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大运会获金牌数最多的国家是

2011年深圳大运会获金牌数最多的国家是,第1张

中国夺75金创造新纪录。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深圳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尽管在收官日没有金牌入账,但是依旧凭借着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战绩独占鳌头,这一成绩超越了前苏联在1973年大运会创造的69金纪录,成为历史上在单届大运会夺得金牌最多的国家,展现了体育强国的风采。

其中,津门学子在女子足球、乒乓球、女子水球、跆拳道、柔道、健美操、体操、国际象棋、田径等项目的争夺中,获得14金、5银、4铜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天津高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国代表团此役并没有派出一线选手参赛,但以许昕、饶静文领先的阵容仍然不可战胜,强势包揽男女团体、混双、男女双打、男女单打7枚金牌。其中,天津科技大学学子闫安斩获乒乓球男双金牌、男单银牌。

大运会国际象棋赛场,中国大学生包揽全部三枚金牌。男子比赛中,来自首都体育大学的中国棋手李超以7胜1和的战绩提前一轮夺得男子个人金牌,天津南开大学的王_获得铜牌。女子比赛中,中国棋手谭中怡在最终轮中力克头号种子、乌克兰名将穆兹丘克夺得冠军。此外,中国队以总积分22分夺得混合团体赛冠军。

大运跳水项目中,中国队派出六名奥运冠军何冲、秦凯、陈若琳、王鑫、林跃、火亮,以及两名世锦赛冠军何姿、施廷懋这样的豪华阵容,目标自然是包揽金牌。然而墨西哥名将埃斯皮诺萨在女子10米台的折桂使得中国跳水队痛失一金。天津选手王鑫和队友陈若琳夺得女双10米台冠军。

大运会健美操项目,中国代表队揽5金,成为本次比赛最大的赢家。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开幕式火炬手黄晋萱获得有氧舞蹈、混双、有氧踏板操及团体比赛的4枚金牌,她的校友马超、杨光也获得1枚宝贵的团体金牌。此外,在竞技体操项目中,天津体育学院学子王冠寅夺得男子双杠冠军。

中国大运会跆拳道队赢得4金2银1铜,其中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朱宇祥、张静静、张永桐三位学子分别获得男子品势个、女子品势、女子73公斤以上级三枚金牌,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郭耘菲获得女子67公斤级冠军。上届大运会中国跆拳道只获得五块银牌,这一回也是一扫阴霾。

在大运会女足决赛中,中国队通过加时赛以2比1逆转战胜日本队,18年后再次获得大运会女足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天津城建学院和天津电子信息学院的六名学子为中国大运女足夺冠献出一份力量。此外,以天津选手为“班底”的中国女子水球队一路劈波斩浪轻松卫冕,尽显王者气概。

扩展资料

大赛概况

2011年8月12日至23日,第二十六届夏季大运会在于深圳举行。这是中国继2001年北京夏季大运会和2009哈尔滨冬季大运会后,第三次举办这项盛事。在20年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从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俄罗斯,西班牙,波兰曾派出城市和台北以及这次的胜出者深圳竞争。

本届大运会的火炬传递,从美丽的大学校园清华大学出发,举行了大运会火种采集仪式。

深圳市相关领导祝愿大运会能与2010广州举办的亚运会齐头并进。胡锦涛主席出席举行的大运会开幕仪式,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主持开幕典礼。

来自152个国家的13000名选手将角逐24个竞技项目,其中22个是奥运项目。本次体育盛事投入约100万名志愿者,当中大部分是深圳的大学生,以保证大运会的顺利进行。

在此次体育和大学生的盛会中,由320人组成的法国代表团将参与,其中有参加15项竞技的230名运动员,90名随团人员。

为支持这次大运会组织者和大运会精神,2011年法国国庆节将以“大运会”作为本年度主题。

2011年8月23日,深圳第26届大运会闭幕式在著名的主题公园世界之窗举行。随着大运会火炬的缓缓熄灭,第26届大运会宣告圆满闭幕。

2011年8月23日晚上8点,深圳大运会闭幕式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闭幕式继续体现“不一样的精彩”的创意,秉持回归仪式、低碳、简约、节俭、联欢等基本理念,以运动员为主角,演绎一场独特、盛大、动感的“青春PARTY”。

大运闭幕式共分为《欢聚》、《追梦》、《告别》三章,全场演出将始终在欢快、动感的气氛中进行,选取的节目和设计强调与运动员的互动。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深圳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尽管在收官日没有金牌入账,但是依旧凭借着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战绩独占鳌头,这一成绩超越了前苏联在1973年大运会创造的69金纪录,成为历史上在单届大运会夺得金牌最多的国家,展现了体育强国的风采。其中,津门学子在女子足球、乒乓球、女子水球、跆拳道、柔道、健美操、体操、国际象棋、田径等项目的争夺中,获得14金、5银、4铜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天津高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中国代表团此役并没有派出一线选手参赛,但以许昕、饶静文领先的阵容仍然不可战胜,强势包揽男女团体、混双、男女双打、男女单打7枚金牌。其中,天津科技大学学子闫安斩获乒乓球男双金牌、男单银牌。

