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一: 神是死后转生,仙是修长生者。数量极多。
区别二: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而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
区别三: “神”和“仙”的含义是不同的,他们的区别,质言之,由天而人的是神(人鬼之神例外);由人而天的谓仙。神多为先天的,而仙多是后天的。”
区别四:神是天上有官职的,受人管制的。而仙则没有官职,不受人约束,自由自在的住在自己的仙山上。
区别五:神是死后转生,仙是修长生者。仙和神真正的区别在于,仙是生修,神是死授。仙往往与道家有关联。至于神,就是死后才成神的。
区别六:神是传说中天上固有的统治者,超自然的天神,仙则是凡人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超越生死,超自然的人。神在天上,仙在山中。一般说神的级别大于仙 有种说法是在天则称为神,在地则称为仙。
区别七:神的力量是天生的,仙的力量是修炼来的,这是神和仙最大的区别。神担任神职接受信徒的祈祷,给信徒们祝福。仙与天地同寿,逍遥于物外。
扩展资料:
1、中国自古神、仙不分家,民间人们常说:“神仙、神仙”就是这个道理。而在西方国家只有神,没有仙,所以从地域上来说是有分别的,而一个地域没有什么分别。
2、仙是有心向道之人的范本,修行的目标、先例和希望,而神最多也只能是对人的成仙起指导和帮助作用。神是人永远需要仰视的境界。
3、一般来说,有正式职位的是神,如玉皇大帝、二郎神、风神、雨神、巨灵神、土地等;无职位的是仙,如八仙、嫦娥、七仙女等。
4、另一种说法是,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按《抱朴予》的说法,是属于神异类,“非可学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间的凡人通过修道能够修成的。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
参考资料:
般若鬼作为一种纹身时较为常见的图案,并没有什么禁忌,纹身者自己放宽心态就好。
般若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从中国传统习俗上来看般若属于凶神恶煞的鬼怪。所以很多纹身爱好者在面对般若的时候,往往又爱又怕。爱的是般若夸张、霸气的风格,极具视觉冲击力,充满一种别样的美感。
怕的是般若背后所代表的不好的形象,会不会给自身带来不好的东西。其实对于般若的不容看法往往都是处于文化差异。日本追求“般若”,而中国人追求风水一事。总体说来可以归结于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只是为了单纯的视觉感受,就不必在意了。
扩展资料:
般若鬼的寓意
般若是日本传说中的一种鬼怪,准确的说就是一种日本文化中的[鬼],而这种鬼的来历是人(通
常是女人)因为嫉妒心,而导致自己的灵魂在自己活着的情况下离开自己身体,并且灵魂能攻击甚
至杀死自己嫉妒的人。
将般若纹在身上以后,其实就代表我们能时时保持理性,遇到大事能够不自乱阵脚,有条不紊地应对所有一切,这是一种美好的象征。
除此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那些化成般若的女子,其实都是被自己内心的嫉妒、心魔所控制。我们在将其纹到自己的身上以后,其实也是寓意着当我们身处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面对着种种诱惑之时,要极力克制,保持本心。
一云佛光九色
二日佛光七彩
我们就会一直沉浸在佛光普照中,感受佛的慈悲与详和。当我们诚心念佛时,我们的身上 颜色,各不相同,凡是有权有势的人,大都是红光、紫光;清高正直的人,大都是白光、青光;
佛光,一般是指佛陀出生及证道时,身上所发的五色光。
佛教的教旗,就是由这五色构成,在寺院中经常可以看到。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如果众生的心里时常忆念佛,纵使现在没有看见佛,将来就一定会见到佛。我们念佛,就离佛不远,而且不需假借其他方便法门,自然会开悟心性。好比在衣服涂洒香料或者香水的人,身上也定会感染香气。这叫做‘香光庄严’!”
