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生物圈中的生物圈中的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动物和微生物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一一一、、、、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意义 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二二二二、、、、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水母的漂浮运动和倒退运动;草履虫、海龟的划水运动;蛙的游泳等。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1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2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如猫、狗、大象、马。 ○3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马等大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4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如猴子、猩猩等。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动,进行滑翔和鼓翼飞行。 滑翔:一些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方式,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鼓翼飞行: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动物运动的形成动物运动的形成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功能: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骨 1、种类: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2、长骨 (1)形态:呈管状,分为中间稍细的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骺。、 (2)结构: ○1骨膜:覆盖在长骨的表面,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2骨质:分为致密的骨密质和蜂窝状的骨松质。 ○3骨髓:填充在长骨骨干中央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幼年时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内红骨髓转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3)骨的生长:幼年时骨能长长和长粗,长长与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生长有关,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3、骨的成分及特点: (1)成分: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2)骨在不同年龄段各种成分的含量及特性 年龄 有机物 无机物 特性 特点 幼年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 容易变形 成年 约占1/3 约占2/3 弹性大,硬度大 不易变形,不易骨折 老年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硬度大 容易骨折 1、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 三、骨连结 2、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间的连结 3、活动连结,如肩关节 (1)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上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关节的结构 (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膜构成,其内壁可分泌滑液。 (3)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能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第第第第2节节节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动物运动的形成动物运动的形成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 骨骼 1、 概念:人体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中轴骨:位于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 2、 分类 附肢骨:位于骨骼外围部分,包括肢骨和带骨两部分。肢骨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带骨连接四肢和躯干。 二二二二、、、、骨骼肌骨骼肌骨骼肌骨骼肌 1、组成: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2、分类: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 三、躯体运动的形成 1、形成:运动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运动。 2、调控:骨骼肌的收缩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3、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 (1)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第第第第1节节节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 先天性行为 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特点:○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第第第第2节节节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 动物行为的分类 1、 根据行为的发生分为:先天性的本能行为和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 根据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 二二二二、、、、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 取食行为取食行为取食行为取食行为:动物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而生存的行为。 特点: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种多样。 2、 领域行为领域行为领域行为领域行为:动物为保卫自己的领域而发生的行为。 特点:○1领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领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领域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 ○3动物常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保卫自己的领域。 3、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4、 防防防防御行为御行为御行为御行为:不同种类动物之间为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特点:○1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难闻的气味。 ○2拟态:尺蠖静止不动时,形状像树枝。 ○3保护色:比目鱼、变色龙等动物身体颜色能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 5、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6、 节律行为节律行为节律行为节律行为:动物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举例:生活在海滩上的动物的潮汐节律行为;蝶、蛾类的日节律行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雌性个体的月节律行为;动物的换毛、迁徙等年节律行为。 生物钟:是动物体内以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7、、、、社群行为社群行为社群行为社群行为::::群居生活的动物,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 ⑴特点:营群体生活的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间还形成不同的优势等级等。(由于受到食物、水源等特定环境因素的吸引而聚集形成的动物群体,各成员间无明确分工,也不需要合作,是简单的聚群,则无社群行为,如成群的蝗虫等。) 第第第第3节节节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 1、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就是观察法 。 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些研究方法都是实验法。 3、法布尔研究昆虫用的方法主要是 观察 法。 4、费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用的是 实验 法。 5、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 实验 法。 6、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 实验 法。 7、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观察法 实验法 区别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为基础 第第第第17章章章章 第第第第1节节节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属于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消费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1植食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如兔、牛等 (2)类型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如狼、狮等 ○3 杂食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费者,如棕熊等。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1)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 (2) 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3) 动物的作用:在食物链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多条食物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3、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由于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动物对植物生活影响: (1)积极影响: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响:如: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引起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虫和害鼠危害农作物。 第第第第2节节节节 我国的我国的我国的我国的动物资源动物资源动物资源动物资源 一、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物。 二、 我国的动物种类和珍稀动物 1、 动物种类:据统计,我国的脊椎动物有6300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4%,其中哺乳有450多种,鸟类有1200多种,爬行类有300多种,两栖类200多种,鱼类有3000多种。 2、 珍稀动物: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白鳍豚、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等。 三、 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1、 人类活动对动物资源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据估计,鸟类和哺乳类在1600~1700年期间,大约每100年灭绝一种;在1850!1950年期间,大约每10年灭绝一种;20世纪后期以来,每3年就有两种鸟类灭绝。 2、 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新疆虎、野马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域明显减小,个体数量骤减或处于濒临灭绝状态。长江中特有的白鳍豚已经成为我国最稀少的濒危动物之一。 第3节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一、 动物的多样性 1、 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关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3、 保护措施: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 二、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1、 就地保护:为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2)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2、易地保护:把野生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2)原因: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 (3)意义: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为行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文件。 