大运会国际象棋赛场,中国大学生包揽全部三枚金牌。男子比赛中,来自首都体育大学的中国棋手李超以7胜1和的战绩提前一轮夺得男子个人金牌,天津南开大学的王玥获得铜牌。女子比赛中,中国棋手谭中怡在最终轮中力克头号种子、乌克兰名将穆兹丘克夺得冠军。此外,中国队以总积分22分夺得混合团体赛冠军。

大运跳水项目中,中国队派出六名奥运冠军何冲、秦凯、陈若琳、王鑫、林跃、火亮,以及两名世锦赛冠军何姿、施廷懋这样的豪华阵容,目标自然是包揽金牌。然而墨西哥名将埃斯皮诺萨在女子10米台的折桂使得中国跳水队痛失一金。天津选手王鑫和队友陈若琳夺得女双10米台冠军。

大运会健美操项目,中国代表队揽5金,成为本次比赛最大的赢家。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开幕式火炬手黄晋萱获得有氧舞蹈、混双、有氧踏板操及团体比赛的4枚金牌,她的校友马超、杨光也获得1枚宝贵的团体金牌。此外,在竞技体操项目中,天津体育学院学子王冠寅夺得男子双杠冠军。

中国大运会跆拳道队赢得4金2银1铜,其中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朱宇祥、张静静、张永桐三位学子分别获得男子品势个、女子品势、女子73公斤以上级三枚金牌,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郭耘菲获得女子67公斤级冠军。上届大运会中国跆拳道只获得五块银牌,这一回也是一扫阴霾。

在大运会女足决赛中,中国队通过加时赛以2比1逆转战胜日本队,18年后再次获得大运会女足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天津城建学院和天津电子信息学院的六名学子为中国大运女足夺冠献出一份力量。此外,以天津选手为“班底”的中国女子水球队一路劈波斩浪轻松卫冕,尽显王者气概。

截至2012年9月30日,为举办大运会投入的资金共计13996亿元。资金来源包括深圳市及所辖各区财政11065亿元,大运会执行局组织的市场开发、门票销售及捐赠等收入1217亿元,企业资金投入1714亿元。资金安排用于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4490亿元,场馆建设支出7520亿元,配套项目支出1986亿元。

(一)运行与保障支出情况。

截至2012年9月30日,根据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及其他国际赛事惯例,为确保赛事正常运行,已实际支付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4490亿元,主要用于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竞赛组织、赛事服务、赛会志愿者、赛事保障等方面。其中:开闭幕式创意、组织及实施等支出337亿元;场馆通用物资及竞赛器材购置、赛事组织、测试赛等支出708亿元;火炬传递组织、服务、宣传与实施等费用043亿元;大运村设备和家具等物资购置、运动员及随行官员住宿餐饮、文化交流等服务支出286亿元;场馆安检设备租赁、检验检疫、海关查验、消防、安全保障等赛事保障支出853亿元;赛会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运行等支出145亿元;大运会主媒体中心运行、赛时电视转播、光缆租赁铺设及媒体服务等支出511亿元;大运会国内外宣传推广、会旗会徽会歌创作、校长论坛及大运会主题活动等支出541亿元;赛事交通保障、兴奋剂检测、食品安全及医疗卫生等服务支出771亿元;2007年以来大运会组委会及其执行机构、各赛区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经费274亿元;赛事期间免费公交服务补贴021亿元。

(二)场馆建设支出情况。

本次大运会共使用63个场馆,其中:政府投资新建、改(扩)建及临时搭建场馆61个,企业投资新建场馆1个,企业现有场馆1个。截至2012年9月30日,政府投资建设的61个场馆已基本完成决(结)算审计,项目计划总投资6611亿元,实际支出5806亿元。深圳湾体育中心是企业投资的新建场馆,尚未完成项目决算,但为体现大运会场馆建设支出的完整性,按本次大运会实际使用场馆分摊的项目概算1714亿元计入大运会支出总额。以上两类合计,大运会场馆建设支出7520亿元。

(三)配套项目支出情况。

经审计,与大运会赛事直接相关的配套设施、专项设备、场馆室外工程、场馆周边灯光与绿化工程等项目共26个,计划投资总额2298亿元,实际支出1986亿元。

(四)大运会收入情况。

经审计,截至2012年9月30日,大运会收入合计1217亿元,其中:市场开发收入1129亿元,门票销售收入058亿元,参赛费等其他收入023亿元,捐助物资折价收入007亿元。大运会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除现金等价物赞助(VIK)和实物捐赠按计划使用外,其他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

(五)重要事项组织及开支情况。

1开闭幕式情况。开闭幕式是大运会重要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深圳大运会青春、开放、创意、绿色四大特质,体现了“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办会理念。为实现“节约办大运”的目标,大运会成立了开闭幕式指挥部和资金监审小组,协调和监督开闭幕式的各项工作,保障了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共支出337亿元。

