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神经源损害,有四个节段就可以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

广泛神经源损害,有四个节段就可以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第1张

目前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还没有特异性的诊断生物学标志物,因而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ALS的诊断标准中强调随诊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下面就其鉴别诊断进行详述,以期提高大家诊断ALS的准确性。

ALS的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一下三类:

1、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患者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颈椎病、副肿瘤综合征和乳糜病(celiac disease,CD)等;

2、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3、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平山病(HD)、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或肯尼迪病(KD)、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Lewis-Summer综合征、己糖胺酶A缺乏症、包涵体肌炎(IBM)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等。

1成人多聚糖小体病

成人多聚糖小体病(Adultpolyglucosan body disease,APBD)是一个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晚发性、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异常、肌肉无力及萎缩、神经性膀胱、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痴呆。病程多为进展性,个别报道呈波动性病程。神经影像学显示脑白质多发异常信号、脑萎缩。GBEl基因检测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不确定的患者,可以做分支酶活性测定。

2颈椎病

颈段退行性脊髓神经根病引起可以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病的体征常需要与ALS进行鉴别,而且在ALS患者中常常伴有颈椎病。颈椎病较少出现手部的下运动神经元体征或广泛性肌束颤动。

3副肿瘤型脊髓炎

可以累及脊髓的任何部位,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对侧或不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上肢多见。

4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

主要侵及脊髓前角细胞和延髓运动神经核,表现为非炎症退行性变。原发性肿瘤以骨髓瘤和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多见。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如下肢无力、肌萎缩,上肢和脑神经受累较少。也可见到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类似运动神经元病。

脑脊液细胞数正常,可有轻度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表现为失神经电位,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基本正常。尚无特效的治疗。病程进展缓慢,有时经过数月和数年后神经症状趋于稳定或有所改善。

5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具有家族史,括约肌障碍以及缺乏下运动神经元、球部和呼吸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6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最常累及脊髓后索,其次为周围神经及侧索。因其显著的感觉异常可与ALS鉴别。然而,SCD病人偶然会缺乏感觉异常,因此需常规测量维生素B12排除该可治性疾病。

7肾上腺脊髓神经病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为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一种成人变异类型遗传代谢性疾病,具有肾上腺和神经系统两方面的损害,由ABCD1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过氧化物酶功能缺陷,引起极长链脂肪酸的病理性堆积及脑白质进行性脱髓鞘。

其临床表现为30~40岁发病,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反射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感觉缺失。脑脊液或血浆中极长链脂肪酸增加可确定诊断。

8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灰质内的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畸形等,可表现为肌萎缩和无力,不过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该疾病进展缓慢,常见于青年患者。

9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

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伴有传导阻滞的ALS样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上肢远端局灶性力弱,伴有肌束颤动及痉挛。常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0岁),男女比例约为3:1。其进展缓慢,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患者尽管显著力弱但直到疾病晚期仍无肌萎缩其重要的诊断线索。除此之外,抗GM1抗体及周围神经传导阻滞可以鉴别此病。

10Kennedy病

本病是X-性联隐性遗传,累及脑干和脊髓下运动神经元,典型表现为30-40岁起病,面肌、延髓肌和四肢肌肉的萎缩和无力(下肢比上肢明显),大多不对称;可伴有感觉异常;姿位性震颤;口周明显的肌束颤动;病程慢性进展。内分泌系统异常可表现为雄激素抵抗所致的乳房发育和生殖能力下降。

另外,Kennedy病表现为中度增加的CK和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伴感觉神经损害,可以协助诊治。其确诊需进行雄激素受体(AR)基因测序检测出CAG重复扩增。

11平山病

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下运动神经元病。典型平山病表现为青春早期隐匿发病,男性多见,主要症状表现为手及前臂无力,随后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以右侧小肌肉(大小鱼际肌、骨间肌)显著。该病的诊断通过颈椎MRI典型表现结合神经生理学表现为临床诊断该病必备条件,通常肌电图检查显示萎缩肌呈神经源性损害。

12放射性脊髓病

由于多在颈部及其周围接受放射治疗,故颈髓受累最常见。可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比较少见,它可能出现于放射治疗后多年。肌纤维放电和无缓解性传导阻滞是其鉴别性电诊断特征。

13己糖胺酶A活性部分异常

己糖胺酶A活性部分异常可引起多种成人起病性神经病,特征为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小脑、锥体外系、精神症状或痴呆。

14「Four-A」综合征

「Four-A」综合征一种稀少的常染色体隐形异常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贲门失弛缓症、无泪、肾上腺功能不全及肌肉萎缩四联症。其临床表现为10岁内出现吞咽困难和皮质醇功能障碍,晚年发生广泛的神经系统疾病。一部分表型类似ALS包括锥体束征和下运动受累。

帕金森综合症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或是由毒物、药物所引起,故又把帕金森综合症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此外,还包括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实质上是神经系统其他疾病伴有帕金森病的某些症状,又被称为“帕金森叠加综合症”。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若从起病来说,帕金森综合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不像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起病。临床上帕金森综合症除了具有和帕金森病相同的表现,如运动迟缓、表情呆滞、肌张力增高、震颤等以外,往往还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病、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体位性低血压、痴呆等。帕金森病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而帕金森综合症则常常有相应的改变或特征性改变。

意见建议: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大部分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得了此病危害着患者的健康,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和重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280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