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

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第1张

1、 戴口罩洗手

2、 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75%酒精、2%碘酒 、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缸及棉签、弯盘、无菌注射器、注射药物、启瓶器、砂轮、注射卡片、污物缸、洗手筒及毛巾

3、 推治疗车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4、 核对姓名、床号(与病人及床头卡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检查药物有无浑浊、沉淀,瓶口有无松动、裂痕

5、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

6、 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7、 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

8、 消毒方法正确;取棉签: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9、 取注射器,检查注射器有效期,是否漏气;

10、 抽吸所用药液,剂量准确,抽药方法正确;

11、 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

12、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13、 选择注射部位

14、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15、 皮肤消毒:面积4×6厘米,消毒方法正确,脱碘干净(2次),待酒精干

16、 处置中三查七对

17、 排气

18、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层,进针深度为针体的2/3

19、 固定针头,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右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

20、 注药完毕,固定针栓,干棉签按压针眼处,快速拔针,棉签按压片刻 21、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协助病人整理衣裤,床单位

22、 操作后三查七对

23、 整理物品

胳膊上:上臂三角肌下缘

就是胳膊叉腰,上面有个三角形的肌肉,边缘处打。

腹部:如图

臀部:

你这详细通俗是不成立的……医学就是复杂的……建议打针去医院……自己扎到坐骨神经是要瘫的……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一般是用25ML的注射器。肌肉注射要选臀大肌进针。在髂前上棘的最高点与臀裂之间打十字划分,外上四分之一处。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90度。用手腕的力度控制垂直进针。进针可以进完,也可以进三分之二。进针后回抽看有没有回血。没有回血才可以推药。

在治疗疾病中,肌肉注射是临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掌握肌肉注射方法是护士们最基本技能。如何正确掌握特殊患者肌肉注射的方法是临床护士长期探讨的内容之一,为了保证药物的有效吸收,延长注射部位的使用,促进患者康复,我经过七个月临床实践探索,现将几种特殊患者的肌肉注射方法总结如下。

 1服务热情周到

 对待来诊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给病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2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注射前可给病人轻松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使其肌肉松弛,易于进针。注射时要做到两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要快,推药要慢。对刺激性强的药物,针头宜粗长些,且进针要深,否则易造成硬结和疼痛。如果同时注射几种药物,应先注射无刺激性的,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推药速度宜更慢,以减轻疼痛。

 3特殊患者的肌肉注射方法

 1 严重水肿患者 该类患者肌肉注射应选用较长的针头,要行深部注射,进针长度为针梗长的3/4,注射前先用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按压,将水肿液推向一侧后再进针,目的是让穿刺点不在各层组织的同一位置, 注射后错开的皮肤回到原来位置,以防止药液和水肿液在拔针后反溢或外渗,注射后按压数分钟。

 2 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该类患者的肌肉注射,应选用较细的针头,目的是减少组织损伤,治疗时(在无配伍禁忌情况下)尽量集中用药,减少创伤次数,注射后拔针按压至拿走棉签后针眼无出血时为止。应特别注意的是按压时不要揉擦针眼处,以免造成局部皮下渗血。

 3 肥胖患者 该类患者应选用较长的针头,行深部注射,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3/4,因肥胖患者脂肪层较厚,应防止药液注入脂肪组织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避免局部出现红肿现象。

 4 儿童和消瘦患者 注射应选用小型号的针头,进针深度较常人稍浅;或者角度改在45度,防止针头刺到骨骼,避免出现弯针、折针现象,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也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尚不能行走的幼儿 因其臀部肌肉尚未发育好,不宜在臀大肌处进行注射,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3岁以下不配合的幼儿注射时速度宜快,以防因哭闹、肌肉紧张引起弯针、断针现象。

 5 其它 如大面积烧伤皮炎患者,注射时不能在发炎、化脓感染、瘢痕、硬结、创面等处进行。对需做长期肌肉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并用细长针头,以避免和减少硬结的发生。对青霉素等宜产生硬结的药物注射后,可选用热水袋热敷和土豆片贴敷。长期肌肉注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否则经多次注射药液后,臀部肌肉纤维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引起肌肉痉挛。

 4结论

 对特殊患者肌肉注射只要正确掌握适合于疾病的相应方法,就能避免药液反溢、外渗或局部红肿现象的产生与硬结的形成,也能避免组织和骨骼损伤,有利于药液的充分吸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技能和服务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76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