2火炬传递情况。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突出“青春梦想”和“低碳环保”,把火炬实体传递和网络虚拟传递相结合,是本届大运会的创新举措。网络虚拟火炬传递活动覆盖了90%的中国各类高校,涉及一千七百多所海外高校,传递规模和社会反响俱佳。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支出043亿元。

3志愿者情况。深圳大运会志愿者分为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三类,其中:赛会志愿者22万人,城市志愿者25万人,社会志愿者100万人,分别服务于68个场馆U站、750个城市U站等地,倡导服务、团结的理念,展示文明、和谐的软实力。深圳大运会用于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运行等相关支出共计145亿元。

4惠民交通补贴情况。大运会期间,为体现“绿色大运”、“环保大运”,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深圳市推出了赛事观众、赛会志愿者等免费享用公共交通服务的政策。2011年7月1日至8月31日,共有866万人次免费乘坐了地铁和公交车,市、区两级财政共补偿公共交通企业021亿元。

5资产处置情况。为确保大运会资产赛后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大运会总指挥部在赛事后期专门成立了赛后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大运会赛后资产采取清点、封存、调拨等处置措施,把行政事业单位新增的资产购置需求与处置工作结合起来,优先调拨大运会剩余资产,抵扣新增的采购预算。根据市财政委提供的资料,截至2012年9月30日,已处置大运会资产517批次,处置资产价值467亿元。已处置资产中,直接抵扣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经费支出及学校和医院等单位开办费支出310亿元,其余157亿元资产留给各区相关场馆使用及捐赠给民政福利机构,做到了大运会资产物尽其用,避免了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

大运会审计分专项经费、工程建设两方面进行。一是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审计,主要审计大运会收入、赛事运行与保障支出等非建设类支出。二是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审计,主要审计场馆建设和配套项目的建设支出。

(一)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审计实施情况。

自2009年起,深圳市审计局对大运会执行局开展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跟踪监督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的使用与管理。2012年3月至9月,按照《深圳市审计局关于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方案》,深圳市审计局组织市、区两级审计机关,共派出62个审计组,投入审计人员106名,累计工作量5568人天,先后对市、区使用大运会资金和物资的293个部门、单位和赛事运行团队等进行了审计,提出审计建议322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6项,移送处理6个问题。

(二)场馆建设及配套项目审计实施情况。

自2008年起,深圳市审计局组织对大运会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其中:大运中心、主媒体中心等53个大运会建设项目由深圳市审计局直接进行审计,其余项目分别由项目所在地的区级审计机关按照市审计局统一部署进行审计。实施跟踪审计以来,全市审计机关共派出审计组160个,投入审计人员464人,累计工作量17050人天,核减金额647亿元;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工程设计、招投标和投资控制等环节的各类问题,出具跟踪审计建议函等文书98份,提出审计建议317条,移送处理4个问题。

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全程跟踪,突出重点,对大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支出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审计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此外,大运会尚有个别合同未执行完毕,少量工程项目未完成决算,赛后资产处置仍在进行,本次公告后审计机关将继续跟踪审计。

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大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践行“政府主办、市场运作、全民参与、节约办会”的宗旨,大力推进场馆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世界展示深圳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弘扬特区精神,倡导绿色出行,为深圳城市和社会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精彩办赛事,精彩办城市,深圳大运会成就了“不一样的精彩”。

(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运行与保障支出。

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制定了大运会资金管理、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遵循,用制度管理”,为规范管理、节约使用大运会资金和物资建立了长效机制。预算执行方面,市、区各部门强化预算管理观念,遵循“节约办大运”的方针,遵守相关制度和纪律,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比预算下达数节约420亿元,支出规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此外,对赛事所需器材与物资采取“能借不租,能租不买”方式。经统计,大运会租赁支出393亿元,所租器材、物资的购置价格约15亿元,仅此一项相当于节约开支11亿元,同时大大减少了赛后资产处置的难度。

(二)加强物资管理及赛后资产处置。

确定了“谁购置、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原则,“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的管理要求,和“物尽其用,按需分配”的处置方针。赛后资产经必要的审批程序后,专用资产由单位和场馆留用,通用资产统一调配,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监督到位,赛后资产的盘点、处置和交接工作规范、有序,处置工作整体情况良好。

(三)高度重视大运会场馆和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

为统筹工程质量管理和进度协调,市政府成立了场馆建设指挥部。相关建设单位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等管理,工程建设中未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2个,钢结构金奖等其他奖项10个。部分临时使用的设施设备采用“以租代购”的方式,节约了投资,减少了赛后资产处置的成本。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理,项目建设比总概算节约投资1117亿元,其中大运中心项目节约536亿元。全部项目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了大运会运行要求。

(四)通过“办赛事”促进“办城市”,加大民生投入。

大运会在全市各区分别新建运动中心或体育场馆,将体育设施建造和未来城市发展相结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新建和改建13个体育运动场馆,深圳中学、第二高级中学等10所中学新建改建13个体育场馆,既满足大运会比赛的需要,也解决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需求。通过承办大运会,改变了与深圳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并在大运会结束后迅速转化为全民体育活动场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部分项目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审计发现,部分项目在大运会专项经费支出时控制不严,存在无预算、超预算、超范围和标准支出等现象,累计金额1 27414万元;个别项目未按预算执行,有的直到赛后才开始启动。如: “网上采购统一平台扩容”项目申请经费130万元,直到2011年12月才启动; 交通监控设施清洗刷新项目申请经费500万元,到2012年5月才进行招投标。