阿弥陀佛,就是“无量佛、无量光的圆满觉者”。他时常放出无量的光芒,照摄十方世界的众生。当我们对阿弥陀佛的悲愿有深刻的体悟和信心时,我们就会一直沉浸在佛光普照中,感受佛的慈悲与详和。当我们诚心念佛时,我们的身上也会散发出不可思议的佛光。
科学界对光的解释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颜色是指可见光对人眼的作用,并通过大脑产生的视觉印象。人眼中接收光信号的是视网膜的光敏层,其中杆状细胞仅能感受光的强度,对颜色不敏感,不能形成彩色印象;而锥状细胞感受一定光强的颜色信号,能在大脑中产生颜色印象;若光信号强度太低,锥状细胞也不能感受颜色信号,因此在黑夜或黑暗的环境里,人们只有“黑白”的印象;即使光强足够使人眼感受颜色,而当光强有变化时,人眼看到的颜色感觉与光的波长也不是完全对应的,据测定仅在5720(**)、5030(绿色)和4780(蓝色)这三个波长的视觉特性不变,其它颜色的视觉反应随着光强度而变化,在光强增加时都略向红色或蓝色偏离。
这就是说,人眼和大脑合作,就象一个分辨颜色和混色仪器。由于各种颜色的光都占有一定的频宽,有人假设人眼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可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细胞有着对某种色光敏感的特性,如同电子仪器一样有着一定的频率响应范围。三个不同种类的锥状细胞组合成一个整体,当光信号分别激励它们、将分别产生三个响应,然后互相叠加经视神经传到大脑就复合成一个与原来光信号相同的彩色印象。根据实验,可以观察到当用红、绿、蓝这三种色光以某种强度比例搭配、混色后,能在人眼中形成各种颜色印象,因此又把三种类型锥状细胞分别假设为红、绿、蓝感受细胞。图1所表示的是几种色光进入人眼时人眼的颜色响应,黄光既能激励“红色”锥状细胞,又能激励“绿色”锥状细胞;反过来如果当红光和绿光同时到达视网膜使红、绿锥状细胞同时受到激励,在大脑中形成的色觉与单色黄光是没有区别的。不过,如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钠光灯发出的黄光等,由于频宽非常窄,它们的色觉效应就不能由其它色光来合成了。
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里物体的各种颜色都是各种单色光的混合光,一般无法找出光谱上相应的波长,如品红色就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纯正的单色光是比较少的。
对于各种颜色的光(包括物体反射的光)在人眼中混色是用“加法原理”来实现的。一般以红、绿、蓝三种颜色作为基本色(也可用另外某三种颜色作基色);如前所述,红、绿、蓝三种或其中两种色光以不同的频宽和强度搭配,在人眼中就形成不同的颜色。通常的三基色原理用下列公式表示:
红色+绿色=**,
红色+蓝色=品红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例如:在彩色电视显象管里就是用红、绿、蓝三色荧光粉,以某种规律排列,分别在红、绿、蓝三色电信号的激励下发生三种强弱不同的三束色光,由于这些光点很小,人眼的分辨能力有限,于是就在人眼中混色。从而感觉到了五彩缤纷的画面。
我们也可在实验室暗室内用三架幻灯机(或一架带三个镜头的特殊幻灯机),分别用红、绿、蓝三色滤色镜放在镜头上,然后将这三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并使其互相交叠,就可看各种色光的混合,如三束色光强度适当还可合成白光。有一种大屏幕彩色投影电视机就是用三只红、绿、蓝色显象投影管,分别同时投射三种单色图象在白色屏幕上,经适当调整使三幅图象完全重叠,就产生了完整的彩色图象,这是加法原理最生动的实例。
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中讲了透明体、不透明体以及混合颜料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而且一些书或文章都讲到颜料的混合是用“减法原理”混色的。这里所指的“减法原理”是颜料从白色光中吸收某些波长的色光,而透射或反射出其余波长的色光。而感觉到彩色印象。不过,这些透射或反射出的色光在人眼中仍然是用“加法原理”来混色的。
必须注意的是课本上说的混合颜料应该是两种颜料的充分混合调和,如果一种颜料已干,再盖上一层不透明的颜料,如画油画或油漆物品,那么显示出的仍只能是最后涂上的那种颜料的颜色。
现在的彩色画页、彩色照片一般都不是将三种基色颜料进行调和制成的,而是采用透明颜料一层一层涂抹或印刷到白色底板上制成的,在透射和反射白色光时,这三层或多层颜料遵循“减法原理”进行混色。
“减法原理”的三基色(相对于“加法原理”)是品红、黄和青色,这曾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红、黄、蓝三基色。品红色颜料可透射或反射红光和蓝光(人眼感觉是品红色),而吸收绿光;**颜料可透射或反射红光和绿光(人眼感觉是**),而吸收蓝光;青色颜料可透射或反射绿光和蓝光(人眼感觉是青色),而吸收红光。需要注意的是,要产生效果良好的印刷成的彩色画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颜料几乎是透明色,能透射某些色光,二是画页纸基必须十分洁白,即反射光的效率要高,否则会影响色彩的正常显现。
