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30起床,在每人身上加上20公斤的重物跑5000米。
2:8:00训练挂勾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铁丝网来回300趟。
3:10:00上健身房:15公斤哑铃举150下,拉力器100下,臂力棒100下。
4:13:30抗暴晒形体训练:平举着ak47,枪口用绳子吊着一块砖头,一动不动晒2个小时。
5:16:00训练射靶1个小时,之后练倒功《高高向后跃起1。5米,用背重重的砸向水泥地》散打,硬气功等。
6:饭后半个小时,继续负重20公斤跑5000米《相当于正规400米跑道的12。5圈》
7:3天一次游泳训练:穿着厚厚的军装,和解放鞋一口气游完5000米《相当于100米正规游泳道的50个来回》
8:5天一次中国式铁人三项:负重跑步2000米,游泳2000米,骑自行车2000米。
9:7天一次25公里负重30公斤越野行军训练。
10:15天一次跳伞训练:从8000米高空一跃而下。
12:30天一次野外生存训练,带上3天的食物在野外生存7天,行军一千余公里,还要背上枪支弹药和生存用品,途中还要执行上级准备的突围,反突围,侦察敌情,攀登悬崖等演习任务。
13:平时训练增加全能训练方案。如:从手枪到筒式火箭炮,从摩托车到坦克车,陆军中的大部份装备都得一一掌握。
负重长跑25分钟内跑完5公里;
做单双杠一二练习各200个以上;
400米障碍不超过1分45秒;
投掷手榴弹数百次,每次须超过50米;
一分钟内,俯卧撑100个或70斤杠铃手推60下。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仅仅是刚跨进特种兵门坎,要想成为真正的特种兵,还有进行下面的专业训练。
特种兵,由于执行的任务各异,在日常训练上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科目都体现了一个“严酷性”。其内容包括:
(一)战斗技能训练。要求每一个特种兵熟练掌握本军和外军的各种武器,包括各种枪械、手榴弹、枪榴弹、小口径火炮和反坦克武器,徒手格斗更须技艺超群。每个特种兵都能适应巷战、夜战,并能搜捕、脱险逃生。
(二)机动技能训练。各种车辆的驾驶固然不在话下,熟练地排除故障和使用机动工具上的设备及武器更是基本要求。
(三)渗透技能训练。跳伞、攀登、穿越雷区、识图标图及远距离越野行军,这方面优秀的特种兵与同职业的运动员相比,其能力当不相上下。
(四)侦察谍报技能训练。主要有观察潜伏、窃听、捕俘、审俘、照相等多种获取情报的手段,必要时还须使用密码通信联络
美国 海豹特种部队及六队 [SEALs Team 6 (DEVGRU)]
海豹特种部队恐怕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特种部队组织了。很多人在谈起特种部队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词就是"海豹",虽然也许他本人也并不清楚"海豹"这个憨厚的动物名字是如何成为特种部队的代号的。
海豹部队全名为:美国海军三栖特种部队,这个组织的起源是二战时期的"侦察与突击部队"(S&R)和美国海军战斗爆破队(NCDUs)。当时美军希望能够创建一支可以利用小型非动力船只渗透进入敌占区搜集情报的部队。于是从陆军和海军中挑选精英进行培训。整个训练耗时约3个月,训练科目包括侦察/爆破/敌后交通破坏等特务手段。这支部队在欧洲及太平洋战区成功执行过很多渗透与潜入的任务,可谓功不可没。
随着战争的结束,这支部队也宣称解散,但是该队伍的作战技巧和作战目的却延续下来成为今天海豹特种部队的入门准则。1960年1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以及军方认为海军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进行渗透/侦察/搜索/破坏以及反恐怖行动,于是下令成立海豹1队及海豹2队。分别配属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1962年1月,海豹第一、第二大队开始服役,负责进行各种非正规作战,反游击作战和秘密行动。同年,海军行动支援小组成立,其作用是支援SEALs,UDT和其他两支两栖登陆小组。1967年海军支援小组改名为海军特种战斗群(NSWGs)。1983年,UDTs解散,人员被重新调至SEALs和海豹运输小组。
SEALs是SEA;AIR;LAND的缩写,而SEALs也确实拥有进行三栖作战任务的能力。其训练内容之残酷令该组织的成员素质都维持在超高的水平之上,其卓越的战斗能力也建立了SEALs在国际上的地位。
实际上海豹特种部队的队员通常来源自各军种的志愿人员,淘汰率通常超过70%以上。海豹特种部队的训练宗旨有三点:1:充分的体力;2:单纯而坚强的意志;3:团队合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整个训练过程极大的突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训练基地的教官们对学员只说一句话:"最轻松的日子是在昨天。"(The only easy day was yesterday!)所有的训练基地都会挂着一个小钟,海豹队员们叫它"'Mr BELL"。任何队员只要敲一下这门钟,就可以退出训练。
恐怕有很多人想知道要成为一名特种部队的队员需要经过哪些考试,下面我就把海豹特种部队的训练/考核科目列在下面。
初期考核:
1:蛙人体格标准检查
2:视力/色盲验定
3:智力检查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身高,体重以及身体各器官健康情况,总体来说和战斗机飞行员的标准差不多,但是要略低一点。)
4:体能测验
12分30秒内完成500米徒手泅渡
2分钟内完成42次腹卧撑
2分钟内完成50次仰卧起坐
8个引体向上
11分30秒内完成15英里距离跑步。