对于上述问题,审计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责令调整账目,已追回资金7183万元;要求有关单位向财政部门专项报告,由财政部门跟进处理。

(二)部分项目未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程序不规范。

经审计,大运会非工程类采购项目共1450个。审计发现,部分项目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涉及项目62个,金额1 13218万元,其中: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集中采购或者采购方式不合规的项目6个,金额36172万元;自行采购事项未经审批或者程序不规范的项目56个,金额77046万元。

此外,工程建设方面,大运中心项目部分前期费用未按规定招投标,涉及金额合计31429万元。

对于上述违反集中采购规定的采购项目,审计机关已移送财政部门处理,其中:大运中心项目部分前期费用未按规定招投标问题,财政部门已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其他项目正在调查处理中。

(三)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个别赞助资源配置不合理。

审计发现,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如:为帆船比赛项目购置油品7455万元,实际使用894万元,使用率仅1266%;购置比赛用子弹80万元,实际使用4628万元,使用率5785%。

审计发现,个别赞助资源配置不合理,如:深圳航空公司向大运会赞助机票1 500万元,但由于跨部门资源调配机制不健全,部分赛事保障单位并未使用过赞助机票,而在大运会专项经费中另行列支机票支出。截至2012年9月30日,赞助机票还有36430万元未使用。此外,中国电信公司赞助的话费充值卡在赛后有26244万元未使用,但大运会期间又专门安排了安保学警等大运会专项通讯费用200万元。

对于上述问题,大运会赛后资产(物资)处置小组已采纳审计意见,分别做出妥善处置,剩余资源(物资)已得到安排使用,未造成资产损失。

(四)部分项目建设管理不善,造成投资增加。

审计发现,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原设计铸管工艺因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调整工艺后增加投资2 000万元;部分钢铰支座通过设计复核后进行强化处理,增加返工、窝工费用544万元;精装修工程实施中,设计和材料选用的经济技术比选工作不充分,使用不经济的干拌砂浆,较常规湿拌砂浆增加费用约600万元。

对于上述问题,有关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认真查找原因,健全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目前整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部分工程结算不实,偏差率超过5%。

审计发现,星光大道试验段灯具采购及安装工程等7个单项工程送审金额4 89347万元,核减总额72178万元,核减率1475%;西部通道后海填海区深圳湾体育中心片区道路及周边提升工程项目Ⅰ标段工程送审金额10 42217万元,核减1 00962万元,核减率969%;深圳射击馆维修改造项目装修改造工程送审金额56437万元,核减金额为4378万元,核减率776%。

对于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移送建设主管部门处理,建设主管部门正在调查处理中。 (一)认真总结经验, 为今后更好地举办大型活动、完善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通过办赛事促进办城市,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水平,弘扬了特区精神,增强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要及时总结举办本届大运会的组织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针对不足查找原因,完善制度,既为今后更好地举办大型活动提供参考,也为传承大运精神,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二)强化资金物资管理,提高资金物资使用效益。

大运会在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要积极推广资金统筹、物资调度协调和预算细致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不断拓宽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思路。在今后的预算管理活动中,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采购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程序合规、手续齐全、约束到位,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三)加强和完善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次大运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体育场馆,快速提升了城市体育设施水平,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关部门要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认真研究场馆赛后运营机制,统筹规划场馆运营管理,全面实现场馆建设的预定目标。

深圳市审计局

2012年12月27日

截止2014年1月,学校拥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各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达60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200余人;正副教授6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古德生、肖纪美、周尧和、邱定蕃等一批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双聘院士:张文海、严纯华 江西理工大学在1958年建构江西冶金学院当年即开始招收本科生,老牌本科院校。1980年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开办研究生教育,1984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取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举办成人高等教育,1996年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已形成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兼顾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多校区办学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

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和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工程管理硕士(MEM) 培养单位。省级高水平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校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 博士后流动站

矿业工程(081900) 学位授予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矿业工程(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二级学科博士点

1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和绿色提取

2离子型稀土矿山环境与生态修复

3离子型稀土清洁冶金及节能降耗

4中重稀土功能材料及先进制造

一级学科硕士点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硕士点)

凝聚态物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力学、流体机械及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测绘工程、 化学工程、 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工程硕士(ME) 重点学科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矿物加工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有色金属冶金、环境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采矿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江西省高水平学科:

矿业工程 冶金工程

江西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 学科排名

三星级学科: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质量工程 截止2014年1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国家管理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学科2个、十二五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十二五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12个、江西省卓越计划专业5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9个。

国家特色专业:

采矿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冶金工程

国家卓越计划专业:

自动化、冶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金属材料、测绘工程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联合培养基地