第第第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1、概念: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类型 (1)腐生: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发球消费者。 (3) 自养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作用:发球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 生长特点:生长繁殖速度极快。 3、 作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性微生物工程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第2节微物生与人类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六、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六、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6、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会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上边问题。课本4页、23页、34页、35页、39页、41页。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6、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八、实验探究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吗?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实验步骤:(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3)将一只蝗虫头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实验预期结果: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实验结论: 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取一纸板,在上面设置A、B、C、D四个点,分别放上糖,辣椒酱、酸醋、面包,然后放置蚂蚁巢穴附近,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吗?(2)做出假设: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3)实验中,放置辣椒酱,酸醋的作用是:¬¬对照。(4)预期现象:蚂蚁都爬向糖和面包。(5)得出结论: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6)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蚂蚁:放回大自然。3、设计探究实验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 、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1)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4)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5)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4、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设计实验: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了一段时间,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5、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1)你认为他可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好。(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土壤有影响(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10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5)实施计划(6)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7)表达交流6、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制取汁液:取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榨取汁液◆用汁液涂滤纸:将榨取的汁液涂在滤纸上◆观察:用未涂汁液的滤纸作对照,观察菜青虫趋向哪里取食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明问题。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本学期生物学科的重点在后半部分(遗传学部分为初中阶段总重点),应重点复习第19、20章。本册重点图:P65图19-2;P67图19-6;P83图19-18;P87图19-22;P102图20-3;P116图20-11。本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处处是重点,所以在此不做总结,请认真阅读并注意理解记忆。
希望能帮到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1 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和大洲、大洋位置(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半球地图中说出)2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4 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什么(结合地图)5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6 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7 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8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轮廓特征及位置(结合我国政区图)9 我国人口总数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10 会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原因11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及其基本内容12 人口地理分界线及其两侧在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差异13 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4 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15 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16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及民族政策17 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的特点,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第二章1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2 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3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对经济的影响4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的分布5 我国四大高原的自然景观的差异6 认识主要山脉的分布和走向7 我国冬季气温特点和夏季气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8 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9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1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依据(结合图)11 不同温度带的水果、作物成熟次数以及民居建筑特点的差异1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13 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14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及其依据(结合图)15 不同干湿区的植被、建筑、农业类型、饮食习惯的差异16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17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18 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19 我国常见的灾害性天气20 我国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1 主要的内流河与外流河并在图中认识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22 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分布23 我国从南到北雨季的长短与河流汛期的关系24 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25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三个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26 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体现及其治理措施27 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28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三个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29 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开发,中游荆江的治理,下游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第三章1 自然资源的特点、分类并举例2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3 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土地日4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5 结合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图、季风非季风区图、干湿地区图和地形图说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分布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7 掌握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比例8 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配比特点9 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的表现及行为10 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地区11 有关土地资源的国策12 合理利用土地的做法13 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种类及数量14 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状况15 我国水资源特点16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并举例说明17 根据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说出南水北调的路线,分别缓解哪些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18 各行业节约用水的措施第四章1 交通、农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会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3 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4 我国铁路的骨架“三横五纵”5 例举我国综合交通枢纽6 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7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8 我国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的地区分布差异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分别对应哪些自然条件10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1 了解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12 了解一般的工业流程,学会绘制工业生产联系图13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分类14 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15 说出辽中南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的优势和特点16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其分布祝你考个好成绩!
