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周记300字5篇

小学五年级周记300字5篇,第1张

开学已8周了,在这一周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有开心的,有高兴的,有难过的,有伤心的,就像一个四色球。 在星期一开了一次多姿多彩的拍卖会,我以2元钱一个的手机链全部卖出,还使我受益无穷的是在我卖不出去时我把它降到两元卖出。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也有调皮的时候,有时没写完作业就畏罪潜逃,气得老师直跺脚。我写字特别慢,别的同学1分钟写完的东西我却写了两分钟,因此老师让我到前面写。 这学期老师讲了分数,我有些不明白,我问了许多同学都不会,我又问了方亮,他给我讲解了分数的公式,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真应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很喜欢作文,它能给你解闷,还能提高你阅读能力,你可以把高兴或难过的事说给它听。这样即使你很难过也会变的快了起来。我希望在下周把日记写好像王梓屹那样写出好日记,成为班上的日记王。 今天,我写完作业,想放松一下,便打开电脑,玩起了前几天刚刚装上的电脑游戏——《魔兽争霸》。

我今天选了兽族,对战人类。我让我的英雄“先知”带兵先去练级,等它练到5级,有了大魔法时才回来。这时,我移动鼠标,看了一下地图。我看见人族部队的“血魔法师”由于自不量力,在与我“金矿看守”的搏斗中严重失利。我想,这正是我进攻人族的绝好机会。于是,我点动鼠标,带着我的“步兵狼骑”、“双足飞龙”和“牛头人酋长”去攻击人族基地。“血魔法师”一看我大部队来势凶猛,为了保住基地,只好应战,结果被我一举歼灭。我方乘胜追击,拿下人族基地,取得了这次战斗的彻底胜利。

这个电脑游戏,我本来不会完。上次看小堂弟玩得十分上瘾,也慢慢学会了它。但我知道,玩电脑游戏,坚决不能上瘾,要能控制住自己。只有在写完作业后休息时玩一小会儿,千万不能因为玩游戏而影响了学习。 夏日的太阳

早晨,太阳冉冉地升在东方上空,大地披上了红装。艳丽的云霞,承受着光,焕发着色彩。朝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中午,太阳不再是早晨的温柔,它将刺眼的光芒射向大地。野草无奈地在酷热中熟睡,花儿无力地低垂着头。风像从火炉里扇出来的,热腾腾,刮到身上,热辣辣地灼人。

傍晚,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了一个金灿灿的光盘,红光披洒在湖面上,几朵粉色霞云飘逸,发着瑰丽的光。它照在湖面上就浮光跃金;它照在绿树上,绿树就显得更加翠绿。

夕阳献出了最后一丝余晖,微笑着逝去了。然而,明天早上,一轮红日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包饺子

今天,我们家包饺子。我高兴地又蹦又跳。

开始包饺子了,看着爸爸妈妈在包,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走过去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包吗?”妈妈说:“你行吗”

我说:“为什么不行”就这样,我和爸爸妈妈包起饺子来。

我拿起饺皮,把馅放进里面,用手一捏,呀,皮破了,妈妈说:“你不是行吗?”

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包的是战斗英雄——挂彩战士。”

大家听了这句话,渐渐笑起来,我也跟着笑起来。

唉,包饺子可真不容易。看来小小的家务活也有学问,轻视不得。

第一次带妹妹

我的妹妹只有三岁,十分淘气,动不动就耍大**脾气,有时候连家长也没有办法。

今天,我去奶奶家。一到家,就看见妹妹正在客厅的沙发上玩,我也没太注意。可等我定睛一看,咦?妹妹怎么在玩我的小本子?我火冒三丈,准备抢回来。可我又想了想,妹妹又小,又不懂事,我做姐姐的应该好好地对她啊。所以,我便不再理睬她。

这时候,奶奶走过来,说她要上市场买菜叫我在家里带妹妹玩。我拍拍胸脯说:“放心吧,奶奶!”奶奶走后,我问妹妹要玩什么,妹妹说要玩布娃娃。我和妹妹去抱了一些布娃娃,我先把布娃娃打扮好了,看妹妹还在磨蹭,我便过去帮她。可是妹妹不让,我就把布娃娃抢过来,怕浪费宝贵的时间。可是,妹妹开始大哭一场,我没办法,只能把布娃娃还给她。可是,谁知道,她结果布娃娃后还打我。

