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第1张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注射性肌挛缩症:是肌肉注射引起的局灶性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的发生与局部反复接受肌肉注射有密切关系。肌注既存在针刺创伤引起局部渗血、水肿;也存在药物的局部刺激和吸收不良的情况,这种创伤性、化学性刺激导致局部肌膜、肌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变化,进而导致骨膜增厚、肌肉纤维化及瘢痕挛缩,造成局部功能障碍。

由于肌注部位的不同,因而可发生虎口处的手内在肌挛缩症、三角肌挛缩症、臀肌挛缩症等多种类型。其中以臀肌挛缩症最多见,几乎发生于儿童期患者身上,近年国内资料报道,发症有增多的趋势,其中独生子女患病率又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值得注意。本症国内以往认识不足,近年逐渐引起重视。但广大基层在诊治上延误的现象仍不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病一般于多次局部注射后2~3年,才逐渐出现症状,可见预防的关键在于应尽量减少及避免滥用肌肉注射,掌握好注射的深度,避免将药液注在肌膜上。对于确需反复多次肌注治疗者,应选用局部刺激性轻的药物,对局部作必要的热敷、按摩、TDP照射,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液的局部离子导入法处理等,可预防及减轻本病的发生或发展。

应避免对小儿采用合谷穴、曲池穴、三角肌等处的反复注射,注射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都是预防其他部位肌挛缩症发生的方法。

肌挛缩症一旦发生,轻症患者对生活及活动影响不大,经非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可望恢复正常或好转。对于症状明显、功能障碍严重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局部挛缩组织作切断及部分切除术,能有效地松解粘连,治愈绝大部分患者。

2、局部硬结:本病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药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这些因素均造成对局部的刺激而产生硬结。为防止本病的发生,应避免滥用肌注,避免或少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掌握好肌注深度,避免反复在同一注射点上注射给药。

一旦硬结发生,可采用下述措施进行处理

1、新鲜马玲茨箔片贴敷法:取新鲜马玲茨洗净,切箔片贴敷于硬结表面,干时即更换新的箔片,每日4~6次;

2、枝子红花酒局部离子导入治疗,每日1~2次;

3、热醋患部湿敷,每次30分钟;

4、TDP局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5、硬结周围注射2%普鲁卡因2ml加地塞米松2~5mg,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周围神经损伤

肌注时选位不正确,或因局部神经走

  [目的]

  注入药物

  [操作步骤]

  1、 洗手

  2、 物品准备:75%酒精、2%碘酒 、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缸及棉签、弯盘、无菌注射器、注射药物、启瓶器、砂轮;

  3、 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 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

  4、 取注射器, 抽吸所用药液;

  5、 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

  6、 选择注射部位

  7、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8、 皮肤消毒:面积4×6厘米,脱碘干净(2次),待酒精干

  9、 排气

  10、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层,进针深度为针体的2/3

  11、 固定针头,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右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

  12、 注药完毕,固定针栓,干棉签按压针眼处,快速拔针,棉签按压片刻 肌肉注射部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儿童):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注射原则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②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

  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

  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

  注意事项

  1、 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 长期作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 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不宜进行注射。

  你也可以上网搜一些肌肉注射的视频进行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727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