这样,印一张彩色画页至少要分别印上三层不同颜色的图案(有的甚至要印上四、五种),准确地套印在一起才能逼真地重现彩色。没有印上颜料的部分,保持纸的本色,即显示白色;如单单印上某一种颜料,如**,那么这部分颜料一方面反射**,另一方面自然白光透过颜料层被吸收掉其它色光,最后被白纸反射出来的仍是这颜料的**光;如果重叠印上品红色和**颜料,自然白光透过两层颜料时先后被吸收掉绿光和蓝光,最后到达白纸面的只有红光,再经白纸反射,显示出的是红色光;同样,重叠印上品红和青色颜料,先后被吸收掉绿光和红光,最后经白纸反射出的仅是蓝色光;重叠印上**和青色可显示绿色光;重叠印上品红、黄和青色颜料,由于自然白光中所含各波长的色光将分别被三层颜料所吸收,因此无色光到达白纸,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随着三种颜料深浅、部位不同的搭配,就可表示各种不同的颜色,我们可用图2来简单示意三层颜料的搭配及反射颜色光的情况。
彩色照片也是根据“减法原理”三基色来制作胶片和印相的,在此不再赘述
我在练<易筋经>,这是二十年前<武林>杂志上的东西,感觉不错,身体增强效果不错
易筋易骨之秘要寿人寿世之妙术
熊氏真传少林大《易筋经》
广东省武协副主席李佩弦
熊序
佘家世代弓刀,以武职居官时,有将门之誉,或言祖屋使然。佘十七岁春光,先伯任粤标后营守备,请新年酒,当筵对众宾客言:人云将门无弱子,今观儿辈成风水尾矣。佘在座闻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时已弃武就文,在闽为候补道,不乐居官,归作田舍人矣,见佘怒状,曰:你向骄,不然习易筋正合时矣。佘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在三丈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腰力有如此矣。然虽知力之暴长如此,究未明其所然。于是先父将所然之法说明。然后知练力先要气,力从气中生。佘今年七十有五,皮肉幼不露筋骨,人或言不信之真实年岁,李子佩弦从佘习此法,并志在广传此法,已为之作各式于后,以飨学者,又请佘弁言,故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见佘老且健,也问佘养生术,佘有《浪淘沙》一阕附录于下:
行橐懒攫钱,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蝉。渡海登山无定着,随意车船。旧岁古梅边,重结乡缘。田家小钦辄然。四百五十回轮甲子,莫问何年。
(岭东梅县熊长卿序于上海南园)
陈序
佘十四岁开始学拳,凡武艺书籍莫不留心,初见《易筋经》,于其命名不无疑焉。以常识未敢妄事论定,私心自忖,筋亦能易乎?阅古本《易筋经》,其意易是改变之意,筋是肌肉,经是方法。总言之,是改变肌肉之法。医家生理,谓人身细胞,七年一易,是否如此,尚待证实。《易筋经》之练习,实为坐马行气运血,以《易筋经》三字统其名,未尝不可。佘于一九二零年到广州,协助地方人士成立精武体育会,由陈铁笙之介识熊长卿先生,与谈武术数日暮途穷不倦,其家人子女无不精修武术,曾为佘言,彼练《易筋经》能叠骨,佘甚奇之以匆匆旅人,未求进修。长卿以善武功,年八十始卒足证武术之于寿命有莫大关系焉。一九五七年佘修武术发展史,遇精武老同志李佩弦君,相谈往事甚欢。彼出熊长卿家传秘本,仅传于彼,邀佘作序。因复忆三十七年往事,并知《易筋经》对于健康之妙用,尤其熊氏家传叠骨本,今佩弦既得其真传,一幸事也。李君服务精武数十年,足迹遍海内外,年五十佘仍致力武化不懈,其编此书,旨在广传秘要,使此寿人寿世学术遍及于众,李君诚一新时代之武术专家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陈公哲识于香港之健康村)
李序
少林《易筋经》,坊间刊本殊多,尝见学者得斯法之一鳞半爪,亦获奇效。是篇乃熊家嫡传,与坊间印行者迥异,盖秘本也。鄙人丙子初春,赴沪舟次遇熊君长卿,畅谈武术,忽忆友人从游熊君,习《易筋经》,举而相询。熊君告佘曰:佘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异常人,其至强之道,实赖易筋之功,当承示各法,数分钟内果有特征。据谓久练此法,气力不期而自增至。彼曾以臂力示人斯法之动作简单易学,第一级不费力,老弱咸宜。第二级宜于发育之少年。第三级练力法,数年纯功臻力士地位。佘以经验所得。常以斯法授同寅。其有患痼疾者练习数月,必收大效。因恐此道日久湮没,谨依熊氏面家传方式,绘图说明。以供同好之研究,欲转弱为强延年益寿者,幸毋忽诸。
(癸未季秋李佩弦序于羯磨草庐)
练《易筋经》之实效
吐纳术乃中国独有之技,是篇亦吐纳法门之一种。故练气者占多则练体者较少。查各种气功本原多从佛家传出。佛家气功则以印度康藏为著。大密宗气功有九接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惟习此法要有师承及长依师万勿以一知半解妄自练习也。至易筋练气系属粗浅功夫而矣。然数载纯功,内脏必强,气力必增,则又信令一般学者发生无限兴奋。佘主持广州体育会时,曾有几位长者研究,其中有虚不受补者,有常见头冷者,有消化不良者,有胃病肺病者,只习第一级至四式,两月内竟次第收获良好转变。后来,人各一方,数载分散,忽有相值,但均觉精神饱满。询以经过,皆云藉练《易筋经》不断,故战胜一切病魔,易筋功效有如是之大。诚人类健康之保障,抑亦弱者之救星也。仅述一二俾资印证。
(上海精武体育会李佩弦志)
《易筋经》例言
(1) 第一级八式,第五、第八式,略有动作,余式无动作。
(2) 第二级四式,一至三式均无动作,第四式动作另有说明