今天带完妹妹后回家,我想了一下,我才发觉我以前也是这样对待爸爸妈妈。所以我决定以后不会跟妹妹一样对待爸爸妈妈。

我是电脑迷

我是一个电脑迷,几乎每个星期六我都在上网玩游戏,当然,我也经常上网查资料,学习、玩游戏两不误。

因为我爱上网所以弄出了许多笑话,比如:有一天,我在家上网,不知不觉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只是说了声“哦”,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叫我去吃饭了,我还是说了声“哦”,最后大家都吃完饭了,我才觉得肚子饿了,随口问了声:“妈妈,有饭吃了吗?”妈妈说:“大家都已经吃完饭了!”这时我才知道妈妈刚才叫我干什么。

上网也有好处,比如:一天老师让我们找家乡变化的资料,我把书都翻遍了,可是就是没有找到资料,我着急了,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我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上网查资料。我打开了电脑,到网上一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现在,我又在网上养了一只QQ宠物,不多说了,我得去喂它吃东西了,再见!

摘果子

昨天下午,我外婆趁我们不注意,开着摩托车回隆都老家收拾房子。今天中午还没有回来吃饭。天气本来就很冷,外面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非常担心外婆被冻着,所以我们决定开汽车去接外婆。

一进村,眼前就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番石榴。二姨问;“现在有番石榴吗?”“有呀!”妈妈说。我问:“二姨,你要吃吗?”二姨说:“对,而且我们还要亲自摘,好吗?”我们都说:“好啊!”到了外婆家问有没有事情要帮忙。外婆说:“没有,我已经全部都做好了。”“那我们赶快去买番石榴吧。”我们齐声说。外婆说:“那我跟种番石榴的阿姨说一说。”外婆跟阿姨刚说完,我们就飞快地跑过去跟阿姨说:“我们想亲自下田摘。”阿姨说:“好,我拿只桶去装。”然后,我们和阿姨一起去番石榴园,阿姨把门打开,说:“里面有许多青苔,要小心点。”

一进番石榴园,就能看到一棵棵番石榴树,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圆的果实,好像在跟我们说:“想尝一尝吗?可好吃呢!又酸又甜。”望着这番石榴,我口水直流,恨不得先咬它一口。我们分头去摘,一会儿去这边摘,一会儿去那边摘。不一会儿,摘了非常多。就在这时候,因为地滑,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真痛。后来我们又去到阿姨家称果实的重量并让妈妈付了钱。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回到家里,妈妈就拿几个番石榴清洗干净并切成小块,然后给我们吃,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虽然我摔得满身都是泥土,手冻得像冰块一样,但我非常开心。下次要是有机会我还会亲自去摘果子。

寻春

哼着小曲,跑在草地上,投进大自然的怀抱,这就是正在寻春的我。

赤着小脚丫,坐在草地上。小草早已探出了头,抚摸着我的双脚,似母亲那样温柔,那样亲切。我全身感到痒痒的,舒服极了。小蓓蕾在枝头说着悄悄话,在微风的吹拂下,旁边的小花向我微微点头,似乎换上了一套新衣裳和我们一起过年。

我来到河边,柳树姑娘也不例外。春风婆婆也在为它梳着它那长长的,细细的头发,柳树姑娘高兴得跳起了舞蹈,枝头的鸟儿也在为柳树姑娘伴奏着,唱起了那动听的歌。你们说,这柳树到底像什么呢像碧玉,不,太老土;像翡翠,不,太俗气。那是一种令人神往,但是又说不出来的绿意。它是令人神往的;是令人陶醉的;是令人迷恋的!我在这景色中陶醉了……

我走到田野,见农民们正在播种秧苗。碧绿的麦田一片片,青青的麦苗一根根。我不禁想起农民们在秋天露出的那一张张笑脸,这都是春天的功劳,我不禁发出感叹:如无春,哪有秋意思是说:如果不在春天播种,哪有秋天那硕果累累的果实。朋友们,你们说是吧

窗外,天空中,几只大雁从空中掠过,它们排成人字形,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爱春天!”春天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

春意藏在湖边,春情躲在田野中,我将抓住春姑娘的辫子,和她一起走向世界!

看海

听爸爸说,大海是无边无际,望不到尽头的。我的好奇心使我十分想去看看。经过三番五次地请求爸爸,爸爸终于答应星期日带我去看看渴望已久的大海。

大海究竟是不是跟爸爸说的一样呢?我带着疑问,坐上爸爸的车,慢慢向海边驶去。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到达了海边。我站在海边举目远眺,只见一轮红日渐渐落下。顿时霞光映红了大海,也映红了整片天空。开始涨潮了,浪花连连不断地涌来,往日平静的海面上变得波涛汹涌。大海似乎发怒了,像有一双巨大的手,咆哮着拍打海面,卷起一排排的浪花,好似万马奔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沙滩,沙滩在一瞬间已被海水吞没,吓得我连忙退上岸去。