基地名称中心名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西理工大学-安徽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实验中心、测绘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绘工程中心、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电子技术与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实验中心、高层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通信与光电技术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电子与通信实验中心、社会体育实验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实验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赣州市天力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江特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南地质工程研究总院 本科生实习基地江西理工大学东同矿业实习教学基地、梅山铁矿实习教学基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土木工程路桥方向实践教学基地、赣州市环境保局环境监测站、钢铁冶金实践教学基地、洛阳铜加工实习基地、铝电解实践教学基地、交通工程专业赣州市公交公司实践基地、机械工程东风汽车实践教学基地、江西理工大学与上海杰普软件公司、江西理工大学与赣州电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就业基地、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习基地、江西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商业动画实践教学基地、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章贡区人民检察院)、江西理工大学翻译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背景软件复合人才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数据截止2014年) 教学模式 江西理工大学先后实行了弹性学制、基础课分级教学、完全学分制、三学期制等,启动了质量工程,并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教学改革获得显著成效,2008年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广到全国7个高校,2009年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建设《基于“3个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领域  创新实验区名称  国家级基于“3个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土木工程两阶段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大材料”教育背景下开放式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化学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五星型”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矿物加工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校级土木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实验区

金属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校企无缝连接“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高层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区 参考资料来源(数据截止2014年) 招生就业 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生教育,2013年有各类在校生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截至2015年6月,学校在全国31个招生省(市、区)中,有24个省(市)参加本科一本批次招生录取;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多年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中名列第5位。

学校建有和100多个实习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 学生成绩 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上屡创佳绩。学生在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健美操大赛等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赢得了重要荣誉。

学校在2005年、2008年两次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均荣晋前八强;2005年,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实现了江西省在该赛事上一等奖零的突破;2008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学校又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再次实现了江西省在该项赛事上一等奖零的突破;2008年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大赛,获一等奖1项,2等奖3项;2008年全国高校首届算量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二等奖18项;攀岩队获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2008年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比赛中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5项冠军、4项亚军,并有3名学生入选国家队集训;健美操队多次力克群雄,获得全国冠军,2008年,更是以奥运啦啦操大赛冠军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一展风采,为全国大学生赢得了荣誉,也实现了学校“服务奥运,参与奥运,为奥运添光彩”的梦想,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啦啦队全国选拔赛中,成功入选亚运啦啦操表演阵容。 社会评价 据中国校友网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学校在“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63位(2007年),在“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53位(2007年),在“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67位(2009年)。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学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中名列第五位。 国际合作 江西理工大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已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冰岛、泰国、巴西、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蒙东那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英国林肯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德国莱比锡工程经济文化学院、法国图卢兹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项目,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长达二十年的合作交流,双方每年都开展多次师生互访并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

2011年,学校还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201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和公安部资格认定,学校获得正规自费留学中介资质。学校先后派出代表团和学者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加拿大萨斯卡通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访问和讲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所矿物所等国外百余位知名学者也应邀来校讲学。

2015年9月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批准江西理工大学在巴基斯坦大学旁遮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这将是旁遮普大学驻地拉哈尔市唯一一家孔子学院。

两个中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比较好啊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为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与就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总部位于京九线与赣龙线交汇处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市东接福建,南临广东,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绿化覆盖率达6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西省文明单位。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共4个校区,占地2500多亩,建筑总面积70多万平方米。学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经、法、文、教等多学科相结合,具有鲜明办学特色、较强办学实力和较大社会影响,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的理工科大学。学校下设12个学院,17个科研院所。目前各类在校生3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0多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2万人,全日制高职生近6000人。

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 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32个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48个本科专业,具有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单位。学校拥有江西省重点学科12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6个,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4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15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0多人,有20多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聘请了张文海、古德生、肖纪美、周尧和、邱定蕃等5位院士和丁石孙、梁开明、邹家祥、马克努松等8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学校建设了一大批设施齐全、装备先进、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拥有教学座位7万多个,教学仪器设施总值近2亿元;学校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建有75个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和70多个实习基地,2个江西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98%以上,基础课实验做到了每人一台套仪器,专业课实验实现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零距离操作。学校建有3万多平方米、具有电子阅览功能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9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4200多种,数字化期刊9000多种;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连通。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冰岛、泰国、巴西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长达10年的合作交流,双方频频开展师生互访。2002年底,江西理工大学科技代表团访问冰岛国,受到冰岛方的高度重视和隆重接待。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并与冰岛教育界、科技界、工业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达成多项科技和教育合作协议。2003年,学校承担的“矿山采掘信息化”项目成功在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组织实施,合同经费达30万美元。同时,与荷兰HBO大学合作办学的“3+1”模式也正在组织中。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一直以来,江西理工大学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03年底,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教学评估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朱子彬教授宣读了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考察意见,认为:“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二、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教职工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三、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得到加强,成就明显;四、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五、学校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机电、环保、自动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十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项目200多项,各类横向开发项目50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奖4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3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艺术团、学生文学社、摄影协会、机器人协会、电子设计学会……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屡获佳绩:组织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4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从众多知名重点院校中脱颖而出,荣晋大赛前八强;参加机器人足球赛、智能机器人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5项;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二等奖15项;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络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均获好成绩;学校攀岩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两项冠军、四项亚军;健美操队在全国健美操大赛总决赛中力克众多专体育院校,夺得两项全国冠军,一项全国亚军和一项二等奖。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近4万名研究生、本科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有一批学子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尤其是在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冶金工业集团公司、中金岭南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中,学校毕业生在各级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已经成长为重要的骨干力量,有不少毕业生还成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改革以来,江西理工大学毕业生更以其专业适应性广,“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为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与就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总部位于京九线与赣龙线交汇处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市东接福建,南临广东,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绿化覆盖率达6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西省文明单位。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共4个校区,占地2500多亩,建筑总面积70多万平方米。学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经、法、文、教等多学科相结合,具有鲜明办学特色、较强办学实力和较大社会影响,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的理工科大学。学校下设12个学院,17个科研院所。目前各类在校生3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0多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2万人,全日制高职生近6000人。