通过以上考核之后,队员们将被分发至海军特种部队中心,进行水中爆破与三栖训练,训练内容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训练时间为9周,其中包括六周的体能训练(PT)和3周的水文侦察训练。体能训练的内容包括长距离跑步,海上长距离泅渡与潜泳,枕木训练,划船训练以及水中求生(Drownproofing)。其中第5周被称为地狱周。队员每天训练,不眠不休,所有学员的体力与意志全部达到极限的边缘。水文侦察训练的内容是队员在海滩学习海滩侦察与反侦察技巧。
第二阶段训练时间为7周,内容为潜水训练。学员们学习使用单人水下呼吸器(SCUBA),在潜水塔内学习潜水并在日间及夜间实际前往海上进行潜水训练。
第三阶段训练时间为10周,训练内容为爆破,搜查与陆地作战。学员们要学习陆地导航,小组战术,侦察搜索与武器操作。而后学员将前往San Clemente岛的Billy Machen训练营进行为期5天的野外生存训练(FTE)。
问题一:宇航员在太空是怎么吃喝拉撒睡的? 一、奇特的刷牙洗脸方式和大小便问题
和地面上生活一样,宇航员早晨起来,也要刷牙、洗脸、梳头,有时还要把胡子剃光。
刷牙 按照地面上的刷牙方式 是取出牙刷,挤上牙膏,然后漱口。 而在太空,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很难控制水不漂浮。所以,苏联宇航员是用湿毛巾刷牙,在手指头上缠上一段湿毛巾,沾点清洁剂,伸进嘴里,反复地摩擦牙齿,这一方面可以起到 清洁牙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对牙龈 的作用,所以效果很好。美国宇航员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刷牙外,还咀嚼特制口香糖以代替刷牙,感觉也不差。
洗脸 洗脸的方法是用一块浸泡着护肤液的湿毛巾来擦擦脸,或者用浸过润肤液的卫生巾来“洗脸”。
梳头 梳头是用一块卫生巾铺在特制的电动梳头器上,用以梳理头发,经过梳理的头发很干净,头皮屑都粘在卫生巾上,而且头部得到了 ,宇航员感到特别舒服。
剃胡须 这在地面上是轻而易 举的事,而在失重的太空就需要特制 的剃须刀。 美国和苏联宇航员使用的 电动剃须刀,带有专门用来吸胡须渣的匣子,以免在刮脸时胡须渣到处飘浮而影响生活。
大小便 宇航员在太空也要大小便,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航天飞机上或空间站上,都设有专门的厕所。 这当然和地面上的不一 样,它要用特别的设施,一般它设在废物管理舱的房间里,厕所内有一个呈漏斗状的收尿器,收尿器内通气流可把排出的尿吸收进内部的收集袋里。 收集袋每天要换一次。 收集时要将空气排出,这样小便就不会飘来飘去。 舱壁上还镶嵌一个渗透力强的 滤水袋,每用一次,更换一个。 滤水袋 通过气流,使粪便沉淀固化。 为了掌握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情况,宇航员每次上天都要将自己的一部分大小便冻结成标本,在返回地球时,供科学家们分析研究。
最近,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型航天飞机用马桶。 这种新型马桶造价2340万美元,它比老式航天飞机用的马桶体积大,性能优良,使用方便。它可以贮存足够多的粪便。为航天飞机在太空停留更长时间提供了可能。老式马桶只能贮存7位宇航员4天的排泻物,限制了航天飞机在太空的飞行时间。 这种新型马桶直径20厘米,大小是老式的2倍,并配有易于装卸的粪便贮存罐。另外,它还安有高功率尿液风动分离器。该分离器配有一个单独的漏斗和一根吸管。
二 奇妙的睡姿
睡眠是极其平常的事,人在一生中有将近。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是在太空中睡眠就不那么简单了。 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宇航员是不能躺在床上睡觉的,因为身体会自动飘浮起来。 因此必须钻进睡袋并固定在舱壁上。座舱内非常嘈杂,除了通信说话的声音外,还有机器设备的响声。 这些因素都有直接影响着宇航 员的睡眠,使他们难以熟睡,经常在 睡眠中不是被吵醒就是被惊醒。 随着载人航天器体积的增大,睡眠条件有了改进。 科学家为宇航员设计了多种样式的睡袋,有长方形的,也有椭圆形的,有水平放置的,也有垂直放置的。 因为在失重条件下,无上下之分,躺着睡和站着睡感觉一个样。 有位美国宇航员说:在太空睡觉,会有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 主要因为身体下面没有任何支撑的东西。这种危险感大约要持续二三天才能消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在航天飞机上安装了专门用于宇航员休息的卧铺,类似火车上的卧铺床。 卧铺分上下两层,在卧铺上睡觉,可以进一步减少噪声,还可以防止其他宇航员的干扰。可惜仍然有一些宇航员不习惯卧铺。 有位欧洲宇航员说,当他在下铺睡觉时,感觉好像在床底下睡觉一样。 因此,他们有的愿意在驾驶舱的座椅上打盹,有的则在睡袋中休息,也有的躲在双层床下铺 床板的反面睡觉。 大>>
问题二: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睡觉 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之分,所以通常是把自己轻绑在边上一个睡袋里,然后眼睛蒙上,通常太空中睡眠不会太好
问题三:宇宙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睡觉,怎样吃饭的呢 在太空中睡眠,航天员一般不需要床只要在居住舱内找一个角落,不影响别人行动,没有噪音干扰,便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睡觉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李勇枝介绍,神舟六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了睡袋,挂在轨道舱的舱壁上睡觉时,航天员一定要将手臂放进睡袋里,把双手束在胸前,以免无意中碰到仪器设备的开关同时由于在失重的环境中,睡眠中的人会有四肢脱离躯干的感觉一名前苏联的航天员就曾在朦胧中把自己放在睡袋外的手臂,当成向自己飘来的“怪物”,吓出一身冷汗
