痛。

治宜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方拟桂枝茯苓丸加减。

组成:桂枝、茯苓、桃仁、赤芍、牡丹皮、地鳖虫、木香、三棱、莪术。

服药14剂,肛门憋坠感明显好转,已无腹痛。

遂对原方予以加减,连服60剂后复查,症状基本消失,月经量正常,偶有小血块,经B超诊断,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方中桃仁、地鳖虫破血祛瘀,消瘢散结;用辛温的桂枝以通血脉而行瘀滞;赤芍、丹皮、三棱、技术活血化瘀,又可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且赤芍可缓急以治腹部拘挛疼痛;木香行气止痛;茯苓导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化血化瘀,缓消症块之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61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