  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 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32个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48个本科专业,具有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单位。学校拥有江西省重点学科12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6个,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4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15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0多人,有20多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聘请了张文海、古德生、肖纪美、周尧和、邱定蕃等5位院士和丁石孙、梁开明、邹家祥、马克努松等8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学校建设了一大批设施齐全、装备先进、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拥有教学座位7万多个,教学仪器设施总值近2亿元;学校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建有75个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和70多个实习基地,2个江西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98%以上,基础课实验做到了每人一台套仪器,专业课实验实现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零距离操作。学校建有3万多平方米、具有电子阅览功能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9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4200多种,数字化期刊9000多种;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连通。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冰岛、泰国、巴西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长达10年的合作交流,双方频频开展师生互访。2002年底,江西理工大学科技代表团访问冰岛国,受到冰岛方的高度重视和隆重接待。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并与冰岛教育界、科技界、工业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达成多项科技和教育合作协议。2003年,学校承担的“矿山采掘信息化”项目成功在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组织实施,合同经费达30万美元。同时,与荷兰HBO大学合作办学的“3+1”模式也正在组织中。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一直以来,江西理工大学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03年底,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教学评估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朱子彬教授宣读了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考察意见,认为:“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二、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教职工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三、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得到加强,成就明显;四、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五、学校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机电、环保、自动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十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项目200多项,各类横向开发项目50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奖4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3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艺术团、学生文学社、摄影协会、机器人协会、电子设计学会……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屡获佳绩:组织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4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从众多知名重点院校中脱颖而出,荣晋大赛前八强;参加机器人足球赛、智能机器人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5项;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二等奖15项;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络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均获好成绩;学校攀岩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两项冠军、四项亚军;健美操队在全国健美操大赛总决赛中力克众多专体育院校,夺得两项全国冠军,一项全国亚军和一项二等奖。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近4万名研究生、本科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有一批学子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尤其是在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冶金工业集团公司、中金岭南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中,学校毕业生在各级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已经成长为重要的骨干力量,有不少毕业生还成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改革以来,江西理工大学毕业生更以其专业适应性广,“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学校背景:

 1959年3月安大略省政府设立York University约克大学,简称York U1960年9月第一批新生入学,1965年迁进目前的Keele校区,1966年设立Schulich商学院。约克大学目前有Glendon与Keele两个校区,Glendon校区位于多伦多市中心,为英法双语教学区,而Keele校区位于多伦多市市郊,距市中心约为四十分钟车程,亦为舒力克商学院(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所在地。因为就在大多伦多,招收优秀的精英学生十分容易,约克大学一路走来成长迅速。

地理位置:

 多伦多是安大略省首府。“多伦多”(Toronto)在印第安语中意为“聚会的地方”。多伦多市于1998年1月由原多伦多、约克、东约克、北约克、士嘉堡及伊陶碧谷六市合并组成,面积632平方公里,人口250万,是北美第五大城市,加第一大城市。Toronto是加经济、金融、制造业、商业和教育卫生中心,96年在美国《幸福》杂志的评比中荣膺全球最佳商业城市,该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的加拿大公司一半位于多伦多。在加拿大的外国银行90%设于该市。按交易额计算,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

 Toronto移民众多,多元文化特点明显,其居民的48%为来自世界各地169个国家的移民,是华人在北美最大的聚集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约50万华人华侨居住在该地区。关于信息渠道,多市有三种华人报刊,几个粤语电台(全天的)和一个普通话电台(遗憾的是每天只有一小时)。新闻、娱乐自然是报纸不可少的。但它的广告信息也很充足,搬家、找房、出租、保险、移民等等,方便至极,宛如国内

 在Toronto有2个特色的运动:滑雪与溜冰。蓝山(Blbe Mountain)滑雪场距多伦多约2个多小时车程,滑雪设备租金及场地费约CND15,而教练费约1个半小时CND45。多伦多市政府前有一溜冰场地,场地免费,冰刀租金3小时CND9。

 多伦多交通:

 对没有车的学生来说,要离开校园需搭乘多伦多大众捷运系统(Toronto Transit Commissino,TTC),整个系统包含公车、地下铁与街车(Tram)。采单一票价,于系统内不论远近转乘多少次票价皆为现金CND25(或车票/代币CND2,一次需购买5的倍数)。