(3) 第三级二式,第一式无动作,第二式动作另有说明,
练易筋经注意事项
(甲) 每式从九个呼吸起,至八十一呼吸止,呼吸宜慢宜长,忌急速。初学由九个呼吸起,练至纯熟无勉强,再加九个呼吸,循序渐进,切勿勉强。每一式练习完毕,略事休息,方可继续练别式。因为练深呼吸绝对不可牵强。如觉疲倦即须调息后乃再继续
(乙) 初学应由第一级第一式,从九个呼吸增至九九八十一个呼吸,自觉无勉强,方可学第二式。惟初学往往因习一式觉枯燥无味,则又可习一至八式,行九个呼吸,逐渐增加,每式行九九八十一呼吸,但要逐渐增加,切忌急速。
(丙) 呼吸须咬牙,舌舐上鄂,口微开。咬牙作用系老年牙不脱,囗微开乃助呼吸自然。舌鸹上鄂则生津液。
(丁) 学习此法宜早、午、晚行之至少每日行一次。练时须精神专一,肩下沉不挺胸。每式完毕须缓行数步。略事休息。工作过劳不宜练习,因为无甚益处,但亦无损。总要自然不要勉强。
(戊) 运动时,凡握拳或按掌或上托或前推或左右撑掌等式,每一呼吸必加一紧。例如,握拳呼吸后,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呼吸完毕,乃放松。前推、上托、左右撑掌均同。
(己) 第一级练习时不必用力。务要纯任自然、久习则气力不期而自至。第二级一至四式,乃叠骨法,熊师曾演习此式,全身缩短五寸,据云童年苦练必能成功。各式呼吸须注意吸气下沉至丹田。
(庚) 第三级第一式吞阴法,童年练习数年纯功方易成就,第二式全练指力、腰力,各式久练有延年益寿、转弱为强之特效。
(辛) 本编三级共十四式,各有不同之特点,人年一编虽可练习,但求收效迅速及易于明了,则须从师学习,注意口决。
《易筋经》各级各式练法
第一级第一式(图一)
双足立定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一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注意: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初练先作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
第一级第二式(图二)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鄂,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臂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
第一第三式(图三)双掌前推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鄂,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注意:手臂微曲,气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之二、侧图)
第一级第四式(图四)左右托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鄂,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平勿下堕。
第一级第五式(图五)双掌开合呼吸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鄂,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能。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贴身,不离肘,不提起。见图五之一、图五之二。即合掌当胸,连续开合开至如图五之一为度。
第一级第六式(图六)左右撑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鄂,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撑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此式增长臂力和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指尖拗向头部
第一级第七式(,图七)双掌上撑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双手反掌向上撑掌心朝天,大拇指与食指相对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气时牙咬紧,呼气时囗张开,,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八十一呼吸完毕乃止。此式去口臭气。
注意:气沉丹田,头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第一级第八式(图八)双手下垂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过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下垂时,两肩微微松动,手要放松,勿用力。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如腹部脂肪过剩,每日习九九呼吸三至五次,一月后可收大效。