在睡觉之前,航天员需要用一根带子将自己和睡袋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睡着之后,由于呼吸气体产生的推力,会将航天员的身体推到空中,在舱内飘来飘去但也有航天员想享受一下这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有意将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放松,只用一条绳子牵着,任其飘动,在睡觉中真正成了“夜游神”
为了给航天员创造类似于在地面睡觉的感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航天员躺在床上睡国际空间站上就有专门用于放置床铺的卧室,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与天花板之间,床上铺有褥子,褥子上有睡袋,睡袋上还有通气孔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来自网上资料仅供参考
问题四: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睡觉 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之分,所以通常是把自己轻绑在边上一个睡袋里,然后眼睛蒙上,通常太空中睡眠不会太好
问题五: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 大家知道,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航天飞机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 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 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置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失重。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中,物体将飘在空中,液滴呈绝对球形,气泡在液体中将不上浮.宇航员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走路务必小心,稍有不慎,将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食物要做成块状或牙膏似的糊状,以免食物的碎渣“漂浮”在空中进入宇航员的眼睛、鼻孔…….
平衡是我们最常见的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但是,力的平衡与失重完全是两回事。例如,人站在地上,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乘坐飞机等速飞行等,都是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但并不失重。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都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真正的失重,应使人体各部分特别是体内器官、内脏之间互相作用力消失。人的前庭器官中的耳石由于失重,不再与周围的神经细胞接触而向中枢神经传输信号,从而丧失定向功能。所以,一旦前庭器官不起作用,身体内脏之间正常的相互作用消失,就会引起航天飞行员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
在过去三十多年太空飞行中,蘇俄和美国的科学家收集了一些初步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失重对内分泌、红白血球的产量、内耳平衡器官及骨质的疏松,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最明显的生理失重状况,莫过于太空失水及其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太空贫血、内分泌降低、双腿肌肉萎缩等。
失重还会引起骨骼失钙的後果,与上了年纪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极为相似。
扩展资料
失重的不利影响很大,失重除了导致宇航员骨质损失外,还会导致宇航员肌肉松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发多种空间运动病,近20年载人航天史上,空间运动病频繁发生。
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主要归功于人体各种各样的免疫细胞,其中,最重要的是B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能够分泌抗体、阻止病原菌的入侵并标记致病菌,T淋巴细胞杀灭致病菌。
但在太空中,这两种细胞就不那样“勤奋”了。比如,T淋巴细胞在太空中不能很好增殖,它们的数量大大少于在地球上的数量,并且,在体内的迁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信号也不正常。从而使抵御外来致病菌的能力大大降低了。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