在初中阶段,我们生物上的学习比较简单,对于孩子们来讲,掌握好难度不大,关键是 如何去掌握好我们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 八年级 上册生物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一
第2节微物生与人类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二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消化:消化管简单,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体壁有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黏液进入毛线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排出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 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外形: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外有两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起保护作用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00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减小水中运动的阻力;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运动,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运动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鳃有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水中氧渗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渗出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裸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 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屈肘和收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屈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伸肘
124运动系统
运动的完成不仅由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相互配合供给运动所需的能量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行为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 经验 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行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蝶类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通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有机物产生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物质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使用,维持生态平衡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生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不同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反之,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19生物多样性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物质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威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人口快速增长,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森林资源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草原的过度放牧等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
加强 教育 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三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初二生物考点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 饲养 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初二生物考点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相关 文章 :
1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与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2 初二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3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4 八年级生物学习建议与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7 八年级生物的思维导图与及知识点归纳
8 八年级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9 八年级生物重要知识点与学习复习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徐州市2009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右边是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别和③、④结合的过程
B.②中的一个精子和③结合的过程
C.①和④结合的过程
D.②中两个精子分别和③、④结合的过程
2.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液泡和叶绿体 B.细胞质和液泡
C.细胞核和叶绿体 D.细胞膜和细胞壁
3.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列
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4.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5.有关一个体细胞经分裂产生两个新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比原来细胞的少 B.两个新细胞含有一样多的细胞质
C.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和原来细胞的一样多 D.两个新细胞大小完全一样
6.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
7.下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8.大灾之后要防大疫。四川的汶川地震之后,我国政府在积极抢救伤员的同时,还组织大批防疫人员对灾区进行喷药消毒。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改善生活条件
9.右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
B.③是该神经结构的中枢
C.甲处主要由神经细胞体构成
D.乙处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10.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大脑 B.大脑、视网膜
C.视网膜、视神经 D.视神经、大脑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1.(5分)近年来国际上经常出现粮食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出现粮荒。粮食作为人体的
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
(3)随着主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如右图。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 的 作用进人原尿,在肾小管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出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12.(4分)天然种植的棉花大都是白色的。偶尔在田中也会出现一两株彩色(如棕色)的棉花,这是生物变异的结果。彩棉用于纺织,可以免去繁杂的印染工序,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现有两株白色的棉花,分别让它们作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请回答:
(1)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是一对 。
(2)在上述棉花的遗传中,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 。
(3)如果用B和b分别来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上述杂交的子代中,结白色棉花和结棕色棉花的基因型分别是 、 。
13.(5分)徐州市区的故黄河曾因污染而失去应有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加强了对故黄河的综合治理,使该河的生态系统又得到了重新恢复和改善。如今,两岸花红柳绿,鱼游虾戏,成了市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河水的质量到底如何河里的鱼虾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对于这些问题,市内某中学的几位同学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首先选取该河中5种不同的生物,对它们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请当地环保部门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某种有毒物质含量/mg
某鱼 小虾 97
河蚌 水蚤、小球藻 55
小球藻 4
小虾 水蚤、小球藻 . 32
水蚤 小球藻 16
请根据表中内容,分析回答:
(1)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 。
(3)根据表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解释该河中某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为什么最高
(4)如果人们在该河中大量地捕鱼捉虾,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将会造成的后果是
。
(5)根据生态学原理及目前状况,你认为故黄河还应该如何治理(至少写2条)
14.(5分)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逐年增多。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可在局部地区富集并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雨水降落下来,这就是“酸雨”(pH<5.6)。酸雨的酸性程度可用pH值来表示,一般说来,pH值越小,其酸度就越大。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以小麦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参与进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
一、提出问题: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二、作出假设:略 .
三、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培养皿五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小麦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 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pH=5、pH=4、pH=3、pH=2的“酸雨”各20mL等。
四、方法步骤:
(1)将5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2)在5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各撒20粒小麦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3)向A培养皿中均匀喷洒清水(pH=7)5mL,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4)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各——mL。