第二级第一式(图九)弓步拗身呼吸(右)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体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对腰痛有良好转变。
注意:此式乃右叠骨式,但非童年练习,必难成功。呼吸时全身均不动。第二级第一式弓步拗身呼吸(左)式与前式同,只左右拗身不同矣。
第二级第二式(图十)握拳上仰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提高曲肘置头上,头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此式练颈部粗壮
注意: 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右手腕微曲收紧,头上仰颈部紧张第二级第二式握拳上仰呼吸(左)式与前式完全相同,只是左右反隅可也
第二级第三式(图十一)上撑下垂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头向地,掌心向大腿,眼平视牙咬紧,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放松。此式与第九式图有联系作用。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每一呼吸完毕须右手上撑,左手下垂,将两手拉长之意。第二级第三式上撑下垂呼吸(左)式与上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也。
第二级第四式(图十二)下蹲起伏呼吸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两手叉腰,身体徐徐下;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步无衰颓态。
注意:全套易筋法只此式与第五、第十四式有动作,此式下蹲呼气,起立时吸气。起时用足尖,立时足踵伏地,下蹲时足踵再离地。
第三级第一式(图十三)吞阴呼吸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曲,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注意:毂道提起,气沉丹田,肾囊收缩。
第三级第二式(图十四)俯仰呼吸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此式用指最难,但动作一俯一仰,由少增多,循序渐进,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大拇指,为达到最高峰目的。无病之人习此式,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自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拆铜钱。此式发展大胸筋、后膊筋、三角筋、两头筋,前后腕腿各部均有相当发展,动作宜慢。
注意:此式动作,凡患肺病、心脏病、胃病者不宜练习。
附注:关于《易筋经》的创者问题,根据清代凌延堪(校礼堂文集)与程雨仲书认为,《易筋经》是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是否属实,仍待再查。(全文完)
(第四段第一章)
#文殊菩萨为末法众生三次请法大乘教#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被誉为诸佛之母,因为他早已成佛,并教化了无量多的菩萨成佛,包括释迦牟尼佛都曾经是他的学生,所以被誉为诸佛之母,但他与观世音等大菩萨一样,为了方便更好地普度众生,也是倒驾慈航,一不住生死、二不住涅槃,而是生死涅槃两可住、生死涅槃两不住,却常住菩萨位,示现为候补佛。
文殊菩萨在圆觉法会上是十二位上首大菩萨之一,在所有菩萨中,以智慧第一著称。这时候,文殊菩萨在法会大众中,为了请佛开示难闻难信的大乘法,于是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一点架子都没有,更不以为自己是诸佛之师就生一丝傲慢,而是以学生的身份,非常恭敬地顶礼释迦牟尼佛的佛足,起立后又“右绕三匝,长跪叉手。”
上面说的“右绕三匝”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恭敬,方法是对佛或佛像,顺时针向右绕,绕三圈、也有绕七圈的称为七匝,为敬佛的礼节之一。但一定不能左绕,左绕会引来护法神的嗔怒,会给自己的修行增加阻力。《波利经》中说:右旋绕佛可得五福、即:一、于后世得端正美色之形相;二、音声清妙、三、得以生天;四、生于帝王家,其位尊贵;五、终究能证涅槃。所以,敬佛一定要右绕,这不仅是一种恭敬,也是在为自己修福德。
那么“长跪叉手”又是什么意思呢?长跪又称五体投地礼,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代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叉手也是古代佛教的一种礼敬法,又称为金刚合掌,具体方法是右手大拇指交叉在左手大拇指上,其余指头皆以右指为上交叉,掌心略空。叉手是在长跪起立后所用的礼节,后来直至现在常用的是合掌礼。