看着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作家会把人类宽阔的胸怀比作大海,那是因为大海的心胸的确是那么广阔无边。

大海真美丽,我爱大海。

可爱的蚕宝宝

这个星期,爸爸给我买了两条大蚕,六条小蚕。我如获至宝,心里乐开了花。

我仔细观察它们:原来,蚕身上分成六七个节肢,每个节肢两旁都有像星星似的小黑点。最前面的是它的头,有着星星般的小眼睛和一张棕色的小嘴。身子下面有六、七双小脚,脚上长着绒毛,能贴在墙上和叶子上。

它们的食物可以说是最简单和最普通的,就是新鲜的桑叶。不像别的动物整天要吃大鱼、大肉之类的东西。

蚕宝宝整天吃个不停,你一定会说它贪吃,可我总觉得它们是在为结茧与吐丝积蓄精力。

过了几天,我发现一只大蚕一动也不动,像死了一样。身上还出现了一条黑线,我以为它是死了,急得像热上的蚂蚁——团团转。但爸爸说它不会死,我才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它会“活”过来。我又观察了几天,发现它动了动,全身那**的“衣服”脱落了,穿上一件“大白袍”。我这时才醒悟过来,说:“好啊你!好狡猾啊!竟敢用装死来骗我。”

养蚕的历史在我国已是源远流长,我国是首先饲养蚕的国家,因为我们的祖先发现蚕会吐丝,于是饲养蚕并充分利用蚕为人类造福,把蚕丝做成华丽高贵的衣服。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蚕,你们不求回报的精神,不正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我学会炒沙茶牛肉

在我金色的童年时期,留下了许多往事的回忆,就像那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其中有一颗最闪亮的繁星,那就是我学会炒沙茶牛肉的那件事了。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那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到了中午,我的肚子在演“空城记”了。 我记得冰箱里还剩一些牛肉,厨房里也有大米,我决定亲手下厨。 可对于我这“小公主”来讲,简直比登天还难。可我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本来就会煮饭,不一会就把米引上绝路——电饭锅。而炒牛肉呢? 我可是一窍不通啊!没办法,我只好拨通了妈妈的电话,请教了妈妈。

我先把牛肉切片,然后用少许的食用油、松肉粉、沙茶、味精、酱油等调料均匀搅拌,腌制10分钟后,便开炉热锅。接后,我把食用油倒下锅时,下得太少了。当时我还不知道,我用热火爆炒时才发现油少了,结果牛肉炒糊了。我只好再炒一盘。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把油倒多一点,这才安心。可我在炒肉时,不小心烫到了,手起了一个大泡。这次,我开始打退堂鼓了。可我又想,有志者,事竟成。况且我不能浪费牛肉和煤气啊,便继续炒肉。最后,终于肉炒好了。我尝了一下,真好吃,我成功了!

从那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次经历。尤其是妈妈后来对我说的一句话:“看花容易,绣花难。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成功。”

青田县行政区划

2000年,青田县辖10个镇、23个乡。

青田县油竹街道

 2002年1月,撤销腊口镇、石帆乡,设立新的腊口镇;撤销阜山乡、双垟乡、设立新的阜山乡。调整后,青田县下辖10个镇、21个乡,14个社区、9个居民区、436个行政村,分别为鹤城镇、温溪镇、东源镇、船寮镇、北山镇、山口镇、海口镇、高湖镇、腊口镇、仁庄镇;章村乡、舒桥乡、贵岙乡、石溪乡、祯埠乡、祯旺乡、万山乡、黄垟乡、季宅乡、海溪乡、小舟山乡、高市乡、巨浦乡、万阜乡、汤垟乡、方山乡、吴坑乡、仁宫乡、章旦乡、阜山乡、岭根乡。

2004年6月,青田县北山镇所辖行政村由30个减为21个,镇政府驻地由北山村迁至泉山村;岭根乡所辖行政村由12个减为5个,乡政府驻地由岭根村迁至黄驮山村井坪。

2011年,青田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鹤城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青田县政府直辖。在青田县政府直辖区域设立鹤城、瓯南、油竹3个街道办事处(丽政函[2011]179号)。2013年5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青田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3]84号):同意撤销岭根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北山镇。调整后,北山镇辖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不变(泉山村)。

全县现辖3个街道、9个镇、20个乡:鹤城街道、瓯南街道、油竹街道、温溪镇、东源镇、高湖镇、船寮镇、海口镇、腊口镇、北山镇、山口镇、仁庄镇、万山乡、黄垟乡、季宅乡、高市乡、海溪乡、章村乡、祯旺乡、祯埠乡、舒桥乡、巨浦乡、万阜乡、方山乡、汤垟乡、贵岙乡、小舟山乡、吴坑乡、仁宫乡、章旦乡、阜山乡、石溪乡。县政府驻鹤城街道鹤城东路109号。