多伦多的四季:

 Toronto是四季分明的旅游胜地,位於安大略湖北岸海跋566尺的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南的城市之一。事实上,其纬度几乎与北加州相当。因此,多伦多气候颇为温和,拥有加拿大最和暖的春季及夏季。

 -春季:多伦多的春天是最令人期待的,万物开始从冬天的溶雪中苏醒,大地欣欣向荣,而人们也蠢蠢欲动,当气温首次升到摄氏10度(华氏60度)以上,便会急不可待地从室内走到室外的阳台上,享受初春的第一片阳光。所需携带的衣物:轻便的外套及雨伞,以备春寒及雨天之用。

 -夏季:多伦多的夏天非常美丽,气候颇为炎热潮湿。仲夏的气温徘徊在摄氏16-27度之间,有时甚至会上升至摄氏32-35度。因此,整个夏天,沙滩及公园都会布满享受炎炎夏日的人群,而室外咖啡座亦会座无虚席,气氛份外热闹、开心。所需携带的衣物:防晒太阳油。衣物方面,从短裤、凉鞋,到牛仔裤及太阳眼镜,都是必须品;但需注意,光顾大部分餐馆及零售店,都需要穿著整齐。

 -秋季:假如您从未见识过多伦多的秋季,您便一定要亲身体验一下。秋季是树叶转色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红、橙、黄、绿的浓烈色彩,令人惊艳。秋季的气候也颇为凉爽舒服,阳光充沛,无论在市中心到处走走,或是到市郊一日游,都份外写意悠闲。所需携带的衣物:轻便的外套及一两件毛衣。

 -冬季:多伦多人非常耐寒,即使是下雪的时候,整个城市都仍然生气勃勃-从溜冰到滑雪,再加上数不尽的节日庆祝活动,确实是多姿多采。虽然这里的冬天气候寒冷而且经常下雪,但比起位於安大略湖南岸的美国城市来说,已经是比较温和的了。一月的气温会在摄氏-10至-5度之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20度左右。所需携带的衣物:保暖的大衣、帽、围巾、手套及皮靴。

 安全资料:

 多伦多的紧急求助电话是911,用于警察,火警和医疗急诊。

 多伦多警察局有5000名穿上制服的街头巡逻警,联络电话是416-808-2222。

 多伦多拥有全国最大的市级医疗急诊服务体系,全市有41个急诊室,850名急救员。

  学位介绍:

 约克大学校地共分四处,位于大多伦多市西北端Keele街上的主校园占地 550 英亩、Glendon校区面积85英亩、此外还有Miles S Nada商业管理学中心、Osgoode Hall法学专业发展中心。约克大学共有四万多名学生。其中本科学士生大约34,300人,研究生约有4,300人,国际留学生约为2,200人。全职教师1125人,兼职教师800人,以学生人数比较的话,为全加拿大第三大的大学。丰厚的学术奖励和高质量的研究项目是来自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最终选择约克大学的主要理由。 约克的教师以他们在教育中的不断创新而闻名;并通过他们的努力,将约克的影响力带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约克大学的课程是以系(Faculties)和学(Schools)为单位组织起来的。本科生分别在约克校园和格兰登校园学习,接受全面、优秀的教育。在本科阶段,有这些学院提供相应的证书和学位课程:艾靳森学院、人文学院、教育系、环境研究系、美术系、格兰登系、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系、奥斯古德厅法学院,以及斯古里克商学院。格兰登有着自己的校园,并用英法双语提供课程。艾靳森一般在晚间、周末、和夏季提供课程。它们的课程可以在校内或校外、或通过远程教育技术进行。

 约克研究生专业Graduate:艺术历史;生物学;工商管理; 化学;交流与文化; 计算机科学;舞蹈;地球与太空科学;经济学;教育:语言,文化和教学;英文;环保 研究;影视;地理;历史;跨学科研究;老年与健康科学;法律;理论与应用语言学; 数学与统计学;教师数学;音乐;哲学;物理与天文学;政治科学;心理学;社会思维与政治思维;社会人类学;社会工作;社会学;戏剧业;翻译;视觉艺术;妇女研究。York U共设有十大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环境研究学院、Schulich商学院、Atkinson文科及专业学院、自然及应用科学院、Osgoode Hall法学院、以英法双语教学的Glendon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另外并设有21种研究中心。 最抢手的热门科系是:企业管理、**、戏剧、音乐、健康科学、心理学、社会学。 约克的Schulich商学院MBA课程,一直居于加拿大全国商学院的第一、二名地位,入学竞争激烈,不是真正拔尖的杰出学生,很难会被录取。

 学校宿舍:

 约克大学主校区建有七栋宿舍,每栋可容纳250位学生,Glendon校区有两栋宿舍, 共可收400名学生。 对研究生则建有公寓式宿舍。地处加拿大第一大城内,约克的校 园生活可谓多彩多姿。 校内共有150个学生俱乐部及学生组织,33间餐厅、pub、简便餐厅和外卖餐食店等。 每周都有演讲、会议、说明会等活动,艺术学院也对大众提供戏剧、舞蹈、音乐会等艺术表演,Glendon画廊则公开展出当代加拿大及世界的各种艺术作品。