这个时候,文殊菩萨恭敬有礼后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人天世尊,愿您为了今天来参加法会的众多与会人员,阐说如来本起觉性清净,在因地所用法门的修行事迹,及说明菩萨于大乘行门中发清净心,应当远离哪些能障碍大乘法的“诸病”,讲清楚这些问题,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法的人,不堕“邪见”。
以上说的“诸病”归纳为身心二病,主要有四种,是因修学大乘,参禅或打坐时最容易出现的,即:一、心态不正引起的心病:心病就是造成生死烦恼之无明。二、方法不明引起的法病:法病就是不懂法门盲修瞎练。三、饮食不调引起的身病:身病就是皮肤、骨骼、肌肉以及五脏六腑因业力而出现的种种病痛。四、动静失调引起的禅病:禅病就是心不专一而出现的昏沉、散乱、掉举等不能入定的病态。
那么什么是“末世众生”呢?末世在佛教中称为末法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佛法时代,以佛教三期法运来讲,属末法时代。三期法运指的是:1、正法:一般指佛陀涅槃后五百年内的时间段。2、像法:指正法后一千年内的时间段。3、末法:指相法后一万年内的时间段。三期之后,人平寿命增至七万岁时,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将于世间灭尽。
而“邪见”分类则很多,有说360种的、有说62种的,但总体来说:凡是偏离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的一切见解,都是邪见。文殊菩萨对世尊说完请法的原因后,又恭敬有加的五体投地,像这样终而复始地连续重复三次,请佛开示大乘法。
这时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这些大菩萨能为一切诸多次第不同的菩萨,咨询如来在因地用的是何等法行?又毫无私心杂念地为末世众生欲求大乘法的人,请问怎样才能得如来正法住持而不堕落在邪见中,那么你文殊而今就应认真地听,我当为你们解说。
这里说的“善哉”是佛陀赞美并夸奖文殊菩萨请法所提的问题问得好、问得好!而“善男子”是佛对一切持戒修善的人及一切大小乘菩萨的美称。这时文殊菩萨听佛同意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后,非常高兴,奉教欢喜,与诸多的法会大众一起,都静静地默然而听。
佛说:善男子!佛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中的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大陀罗尼门是指一切陀罗尼门全部具足,有“总持一切法、能持一切义、能遮一切罪业”的作用,共分为四种,即:
一、法陀罗尼:意为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二、义陀罗尼:意为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三、咒陀罗尼:意为于禅定中所发有神通作用的秘密言句即各种咒语,总持而不忘。四、忍陀罗尼:意为安住于诸法实相,得无生法忍,持之不失。
佛对文殊菩萨说:以上所说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此圆觉中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以此教授一切大小乘菩萨,阐释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上面说的“真如”之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真如的意思就是真相,是法界性相一如最真实的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是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语言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而“菩提”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光明自性,断绝了世间烦恼,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是“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无上菩提。
“涅槃”有大小之分,即通常所说的小涅槃和大涅槃,小涅槃是小乘人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境界为“灰身灭智、捐形绝虑。”灰身是指身灭、灭智是指灭了六识心;捐形是指捐舍了有形的肉身、绝虑是指依六识心所起的思想活动全部停止。意为身心俱灭、见思二惑顿断,精神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寂静状态中,已彻底解脱了生死烦恼,得三明六通,享受的是一种如释重负,唯有快乐、唯有自在,非常幸福的一种纯精神生活。这种状态,名为小涅槃。
而大涅槃则是大乘人修行的最高果位,与小乘人所得之小涅槃是有很大区别的:小涅槃只灭了三惑中的见思惑;大涅槃是将见思、尘沙、无明这三惑俱灭。小涅槃只断了分段这一种生死;大涅槃是断了分段和变异这两种生死。小涅槃只灭了烦恼障;大涅槃是烦恼和所知二障俱灭。小涅槃只得诸法空相;大涅槃得诸法实相。小涅槃只得三明六通;大涅槃在三明六通的基础上更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小涅槃是福德圆满;大涅槃是福德功德二德圆满。