2012年,青田县实施撤镇建街道区划调整,撤消鹤城镇,设立鹤城、瓯南、油竹3个街道。调整后,青田县下辖3街道、9镇、21乡,414个行政村。

以上资料来源于

好。

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创客实验室,平板电脑教室,微格教室,校园电视台演播厅等一应俱全,教室宽敞明亮,图书馆藏书丰富,体艺馆功能齐全,运动场美丽大气,师生食堂物美价廉,学生宿舍温馨舒适。

2020学年,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市智慧校园优质校,市四联三防先进单位,市第七届绿谷之光中小学科技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鹤城镇据《青田县志》记载:“城北太鹤山白鹤洞有双白鹤,年年产子,故得名为鹤城。”另据《永嘉郡记》记载:“青田双白鹤,年年生子,长便飞去。”《太平寰宇记》引丘相鹤经云:“青田之鹤,即此山所产。”又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552—554)的《鸳鸯赋》亦云:“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杜甫有诗云:“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可见鹤城原是群鹤翔集的洞天福地。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青田置县以来,鹤城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建立鹤城镇。1992年5月将原城郊区的前仓、金田、外旦、湖边4乡并入。镇政府驻鹤城东路109号。

  辖13个社区 西门 东门 宝幢 清溪门 问鹤 水南 塔下 鸣山 月里湾 花园降 新建岭�官塘 侨中

  39个行政村 外旦 朱金 大李 崇福 郑坑下 前仓 鹤东 坦下 圩仁 泥湾 魁市 石郭上 石郭下 平风 金田 黄降�陈山 北岸 石臼 仁塘湾 下司垄 湖边 陈学 白浦 上岸�南湾 湖口 一村 二村 水南 平演 油竹上村 油竹下村 东赤 彭括 雅岙 小口 秋炉坑 麻宅�

  山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南9公里。因地处四都港、方山坑和小平坑三条溪流的汇合点,古称“谷口”或“三口”。后又因四周环山,地处溪水的出口处,易名“山口”。清时属二都,民国时为山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和油竹乡合并称竹山乡。1952年大田、朱坑、下陈、陈半山、彭山、大安、驮寮背、山口、牛寮坦、小平坑、方岩下等11个村划出设立山口乡。1958年改为山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山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4月15日改为山口镇。1992年油竹乡并入。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个居民区 山口

  4个行政村 山口 大安 雅陈 太田�

  温溪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东10公里。清时属永嘉县安竹乡,清末至解放前二年均称安溪乡。因瓯江上游滩多水端,至安溪和瓯海潮汛汇合,水流趋于缓和,遂成平安之溪,故得名“安溪”。当地方言“安”与“温”近音,且又旧属温州,因此改为温溪。1948年1月划入青田县,仍称温溪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温溪乡。1958年沙埠、东岸2乡并入,同年10月成立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划出另立公社。1961年改为温溪公社。1964年建制为温溪镇。1992年原属温溪区的东岸乡和港头乡并入。镇政府驻处州街16号。

  辖8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第六 第七 第八

  22个行政村 温溪 温溪新村 学神 尹山头 东岸 大垟下 周岙 沙门 吴岙 林岙 西湖 汛桥 洲头 沙埠 塘里岙 高岗 港头 新垟 大头田 龙叶 寺下 小峙�

  东源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0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为东堡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富源乡,同年9月改名仍为东堡乡。1952年改为小源乡。1958年10月改称为小源管理区。1961年10月由驮溜、小源、上叶、红光、项村、武池、下堡、黄山头、后降等大队组成小源公社,至1978年中共青田县委为缅怀周恩来总理于1939年1月给东源小学创立的题词,报请中共丽水地委批准,改名为东源公社。1985年9月改为东源镇。1992年平桥乡并入。镇政府驻东源村。

  辖13个行政村 东源 红光 项村 武陵 下堡 平桥 周庄 周济 桃山 莲树坑 平溪 西溪 驮龙�

  船寮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45公里。清初称十都,清末为荷池乡。解放前称荷塘乡,均以船寮附近的洪府前村宋皇妃故宅辟有荷池数里而得名。1949年建政时由船寮、徐岙、姜岙等村组成乡政府,称徐岙乡。1956年与赤岩、黄言、洪府前、白岸、水井头等5村组成的洪府前乡合并,定名船寮乡。1958年改称船寮管理区。1961年春,大垟乡的康畈、小垟、大垟、滩头、仁川、西岸、雷石等8村划入,称船寮公社。1983年复改为船寮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1992年石盖、芝溪、大路3乡并入。镇政府驻船寮村。