(5)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五、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到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作用。
预测2.
预测 3
徐州市2009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D 2 A 3.D 4.B 5.C 6.D 7.B 8.C 9.A 1 O.A
二、综合题:以下各题,每空1分,共19分;卷面1分,合计20分。
11.(1)小肠(唯一) (2)肺(唯一)
(3)④肾小球(唯一且标号和名称不全对不得分) 滤过(唯一)
(4)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写不全不得分)
12.(1)相对性状(唯一) (2)棉花的白色(或只答白色可得分)
(3)BB或(和)Bb(写不全不得分) bb(唯一)
13. (1)小球藻_水蚤_小虾_某鱼(唯一) (2)小球藻(唯一)
(3)某鱼是该生态系统内的最高消费者,有毒物质随食物链而富集
(必须指出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而富集才可得分)
(4)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或生态失衡)
(5)一是减少污染物摊放,二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三是不断更新水体;四是禁止鱼捉虾(答出其中之二即可得分)
14.一.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或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怎么样的影响吗)(必须是问句)
四、(4)5(唯一)
五、预测1:促进(唯一)
预测2:随着pH值的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预测 3:随着pH值的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没有变化,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预测2和预测3两种情况可以前后调换,但内容不变)
注:括号内小字部分为评分标准或要求,其他是参考答案
卷面分得分要求:有下列情况之二者不得分;
1文字与符号书写不规范、不整洁、不清晰,不符合生物学表达惯例。
2.不在规定区域内答题,乱涂乱画,分辨不清。
3.表述不清晰、不切合题意作答,书写无关内容。 回答者: gouliang2008 | 四级 | 2011-5-29 08:40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D )
A、转基因动物 B、细菌和病毒
C、克隆羊多莉 D、土壤和河流
2、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梅花鹿 D、蚊子和跳蚤
3.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 B )
A.阳光→草→兔→狐 B. 植物→鼠→蛇→山鹰
C.植物→鹿→羚羊→狮子 D.田鼠→蛇→山鹰
4.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D )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用擦镜纸擦
5、在皮肤的表面和小肠的内表面分布的组织是(A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6、下列各项中,并非属于制作临时装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A)
A、对生物材料进行染色 B、 撕取或挑取生物材料
C、放好材料后盖上盖玻片 D、在载玻片中央放上生物材料
7、细胞分化生长的过程依次是(A)
A、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8、在下列植物的生理功能中,对地球的水循环有重要意义的是( D )
A、光合作用 B、 吸收作用
C、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
9、西瓜里都有许多种子,是因为(C )
A、卵细胞与许多精子受精 B、胚珠里有许多卵细胞
C、子房里有许多胚珠 D、雌蕊里有许多子房
10、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 C )
A、子宫 B、输卵管
C、卵巢 D、阴道
1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 B )
A、使用工具 B、两足行走
C、使用语言 D、大脑发达
1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C )
A、糖类 B、 二氧化碳 C、 能量 D、 葡萄糖
13、某人不小心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D)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4、下列关于吸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烟雾中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B、吸烟抑制呼吸道内表面的纤毛运动
C、吸烟对自己有害,对周围人无害 D、尼古丁能诱发肺的疾病
15、鲫鱼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B )
A、划水游泳 B、 平衡身体
C、在水底爬行 D、 控制前进的方向
16、鸟体内最发达的肌肉是(D)
A、后肢肌肉 B、 两翼肌肉
C、颈部肌肉 D、胸肌
17、小明直臂提水时,他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状态是(A)
A、同时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同时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18、、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是(D)
A、便于找到食物 B、 便于找到配偶
C、能够逃避敌害 D、 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19、制作甜酒的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D)
A、要将糯米蒸熟后再用
B、将酒曲碾成末后与糯米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将容器尽量盖好
D、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防止杂菌
20、我国海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禁止任何未经检疫的生物进入我国境内,其主要目的是防止(B)
A、逃税而牟取暴利 B、生物入侵
C、我国生物种类增加 D、这种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灭绝
二、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食物链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许多条食物链往往相互关联,形成了食物网。
2、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六种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3、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产者,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 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及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5、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有的人边吃东西边说笑,吞食时来不及盖上喉,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6、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巨大声响时,应双手捂耳、同时闭嘴或迅速张开嘴,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7、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8、、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9、从含有性染色体来说,女性只产生含有X的一种卵细胞;男性能产生含有X和Y的两种精子,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而且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
三、 综合题(共20分)
1、 请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回答:(可填序号)(3分)
(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③②①⑤④⑥⑦⑧.(填序号)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
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200倍 。
(3)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物镜。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物镜。
2、下表是甲、乙、丙三名成年男子的尿检和血检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分)
项目
甲
乙
丙
尿检
葡萄糖(克/100毫升)
18
0
0
蛋白质(克/100毫升)
微量
1
微量
红细胞数量
0
较多
0
血检
血红蛋白
14
14
8
(1) 甲患的疾病是糖尿病,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2) 乙患的疾病是肾炎,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3) 丙患的疾病是贫血,治疗此病的措施之一是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较多的食物。
3、资料分析(3分)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变暖。25年以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2) 请推测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B。
(3)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像玻璃温度的玻璃一样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减少直至濒危灭绝(填“增多”或“减少直至濒危灭绝”)
(5)请你想一个好办法让地球“退烧”?
答: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减少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4、下图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看图回答:(3分)
(1)当皮肤划破后,图中[ C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
加速凝血的作用。
(2) 视野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图[ A ];
(3) 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图中 [ B ]的数
量将显著增加。
(4)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作用的是图中的[ D ]。
(5)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图中[ B ]白细胞。
(6)某人A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则他可能
患有贫血病。
6、根据观察鲫鱼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3分)
(1) 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2) 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鳃盖后缘(或鳃孔)流出。
(3) 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鳃的这种特点有利于鲫鱼完成呼吸(或气体交换)。
7、某同学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10只小蝌蚪,每5只一组,放入甲、乙两个小水缸中,其中水温、水质、水量都相同,每天喂一小匙饵料,其中甲缸中掺入少量甲状腺激素,乙缸中不掺入,然后每天观察记录蝌蚪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5分)
⑴其中实验组是甲组,对照组是乙组;
⑵先发育成成蛙的是甲缸中的蝌蚪;
⑶这个实验证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