 图书馆:

 学校有五处图书馆,共计书籍和各类杂志2百万册;并有大量的电脑设备,可供学生使用。

娱乐活动:

 学校设施完善,有多种供学生使用的娱乐、运动场所:大都会多伦多室内田径中心、 冰上公园(包括6处冰场和体形训练设施)、国家网球中心、游泳池、健美操中心、壁球馆、健身房、运动医疗中心、约克体育场。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 1958 年,于200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电力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占地 680 亩,园内绿树成荫,山水相间,空气清新,亭台楼阁和壁画长廊错落有致,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学院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式学院。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院设有6个系部:电气自动化系、动力机械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信息系、艺术与设计系、公共教育系等。教职工5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8人,研究生30多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及高级技术人才为兼职教师。在校学生7000余人。

  ●先进的教学设施 依托电力行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学院建有良好的教学设施。拥有省内唯一一台投资上千万元的 300MW 发电机组全仿真机、教学用计算机千余台、多媒体教室 16 个、"一体化"专业教室 10 间、电教设备 30 套(台)、模拟电厂、 DCS 分散控制系统、变压器检修等实训实验室 46 个。还建有以江西省电力系统为依托的 16 个固定实训基地。

  ●完善的生活设施 学院现有学生公寓20栋。半封闭式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内生活设施完善齐全。教室内有闭路电视,宿舍内有直拔电话、校园网、宽带网等。校内多家食堂参与竞争,以学生为本,提供的饮食质优价廉,为莘莘学子们营造了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丰硕的办学成果 多年来,学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取得丰硕的成果 ,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电力部、省教育厅的表彰。毕业生中已有数百人在全国电力系统及大型企业担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此外,学院还取得了 130 多项科研成果,其中 29 项获联合国 TIPS 奖及省、部局级科技进步奖。教师撰写的论文、编写的教材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表彰,有的论文还在美、英、法、日等多国发表。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为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与就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总部位于京九线与赣龙线、赣粤高速与昆厦高速交汇处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市东接福建,南临广东,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绿化覆盖率达60%,多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西省文明单位。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共4个校区,占地2480多亩,建筑总面积70多万平方米。学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经、法、文、教等多学科相结合,具有鲜明办学特色、较强办学实力和较大社会影响,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的理工科大学。学校下设10个学院,2个分校(应用科学学院和南昌分校),17个科研院所。目前各类在校生36余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全日制高职生近6000人。

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32个硕士点、1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51个本科专业,具有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单位。学校拥有江西省重点学科12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6个,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智能计算与网络测控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副教授5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200多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的50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百余人,有20多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聘请了张文海、古德生、肖纪美、周尧和、邱定蕃等一批院士和梁开明、邹家祥、马克努松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学校建设了一大批设施齐全、装备先进、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拥有教学座位7万多个,教学仪器设施总值2亿多元;学校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建有25个实验中心和近百个实习基地,3个江西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基础课实验做到了每人一台套仪器,专业课实验实现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零距离操作。

学校建有3万多平方米、具有电子阅览功能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4200多种,数字化期刊9000多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冰岛、泰国、巴西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长达十余年的合作交流,双方每年都开展多次师生互访并联合培养研究生。2002年底,江西理工大学科技代表团访问冰岛国,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并与冰岛教育界、科技界、工业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达成多项科技和教育合作协议;2003年,学校承担的“矿山采掘信息化”项目成功在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组织实施,合同经费达30万美元;2005年,学校与印度尼西亚BBIM公司建立了科研信息互通机制和全面技术合作开发平台,首个11万美元项目“原生锡矿选矿工艺流程设计”正式启动;与荷兰HBO大学合作办学的“3+1”模式也正在组织实施中;等等。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一直以来,江西理工大学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实行了弹性学制、基础课分级教学、完全学分制、“2+1”三学期制等,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03年底,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教学评估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朱子彬教授宣读了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考察意见,认为:“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二、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教职工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三、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得到加强,成就明显;四、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五、学校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等强势学科上科研发育良好,已形成了钨、铜、稀土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大特色方向。近年来,共承担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项目200多项,各类横向开发项目5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6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20个省市,多年来一直与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4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10多亿元。

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艺术团、学生文学社、摄影协会、科技协会……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多年来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屡获佳绩。近三年来,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4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从众多知名重点院校中脱颖而出,荣晋大赛前八强;参加机器人足球赛、智能机器人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5项;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二等奖18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攀岩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2项冠军、4项亚军并有3名学生入选2007年国家队集训;健美操队在全国万人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大赛总决赛中力克众多专业体育院校,夺得两项全国冠军,一项全国亚军和一项二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络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均获好成绩。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近4万名研究生、本科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有一批学子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尤其是在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冶金工业集团公司、中金岭南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中,学校毕业生在各级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已经成长为重要的骨干力量,有不少毕业生还成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改革以来,江西理工大学毕业生更以其专业适应性广,“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20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