  辖1个居民区 新开垟

  40个行政村 船寮 王巷 洪庵 大路 白山 叶庄 石头 章庆 小金 圩头 业川 业鸟 水井头 洪府前 黄言 赤岩�舒庄 徐岙 姜岙 白岸 康畈 大垟 滩头 仁川 西村 雷石 上枝 外湖 石才 成太寮 上田) 朱店前 垟肚 芝溪 戈溪 陈合 石盖口 石盖 洪岙 下七步�

  北山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29公里。清时称七都,民国时为北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白岩、北山2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称北山公社。1985年撤乡置北山镇。1992年6月张口、坑底2乡并入。镇政府驻白岩村。

  辖30个行政村 白岩 北山 肖山 仁村 黄库 泥垟 九山 郎回 大岩下 少后 泉山 下长坑 张口 张坪 箬坑 坳头 半岭 底垟 张岙 橘圩 阜口 东垟 济根 叶段 格坑 陈村 坑底 上隆 高桥背 李坑�

  海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78公里。传说古时候东海潮水涨至此而得名海口,意为大海之口。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此地长期作为海口区,曾一度改为海口镇。1949年5月解放属海口区。1952年成立海口乡。1958年秋公改为海口管理区。1961年称海口公社。1982年改称海口乡。1992年东江乡并入。同年撤乡建制。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3个行政村 海口 麻埠 界阜 高沙 鹿山 南岸 泗洲埠 海林 南江 东江 和合 平山 凉亭脚�

  腊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15公里。清时为十八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设浮石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分设浮翼、石帆2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2乡合并,仍称浮石乡。1949年11月浮石乡政府建立,驻石帆村。1950年8月撤销浮石乡。分设石帆、浮翼2乡。1952年4月大坑、坑口乡建立。1956年4月大坑、坑口2乡并入浮翼乡。1956年11月改称浮翼管理区。1961年10月改称浮翼公社,同时将“翼”字改为“弋”。1983年11月复称浮弋乡。1993年8月撤浮弋乡置腊口镇。镇政府驻龙山头村。

  辖2个居民区 石帆同心 石帆振兴

  21个行政村 龙山头 腊口 坑口 上京 腊溪 张庄 平斜 大坑 北坑 浮戈 武垟 瑶均 陈山埠 青竹 高坟岗 石帆 虞宅 石塔 阳山 外垟 垟岙�

  高湖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5公里。清时属十二都,解放前称湖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高湖乡。1956年春,与大云寺、旦头山2乡合并,改为高云山乡。1958年改称高湖管理区,同时将大云寺、武池、下堡、项村等地划入东源乡。1961年改名为高湖公社。1983年复称高湖乡。1992年良川乡并入。1995年改为建制镇。镇政府驻高湖村。

  辖10个行政村 高湖 东三 西圩 桐川 角坑 坦头山 良川 内冯 外冯 五源山�

  仁庄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2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为四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四外乡。1955年析彭山、外垟、阮垟、半坑、金垟、仁庄等7个村另置仁庄乡。1958年大田乡的冯垟、罗溪、林山等村划入,改为仁庄管理区。1961年改为仁庄公社。1992年仁庄、小令、吴岸、垟心4乡合并,成立仁庄乡。1998年撤乡置镇。镇政府驻仁庄村。

  辖3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20个行政村 仁庄 新彭 冯垟 罗溪 林山 吴岸 雅林 八源 庄垟 塘古 横培 小令 石砻 南木宕 孙山 夏严 垟心 莲头 垟坑 东坪�

  章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2公里。清时称十六都,解放前属章村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赵庄、章村、吴村3乡。1955年重将赵庄、吴村2乡并入,仍称章村乡。1958年改为章村管理区。1961年改为章村公社。1983年复改称章村乡。1992年黄寮乡并入。乡政府驻章村村。

  辖16个行政村 章村 黄山头 颜宅 吴村 旺山 平塔 小砩 赵塘 新民 上寮 黄里 黄庄 黄寮 黄肚 竹章 王金

  舒桥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85公里。因据传说,舒桥最早的人由福建迁入,姓舒,并在双溪口兴建一座石板桥,得名“舒桥”。清时为十七都,民国时称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舒桥乡。1958年改为舒桥管理区。1961年改称舒桥公社。1992年王岙乡并入。乡政府驻舒桥村。

