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

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第1张

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1、携用物至床旁,进行三查七对,向病员作好解释,解除顾虑,以取得合作。

2、准备好注射器,抽吸药液(同皮内注射法)。从安瓿内吸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痕,用05%碘酊棉签消毒颈部,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左手食、中指增值住安瓿,拇、无名和小指握住针筒,右手拇、食和中指持活塞,吸净药液。

3、消毒皮肤:同皮内注射法。从棉签缸或棉签纸袋内取出棉签两根,夹于左手小指,再从小指里取出一根蘸碘酊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后,夹于左手无名指。

4、左手拇、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快速刺入肌肉内,进针约为25-3cm,消瘦者和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以左手小指中的干棉签按压针眼处的同时快速拔针。

6、观察反应。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查七对是临床和护理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要提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核对。50年代,由我国护理前辈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它是我国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

三查是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三查内容:

1查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

2查药品有无变质、浑浊。

3查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

七对指的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三查七对"主要是针对病人服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减少操作差错。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

一注意:并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后的反应。

三角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2/3为肌注部位

B位于臂前部

C可使臂内收

D止于桡骨粗隆

正确答案:A

你是问疫苗的有效期还是接种后能维持免疫保护时间段?

白喉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白喉等4种类型。病人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常因窒息缺氧和全身衰竭而死亡。 破伤风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患者肢体疼痛,全身肌肉僵直性痉挛,呈苦笑面容,最后死于呼吸障碍。 百白破与白破二联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传染病。 当前使用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为3月龄以上儿童接种三次,每次剂量05ml,间隔1个月,15~2周岁加强注射1针,剂量05ml。6周岁时用白破二联加强注射05ml。接种途径均是上臂三角肌肌注。 由于本品含百日咳灭活杆菌,注射后个别儿童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疼痛,低热、过敏等症状体征,1~2天内消失。本品也含有吸附剂,可造成局部硬结,经热敷处理,1~2个月硬结吸收消失。 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禁忌症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者、发热、患有严重疾病、过敏史等禁用。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

肌肉位置:

1、臀大肌: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

扩展资料:

儿童肌肉注射注意: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三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肌注

-肌肉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84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