此二种涅槃,同为一体。三乘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涅槃,皆是有余;而无余涅槃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无余涅槃就是不生不死“常、乐、我、净”之大自在境界,唯菩萨道圆满成佛时所入,或佛再来度众生,因缘尽后所入。
“波罗蜜”是具体修行的大乘法门,通常用的有六种,名六波罗蜜。波罗蜜的意思是从有生有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死的彼岸,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出离了生死轮回,称为波罗蜜。这是发菩提心者,为了完成成佛之愿,必须要修的六种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佛对文殊菩萨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有种种颠倒见解,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即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不断地在六道中变换身形,四处为家,轮回不休,这都是妄认地水火风四大与阿赖耶识和合而成的假我之身为真实之自我,以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缘世间幻影为自心相,认为本为幻相的我及世界都是真实的,这种幻觉就像得了眼病的人,见到的只能是空中本无花的空中花、水中本无月的水中第二月。众生在这些错误见解中,亡失了不生不灭的真实自我,所以就有了苦海无边的生死轮回。
打坐叫心的打坐,是修心的,在心上用功。姿势和手印,怎么舒服怎么处理,舒服自然才不影响前面阶段的放松入静。不用在姿势上,相上纠缠。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布施(檀波罗密、檀那波罗密):指把自身所拥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财物的布施 (财布施) 外,还包括佛法的传扬 (法布施) 和消除恐惧 (无畏布施)。长养慈悲心。能除去五毒中的“贪”。
2、持戒(尸波罗密、尸罗波罗密):大乘行者除四众之根本律仪(摄律仪戒),尚须持守三聚净戒之其他二者: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 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饶益有情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
3、忍辱(羼提波罗密):包括生忍和法忍:其为菩萨能忍受一切有情侮辱而不生瞋业,以及外界的寒热饥渴等,南传菩萨道亦译为“忍耐”。
4、精进(毗梨耶波罗密):其中包括身精进与心精进,精进修持其馀五度。意指身体力行善法、勤断恶根,对治懒惰松懈《大智度论》(卷八十):“精进者,谓心练于法而不懈怠。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为身精进;断悭贪等恶心,使不得入者,为心精进。
5、禅定(禅度波罗密、禅那波罗密):心无杂念,不为俗物迷惑颠倒。禅定能对治散乱。南传菩萨道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有禅定,现代一般无禅定,替之以“出离”。
6、般若(智慧、般若波罗密):修行般若以破除、远离“无明和愚痴”,令诸烦恼不得自在。有“缘世俗谛慧、缘胜义谛慧、缘饶益有情慧”三种。能除去五毒中的“痴迷”,对应六道中的畜生道。
7、愿(波罗蜜多):看到众生的苦,菩萨就发愿,如愿众生睡得好,有吃穿等,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随着修行的深入,阶位的增长,愿力越来越强,最后都能实现。
8、力(波罗蜜多):力就是法力,功用。力有二种,慧力和定力。功用就体现在度化众生的能力上。
9、方便(波罗蜜多):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的根基,给众生讲合适的法门。如对普通人来说,三士道就是最合适的法门。
10、智(波罗蜜多):大智慧是登地菩萨以上修的,包括受用法乐智和成熟有情智两种。受用法乐智是对万物的特性和共性完全通达的智能。成熟有情智是能够观察一切众生的素质并能对症下药的智能。
扩展资料:
前六点称为佛教中的“六度”(梵语:ṣaḍ-pāramitā;度通渡,为乘舟渡过苦海之义),又译六波罗蜜或六波罗蜜多,佛教术语,为六种波罗密。“六度”是“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为成佛必修之科目。
北传十波罗蜜为六波罗蜜后加了“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称为十度。
上座部佛教亦类似于六波罗蜜的修行法门称“十波罗密多”,加以“真实(真谛;Sacca)、决意(Adhiṭṭhāna)、慈(Mettā)、舍(Upekkha)”四波罗蜜。
-六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