  辖22个行政村 舒桥 章岙 交垟 罗西 古竹 古竹岙 高茂 根山 箬鸟 沙坑 西武头 阮坑 叶村 叶店 夫人山 陈山�大弄底 王岙 蔡坑 章巷 道彭 章杉

  贵岙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塘后、贵岙2乡。1955年2乡合并(部分划入孙坑乡),仍称贵岙乡。1958年改为贵岙管理区。1961年为贵岙公社和孙坑公社。1983年分设贵岙、孙坑2乡。1992年6月孙坑乡并入。乡政府驻贵岙村。

  辖15个行政村 贵岙 下坑 小双坑 上贵 卓山 塘后 洪岩头 金菖罗 东山 孙坑 大双坑 呈山 下贵 黄山 荷金�

  石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65公里。清时属五都,民国时称五下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石溪乡。1952年分为石溪、国垟2乡。1955年仍合为一乡。1958年改为石溪管理区。1961年称石溪公社。1983年复称石溪乡。乡政府驻石溪村。

  辖8个行政村 石溪 吴山 金泉 黄山垄 国垟 张山 下坦 溪口�

  小舟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原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入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葵山、小舟山2乡。1958年2乡合并,称为小舟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小舟山公社。1983年改称小舟山乡。乡政府驻小舟山村。

  辖9个行政村 小舟山 郑山 葵山 丁坑 黄员平 新建 上山炉 西平 平峰降�

  祯埠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15公里。驻地祯埠村历来是一个大码头,来往的船只都在此逗留,由此得名。清时为十四外都。民国十九年(1930)后建祯埠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仍称祯埠乡。1955年李村、锦水2乡并入,仍称祯埠乡。1958年改为祯埠管理区。1982年恢复原乡名。乡政府驻小群村。

  辖8个行政村 小群 马岭脚 王村 岭下 桢埠 兆庄 陈篆 锦水�

  祯旺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7公里。因驻地在祯旺村,故名祯旺。清时属十五都,解放前为祯旺乡。1949年解放后改建政仍称祯旺乡。1955年吴畲乡并入。1958年改为祯旺管理区。1961年改为祯旺公社。1983年复称祯旺乡。乡政府驻桢旺村。

  辖8个行政村 桢旺 吴宅 山寮 上垟 吴畲 陈须 谷甫 应章��

  万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公里。因地处群山之巅,云雾缭绕而得名。1949年6月富源乡分为乌坭塘乡和富源乡。1952年4月乌坭塘乡分为圩平乡和万山乡。1956年4月日1日万山乡和圩平乡合并为万山乡。乡政府驻孙窟村。

  辖6个行政村 孙窟 乌泥塘 孙岸 陈吴了 光乍坑 万山�

  黄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8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属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黄垟乡。1956年峰山乡并入,同时把上西坑和桥公2村划入万山乡。将峰山乡的屋基村划入永嘉县上横乡,又将上横乡的底项、金龙、朱岩、五台山、尖背等5村划入,仍称黄垟乡。1958年改称为黄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黄垟公社。1983年复称黄垟乡。乡政府驻石坪川村。

  辖8个行政村 石坪川 峰山 金坑 石坑岭 金坑口 外黄垟 底黄垟 底项

  季宅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8公里。清时属十二都,民国时称雁衢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仍称雁衢乡。1951年为潘山、黄山2乡。1957年2乡合并,驻地设在季宅村,改为季宅乡。1958年又分为三房、黄放口2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为季宅公社。1982年复称季宅乡。乡政府驻黄放口村。

  辖6个行政村 黄放口 季宅 皇山 引坑 潘山 下庄�

  海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4公里。清时属十四都,解放前为海溪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西园、正教寺2乡,将余山、李山、平山、横路等村划入东江乡。1953年西园、正教寺2乡合并,仍称海溪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为海溪公社。1962年舒桥公社的南岭村并入。1983复称海溪乡。乡政府驻海溪村。

  辖10个行政村 海溪 西园 黄畈 横树岗 石垟巷 乌楼 西坑边�马岙 大元 余山�

  高市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05公里。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为高市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分别成立雄溪乡、高市乡和东源口乡。1955年实行并乡时,除戈溪村划入芝溪乡外,将东源口、雄溪2乡并入高市乡。1958年秋改为高市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高市公社。1983年复称高市乡。乡政府驻高市村。

  辖9个行政村 高市 东源头 水碓基 东源口 西源 黄山 练岙 雄溪 洞背�

  巨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西215公里。清时称七都,解放前为莒浦乡。1949年5月解放后至1951年底未曾建政。1952年成立西坑、徐山、城门、莒浦4个乡。1956年将“莒”改为“巨”字。1959年西坑、徐山2乡7个大队合并,称为上鸟管理区。同时将城门、巨浦2乡8个大队合并,称为巨浦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成立巨浦公社。1983年复称巨浦乡。乡政府驻巨浦村。

  辖11个行政村 巨浦 王谢 坑下 徐山 西坑 枫桥 驮垄 城门 范村 湖云 下湾�

  万阜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4公里。清时属九都,解放前称万阜乡,以驻地万阜村得名。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万阜、蒲州2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万阜乡。1958年改为万阜管理区。1961年改为万阜公社。1983年复称万阜乡。乡政府驻新庄村。

  辖8个行政村 新庄 白岩前 垟斜 蒲州 富塘 云山背 万阜 柘垟�

  汤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8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属吴岸乡。西天坑等7个村由吴岸乡析出与西天乡的3个村合并成立汤垟乡,驻地在汤垟村(别名野客寮)。1958年改为汤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汤垟公社,驻地迁至洪口村,公社名称不变。1983年复称汤垟乡。乡政府驻洪口村。

  辖7个行政村 洪口 汤垟 洋寮 干坑 小佐 西天 西天坑�

  方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35公里。清朝时属二都,民国时为方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方北和方南2个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方山乡。1958年改为方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方山公社。1983年复称方山乡。乡政府驻石前村。

  辖11个行政村 石前 根头 周岙 裘山 垟塘 后金 马车坑 奎岩庄 邵山 龙现 松树下�

  吴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65公里。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吴坑乡。1958年改为吴坑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吴坑公社。1983年复称吴坑乡。乡政府驻吴坑村。

  辖10个行政村 吴坑 石洞 平岩 泉城 大仁 章山 东溪 下垟 塘坑 平岸�

  仁宫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115公里。清时称六下都,民国时为六仁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成立仁宫、彭湖、小奕3乡。1956年彭湖、小奕2乡并入,称为仁宫乡。1958年桃坳村划入,改名仁宫管理区。1961年又划入孙山村,改为仁宫公社。1983年改称仁宫乡。乡政府驻仁宫村。

  辖11个行政村 仁宫 桃坳 孙前 密溪 小奕 寺岙 朱山 大奕�钓滩 彭湖 红花�

  章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为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设项元、外路、章旦3乡。1955年项元、外路2乡并入,仍称章旦乡。同年10月析出外路等村,另置城南乡。1958年改为章旦管理区。1961年周山大队划归阜山公社,同时改为章旦公社。1983年改称章旦乡。乡政府驻龟背。

  辖8个行政村 章旦 歇马降 兰头 双垟 李黄 双旦 阿旦 朱坑下�

  阜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3公里。清时称三内都,民国时为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名阜山乡。1953年分为阜东、阜西2乡。1956年2乡合并,改为阜山集体农庄、1958年又改为阜山管理区。1961年将章旦管理区的周山村划入,改为阜山公社。1983年复称阜山乡。乡政府驻阜山村。

  辖21个行政村 阜山 坑边 岗下 前王 红富垟 安店 周宅�陈宅 岙底 朱岙 周山 双溪 龙隐村 岭峰 金竹垟�圳下�季山 垟坑 垟村 周村 周西坑�

  岭根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75公里。清时分属七、九两都,民国时称岭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岭根、林坑2乡。1958年2乡合并,又将张岙乡的牛头村划入,改为岭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岭根公社。1983年改革者称岭根乡。乡政府驻岭根村。

  辖12个行政村 岭根 韩山 牛头 吴山埠 黄驮山 滩坑 小衙�铁沙济 外处基 驮田坪 石柱 林坑

  〖浮弋乡〗因驻地在浮弋村,故名浮弋公社。清时为十六都,民国时称浮弋乡,解放后建政时属于浮石乡。1955年与大坑、坑口2乡合并,仍称浮弋乡。1958年改为浮弋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浮弋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腊口镇。

  〖王岙乡〗清时称十七都,解放前为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王岙乡。1955年曾并入舒桥乡。1958年分出称王岙管理区。1961年改为王岙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乡。

  〖石帆乡〗清时称十八都,解放前为石帆乡。解放后属于浮石乡。1955年合作化时,由石帆、外垟、垟岙、石浦、塔山湾、高坟岗、陈山埠、瑶均、武溪、虞宅、黄山头、太保庙等地组成为石帆乡。1958年改为石帆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石帆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镇。

  〖黄寮乡〗清时属十六都,解放前为东山乡。解放后建政时在黄寮村,称黄寮乡。1952年全乡分为黄肚、黄寮,连云寺3乡。1955年重将黄肚、连云寺2乡并入,仍称黄寮乡。1958年为便得群众,驻地迁至坑垠村,改称坑垠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为黄寮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章村乡。

  〖良川乡〗清时为十二都,解放前属湖川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康川乡。1952年将万济、岭头、上黄、外黄、底坑等5村划出成立外黄乡。1956年重将外黄乡并入。1958年改为良川管理区。1961年称职为良川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高湖镇。

  〖平桥乡〗清时为十一都,民国时称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平桥乡。1956年春将底项村划入黄垟乡,将平桥、周庄、周济、平山、莲树坑5个村并入小源乡,撤销平桥乡。同年科将原5个村从小源乡分出,重立平桥乡。1958年改为平桥管理区。1961年将平溪、西溪、驮龙3村划入,改称为平桥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东源镇。

  〖东江乡〗清时为十四都,解放前属于海溪乡。1949年5月解放仍属海溪乡。1952年分出建立为东江乡。1958年改为东江管理区。1961年定名为东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海口镇。

  〖芝溪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称芝溪乡属海口区。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芝溪乡。1958年11月成立芝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芝溪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石盖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属芝溪乡。1949年5月解放初属海口区的芝溪乡。1952年另立石盖管理区。1961年秋改为石盖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大路乡〗清时为六上都,解放前称六上乡。1942年6月22日日寇入侵该村时,当地群众激于义愤,奋起抗击,后曾一度改为忠义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大路乡。1955年和大垟、小金2小乡合并为大金乡。1958年大垟、康畈2地划出,改为大路管理区。1961年为大路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孙坑乡〗驻地在孙坑村,得名。民国时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与温溪同时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塘后乡。1955年由塘后乡划出,连同东山、叶坑、大双坑、下贵、呈山、后山、荷龙、黄山、金龙隆等村另设孙坑乡。1958年改称孙坑管理区。1961年为孙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贵岙乡。

  〖东岸乡〗本乡大部分地区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解放后,成立周岙、东岸、沙埠3乡。1958年3乡同时并入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及周岙乡部分由温溪划出,单独成立尹山头公社,驻地设在尹山头村。1980年10月尹山头村划入温溪镇,公社驻地迁往东岸村,故名东岩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港头乡〗清时为一都,解放前称港头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洪头乡。1958年改为港头管理区。1961年秋又改称港头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湖边乡〗清时为五都,民国时称湖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成立白浦、湖边2乡。1955年白浦乡撤销,将陈学、白浦、京岙、上岸等地划入,仍称湖边乡。1958年改为湖边管理区。1961年为湖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金田乡〗清时称五都,解放前为五下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陈山、仁塘湾2乡。1958年仁塘湾乡合并,同时将贵岙公社的白岩后大队划入,改名陈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陈山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行政区域与驻地名称不统一,故改为现名。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外旦乡〗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属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属章旦乡。1953年改属外路乡。1955年由下郑、郑坑下、文头、外路、李山、大降后、朱坳、大丘、大路、金山下、上岙、水南、泥湾、石郭等村组成城南乡。1956年将石郭、泥湾划归平演乡, 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称城南公社。1981年8月因重名以片村惯称改为外旦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前仓乡〗清时属一都,解放前称港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属圩仁、油竹、城南3乡。1955年由洪山、平风寨、坦下、后山、鲍坦、山头、泥湾、圩仁、平演等村组成平演村乡。1958年将魁市、石郭2村划入,改为平演管理区。1961年改称平演公社,驻地在平演村。1982年4月平演村划归鹤城镇,改为前仓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坑底乡〗清时称七都,民国时属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为坑底乡。1956年将李坑乡并入。1958年为坑底管理区。1961年改称坑底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张口乡〗清时称七都,民国时为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阜口、张岙、张口3乡。1955年阜口、张岙2乡并入。1958年改为张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张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双垟乡〗清时分属三内都和七都。解放前岭头、石门头、杨村、乌云山等地归北山乡,其余部分归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双溪乡和周垟乡。1956年2乡合并,各取一字称双垟乡。1958年改为双垟管理区。1961年又改名为双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油竹乡〗清时称二都,民国时为没竹乡。1949年5月解放后由山口、油竹2乡建为竹山乡。1952年分出,由油竹上村、油竹下村、下岙、赤岩、东堡、彭括、驮山、叶山、半坑、小口、秋炉坑等11个组成油竹乡。1958年改为油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油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山口镇。

  〖小令乡〗清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外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孙山乡,驻地迁至小令。1958年改为孙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孙山公社。1981年改为小令公社。1983年改为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吴岸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吴岸乡。1958年改为吴岩管理区。1961年改为吴岸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垟心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垟心乡。1954年并入仁庄乡。1958年分出成立垟心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垟心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92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